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炒作高考状元”需要自律与他律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更新时间:2023-06-30

北京市提出,今年要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严禁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上线率”等信息。今年继续采取暂不公布排名前20名考生成绩的做法,考生进行成绩查询时将提示“祝贺你高考取得全市前20名的优异成绩”。(6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更加便捷、高效。高考成绩陆续揭榜,高分考生一次又一次刷屏,花样繁多的喜报贺信层出不穷。在流量社会,“好事不出门”的传统观念已经被打破;为了吸引和争夺注意力,一些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乃至个人大肆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和升学率、上线率,乐此不疲。

教育影响社会流动,高考成绩越好意味着在等级化、差异化的学历金字塔中占据更高的位置。公众之所以围观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说到底就是因为少数“尖子生”满足了他们对社会流动的渴望与希冀。不论是希望自家孩子也能续写辉煌,还是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看到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抑或对知识精英的佩服与羡慕,高考状元、高分考生被人为地赋予了身份光环,被贴上了耀眼、光鲜的标签,成为注意力的焦点。

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固然有朴素的情感因素,也离不开名利的驱动。能出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的老师是好老师,能出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的学校是好学校,能出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的地方是好地方,每个人都与有荣焉,让一些人趋之如鹜地参与炒作。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获取的流量越多,意味着更多的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

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固然成为部分人的集体狂欢,却加剧了教育的浮躁与功利,败坏了社会风气。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作为一种“锦上添花”,会带来重复性的回报与激励——高考状元、高分考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圆梦理想大学、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拥有更广阔出路,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肯定与奖赏,没必要过多地“锦上添花”。

当炒作高考状元成为一种普遍的病症,其作为一个行为模式最大的特征,就是愿意锦上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导致高考状元、高分考生得到诸多的资源,而低分考生却无人问津,遭遇冷漠、歧视乃至污名化。“不炒作高考状元”的初衷,在于回归教育本位,避免被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牵着鼻子走。

抵制诱惑、约束欲望,“不炒作高考状元”需要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当“不炒作高考状元”成为日常,教育才会多一些“不以成绩论英雄”的宁静与从容。

责任编辑:谢婷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