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尔多斯:数字化赋能交通运输 打造便民贴心服务

    日前,“多多评·码上生活”与“多多行·码上即办”合作签约暨交通运输服务便民站(司机驿站)授牌启动仪式在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开启了鄂尔多斯市交通数字化服务新方式。


    “多多评·码上生活”平台是康巴什区委、区政府打造的数字化技术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数字城市综合服务治理平台。“多多行·码上即办”是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开创的一个数字服务品牌,旨在共享“多多评·码上生活”的数字服务功能,将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城市客运、出租、公交、物流货运、行政审批服务、投诉办理等交通出行方面的内容纳入“多多评·码上生活”平台,促进交通运输服务数字化发展。


    双方的合作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给予交通运输系统内优秀“接诉即办”工作人员“多多评”积分奖励,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主动治理转变,在正向激励中提升干部办理效能。二是开发出租车两码合一评价系统,乘客扫一次码完成线上支付和服务评价,评价排名靠前的驾驶员可获得“多多评”积分奖励。三是在自治区率先研发启动便民服务系统,在全市42个检测机构设立交通便民服务站暨司机驿站,为鄂尔多斯市4万多台营运车辆提供年审“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服务,真正实现“一网通办,一站式办结”。同时,司机可以在扫码付费时使用自己的“多多评”积分抵扣现金。


    “多多评·码上生活”与“多多行·码上即办”的合作,是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的一种探索。今后,双方还将继续深化合作,把鄂尔多斯掌上公交APP、电子客票售卖等交通运输便民服务系统链接到“多多评·码上生活”平台,实现“多多评”在线预约出租车、城市公交车站点时刻查询、在线购买电子客票等城市客运出行便民服务功能。同时双方还要在乡村振兴、数字货运、智慧物流、充换电站建设、新能源重卡推广等领域携手,为市民出行和物流运输开启数字化服务新方式。(记者郝雪莲)

    2022-10-12
  • “亮丽内蒙古”记录十年闪亮足迹

    “欢迎参观内蒙古单元。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风电光伏变‘绿’成‘金’……”


    步入北京展览馆,伴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内蒙古展区,可以一览内蒙古十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亮丽内蒙古”,解码十年非凡成就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9月27日,“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在中央综合展区,呈现了诸多内蒙古元素,多角度讲述内蒙古的发展故事。


    内蒙古展区也揭开面纱,精彩亮相,透过47幅图片、4个视频、3个多媒体互动展项及6组23件(套)珍贵展品,全方位展示内蒙古这十年的非凡成就,让观众感受十年精彩,一天看遍全区,一日回顾十年。


    以“亮丽内蒙古”为主题,内蒙古展区分为“生态屏障亮丽北疆”“绿色低碳‘风’‘光’无限”“‘乳肉粮绒’绿色供给”“幸福生活多姿多彩”“守望相助团结奋斗”5个部分。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内蒙古展区集中展示了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生动实践。


    在“生态屏障亮丽北疆”版块,两张小小证件见证历史。大兴安岭乌力库玛林场在不同时期颁发给同一名林业人员的伐木操作证和森林管护工作证,记录了大兴安岭林区数万名“砍林人”转变为“看林人”的历程。


    草原“带薪休假”、沙漠“锁边治理”、内蒙古草种进太空等图片,生动呈现了十年来内蒙古为悉心守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所作出的努力。


    来到“绿色低碳‘风’‘光’无限”版块,全国首台磁共振诊疗车模型、稀土钢轨等展品体现了内蒙古的稀土正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


    温暖千座城、电送全中国,沙漠光伏发电、“草原云谷”枢纽、口岸中欧班列的图片,尽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担当,彰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活力。


    “全国7/10的葵花籽、1/5的羊肉、1/10的牛肉、1/5的牛奶、1/2的羊绒来自内蒙古……”每当讲解员讲到这些数字,观众总会发出连声赞叹,感慨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已成为国家重要“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高铁疾驰在北疆大地上,牧民通过广电网络管理牧场,“小药箱”工程有效缓解偏远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乌兰牧骑把文化送到群众家门口……一张张图片展现出十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美好景象。


    在内蒙古展区,观众可以通过一幅幅图片图表、一件件实物展品感受内蒙古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体会内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


