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头市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助企融资

    财政资金撬动倍数高达28倍






    包头市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助企融资


    包头市积极打造惠企利民政务服务“新路径”,在全区率先建成集政策发布、政策推送、政策申报、智能审核、资金兑现、政策监管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包头市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截至11月13日,该平台访问量达72万余次,个人注册2.7万人次,企业注册852家,有效畅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助力企业融资跑上“快车道”。

    包头市财政局围绕解决企业集中反映的查找政策难、资金兑付慢以及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建成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于2022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用户只需登录一个平台就能办理全部业务,更加公平地享受标准化优质服务。对开放申报政策进行标准化清单化处理,推行全市统一格式的办事指南,明确办事程序、提供要件、办理时限等内容,统一网上申报、部门审核、资金分配、结果公示、资金拨付等业务流程。通过对接公共数据资源,系统设置智能快审和超期督办提醒等功能,不断优化申报流程、压缩审核时限,提升审批效率。

    服务平台建成的“政策超市”,将近年来中央、自治区以及包头市1000余项惠企利民政策在平台统一发布,并建立实时更新机制,实现政策“一口发布”。同时,搭建政策库、事项库、企业库、标签库,基于企业画像建立匹配分析模型,对开放申报政策与企业需求进行智能匹配、精准推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查找政策难问题。目前,已累计发布政策文件1001个,兑现资金4.9亿元。

    服务平台还创建“金融超市”,将全市金融机构225项金融产品在平台上集中展示,搭建银企信息沟通桥梁,让企业货比三家、轻松融资。扶持各类市场主体近600户,累计发放贷款22亿元,最低利率为2.75%,财政资金撬动倍数高达28倍。

    服务平台对接蒙速办、信用包头、天眼查等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共用,企业申报信息自动填充,做到“少填快报”。通过数据共享以及规则校验等手段,调用企业信用信息,实现系统自动审查,无风险企业实时通过,切实加快政策兑现速度,将审批时间由原来的6个月缩短至1个月以内。对条件明确、标准清晰的非竞争性补助政策项目,实施“秒报秒批秒付”和“免申即享”。对其他补助政策项目,通过服务、指南、流程、材料、时限标准化,实行资金兑付全流程线上办理,推动政策快速落地见效。在简化企业申报流程的同时,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从项目申报到资金支付全过程公开,让政策兑现运行在阳光下、落实在监督中。


    服务平台建立金融服务“意向池”。为企业精准推送金融产品,企业从贷款申请至资金到账最快可当天完成,极大地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包头市财政投入8000万元设立融担基金,建立政银企风险分担机制,为该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找得到、看得懂、融得快、融得易”一站式金融服务。

    2024-11-28
  • 内蒙古投资增速居全国第二

    实现两位数增长






    内蒙古投资增速居全国第二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是全国两个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省区之一,增速位居全国第二。

    今年以来,为持续促进《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落地见效,43个国家部委、单位出台配套政策47项,延伸拓展了800项以上细化政策措施,给予内蒙古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支持。同时,自治区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加速加力推进“六个工程”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稳投资成效显著。

    重大投资项目数量增多。进入2024年以来,全区上下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围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大力招商引资,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截至三季度末,全区亿元以上投资施工项目281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75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4%,拉动全部投资增长9.9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高达90%。其中,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67个,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23.7%。

    民间投资稳定增长。随着自治区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政策落地显效,全区民间投资持续增加。前三季度,全区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3%,较1-8月提高2.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3倍,拉动全区民间投资增长2.8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2.3%,较1-8月提高2.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1.1%,对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九成;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明显加快,合计增长1.4倍。


    设备更新投资加快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持续落地实施,有效调动了全区各类经营主体更新设备的积极性。截至三季度末,全区新增500万元及以上设备购置项目119个,数量占全部设备购置项目的六成以上,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和采矿业设备更新稳步推进,其设备购置项目数量合计占全部设备购置项目数量的一半以上,合计拉动全部投资增长0.4个百分点。

    2024-11-11
  • “后浪”董事长来了!

    “后浪”董事长来了!






