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改委: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

    中新网10月19日电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19日发布消息,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10月10~14日当周,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价格周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40%,进入《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上涨一级预警区间。为切实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当前生猪价格已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建议养殖场(户)保持正常出栏节奏、顺势出栏育肥猪,不盲目压栏惜售,不盲目开展二次育肥,防范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中新财经)

    2022-10-19
  • 中成药国家集采要来了,中药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在历经两次省联盟集采试水后,史上规模最大的中成药集采终于要来了。


    9月8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正式成立并发布了《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


    10月10日是各级医保部门完成相关药品采购数据审核时间,本次集采范围将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这是国家药品集采自2018年启动以来,首次开展大范围中成药集采。市场认为,本次集采后,中成药集采将成为常态化,中药行业竞争格局面临洗牌。


    全国中成药集采要来了


    9月8日,湖北医保局发布的《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下称“公告”),这次的中成药集采,有29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联盟地区将参与,后者委派代表组成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在国家医疗保障局指导下,代表上述地区相关医药机构开展中成药及相关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湖北省医疗保障局承担联合采购办公室日常工作并负责具体实施。


    公告规定称,联盟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均应参加,鼓励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按所在联盟地区相关规定参加。本次中成药集采,分为16个采购组,具体涉及复方斑蝥、复方血栓通、冠心宁、华蟾素等42款口服药或者注射剂。从用药领域看,涉及内科用药、骨伤科用药、眼科用药、肿瘤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以及妇科用药六个治疗领域。


    中康CMH的数据显示,这42款药品中,至少有13款属于独家剂型品种,如华蟾素口服液和华蟾素片为华润三九(000999.SZ)旗下子公司金蟾药业独有,复方血栓通胶囊是众生药业(002317.SZ)独有、藤黄健骨片是方盛制药(603998.SH)独有。


    反过来看,有部分药品将面临多家企业竞争局面,如藤黄健骨丸就有6家企业竞争;香丹注射液也有13家企业可以竞争。


    公告显示,本次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2年,视情况可延长。采购周期内,未中选产品纳入联盟地区监控管理,医疗机构采购未中选产品不得超过同采购组实际采购量的10%。存在纳入国家和联盟地区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或因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导致临床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形的药品,协议采购量完成情况可按同采购组中选产品使用占比进行考核。


    姗姗来迟的中成药集采


    在此之前,国家层面已开展了7批药品集中采购,共覆盖294种药品,覆盖化药、生物药,按集采前价格测算,涉及金额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生物药年采购额的35%,集中带量采购已成为公立医院药品采购的重要方式。


    相比之下,中成药的国家集采却姗姗来迟。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比化药,中成药集采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一是如何在集采降价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不同于化药可以通过一致性评价实现药品质量标准的统一,中成药的生产会受到来自原料产地、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多重影响,可能会导致生产和成本的不稳定;二是中成药讲究配方,微量的配方差异可能会成为不同产品,因此中成药中有很多独家产品。


    中成药如何开展集采,受到多方关注。国家医保局曾表示,生物类似药和中成药纳入集采是制度性要求。


    此次中成药国家集采启动之前,省联盟已进行了一定的探索。2021年12月,由湖北牵头的19省份中成药联盟集采开标,最终有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率达62%,中选药品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预计每年可节省药品费用超26亿元。今年4月,广东中成药集采联盟开标,本次集采中选品种平均降幅32.5%,最高降幅90.9%。


    王文华认为,参考此前已经完成广东等6省和湖北等19省的区域联盟采购结果来看,中选品种平均降幅在30-40%,相比化药平均50%以上的降幅,中成药集采降幅相对温和,但本次中成药全国集采有一条关于“采购周期内,未中选产品纳入联盟地区监控管理,医疗机构采购未中选产品不得超过同采购组实际采购量的10%”的特别说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相关企业更加积极参与竞标和降价。


    截至目前为止,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尚未发布拟中选企业确定的相关准则。


    有中药企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集采政策下,中成药降价成为大势所趋,但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希望可以考虑到中药种植和提取等工艺特点,设定一个最低标准的价格兜底。


    国信证券近期发布研报表示,自2018年11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发布以来,集采作为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重要手段,已有近4年的探索,继化学药、生物药、耗材集采后,中成药集采也提上日程。中药材价格的波动性和独家品种的多样性为中药领域的集采带来了难度,因此不能照搬化药集采模式,而要开拓新的集采思路和集采模式。


