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碱荒滩变草场

    11月初,通辽市科左后旗海鲁吐镇羊草种植项目区内,大型农业机械轰鸣,掀起了新一轮的羊草种植热潮。

    自京蒙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科左后旗将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种植中科羊草,全面推进盐碱地和退化草原的保护和修复工程,推动草原生态、农牧民生活全面向好,让盐碱荒滩变成了草场。

    海鲁吐镇阿力顺文都嘎查会计春布如说:“中科羊草项目,不仅改善盐碱地,还给农牧民每亩补贴100元,嘎查的种植面积已达到了3600亩。”

    羊草作为优质牧草,产量高、叶量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是一种极具优势的饲草。其具有网状根系,能够更好地固定土壤,在水土保持方面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海鲁吐镇从2023年开始种植中科羊草,涉及5个嘎查,2024年计划扩种,总面积达到2.5万亩左右。

    “为有效解决草畜平衡的问题,海鲁吐镇通过‘科研+公司+村集体+村民’的合作模式种植羊草,有效降低当地养殖户的养殖成本,提高群众的收益,实现增产增收。”海鲁吐镇副镇长王月云说。


    2022年以来,科左后旗利用京蒙协作资金4000余万元,依托中科羊草种植,推动重度沙化草原和盐碱地进行系统治理,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振兴新路子。

    2024-11-14
  • 防风固沙又增收

    11月6日,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森晶饲草料加工厂内机器轰鸣,一袋袋加工好的饲料打包装车,运往销售点儿。工厂负责人杜世强介绍,加工厂由3个嘎查联合成立,以周边农牧民种植的柠条为原料,年产饲料3000余吨,直接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

    “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固沙保耕地,放牧烧柴做肥料,还是牲口救命草。”这段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对柠条价值的生动描述。柠条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贫瘠,是优质的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灌木树种。同时,柠条还是优良的木本饲料,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等多种营养物质,是重要的抗旱保畜粗饲料资源。

    当土地荒漠化治理遇上柠条,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昂素镇趟出了一条点绿成金之路。


    昂素镇地处毛乌素沙地腹地,过去草场沙化严重。2019年,鄂托克前旗实施“百万亩柠条种植行动”以来,昂素镇柠条种植面积达到91万亩,在毛乌素沙地上风口阻隔带建起了一道固沙“屏障”。同时,支持各嘎查建立加工厂、合作社,利用柠条平茬复壮这一生物学特性,对柠条进行粉碎、加工,开发出草粉、草颗粒、草饼等饲料产品,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实现了灌木资源的高效利用,也为当地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2024-11-07
  • “水务+光伏”降碳又减排

    寒露时节,在阿拉善左旗阿拉善盟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实施的巴彦浩特及沿线苏木镇饮水安全工程4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区,一片片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折射出熠熠之光。

    202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鼓励具备条件的供水、水处理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区域热电冷联供技术。

    “水厂占地面积大,空间开阔无遮挡,投建光伏发电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阿拉善盟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谢维仁说,“水厂每天可生产自来水3.5万吨,这样大的制水量同样意味着巨大的电力消耗。‘水务+光伏’这一模式可充分发挥水厂空间庞大的天然优势,降低水厂用电成本,助推水厂、水质净化厂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升级。”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的光伏发电设施,用户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据介绍,巴彦浩特及沿线苏木镇饮水安全工程4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1792万元,于2023年10月开工建设,2024年6月完工。该项目采用全额自发自用模式,每年可产540万度绿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647.5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066.32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59.3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24.04吨,碳粉尘约1110.96吨。在增加发电量的同时,对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不产生任何影响。


    “双碳”目标下,“水务+光伏”模式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样板。“该项目的实施,既降低供水运行成本、实现泵站清洁能源的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又提高了泵站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推动供水泵站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提高供水泵站的服务质量和可靠性。”谢维仁说。

