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产品数量破万只 基金经理密集调研备战春季行情

    回顾2022年,A股市场充分演绎结构性震荡行情,三大指数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上证指数累计下跌15.13%,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5.85%,创业板指累计下跌29.37%。然而,即使惨淡的行情,也挡不住中国基金行业的蓬勃发展之势。2022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一度突破27万亿元,再创新纪录;产品数量突破一万只,成基金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个人养老金业务落地、基础设施REITs加速扩容、ETF和ESG等创新产品业态涌现,基金业正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发展新格局。


    2022年,一方面是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基民不断亏钱的痛苦。“连保本型基金也亏钱”,许多基民据称已经不敢打开账户。然而,躺平也不是投资的正道,如何面对2023年的市场?我们应该选定何种投资策略?这也成为了摆在基民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普遍亏钱之后,一些基金经理并没有消沉,新年伊始,便开启了对上市公司的密集调研,并展开了对“春季躁动”行情的布局。


    规模


    截至2022年11月


    公募基金数破万只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54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累计管理产品数量10405只。从产品结构看,万余只公募基金中,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有6300多只,管理规模占近三成;债券类基金有3100多只,管理规模占比逾三成;货基、公募FOF有370多只,QDII基金有220多只。货基规模占比约四成,仍为规模最大的公募产品类型。


    去年9月,科创板芯片ETF、科创板新材料ETF、机床ETF等多只“硬科技ETF”密集发行,“硬科技”投资再添“利器”。11月,首批北交所指数基金面市,吸引更多增量资金流入,进一步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亮点


    公募REITs成为市场黑马


    养老Y类基金开启新时代


    过去一年,基金行业最靓丽的风景线不是数量突破10000只,而是基金更广泛地介入了市场、产业和国民生活。比如,中证环交所碳中和ETF、中证1000指数ETF、各类硬科技ETF等一系列创新型增量产品在2022年密集面市,ETF基金产品数量超750只,管理规模已突破1.4万亿元。


    备受市场关注的公募REITs在过去一年快速扩容,成为基金市场的一匹黑马。其中多只公募REITs网下认购倍数屡屡刷新纪录,公众配售比例迭创新低,投资者对这种“新型基民”报以十分的热情。目前,上市REITs产品达到24只;REITs发行总规模达783.6亿元;24只REITs估值为777.92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0日收盘,市值为862.043亿元,较发行时增长10.01%;基金净值总计781.1458亿元。其中,战略配售资金达到562.05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0日,已分红REITs共计12只,分红金额约为27亿元。


    最值得书写的是,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业务“开闸”也为公募基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去年11月4日,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正式落地施行。基金公司摩拳擦掌,从系统、人员、产品、投教等方面开足马力,加速布局养老业务,抢占“万亿级”蓝海。11月18日,证监会公布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共40家基金公司旗下129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纳入配置,均为个人养老金投资增设的专属Y类基金份额。11月28日,个人养老金基金正式开售,公募基金行业迎来“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投资Y时代。这项业务让基金从狭义的基民走向了千家万户。


    在剔除2022年新成立基金后,2022年全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6.9%,其中有363只基金在此期间斩获正收益。剔除QDII、商品类基金后,共有45只基金(A/C分开计算)2022年收益超过10%,其中有10只基金的年内收益超过20%。


    动向


    新年伊始基金经理


    调研布局“春季躁动”


    新年伊始,一年一度的“春季躁动”行情吸引了基金经理的广泛关注。他们刚刚从过去一年的亏钱效应中缓了过来,便开启了调仓换股,布局“春季躁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以来,机构调研上市公司600余次,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例如,1月2日,国泰基金徐治彪、华夏基金周克平调研遥望科技;1月3日,广发基金吴远怡调研蒙泰高新;1月4日,红土创新基金陈若劲、诺德基金朱明睿、南方基金钟贇调研京新药业;1月5日,兴业基金李鑫、中欧基金王颖俐、华夏基金隋华震调研河钢资源。从基金经理的调研信息来看,通用设备、金属非金属新材料、机器人、化学制药、食品等行业调研热度位居前五。调研对象主要是百亿市值以下的小盘股,且大多数调研对象在近年来股价跌幅较大。


    北京一名基金经理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现在基本确定春季躁动已经开展中,元旦以来,从整体数据上看虽然指数普涨,内外资主力合力助涨确实振奋人心,但是两市成交并未明显放大,资金还是偏向权重、成分股,赚钱效应并未明显扩大,这都将影响春季躁动的高度。“一年之计在于春”,基金经理的密集调研也是为春季行情的展开做好侦察。


    展望


    疫情因素影响减少后


    经济复苏肯定是必然


    2022年的业绩冠军基金经理黄海表示,去年二季度,他们就用部分仓位对新能源行业进行了布局,主要是海上风电板块。去年四季度初,对白酒和银行两个板块进行了布局。展望2023年,黄海表示,随着经济基本面的筑底回升,布局范围也会更广。上游的资源品、地产产业链、化工、建材、消费、金融都是较好的布局方向。





    展望A股市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认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有望在2023年二、三季度触底回升,而目前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正处于快速下行阶段,2023年二季度有望企稳,在疫情管控放开及政策发力带动下,预计2023年市场风险偏好较去年将有很大改善。整体而言,其重点看好三大投资主线,包括受益于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消费复苏、估值已回归合理水平的高景气成长板块以及地产相关产业链的修复机会。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表示,对2023年市场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但过程可能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2023年依然看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数字化四大赛道。杨斌认为,疫情因素影响减少后,经济复苏肯定是个必然。再加上党的二十大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描绘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蓝图和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非常明确地确定了2023年主基调,我们认为经济复苏在2023年也是非常清晰的,相信也必然会带来二级市场的反应。随着市场复苏,很多领域也会得到更多投资人的关注。