    ——记00后创业新星山东尚医集团董事长乔龙一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商业的汹涌浪潮中,00后的山东尚医集团董事长乔龙一堪称一股势不可挡的澎湃力量。他满怀着炽热的激情,携带着卓越的智慧,毅然勇立创业潮头。其创业征程仿若一首梦想与现实相互交融的激情乐章,奏响在商业的广袤天地,令人心潮澎湃,鼓舞着无数后来者追逐属于自己的辉煌。

    梦想启航:


    乔龙一的创业故事,始于家庭的滋养。家庭从商的背景,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商业土壤,在他幼年时期便埋下了商业意识的种子。这种家庭环境赋予了他对商业世界最初的认知和敏锐的感知能力,让他从小就接触到商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耳濡目染中,商业的思维模式逐渐在他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然而,他的创业初心并非仅仅源于家庭的影响,更有着对文化的深厚情感。乔龙一自幼学习音乐,并凭借自己的才华考入了国内顶尖音乐学府——中国音乐学院。在音乐领域,他已经小有所成,但内心深处对商业的热忱却如同燃烧的火焰,始终未曾熄灭。特别是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文化和蓬勃发展的大健康文化的热爱,如同深邃海洋中的漩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将他的商业理想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他深刻地意识到,商业可以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有力工具,通过产品这一媒介,将中华民族古老的智慧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将商业与文化融合的理念,在他心中形成了一个宏伟的蓝图,也成为他创业路上坚定不移的信念。

    勇敢探索:大健康领域的多元征程


    乔龙一在商业领域的探索之路,宛如一场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冒险之旅,而食品和大健康领域则是他展现勇气和智慧的广阔舞台。










    他的创业征程从餐饮行业起步,这一选择并非偶然。在餐饮行业的实践中,他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用心去感受和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需求变化。通过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他逐渐积累了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力,这为他后续在商业决策中把握市场脉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球疫情的爆发,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对于乔龙一来说,却发现了其中潜在的机遇。疫情后的社会出现了一股中医热潮,这股热潮如同春风化雨,唤醒了人们对传统中医的重新认识和热爱。这一现象让他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业机会,也促使他坚定地踏上了中医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的探索之路。

    在追求中医文化与商业融合的过程中,乔龙一并非一帆风顺,他也遭遇了重重困难和挫折。他最初尝试通过建立中医馆、连锁门诊等传统模式来实现自己的商业理想。然而,现实却给他上了残酷的一课。这些传统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资金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管理复杂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项目进展缓慢,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推广和复制。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对于任何一位创业者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乔龙一并没有被困难所击倒。

    他对拳击运动的热爱成为了他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拳击运动不仅锻炼了他强壮的体魄,使他能够承受创业过程中的高强度压力,更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面对商业挑战时,他就像在拳击台上面对对手一样,毫不畏惧,每一次困难的来袭都成为他出拳反击的机会。他凭借着这种坚韧的心态和对商业目标的执着追求,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寻找新的突破点。

    创新转型:姜小柠气泡水背后的商业智慧


    乔龙一的创新精神在公司的转型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拥有一支强大的产品研发团队,这支团队就像是他在商业战场上的精锐之师,为他的创新理念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在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后,乔龙一看到了气泡水饮料市场的广阔前景。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将中医文化的精髓与现代饮料相结合,打造一款具有独特健康理念的气泡水。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姜小柠气泡水应运而生。这款气泡水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饮料,它更是中医文化的生动承载容器,将中医的灵魂巧妙地融入其中。

    乔龙一对产品品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在他看来,品质是产品的生命线,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关键。姜小柠气泡水在生产过程中坚持零添加,就连产品中的甜味剂也摒弃了工业成分,而是选用罗汉果汁、甜菊等天然原料。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使得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产品一经推出,便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健康的理念,在竞争激烈的饮料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团队建设:凝聚人心的领导力与企业文化


    在乔龙一的商业版图中,团队建设是他成功的重要基石。他深知一个卓越的领导对于团队的重要性,而在他心中,梦想和坚持是优秀领导者必备的品质。










    在公司创立之初,团队就像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刚刚起航的小船,面临着无数的艰难险阻。然而,正是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乔龙一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他用自己的梦想点燃了团队成员的热情,用坚持为团队注入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团队成员们在他的带领下,如同紧密相连的船板,共同抵御着外部的冲击,在艰难的环境中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一次令人难忘的团建活动,成为了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那次活动中,公司高层的六个人向乔龙一表达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可。他们看到了乔龙一年轻外表下蕴含的商业智慧和领导潜力,更看到了公司未来发展的无限希望。这种团队成员之间坚如磐石的信任和凝聚力,如同强大的引擎,为公司在艰难时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着公司不断向前发展。