    2024-10-17
  • 发鸡蛋送礼品线下引流,开私域直播线上“洗脑”……一些养生直播间专门“坑老”

    “我母亲每天12点半准时看直播间的养生课,甚至还做笔记,后来陆续买了熊胆粉、鱼油等保健品,到目前为止已在直播间消费了8000多元,劝说也无济于事。”近日,来自浙江衢州的黄女士向记者反映,自己因母亲痴迷养生直播而苦恼不已。

    “早上吃三粒,晚上吃两粒,您心律不齐的症状一定会大大改善。”在黄女士分享给记者的视频中,一位自称王总的“养生专家”在直播间里如此宣传产品功效。然而,收到货后黄女士发现,“这些保健品由小厂家生产,没有生产批准文号,有的连生产日期都没有”。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养生直播间套路相似,都从线下门店引流开始。“1元钱买15个鸡蛋”“开业当天免费领取护膝一双”,有的门店在开业时打出这样的口号。多位受访者表示,门店要求年满45岁才能领取,之后他们被拉进网络聊天群,有人定期在群里发直播链接,并且链接每天各不相同,有的甚至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进入。

    据了解,一些养生直播间的直播服务由小型网络公司提供,点击链接后,会将客户引流至网络聊天群的“私域直播间”,在小圈子范围内对中老年人进行“洗脑”。还有直播间注册多个账号,被举报后“转战”至新平台。

    这些养生直播间瞄准“触网”中老年人,抓住他们的心理对产品功效夸大其词。不少中老年人从一开始获得蝇头小利到购买价值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的保健品,一步步走进设计好的陷阱中。

    对此,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老龄法律研究会副会长郑翔认为,此类直播涉及虚假宣传、产品或服务侵权等违法行为,严重的还涉及诈骗、过失或者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他同时表示,直播带货依托平台进行,服务经营者、平台经营者、广告经营者等参与主体众多,法律关系复杂,在不同形式下存在角色混同,权利义务不明确,给监管带来了困难。

    日前,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过度渲染商品“功效”,夸大食品、保健用品功能,误导坑害消费者的行为。

    整治“坑老”养生直播间,郑翔认为,平台首先应认真履行职责,对直播带货的人员和内容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同时对直播运营进行及时监管,发现线索或收到相关举报及时采取封号、禁言方式关闭直播间,使用直播经营者事先缴纳的押金等对受害人进行损害赔偿。


    “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监管,严肃处理直播带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同时需畅通线上投诉渠道,更好解决‘坑老’直播的相关投诉。”郑翔说。

    2024-10-15
  • 管好“白色污染”守护大河安澜

    “我们聚焦农用地膜产品质量监管,通过加强监督抽查、规范行业主体责任、开展巡回问诊等方式,从源头上治理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收到了良好成效。”10月8日,巴彦淖尔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场监管局多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从严查处生产、销售不达标农用地膜行为,先后共计帮助全市19家农用地膜生产企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55项,有效遏制了农资市场上非国标农用地膜销售现象。加大对农用地膜生产、销售企业的抽检力度、处罚力度,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从2021年起,每年抽检的农用地膜批次逐年增加,处理的不合格案件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结合各农用地膜生产、销售企业实际,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质量监督帮扶“巡回问诊”作用,联合市质量计量检验检测中心技术人员,找出影响整个行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等方式,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在原材料进货验收、产品质量生产过程、产品出厂检验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解决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目前,全市累计帮扶农用地膜生产、销售企业70家次,在促进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从源头上控制住了“白色垃圾”对黄河流域生态造成的污染。

    2024-10-10
  • 守绿换“金”打造产业“绿色银行”

    在今年新开工的准格尔旗薛家湾镇辖区沿黄一线生态治理区,放眼望去,边坡上黄刺玫、金叶榆、紫叶柳随风摇曳,两岸深处被绿色所包裹。随着露天汽车影院、徒步木栈道等设施的投用,这里将建设成为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矿山公园。

