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奈乌兰牧骑”新时代再出发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22-11-22
  初冬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气温骤降,但乌兰牧骑队员的脚步却愈发匆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小分队深入草原深处,走进阿其图乌拉苏木、额仁淖尔苏木、朱日和镇等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演出活动。白色的蒙古包旁,悠扬的马头琴声拉开了演出序幕,长调、顶碗舞、吉他弹唱等节目接连上演,赢得牧民们阵阵掌声。

  “现在生活好了,文化娱乐方式也多,但是我就喜欢看乌兰牧骑演出,他们总是能说到我们心坎里。”牧民额尔敦毕力格是乌兰牧骑的忠实粉丝。乌兰牧骑队员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说唱结合,接地气,有情感,通俗易懂。广大农牧民群众也为这样的宣传宣讲服务形式点赞:“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永远的乌兰牧骑。”

  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广大乌兰牧骑队员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把党的好声音传遍草原深处,“红色文艺轻骑兵”本色在新时代更加鲜亮。

  秉承红色基因,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吉祥草原

  乌兰牧骑,蒙古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后被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诞生,当时仅有9名队员。老乌兰牧骑队员回忆,过去的农牧民多居住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走几十里地才碰到一两个蒙古包是常事,农牧民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正是这样的地域和人口特征,催生了乌兰牧骑。

  65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岁月悠悠,依然坚守着那份信念;初心不变,你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为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民兵分队精心创作了歌曲《初心不变》。“创作优秀的文艺节目,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和边防民兵传递党的好声音,是我们职责所系。”队长扎那说。

  从林海雪原到大漠戈壁,内蒙古军区组织19支边境旗市的乌兰牧骑民兵分队深入边防一线宣讲,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向深入,队员们创作了40余个文艺作品,将党的好声音送到边关嘎查。

  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好声音唱响吉祥草原,“乌兰牧骑”正在成为宣讲“轻骑兵”。

  “老队员讲乌兰牧骑队史,我没听够,那些感人的真人真事让我落泪,脑海里一下有了画面,我要把这些都创排成作品,演给群众看,这是我一定要去做的事。”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队员娜仁图那拉感慨地说。

  培植队伍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努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策划了“国家象征标识及建筑标识研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内容,引导队员将个人才华与理想同时代与人民的需求共情共鸣、共生共荣,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捍卫者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

  乌兰牧骑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入了红色基因。65年来,乌兰牧骑用文艺弘扬正能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力量。时代在变化,但乌兰牧骑的红色基因没有变。新时代的乌兰牧骑,充分发挥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为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乌兰牧骑+服务,不断创新方式服务农牧民

  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也对乌兰牧骑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出新要求。

  “我们以‘乌兰牧骑+’的方式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小分队,每支小分队服务不少于10个嘎查村(社区)服务点,每个点上服务时间不少于一天。”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以“乌兰牧骑+”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电影放映、法律咨询等综合志愿服务,和相关部门一起,为农牧民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送医送药等服务。

  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队员额日登巴音深情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家住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的青克乐都仁和他的邻居们,只要得空就去三四十公里外的村艺术队参加培训,他们有的人不识字,却会弹奏多种乐器。“他们不仅需要我们的歌舞,而且需要我们带着他们一起歌舞。作为乌兰牧骑人,成全他们的热爱也是我们的使命。”额日登巴音表示,愿意把更多的艺术培训带给农牧民群众,让他们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梦想。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同相关部门以“乌兰牧骑+”的方式,先后走进全市9个旗区的100余个嘎查村社、150余户农牧民家庭中开展主题演出服务活动330余场,建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帮扶点5个,开展文艺辅导服务230余次,服务受众约35万人次。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老百姓的内心,不断为他们的实际需求提供支持。“法治乌兰牧骑”就是“乌兰牧骑+”的生动实践。

  “女士,你这样会给路过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危险,请你赶紧给狗拴上绳子,否则我们就报警了。”乌审旗黄陶勒盖嘎查村口正在上演小品《遛狗风波》。今年母亲节,鄂尔多斯乌兰牧骑30余名队员来到乌审旗黄陶勒盖嘎查为当地村民送去了法治科普节目。“我们这些老年人对于法律相关知识了解得少,像这样把法律知识结合到节目中的形式我觉得很好,大家看节目看得高兴的同时,顺便也学习了。”村民其木斯林说。