    行业面临洗牌


    国信证券亦认为,经历两次省联盟集采和本次全国集采后,中成药集采将成为常态化,


    中成药行业竞争格局面临变革。


    上述中成药企业人士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集采推进的目的,一方面是降低医保费用支出,另外一方面是挤掉虚高的价格水分,对行业的影响深远,将导致中药行业重新洗牌,那些研发能力不强、主要依靠少量几个品种经营的中小型中药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市场的危险,市场份额也将逐渐向研发能力强、实力雄厚的大型中药企业集中。


    火石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生产中成药的企业2160家,占全国医药行业企业的28%,生产中药(含饮片)的企业4357家,约占全国医药行业企业的57%。小型企业约占整个中药行业的80%。


    四川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任何事情、任何政策制定都不一定是完美的,都会随着发展而改进。集采是必由之路,会降低病人的药费负担,也会降低国家医保费用支出负担。集采规则也在不断完善中,这种背景下,中药企业应该积极参与集采并做出应对,如加大新药研发,研发更多的好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成药国家集采启动之前,有中药企业也在启动兼并重组了。而兼并重组,被视为是应对集采的一种方式。


    今年5月底,华润三九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分别向华立医药、华立集团购买其所持有的昆药集团(600422.SH)2.09亿股、333.55万股,总收购价达到29亿元左右。这两家企业都是A股中的知名中药上市企业,本次交易完成后,昆药集团将成为华润三九的控股子公司。截至目前为止,该收购还在推进中。


    华润三九表示,上述交易完成后,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增强,有助于提高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2022-10-18
  • 三万余页手稿再现鲁迅精神世界

    棕色的硬质封面上,嵌印着线条分明的鲁迅木刻肖像,3.2万余页鲁迅手迹收藏其中,细看手迹笔法,是汉魏风骨,也富晋唐神韵——这套共78册的《鲁迅手稿全集》,陈设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单元内。







    《鲁迅手稿全集》袁硕摄/光明图片


    它是目前国内卷册与篇幅量均列第一的手稿集,含文稿、译稿、书信、日记、辑校古籍、辑校金石、杂编七编。


    作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历来为学界重视。20世纪以来,共有近30种鲁迅手稿汇编成果面世。1978年至1986年间,文物出版社曾推出过60卷本《鲁迅手稿全集》,涵盖文稿、书信、日记等类别。


    “虽有珠玉在前,但30余年来,鲁迅研究和手稿征集整理工作屡有新发现,学界迫切希望能有一套搜罗更齐备、编校更精良、印制更精湛的新版《鲁迅手稿全集》。”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院长申晓娟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为更大规模的《鲁迅手稿全集》汇编提供了沃土。


    2017年6月,这项工程正式启动。工程由中宣部指导,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具体编辑出版工作由国家图书馆牵头,联合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等鲁迅手稿主要收藏机构共同完成,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历时四载,新版全集于2021年9月精印出版,较以前出版的鲁迅手稿增加近1.5万页。


    “全、新、真、精。”曾参与该书编辑和审校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王锡荣这样评价新版《鲁迅手稿全集》。


    “全”——凡海内外迄今发现的各类鲁迅手稿、手迹均已编入。无论文学著译还是书信,无论美术设计还是辑校古籍的手稿,从少时听课笔记到晚年绝笔,均在其中。


    “新”——汇编理念新。超越以往以文稿等完整作品为主的汇编理念,凡是鲁迅借助某种书写工具进行创作而形成的过程性产品,都收入在内,如题字、设计与题签、批校、家用帐等。


    “真”——所有收录手稿都找到原件进行高精度扫描和审校,详细注明名称、时间、数量、尺寸、收藏者等信息;采用8开本彩印,保证手稿色彩保真以及90%的手稿能以原大小进行印刷。


    “精”——五审五校;分典藏片和精装版两种形制,锁线胶装,每一页都能平整地打开;封面精心选用画家赵延年创作的鲁迅木刻画像。


    鲁迅生前游历广泛,身后备受敬仰,他的手稿资料除收录在公藏单位外,散落在民间和海外的数量也不少。《全集》的收录,得到了包括鲁迅后人在内的多位私人收藏者的大力支持,以及海内外研究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的无私帮助。“还记得在北京的一个冬夜,我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一起会见国际友人,为扫描他们所收藏的鲁迅手稿而相谈甚欢的情景。”王锡荣说。