    在纳日松镇,总示范面积达1.3万亩的石圪图中草药、瑞德牧草、昶旭“光伏+产业”、伊泰纳林庙灾害治理四大产业示范区,助推“风、光、农、牧、林、草”可持续发展,产、学、研综合体发展引擎焕发出强劲动能。

    在准格尔召镇风光农牧产业园,“光伏+畜牧业”牧光互补“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绿色能源产业,成为准格尔旗绿色矿山建设守绿换“金”打造产业“绿色银行”成功模式中的重要一环。

    在绿色产业带动下,绿色矿山建设实现增绿留“金”。准格尔旗依照矿、线、片、镇(区)分级分区分类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总体部署,通过“坡改梯”“沟筑坝”,因地制宜推动相邻矿山整山整沟治理统一标高,率先成功打造出井工矿塌陷区整山整沟、露天矿联排连治绿色矿山建设新模式,推动全旗绿色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成效跃上新台阶,巩固形成数个集中连片绿色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典范区,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样板。

    在绿色矿山建设中探索打造的绿色新能源和特色种养殖产业,为矿山周边村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增收找到了突破口。准格尔召镇聚焦集中连片整山整沟“边坡种树、平盘种草、平盘边缘种植防风林带”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在复垦覆绿扩绿生“金”的同时,充分整合土地资源,以联合公司牵头、村属公司跟进、辖区企业投资、农牧民参与的形式,推动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板上产绿电、板下生绿金、板外带旅游”的三产融合特色产业,可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年人均增收2600元。


    绘好“山水图”、念好“草木经”、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近年来,准格尔旗快步跑、争一流、作贡献,全力培植产业“绿色银行”,守绿换“金”,向光要电减排、向沙要绿固碳、向绿要地增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10-09
  • 做好“林文章”“碳”寻新增长

    9月初,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正式宣布实现碳中和目标,成为全国首个达成碳中和的冬季综合性体育盛事。这其中,就有内蒙古森工集团捐赠的3万吨价值150万元的林业碳汇产品的贡献。

    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体,内蒙古森工集团积极稳妥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建设,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截至目前,累计碳汇产品交易额突破5600万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作为我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保存最好的国有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开发建设70多年来,几代务林人长期坚持“边采边育、采育结合”的森林经营方针,森林资源实现长大于消,绿色“碳库”持续扩容。经中国林科院专家测算,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达7857.95亿元/年,森林存储的二氧化碳总量稳定在17.2亿吨以上,森林蓄积年净增量2000万立方米以上,保守估算林木年固定二氧化碳达3600万吨以上。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森工集团以国家重大生态治理工程为引领,深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开发体现林区特点的碳汇项目方法学,推进“生态司法+碳汇”机制,协助相关盟市开发碳汇项目,“点绿成金”率先走出一条实现生态价值之路。


    下一步,内蒙古森工集团将主动融入自治区林草碳汇发展格局,做好CCER碳汇项目开发和咨询工作,积极参与自治区林草碳普惠平台建设和碳汇交易,发挥森工集团资源优势和技术积累,辐射周边、服务全区,共同推进内蒙古碳汇经济发展。

    2024-09-26
  • 森林面积从1.37亿亩到3.57亿亩

    森林面积从1.37亿亩到3.57亿亩






    ——数看内蒙古75年锦绣山河美不胜收






    有两张卫星遥感对比图,分外震撼人心。

    一张是2000年的鄂尔多斯,大地一片褐黄,绿色星星点点;

    一张是2023年的鄂尔多斯,大地绿肥黄瘦,绿色已是主色调。

    23年间,这座被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覆盖近五成的城市,植被覆盖率由不足30%增长到70%以上。绿色,以燎原之势,在这片大地蔓延滋长。

    鄂尔多斯的实践,只是内蒙古波澜壮阔绿色史诗中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初期,内蒙古全区森林面积1.37亿亩,经过75年艰苦奋斗,全区森林面积达到3.57亿亩,居全国第一。内蒙古越来越绿,越来越美。