  同时,鄂尔多斯乌兰牧骑和当地司法部门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免费的法律服务,让群众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感受法治,接受教育。

  “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是乌兰牧骑永远不变的情怀。今后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将继续把法治文化融入到基层文艺演出活动中,创作出更多正能量、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优秀节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推动法治乌兰牧骑工作再上新台阶。”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队长丁云岗如是说。

  同时,内蒙古不断开发“网上乌兰牧骑”“数字乌兰牧骑”,成立乌兰牧骑辅导工作队、志愿服务工作队,为基层农牧民提供艺术培训服务。今年以来,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出一支支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数字乌兰牧骑”队伍,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始终做到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努力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给农牧民,以精准志愿服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就能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舞蹈队队长巴音德力格说。

  截至目前,内蒙古各地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队员发展到3500多名,职能也由最初的“宣传、演出、辅导、服务”拓展为“创作、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传承、创新和对外文化交流”,成为根植农村牧区的独特文艺团体和内蒙古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号。

  新人新作新形式,把更多传得开的精品奉献给观众

  马头琴悠扬、架子鼓明快、钢琴婉转、蒙古舞热情……第九届乌兰牧骑艺术节“一专多能”比赛现场,来自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的90后年轻队员岳建华一口气表演了4个不同项目,精彩的表演收获现场一致好评。

  岳建华收获了满意的分数,年轻的面庞洋溢着笑容。“一专多能”是乌兰牧骑队伍选拔队员的标准之一,要做到能在各种艰苦条件下随时随地胜任各类演出、各种角色,不仅要样样拿得起还要演得活。目前,内蒙古乌兰牧骑队伍中的90后队员占比达38.7%,大学以上学历的队员占比达64.2%。

  “设立‘一专多能’比赛就是为了给年轻人一个展示、成长的平台,让年轻人有机会多学点东西。”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原团长、老一辈乌兰牧骑队员那顺说:“在第九届乌兰牧骑艺术节上,能看得到每一个乌兰牧骑队员精神状态都非常饱满,编排的节目也都有不同,有新的气息、新的表演,现在是属于年轻人的最好的时候。”

  基层群众的文化消费新理念,不断对乌兰牧骑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出新要求。而年轻血液的注入,让乌兰牧骑加快了宣传形式的创新,网上“数字乌兰牧骑”队伍,丰富着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民乐奏响,节奏时而悠扬,时而欢快,一曲《心中的草原》穿越屏幕与观众见面。11月9日,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云上舞台抖音线上直播正式启动。“真好听,悠扬的长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辽阔的草原,谢谢各位艺术家。”一条条直播留言瞬间刷满屏幕。云上舞台首播中,浏览用户达到7900余人次,单场观众人数达到6400余人次。

  “因为农牧民居住分散、作息时间也不统一,所以我们特设云上舞台,以‘乌兰牧骑+线上演出’的形式,让广大农牧民不出家门就能看到乌兰牧骑演出,提供了随时看、随地看的便利条件。”85后队长宝音满达介绍说。

  几个月前,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宝音满达和队友达楞巴雅尔、阿拉腾嘎尔迪一起创作了《向阳绽放的马兰花》。宝音满达说:“鄂托克前旗是马兰花之乡,我们通过音乐作品讲述家乡的故事,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开发“乌兰牧骑online”小程序,推出“现场教学+网络教学”,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打通各类线上线下资源。疫情期间,组织乌兰牧骑队员创作各类短视频作品,利用“网上乌兰牧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播放量达千万余次。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政策,为75支乌兰牧骑配备演出大巴车,新建乌兰牧骑宫,举办乌兰牧骑艺术节、全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开展全区乌兰牧骑交流演出、“乌兰牧骑月”等活动,促进乌兰牧骑互相学习发展。

  有了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强力支撑,全区各支乌兰牧骑焕发出了极大的创作演出热情,不断推陈出新,一部又一部精品诞生。2019年,内蒙古艺术学院乌兰牧骑舞蹈团原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斩获文华大奖,实现了内蒙古在该奖项零的突破。

  新时代再出发,乌兰牧骑会永远扎根生活沃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用心用情讴歌伟大时代,永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