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守卫北疆 合力强边固防
作者:许敬 贺志国 来源:内蒙古日报
更新时间:2024-08-27
“党和政府不仅帮我们新建草料棚和驼圈,还为我们维修加固房子,放牧巡边条件越来越好了。”盛夏时节,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银根苏木,54岁的民兵护边员宝勒德看到阿拉善左旗边境管理大队、基层武装部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前来检修他家的风光互补发电设备,由衷地感谢道。
“阿拉善左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边境旗之一,域内边境线长188.68公里,守土戍边任务十分艰巨。”阿拉善军分区领导介绍,近年来,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在边境地区置业安居、守边戍边,阿拉善盟下拨专项资金打水源井、架设供电线路、升级改造巡逻路等,不断完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是我国边防的独特优势。内蒙古军区紧扣面向三军、协调军地的职能定位,以建设打仗型国防动员为牵引,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管边控边机制,推动构建军警力量为主体、后备力量为补充、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多元力量管控体系,为强边固边提供有力支撑,有效维护了祖国北疆安全稳定。
备边足戍,国之重事。“内蒙古是祖国的‘北大门’,边境线长4200多公里,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使命如山、责任重大。边地不富,则边疆不稳,国防不固。进入新时代,内蒙古军地持续指导边境旗市党政军警民联合党组织,始终把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强基工程,汇聚起管边控边强大合力。”内蒙古军区领导介绍。
新建或升级改造边防巡逻路、移动执勤房等边防基础设施;为边防连队接通常水常电,完善训练生活场所;建强护边员队伍,配合边防官兵和边境派出所民警巡逻执勤……近年来,内蒙古加快改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更好满足边境一线居民、官兵生活所需,夯实戍边基础,一项项工程的实施落地,如同涓涓暖流流进了军民心间。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近两年,全区累计有61个哨所和1.6万边民的用水困难、63个哨所和1.8万边民的用电难题得到解决,贯通等级公路、巡逻路520公里,铺设光缆2471公里,新建通信基站208个,实现边防哨所移动信号全覆盖,331国道4G信号覆盖率从47%提高到74%,边境一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正在加快改善,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官兵的生活所需,吸引着更多人到边境地区置业安居、守边戍边。
烈日,炙烤着阿拉善戈壁大漠。这里的民兵护边员孟根阿古拉像往常一样,穿上迷彩服,佩戴好党员徽章,拿上望远镜,驱车前往10多公里外的边境一线,执行巡边任务。
“除了修补铁丝网,最主要的是察看是否有人为活动迹象。”孟根阿古拉说,“作为生活在边境地区的牧民,守边防就是守家园。”
与阿拉善的大漠风光不同,数千公里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目之所及,绿草如茵。
“第一执勤小组,刚才接到牧民巴特尔报告,有一辆黑色越野车向边境线驶去,请配合边境派出所、民兵分队迅速封锁3号设卡点……”近日,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正在执勤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官兵接到命令,迅即前出,与其他分队一同完成堵截、盘查等任务,成功处置一起企图非法越境事件。
“辖区为草原牧区,地广人稀。”该边防连干部介绍,针对这一实际,该连指导民兵在放牧过程中进行动态巡控和预警,将军警和民兵进行联合编组,最大限度优化军警、民兵等力量编成,织密群防群治安全网。
守边固防,人防是关键,物防是基础,技防是支撑。近年来,全区不断健全边境联防体制机制,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内蒙古军区领导介绍,军区注重编实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力量,并加快实施一批“智慧边防”工程项目,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边境管控治理上的运用,强化边境感知和预警能力。
初秋时节,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中蒙边境线附近的一处山坳,巴音乌兰苏木东达乌素嘎查牧民杨东骑着摩托车,边放牧边巡查边境线周围情况。确定无异常情况后,他登录护边员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报告:“管段没有人员和车辆往来,一切正常……”
“以前发现情况时,只能通过电话报告,由于边境线长,具体地点难以快速精准表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处置效率。如今,不仅可以精准定位,还能上传照片和视频,联防联控效率大幅提升。”杨东告诉记者。
边关之固,固在党政军警民同心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近年来,内蒙古在推动边防管控力量攥指成拳上下功夫。在阿巴嘎草原深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执勤分队按照实战化编组,练指挥、练协同、练装备,进一步提升执勤水平;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民兵在一个个“蒙古包哨所”中守卫着通往边境的重要通道……在八千里边防线上,内蒙古军地全力打好强边固防“组合拳”,党政军警民合力管边控边成效日益凸显。
内蒙古军区领导告诉记者:“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内蒙古党政军警民将继续协同发力,推进兴边稳边固边,齐心协力筑牢北疆‘钢铁长城’。”
责任编辑: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