    2023-01-09
  • 【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⑰】北京:加快复工复产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中德产业园走访,在威乐水泵工厂,看到9条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满产运转。“如今,工厂生产平稳,近期公司到岗率和达产率接近100%,实现逆势增长。”威乐水泵政府事务总监荣光表示,“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我们能够平稳发展,这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中国市场的表现必将增强德国总部的信心,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布局。未来中国市场将很快取代德国成为集团内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德尔格安全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同样是一片繁忙景象。公司2022年12月的订单交付不降反增,确保了2022年销量目标的达成。公司运营负责人李益军表示:“基于对中国市场持续增长潜力的认可,2023年德尔格安全业务总部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研发投入,预算比去年增加20%。”


    面对来之不易的成绩,北京中德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郝利杰表示,目前北京中德产业园已集聚了德资企业90家,含隐形冠军企业27家、智能制造企业52家。中德产业园第二批招商团队,也将在不久后赴德出访,后续中德产业园将分多个批次开展访德计划,扩大产业园在德影响力,挖掘更多中德产业合作的新机会、新生态、新效能。


    目前,落户中德产业园区的外资企业正在加快复工复产。据统计,2022年前11个月,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172.3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6%,引资规模已超2021年全年水平。防疫政策优化实施后,随着员工康复返岗,产能全面恢复,多数工厂处于满产运行状态,企业对2023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2023-01-09
  • 国务院国资委:预计2022年央企利润总额增长5.5%

    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庞无忌)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5日在北京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指出,预计2022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5%。


    会议指出,预计全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增长5%,效益增速高于GDP增速。


    会议指出,2022年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圆满收官。全方位、深层次、大范围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其中,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挂牌成立,中国宝武重组中钢集团、新钢集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列入国资委监管企业,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粮食储备加工股权合作深入开展,医疗、稀土、管网、检验检测领域资源整合持续推进,鞍钢、中国中化等企业重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


    会议强调,2022年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加快落实,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成效显著。航天科技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船舶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中国商飞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中国三峡集团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中国石化国内首条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全国产化生产线、中国海油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一号”建成投产,东方电气集团、中国华电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正式并网发电。


    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27条举措,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减免房租146.9亿元、惠及租户19.1万户,汽车企业办理货车司机延期免息贷款570亿元,电信企业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费用超过10%。(完)

    2023-01-06
  • 年味渐浓,猪肉、鸡蛋降价,菜价继续“亲民”

    【烟火人间看中国】年味渐浓,猪肉、鸡蛋降价,菜价继续“亲民”


    中新网1月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谢艺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各家各户也准备采购年货。


    当前猪肉、鸡蛋价格怎么样,蔬菜价格是否“亲民”,中新财经记者近日前往北京多家超市、菜市场,感受了下“菜篮子”价格。


    猪肉价格坐“滑梯”


    “前几天买猪肉,发现猪肉价格降了点,瘦肉每斤还不到20元。”在北京生活的小玉表示。


    如小玉所说,记者4日前往北京西城区某菜市场,卖猪肉的商贩也提到,近段时间,猪肉价格有所下降,“现在猪肉前后尖价格17元一斤,五花肉有两种,分别是每斤22元和20元。”


    在西城区某超市,猪肉价格比上述菜市场稍贵些,价签显示,前后尖价格19.8元一斤,五花肉价格25.8元一斤。而在北京丰台区某大型超市,精品前后尖价格为18.98元一斤,精品小里脊价格29.98元一斤。


    图为北京丰台区某超市猪肉区。中新财经记者谢艺观摄


    不只是北京,多地居民亦反映猪肉价格下降。“最近买的五花肉每斤18.9元,后肘肉每斤18元,都比之前便宜。”山东胶州的王先生向记者表示。


    “二师兄”跌价也反映到统计数据上。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第52周(2022年12月26日-2023年1月1日),国内猪肉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26.02元,环比跌4.8%,为连续8周下跌,同比高11.4%。


    卓创资讯农业分析师李霞告诉中新财经记者,集团猪场出栏量环比增加,标猪供应充裕,同时散户抗价情绪减弱,出栏积极性提升,再加上终端消费始终未有明显改观,各交易环节人员缺失,下游接货能力进一步减弱,供需严重失衡,导致猪价持续走低。


    “不过,随着南北局部地区消费陆续回暖,生猪消化速度加快,同时低价区养殖单位抗价惜售,2022年12月下旬生猪价格已触底回升,春节前或仍有一定上涨空间。”李霞称。


    鸡蛋价格连续9周下降


    受高成本、低供应拉动,鸡蛋价格此前持续处于高位,进入2022年11月份,鸡蛋价格也开始了“下跌之旅”。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第52周,鸡蛋批发市场周均价每公斤10.99元,环比跌5.1%,为连续9周小幅下跌,同比高10.6%。


    中新财经记者在上述菜市场注意到,散装鸡蛋标价6元一斤,较去年价格高位便宜了近1元。在前述北京市西城区某超市,鸡蛋价格每斤5.68元,价格较高位亦有所下降。


    常去超市购物的王先生也发现,鸡蛋价格比之前降了些。“现在鸡蛋市场价是每斤5.95元,搞活动时,限量2斤5.55元。”


    在李霞看来,这主要由于鸡蛋需求量降幅大于供应量降幅。“虽然2022年12月物流运输比11月更加畅通,但人员流动性降低,叠加学校及部分企业提前放假,终端市场春节备货还未到来,多重因素导致需求量不及预期,鸡蛋价格延续弱势。”


    李霞认为,随着春节备货临近,终端市场需求存在增加预期,鸡蛋价格在春节前或有一定上涨空间。


    蔬菜价格仍较为“亲民”


    猪肉、鸡蛋价格近段时间持续下行,蔬菜经历去年冬天的价格“低谷”后,近期整体价格有所上涨,但仍较为“亲民”。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2年第52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周均价每公斤5.00元,环比涨4.2%,同比低1.2%。


