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恋歌!资阳市雁江区谢家桥村谱写乡村振兴新篇
更新时间:2021-11-23
春播一颗粟,秋收万粒谷。每到秋收时节,便能在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谢家桥村看见一片片稻田层峦起伏,在阳光下随风涌动的金色稻浪与乡村民居相映成景。若不提醒,则很难发现在稻田水之中畅游的鱼儿。因为没有过多喷药施肥,所以这里产出的稻米是绿色无公害的,用稻花喂养的鱼更是肉鲜味美。这看似简单的稻鱼共生,实则充满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智慧。
谢家桥村的稻田
丹山镇谢家桥村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叫刘再金,是一名来自资阳市税务系统的税务干部,乡村振兴的冲锋号正式吹响后,他就成了义无反顾奔赴到驻村一线的千万党员干部之一。美景惹人沉醉,但刘再金却没有沉醉其中,作为一名刚转业的军人,军人的天职让他深感肩负的责任: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必须奋力拼搏,用最大的热情服务好乡村振兴。
谢家桥村与回龙场社区、太平村、胡家祠村、楠木村相连,是绿茵成翠、水绕村郭的一方美景。村民们守着这片田地,从最基础的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到后来兴起的经济作物——李子、核桃、耙耙柑,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自己的汗水,怀着感恩和敬畏自给自足。但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过去传统的耕作不能支撑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村中有经济困难的特殊人群达377人,他们在当下时代中的生活需求早已超出了这片土地的承载能力……面对这些问题,刘再金陷入了沉思。
在此之前,村里已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探索了许多条发展路径,其中的“稻渔综合种养”吸引了刘再金的注意。这是一种通过水稻田里养殖本地鲫鱼、泥鳅、美蛙等水产品而形成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渔综合种养能让亩产值增加2000元,这样的模式既能保住农民眼中最重要的‘米袋子’,又能鼓起大家的‘钱袋子’。”刘再金说。
然而,要走好这条看起来非常不错的致富门路,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将这种模式大面积推广?
怀揣着对谢家桥村未来的憧憬,刘再金打起十二分精神将推广工作做了起来。为了尽快熟悉情况,他开始了逐户的走访摸村情、测民意、查底数,希望可以多听群众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真实看法。很快,他便发现了村民们不愿意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原因:一是担心稻谷生长期不打药,产出的米口感会不好,稻谷产量会下降;二是嫌麻烦,在稻田里喂水产品,要增加不小的工作量,而且遇到暴雨涨水,还有可能全部跑空。
“这个阶段谢家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早已达成目标了,在迈向乡村振兴的转折节点,村民产生这样的情绪不难理解——既然温饱已能自足,又何需再多生事端?”对于村民们的顾虑,刘再金非常理解,“但是,乡村振兴阶段如果再高度依赖外界助力,谢家桥村的发展走向将是未知数,返贫风险依然不容小觑。”
于是,刘再金开始组织驻村工作队队员挨家挨户进行排查,通过向社长询问、实地跟进农户生产生活状况等方式,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人群,分别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掌握农户的情况。
该村10社的老唐至今仍居住在有些破旧的老房子里,因已经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他对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的意愿并不强烈。刘再金在向上级申请危房改造项目指标、争取改造资金的同时,开始动员老唐把综合种养项目搞起来。
老唐担心水稻产量和质量,刘再金就把前期试种的稻谷送了一点给老唐,请他尝尝味道,并耐心解释新的水稻品种不再过度依赖农药,绿色种植作物还具备广阔的市场需求。老唐担心水田不易养殖,刘再金就带他参观其他地区规划的养殖模型,介绍新型的栏护设备。“在合理规划和用心照料下,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收成。”通过刘再金耐心地疏导,最终老唐还是松了口。
随着村里卫生院、文化室、儿童活动中心的逐个成功打造,村民们也对刘再金愈发信任,越来越多的村民表示愿意参与到这项集体经济项目。
就这样,“稻渔园区”就在谢家桥村建了起来,综合种养模式也得到大面积推广。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也开始探索,“稻渔园区二期工程”将在后期大力发展和推进,下田捉鱼、自助烧烤、村景打卡等一体化的游玩模式也指日可待。
对于今后的打算,刘再金说道:“我将铆足干劲、全力以赴,让村民都能分享发展成果,让家家户户都能过上丰收富足的好日子。我相信,谢家桥村将会越来越好,今后也会有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做客”。
又是一年秋收时,谢家桥村的稻田仿佛是时光雕刻在大地山峦间的波浪,刘再金仍然在这片金黄中忙忙碌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无数人植根乡土之间,惊艳了岁月,消解了乡愁。而流淌在谢家桥村的稻渔恋歌,将余音绕梁、经久不息。(罗闯) 责任编辑:陈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