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旧貌换新颜 美丽又宜居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2-07-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各地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改造,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编者

  黄色色调大气典雅,蔷薇花散发出阵阵芳香,居民在广场休闲锻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天津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个典型的老旧小区。曾经,人们对它的印象是设施旧、环境差。但这两年,它实现美丽“变身”,面貌一新。

  天津新村小区的变化是南京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至2021年,南京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390个、建筑面积3781万平方米、房屋12427幢、受益群众43.8万户;2022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28个,涉及居民3.69万户。

  问计于民,共商共建

  从“老破小”变身“新家园”,天津新村小区成功改造有何经验?

  “改造哪里、怎么改,居民说了算。”小区所在的宁海路街道物业办主任贾晖介绍,改造全过程中,小区居民都发挥主体作用。

  2019年7月,在由街道社区、设计公司、居民代表参加的改造方案会上,“民间设计师团队”首次亮相。团队中有退休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共同为小区改造出谋划策。

  天津新村小区位于历史街区附近,邻近高校和公园。“要为居民提供一个与周边环境更协调、更有文化氛围的空间,改善居民生活体验。”小区“民间设计师团队”成员崔曙平建议着力解决老旧小区活力不足、文化特色不明显等问题。

  根据大家的建议,小区在改造过程中格外注重与区位特色保持一致:小区大门选用钢结构铝板和棕黄色立柱,体现历史街区典雅的格调;邻近高校的墙面打造100米长的蔷薇花墙,增添青春活力。

  南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改造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栖霞区尧化街道尧安新村北院小区,同样建于上世纪80年代,老年居民占比较高。从2020年底启动改造到2021年底竣工,街道社区创新制定包保责任制,科室党员“分包到户”,入户走访、座谈调研,组织多场居民代表会议,征集到数十条意见建议,其中多数围绕适老化改造这一主题。

  “老旧小区的适老化改造是很多群众反映的民生需求,需要特别关注。”尧化街道工委书记王永怀介绍,根据实际情况和居民建议,在小区内规划建设了200平方米的养老中心,提供助餐、问诊等30余个服务项目;增设了健身器材、休闲凉亭廊道、无障碍停车位,方便群众健身和出行。

  多措并举,宜居实用

  “现在开窗,心情特别好!”秦淮区岗虹苑小区居民林德凤家住二楼,小区的“空中蜘蛛网”曾困扰她很久,“以前那些凌乱的线缆就在窗户外面,不美观不说,打雷下雨还有漏电走火的危险。”不仅如此,这些线缆进入楼栋后,杂乱无章地连接到一个个电箱,居民进出不小心就会撞到头,很不安全。

  小区居民曾多次反映线缆问题,但此前一直未能解决。究其原因,线缆分属不同单位,沟通协调是难点。

  2021年5月,事情迎来转机——岗虹苑小区进行改造,“杆线下地”纳入整治工作。

  主持“杆线下地”改造的南京秦淮房产经营有限公司综合计划科科长周军介绍,前期开挖沟槽,与负责自来水、燃气、雨污分流等公司对接埋线方案,中期协调通信运营商,将新的线路接入不同居民家中,后期再将原来的“蜘蛛网”全部拆除。

  楼道中拆掉电表后的空间,安装了感应灯,方便居民上下楼。“通过改造,小区外立面整洁、楼道内有序。”周军说。

  南京市物业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汛石介绍,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许多小区也像岗虹苑一样,同步实施了便民、惠民、利民项目。其中,同步推进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解决了不少老旧小区居民上下楼不便的问题。

  家住建邺区江东门社区天顺苑小区的徐阿姨,正是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的受益者。2019年,小区试点加装电梯,徐阿姨第一个报了名,“经过沟通,邻居们很快就达成了加装电梯的共识。政府补贴了一部分建设费用,当年电梯就建好了。”

  “小区14个单元已全部加装了电梯。”江东门社区党委书记胡炜介绍,小区还刷新了楼道栏杆、增加了扶手、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据统计,2016年以来,南京市累计加装电梯1226部。

  建管并重,长效治理

  去年底,秦淮区月牙湖街道天坛新寓小区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今年初,新的物业公司恒兆物业入驻。分管该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公司副总经理陈庭书第一次走进小区时,颇感意外——生活垃圾无人处理,散落一地。

  新改造的小区怎么还有这种问题?将垃圾清运后,陈庭书向居民了解情况。原来,小区居民对以前物业公司的服务不满意,部分业主欠缴物业费,小区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发挥‘红色物业’的优势,带动居民自我管理,实现小区改造建管并重。”陈庭书介绍,小区物业团队和管委会中有多名党员,由街道社区牵头,成立了事务共商、活动共办的“红色物业平台”。

  小区内的11栋建筑、572户居民划分进30个网格,每个网格由小区党员担任网格长。陈庭书介绍,小区改造过程中新建的游乐场、增设的垃圾分类箱,采取共商共治模式管理,网格长和居民志愿者轮流值班,与小区物业协同配合,保障居民健身安全、小区环境整洁。

  技术支持也发挥了很大作用。玄武区梅园新村社区雍园41号小区改造后引入数字化智慧平台,安装能够捕捉高楼抛物坠物运动轨迹的摄像头;电梯内的轿厢感应器,可以智能感知电动车进入电梯现象并及时反馈……

  “城市更新行动是个系统工程。科技手段提升了服务精细化水平,引导小区居民养成文明习惯,让居民在城市更新中居住体验更佳、获得感更强。”梅园新村社区党委书记郝晴晴说。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