    经过多方努力,一代文豪的人生历程与精神世界,通过各个不同时期丰富多彩的手稿,得以全面、详尽、生动地展现。


    “鲁迅精神是激发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重温鲁迅的战斗精神、立人思想和文化胸怀,我认为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底蕴、强健中华文化的风骨、增添中华文化的神韵,都是有益的。”申晓娟说,“我相信,越来越多这样的精品出版物会不断涌现。”

    2022-10-18
  • 雅万高铁全线箱梁架设任务完成 铺轨通道全面打通

    16日,随着最后一榀重达900吨的简支梁稳稳落在雅万高铁24号桥8号至9号桥墩上,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全线箱梁架设任务顺利完成,铺轨通道全面打通,为2023年6月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雅万高铁全线箱梁架设任务完成铺轨通道全面打通





    10月16日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普哇加达县拍摄的雅万高铁全线最后一榀梁架设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雅万高铁全长142公里,共设1号、2号、4号3座梁场,分段负责全部2558榀箱梁架设任务。1号梁场和4号梁场分别于6月和9月完成所承担的箱梁架设任务。2号梁场共承担雅万高铁4号桥至24号桥474榀箱梁架设任务。施工单位克服线下路基和桥梁工作面移交滞后、超大坡度架梁等困难,按期完成架设任务,为全线箱梁架设画上圆满句号。


    目前,雅万高铁全线2558榀箱梁全部架设完成,13座隧道全部贯通,路基、车站土建工程完成量均在92%以上,全线转入无砟轨道板铺设工序。为雅万高铁量身定制的高速动车组和综合检测列车已于9月1日运抵印尼。


    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

    2022-10-17
  • 我国新增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目前已达30处

    近日,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四川省通济堰灌区、江苏省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处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处。


    我国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这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


    我国是农业古国,也是灌溉大国。悠悠岁月长河里,古人建设了翻山越岭的渠系、结构精妙的涵闸、设计巧妙的堰堤。


    这些灌溉工程润泽平畴沃野,饱经岁月洗礼,见证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许多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年新添的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哪些特色?目前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该如何继续保护好这些瑰宝?


    巧妙利用自然条件,凝聚古人治水智慧


    从天府粮仓到江南水乡,从连绵丘陵到低洼之地,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属于不同类型的灌溉工程,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成都平原,岷江奔涌。千百年来,通济堰灌区引清水浇灌万顷良田。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管理处党委委员李忠孝介绍,通济堰依河势水势而建,进水口选在岷江、西河、南河交汇处,充沛的水源满足了灌区农业用水需要。筑坝开渠还顺应地形走势,可让河水自流入田,有效降低了用水成本。此外,辫状渠系也是通济堰的一大特色。干渠纵横贯穿,支渠斗渠交织延绵,宛如发辫。“洪峰到来时,辫状的渠系布置可拓宽河床,迅速降低汛期水位,减少损失。”李忠孝说。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核心区位于江苏泰州兴化市。“这里是里下河腹地的湖荡沼泽地带,遍布着千千万万座水中土丘。古人为了抵御洪水,垒土成垛,垛上垦田,造就了万垛齐耸、千河纵横、稻田棋布的壮观景象。”兴化市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科科长朱荣慧介绍,垛田建设持续开展,逐步发展成包含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在内的复合灌排工程体系,并沿用至今。


    在浙江省松阳县,青山环抱间,松阴溪蜿蜒向前。坐落于此的松古灌区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松古灌区以松阴溪为水源,筑堰蓄水,通渠引水。干支毛渠互相交织,串联起一座座河塘,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的灌溉体系。千百年来,当地还探索出了轮灌制,上下游依次引水灌溉,提高了用水效率。”松阳县水利局河湖管理中心主任李潮胜说。


    落差近千米的陡坡梯田,是江西省崇义县上堡梯田的特点。这里梯田层层叠叠,依山延绵,似螺似链。“上堡梯田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山顶森林茂盛,涵养水源;溪水顺山而下,节省人力;梯田沿山体布置,垒石筑埂,保持水土。完善的灌排体系形成了山养林、林蓄水、水润田、田保土的良性循环。”江西省水利厅宣传文化办公室主任占任生介绍。


    “新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古人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水源条件、生态环境等,创造性地设计建造而成的。这些工程具备引水、蓄水、配水、排水、防洪等完备功能,凝聚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水智慧、哲理、工程技术与管理理念。”国际灌排委员会荣誉主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高占义介绍。


