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扫码点餐、收集信息有“规”管 上海市发布《网络点餐服务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指引》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更新时间:2023-08-08

《指引》明确,餐饮经营者在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获得消费者的明确同意,不得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推送商业营销信息

外出就餐,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点单,似乎已经是大家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件事,菜单小程序中不仅可以看到菜品图片,也可以了解到该餐厅中哪道菜更受欢迎,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捷性不言而喻。然而,扫码点餐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诱导消费者授权提供与餐饮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强制关注公众号、小程序频繁弹窗申请同意……

这些饱受消费者诟病的问题或将成为过去式,据了解,上海市消保委在今年“3·15”期间开展餐饮领域扫码点餐个人信息保护暗访监督的基础上,会同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于近日制定发布了《上海市网络点餐服务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得到了上海市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商务委的大力支持与指导。

《指引》明确,餐饮经营者在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获得消费者的明确同意,不得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推送商业营销信息。

扫码点餐,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于消费者来说,扫码点餐是数字化时代中让服务更便捷的一环,然而,近年来,扫码点餐暴露出的问题也饱受消费者诟病。不少媒体都在此前曝光过有消费者吃一顿饭竟要扫3次码,关注两个公众号,更有甚者需授权同意访问消费者通讯录。

“扫码点餐确实很方便,但总体上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形式。”消费者贾女士说,每次出门吃饭,都会被迫关注一些公众号、强制加一些会员,“不喜欢这样被强迫的感觉”。

对于这一点,《指引》要求餐饮经营者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关注经营者微信公众号,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强制或诱导消费者同意餐饮经营者收集其与餐饮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推送商业营销信息应当提供退订或拒绝选项。此外,《指引》强调,餐饮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可以根据意愿注销账号、删除个人信息,不得设置不必要、不合理条件。

今年“3·15”期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暗访了29家奶茶店和快餐店发现,部分门店的小程序会索要消费者的手机号、姓名、性别和位置信息等,若消费者拒绝则无法正常点餐。

“不明白为什么买杯奶茶还需要提供姓名、性别等信息,现在每扫一次码,都让人感觉很不安,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像在‘裸奔’。”提起扫码点餐的问题,消费者王先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之前有过朋友圈拍照拍下了桌上二维码,结果导致该桌顾客被莫名其妙加点了许多昂贵菜品的新闻,他能够理解授权位置信息,但无法理解一些商家需要读取通讯录权限、账号信息等内容。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喜欢这样的点餐模式。

“个人认为对‘社恐’(内向)的人士很友好,自己出去吃饭可以不用和陌生人交流。”消费者梅女士说道,如果很多人一起吃饭,扫码点餐可以各点各的菜,大家看手机就好,不用一直传阅纸质菜单。但如果商家完全不用纸质菜单,只提供扫码点餐服务,也很不友好。

此前有媒体报道,80多岁的夏老伯和老伴前往上海市桂满陇正大广场店就餐,却被告知只能“扫码点餐”。由于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手机,根本无法扫码。最终,面对餐厅“不能通融”的“统一规定”,吃不到饭的老两口只得饿着肚子,怏怏而归。

事实上,2020年1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经国务院同意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求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确保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落实到位,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然而,《方案》下发至今3年有余,却仍有部分商家未能落实到位,将老年人“拒之门外”。

对此,《指引》要求提供线下网络点餐服务的餐饮经营者应当同时具备纸质菜单,且纸质菜单供应的服务产品须与线上产品保持一致性。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王延川认为,电子菜单的广泛普及方便了餐饮服务,但网络点餐过程中出现的强制授权、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频繁诱导等问题却饱受消费者诟病。他告诉记者,商家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享受餐饮服务的前提,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与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此外仅提供扫码点餐还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消费者在扫码点餐中,商家应按照最小和必要原则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

合规指引,回应消费者关切

今年6月中旬,针对餐饮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收集、频繁诱导甚至强制索取消费者非必要个人信息的违法违规行为,上海开展“亮剑浦江·消费领域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指引》正是在此基础上制定发布的。

上海市消保委调查发现,有65%的消费者不愿意在扫码点餐时向商家提供手机号码;有56%的消费者对扫码点餐强制获取位置信息表示担忧。

对此,上海市网信办、市场监管局会同市商务委等相关部门聚焦餐饮行业,通过征集举报线索、现场执法、约谈指导、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本市主要餐饮企业不断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全面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据悉,目前问题线索涉及到的35000余家全国连锁餐饮门店已完成整改。

对于餐饮经营者,《指引》中还规定,餐饮经营者需承担个人信息保护主体责任,保证其小程序或委托第三方在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各环节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储存安全,规避信息泄露、数据被窃取、滥用、丢失等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指引》还明确了餐饮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合规管理机制,完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储存、加工、传输、删除等各环节管理流程和操作要求,提升个人信息管理规范性;餐饮经营者应当定期组织开展门店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教育培训,明确个人信息保护合规职责等内容。

王延川认为,《指引》及时回应了消费者的关切,整治扫码点餐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相关乱象。《指引》的出台反映了上海市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高度重视,《指引》的实施也会进一步提升上海市餐饮行业在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方面的合规水平,为消费者在网络点餐服务中提供更加安全和放心的环境。

他表示,《指引》的出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进步。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为其他地区作出了良好的榜样和指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他地区也会推行类似的措施,提高整个餐饮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保护水平,推动网络点餐服务的规范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公开透明、安全便捷的服务体验。

据上海市消保委方面透露,为了确保《指引》的实施效果,其与上海市餐饮协会将不定期对餐饮行业网络点餐服务合规情况开展暗访抽查和社会监督。

数字时代,公民权利需维护

此前,为了更好地帮助消费者在扫码点餐时加强个人信息防护,上海市网信办还提出了针对堂食手机点餐的个人信息保护“六不”建议,希望社会公众共同提高个人信息权益保护意识,同时也对相关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线索举报。

这些建议包括隐私政策不告知不继续、非必要个人信息不提供、一键登录要号码不允许、诱导给精准定位不同意、“被”会员诱关注不冲动、定向推营销广告不接受。

事实上,除了上海,多地消协也曾针对扫码点餐的各种问题发布了倡议并出台了相应规定。

今年5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开劝导相关经营者:不得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进行自助点餐或购物、缴费。经营者不得利用公众号或手机APP、小程序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

王延川表示,在数字时代,“数字公民”的权利保护已成社会共识,法律保护是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我们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较为齐全和完善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保障体系。

此外,他还提到,公民虽然在面对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时显得力不从心,但仍需加强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关注自身信息的收集利用情况,遭遇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应及时向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举报投诉,寻求司法救助以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谢婷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