    以冬季常见蔬菜为例,记者在前述西城区超市注意到,白萝卜每斤1.18元,大白菜每斤0.98元,大葱每斤2.98元,土豆每斤2.88元,西红柿每斤3.58元。而在上述菜市场,大白菜价格低至0.8元一斤。


    对于近期蔬菜价格上涨,李霞表示,“进入冬季,北方露天蔬菜生产结束,国内市场多依靠北方设施蔬菜供应。整体来看,冬季的人工、运费等成本上涨,对蔬菜价格有一定支撑作用。而且因运费高、车源紧张等原因,‘南菜北运’减少,或导致蔬菜量减价增。”


    “随着春节需求旺季来临,预计春节前蔬菜价格指数仍有上涨几率。”李霞称,但今年南北方蔬菜种植面积高于去年同期,或制约蔬菜价格涨幅。


    “菜篮子”稳价保供进行时


    年关将至,近期国家层面也在部署“菜篮子”稳价保供工作。


    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保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平稳。要进一步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做好市场调配,丰富小包装粮油品种,加强南菜北运、西果东输,合理进行储备调节,同时抓好其他重要民生商品生产和供销对接。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不断丰富节日市场供给。制定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预案,加强市场监测预警,适时增加储备投放。


    多地也在加强节日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如,青海不仅计划“两节”期间投放冻猪肉404吨,冻牛羊肉524.8吨,春节期间,还确定在重点保供商超和平价蔬菜店,开展平价蔬菜、鸡蛋供应工作。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春节是我国重要节日,也是居民消费旺季,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尤为重要。从目前对各地工作的调度情况看,各大中城市普遍制定了保供稳价应急预案,成品粮油、猪肉、北方冬春蔬菜等储备较为充足,保供稳价工作基础扎实。(完)

    2023-01-06
  • 6座万亿之城定下2023年GDP增速目标:均超5.5%

    随着各地陆续进入“两会”时间,一些万亿GDP城市2022年经济“成绩单”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出炉。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截至1月4日,已有济南、青岛、长沙、合肥、郑州、福州、东莞等万亿GDP城市公布相关数据。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与此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2023年经济工作的第一条,并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和“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记者注意到,在已公布2023年增长目标的万亿GDP城市中,GDP增速目标大多较2022年目标有所下调,但都高于2022年实际GDP增速;同时,扩内需、促消费成为多地政府2023年首要任务。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地方对2023年增长目标的设定,一方面可以看出各地对2023年经济复苏的预期是乐观的,但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层面的压力,需要不断去适应、去克服。

    2023年GDP增速目标敲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13日共同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近期也表示,5%是2023年GDP增长的一个底线。

    具体到地方层面,24座万亿GDP城市中,已有济南、青岛、长沙、合肥、郑州、福州公布了2023年GDP增速目标,数值在5.5%-7%之间,其中,郑州、长沙分别是7%、7%左右,合肥、福州分别是6.5%以上、6.5%左右,济南、青岛分别是5.5%以上、5.5%左右。除济南GDP增速目标与上年持平外,其余5座城市2023年GDP增速目标较上年均有所下调。

    不过,复苏仍是2023年经济的主旋律,相较于2022年GDP实际表现,2023年的目标仍是乐观的。

    数据显示,从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来看,济南预计超过1.2万亿元,青岛预计突破1.5万亿元,合肥预计突破1.2万亿,东莞预计超1.1万亿元;从2022年GDP增速来看,长沙预计增长4.8%,合肥预计增长3.6%左右,福州预计增长5.2%以上,均低于三座城市相应的2023年GDP增长目标。

    “考虑到2022年的低基数效应,再加上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疫情对各行各业运行的扰动会逐步消除,努力恢复经济肯定是2023年首要任务,后续可能还会出台更多政策去支持,因此经济复苏是大概率事件,2023年的目标要比2022年实际增速高一点。”付一夫说,但另一方面,增速目标又较上年目标有所下调,“这是地方基于自身现实状况的考虑,三年疫情的长时间影响,容易产生所谓‘疤痕效应’,给城市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立刻消除,还需要一个适应期。”

    部分城市同时调低了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目标。比如,郑州将2023年的目标定在8%以上,低于2022年的10%增长目标;长沙将其定在8%以上,也低于上年8.5%左右的增长目标;合肥设定在8%以上,低于上年的9%以上目标。此外,济南略有表述上的变化,2023年、2022年对该指标增长的预期分别是6%左右、6%以上。

    此外,上述城市中有部分还公布了2023年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目标。郑州、合肥将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其中,郑州为15%,合肥为10%左右,均高于上年目标。长沙、济南、青岛、福州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定在6%-7%,其中,长沙为7%以上,济南为6.5%左右,青岛为6%左右,福州为6%,均低于上年目标。

    郑州、福州将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其中,郑州为12%,福州为10%,均比上年目标有所提升。合肥、长沙、济南、青岛四地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目标从5%到9%不等,其中,合肥为9%左右,长沙为7%,济南为5.5%左右,青岛为5%以上,除合肥与上年持平外,其余三地增长目标均较上年有所下调。

    促消费成部分城市首要任务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3年经济工作中的第一条,并提到,“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及“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2022年12月中旬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我国这一全球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还将不断成长壮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曾撰文分析称,展望2023,消费将随着消费场景修复、收入增长恢复和促消费政策出台以及低基数效应而明显反弹,全年预计同比增长9.0%。

    从前述城市中已公布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来看,不少城市将扩内需尤其是促消费放在重点工作的突出位置。

    在青岛部署的2023年十二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在扩内需稳增长上持续用力”为第一项,要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大力实施消费扩容升级行动,加快实施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青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消费,明确出台实施提振接触性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旅游、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加快恢复。

