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健康证,关系着大众舌尖上的安全,更是公共卫生防疫中的重要一环。5月下旬,记者走访合肥、郑州、济南、北京等地调查发现,保障消费者权益、防止疾病传播的健康证,在发证、使用和监管环节,均存在着“盲区”:有医院不体检直接收钱发证;外卖平台、餐饮企业等用人单位默许甚至配合从业者造假;体检备案信息未联网导致监管部门难以核查……(7月12日《新京报》)
健康证在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体检,筛选出传染病患者,防范其在工作环境中,将疾病传播给所接触到的人群。根据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规定,从事公共场所单位、食品药品经营单位、饮水单位等从业人员,必须依法申领健康证明。并由医疗机构依法对从业人员做预防性健康体检,出具健康证。但是,假健康证普遍存在,各环节对假证的漠视和纵容,则令健康证形同虚设,失去了预防作用。
目前,各地所采用的传统纸质健康证,存在着一些弊端,如造假、冒用、携带不便、难以核查等问题,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全面推广“电子健康证”,就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电子健康证具有便捷性,采用数字化技术,将健康证信息存储于电子设备中,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使用,便于回溯体检信息,不仅能有效防范“李鬼”现象,还可提高健康证的核查效率和准确率。
假健康证之所以能够横行无阻,主要造假非常容易,缺乏防伪功能,连医院都很难辨识真伪。因此,可以利用大数据、区块链、AI等信息技术,在电子健康证中加入防伪标识、加密技术、数字水印等,防止健康证信息被篡改、伪造和冒用,并能够追溯、倒查体检信息,让医院无法再出具假证。由此,即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从源头堵住假健康证,并实现健康证溯源管理。
同时,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证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医疗机构的体检数据库,可以实现健康证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共享,方便用人单位和卫生监管部门对健康证进行核实和查验,从而在中间环节,拦截住假健康证的流通和使用。
此外,全面推广使用电子健康证,还可以优化卫生监管和管理。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健康证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发现人员健康、传染病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预警、处理措施,提高卫生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对健康证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保障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
当然,电子健康证的全面推广也需要解决一些难点和挑战。需要建立健全的数字化技术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电子健康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加强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数字化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积极推动电子健康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认知度和接受度,实现纸质健康证的数字化转型。加强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保障体系,确保电子健康证的规范办理和合理使用。
责任编辑:谢婷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