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扎实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教师流动顺畅教育资源共享(深阅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22-07-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各地加快完善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关注地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索与成效。

  ——编者

  一根网线、两块屏幕,乡镇学校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城乡学校人员互派,乡镇教师本领增长;通过集团化办学,乡村办学质量得到整体提升……为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多地探索健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

  同上一堂课资源更均衡

  “刚认识她时,她都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这次演讲却落落大方、充满自信。”前不久,来自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官堂小学的柴欣瑶获得了市里举办的“红船领航”主题演讲比赛第一名,作为指导老师,王丽勤感到很欣慰。

  官堂小学是海盐县官堂集镇的乡镇小学,学生为何有了这样的转变?王丽勤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秘诀”:“补齐乡村教育短板,共同发展是关键。”

  2018年,王丽勤从海盐县实验小学来到官堂小学支教,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很渴望有展现自己的舞台。当地学校硬件设施已逐渐完善,但在学生个性化培养方面还有明显不足。于是,她带领教师团队自主编写教材,利用每周三下午开展相声、朗诵等特色课程,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同步课堂’,学生通过网络与城里孩子同上一堂课。”官堂小学校长朱剑旺介绍,依托城乡学校共同体,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通过一根网线和两块屏幕实现了双向实时联通,同一时间同上一堂课,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朱剑旺口中的城乡学校共同体,包含了海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34所学校,既有教学条件相对优越、师资力量相对充足的领头学校,也有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

  海盐县教育局局长袁迎春介绍,通过城乡学校共同体,区域内学校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学互通,教师能够全方位交流研讨,学生可以跨学校学习。“有利于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扎实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在教学管理上,我们做到年初有规划、年中有交流、年末有评价,评价结果还纳入学校发展性评价考核。”袁迎春说。据统计,去年全县共同体内的学校举行同步教研会议266次,开展同步活动136场,惠及学生4万余名。

  师资到乡镇教学提质量

  去年2月,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任教的80后教师吉彦霖被选派到杨家镇小学担任校长,她决心把村小办得红火起来。

  来到杨家镇小学,吉彦霖发现这里年轻教师多,教研氛围很好,但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进步较慢。吉彦霖认为缺乏名师引领是症结所在。

  乡村学校需要引进、培育名师,可自身实力不足,怎么办?与杨家镇小学结成帮扶对子的绵阳市实验小学把优质师资带到了这里。实验小学每学期派出由特级教师带队的10名优秀教师来杨家镇小学轮岗交流,一同开展教研活动、共享培训平台。杨家镇小学的年轻教师们也以集中培训、跟岗培训等方式到实验小学锻炼,不但能听骨干教师示范课,还有导师手把手指导。

  “我有信心把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更先进的理念带到乡镇孩子的课堂上来。”通过交流培训,杨家镇小学教师李秋月收获满满,去年她在绵阳市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通过形成城乡学校共同体,两校在教学、教研等方面的互动合作已经常态化,差距也不断缩小。吉彦霖说,杨家镇小学的办学口碑越来越好,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认可的“乡镇名校”。

  近年来,涪城区充分发挥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指导、引领作用。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领办学校,双方按教学班级布局统一设岗,教师统一调配使用,在教育研究、教学管理、教学进度等方面统一管理。乡镇学校由此补充了师资力量,乡镇教师也获得了更多进步机会,职业发展更有前景。

  目前,涪城区已有6所中小学结成对子,每年近80名城市优秀教师前往乡镇学校轮岗、支教。“优质师资的流动,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乡镇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涪城区教体局局长王定强说。

  帮扶结对子考评建制度

  一大早,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小学的张志斐和同学一起,坐上大巴来到市区的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参加运动会。入场仪式上,张志斐举着印有学校名字的红旗,挺起胸膛走在前列。放眼望去,操场上,是各个学校的旗帜,孩子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让学生参加一场这样的运动会其实并不容易。”曾担任原隆小学副校长的吕淑萍掰着指头数出其中难处,“调整课表、配备人员、对接学校,都要提前做好功课。最关键的是要有统一的制度保障,让多个学校办学节奏同步。”

  吕淑萍所说的“制度保障”,指的就是两校正在施行的集团化办学。2019年3月,作为银川市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的一部分,原隆小学与银川市二十一小学结成帮扶对子,成为“银川二十一小教育集团”的一员。两所学校人员互派,吕淑萍来到原隆小学,成了挂职副校长。

  “帮扶不能光‘输血’,形成良性教育生态才是关键。”经过几周观察,吕淑萍意识到,乡村学校里,不规范的教学制度是最大短板。帮扶,要从管理理念、考评制度抓起。

  每月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严抓教学计划制定、组织期中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活动……借鉴二十一小管理经验,建立新的考核制度,原隆小学教师日常备课、听课、业务学习及作业批改等被纳入教学考核,考核结果成为每学期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

  如今,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宁夏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的重要方式。据了解,到2025年,宁夏将培育创建不少于20个自治区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