    “历史上,我国建设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沿用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一座座活态的水利工程博物馆。”高占义说。


    在灌溉排水、防汛抗旱等方面仍发挥效益


    不久前,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水稻喜获丰收。“今年村里水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130亩,亩产达780.2公斤。”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说。


    沉甸甸的丰收,便受益于通济堰。作为一座灌排兼容的水利工程,通济堰至今依然承担着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任务,灌溉面积达52万亩。


    通济堰管理处运管科高级工程师陈志明介绍,通济堰因地制宜,巧妙地实现了灌溉、抗旱、防洪等综合功能,还建立了符合实际的管理体系。近年来,通济堰灌区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供水能力不断提升。


    一座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我国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依然为灌良田、护安澜、兴产业提供着有力的支撑。


    松古灌区至今仍灌溉着16.6万亩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独特的自流灌溉系统,让潺潺流水源源不断滋润着稻田;去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潦河灌区,是江西省兴建最早的多坝自流引水灌区,目前灌溉农田33.6万亩,惠及人口26万……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等多元功能也在逐步释放。


    路从景中穿、人在画中游,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凭借着独特的水利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我们充分挖掘水上森林、湿地公园、生态水面等潜力,鼓励农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让垛田再生‘金’。”朱荣慧说。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灌溉工程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是祖先的宝贵遗产。守好瑰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李潮胜说。


    李潮胜介绍,松古灌区不仅有丰富的古堰水文化遗产(物),还保存大批相关的榜文、碑刻(志)、摩崖石刻、文选等资料。


    “我们已发现和验证元、明、清时期的碑刻14方、榜文18篇,真实还原了灌区立项选址、政策处理、水量配置、长效管理等近乎所有古堰水事管理事项,这些是研究我国中小流域灌区古代灌溉工程的宝贵实物文献。”李潮胜说。


    “我们在全面摸排、收集、整理遗迹遗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利博物馆、推进现场水文化展示工程等,为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载体。”李潮胜说。


    朱荣慧介绍:“去年兴化水利文化馆建成,围绕垛田水利历史、文化和遗产保护,全景展示‘锅底洼’的地形、垛田的形式和五湖八荡七纵七横的水网特色,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垛田文化。”


    同时,管理保护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崇义县出台对上堡梯田的管理保护制度,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设立保护区。眉山市也将进一步建立健全遗产宣传教育体系、保障措施体系、文化挖掘及展示体系、利用与发展体系等,让千年古堰持续造福灌区人民、服务地方发展。


    高占义建议,今后相关部门应着重摸清“家底”,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编制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利用的关系,探索长效管理运行机制,让古老的灌溉工程遗产持续焕发生机。


    此外,专家建议,下足绣花功,深度挖掘灌溉工程遗产的工程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使之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载体。本报记者王浩王明峰(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叶攀】

    2022-10-17
  • 10部门印发指导意见 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

    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办等10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3年年底前,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到2024年年底,探访关爱服务普遍有效开展;到2025年年底,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失能老年人能够得到有效帮扶,探访关爱服务机制更加健全。


    《意见》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第一是建立探访关爱服务机制,要求各地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摸底排查工作,围绕居家养老存在的困难或者安全风险,分类提供探访关爱服务;第二是丰富探访关爱服务内容,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着力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困难或者帮助化解安全风险;第三是充实探访关爱服务力量,指导各地创新“五社联动”机制,形成各方共同参与的探访关爱力量。发挥养老服务机构专业优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通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设施网络开展探访关爱服务;第四是提升探访关爱服务质量效率,研究制定探访关爱服务标准规范,合理确定服务频次,建立完善全国特殊困难老年人基础数据库,鼓励开发面向老年人各种活动场景的技术应用等;第五是做好探访关爱服务应急处置,要求探访关爱服务人员在探访过程中发现紧急问题时,应当第一时间协助拨打紧急求助电话,帮助联系其家庭成员或者其他紧急联系人,事后做好处置情况记录归档。要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在社区实施封控管理等无法上门探访的情况下,加大远程探访频次,通过电话、楼宇视频、微信等方式加强沟通,及时了解老年人状况并提供帮助。在极端恶劣天气、传统节日等特殊时间节点,要适当增加探访频次,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应急自救知识、健康知识等。