    引发观展热潮,赢得观众热情点赞


    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部长乌兰托娅每日坚守在内蒙古展区,她注意到不少观众看过展览后都对内蒙古的发展变化赞不绝口。“有一些曾在内蒙古工作过的干部看过展览后都特别激动,感慨万千,感叹内蒙古这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很多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内蒙古人看过展品、听过讲解,都为家乡这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还有一些没来过内蒙古的观众,看了展览后连声赞叹内蒙古辽阔壮美,表示有机会一定要来内蒙古游玩。”乌兰托娅说。


    许多观众在全馆唯一的透明冰屏前久久驻足,沉浸式感受兴安盟的五角枫、赤峰市的达里湖、阿拉善盟的胡杨林,欣赏内蒙古的壮美风光。


    在互动展项前,许多外地观众在趣味问答中深度了解了“内蒙古啥样子”,答题闯关领走内蒙古的景区门票、植物魔方和永生花小夜灯等精美礼品,更有不少内蒙古人望着餐桌上的“内蒙古味道”垂涎欲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一名在北京上学的内蒙古大学生激动地说:“看着内蒙古展区的视频、图片和展品,就像回到了家乡一样,倍感亲切!”


    “内蒙古展区集中展示了内蒙古十年来的发展特色及各行各业的发展成就,作为内蒙古人,我觉得特别自豪。其实,我每次乘坐高铁从北京回内蒙古的路上,看到内蒙古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沿线风景越来越美,包括高铁钢轨也是出自包钢集团,发自内心为内蒙古点赞!”一名就读于北京高校的大学生说。


    一位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的内蒙古人说:“我是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在展区看到内蒙古这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我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自豪,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骄傲!”


    处于参观主通道的中心展位上,全球最大“源网荷储”示范基地沙盘、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沙盘、全球最大蓝宝石晶锭实现量产的小体量样品等具有示范意义的展品,是内蒙古十年来绿色发展的生动印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内蒙古展区的讲解员李雅洁介绍说:“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参观内蒙古展区,仔细观看了蓝宝石晶锭、‘源网荷储’和零碳产业园沙盘,这里也成了细心观众的打卡地。许多观众都会在蓝宝石晶锭前驻足良久,仔细观看展品介绍,感慨内蒙古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成果丰硕。”


    此次共有6名讲解员承担“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内蒙古展区的讲解工作,他们都来自内蒙古博物院,有丰富的重大展览讲解接待经验。6名讲解员花费数月时间,系统学习、梳理了十年来内蒙古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为讲好内蒙古故事做足了功课。


    从9月28日至10月10日,内蒙古展区累计接待来自中组部、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航天二院、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多个团队共计374批次观众,5万余人在这里遇见了不一样的内蒙古。6名讲解员平均日行一万多步,穿梭于内蒙古展区,为观众讲述内蒙古的十年历程。


    李雅洁说,在讲解的过程中,她注意到很多在京的内蒙古籍观众驻足在展厅中,仔细观看着每一张图片,认真端详着每一件展品,为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骄傲,更有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为内蒙古的发展成就热情点赞。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能够承担内蒙古展区的讲解工作,为这么多观众讲解内蒙古这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我感觉非常荣幸。我会继续坚守岗位,全力以赴讲好内蒙古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亮丽内蒙古。”李雅洁说。


    图片图表亮眼吸睛,精美视频直抵人心,珍贵珍品引人驻足,多媒体互动展项新颖有趣,“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内蒙古展区舒展开放、大气亮丽、疏密有致、趣味十足、细节满满,记录了内蒙古十年来闪耀的发展足迹,让内蒙古变得更加可知、可感。就在北京展览馆,“亮丽内蒙古”等你来!(见习记者李存霞)

    2022-10-12
  • 41个场景,41种防疫对策,41张图片一键保存,太实用了

    市民在不同场景下如何有效防疫?


    下面都说全了


    快收藏好!