    福州2023年九大方面工作中,“坚持扩大内需”也是第一项,要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包括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合肥部署的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在第一项的“更大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里,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在促消费方面,合肥表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面提升消费能级,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济南在2023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的第二项“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加快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中,提出持续扩大项目投资、提高招商引资质效、促进消费恢复扩大、推动外贸增量提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扩内需要着重考虑发挥消费的作用。”付一夫说,相较于投资,2022年的消费表现比较低迷,换言之,未来消费的增长空间更大。但是,当前制约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最大问题在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疫情影响导致很多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因此,修复家庭资产负债表、提振消费信心,是需要突破的重点,对此,首先要稳就业,让更多人拥有稳定收入来源,其次,从长期看,要着力推动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优化消费环境,解决消费痛点等,推动内需释放。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各有侧重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3年经济工作中的第二条。

    对此,长沙、合肥、青岛、济南、福州等城市均有布局,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

    长沙侧重先进制造业,要求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提质升级“1+2+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新能源、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合肥将“加快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放在“更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第一项,提出增强“链长制”服务效能,优化“16+N”重点产业链布局,加快壮大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集群,力争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成为第二批国家战新产业集群。

    青岛提出推动优势产业扩能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持续提升24条重点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济南强调“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要求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实施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

    福州则强调,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做优“四大经济”、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澎湃新闻)

    2023-01-05
  • 海盛公司隆重举办跨年盛会:坚定笃行续华章 扬帆破浪启新程



    《祖国》杂志叶海峰文/张瑞飞挥手告别2022,阔步挺进2023,近日,海盛公司隆重举办跨年盛会。回首2022,公司守正创新、逆势破局,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奋斗下,圆满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展望2023,海盛将永葆初心,踔力奋发,用勤劳的双手谱写出企业最美丽的诗篇。



    2022年12月24日,海盛公司以“‘卯’足干劲‘兔’飞猛进”为主题的年会在北京新华联丽景温泉酒店隆重举行,海盛全体家人欢聚一堂、共襄盛举。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共同回顾了企业2022年度收获与经验、探讨了2023年发展规划,以及表彰先进、共享美食、宴会表演、现场抽奖等多个活动环节,为大家送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饕餮盛宴。

    年会伊始,周海峰董事长向大家致以春节问候,并对长期支持海盛的朋友及嘉宾表示了衷心的感谢,特别感谢了全体员工以及员工身后默默支持和付出的家属。回首2022年,海盛勇于改革,突破公司发展模式,相继成立北京、深圳、邯郸、中山分公司,为2023年的新征程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公司安全总监王成书代表安质部对2022年度重点项目安全管控以及各项目间的密切配合情况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持续强化组织保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项目安全教育会议以及活动,改变惯性思维,找短板、补漏洞、抓预防、落实细节,以问题为向导,结合现状制定方案并细化措施。他部署了2023年的重点管控工作,并表示将努力实现2023年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深圳分公司商务部经理朱厚强代表深圳分公司商务部对2022年度工作情况做详细汇报,就成本预算、计划、实施以及工程竣工结算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2023年工作目标做简要讲述,从人工、材料、机械等方面强化管理。协调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控制好工程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公司商务部经理杨建红代表商务部对2022年度工作情况做详细汇报,就公司转型升级基本情况、商务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情况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2023年工作目标做简要讲述。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为公司的资金与效益尽最大努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公司物资部经理李明利代表物资部对2022年度工作情况做详细汇报,并对2023年工作目标做出简要讲述。分别从“三控”采取相应措施,即“控制资源耗费”“控制费用开支”“控制生产经营过程”,并加强行业联系,拓展管理思路,严格把控物资质量和市场价格的平衡,实现效益最大化。

    公司合约部经理周海波代表合约部对2022年度工作情况做详细汇报,针对费用报销、资质升级以及提升公司技术人员专业资格证书持证率做出简要讲述,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统一思想、挖潜增效,持续提升精益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战略转型升级。

    公司财务部经理朱芝营代表财务部对2022年度财务部职责范围、公司制度、资金调度和银行信贷工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2023年工作目标做简要讲述。继续加强财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明确财务管理的重任,提升财务创效能力,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海盛公司分包方张金亮先生以及供货商冀丙刚先生在本次年会上表示,海盛公司一直以“诚信经营、合作共赢”为原则,并建立长远的战略合作,这是对海盛公司极大的肯定,身为海盛人深感自豪。

    公司副总经理兼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周海涛先生就2022年度华南区域工作总结发言,并对2023年华南区域工作作出以下几项部署:一是全公司职员必须坚定信心,合力攻坚,全力以赴打赢市场高地“攻坚战”。全面深化改革,坚定自我变革,补齐短板弱项,增强能力水平。要不断更新项目管理的理念,学会用思想去管理、用心去管理、用责任去管理、用效益去管理、用成本去管理、用技巧去管理;二是健全有效成本管理方法,塑强项目管理的成本管控思路及方法,突出提升履约能力,高效推进成本核算,全力稳经营、促发展。强布局、优结构、提品质,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积累发展优势;三是扎实做好新项目前期工作,公司全体职工要强化策划意识,全面提高策划质量,打好新上项目开工开局之战。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事兼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周尚峰先生就2022年度各项目、公司各部门工作总结发言作出以下几项部署:首先对莅临本次年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一是公司各部门展示本年度工作上的亮点与不足,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制定整改措施;二是成本管控的前提是全体职工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加强内部组织协调,做好各道工序;三是要求全体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强化执行力、认知力、沟通力,加强工作衔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并强调,选人比培养更重要。海盛在周总的正确带领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最后,周尚峰常务副总经理发表新年致辞,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以新的姿态迎接2023年的到来,共同谱写海盛新篇章!

