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为可持续发展闯新路
作者:张景阳 孙永芳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24-08-09
聚力荒漠化防治和绿色发展

鄂尔多斯:为可持续发展闯新路

  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腹地采访时,看到这样一幕场景:5台新型荒漠化综合治理种植机器人在光伏板间作业,它们一气呵成完成松土、落苗、压苗、覆土、注水五道工序,栽种一排长30米的沙柳苗,用时不到2分钟。

  内蒙古锦泰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建忠介绍:“在机器人帮助下,我们每天可以种植400亩沙柳苗,成活率约90%。”

  这是鄂尔多斯推动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2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鄂尔多斯市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两年来,鄂尔多斯紧紧围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重点针对“生态建设产业化程度低,制约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资源型产业链条短,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两大问题,推动实施强化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行动、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行动、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促进行动等五大行动,形成一批可借鉴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模式,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防沙治沙绿富同兴

  实施强化荒漠化防治提质增效行动,鄂尔多斯持续发力。

  库布其沙漠横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部分地区。“白天点明灯,夜晚沙堵门,立春不出门,出门沙埋人”,这是杭锦旗曾经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记者日前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一片片治沙林、一块块人工绿洲如金镶玉翠,散发着醉人绿意。

  “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我亲眼见证了它的改变。”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生活了几十年的陈宁布,对这片沙漠有不一样的感情。

  面对浩瀚沙海,鄂尔多斯几代治沙人在传承治沙精神的同时,积极探索科技治沙、工程治沙等办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如今,库布其沙漠有6000多平方公里披上“绿装”,当地动植物也由100多种增至530多种。

  沿着穿沙公路一路行进,一座绵延几百公里的“光伏长城”正在有序建设。“光伏长城”位于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场址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可容纳总装机规模1亿千瓦,实现光伏治沙300万亩,带动生态治理900万亩。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的模式,使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实现深度融合。

  为变沙害为沙利,达拉特旗还发展起文旅产业。依托独特的林、沙、草资源,达拉特旗积极开发生态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光能环沙漠乐园项目”已获立项批复。建成后,该项目将与响沙湾、恩格贝、银肯塔拉等景区有效联结,形成沙漠旅游经济综合示范区,每年可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产值预计将达到1.2亿元。

  防沙治沙,绿富同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贯穿于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引领其打造更多示范性、标志性成果。

  点煤成金追“风”逐“日”

  实施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速行动,鄂尔多斯开足马力。

  近年来,鄂尔多斯全力摆脱资源型城市的桎梏,积极探寻瓶颈突破路径,推动一产重塑、二产升级、三产重构,努力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这四个世界级产业中,三个事关能源经济。转型中的鄂尔多斯既能“点煤成金”,更可“追风逐日”。

  鄂尔多斯着力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在准格尔旗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数台无人卡车行驶在矿坑内,来回穿梭运送煤炭。智能化已成为准格尔旗煤矿企业的“标配”,一块块优质的“鄂尔多斯煤”安全快速送往全国各地,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预计到“十四五”末,鄂尔多斯煤炭产量将达10亿吨以上,电力装机突破1亿千瓦,天然气产量达到330亿立方米以上。

  鄂尔多斯着力构筑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位于鄂托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蒙西产业园的高性能着色新材料项目正加紧施工,预计于今年10月建成投产。项目依托鄂托克旗蒙西地区的资源优势,利用园区周边氯碱化工、煤化工产业的副产品发展系列产品。投产后,该项目能为园区内涂料企业、化纤企业提供着色支撑,也将填补鄂尔多斯企业生产酞菁蓝、酞菁绿有机颜料方面的空白。鄂尔多斯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大有可为,到“十四五”末,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能预计超3000万吨。

  鄂尔多斯着力构筑世界级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类风能资源丰富区和二类太阳能资源丰富区,鄂尔多斯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00多小时。同时,砒砂岩裸露区和干旱硬梁区占全市面积的48%,还有大片煤矿复垦区、塌陷区,风光装机空间广阔。鄂尔多斯不仅“风光无限”,还“氢装”上阵。去年6月,我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成功“出氢”;今年5月,50吉瓦时锂离子储能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在伊金霍洛旗蒙苏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这是目前内蒙古规模最大、环节最全的储能产业项目……到“十四五”末,鄂尔多斯“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将超5000亿元,有望建成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储能产业基地、氢能产业基地、新能源重卡基地。

  科技兴蒙成果频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建设促进行动,鄂尔多斯向“新”而行。

  在准格尔旗内蒙古久泰馨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泰馨远”)施工现场,机械吊塔高耸林立,轰鸣作响,一派繁忙景象。久泰馨远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项目总投资2.75亿元,是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由鄂尔多斯实验室支持,清华大学和鄂尔多斯当地企业共同承建。久泰馨远芳烃项目组组长郑敏说:“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改变我国进口芳烃的份额,同时,将进一步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条,推动能源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从电石法聚氯乙烯(PVC)无汞化生产技术的全球首发,到2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生产线的全线贯通,再到煤基纳米碳氢炸药制备技术的国际首创,一项项创新突破接连涌现。

  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边东介绍,近年来,鄂尔多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主动融入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战略布局,旨在探索资源和创新“双轮驱动”发展路径,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

  2023年,鄂尔多斯抢抓“拔节孕穗”关键期,持续深化“科技兴蒙”行动,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协同推进,迭代推出人才科技新政2.0版,构筑“一心两园一院八基地”人才平台体系。当地还联合鄂尔多斯实验室、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等机构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场景应用创新城市,引进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

  “鄂尔多斯发展潜力巨大,对能源经济研究、应用场所的支持都非常到位。”鄂尔多斯市鄂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皇甫奋宇说。

  2023年,鄂尔多斯市财政科技投入达20.4亿元,同比增长67.2%;兑现“科技新政30条”资金3.6亿元,惠及创新主体260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突破百亿元。

  鄂尔多斯已累计建成国家级人才科创载体平台35家、自治区级以上人才科创载体平台4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76家,进入2023年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单。

  一串串实实在在的数据,一个个加速推进的项目,映射出鄂尔多斯在示范区建设上闯新路、进前列的信心和决心。下一步,鄂尔多斯将全面凝聚工作合力,以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统领,统筹自然生态、产业生态、治理生态,努力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探路者、践行者、推动者。


责任编辑:程凯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