    2022-10-11
  • 内蒙古:为矿山建设植入“绿色基因”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力量煤业。


    走进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民达煤矿回填复垦区,碧波荡漾的人工湖仿佛镶嵌于青山之间的美玉,种植区内270栋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的大棚满棚清香……


    鄂尔多斯市民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卢正军说:“目前,民达煤矿已利用回填区治理成片农田3500余亩,回填复垦区总绿化面积达1.4万亩,种植苹果、杏树等植物5万余株,年产生猪1万余头,牛、羊、驴等牲畜4000余头只,实现了回填后区域种养殖全覆盖。”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中,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提升治理实效。2020年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全面治理各类矿山环境问题。2021年施行的《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首次将绿色矿山建设纳入条例,绿色矿山建设的法治体系、制度标准日趋完善。目前,内蒙古明确实施区域矿山生态修复、露天矿山集中开采区联排联治,禁止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矿产资源进行开发。


    在锡林郭勒盟的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白桦、丁香、沙棘、山杏等20余种树木自春至夏郁郁葱葱。2021年该公司对已恢复植被的排土场再次进行升级改造,对已经治理完成的坡面和平台进行削坡整形。截至目前,该公司完成矿区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绿化面积达729公顷,累计投入资金6.4亿元。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内蒙古一方面全力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绿色矿山名录库共有344家绿色矿山,其中国家级47家;另一方面建示范、立标杆,大力开展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环境优良、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样板区。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东胜、赤峰市北部和呼伦贝尔市中西部三大规划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内已有59家建成了绿色矿山。


    据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处长潘学飞介绍,通过推动示范区建设,勘查开发布局得到全面优化,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在内蒙古,随着绿色矿山建设的不断深入,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结合科学种养提高植被覆盖率,草原上的块块“斑秃”逐渐变回片片“绿毯”,以“绿”为底的矿山建设已经成为常态。


    要绿色的“外衣”,更要植入绿色发展的“基因”。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要实现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说,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


    “以前是我们工人下井挖煤,后来上了机械采煤,现在都是5G覆盖全流程智能操作,基本做到了井下不见人,采煤不见煤。”在呼伦贝尔市一家国有煤企工作了30多年的王立志感慨,“从传统粗放的开采方式到深耕细作绿色发展,如今内蒙古矿业已经步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只是看到“绿”还不行,还要向“绿”要效益。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李钢铁教授在鄂尔多斯市满来梁煤矿复垦区种下了一大片试验田。“一种是巨菌草,它有改良土壤的作用,作为一种饲草料亩产要远高于青贮;一种是文冠果,可以榨油,含不饱和脂肪酸等各项指标都优于橄榄油,市场前景很好。”李钢铁说。


    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中,内蒙古坚持规定动作不走形,自选动作各放异彩。诸多矿区创新新思路、新模式,生态+光伏、矿区+旅游、地企融合等模式为我国矿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鄂尔多斯市布尔台煤矿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生态+光伏”,探索生态修复、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社区惠益共享等相融合的生态治理新模式。据了解,该项目建设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9万千瓦时,可为当地农牧民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


    呼伦贝尔草原腹地的金骄草原景区是在矿坑修复后建成的。景区负责人布仁巴雅尔介绍说:“经过6年的治理,草原上9万平方米的‘疮疤’变成了草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党员群众教学体验基地,已有来自各地的200多个基层党组织在这里参加学习教育。”


    还矿山一片绿,内蒙古全力推动矿山建设,正在打造绿色、环保、和谐的新型绿色矿山。(记者阿妮尔通讯员任阿龙)

    2022-10-11
  • 锡林浩特市:让城市更美丽 让群众更幸福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深入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负重自强、顽强拼搏,砥砺奋进书写现代化美好锡林浩特建设的华彩篇章,使草原明珠更加亮丽,让各族人民群众更加幸福。


    紧盯目标加快发展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94.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95.4亿元,年均增长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6.01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5.8亿元,年均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7.3∶50∶42.7,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十年来,该市累计实施重点项目62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9.2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分别达到49099元和32976元,同2012年相比分别净增24697元和18190元,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转变方式调整结构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突出抓好牛、马、羊等特色主导产业,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8.7%。“减羊增牛”成效显著,牛羊存栏比从2012年的1∶14.9变为2021年的1∶9.6,羊存栏压减47.08万只,牛存栏增加4.6万头,累计建设肉羊核心群125群、肉牛核心群10群。