    数字的背后,是内蒙古守护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拳拳之心,也是内蒙古牢记“国之大者”、奋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忠诚担当。

    内蒙古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同时,四大沙漠、四大沙地自西向东分布,土地荒漠化沙化面积约为全国的20%,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挑起担子、扛起责任,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内蒙古各族群众便与沙漠死磕较量,闯出了防沙治沙的“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同时,内蒙古全力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譬如矿坑在大地留下的“伤疤”,过度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等问题。审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全地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坚定不移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设好生态保护“硬杠杠”,全区超过一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提高项目开发准入门槛,坚决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

    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深入推进能、水、粮、地、矿、材等各领域节约,从根子上促进多产出少耗能、多节约少排放。在全国率先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了长期遗留问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全区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大气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比例均优于国家考核目标。内蒙古的天更蓝、水更清,家园更美好。

    披荆斩棘,久久为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进大工程带动大治理,大兴安岭“挂斧停锯”,重点沙漠、沙地“锁边治理”,广袤草原“带薪休假”,“一湖两海”风采重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营造林1.37亿亩、种草3.36亿亩、防沙治沙1.48亿亩,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经过不懈努力,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2022年8月22日举办的“中国这十年·内蒙古”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向外界宣布:今天的内蒙古,不仅给我国北方地区披上了风沙的“防护服”,还为全国人民打造了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京津“风沙源”变成了首都“后花园”。


    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美丽内蒙古美不胜收,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2024-09-24
  • 呼和浩特市“林长制”走进党校课堂

    近日,呼和浩特市委党校2024年秋季学期“林长制进党校”第一课开讲。

    讲课中,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贾敏,从“林长制”的背景历程、理论基础以及如何推深做实“林长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学员全面系统了解“林长制”起到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的作用。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率先在全区建立党政同责的“双林长”工作机制,全市各级林长实行划片分区负责,划分责任区总计1088个,实现了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林长制进党校”课程是呼和浩特市林长制走深走实的创新举措,一方面增强了各级党政干部深入理解全面推行林长制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拓展了各级党政干部推动林长制工作的思维路径,能够形成党政干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推动“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2024-09-19
  • 罕山秘境 动物天堂

    九月初的通辽市扎鲁特旗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旧苍山披绿,水流潺潺。在这里,金雕、雏鸡、狍子、马鹿、野猪等多种野生动物活动频繁,它们在丛林中自由觅食,悠然散步,构成了一幅“动物天堂”图景。

    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13年,地处扎鲁特旗西北部、位于大兴安岭主脉南段,总面积达91333公顷。这里拥有通辽市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内山清水秀、林深泉清,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动植物基因库。

    “现在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物种更丰富了,草原雕、猞猁等比以前多了很多,近几年还吸引了黑鹳、蓑羽鹤等禽鸟到这里筑巢繁殖,给绿色罕山赋予了新的活力。”今年58岁的白巴嘎那是保护区的动植物监测员。谈及现如今如仙境一般的罕山,白巴嘎那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

    良好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近年来,扎鲁特旗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也给多种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繁衍栖息环境。


    据了解,保护区境内已发现野生植物619种,野生动物160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超过30种。近几年,保护区内先后安装30多台红外摄像机,记录了大鸨、金雕、黑鹳、黑琴鸡、狍子等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为科学管理保护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翔实依据。

    2024-09-12
  • 在内蒙古,光伏“治沙”也“治矿”

    当沙漠遇上光伏,昔日不毛之地成为今日“光伏海”。就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光伏+生态治理”项目正改变着乌兰布和沙漠荒芜的旧貌。

    磴口县85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在全容量并网投运后,年均上网发电量可达16.5亿千瓦时,完成生态治理面积约2.6万亩。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绿色清洁能源,全面推进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发展,累计完成光伏治沙面积约18万亩。

