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峰度夏 内蒙古煤炭保供开足马力

    7月,正是迎峰度夏用煤旺季。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讲大局、担使命,肩负起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煤炭保供开足马力。


    这几天,位于乌审旗的中天合创门克庆煤矿正满负荷生产。该矿地质储量22.8亿吨,核采储量14.9亿吨,核定产能年产800万吨。正值迎峰度夏煤炭保供的关键阶段,公司加大煤炭保供力度,平均每天生产煤炭2万多吨。


    同一时间,位于准格尔旗的内蒙古蒙泰不连沟煤业公司铁路装车站一派繁忙。在这里,装满一节70吨的运煤车厢只需要1分钟,每天有将近4万吨的原煤被运往港口,发往全国各地。


    煤炭保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了发挥好煤炭“压舱石”作用,自治区全力抓紧抓实煤炭产能核增,持续推动煤炭增产增供。今年以来,全区多部门联合行动,协调推进煤矿采矿权、用地、产能置换、环评等手续办理,加快煤矿竣工验收,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


    一系列保供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上半年,全区煤炭产量约6亿吨,同比增长约21%。至6月份,全区煤炭日均产量已连续9个月突破300万吨。


    除了发力“保量”关键环节,内蒙古还着力畅通煤炭运输通道,全面提高煤炭外送能力。


    在呼和浩特南站,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列“万吨大列”从这里驶出,沿着铁路“大动脉”驶向曹妃甸港口,将滚滚“乌金”从塞北高原送到渤海之滨。


    据呼和浩特南站站长李爱军介绍,万吨大列每节车厢装载80吨煤炭,每趟列车105节车厢,一共可装载8400吨煤炭,加上每节车厢的自重,总重超过1万吨,万吨大列因此得名。


    作为自治区煤炭“出区达海”的重要枢纽站,呼和浩特南站地处唐包、呼准、呼鄂、呼甲铁路的“四线”交汇处,是内蒙古“西煤东运”重载铁路主通道之一。为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煤炭安全稳定运输,该站通过更新作业系统、增派作业人手、优化作业流程等方式压缩作业时间,日均发送煤炭量由去年的33万吨提高到40万吨。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列车停留时间,我们对运煤列车‘特事特办’,优先安排机车换挂、优先安排机车出入库、优先组织列车开行、优先安装列尾装置。同时,优化作业人员和岗位职责,把原来上行列车单人作业改为双人作业、共同负责,加快车流周转。针对于万吨大列的运输组织策略调整后,车流周转明显加快,往常一列万吨列车从到达至发出最少需要2小时,现在只需50分钟,列车就能驶出车站。”李爱军说。


    据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区煤炭销量约5.9亿吨,同比增长约19%。其中,区外销量3.9亿吨,同比增长24%。承担了18个省区市煤炭保供任务的内蒙古为全国煤炭市场稳定供应作出了应有贡献。


    在增产、扩运的同时,自治区认真落实国家煤炭保供稳价政策,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电中长期合同制度、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自治区各地、各有关部门打出了一整套稳价“组合拳”。


    作为自治区产煤大市的鄂尔多斯,在近期印发的《鄂尔多斯市煤炭增产保供稳价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部署了稳定煤炭市场价格的重点任务——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认真落实国家煤炭保供稳价政策,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推动煤、电上下游协调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蒙西地区5500千卡热值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为260-460元/吨,蒙东地区3500千卡热值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为200-300元/吨。


    管中规豹,可见一斑。


    据自治区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6月份,内蒙古动力煤价格小幅上涨,价格总体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专家表示,迎峰度夏期间,内蒙古煤炭供应将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且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进一步严格,中长期合同履约率将进一步提升,煤炭价格稳定运行的基础较为坚实,预计在此期间,内蒙古动力煤价格将延续在合理区间小幅波动走势。


    为国内煤炭稳定供应提供有力支撑,自治区持续发力加强煤炭保量扩运稳价。


    自治区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迎峰度夏用能高峰期到来,内蒙古将全力抓好能源安全保供,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能源安全生产,持续推动煤炭增产增供,督促煤矿企业严格按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确保燃煤电厂发电机组应发尽发、多发满发,努力减少有序用电,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记者康丽娜)

    2022-08-02
  • 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7月30日晚,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自治区领导孙绍骋、王莉霞、包钢、郑宏范、于立新、包献华等出席开幕式,并和观众一起观看演出。


