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办公室里,所有人的椅子都是正常的办公椅,只有其中一个位置的座椅被换成了红色塑料凳;坐在这个座位的员工,被要求在原有工作之外,不仅要承担其他员工的一些工作任务,还被安排清理一周的厕所和垃圾……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其所在公司老板用各种方式逼迫一位同事离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企业逼人离职的情况并不少见,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大幅降薪、调离岗位、变更工作地点、安排过重的工作任务等。这些逼人辞职的方式也被称为挤兑式离职。(11月29日《法治日报》)
虽说在劳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工作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双向选择, 但上述现象并不鲜见,为了省去辞退员工的经济补偿,一些企业可谓煞费苦心,会暗中采用调岗、穿小鞋、集体孤立等方式,变相劝退员工,逼得对方待不下去,主动提出辞职。
往往是这类变相劝退方式,表现方式更加隐蔽,令劳动者权益受损却难以取证,维权更也为困难,劳动者不得不忍气吞声离去,导致劳资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虽然有的企业靠小聪明节约了一笔遣散费,但长久来看,弊大于利,不利于在业界内的声誉和长远发展,也恶化了就业环境,让优秀人才寒心。
针对降薪逼迫劳动者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向用人单位要求支付补偿金。除此以外,若劳动者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将无法获得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者可争取补偿。
与资源丰厚的公司相比,劳动者多属于相对弱势的一方。所以,要防止类似逼人辞职事件频繁发生,首先,当地工会、劳动监察等相关部门,应该畅通投诉渠道,发现就及时介入调查,主动积极为“打工人”撑腰。
其次,对劳动者的法律援助要落实到位,比如同一企业多次发生类似职场欺凌事件,可以让举证责任倒置,让企业举证;同时加大对这类变相逼人主动离职的企业处罚力度。一旦证实有这类违规违法行为,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被逼辞职者高额赔偿,或予以惩罚性处罚,令企业忌惮不敢再犯,以儆效尤,从源头上堵住这类职场欺凌现象的发生。
最后,劳动者自身要多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平日多留心存证,在遭受不合理不公正的对待时,要勇敢地站出来,使用法律武器,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春彰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