    在公司的转型阶段,乔龙一再次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就像一位在迷雾中找到方向的探险家,为公司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他决定将供应平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载体,通过贸易的桥梁,链接一二三产业,让有中国元素的食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不仅为公司的发展绘制了一幅清晰的蓝图,更激发了团队成员们内心深处的斗志。在他的领导下,整个团队围绕这一目标紧密团结、有序运转,每个人都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能量。

    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贯穿于公司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乔龙一认为公司就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而人则是这个系统中最关键的元素。他致力于为员工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发展环境,让每一个员工的想法和思路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挥。在这个环境中,员工们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被充分激发,他们的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推动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市场突围:创新销售策略与社会责任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销路问题是乔龙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上,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品牌,尤其是在大健康这一特殊领域,公司没有品牌影响力这一强大的“通行证”,要在市场中开辟出一条通往销量高峰的道路,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乔龙一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和他的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制定出了一套大胆而创新的销售策略。他们果断地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不再局限于单纯地做一个品牌商或者单一产品的供应商,而是要打造一个融合各方资源的创新平台。这个平台就像是一座四通八达的桥梁,不仅关注自身产品的销售,还深入剖析同行业其他企业所面临的痛点,通过联合的方式打造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组合。

    在销售的初期阶段,销售团队采取了一种看似“冒险”却充满智慧的策略——赠送产品。他们将公司的核心产品姜小柠气泡水与外地的葛根水、草本可乐等优质产品进行巧妙的捆绑销售,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产品生态。这种捆绑销售的策略不仅丰富了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还通过产品之间的协同效应,提升了整个产品组合的竞争力。


    这种做法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僵局,以一种充满诚意的方式迅速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从顾客们惊喜的眼神到市场积极的反馈,这一策略如同魔法般,成功地打开了产品的销路,让公司在市场的浪潮中站稳了脚跟。










    除了在商业上的拼搏与奋斗,乔龙一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作为大健康行业的一员,他深知公司的产品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他认为公司的责任不仅仅是追求利润,更重要的是要成为老百姓健康生活的守护者。他的目标是让公司的产品成为健康、放心的代名词,让每一位消费者在选择公司产品时,都如同选择了一份健康的承诺。这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不仅体现了乔龙一作为企业家的高尚品质,更成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展望未来:清晰规划引领行业发展


    展望未来,乔龙一对食品行业和公司的发展有着清晰而宏伟的规划。他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食品行业正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未来的机遇将围绕人类健康这一核心关键词展开。










    基于这一深刻的洞察,公司制定了明确的3-5年发展规划。在三年内,乔龙一怀揣着打造商业新生态的梦想,致力于构建一个食品联盟平台,并建立前端CVS商超连锁。这个商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购物场所,而是一个汇聚健康食品和品牌新兴产品的“健康王国”。它将重点集合那些用心做产品的优质企业的产品,特别是为创业型和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个展示和销售的高端平台,助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这个平台将成为消费者寻找健康、优质产品的首选之地,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乔龙一的创业之路是一部充满挑战与机遇、创新与坚持的故事。他的成功经验为其他青年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在商业领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是青年创业浪潮中的先锋,他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创业者在商海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2024-11-08
  • 河北馆陶:小黄瓜“链”出大产业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近日,在河北省馆陶县黄瓜种植大户王海龙的拱棚内,记者看到一排排黄瓜藤蔓攀附在支架上,一根根顶花带刺的小黄瓜缀满藤蔓。

    “像这样的黄瓜拱棚,镇上还有很多。”馆陶县寿山寺镇镇长张涛向记者介绍,该镇翟庄、塔头等村有黄瓜种植大户328户,建有日光暖棚和拱棚2000余个,年产黄瓜3.2万吨。

    登高望远,一座座黄瓜大棚错落有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这里有30多年的黄瓜种植历史,是远近闻名的黄瓜种植‘千棚之镇’。”张涛说。

    在20世纪90年代初,翟庄村便建起该县首个黄瓜交易市场。“通过这个市场,我们的黄瓜远销山西、河南、北京和天津。”馆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苏云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目前该市场年交易黄瓜1.8万吨,交易额5400余万元。

    优质黄瓜始于优良种苗。“这个温室大棚培育了30万棵黄瓜苗。”在馆陶县南徐村育苗基地,负责人石凯告诉记者,他建了10个这样的温室大棚,每年培育黄瓜苗1500万棵。除了供应本地农户外,还销往山东、河南等地。