    锡林浩特市全面落实奶业振兴计划,建成全区最大的娟姗牛养殖基地2处,实施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标准化试点项目19家,伊利高端奶、安慕希等项目顺利投产,年牛奶加工量7.67万吨。现代马产业加快发展,马匹存栏达到2.34万匹。出台草饲羊扶持政策,本地羊源就地加工率达74%,精深加工率达65%。实施高标准农田4.4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超额完成任务。期间,自治区第一批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和肉羊产业集群项目加快实施,全市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1家、龙头企业达到37家。


    强化观念加快转型


    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扎实推进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特高压配套的4个火电项目、5个风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国家第一批600万千瓦大型风光基地建设顺利,低碳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市煤炭产量稳定在4000万吨以上、原油产量60万吨以上,有力保障了本地及周边地区能源需求,有效发挥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新能源全链发展,先后引进了明阳、上海电气、海装、中材科技等大型现代装备制造企业,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卖电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变,成为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聚焦聚力全面攻坚


    发展短板加快补齐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稳步实施,累计发放生态奖补资金9.1亿元、禁休牧补贴6873.69万元,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较10年前提高了3个百分点。


    十年来,锡林河湿地生态水系治理工程、锡林河生态恢复涵养带、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全面建成,形成了“城中有绿、绿色环城”的景观防护体系。启动实施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国家试点项目,修复治理面积7.6万亩,成为全国唯一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草原生态修复项目。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整治“散乱污”企业34家、工业炉窑6家,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锡林河断面水质优于考核目标;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5家露天矿投入治理资金15亿元,治理面积36平方公里,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绿色矿山3家。投资2.5亿元,治理历史遗留废弃采坑24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内69个采矿权、16个探矿权全部退出并完成地质环境治理。自然保护地管理亮点突出,锡林河湿地公园创建为全盟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银库伦牧场和毛登牧场入选国家草原公园试点,锡林郭勒草原火山地质公园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


    统筹推动夯基固本


    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累计投资186.2亿元,实施了一批完善基础、提升品质、精细管理的重点亮点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期间,新增城市道路117.57公里、地下管网564.8公里、硬化铺装139.27万平方米,新增供热能力1458万平方米,水质提标、污水改造等一批民生城建工程投入使用,城市道路、集中供水、供热普及、垃圾污水处理等指标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新增绿化面积774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03%和17.15平方米;建成锡林河生态修复涵养带,打造城市游园、口袋公园38处,实现了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锡林浩特市还在全盟率先打造了统一的12345政务服务平台,及时解决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违章建筑、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一批城市管理顽疾得到有效整治;改造便民市场7个、农贸市场2个,拆除旱厕36座,新建公共卫生间44座。投运新能源公交车80辆,公共出行更加便捷。


    久久为功精准施策


    牧区面貌日新月异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投入扶贫资金1.31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顺利实现,2021年正常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17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市将脱贫摘帽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入资金5570.4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43个,脱贫户稳定增收机制逐步形成。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累计建设棚圈60万平方米,改造牧区危房42户,完成厕改195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6%。新改建牧区公路660公里。改造农网线路1178公里,牧区电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实施牧区饮水型氟超标地方病防治工程,解决了近3900名牧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编制牧区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开展牧区生活垃圾处理试点工作,建成4座矿化炉垃圾处理设施。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坚持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共实施重点领域改革1169项,“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社会投资备案类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25个工作日,位居全区前列。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0%,“好差评”系统实现全覆盖,群众满意率接近100%。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和当天办结,新增市场主体4.2万余户,注册资本411.8亿元。加强重点企业培育,3家企业成功入榜自治区“百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顺利完成。嘎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22个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配合完成东乌海关入驻工作,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5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891万美元。增强“走出去”的主动性,借力发展、借势突破,结合全市资源禀赋,每年更新包装策划一批成熟度高、可行性强的重点招商项目,以“店小二”和“保姆式”服务,力促项目签约落地,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63.7亿元。实施盟级以上科技项目132项,项目资金达8664.36万元。以毛登牧场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园区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草都草业大宗电子商务平台与产业化项目取得自治区级科学技术成果奖,成功入驻4个科研院所、6个自治区级研发中心、1家星创天地、1家京蒙合作锡林郭勒盟技术转移工作站和3家科普示范基地,科技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公共财政支出58%以上投向民生领域,总投入126.87亿元,年均投入12.69亿元,其中投入14.5亿元,新改建中小学及幼儿园28所,新建学校提供学位6030个,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验收。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2.9%,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86.19%,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被清华大学授予“优秀生源基地”称号。