    夜幕下的内蒙古体育馆华灯璀璨,宾客云集。开幕式在经典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拉开帷幕,整台晚会以演唱会的形式、穿插讲述人的深情讲述进行。


    本届草原文化节以“文耀北疆铸魂圆梦”为主题,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打造主题突出、精品丰富、群众认可、交流互鉴、文化共享的盛会。


    本届草原文化节将持续到8月31日,设置了开幕式暨“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内蒙古经典歌曲演唱会、特邀作品展演、优秀剧目展演、音乐专题展演、文化艺术展览活动、闭幕式暨全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仪式6大板块、25项活动,邀请北京音协合唱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国杂技团等国内知名院团,将演出交响合唱史诗《领航·百年辉煌》《东方红》、名家经典音乐会、红色经典歌剧《小二黑结婚》、舞剧《孔子》、杂技剧《青春ing》、魔术剧《我是谁》等精彩剧(节)目;诚邀国内近20位戏曲名家,为内蒙古观众献上一场名家齐聚的戏曲文化视听盛宴。同时,还将进行自治区优秀剧目展演,包括舞剧《骑兵》、杂技剧《我们的美好生活》、晋剧《武汉鼎》、音乐剧《盛乐时代》等。这些活动不仅营造了浓郁的中华文化艺术氛围,增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让大家共享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更树立和突出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伴随着合唱《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的动人旋律,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开幕式缓缓落下帷幕,一场经典歌曲演唱会穿越时空,将内蒙古各族儿女守望相助的情怀代代传扬,展现了内蒙古各族儿女全力以赴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精神风貌。(记者冯雪玉柴思源)

    2022-08-01
  • 三大特色让草原文化节出新出彩

    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将于7月30日晚开幕,今年草原文化节的特色体现在突出交流互鉴、突出精品意识和艺术形式广泛多样三方面,这是记者在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据介绍,本届草原文化节各项活动和节目的设置更加强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加强调增进共同性、包容差异性,更加强调“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办节宗旨,充分展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内蒙古文艺工作的新气象、新作为。


    本届草原文化节突出交流互鉴,着力推动文化共享,25项活动中有8项是区外交流演出活动,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是以开展多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抓手,推进区域间文化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深入挖掘、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届草原文化节突出精品意识,在活动和节目设置上以展示展演精品为主,通过优秀剧(节)目展演、名家名段演唱会、经典歌曲演唱会等多种方式,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动内蒙古文艺繁荣发展;本届草原文化节艺术形式广泛多样,汇集了经典歌曲演唱会、区外精品剧(节)目、交响音乐会、群众文化文艺活动、文化艺术主题展览等多种形式,节目设置合理、内容精彩纷呈,将为大家带来艺术的享受、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记者冯雪玉)

    2022-08-01
  • 草原文化节精彩全剧透

    又到水草丰美的季节,一场艺术的盛会即将如约而至。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将于7月30日拉开大幕,精心策划下的25项活动异彩纷呈,令人期待。


    开幕式可谓名曲荟萃,群星闪耀。开幕式将以“内蒙古经典歌曲演唱会”的形式呈现,德德玛、金花、莫华伦、萨日娜、张秋歌、丁毅、李玉刚、于文华、那顺、齐峰、呼斯楞、乌兰图雅等20多位区内外艺术家将登台献艺,陪伴几代人成长的经典之声会引领观众在音乐中领略北疆之美。


    为促进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共享,特邀作品展演将用8项来自区外顶尖艺术院团的交流活动,让百姓在家门口便能饱览风格各异的文化视听盛宴。北京音协合唱团与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联袂呈现的交响合唱史诗《领航·百年辉煌》和《东方红》,注重经典型和时代感,用交响乐、合唱、独唱等形式演绎火红岁月中锤炼出的时代强音;在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打造的“爆款”舞剧《孔子》中,观众们可以跟随舞者共同跨越2700多年的历史岁月,感受孔子壮志难酬的悲凉人生,领略曼妙舞姿所展现的中华风韵。魔术剧、杂技剧、歌剧、中外名家经典音乐会……各种艺术形式将让文化馨香洋溢青城。冯玉萍、李树建、谢涛等近20位戏曲名家将齐聚草原文化节,汇集京剧、昆曲、黄梅戏、晋剧等10余个剧种的中华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将让广大戏迷们大饱耳福。