    公司董事长周海峰先生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2023年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战略指引发展航程,布局重构加快转型。海盛公司稳扎稳打,优化区域布局。从海盛开局之年到如今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历经了三个“5年”发展战略。2023年将是海盛乘风破浪、开启新篇的关键年,迎来海盛第四个“5年”蓝图战略目标。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2023年海盛将开启变革超越、提质发展的壮阔航程,愿海盛全体员工保持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敢于攻城破寨的拼搏勇气,破浪前行、铸就海盛新辉煌。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年会现场特设了盛大的颁奖典礼,分别对2022年度“年度优秀管理人员”“年度优秀员工奖”“年度最佳供应商”“年度最佳协力队伍”等优秀标杆进行隆重表彰。



    年会会议结束后,海盛公司还准备了宴会。席间,大家开怀畅饮,祝福海盛公司新的一年“兔”飞猛进。

    宴会现场加入了表演环节,歌唱、演奏、杂技、舞蹈等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掌声热烈,充满了激情与力量。盛会上还准备了抽奖和游戏互动环节,《财源滚滚来》《气球砰砰砰》《齐心协力》《爱的魔力转圈圈》《抢钱大作战》《公鸡中的战斗机》等趣味互动游戏点燃了大家的热情,从三等奖到一等奖,一轮又一轮扣人心弦的抽奖互动将整个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随后,海盛公司供货商冀丙刚先生还直接派发现金红包,犒劳2022年拼搏奋进的海盛人,整个现场热情洋溢,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一齐迈向崭新的2023年。

    2023-01-05
  • 打破边界!打破壁垒!打破常规!老人头用品质+创意解锁鞋履新可能

    疫后时代,相较于预期的报复性消费情况,个人和家庭防范风险和预防不确定性的意识增强,消费者更加理性成熟,从以往的冲动消费、超前消费,到如今更看重价格、品质。此外,消费者也不再盲目崇拜国外产品,更加客观评价品牌,国货在满足其对于质价比需求的同时,也符合其日益增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感。

    这样的市场变化,让老字号革新成为一个必选题。这决定着它们是从历史深处隐去,还是重新走向更年轻的舞台。老字号如何真正焕发新活力?老人头皮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在产品上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在过去,老字号总是专注把一个产品线做深做长,最后变成独特的品牌印记。像是提起护肤品,就想到了上海雪花膏;提起糕点,就想到了稻香村;提到中药,就想到了同仁堂,提起皮鞋,就想到了老人头。

    但如今的消费特征发生了变化,这种单一产品打法也慢慢失效了。特奥·科雷亚在《流动消费者》书中写到,消费者身上包含多元的特征,“流动性”一词很好地概括当代消费者的共性。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老人头也随之动了起来。

    从它的业务线来看,每年都会推陈出新,产品越来越多元化,从最初的单一皮鞋到如今皮鞋、休闲鞋、运动鞋等品类齐全、风格多样,老人头触达的群体和场景越来越丰富了。

    2023年,老人头将进一步推出全新研发的商务跃动系列,将皮鞋外观与运动性能创新融合,让“束缚”变“舒服”,打破皮鞋品类的边界,开启新可能。

    最初,人们需要一双好看的皮鞋;现在,人们需要一双好看、好穿又实穿的皮鞋。用户的需求一直在变化,始终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解决皮鞋容易挤脚、磨脚、不跟脚的痛点。老人头不忘初心,不断更新迭代,一直在为更高质价比、更适合国人脚型的皮鞋而努力。



    建立深度沟通场景在情感上和用户共情共鸣

    老字号焕新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重新去理解新核心人群的价值诉求,基于人的价值,从新人群的视角,创造新的可能性。老人头致力于和用户建立一个深度沟通的场景,通过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直播等方式去触达更多的用户,了解用户的需求,促使用户从浅层兴趣进化为深度共鸣,与用户之间构筑起共存、共情、共勉的深度联结。

    2023年老人头将以优秀的产品力为承载基础,以深刻洞察用户需求为切入点推出联名系列,将内容创意、设计创意、产品创意和用户体验进行深度绑定,并引发与用户的二次共创。

    在传统的发展理念中,一个真正的鞋业品牌想要源远流长,一定要做到产品、技术上的统治者。但在变革新时代,老人头作为鞋业革新的先行者,已经意识到需要通过创新营销力量,在产品之外的服务层面上做鞋业最懂消费者的国货品牌。



    2023年国货老人头重新站上起跑线

    年关将至,努力了一年的品牌们有的已经收获满满,有的或许仍在寻找突破点。回望这一年,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一年经历了太多不平凡。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2023年老人头将多维运作“继续使用明星代言”、“内容兴趣种草”、“打造主题直播”等营销活动,以创新营销重塑品牌形象,展现始终如一的服务态度。同时全面布局线上及线下的营销策略,在基于厚重的产业历史与品牌沉淀中,厚积薄发焕然新生。

    依靠良好的市场基础,秉持长期主义而非短期逐利的企业发展原则,老人头坚持以消费者“穿着体验感”为核心,采用“明星产品+明星系列+多产品系列覆盖”的老人头产品架构。借助大单品大系列的产品架构,重新回到消费者视野中,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一家企业能够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之下历久弥新,必定是经历过多次艰难而又复杂的自我变革,以及多次主动、积极、勇于自我重塑的求变求新。老人头自带老字号特有的历史厚重感与使命感,不断突破自身,从“中国制造”进化为“中国质量”。完全可以相信,老人头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上抖擞精神再出发,未来必然将创造令人惊叹的“中国品牌”。

    -0001-11-30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期待——让企业家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12月28日-30日,以“笃行实干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2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福建晋江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们在这个闽南小城共襄盛会。

