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来源:青海日报  更新时间:2021-10-22

9月28日,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中华巷社区开展“增强禁塑环保意识、拥抱绿色健康生活”禁塑主题宣传活动,呼吁人们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好习惯。李志锋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已然深入人心,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国乃至全球缓冲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和“敏感区”。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如今,在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绿色低碳已融入人们的习惯里、生活中。

立规矩,织密协作网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也被明确写入了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

一系列顶层设计,吹响了600万青海各族儿女朝着绿色低碳生活前进的号角。

青海省发布实施了《青海省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青海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制作和验收规程》两项标准,有效规范了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西宁市制定了《西宁市公共机构节能绩效考评工作方案》等机制,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全市工作目标考核,进一步激励约束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对重点用能单位水、电计量表进行改造,合理实现分户、分类、分项计量,为能耗统计和能耗监测创造条件。全面推行节能设备设施,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全面普及LED照明和节水型器具,采取更换终端节水器具、中水回收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加强用水管理。

海东市颁布施行《海东市绿色宜居城市建设促进条例》《海东市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生态建设法治化走在全省前列。“十三五”期间,海东市造林面积居全省之首,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6%,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

齐参与,构建治理体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每个地区、每个行业、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青海夯实基础,让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减少污染产生——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每天产生的垃圾有50吨,过去一度“垃圾围城”。在进行垃圾分类之后,经过3年多的试点推广,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区、学校、企业、牧民共同参与、互相监督的“户分拣、村保洁、乡收运、县处理”的“N+1”牧区垃圾处理新模式,昔日的“垃圾城”变成了今日的“清洁城”。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州各级公共机构组织干部职工收集报纸、墨盒、电子产品等废旧可回收物品开展绿色兑换,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青海积极引导,社会共建美丽中国的热情显著提升——

从2016年开始,青海圣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绿色工厂”建设,组建全国惟一的高纯纳米氧化铝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打造绿色生态设计产品,实施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突破绿色制造关键工艺,激发企业绿色发展新活力。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这一家企业。近年来,青海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各项工作,开创节能“双控”和工业绿色发展新局面。很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应用,在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管理以及节能绿色发展集成项目方面实现新的发展转型,推动工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参与途径和平台的拓宽、形式和手段的丰富,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把自己摆进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局中。有的成为民间协会的带头人,守一方清水;有的担任志愿讲解员,服务一方居民……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聚沙成塔,星火燎原,全社会的努力、坚持与守望,汇聚在一起,便不再是微光,前行的方向也因之更加明亮。

重行动,绿色重塑时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而这份美丽和幸福的获得,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也许你已经发现,公众生活理念悄然发生绿色转变——

传统美德再次时髦起来,一些好习惯再度受到推崇。人走关灯、双面用纸,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传统重新得到重视。意识决定行动。这些理念的转变,让生活大不同。

出门坐公交车,在家里节约用水、用电,购物使用环保袋……一直以来,家住海东市的李莲芬和家人始终坚持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在她看来,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远,节约一度电、少开一天车,都是对环境的保护。只要每个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也许你已经加入,绿色生活领域有了更多全民行动——

革陋习、倡节约、护环境,新风尚已经运用到日常生活的食、住、行等细节中。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宁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号召人们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光盘行动”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厉行节约日益成为社会共识,“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明显减少,文明餐桌已经成为西宁的一道风景。

“绿”起来的,还有我们的日常出行。新能源车的推广,让车辆减排成为可能。今年以来,西宁市持续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出租车更新224台,网约车更新167台。为加强汽车尾气治理,开展实施排放检验与维修I/M制度,已投入建设5家M站;为鼓励货运车辆更新为新能源车辆,对符合奖励对象的新能源货运配送车辆,从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资金中按0.2元/公里补贴。在海东市,除了新能源公交车,公共自行车也早已投入运行。利用自行车在短途交通方面的优势,将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延续,解决了城市居民出行难题。

也许你已经注意,践行绿色生活“玩法”创新,愈加有趣——

西宁市城中区在全省率先投入使用垃圾分类智能提示设备。利用智能摄像头感应人流,播报垃圾分类语音提醒。该设备可以让居民能快速精准分类投放,并通过后端录像机界面快速回查,了解居民是否真正做到正确垃圾分类。

为推进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创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日前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建设的西宁碳积分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今后,市民步行、骑行、认购碳汇等低碳行为,经后台科学量化后可以变成相应碳积分,累积后可以兑换手机话费、电影卡、游乐园门票、特色农产品等物品。

回望过去,绿色生活渐成时尚。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

展望未来,“十四五”时期“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鼓足风帆,相约下一程,携手阔步同行。

责任编辑:张淇贺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