    全市51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70所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建成全盟首家社区医院。顺利完成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第三轮全国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复审工作。新改建文体活动场馆9个,文体活动阵地总面积达到9511.48万平方米,“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成功创建全区全民健身示范市。先后推出《千古马颂》《蒙古马》等大型马文化实景剧,在区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乌兰牧骑惠民演出1100余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7%以内。医保基金规范运行,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锡林颐和苑国际养老中心、新区综合老年养护院及残疾人托养中心投入使用,爱祺乐养老园区被纳入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名单、入选全国49家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优秀案例。


    守住底线强化防范


    全力保障北疆安全稳定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领域风险,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围绕全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扎实做好“一街一品一特色”“综治乌日特”“智慧安防”工作,提升平安锡林浩特建设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强力化解信访积案,打好打赢信访事项“减存控增”战。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深入分析安全生产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落实落细治理措施,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及应急救援能力。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毫不放松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维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体系,推动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专仓建成投运。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十年来,锡林浩特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锡二铁路、锡乌铁路和锡张、丹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铁路、公路里程分别新增159公里、614公里,太锡铁路、锡林浩特机场改扩建项目快速推进,通航城市达到19个,连接内外、覆盖城乡的交通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新建变电站13座、电力线路740公里,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稳步推进,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誉称号。青年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国防动员、外事侨务、气象地震、妇女儿童、老龄、工会、残疾人、慈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回望走过的路,锡林浩特市十年来的变化,印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展望奋进的路,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锡林浩特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勇于担当、加压奋进,努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巴依斯古楞)

    2022-10-10
  • 每亩实收产量261.5公斤 内蒙古创北方春油菜集中连片种植高产纪录

    近日,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有限公司的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高产攻关田传来好消息:每亩实收产量达到261.5公斤,创北方春油菜产区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高产纪录。


    测产地块面积274亩,为集中连片种植。在测产现场,专家组既进行了理论测产也开展了实收测产。测产专家和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测产程序,选取5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平均亩产为276.8公斤。实收测产通过割晒、捡拾脱粒、烘干、清选等最终测得产量为261.5公斤,实测机械损失率为5.5%。


    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高杰兴奋地说:“攻关田油菜获得高产,除了今年气候有利于油菜生长外,与采用小麦、油菜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也密不可分。”据介绍,小麦、油菜轮作可实现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有利于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特泥河农牧场还建有有机肥厂,农场的土地常年施加有机肥,其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较好,有利于油菜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利用,同时可有效缓解阶段性干旱对油菜生产造成的逆境。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带来的是粮食增产增效。特泥河农牧场油菜、小麦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和麦茬免耕播种油菜的种植方式,以及耕种管收各环节采取的综合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可在同类型区域进一步复制推广,对提升北方春油菜产区整体油菜单产水平和油菜籽供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记者韩雪茹)

    2022-10-10
  • 河北152家重点商企入账22.85亿元

    国庆假期,河北省生活必需品市场货足价稳,各地消费促进活动丰富多彩,市场总体运行态势良好。记者从河北省商务厅获悉,假期期间,全省重点监测的152家零售企业、餐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和营业收入22.85亿元,同比增长2%。


    国庆假期,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指导商贸流通企业,特别是重点农批农贸市场、大型连锁商超加大货源组织力度,在米、面、油、肉、蛋、菜、奶、果、烟、酒等节日生活必需品货源的基础上,增加绿色、健康、智能、时尚等商品采购,扩大新款和优质产品供给。10月1日前,全省共投放1684.44吨省级储备肉。节日期间,全省生活必需品供应总体充足。此外,全省商务系统共核发2416张生活必需品(含日用品)重点物资运输车辆电子通行证,有力保障全省生活必需品运输通畅。