    草原文化节期间,本土的优秀剧目展演和音乐专题展演同样值得期待。优秀剧目新锐与经典交相辉映,不仅有内蒙古艺术剧院全新打造的杂技剧《我们的美好生活》亮相,获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骑兵》也将再次上演。音乐专题展演意在通过作品征集、比赛、汇演、交流互鉴等多种形式,回顾经典,鼓励原创,打造内蒙古音乐品牌。群众合唱大赛优秀作品展演、全区室内乐大赛获奖作品演唱会、马头琴专场音乐会、无伴奏合唱音乐会等,既是百姓展示的舞台,也是艺术交流的契机。


    草原文化节的文化大餐不止于舞台,类型多样、形式新颖的文化艺术展览将带给观众沉浸式文化体验。“亮丽北疆向美而行”“伊利杯”内蒙古风光摄影展用200幅具有较高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摄影作品展现北疆大地的绚丽多姿;全区书法篆刻展将为观众呈现250件饱含激情的书法篆刻精品;“美丽中国·内蒙古形象”主题美术作品展以全区12个盟市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生态面貌为底色,描绘内蒙古真善美的形象;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与内蒙古博物院共同举办红山·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将是文博爱好者的必看之选,一件件文物让治玉、用玉和尚玉的传统有形、有感。


    剧透再多,也比不上真实的感知。文化盛宴即将启幕,那些最生动的精彩和细节,等着您来到现场经历和感受。

    2022-07-28
  • 鄂尔多斯科创人才战略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兴蒙”项目资金5000万元,“揭榜挂帅”项目资金4522万元,科技重大专项资金4000万元,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3296万元,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645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475万元,科技人才与合作资金1190万元……连日来,鄂尔多斯提速下达一笔笔“真金白银”,为企业科技创新普降“及时雨”。





    2022年上半年,鄂尔多斯市下达惠企科技专项资金21128万元,共资助、奖补项目262项,惠及科技创新主体146家,其中企业单位108家,非企业单位38家。


    依据“科技新政30条”,鄂尔多斯市发布了企业科技创新税惠政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政策、企业研发平台提质政策、企业研发活动支持政策、企业科技人才引育政策、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政策等一揽子科技惠企政策,推进科技惠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以政策有“爱”助力创新无“碍”。


    行动,标注着新时代的方位;成果,刻录着新征程的步履。


    国务院、自治区出台了稳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科技兴蒙”行动全面落地,鄂尔多斯的“回响”铿锵有力。


    从开足马力生产的零碳产业园到“头脑风暴”转化为科研成果的碳中和研究院,从将科创作为第一动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到人才汇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鄂尔多斯,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拉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要摆脱以资源“解题”的方式,另辟蹊径解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考题”,以漂亮的“卷面”和优秀的“分数”展现新势力、释放新实力,科技的赋能和人才的助力,为鄂尔多斯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过科学“洗牌”,鄂尔多斯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2022年,鄂尔多斯以能源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方向,推进产业集群培育行动,重点打造18条产业链。其中,“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等尤为引人注目,以氢能产业为例,到2025年底,全市将形成40万吨以上稳定可再生氢供应,各类氢燃料电池车辆达到5000台以上,布局90座以上各类加氢站,开展合成氨、合成甲醇领域清洁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的规模化示范。


    产业转型加速“升级”,到底需要输入什么样的“代码”?


    鄂尔多斯在“编程”中,聚焦结构转型,聚力产业升级,聚效链条延伸,把“人才鄂尔多斯”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双一号工程”来抓,全面增强产业要素的吸附力和发展环境的磁场力,让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始终“置顶”于产业布局。


    在自治区率先推出“揭榜领题”机制,以深圳为“参照”,围绕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精准查找自身短板,研究制定《“揭榜领题、对标创建”工作行动方案》,明确“清单”,定时“消单”,确保以一流的机制,变科创、人才的“流量”为“留量”,最终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


    鄂尔多斯围绕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和“人才鄂尔多斯”战略,搭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零碳产业园、碳中和研究院三大“聚才平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一体推进,创新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双倍增”计划,打造头部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套的科技创新企业群,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0家,培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16个,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2600余名,构建起“项目+人才”的优质“滚动式”循环链。


    栽好梧桐树,才有凤凰栖。鄂尔多斯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力推“人才新政30条”,下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爱才的“一盘棋”,人才发展政策体系不断迭代升级。每年至少投入1亿元,从购房补贴、生活补贴、奖补资金等方面,对新引进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的资金支持,探索将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养老护理员等新兴职业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范围。设立专家服务中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户口迁移、子女就学等“一站式”服务。建立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制度,在文旅、交通、医疗保健等领域推出15项便捷服务,持续优化“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