    馆陶县依托河北省和天津市蔬菜产业技术优势,先后与天津农业科学院黄瓜研究所、河北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入合作,选育出多个黄瓜新品种。

    有了好苗子和稳定销售渠道,农户看到了种植黄瓜的好“钱”景,种植大户逐年增多。“我们全县黄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年产值16.12亿元。”王苏云欣喜地告诉记者,基于黄瓜种植,馆陶县已有20个村发展起黄瓜采摘、旅游观光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融合产业。

    在位于馆陶县经济开发区的河北圣奥化妆品有限公司实验室,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有序进行鲜黄瓜的去皮、切片和榨汁。“我们通过分级破壁提取技术,将黄瓜中的维生素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提取出来,应用于化妆品生产。”该公司总经理李静告诉记者,馆陶县的黄瓜产业优势,为企业开发黄瓜系列护肤品提供了充足原料。

    为延伸黄瓜产业链,馆陶县还开发了黄瓜挂面、黄瓜酱菜和黄瓜净菜等多个精深加工产品。


    产业兴旺,致富有望。“如今,我们种黄瓜每棚每年收入在4.5万元左右。这一数字吸引了不少村民加入种黄瓜的行列。”馆陶县翟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维岭说,他们为此还流转邻村土地400多亩,全村共建起黄瓜大棚800多个。

    2024-10-12
  • 北疆文化 红山问迹|赤峰对夹

    在内蒙古赤峰市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这座红山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恢宏诗篇。

    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红山文化,这颗西辽河文明中最闪耀的星斗,在它的滋养下,一幅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大美画卷正在红山大地徐徐铺展。

    红山问迹,是赤峰市红山区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在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领略民俗风情的底蕴,倾听传统美食的故事中,让一处古迹、一件非遗、一道佳味跨越时空展现中华文明的多样包容、诉说巍巍红山的古韵悠长。

    2024-09-20
  • 今年内蒙古发放失业保险 援企稳岗资金25.54亿元

    记者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今年内蒙古延续实施新一轮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截至8月底,共发放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返还资金25.54亿元。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作用,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持续推动政策落实服务落地,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今年,内蒙古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用人单位和个人分别按0.5%执行,截至今年8月底,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用人单位减负20.04亿元,惠及用人单位13.5万户;继续实施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共为5.03万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0.79亿元;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共为2.39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71亿元,惠及职工107.3万人。

    2024-09-18
  • 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内蒙古商会共商“外埠企业之家”建设

    9月12日,全方位建设“外埠企业之家”202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内蒙古商会联席会议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

    会议由自治区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办,常州市内蒙古商会承办,内蒙古相关厅局单位、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内蒙古商会主要负责人等,围绕全方位建设“外埠企业之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会上,发布了《外埠企业之家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


    据了解,近年来内蒙古与长三角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深化合作、交流频繁,双方有着共同需求、实现了差异互补,内蒙古已吸引一批长三角地区优质企业落户。为发挥好各外埠商会对内蒙古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重要作用,由自治区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组织发起,“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内蒙古商会联席会议机制”“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内蒙古双招双引资源联动共享平台”同步启动,并确立了“外埠企业之家”、人才工作站、招商大使等工作制度。

    2024-09-14
  • 内蒙古5家企业上榜“2024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5家企业榜上有名。今年榜单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473.81亿元,同比提高3.83亿元。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超1261.79亿元营业收入位居榜单第204名。该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已经实现营业总收入连续31年稳健增长。8月26日,荷兰合作银行发布“2024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再度蝉联全球乳业五强、连续11年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再次成为唯一进入全球五强的中国乳企,展现了中国乳业龙头企业的强劲实力。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超1185.62亿元营业收入位居榜单第220名。该公司是自治区直属国有独资特大型电网企业,负责建设运营自治区中西部电网,供电区域72万平方公里,承担着8个市(盟)工农牧业生产及城乡1400多万居民生活供电任务,同时向华北、陕西榆林和蒙古国提供跨省区、跨国境供电。截至2023年底,公司全年售电量完成2847亿千瓦时(含外供昭沂电量20.26亿千瓦时),全网最大供电负荷突破4031万千瓦。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近1128.97亿元营业收入位居榜单第230名。该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目前已形成稀土、钢铁产业为主业,资源及综合利用、物流、煤焦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及生产生活服务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我区首家千亿收入、百亿利润企业。