    根据商务部统一业务监测平台统计数据,节日期间,河北重点监测的163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与节前一周相比,66种价格上升,93种价格下降,4种价格持平,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平稳。


    9月9日至10月底,省商务厅联合省文旅厅、省体育局,组织开展河北省惠民消费活动暨“夜经济消费季”消费促进活动,指导各地商旅文体企业组织开展多领域、多主题、多层次的消费促进活动。


    汽车消费促进活动成效明显。省商务厅安排50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指导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组织限额以上汽车经销企业,开展新车促销、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新能源车推广等系列活动。各地统筹资金,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成品油零售企业,通过发放消费券、赠送加油卡或直接补贴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居民汽车消费需求。根据商务部统一业务监测平台统计数据,节日期间,全省监测黄金周样本企业汽车销售额6900.84万元,同比增长27.34%。


    为进一步拉动家电消费,省商务厅安排20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绿色智能家电推广等家电促消费活动。唐山市发放满3000元减500元、满5000元减800元家电消费券。衡水市举行“政府百万惠民补贴、家电以旧换新”专项促销活动。


    在餐饮市场,各地依托本地传统美食、地方特色餐饮,组织举办美食节、餐饮嘉年华等餐饮促消费活动。全省10家餐饮企业100个餐饮门店,组织开展“享奥运红利,品崇礼菜单”餐饮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提升冀菜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各地配套资金,加大对商贸流通企业、消费者等的支持,举办丰富多彩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市级主要促消费活动有“2022石家庄产业带电商直播文化节”“幸福张家口欢乐购活动”“幸福邯郸欢乐购”等。(记者冯阳)

    2022-10-09
  • 内蒙古创北方春油菜集中连片种植高产纪录

    近日,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有限公司的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高产攻关田传来好消息:每亩实收产量达到261.5公斤,创北方春油菜产区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高产纪录。


    测产地块面积274亩,为集中连片种植。在测产现场,专家组既进行了理论测产也开展了实收测产。测产专家和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测产程序,选取5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平均亩产为276.8公斤。实收测产通过割晒、捡拾脱粒、烘干、清选等最终测得产量为261.5公斤,实测机械损失率为5.5%。


    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高杰兴奋地说:“攻关田油菜获得高产,除了今年气候有利于油菜生长外,与采用小麦、油菜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也密不可分。”据介绍,小麦、油菜轮作可实现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有利于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特泥河农牧场还建有有机肥厂,农场的土地常年施加有机肥,其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较好,有利于油菜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利用,同时可有效缓解阶段性干旱对油菜生产造成的逆境。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带来的是粮食增产增效。特泥河农牧场油菜、小麦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和麦茬免耕播种油菜的种植方式,以及耕种管收各环节采取的综合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可在同类型区域进一步复制推广,对提升北方春油菜产区整体油菜单产水平和油菜籽供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记者韩雪茹)

    2022-10-09
  • 河北出台全国首部优化行政审批的省级综合性法规

    人民网石家庄10月7日电近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优化行政审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优化行政审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省级综合性法规,是河北省开展创制性立法的重要成果。


    该《条例》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促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该《条例》共六章58条,围绕审批标准化、审批规范化、审批便利化、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范,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通过我们的图解,带你一图看懂主要内容和特点。

    2022-10-08
  • 内蒙古电力集团全力保障首府电力供应

    为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内蒙古电力集团所属单位全力保障首府电力供应。


    10月2日,呼和浩特供电公司38名调度员再次集结,采取“集中封闭值班”模式开展相关工作。当日下午3时,该公司接到内蒙古第四医院“防控疫情用电”紧急申请,5名值守工作人员携1台1000千瓦应急发电车火速前往,2.5小时成功接电,确保了诊治用电安全可靠。目前,呼和浩特地区电网稳定运行,涉疫保供场所及相关用户电力供应全部正常。


    在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500千伏赛罕变电站内,党员牵头迅速成立疫情防控监督小组,及时排查站内人员及家属行程,并对轮班休班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站内电网应急抢修力量充实。


    内蒙古电力营销服务公司迅速启动各项疫情防控和供电服务保障应急措施,全力保证内蒙古电力95598供电服务热线稳定运行,16个工位系统与95598主系统并列运行,实现了统一调度、统一监控。