    科创加人才,正在鄂尔多斯大地发生着能量“裂变”。


    2022年,全市预算安排科技专项资金9.79亿元,同比增长31.9%。新引进正高级职称紧缺人才68名、硕博研究生389人。一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落地到生产线,一批优秀人才在创新精进中为鄂尔多斯形象“代言”。(记者王玉琢通讯员张晓艳马利军)

    2022-07-27
  • 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品价格涨幅不一

    记者从自治区价格监测和认定中心获悉,上半年,内蒙古7大类现代煤化工产品价格涨幅不一,且波动幅度逐渐收窄。


    截至6月26日,与年初(1月2日)相比,内蒙古7大类现代煤化工产品价格涨幅较大的是煤制天然气、煤制尿素,分别上涨34.09%、25.27%;价格涨幅较小的是煤制甲醇、煤制高温煤焦油、煤制PP、煤制合成氨、煤制PE,分别上涨17.36%、13.42%、4.09%、3.41%、0.26%。


    专家分析指出,下半年现代煤化工行业经营活动更加频繁,企业利润不断改善,预计内蒙古7大类现代煤化工产品价格总体平稳,个别产品价格会随旺季来临而小幅上涨。其中,煤制天然气价格小幅上涨,煤制合成氨、煤制尿素价格季节性下降,煤制甲醇、煤制高温煤焦油、煤制PE、煤制PP价格小幅波动。

    2022-07-26
  • 自治区文联与内蒙古大学开启文学共建新模式

    7月24日,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内蒙古文学杂志社、内蒙古文学馆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文学教育实习基地并挂牌,同时举办《傻子乌尼戈消失了》新书首发式暨安宁、渡澜师生作品研讨会。自治区文联与内蒙古大学共同见证双方合力、携手推出的硕果,也开启一个全新的文学共建模式。


    签约仪式上,双方表示将整合资源优势,聚焦推荐作家作品、文学创作、文学教育等方面,开展业务交流、人员合作培养等活动,共同促进文学教育提升,共同推动内蒙古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青年作家创作活跃、成绩突出。其中,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安宁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等发表作品400余万字,出版作品26部,荣获华语青年作家奖、茅盾新人奖提名奖等奖项。她的学生渡澜在校学习期间,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等发表10余万字,荣获华语青年作家奖、《小说选刊》禧福祥杯新人奖、丁玲文学奖新人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双子星奖等奖项,入选2021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年度新锐青年作家榜。


    当天,渡澜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傻子乌尼戈消失了》新书首发,书中的11篇故事大多从动物或植物入手讲述人类情感,充满神秘气息。多位区内外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对安宁、渡澜师生作品进行研讨,渡澜还向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内蒙古文学馆捐赠图书。(记者马芳)

    2022-07-25
  • “塞外粮仓”河套灌区小麦开镰迎丰收

    7月20日上午,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十万亩高产高效粮食生产园区内,15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呈“雁阵型”排列,拉开了河套灌区春小麦全面收割的序幕。


    临河区新华镇新乐村新乐五社种粮大户薛志强今年种植了237亩小麦,全部与恒丰集团签订了订单种植,麦后还计划复种燕麦草。“按照今年小麦的长势,每亩地产量应该在1000斤左右。我们和恒丰集团签订的订单是每斤1.8元,加上政府集中连片种植的补贴和麦后复种燕麦草的收入,亩产收益在2800元,纯利润应该也能达到2300元左右。”薛志强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巴彦淖尔市共种植粮食作物712.9万亩,完成确定目标任务的130.1%。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2万亩,比上年增加8.8万亩。巴彦淖尔市通过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强化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出台收购保护价实行订单种植等举措,确保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目前,巴彦淖尔市已经组织103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夏粮收割。


    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张华说:“据我们测算分析,小麦平均产量能达到880斤,比上一年平均亩产能提高5%以上,总产量预计能达到5.5亿斤,比去年的总产量要增加一个亿。”

    2022-07-22
  • 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2年第七次集体学习 孙绍骋主持并讲话 李秀领出席

    7月20日,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主题举行2022年第七次集体学习。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主持集体学习并讲话。