    时代创造机遇。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涌现出一批批企业家,他们脚踏实地、爬坡过坎,闯出了新路子。随着国家开放的步伐扩大,这些有胆识、敢创新的企业家们带领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数十年间的成功与挫败、起落与沉浮,书写着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新时代呼唤与时俱进的企业家精神。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挑战,也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越是紧要关头、困难时期,越是企业家展现韧性精神,逆境前行的时刻,越能体现出企业家精神的难能可贵。

    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企业家们胸怀家国,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顺应时代发展,勇于拼搏进取,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重要贡献。

    企业家精神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面对当前的特殊形势和目标任务,企业家们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将企业做大做强,助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与实体经济行稳致远,共塑高质量发展生态。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企业家们要迎难而上,做创新实践的探索者,在企业发展中弘扬创新精神,运用创新的思维来破除企业发展的难题,找准行业定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为民营经济注入了强大发展动能。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期待,涌现出更多的敢拼敢闯的企业家。在这个特殊时期,充分展现创新活力,让全社会的创造潜力竞相迸发,期待优秀企业家们施展抱负,绽放新的光彩。

    我们期待,涌现出更多的优秀、有韧性的企业。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补短板、锻长板,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以过硬质量赢得市场竞争,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我们更加期待,企业家们能够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踔厉奋发、笃行实干,打通国际市场,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蓬勃生机。

    2022-12-30
  • 银保监会发布《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记者从中国银保监会获悉,为加强汽车金融公司监管,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修订形成《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2月29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图片来源:新华社发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征求意见稿修订内容较原办法作出了较大调整,重点在风险管理、业务范围、公司治理等方面。

    为引导汽车金融公司聚焦主业,征求意见稿取消股权投资业务。对出资人提出更高要求,强化股东对汽金公司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股东存款范围,同时取消定期存款期限的规定。增加风险管理要求,增设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等。

    为适应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需求,征求意见稿将汽车附加品融资列入业务范围,允许客户在办理汽车贷款后单独申请附加品融资。允许向汽车售后服务商提供库存采购、维修设备购买等贷款。

    此外,为贯彻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征求意见稿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提供民族品牌汽车海外市场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支持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记者李延霞)

    2022-12-30
  • 后疫情时代,国货老人头如何逆势进击!

    大疫三年,中小微企业受到的挑战和冲击之大前所未有。2020年3月,企查查数据显示全国登记注销的企业高达12万7千家;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全国企业注销349.1万户;2022年上半年,清华大学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一共有46万家公司宣布倒闭。“太难做”几乎成为国内所有实体企业的共识,特别是鞋服企业,前有知名鞋企关闭4000家门店,后有上市鞋企被爆2022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60%—84%。



    老字号躬身入局抢占市场先机

    12月7日,“新十条”发布当天,浙商组团包机出国“抢单”,宣称要夺回失去的三年。他们在欧洲展销会上接待客户,忙得连坐下来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一家公司当天的意向成交金额就达到3.5亿元。此消息一出,瞬间在外贸圈里炸开了锅,也顺便登上热搜,引发全网感叹:浙江毕竟是浙江。作为浙江老字号,老人头尚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人头”)同样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三年疫情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他们不再把线上和线下视为两种购物方式,会在门店、线上平台或者品牌小程序等之间来回切换,再或者组合购物,形成一种混合购物的消费方式,而原先预期的疫情放开后的“报复性消费“也将不复存在。

    老人头敏锐洞察消费趋势,并为此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模式,构建个性化消费场景。根据不同目标消费者对渠道类型的不同偏好,实行针对性的营销定位与市场策划,设计与之匹配的产品、价格等要素组合。同时,通过各渠道间的协同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无缝购物体验。

    此外,如同大多数企业一样,老人头也受到疫情解封后的第一波冲击。疫情管控放开后,健康的责任主体将转向企业和个人,企业要面临首轮疫情大面积传染带来的员工居家办公,以及由此造成的仓储物流混乱、停工停产的情况。面对如此严峻情况,老人头一方面要全力以赴保证生产经营稳定,另一方面又要在国际品牌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各大国产品牌竞争激烈的国内皮鞋市场里探寻品牌生机。



    老人头老品牌焕发新生机

    越是身处变局,越要寻求解决之道。面对疫情和品牌内卷的双重夹击下,老人头打出了“重塑品牌、精准营销、强化品质”系列组合拳,全面推动“老品牌”焕发“新生机”。老人头敏锐地抓住脚感、质量、价格、品牌四大皮鞋购买决策因素,将皮鞋与运动鞋相结合,打造商务运动皮鞋系列,深度开拓这一领域,匠心打造出符合当下消费主流诉求的华夫格面包鞋,解决了皮鞋板脚、闷脚、累脚的痛点,突破了运动鞋与正装皮鞋壁垒,既能满足消费者日常职场通勤,又能下班后无需换装便能享受休闲运动生活的需求。

    老人头紧跟时尚潮流,顺应消费惯例的改变,持续在主品牌发力的同时,也将通过品牌副线带来新的流量,成功升级品牌形象。



    受疫情反复影响,国内大多品牌面临着需求疲弱、成本上涨、物流受阻、线下客流减少等严峻问题,为减少损失,各大品牌掀起闭店潮,如国际品牌Nike、Prada等关闭多家中国内地门店,国内小众品牌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中。老人头之所能持续焕发品牌活力,一路披荆斩棘,迎来曙光,或许离不开它的历史底蕴。老人头作为金牌老字号,拥有深厚而强大的影响力和与生俱来的品牌价值。

    对于全世界的企业来说,应对世纪疫情像一场大战,老人头历经沉浮后仍迸发新生活力,并秉承“做工精细,品质大方,勤劳敬业,诚信为先,为人至善”的品牌创始人“祖训”,不断突破自我,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奋力拼搏,力求中国稳重定发展做贡献,或许,这才是企业抗疫成功的核心力量。