    2022-10-14
  • 国际减灾日: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10月13日是第33个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提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组织做好国际减灾日各项工作。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广东省制作地震、洪涝、泥石流、滑坡、台风等防灾减灾系列小视频,开辟防灾减灾宣传栏,向公众宣传识灾避灾避险基本知识和防范自救技能。福建省部署防灾减灾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要求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风险。黑龙江省依托1.8万名灾害信息报送员开展“万人走万村,知识送上门”活动,宣讲防灾减灾知识。湖北省武汉市组织防灾减灾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五进”活动,强调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放在“第一位”

    2022-10-14
  • 十年净增超1亿户——市场主体汇聚发展澎湃动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在经济发展的磅礴浪潮中,千万市场主体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项项惠企政策精准落地,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了茁壮成长的空间,我国市场主体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2022年8月底,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63亿户,相比2012年底的5500万户净增超1亿户,年均增幅12%。其中,企业从1300多万户增加至51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从4060万户增加至1.09亿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不足70万户增长至222.5万户,增长了2倍多。这些强有力的数据印证了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和强大韧性。


    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继续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广阔市场空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竞相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民营企业从2012年底的1000多万户增长到4700多万户,翻了两番多,民营企业占比由不足8成提高到9成多。民营企业的整体实力也大为增强,不断有民营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十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依然是吸引国际投资的热土。我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商投资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制定实施《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给予充分的法治保障。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外资企业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44.1万户增长到66.8万户,增加51.5%。


    这十年,不仅是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的十年,也是其结构和质量不断调优的十年。


    改革,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我国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各地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第一、二、三产业市场主体数量比为5∶10∶85,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创新,带来取之不竭的前行动力。以数字经济、智能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迅速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企业达2300多万户,占全部企业的46.4%;“四新经济”年新设企业由2012年的74万户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384万户,不断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积蓄新动能。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以前开办企业需要到市场监管、银行、税务、人社等多个部门窗口或网站分别申请填报,流程烦琐;现在一个‘一网通平台’同步办理多个事项,半天就完成了,很快就能拿到营业执照。”广东视源电子公司副总裁钟志强说,2021年,他们多次办理了子公司开办业务,对服务的变化深有感触。


    削减审批事项,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背后,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其提供的“优质土壤”。


    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开启了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此后,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简化住所登记、名称自主申报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全程电子化、注销便利化等改革大幅削减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极大提升了注册的便利化程度。


    改革以来,我国企业平均开办时间由1个多月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从150位之后大幅跃升至第27位。我国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健全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反不正当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市场主体更加规范、更具活力、更可持续。近年来,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监管效能不断提升,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成为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基础。


    惠企政策持续发力


    今年5月,邱杰在深圳的咖啡店开业了。“回顾创业过程,我最感谢两项帮扶政策:一是免租金,二是免税。”他说。


    市场主体“青山常在”,是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所在。近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内外形势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把“六稳”“六保”作为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紧密联系微观主体,在税收、金融、就业、社保等方面出台一揽子帮扶措施,一系列“组合拳”让惠企政策红利及时足额到达各类市场主体,为市场主体强信心、增活力。2020年以来,我国市场主体继续保持增长,净增3700多万户,占过去十年净增总量的35%,经济展现更大韧性。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出33条具体举措。地方版“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随之迅速出台——北京“稳经济45条”、浙江“稳经济38条”、甘肃“稳经济53条”、广东“稳经济131条”。更大力度增值税留抵退税、缓缴社保费、加大普惠小微贷款力度、小微企业普惠减税降费、减免物业房租……各大市场主体迎来政策“及时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红利落入“口袋”。


    今年3月实施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首设了歇业制度,为短期经营困难的企业设置了“缓冲区”,让市场主体“留得青山”,积蓄后续发展力量。各地方各部门结合企业实际运营需求,在保障物流畅通、降低经营成本、助力开拓市场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这些助企惠企政策措施,不仅解急难,更为市场主体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2-10-13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幸福产业加速发展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加快推进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与功能。图为近日,在肥西县上派镇“爱和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老人介绍智能机器人的使用方法。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旅游、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被称为“幸福产业”,关系百姓福祉。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报告显示,这十年,中国幸福产业加速发展,相关产业服务消费正不断提质扩容。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中国已从2012年的0.699跃升到2020年的0.761,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发展至“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数字+文化”协同发展引领下,文化领域催生出大量新兴业态,博物馆文创产品受到热捧,新文创成为消费新亮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报告,2020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945亿元,占GDP比重为4.4%,比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为28874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2%,比2014年提高15.6个百分点。“云看展”、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速崛起;自驾游、露营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海洋旅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文化创意、非遗工坊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深度推进。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打球、登山、露营……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不少人选择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27372亿元,增加值10735亿元;其中,体育服务业总产出14136亿元,增加值7374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8.7%;2013—2021年,规模以上体育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4%;2021年末,全国体育场地达到39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