    会上,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勇作专题辅导,从贯彻新思想、聚焦新主线、落实新任务等方面深度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杨伟东、胡达古拉作了重点发言。


    孙绍骋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民族地区的领导干部,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深学细悟这一重要思想,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孙绍骋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就没有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也不会有自治区成立70多年来的发展和今天的成就,不会有现在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去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相当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680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安排内蒙古的转移支付资金累计超过2万亿元,目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来自中央的补助资金占到一半以上。我们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模范就模范在了听党的话上。虽然内蒙古民族工作出现过一些问题,但全区民族工作的大环境和形势总体是好的,我们要有底气和信心,不能背着包袱过日子,有问题改了就好。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入研究历史、挖掘史料,旗帜鲜明、生动鲜活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把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孙绍骋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抓好两件大事,一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个是建设好“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要着力在求同上下功夫,创新载体、实化抓手,有形有感有效地做好工作,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要加紧研究制定落实五个方面战略定位的具体实施方案,紧盯目标任务挂图作战、按图施工,确保一年有一年的新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干什么工作就要扛起什么责任,做什么事情就要琢磨什么问题,真正动起来,说了就干、紧抓快干、干就干好。

    2022-07-21
  • 自治区教育厅致信家长做好暑期预防学生溺水工作

    日前,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教育厅致信全区学生家长,要求切实做好暑假期间的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坚决杜绝溺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自治区教育厅提醒广大学生家长,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溺水事故会给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灾难性后果,要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性。请家长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从根本上避免溺水事故。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个严禁”,严禁私自下水游泳,严禁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严禁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严禁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严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严禁学生擅自开展施救,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不可手拉手盲目施救,要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自治区教育厅强调,家长要切实承担起监护主体责任,加强对孩子在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暑假期间的教育和管理,对孩子的活动去向要随时关注,不得让孩子参加有安全隐患的活动,发现孩子不在身边时应及时找回。要经常性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向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提高孩子的避险防灾能力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孩子生命安全。(记者刘志贤)

    2022-07-20
  • 全区推进奶业振兴现场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7月14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区推进奶业振兴现场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出席并讲话。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讲话,自治区领导包钢、孟宪东、黄志强、于立新、张韶春等参加。


    与会同志来到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园,观摩液奶、奶粉生产线。数字工厂、机械手臂、无菌车间、智能监控,健康谷的异彩纷呈让与会同志切身体验到浓郁的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气息。在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大家参观了产业园3至6期和8期工厂,详细了解亚洲最大智能高端低温乳品工厂建设情况,共同感受蒙牛“犇”向世界的信心和决心。


    随后,孙绍骋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自治区农牧厅、部分盟市旗县工作汇报和企业、养殖场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他说,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一个重要战略定位。推进奶业振兴,是建设这个基地的重要内容,不仅是重要的经济工作,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奶业发展高度重视,在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殷切希望我们抓好奶业振兴。内蒙古农牧业资源丰富,奶牛数量和牛奶产量居全国首位,有这么好的基础和条件,如果奶业做不强、做不优,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同时还要看到,推进奶业振兴,是推动内蒙古经济转型、壮大经济实力的现实需要,是扶持伊利和蒙牛两大乳企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需要。全区各级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高度重视奶业振兴这件大事,上心上手去抓,齐心协力跑出“加速度”。


    孙绍骋说,推进奶业振兴要强化全产业链思维,做好增数量、提质量、扩产量的文章,努力把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好建强,有效衔接起来。奶牛养殖是实现振兴的基础,要加快推进养殖场建设,按时把活干出来,尽快增加奶牛数量,补上奶源缺口。种源和饲草是制约振兴的“命门”,要加快奶牛自繁自育和草地改良步伐,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提高种源、饲草质量和自给能力。


    孙绍骋说,推进奶业振兴需要定力、耐力和担当,各地要算大账、综合账,全力抓好自治区“奶九条”等政策落实,确保每年都有新成效。要守牢质量安全生命线,不能急功近利、为了利润而忽视质量。抓奶业振兴根本目的是为了富民,要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牧民以多种方式参与进来,共享奶业振兴红利。企业是奶业振兴的主体,要在创新创造、提质增效上多下功夫,在团结协作中更好地发展壮大。


    王莉霞说,推进奶业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寄予内蒙古厚望的战略任务,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是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关键支撑,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内蒙古使命,站位全局、放眼大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力以赴推进奶业振兴。