    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近680.76亿元营业收入位居榜单第355名。该公司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为初心使命,构建了全球引领的从牧场到商场、从牧户到消费者的羊绒服装绿色产业生态链和涵括“多能互补电力、低碳硅基合金、绿色新型化工、环保资源化”的高效清洁循环产业集群,服务全球超10亿人口。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以近544.87亿元营业收入位居榜单第449名。该公司成立于1988年3月,是以煤炭生产、运输、销售为基础,集铁路、煤化工为一体,以房地产开发、现代农牧业为互补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生产运营智能化、业务财务一体化、管理赋能精细化、数据资产价值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及安全风险、深化数据治理,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09-13
  • 呼和浩特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1-7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2%,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高于全区2.5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增加值增长显著。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34%;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14.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14%。

    三大门类均实现正增长。其中,采矿业同比增长7.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近0.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6.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4.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5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超五成。1-7月,全市在统的74种工业主要产品中,40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54.1%。重点产品中,乳制品135.1万吨,同比增长12.2%;单、多晶硅25.3万吨,同比增长64.2%;发电量44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卷烟119.2亿支,同比增长30.9%;谷氨酸钠27.9万吨,同比增长24.8%。

    2024-09-02
  • 稳居全球五强 伊利展现乳业发展“内蒙古模式”

    8月26日,荷兰合作银行发布“2024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再度蝉联全球乳业五强、连续11年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再次成为唯一进入全球五强的中国乳企,展现了中国乳业龙头企业的强劲实力。

    “2024全球乳业20强”榜单以全球各大乳品企业销售数据和财务报表的信息作为排位的主要依据,是目前全球乳业权威排行榜单之一。伊利坚持高目标引领,凭借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持续扩大领先地位,实现营业总收入连续31年稳健增长。

    乳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关乎人民身体健康。作为乳业大区,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业产业,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业品牌是内蒙古的责任所在,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

    “乳香飘飘”的内蒙古,孕育出位列全球乳业五强的伊利。2023年,伊利坚守品质根基,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销售模式等带动消费增长,通过“加码”创新和数智化投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推动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双创历史新高,不断提升内蒙古乃至中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让内蒙古“奶罐”香飘全世界。

    “具体来看,2023年液奶业务规模、市场份额持续稳居第一,其中金典有机纯牛奶零售额同比双位数增长,安慕希市场占有率持续稳居第一;整体奶粉销量已跃升至中国市场第一,其中成人奶粉连续9年稳居行业第一,婴幼儿配方奶粉金领冠以高增长态势稳居行业龙头位置;冷饮业务连续29年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巧乐兹、冰工厂、伊利牧场等多个品牌份额位居细分品类第一。此外,伊利海外业务表现同样亮眼,Cremo、Joyday火爆东南亚,Joyday冰淇淋强势登陆非洲,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0.08%,产品已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伊利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说。

    成绩的背后,是伊利进一步在科技创新上发力,引领乳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从田间地头到牧场车间,伊利总结出多个玉米青贮品种制作技术关键点,从全国近300个品种中筛选出28个高产、高消化率的青贮品种,用于指导牧场青贮种植;

    伊利上线母乳研究AI应用平台,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模拟婴幼儿体内配方奶粉的代谢过程,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营养支持;

    首创全球乳铁蛋白定向提取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乳铁蛋白保留率由10%提高到90%以上;

    伊刻活泉采用激光微雕技术替代标签材料,减少油墨污染,提高了包装可回收比例……

    伊利在饲草种植、青贮技术应用、乳品加工等环节上创新发展,多项技术成果陆续转化为更加健康的产品并走进千家万户。


    未来,伊利继续凝聚全球力量深化科技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不断为消费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营养健康产品。创新方面,伊利不仅在乳制品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多点突破,推出金典活性乳铁蛋白有机牛奶、安慕希AMX益生菌酸奶新品、伊利欣活悠享膳底配方奶粉等爆款产品,还持续推进奶酪、矿泉水等业务发展,大健康全品类呈现出良好增长势头。数字化方面,伊利打造智慧牧场、建设智能工厂、开发智能洞察系统等,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与消费体验,打开业绩增长的新空间。

    2024-08-29
  • 创造就业岗位超三十万螺蛳粉成了“致富粉”“团结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一座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背景,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多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

    柳州螺蛳粉的“基因”里,有侗族、苗族的“酸食”文化,有壮族等民族的“稻作”文化,还有柳州先民“柳江人”的“食螺”文化等。

    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柳州螺蛳粉产业园考察时曾说:“真是令人惊奇!小米粉搞出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来,不容易,值得好好研究总结。”

