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宝年 来源:内蒙古日报
更新时间:2024-05-29
抓住县域旅游热的契机,整合内蒙古大地上丰富的县域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旅产品,实现流量和口碑双赢
扎兰屯市映山红生态公园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赏花游玩;到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火山“做仰望星空的宇航员”成为网络热门;五原县举行的黄柿子文化旅游季让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河套好风光……最近一段时间,内蒙古县域旅游市场热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小城美景迎来了天南海北的游客。
今年以来,全国县域旅游的表现非常抢眼,以“五一”假期为例,多平台数据显示,县域旅游的酒店预订量、门票订单数等一系列指标显著高于全国大盘。在网络上,“反向旅游”“小众景点”“宝藏城市”等关键词热度大增,一个个从前不被大多数人关注的小地方开始被看见、被发掘,有的甚至火热出圈,成为新晋旅游打卡地。为了深挖县域旅游资源潜力,各地文旅部门也使出“十八般武艺”,拼创意、秀才艺、玩段子、引流量……爆款频出,热闹非凡。
县域旅游之所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原因就在于很多县域其实并不缺乏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没有了热门景区的人山人海,县域旅游往往给人带来更多的悠闲感和松弛感,更为亲民的消费价格也突显了县域旅游的性价比。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让县域旅游成为文旅市场中潜力巨大的蓝海。可以说,县域旅游的火热,在为人们打开新的风景的同时,也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强劲动力。
要想在全国县域旅游的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并非易事,核心还在于擦亮特色。从淄博烧烤到贵州的“村BA”,再到开封的“王婆”、天水的麻辣烫,诸多实例无不证明,特色是文旅产业的灵魂,有特色就能“以小博大”。随着夏季的来临,内蒙古文旅市场进入了旺季模式,要抓住县域旅游热的契机,整合内蒙古大地上丰富的县域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量身打造专属于本地旅游的金字招牌,实现流量和口碑双赢,不断把县域旅游打造成内蒙古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来看,不少县域旅游资源仍处于待开发的状态,缺少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展现,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短板,亟需长远规划和建设完善。只有在这些方面创新思路、务实举措,才能真正盘活广阔县域中沉睡的旅游资源。与此同时,在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也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人们正是因为厌倦了那些千篇一律和过度商业化的景区,才到县城、乡村去寻找和体会本真之美、质朴之美,如果在开发中丢失了本真和质朴,对于县域旅游来说显然是舍本逐末之举。
县域旅游热让县城和乡村迎来了大量游客,无疑考验着当地的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在游客越来越重视体验感的当下,人们越来越在意的不仅是目的地有多美,更在意旅游地对游客有多好。因此,接住县域旅游热带来的“泼天富贵”,在“被看见”之后还能“走得远”,各地还需拿出真招实招,既要提升服务水平,更要放眼长远、练好“内功”、厚积薄发,摒弃花里胡哨的噱头,实打实地让游客游得舒心、玩得尽兴,让内蒙古的县域旅游真正在风口过后依然长红。
责任编辑: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