    王莉霞说,推进奶业振兴,要想方设法攻克种源,提高育种创新和良种繁育能力,促进“育繁推”一体化。要千方百计扩大奶源,实施奶业“倍增计划”,保持奶业长期稳定发展。要全力以赴保障饲草,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要打造内蒙古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坚持集中集约发展,形成“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要打造好内蒙古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坚决守住质量底线,强化全链条、全主体、全覆盖监管,确保每一滴乳品都安全放心。要强化责任落实,认真谋划,专班推进,协同联动,以只争朝夕、争分夺秒的精神推进奶业振兴。各企业要通力合作,手牵手向前走,助推我国奶业振兴不断开创新局面。(记者刘晓冬章奎)

    2022-07-15
  • 算井子戍边人的故事(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五月枇杷黄似橘”,又是一个摘尽枇杷一树金的季节。办公桌上,6个枇杷静静地躺在一个小小的餐盒里。窗外阳光洒进来,小小的枇杷如同涂抹了油彩,显得更加色泽鲜艳、圆润饱满。


    那天下午,正在办公室忙碌的我,听到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单位的一个小伙子,手里拿着一个快餐盒,里面有6个洗好的枇杷。他解释说,借调期满,这几天就要归队了,特意提前和我道个别,这是他同学带来的枇杷,让我尝个鲜。


    我连忙招呼他坐下,聊了起来。此前我对他并不太熟悉。聊天过程中,我才知道这个高高瘦瘦、腼腆的小伙子叫张建成,来自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是执法调查队的民警。我问他,还回支队吗?他告诉我,自己已向支队提出申请,下派出所。我有些惊讶。要知道,阿拉善地区的基层单位受自然环境限制,条件都很艰苦,离支队最近的派出所也在200公里外,大部分都是在戈壁滩上。我问,为什么不留在支队呢?他说,爱人是天津人,家安在了天津,在支队也是两地分居,倒不如把名额留给家在支队驻地的战友。我感慨道,派出所的条件太有限。他却说,没关系,自己在算井子都待过,不会比那里更艰苦的。


    你在算井子待过?我一听很惊喜。3年前,我曾随一个采访组去过戈壁深处的算井子边境派出所。那里距呼和浩特市2000公里,距巴彦浩特镇100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边境派出所。辖区面积94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50多人,年降水量极少,蒸发量却达三四千毫米,触目皆是黑戈壁石。算井子边境派出所的戍边人,正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坚守着。这也是一个光荣的集体,曾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50余项。


    记得在那里采访的日子,我被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包围着。那是一个去了就再也忘不掉的地方。此刻,当小张告诉我,他曾在算井子待过,我一下子觉得亲近了许多。


    小张在算井子待了两年多,后来由于身体原因,调动到了支队机关。长期待在算井子对人的身体是有损耗的,尤其是那里的水,含氟量高,长期饮用会引起脱发、骨质疏松、结石等疾病。小张指指自己的右耳,告诉我,这只耳朵的听力有点迟钝。当时,他和另一个战友都突发耳聋,战友比较幸运治好了,但他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耳朵出现问题后,小张四处求医。最后诊断无法恢复,对他的打击很大。他甚至有些后悔,为什么选择这条路。但是,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段经历,他觉得很宝贵很有意义。他是2009年入伍,来到了内蒙古边防,2011年考上军校,2014年军校毕业后,就分到了算井子。刚到派出所时条件非常艰苦,他的情绪非常低落。那时连路都没有,车辆行驶都是在戈壁石上碾压,坐在车上会颠簸到呕吐。后来突然失聪就医时,专家分析戈壁滩的颠簸也可能是诱因之一。之后,单位联合当地政府费尽千辛万苦才修了40多公里的路。


    在算井子的日子,其实最大的考验还是寂寞,与世隔绝、无边无际的寂寞。手机虽然有信号,但非常弱且时断时续,一条信息要等很久才可能发送出去。直到现在,算井子辖区90%以上的地方依然是信号盲区。战友们笑称,每次下乡都像是“人间蒸发”一样。有次基站彻底坏了,大伙儿一个多月和外界失联,家人都急坏了。不过,算井子尽管偏僻,但能让心沉静下来,少了许多外界的浮躁,也让他们体会到被需要的快乐和坚守的价值。