    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汉霖回忆,2015年公司刚成立时,还是一个很小的手工作坊,当时领导加员工一共25人,“现在我们生产线实现了半机械化,员工人数增长到了近400人”。

    螺霸王公司的员工中,少数民族员工占比在70%左右,他们几乎都来自柳州。

    34岁的韦丽娜是螺霸王公司生产部内包装车间的壮族员工,来自柳州市柳江区。“螺蛳粉产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就业机会。公司离家近,每月有4000元到5000元的工资,除了能够实现‘嗦粉自由’,平时还能照顾家庭,不用外出打工。”韦丽娜于2021年进入公司,说起自己的这份工作,非常开心。

    螺霸王公司旅游与发展部员工雷洁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目前,该公司有壮、汉、瑶、苗、侗、仫佬等多个民族的员工,各民族兄弟姐妹互帮互助,工作氛围良好。

    “螺霸王的发展壮大见证了民族一家亲。”姚汉霖说。

    一包净重330克的螺蛳粉,酸笋、酸豆角、花生米、木耳、螺蛳等配料多达8种。“我们螺蛳粉的原材料主要取自柳州本地及周边优质产区。”姚汉霖介绍,螺蛳粉的发展带动了原材料的种植养殖,串起了各族群众的发展致富线。

    姚汉霖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字:柳城县东泉镇标准化豆角种植基地3300亩、竹笋种植基地1300亩;鹿寨县拉沟乡竹笋种植基地7350亩;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木耳种植基地160万棒及本洞村豆角种植基地100亩;三江侗族自治县斗江镇豆角种植基地650亩、木耳种植基地110万棒;鱼峰区里雍镇竹笋种植基地2100亩;柳城县竹笋种植基地2000亩、鹌鹑养殖基地50万羽……

    姚汉霖说,公司以“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带动了柳州市500多户农户就业,基地及深加工等板块吸纳了2000余人就业,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在原材料基地里,汉、苗、侗、壮、瑶等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创造出柳州螺蛳粉的传奇,螺蛳粉产业链也反哺带动各族群众共同致富,见证着各族同胞团结追梦的故事。

    柳州市商务局螺蛳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世昌介绍,目前,柳州有规模较大的螺蛳粉原材料加工企业、合作社等200余家。螺蛳粉产业相关企业中,有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355.21亿元,同比增长7.7%。

    螺蛳粉从柳州销往全国各地,游客们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感受壮美广西。各族群众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充分享受产业增值收益,带动了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柳州螺蛳粉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螺蛳粉成了‘致富粉’‘团结粉’。”卢世昌说。

    2024-08-28
  • 山东宁阳:靠前服务燃旺夜市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世纪城商贸区逐渐热闹起来。95后时尚宝妈许美茹正忙着张罗她的鸭货摊,摊位上整齐地摆放着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各类鸭货。

    “家人们,我们的鸭掌富含胶原蛋白,口感Q弹有韧性,每一种口味都能满足你的味蕾。”许美茹一边熟练地为顾客挑选、称重、打包,一边对着手机镜头,向直播间的粉丝介绍产品:“今天直播间下单,所有鸭货一律八折!”

    摊位前,顾客们络绎不绝,有的在仔细挑选着心仪的鸭货,有的则被她的直播所吸引,驻足观看。“以前这里不能摆摊,后来经过改造提升,设施完善了,条件好了,我就开了直播,用线上‘流量’增加线下‘销量’。”许美茹说。

    夜经济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规划摊位82处,增设照明设施30余处……为燃旺城市“烟火气”,宁阳县对城区世纪城老旧商圈进行改造提升,夜市经济逐渐复苏。

    走在世纪城商贸区,各色亮眼招牌灯光交错,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人味蕾大开,叫卖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城市的烟火气被点燃。“原本这里有些冷清,现在摊位多了起来,人流量也越来越多,带动了我们沿街商户买卖。”世纪城沿街商户赵青开心地说。

    “我们柔性执法,以靠前服务为核心,每天安排专人开展巡查走访,维护好摊位周边卫生保洁等,努力营造安全、卫生、环保的夜市经营环境,让烟火气浓起来。”宁阳县城市综合执法局八仙桥街道中队长张新元说,当地在该商圈附近还建起城市驿站,免费为周边商户及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饮水、充电等服务。

    2024-08-26

  • 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