    十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加百姓的幸福感——


    教育文化事业更繁荣。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95.4%和91.4%,比2012年提高3.6和6.4个百分点;2021年末,中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分别达到3215个、5772个,比2012年末增加139个、2703个。


    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分别为103万个、945万张、1124万人,分别比2012年末增加8万个、372万张、457万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福建支持开设长者食堂,加大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力度等,为老年人破解“用餐难”“出行难”等养老痛点难点;山西针对高龄、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医疗和护理问题,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缺等短板……十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300亿元,加速建设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底,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4万个,床位总数比2012年增长一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养老服务滞后的短板问题正在有效解决,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覆盖,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达13万多个,为农村老人提供娱乐、餐饮、慢病管理等服务;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


    幸福产业加速发展,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持续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绘就了人民美好生活“新画卷”。(记者汪文正)

    2022-10-13
  • 9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61.1万辆 新能源出口量价齐升

    10月11日,乘联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9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92.2万辆,同比增长21.5%,环比增长2.8%,环比增速处于近20年同期历史低位。1-9月累计零售1487.5万辆,同比增长2.4%。


    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1.1万辆,同比增长82.9%,环比增14.7%。1-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387.7万辆,同比增长113.2%。


    乘联会指出,车购税减半政策推出后,新能源车不仅没有受到影响,环比持续改善超过了预期。


    减税政策促进高端车消费


    新能源国内渗透率达31.8%


    具体来看,9月自主品牌零售89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5%。9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47.0%,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9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50.4%,同比增加2.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企业表现优异,比亚迪(002594.SZ)、长安汽车(000625.SZ)、奇瑞汽车、吉利汽车(00175.HK)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主流合资品牌9月零售74万辆,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4%。9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1.0%,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7.7%,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10.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豪华车9月零售29万辆,同比增45%,环比增15%。


    乘联会指出,车购税减半政策对消费升级的高端消费促进较大。


    另外,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1.8%,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5.2%,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9.7%,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4.2%。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9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67%,同比增加9.2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5.7%,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14.6%,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特斯拉(TSLA.US)份额12.7%,下降2.9个百分点。


    9月起步价10万以下新能源车占比25%,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10-20万占比44%,提升8个百分点;20-30万占比24%,下降1个百分点;30-40万占比5%,下降1个百分点;40万以上占比2%,保持稳定。


    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创历史新高。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5家(环比减1家,同比增加了7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3.2%。其中批发销量前三的是:比亚迪汽车200973辆、特斯拉中国83135辆、上汽通用五菱52377辆。


    自主品牌出口全面突破


    新能源出口高端化


    9月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5万辆,同比增长85%,环比下降6%,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18.4%。1-9月乘用车累计出口159万辆,增长60%。


    9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20.4万辆,同比增长88%,环比增长13%;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60%。自主品牌对欧美市场和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出口全面突破,国际品牌的中国基地出口战略也日益体现。


    9月车企新能源出口前五的是:上汽乘用车15509辆、比亚迪汽车7736辆、特斯拉中国5522辆、上汽通用五菱4123辆、吉利汽车2364辆。近期新势力出口也逐步启动。


    乘联会指出,中国汽车出口新能源高端化特征明显。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呈现爆发增长态势,在2020年以前基本维持在15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2021年上升到323亿美元,2022年1-8月份已经达到314亿美元。从汽车出口均价来看,2018年均价是1.29万美元,随后逐步提升,2022年是1.64万美元,8月达到1.89万美元。出口增长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出口暴增,而且出口数量和均价增长。


    汽油车的出口均价在1.2万美元左右,柴油车在2万美元左右,插电混合动力在2.9万美元。纯电动车出口均价提升明显,从2018年的0.2万美元,到2020年的1.1万美元,2022年达到了1.99万美元,8月达到2.58万美元。


    出口增长还与近期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较快有关。9月1欧元兑6.92元人民币,同比升值9%。