    艰苦的地方常常有着纯真朴素的情谊。在算井子,战友之间,战友和辖区百姓之间,相处起来都特别真诚。战友们称派出所为家里,牧民大爷大妈称民警为孩子。小张指着餐盒里的枇杷说,在算井子,所有的水果都是稀罕物。有次他与战友下乡走访,一位老妈妈从被子里拿出几个干瘪的枇杷,说是孙女来看她时带来的,她觉得好吃,就一直给民警孩子留着。第二年战友回家探亲时,专门买了两篓枇杷,千里迢迢背到算井子。长途颠簸加上天气原因坏了不少,但所里每个人都吃上了罕见的南方水果。然而,大家也只是尝了尝鲜,等到下乡走访时,又把枇杷带给了辖区牧民。一辈子都没有走出黑戈壁的乡亲们,非常开心。


    因此,小张对枇杷有种特别的感觉。每次在北京的超市里看到它,就会联想到算井子。在派出所的办公室和辖区牧民的蒙古包里,都曾经弥漫过枇杷的香味。那香味留在他的记忆里,成为他算井子记忆珍贵的一部分。


    小张问我,有没有注意到去往派出所的路边,有一块刻着“生命禁区的守望”7个大字的石头。我点点头,当然注意到了,那是算井子的精神地标之一,我们还曾停下来拍照留念。小张的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那是2016年他在所里时和战友们一起立的,他们找石头、刻字、搬运、装饰,忙活了好几个月。


    当年撤乡并镇时,上级部门曾想撤掉派出所。牧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联名写信,最后留下了派出所,把民警们留在了身边。


    小张说,他们一直在思考留下来的意义,那就是守护我们的国土,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后来,大家就想到了竖一块碑,刻上“生命禁区的守望”几个字。这份守望,也是“最远最苦最忠诚、爱党爱边爱牧民”的算井子边境派出所的戍边传统。


    我们谈到了营区附近的大红山,那是算井子戍边人的精神高地。凡是来到算井子戍边的人都会登上它,用石块摆出自己的名字放在大红山顶。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感人的戍边故事。你的名字摆上去了吗?我问小张。他点点头。


    我们还聊起了派出所的小狗。小张在算井子时,所里有两只小狗。它们是大家忠诚的朋友。战友们逗它们玩,和它们说话,它们和战友们一起吃饭,一同巡边。早晨出操时,战友们从营区跑到信号塔,再折返回来,小狗们就跟着队伍一起跑。周末去爬大红山,它们也常常在前面开路。


    几年过去了,讲起这些来,小张依然充满感情。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家庭。之前在算井子时,小张曾谈过一次恋爱。但在算井子谈恋爱太辛苦了,当时手机网络信号很不稳定,也不通邮,联系一次都非常困难,更别说见面了。女孩最后还是选择了分手。小张不怪她,他说,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谈及现在的爱人,小张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爱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生在天津长在天津,是典型的城市姑娘,选择小张是需要勇气的。一名右耳失聪的戍边民警,给不了她太多物质享受,甚至连正常的陪伴都无法做到。起初她的父母也不看好女儿的选择,她对父母说,即使小张一辈子戍边回不来,她也绝不放弃。她的坚持不但感动了小张,也感动了自己的父母,老人最终尊重了女儿的选择。婚后怀孕了,她忍受着孕期的不适,既要忙工作,还担负起照顾双方父母的家庭重任,却毫无怨言。对于小张而言,他也特别感激爱人、珍惜今天的幸福。


    听到这里,我感慨,归队后离家又远了。小张却说,自己已经很知足、很感谢组织了。借调到这里时,离妻子的预产期还有两个月。妻子一有生产征兆,他就请假乘高铁赶回了天津。如果在阿拉善,肯定没有这么方便。所以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


    小张告诉我,回想起来,在算井子度过的时光,给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刻下很深的烙印,是自己生命中铭心刻骨的一段日子。虽然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但自己真正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却是从那里开始。从最初的迷茫煎熬,到慢慢地坚定庆幸,再到发自内心的荣耀,在算井子,他不断地成长着。这段经历,当时是艰辛,回望却是美好。小张说,很庆幸在最年轻的这段时间,自己是吃苦而不是享乐过来的,这是自己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我想,在算井子,像小张这样的年轻人和他们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算井子的故事也一直在继续着……


    小张与我告别。我捧着那6个金灿灿的枇杷,转身来到隔壁的大办公室,向刚入职的年轻同事们,讲述起由这6个枇杷引出的算井子戍边人的故事。

    2022-07-14

  • 首 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