    2022-12-29
  • 中国学生营养教育论坛闭幕 蒙牛学生奶为食育教育建言献策

    日前,以“营养教育赋能儿童发展”为主题的2022第二届中国学生营养教育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学生健康教育分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河南代表处主办。蒙牛集团以支持单位身份全面参与活动,并与主办方共同面向全社会开展“2022年新时代食育作品征集活动”。在论坛上,蒙牛集团副总裁吴喜春受邀致辞,学生奶业务部总经理滑卫志出席“营养教育实践分享”分论坛,分享蒙牛学生奶在食育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






    食育教育意义重大,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一直以来,中国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备受党和国家政府、教育系统、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论坛上,与会嘉宾及学者就如何保证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膳食均衡和营养发育,以及培养青少年合理、健康的膳食习惯等问题,积极展开分享,交流实践经验。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致辞中说,当前全面推进食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十分迫切。要以校园食育为重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从娃娃抓起,推动立法建设、建立协调机制、提升食育人才队伍水平,形成多方参与、覆盖面广、协同能力强、教育效果好的食物营养教育体系,为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夯实基础。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刘培俊表示,健康教育的开展是立德树人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营养教育作为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融入到教育的各项政策。营养教育要和德智体美劳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内容的融合和形式的创新,要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积极探索营养教育的数字化路径,要不断吸纳新的传播手段方法,丰富营养教育的形式,吸引孩子们想学、爱学、会学,让营养知识入脑、入心。与此同时,营养教育要兼顾不同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确保每个地区的营养教育的均衡发展。







    “奶”营养备受重视,科学饮奶助力食育教育拓展







    在众多案例分享中,嘉宾们多次提及了奶及奶制品在学生营养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例如在主办方之一,学促会河南代表处分享的《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实践应用》中,就强调了“天天喝奶”等重要原则的实践价值。蒙牛作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二十多年来的推广践行者之一,同样对奶及奶制品助力学生营养健康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







    蒙牛集团副总裁吴喜春在致辞中表示,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营养健康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让更多孩子获得营养关怀,是我们乳企必须扛起的责任。我们希望以优质的乳品为载体,融汇蒙牛的健康基因,通过对营养和运动两大领域的深耕精作,全面实践消费者第一第一第一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国学生营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能量。







    蒙牛学生奶业务部总经理滑卫志以《发挥企业担当,助推营养教育——用一杯奶守护学生营养健康》为主题,分享了蒙牛学生奶多年来围绕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食育公益实践与营养普惠成果。







    滑卫志强调,从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到后续相关政策、文件的不断完善补强,“奶”这一食品大类持续被重视和提及,为中国学生群体的成长发育关键期拼上一块重要的营养拼图。未来,在协会的牵头下,通过政府政策的不断引导,教育系统、乳企各方面一起努力,全面、全力和全方位加强“食育”,将食育真正引入课堂,才是提升儿童青少年乃至全民营养健康水平的首选策略。







    积极推进饮奶健康评估,蒙牛学生奶加速营养普惠







    作为首批获得国家学生饮用奶定点生产资格的企业,蒙牛20年来持续耕耘学生营养健康教育领域,以“蒙牛营养普惠工程”为核心,成功探索了牛奶捐赠、助学助教、营养科普、体育公益等一系列公益实践。







    2020年,为了更加聚焦地输出有价值的科学建议,蒙牛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发起首个饮奶健康评估公益项目——“小学生饮奶与健康评估”项目,并于今年7月出具《小学生饮奶与健康评估项目基线调查报告》,针对学生营养健康给出更加切合实际的科学评估,顺利完成一期预期目标。







    在12月28日举办的项目中期评估会上,来自湖北、四川、成都等地的项目组负责人分享了相关调研结果,蒙牛学生奶业务部总经理滑卫志出席会议。从项目组报告来看,接受调查的小学生日均奶及奶制品摄入量虽然有所上升,但总体摄入仍然不足,还需要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此外,各方代表也分享了实践有效的营养健康科普方式,如科普视频、科普小实验、趣味打卡等,充分调动小学生对饮奶等健康饮食知识的兴趣,强化小学生骨密度及膳食营养摄入认知,培养小学生科学饮食习惯,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与学促会等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营养健康教育落地,蒙牛学生奶还从自身出发,充分发挥乳企优势,落实蒙牛营养普惠工程。今年,蒙牛公益基金会正式发布《“蒙牛营养普惠工程”三年公益规划(2023-2025)》,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向全国的学校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蒙牛学生奶,进一步推动少年儿童营养健康事业持续创新发展,多维助力少年儿童拥有阳光健康的未来。







    在本次论坛上,蒙牛学生奶还与主办方共同发起“2022年新时代食育作品征集活动”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面向全社会开展“知、行、德、礼”四方面内容的作品征集,充实食育教育内涵,进一步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素养。







    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营养万千家庭,做少年儿童终身健康守护者,蒙牛学生奶坚守企业使命,不忘初心,奋力前行。未来,蒙牛学生奶将持续以强大公益责任心,推动中国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发展,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2022-12-29
  • 从熊猫指南榜单发布 剖析中国品质农业的“价值三角”

    近期,熊猫指南发布2022年度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共计336款中国优质农产品登上榜单,引起了市场与行业的广泛讨论。

    通过熊猫指南榜单,消费者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一份用科学定义“好吃”的权威推介指南。而在长期探索实践之下,熊猫指南打造了中国品质农业迈向未来的“价值三角”,勾勒着整个行业对全面现代化发展的巨大想象。熊猫指南现在不止是一份好吃指南,更是一份为全产业链参与者提供参考的行动指南。

    首创农产品评价标准精准打造优质产品价值密码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矛盾已经得到有效缓解,消费需求从“数量安全型”逐渐提升为“品质优良型”。为了填补中国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的缺失,让不为人知的优质农产品为人所知、为人所信,位居世界五百强企业第31位的特大型央企中国中化于2018年正式推出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熊猫指南。

