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提速 学前教育将有两大变化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更新时间:2023-06-09

作为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领域教师流动性大、孩子入园难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对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师资规范进行了明确规定

学前教育立法又有了新进展。

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这距离该《草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已经过去3年,同时,这部法律已连续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2023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而此次《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该《草案》距离成为正式的法律更近了一步。

而对于“幼儿园小学化” “教师配备不足”等被大众诟病的学前教育问题,立法后将会有什么切实改变?

或将终结“小学化”

北京市海淀区的陈梦一直认为自己在家长群里有些格格不入,在陈梦所在的海淀区,“鸡娃”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同时上六七个课外班。

“除了才艺方面的兴趣班,还有很多孩子要上英语、口才、书法课等。”陈梦说,因为孩子的爸爸驻外工作,陈梦也经常加班,她选择做一名“佛系妈妈”。

去年9月,儿子上一年级,陈梦发现自己的“佛系”好像“坑”了儿子。儿子的识字量只有200个左右,写字更是几乎没有练过,而同班的同学们几乎都在幼儿园大班时报了硬笔书法,这就导致了自己的孩子看不懂题目,写字歪歪扭扭。

“从他上小学开始,每天晚上我几乎要花两个小时和孩子练字。”陈梦说。

而小学老师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讲完了拼音,这让陈梦的儿子叫苦不迭,因为儿子一直在公立幼儿园,当初有家长劝她在大班时将孩子转到私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识字、拼音、数学等都会提前教,也许当初转了学现在就不会这么辛苦!”陈梦说。

刚刚过去的“五一”,陈梦的表妹带孩子来北京玩,陈梦发现这个中班的孩子已经认识了1000多个字,写字也已经学到了“竖心旁”。表妹告诉陈梦,就是怕在公立幼儿园学不到小学的知识,所以她把孩子送到了私立幼儿园,并且在孩子小小班(托班)时就已经开始识字了。

陈梦觉得有些迷茫,延迟学拼音、学认字是不是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时候可以有统一标准,而不是让家长来作这个判断。”陈梦说。

而陈梦的困扰,或将随着《草案》通过后得以改变。根据该《草案》,“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将被正式纳入法律规范。

同时,有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2021年7月,《长春市学前教育条例》施行,其中规定:幼儿园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学龄前儿童教授小学教材内容、布置家庭作业。小学应当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学前教育法将界定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以立法方式推进幼儿园去小学化,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让幼师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每天至少工作9个小时。”提起自己的工作内容,北京市东城区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张影说。

清晨7时15分是张影一天工作的开始。“开窗通风、打扫教室,取回消过毒的毛巾、水杯,所有准备工作要在孩子入园前完成。”12时10分是午睡时间,忙碌一上午的张影开始吃午饭。

下午5点,张影和配班老师将孩子们交到每位家长手中后,还要回班做好清洁消毒和当日记录总结。至此,一天工作才算结束。

“每个时间点都有具体安排。”张影介绍。除加餐、午饭、午睡等日常事宜,老师还得带领孩子们参与多项游戏和体育活动。

“琐碎而精细,容不得一点马虎。”张影说。

然而,多项学界调查研究指出,该行业薪资待遇与工作付出并不成正比。这一点在公办幼儿园编外人员、民办幼儿园教师及贫困地区幼师等人群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据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21年全国幼师缺口达52万,如果加上保育员的话,缺口超过300万。

该报告称,按国家规定,幼儿园需全面落实“两教一保”,即一个班级配备两名专任教师及一名保育员。但受限于经费和人手短缺,不少幼儿园只能做到一班一位教师、多班一位保育员。

幼师缺乏,直接影响幼儿成长和教育,也限制了幼儿园的发展。长远看,更不利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如何让幼师职业健康平稳发展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保障,是学前教育立法的重中之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曾撰文指出,要成就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幼儿园教师要有令人羡慕的收入和待遇,要能吸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年轻一代优先选择这个职业,终身从教”。

不过,针对幼儿园教师数量存在缺口、质量有待提升的现状,《草案》称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对幼儿园教师职务评聘、人员配备、工资福利、师资培养等作了明确要求,并强调“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并进行动态调整”。

同时,对学前教育从业者提出资质规范,园长要求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五年以上幼儿园工作经历。

是否会将托育纳入学前教育

事实上,学前教育立法已在民间和官方呼吁多年。

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制定学前教育有关法律。近十年来,学前教育立法呼声频频出现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中。

2018年,学前教育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纳入第一类项目,此后草案最初起草工作由教育部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人口形势与2020年草案征求意见时有了很大变化,从2022年开始,我国开始人口负增长。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很多刺激生育的政策由此推开,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加大对托育行业的支持力度,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强调要“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

基于此,在学前教育业内,很多声音也主张学前教育法中应该纳入0至3岁托育。

尽管目前对该法是否会纳入托育还不得而知,不过在地方上,已经有城市开始这一尝试。

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而将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合并立法,成为全国首部将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整合立法的地方性法规。

该《条例》规定,由教育部门牵头来主管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市、区政府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柳倩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上海从1999年起就开始探索建立0至6岁幼托一体的管理机制。

“当时就有了提前规划,让幼儿园成为一个蓄水池,3至6岁孩子少了就办托班,如果孩子再少,再往更低的年龄段延。”柳倩说。

熊丙奇也表示,因适龄幼儿减少,部分幼儿园关停将不可避免。但如果以此为契机,提高幼儿园建设标准,推进“小园小班”建设,提高师幼比,并推进托幼一体化,把2至3岁幼儿的托育纳入幼儿园,将有助于拓展和优化现有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

受访专家认为,在幼儿园内办“小小班”,是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学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好的思路。

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

不过,在执行层面看,不同地区的松紧度并不相同。

一位长期关注学前教育的业内专家告诉《法治周末》记者,0至3岁托育立法可能引发不同部门间的职能重新分配。

他介绍,中国学前教育与托育的管理体系是分开的,幼儿园归教育部门管理,托育由卫健系统分管。“在执行层面,会发现两个部门间有很多协调上的障碍,这也导致规划上的衔接不够。”这位专家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陈梦、张影为化名)

责任编辑:谢婷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