    2022-10-08
  • 风清气正万象新——内蒙古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


    十年来,内蒙古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惩贪治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十年来,经过刀刃向内的刮骨疗毒和党内集中性教育的淬炼洗礼,全区政治生态日益清朗,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以强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毫不犹豫向顽疾亮剑,毫不手软向毒瘤开刀,坚决撕开口子、揭开盖子、挖出根子,全力推动政治生态正本清源、重塑再造,为各项事业发展进步扫除了障碍、清除了隐患、创造了良好环境。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


    2022年4月,自治区党委部署在全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集中治理,一刻不停推动全区政治生态修复、一以贯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深入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连续开展的党内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


    9月6日,通辽市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了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在中秋、国庆到来前夕,释放对“四风”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


    十年间,全区各地区各部门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持续深化专项整治,坚决清除顽瘴痼疾和积弊陋习,治歪风树新风扬正气,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全区政治生态日益清朗,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8月底,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272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831人。


    善除害者查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抓作风建设,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只有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才能管住权力,为作风建设加上“保险锁”,才能为作风建设层层深入提供根本保障。


    从《内蒙古自治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出台,到《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印发施行,再到规范公务接待、推进公车改革……十年来,内蒙古强化制度约束,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扎紧制度笼子,形成科学严密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正风肃纪。


    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反映,随着规矩越来越明晰,许多事都有硬“杠杠”,别说“禁区”“红线”不能踩,打个“擦边球”也不行了,一条条制度红线绑住了“任性的权力”。


    腐败是政治生态最致命的“污染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8月底,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调查75400件、84669人,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亮剑,群众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败就在身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22年8月底,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5873个,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085人。煤炭资源、粮食购销、金融、国企、开发区建设等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得到持续纠治,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从铲除涉煤腐败“毒瘤”到揪出金融监管“内鬼”,从肃清象牙塔里的“蛀虫”到清除政法系统“害群之马”,十年来,全区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清除政治生态“污染源”,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奋楫十载结硕果,风清气正万象新。


    回首来路,十年来,内蒙古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展望未来,新的赶考路上,必须保持头脑清醒,敢于直面问题,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务求全胜,把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让内蒙古的政治生态更加山清水秀。(记者白丹)

    2022-10-07
  • 激励诚信典型 树立“信用内蒙古”形象

    近日,内蒙古社会信用管理中心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第六批诚信典型名单》,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被选树为诚信标杆企业,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等42家企业被选树为诚信示范企业,另有151家企业被选树为诚信达标企业,1家社会组织被选树为自治区诚信典型。


    诚信典型选树工作作为串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在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蒙古诚信典型选树工作始于2018年。当年10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诚信典型选树实施办法》,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统一、权威和具有公信力的诚信典型选树工作机制。4年来,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深入推进此项工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诚信企业管理办法》,让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赤峰昭乌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于2019年被评为首批自治区诚信示范企业。“我们也因此享受到了优惠的融资产品和便捷高效的保险服务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内蒙古诚信典型企业从低到高分为诚信达标企业、诚信示范企业和诚信标杆企业三个层级。区分不同层级的诚信度,以吸引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和投资机构为诚信典型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优惠服务,也有利于在各类企业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内蒙古发展改革委对诚信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对存在相关失信违法行为的立即取消其诚信典型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内蒙古共发布诚信典型19批、2676家,其中诚信标杆企业4家、诚信示范企业1148家、诚信达标企业1515家、自治区诚信典型9家。这些诚信典型企业在引领行业信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


    “诚信典型企业在金融服务、市场准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项目审批和补贴补助等领域享受到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在目前选树的诚信典型企业当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90%。”内蒙古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


    处处守信,事事方便。2019年,内蒙古创新推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蒙享贷”(谐音“梦想贷”)信用贷款产品,旨在整合多方资源,为诚信典型企业提供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抗击疫情,助力企业复产复工,“蒙享贷”小程序开设了“抗疫助企惠企”专区,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目前“蒙享贷”小程序疫情专区上线金融机构210家,发布金融产品237个,平台注册企业4526家,授信额度超过54亿元。(记者李永桃)

    2022-10-07

  • 首 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