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北疆广袤大地逐渐从沉睡中苏醒,属于春的甜润气息扑面而来。呼和浩特市北部的大青山,松柏苍郁、鸟鸣啾啾,处处跃动着生机,不多时,这里又将是一个绿色王国。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拦阻着从西伯利亚吹来的朔风,收集着东南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及首都北京的天然屏障。从植被衰退到青山归来,大青山凝结着无数呼和浩特人的汗水,“去大青山植树”成为一代呼和浩特人的青春记忆。
过去的40多年,这样的全民义务植树在内蒙古大地广泛开展。据统计,自198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以来,全区约3.99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栽植各类苗木数量达20.38亿株,累计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898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3%。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内蒙古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在祖国北疆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内蒙古始终把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工作作为提高城乡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形成了自治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每到植树季节,在城郊、在山野、在荒滩、在沙漠,到处旗帜飘扬,人声、车声、铁锹声此起彼伏。青年林、劳模林、巾帼建功林……一个个纪念林、一个个义务植树基地拔地而起,让荒山变绿,为大地添彩。
乌兰浩特市东南10公里处的乌兰哈达东山,过去由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原因,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连续20多年,兴安军分区组织官兵在这里造林1.5万亩,建起民兵生态基地12个,乌兰哈达东山变了模样;
经过几年连续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面铺窑村近500亩荒滩变成绿地。如今,面铺窑、保合少、水泉村3个义务植树基地与当地林草部门国土绿化体系织成一张绿网,守护着首府;
乌兰布和沙漠西部边缘的乌海市白独贵湾地区,曾经沙海汹涌、寸草难觅,经过全市人民十几年不懈努力,近3万亩滚滚流沙变绿洲,成为一道阻沙源、保水源的绿色屏障……
3月12日是植树节,记者看到,在全民义务植树网上,内蒙古地区正在进行的义务植树项目活动共有19个,其中劳动尽责项目14个,捐资尽责项目5个。据了解,随着义务植树运动的蓬勃开展,全区义务植树形式由造林绿化逐渐扩展为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等8种形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助力国土绿化建设。
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利用全区近4亿亩森林的优势,内蒙古正稳步推进林业碳汇发展,推动实现碳汇交易。同时,着力培育发展森林食品、特色林果、木本粮油、林草中药材4个优势产业,推动“向森林要食物”破题解题。(记者霍晓庆实习生邬思湉)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