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被列可能致癌,代糖产业何去何从?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更新时间:2023-08-03

持续了近半个月的阿斯巴甜是否致癌的争议暂时告一段落了。

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发布了联合声明。声明显示,IARC引用了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2B类致癌物)一类。

IARC的致癌物分类标准包括1、2A、2B、3。其中,1类致癌物指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人类具有致癌性;2A类致癌物指对人很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2B类致癌物指对人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3类致癌物指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

在IARC的致癌物分类中,酒精饮料、槟榔、加工肉、烟草均为最高的1类致癌物,熬夜、红肉、腌菜等则为2A类致癌物。

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部门主任弗朗切斯科·布兰卡表示:“对阿斯巴甜的评估表明,虽然在常用剂量上阿斯巴甜安全性并不是主要问题,但已对其潜在影响作了描述,而且还需通过更多、更好的研究来进行调查。”

目前阿斯巴甜致癌的证据并不充分,可能致癌也不等于一定致癌,且危害本身在可控范围内,调查研究的意义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参考和警示。

市场中的阿斯巴甜

公开资料显示,阿斯巴甜学名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其热量低、甜度高,不易潮解。自1981年被获准成为合法食品添加剂后,常被视为代替蔗糖的甜味剂广泛应用在食品饮料等领域。迄今,阿斯巴甜已在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丹麦、德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近100个国家的食品中使用。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争议能引起这么大的舆论热潮,原因在于其被广泛用于饱受消费者欢迎的无糖饮料中。

首先拥抱阿斯巴甜的品牌是可口可乐,早在1982年,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无糖可乐品牌“健怡可乐”就添加了阿斯巴甜。紧随其后,百事可乐在其无糖版本中,也使用了阿斯巴甜作为糖的替代。

面对阿斯巴甜致癌的争议,这两大全球饮品巨头显得很淡定。

截至目前,可口可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暂时不对此事作声明。

百事可乐首席财务官Hugh Johnston则在7月13日就已经对路透社表示,公司不打算改变其产品组合。他表示,到目前为止,科学证据表明,阿斯巴甜作为一种原料是安全的,而且具有零卡路里的好处。

据了解,早在2015年,消费者就已对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展开质疑,面对这些忧虑,百事可乐公司曾将阿斯巴甜从美国市场中的无糖可乐配方中去除,但随之而来的是无糖可乐整体销量的下滑,仅一年后,百事可乐公司重新将阿斯巴甜这种配方“请”了回来,并沿用至今。

实际上,这两家可乐公司的淡定来源于食品领域的老生常谈:“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JECFA表示,阿斯巴甜每人每日可接受的摄入量为40mg/kg体重,并举例称,如果一个人没有从其他食物来源摄入,那么一个体重70kg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超过9至14罐含有200或300mg阿斯巴甜的无糖饮料,才能超过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

而我国现行使用的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对阿斯巴甜在不同品类产品中的使用量亦有着严格的规定。以一听330克重的零度可乐为例,它的阿斯巴甜总含量不会超过198mg。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条规定,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根据技术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时修订。

7月14日晚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发文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结合JECFA最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硝烟弥漫的代糖战场

糖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之一,是人类的刚需,人体在工作学习思维以及维持机体,正常生存活动时,所需要热能的60%以上是糖提供的。然而,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龋齿等多种常见疾病都被认为与过度摄取糖分有关。

因此,减糖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甜味剂部分替代糖的摄入也成为一种市场潮流。

使用阿斯巴甜的初衷是为了减少人们对糖的摄入,进而减少健康问题的产生。但如今的阿斯巴甜却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似乎没有太大的危害,但也没多健康。这让人们再次将视线转向“更健康”的甜味剂。

根据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目前可以使用的甜味剂可以分为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三种。

其中,阿斯巴甜属于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是通过化学合成方式制备的;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苷、赤藓糖醇等,从纯天然植物中直接提取而成;糖醇类甜味剂如木糖醇和赤藓糖醇则主要通过淀粉、蔗糖发酵或者加氢等方式制备。

长期以来,人工合成甜味剂占据着市场的主流。天风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市场占比为52.38%,天然甜味剂和糖醇类甜味剂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9.41%和18.21%。

一方面,人工合成甜味剂有着甜度较高,成本较低的优势;另一方面,消费者缺乏对甜味剂的认知,并不知道自己所摄取的是人工合成甜味剂,也默许了市场向人工合成甜味剂倾斜。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华霄曾表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都属于食品添加剂,如果按照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来使用,可以认为都没有安全问题。但如果在长期摄入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天然甜味剂更健康,因为天然甜味剂已经在自然界长期存在,其结构更容易在各种代谢途径中被代谢掉,不会累积在人体内。

如今,阿斯巴甜“暴雷”,消费者观念必然受到影响,甜味剂产业或将随之发生转变。

6月29日,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消息一出,次日,天然甜味剂的制造商三元生物、保龄宝,生产安赛蜜、三氯蔗糖的金禾实业,以及主营功能性糖醇的华康股份开盘纷纷大涨。

从收盘来看,莱茵生物涨停,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量最大企业之一——三元生物收于34.99元/股,涨幅9.86%;保龄宝开盘即一字涨停报收9.39元/股,涨幅9.95%。金禾实业、华康股份、晨光生物、佳禾食品涨幅超4%左右,此外还有多股跟涨。

一些国产品牌也立刻与阿斯巴甜划清关系,国产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表示:“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则对外表示,2022年11月,奈雪的茶已经宣布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果糖”。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致癌,对添加了阿斯巴甜的无糖产品的产销会有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可能会对添加了阿斯巴甜的产品产生疑虑,导致销售量下降。此外,政府也可能加强对于添加阿斯巴甜产品的监管和限制,对于生产和销售带来一定的挑战。

此外,江瀚认为,阿斯巴甜此次风波可能会引起消费者对人工甜味剂的担忧和对天然甜味剂的追求,未来天然甜味剂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受到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产品的追求的影响。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天然甜味剂的效率和安全性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可能出现更多新型的天然甜味剂,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责任编辑:谢婷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