    光伏不仅“治沙”,还“治矿”。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6部门今年发布的《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重点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边境地区、采煤沉陷区、露天矿排土场等合理布局新能源项目。

    在位于包头市石拐区的一矿区内,整整齐齐排列着的光伏板仿若一片“蓝海”,阳光下熠熠闪光。

    这里是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包头市一期100MWP光伏领跑者项目,地处大青山北麓,是典型的山地光伏项目。项目采取光伏+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利用石拐区采煤沉陷区铺设光伏方阵开展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由“包袱”变成“财富”,有效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双提升。

    白云鄂博矿区作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集约节约示范县,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路径,结合地区风力和采光优势,计划推出“矿区排土场+光伏”“工业用地+光伏发电”的土地复合利用模式。

    据介绍,“工业用地+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以10MWP光伏容量为例,按照2500小时的日照来算,预计一年发电量10万千瓦时,拟节约集约用地4500亩以上。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包头市采用“光伏+生态修复治理”双重效益模式,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问题。

    鼓励依法取得的露天矿排土场建设用地复垦验收合格后,将非耕区域用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利用采煤沉陷区、历史遗留矿山复垦区等保障光伏项目用地。

    鼓励实施主体在新能源建设和生态修复中,积极采购使用本地生产的装备材料,降低投入成本,拉动区域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修复、光伏发电、农牧民受益、经济发展的多赢道路。

    截至目前,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包头市一期100MWP光伏领跑者项目、包头红泥井20万千瓦沿黄经济带生态综合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等多个光伏、风光耦合项目取得新增建设用地批复,用地面积约1141亩。

    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日照条件充足,为光伏发电提供了所需的土地和光照资源。一些地区将光伏开发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融为一体推进,发清洁电、稳固土壤、提升土地价值。

    走进国家能源集团胜利能源排土场光储电站,站内的主变压器在平稳运行,运维人员正在对主要设备展开巡检。

    国家能源集团胜利能源排土场光储电站坐落于锡林郭勒盟,是国内单体装机规模最大露天排土场光伏项目。项目利用露天矿的3座闲置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占地面积7500亩,整体装机规模200兆瓦,连接至蒙西电网,年发电量3亿千瓦时。安装光伏板后,阳光被遮挡,使地表蒸发水量降低20%至30%,给绿植提供了更好的生长条件。

    在利民公司矿区矸石山治理现场,鳞次栉比的光伏板泛起层层“涟漪”……

    利民公司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东南部,该地区平均年降水量较低,水资源稀缺。该公司将矿山生态治理与新能源开发相结合,利用老旧矿山地形、光照等优势发展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矸石山生态修复治理+光伏发电”新能源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开发和绿色发展高效衔接,焕发出新的活力。预计每年输送清洁电能858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983.2吨,减排二氧化碳6427吨,年节约成本1104万元,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沙漠、在矿区,内蒙古创新推行“光伏+”模式,促进光伏产业与生态经济融合发展。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内蒙古加速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之路翘首可待。

    2024-09-11
  • 沙水和谐要有“准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调节水沙关系,保障黄河长久安澜,需要因地制宜,精准出击。在治理“十大孔兑”的过程中,不论是“拦沙换水”这一全国都可借鉴的创新构想,还是长久以来坚持的“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的原则,都是鄂尔多斯市精准施策、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生动实践。

    从山洪暴发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呈现荒漠化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再到如今的绿满乾坤、福泽桑梓。“十大孔兑”流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几代人的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更离不开符合实际的治理模式。


    “十大孔兑”流域生态治理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一抹缩影,不仅让黄河得到了保护,也让生态治理得到显著提升。更向世人证明了,黄河治理只有精准施策,才能让黄河体现“价值”,实现“增值”。如此,黄河两岸也将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绿色活力”,奏响时代“绿色强音”。

    2024-09-10

  • 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