    乘联会表示,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技术进步,近期中国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高调进入欧洲市场,比亚迪等也加大日本等海外市场拓展,充分发挥了中国电动车的产业链优势,实现出口水平价稳质优的提升,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拉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22-10-12
  • 房贷利好政策落地 多地首套房商贷利率跌破4%

    中新网10月12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左宇坤)9月最后两天,多部门针对首套房贷利率、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利好政策相继发布,此后,多地自10月1日起陆续发文,跟进执行。


    公积金贷款方面,各地下调利率政策公告频出;商业贷款方面,更是有不少地方已步入首套房贷利率4.0%以下的水平。





    资料图:北京某住宅楼。中新财经左宇坤摄


    一线城市加入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队伍


    10日,据北京住房公积金热线消息,一线城市北京下调了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当前,北京市管首套房住房公积金贷款已执行5年以下(含5年)2.6%的利率,5年以上执行3.1%的利率,缴存职工新购房可按新利率执行。另外,市管存量首套房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将于明年1月1日起调整。


    这也是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决策部署的结果。据央行9月30日发布的通知,自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利率调整为2.6%,5年以上利率调整为3.1%。


    据粗略统计,截至目前,还有杭州、南京、石家庄、成都、哈尔滨、合肥、南昌、郑州、嘉兴、湖州、宁波、东莞、无锡、南宁、马鞍山等多个城市均表示将根据规定调整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已经申请了公积金贷款并放款的长沙市民林小姐特意翻了翻自己当时的合同,合同上标注着:“如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公积金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本合同项下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在次年1月1日起作相应调整,不再另行通知借款人。”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我算了一下,从明年1月开始,公积金每个月能少还几十元,二十多年也能省下万把块钱。”林小姐说。


    具体计算看,假设一笔100万元、年限30年的公积金贷款,换算为新利率,等额本息贷款方式下的贷款利息总额将减少约3万元,每月可少还款82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只针对首套房。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指出,这也再次体现了信贷政策对刚需的支持力度,楼市销售端有望进一步修复。


    今年以来,公积金政策的优化调整已成为各地支持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直接的利率降低,还有公积金买房首付比例下降、贷款额度上调以及直系亲属间可使用等。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结合此前相关政策,本次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下调,将进一步强化公积金政策的影响力度,进而带动房地产市场的逐步修复。


    多地首套房商贷利率跌破4%


    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背后主因其实是商贷利率的下降。一直以来,公积金贷款利率常常跟随在商贷利率之后同步调整,保持相对稳定的利差。


    不同于公积金贷款的利率基本上全国统一,各地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本身存在的差异,也让各地的调控有了相对更大的“一城一策”自主空间。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在29日发布通知,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根据最新一期LPR数据,此前各地执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最低为4.1%。通知发布后,利率“破4”的城市也逐渐增多,济宁、清远、湛江、武汉等地纷纷进行了下调,如清远可以做到3.7%的利率,江门、云浮、湛江等地甚至取消了利率下限。


    7日,武汉一位置业顾问便在朋友圈打出了“武汉首套房贷利率开始执行3.9%”的广告。对于具体执行情况她表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案,但已经有对接的银行在沟通了,目前看大概先执行到年底。


    “多地首套房贷款利率的调整,充分落实了国庆假期前的政策导向,是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和放松的体现。”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对四季度楼市交易的提振具有积极意义。


    “预计后续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且房贷利率下调动作会更为明显。”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周期会相对偏长,尤其是不同城市的复苏步伐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看今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触底反弹过程中。(完)

    2022-10-12
  • (中国这十年)2012年以来中国年均出生1620万人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12—2021年,中国年均出生人口为1620万人。2021年末,中国人口数量为141260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5338万人,年均增长593.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4%。


    根据报告,在中国人口数量保持增长的同时,性别结构优化改善。2021年末,中国男性人口为72311万人,占51.2%,女性人口为68949万人,占48.8%,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比2012年下降0.2。从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看,202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比2012年降低9.4,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改善明显。


    人口流动是当前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2012年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2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4.9%,其中,流动人口达到3758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6.6%。与2010年相比,中国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3138万人,增长88.5%,流动人口增加15439万人,增长69.7%。


    从人口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海、沿江地区及内地城区集聚,东部地区人口持续增加,人口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2.1个百分点。主要城市群人口集聚度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人口增长迅速,分别增长了35.0%、12.0%和7.3%。上海、北京、广东、浙江4省(市)10年间人口密度增量均在每平方公里100人以上。(完)

    2022-10-11

  • 首 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