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

  • 韩国将于3月1日取消中国旅客入境后进行新冠PCR检测的要求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22日,据韩国卫生部门消息,韩国决定从3月1日起取消自中国入境人员入境后核酸检测义务,但出发前凭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才能登机的要求将持续至3月10日。

    2023-02-22
  • 江西万载一小车与两车相撞 造成5人死亡

    据万载县公安局消息,2023年2月18日21时42分许, 温某驾驶赣CC**小车由万载县株潭镇沿308省道往万载县双桥镇方向行驶,行至万载县潭埠镇濠田村路段时与同向前方邹某驾驶的赣CE**小车发生碰撞,后又与相对方向直行由龙某驾驶的赣CZ**小车相撞,造成5人死亡的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2023-02-21
  • 女子投入130万炒股一个月亏到9万,这才发现进了一个假的炒股群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消息,招募成员伪装成知名证券公司股票分析师,并利用“水军”以投资盈利“现身说法”炒作,引诱股民下载虚假股票APP进行注册交易,从而非法牟利。日前,经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梁某等6人诈骗案一审宣判,主犯梁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3个月,并处罚金;其余5名被告人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半至3年不等刑罚,各并处罚金。

    2023-02-21
  • 美参议院通过“涉无人飞艇事件决议案”,全国人大外事委:霸权霸道

    新华社消息,2月20日,针对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所谓“涉无人飞艇事件决议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表声明。全文如下:

    2023-02-21
  • 云南大理12岁双胞胎兄弟失联身亡:事发消力池附近大量河沙被挖出

    红星新闻消息,2月4日,云南大理云龙县长新乡一对12岁双胞胎兄弟外出放羊失联,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事发后,家人寻找未果报警,当地政府组织公安、应急、消防等多方力量全力开展搜寻工作。2月18日凌晨,云龙县长新乡“2.04”事件处置指挥部发布通报:17日上午9时许,救援队在该乡新塘村包罗水库溢洪道消力池内发现两具男尸,经家属辨认,系2月4日失联的赵某庆和赵某辉,死亡原因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2023-02-21
  • “一问三不知”卫健委主任有了新职务,当地回应:不存在问题

    大皖新闻消息,2月18日,湖北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一份任免名单引发关注,该名单中任免了多位黄冈市人大常委会职务,其中包括“任命唐志红同志(女)为黄冈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2023-02-21
  • 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陕西多地市长、副市长被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澎湃新闻消息,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向陕西省移交5个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多地市政府被责令向省政府作书面检查。

    2023-02-21
  • 公务员省考招录有变化:10省份放宽35岁年龄限制至40周岁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消息,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启动了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其中27个省份将在本周末拉开考试的序幕。

    2023-02-21
  • 乌克兰总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举行会晤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当地时间20日,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乌首都基辅举行了会晤,双方讨论了对乌克兰的金融支持机制。

    2023-02-21
  • 旅日大熊猫“香香”将启程返回中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2月21日,旅日大熊猫“香香”将从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启程返回中国。

    2023-02-21
  • “二月二,龙抬头” !是真的有“龙”吗?从何而来?

    “二月二,龙抬头,千家万户使耕牛。”3月4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那为啥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背后的天文知识你知道吗?龙抬头的习俗和忌讳你又知道吗?





    二月二为啥是龙抬头的日子?


    龙作为民俗文化传说中的神物,能腾云驾雾、司水布雨、消灾降福,对龙的礼敬和喜爱蕴含百姓祈求丰收的心愿。


    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叫“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根据现有史料,“二月二”成为与龙有关的节日,是后来发展演变的结果。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记载元大都风俗,已有“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之说,里面提到,“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明代相关资料更多,如《宛署杂记》称,“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二月二背后的天文知识


    “龙抬头”源于古人对天文的观测和想象。古代先民很早就通过观测天象来确定农时,“龙抬头”就是其中一种时节天象。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称作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为四大组,形成“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大象每一个象都包含了7个宿。


    而东方的7个宿之所以被称为苍龙,与其形状有关。东方的七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组成一个龙的形象,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春秋农时周期相一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春耕开始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龙首角宿,古人形象地称之为“龙抬头”。这是先人利用天文关照指导农事活动,“龙抬头”意味着农耕季节到来,为了防春旱,人们通过祭祀“龙神”来求雨。


    二月二背后的传统习俗有这些


    习俗1:祭社神


    传说当中二月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公公的诞辰。


    土地公公的主要职责是保佑一方土地之内的作物生长和地方平安。龙头节是一年耕种的开始,所以人们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希望这一年可以五谷丰饶,平平安安。


    习俗2: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非常讲究,无论吃什么都要和龙沾上关系。


    吃春饼为“吃龙鳞”,吃面条为“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古人认为,龙是人间的帝王,是呼风唤雨的灵兽。在龙抬头这一天,人们把所吃的食物都以龙为名,希望这样可以让自己和家人沾上龙的气息,有所出息。





    习俗3:剃龙头


    在过去,正月里不能剃头,不吉利。


    在二月二之后大家才开始集中理发。传说在这天,孩子剃头,长大以后可以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可以辞旧迎新,保佑自己一年顺顺利利。春困秋乏,此时理发,既能让自己心情舒畅,还能讨个吉利。


    习俗4:起龙船


    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龙抬头时节我国部分地区会有“起龙船”的活动,请龙出水,以及祈求事事顺利的心愿。


    习俗5:引田龙


    龙头节,北方有“引田龙”的习俗。


    人们早早地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谓之“引钱龙”。据说先把水挑回的人家,是较早引到钱龙的,这一年里就会财运大好。所以经常出现二月二凌晨争先恐后挑水的情形。现在,人们变通的做法是早早地从自来水管里接水,寓意财运更大、更好。


    习俗6:敲龙头


    东北地区早上人们会用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


    古人认为这样可以把龙唤醒,护佑一方平安。同时也可以惊走蛇虫等毒物,使它不能为害。





    习俗7:围粮囤


    谚语讲:“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北方地区人们早上起来之后,会在锅灶底下掏一把草木灰。用草木灰在地上画出一个又一个的圆,然后把粮食放在中间,祈愿今年的大丰收。


    习俗8:熏虫


    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二月二之后,各种昆虫包括毒虫开始频繁活动,为了避免毒虫的伤害,人们开始进行一些驱虫的活动。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保佑平安。


    龙抬头不能做的事儿


    龙抬头,还有一些不能干的事。


    1不能动针线


    先民们崇拜龙,惟恐惹它不高兴。这一天,妇女都不动针线,怕尖尖的针头,刺伤了龙眼,扎伤了龙身,招惹灾祸。


    2不能担水、打夯


    古人认为龙要出来活动,所以,不能到河边担水,以免惊扰了它。


    不能盖房打夯,会伤了“龙头”。习俗和禁忌,是先民对信仰的尊重,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综合来源:中国新闻网、新华社、养生中国、诗词世界

    2023-02-21
  • 开学季叠加春季流行病高发期,师生如何顺利度过

    北京青年报消息,据杭州市疫情指挥部消息,近期,杭州3所中小学出现15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均为首次感染。涉事学校均已根据相应预案对涉及班级的教学课程暂行调整。“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不是‘乙类不管’,这种情况下还要做好疫情的防控。没‘阳’过的孩子在室内要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在2月16日晚上进行的“科普一下·防护系列谈”直播节目中,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李六亿表示,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处于低流行阶段,相关防护措施可以因势作出调整,也要避免过度防护。

    2023-02-21

  • 首 页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