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志鹏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23-10-23
一大早,62岁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便来到自家冷库,一边查看葡萄的储存情况,一边挑选出3箱葡萄。他已预约快递员取件,通过快递运输将葡萄送至呼和浩特市的顾客手中。“我种的是鲜食葡萄,除在本地销售,外地订单也不少,今年还‘打飞的’销到北京等大城市呢。”王胜云说。
10月11日,乌海市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在搬运葡萄。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乌海地处黄河上游,因沙质土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所产葡萄品质优异。自上世纪50年代起,乌海葡萄经历从庭院种植到规模化经营,从鲜食葡萄到酿酒葡萄,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的发展变迁。如今,乌海葡萄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年均产量超830万公斤,葡萄产业年产值近6亿元,为当地兴业富民、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家有180多亩葡萄,种了阳光玫瑰、无核紫等20多个品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能有20多万元纯收入。”种植葡萄30多年的王胜云满意地说,赛汗乌素村大力培育特色种植业,小葡萄成了村民的“致富果”,许多像他一样的村民依靠种植葡萄实现增收致富。
不仅如此,乌海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葡萄产业呈现多元业态。作为葡萄产业农文旅融合的代表企业,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依托葡萄园、酿酒车间等设施,建成以葡萄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把单一的葡萄园升级为旅游综合体。“以前我们来葡萄园就是看一看,最多采摘点葡萄,参与感、体验感较弱,而现在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变多,感觉很不错。”来自包头市的游客刘荣说。
10月11日,乌海市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在展示他种的葡萄。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林涛介绍,该企业抓住产业融合机遇,在葡萄园周围开辟户外拓展、果蔬采摘等板块,游客观赏葡萄园风光、品尝葡萄酒的同时,还可以参加多样的户外活动,体验比之前更加丰富。“我们今年前三季度游客接待量近8000人次,葡萄及葡萄酒销售和旅游收入明显提高,还带火了周边的乡村游。”
近年来,乌海葡萄成功“出圈”,不仅得到消费者认可,也被打造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站在新起点,乌海不断扎牢葡萄产业基础,推动大数据、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赋能葡萄种植,将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乌海市阳光田宇农业公司的葡萄园。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在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的乌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作人员通过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实时查看葡萄田的气温、湿度、土壤墒情等监测数据,分析葡萄田的肥效、病虫害等情况,及时为葡萄种植企业提供动态指导。“依托大数据平台,我们种植葡萄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直接带动葡萄亩产增长25%,帮助我们由传统的经验型种植向精细化管理转型。”乌海市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事务部主任魏通说。
智慧科技助力乌海葡萄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乌海葡萄产业再上新台阶。乌海市农牧局副局长刘国芝表示,乌海积极筹措资金对葡萄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给予支持,建立葡萄产业链项目库,已纳入包括葡萄种苗繁育、有机肥料生产、葡萄品牌建设、休闲农业等18个项目。刘国芝说:“这些项目覆盖葡萄产业全链条,能够把葡萄‘吃干榨净’,将进一步丰富葡萄产品种类,有效提高产品附加值。”
黄河之畔,葡萄飘香。乌海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凭借葡萄产业擦亮城市的又一张新名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责任编辑: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