    区别于标准化生产的工业品,农产品的评价一直是业内难点。熊猫指南为此与国内外实验室开展合作,借鉴咖啡、红酒、茶叶、烟草等产品的风味轮,独创了农产品感官评价系统——熊猫风味轮,拆分为上百种感官维度,让经过训练的感官评价员利用五感作为工具,以专业角度进行测评,最终将抽象的“好吃”以具象的数据进行呈现,为非标准的农产品建立了精准、科学的评价体系。2022年11月28日,熊猫指南感官实验室正式通过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表明熊猫指南感官评价体系的科学精准性在国内外均属一流,也意味着熊猫指南的评价员体系是受到权威认可的科学方式。

    标准的建立不仅可以引导种植端进行品种改良,也能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例如,熊猫指南曾在2021年联合三亚市芒果协会等多方机构,在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的支持下制定了三亚芒果标准,保证了三亚芒果品牌的长期发展。通过分级定品,进一步助力了三亚芒果的品牌建设和口碑传播,有效促进三亚品质农业发展。






    (熊猫指南凭借风味轮技术,通过上百个维度解构芒果风味)


    对标国内外标杆多维度打造农产品品牌

    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完善的背后,将是由熊猫指南引领的“品牌农业时代”。现阶段,“有品无牌”仍是中国农业的切肤之痛:相较于依托品牌背书,就得以在中国高价畅销的日本和牛、澳洲龙虾、法国红酒和智利车厘子,中国优质农产品则普遍缺乏高端品牌信任背书及立体化营销加持。

    正因如此,熊猫指南一直致力于为优质农产品打造溢价,并形成“标准背书、品牌化包装、打通新渠道”的新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众单品品牌。实践证明,背靠熊猫指南,诸如桃本桃、羊脂籽米等一批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鱼跃而出。在熊猫指南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的四川盐源大凉山的丑苹果更是帮助整个地区农民的收入从1500元增长到13000元。品牌战略、品牌经济、品牌形象,日渐成为农产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另外,熊猫指南为全面提升品质农产品的品牌保护能力,还建设了多样化的品质农产品销售渠道。中国意境菜代表大董就直接依据熊猫指南榜单从原产地进行采购,并在全国多家分店内都陈列了上榜产品销售专区,不仅提升了菜品品质,也增加了营收。这样的新渠道引入使得农产品的品牌形象能够与高品质深度挂钩,有效防止品牌信任危机的出现,建立了品牌溢价的长效机制。

    正如熊猫指南联合创始人兼COO马祎曾所言:“我们对中国农产品的期待是不再去讲苦情故事,而是能传递美好,让这些美好能有附加的价值。熊猫指南致力于为中国农产品树立一个质量等级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化问题,让不为人知的中国优质农产品被看见、拥有品牌、被赋予更高的价值,帮助中国农人对接更广阔的消费市场,获得更好的收益和尊重,实现科技乡村振兴。只有科技化、标准化、产业链化、中国乡村才能迎来巨大的未来。”未来,在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规模化引领的稳步推进下,品牌优势也势必会转化为显著的产业优势。






    (熊猫指南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同频共振,用品质提升增强发展后劲)


    释放产业活力全面推广农产品信任背书

    着眼整个智慧农业发展全局,“品质评价确立”及“品牌系统搭建”等诸多举措,实际上仅仅是熊猫指南通盘发力的冰山一角。

    为确保农业生产要素有效发挥活力,灵活响应市场需求,熊猫指南不断扩大调研范围,实时关注种植区域和品种变化,甄选有代表性的基地、品种、产品、农人和企业,践行“种植环境优、品种优、种植管理优、品质优、物有所值”的五大调研标准。截止目前,熊猫指南已累计行走400万公里,足迹遍及全国31省市自治区,调研了1400+红线地块和4000+家农业企业;并对三品一标产品、名特优新产品、电商物联网明星产品、线下实体店热销产品进行针对性调研,进而形成集供销两端一体的数据闭环。

    随着熊猫指南在各地区、各环节的深度挖掘,更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特色农产品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从2021年到2022年,仅一年时间,熊猫指南三星产品就从6款增长到14款,二星产品从49款增长到79款,2022年三星二星产品占比提升近1成,优质产品层出不穷。曾经很贵且规模很小的品种正在变得大众化,比如近年来阳光玫瑰和巨峰的火热带动了整个葡萄市场的发展,并从消费端反馈到种植端,推动我国葡萄品种结构持续优化,进一步释放产业活力。






    (通过长期的种植端调研,熊猫指南精准掌握中国品质农业的趋势变化)


    熊猫指南还不断丰富自身服务的多样性,与全链条、各环节参与者开展进一步合作,通过技术创新、数据共享与平台打通,为农产品带来真实可感的第三次溢价。在MAP中化现代农业的体系中,MAPbeSide全程品控溯源是极其重要的溯源环节,以三戳一指数的方式传递从田间到舌尖的信任。熊猫指南的品评数据重点应用在三戳一指数的品质戳中,以数字化、可量化的方式为消费者解构一款农产品的风味。

    这一系列扎根于“田间”到“餐桌”的务实行动,无疑将带来多方共赢。对消费者而言,通过熊猫指南能找到更多优质的农产品,享受田间美味;对农户而言,认真种出来的优质农产品得以被市场知晓和认可,通过品牌溢价和销量增长,可以进一步提升收入;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区域农产品标准和区域公共品牌的建立,也能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和增进税收。

    正如熊猫指南CEO毛峰曾所言,中国农业已经走在量变到质变的十字路口,即便产品产量占世界一半左右,但是整个产业链里面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品牌化产品仍较为稀缺,产业生态尚待完善,熊猫指南则希望塑造品质农业的“价值三角”,为中国农业实现跨越式提供更为稳固的基底。

    2022-12-26

  • 首 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