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2月15日电(记者李鹏)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7周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7年累计调水超过441亿立方米,相当于把1.7个鄱阳湖的水(湖水容积约260亿立方米)搬到了北方,深刻影响着沿线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
全程高差不到100米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库容290.5亿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干渠自河南省淅川县的陶岔渠首出发,途经豫冀京津四省市、1千多公里,到达北京和天津。
南水北调中线以其庞大复杂的工程备受关注。7年过去了,这个创下许多“世界第一”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是中线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在综合规模世界第一的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水流自明渠通过闸门后,跨过沙河,顺着4个巨大的U形槽继续向北奔流。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介绍,除沙河渡槽外,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上还有26座大型渡槽,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渡槽群。
穿黄不通,中线无功。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在郑州西北与黄河相遇。作为国内首例用盾构方式穿越黄河的工程,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自黄河南岸,让干渠一头扎入黄河河底之下,通过4.25公里长、35米深的两条穿黄隧洞,自黄河北岸再次涌出。至今,从空中俯瞰,依然蔚为壮观。
作为世纪工程,7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已成为许多北方城市的供水安全生命线、经济发展保障线和生态恢复水脉线。河南省平顶山市群众对此感受极深。2014年,平顶山市遭遇建市以来最大旱情,城市水源地白龟山水库水位一度低于死水位,百万人口面临用水危机。当时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应急启动调水46天,输送水5000万立方米,解决了百万群众吃水难题。2019年,平顶山市再次供水告急,当年9月至2020年1月,南水北调向白龟山水库补水3.08亿立方米,再次为这座“口渴”城市解困。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7年,如今,北京城区7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北调水;河南10余座省辖市用上南水北调水,其中郑州中心城区9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为南水北调水;河北省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彻底告别世代饮用的高氟水、苦咸水……
除了供水安全,南水北调中线有效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痛点,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据测算,以2016年至2019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70.4立方米计算,南水北调中线7年调水超过441亿立方米,可有效支撑受水区超过6万亿元GDP的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提出,南水北调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和修复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生态环境。7年滋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截至目前,中线已累计向北方50余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70多亿立方米,推动了滹沱河、瀑河、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202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上年总体回升0.23米,持续多年下降后首次实现止跌回升;由于南水到来,得到休养生息的北京市水源地——密云水库蓄水量于2021年8月23日突破历史最高纪录……
2021年,“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让这条千里水脉未来更加可期。作为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2017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开始向白洋淀生态补水。而按照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不仅生态用水,未来新区生产生活用水都将由南水北调供应,并为新区建设一座南水北调调蓄水库。
在距离雄安新区50多公里的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西黑山,这个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已开工建设,预计整体工程将用15年左右建成,建成后将形成7000亩水面,为雄安新区后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延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