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宝兴县邓池沟村的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春阳 摄
大熊猫国家公园
虽然已近3月,但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里的冰雪还没完全消融,首届森林冰雪节的热度尚未褪去,不少游客下山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第一村”——龙苍沟镇万年村游玩休息。
130公里外,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村,同样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在高山之间的“熊猫新村”来了不少游学的团队……
2021年,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成立。在“人退猫进”的过程中,荥经县、宝兴县等地传统的水电、木材、矿产等产业萎缩。经历转型阵痛期后,这些地方已逐渐探索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在荥经县,龙苍沟镇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进行整体打造,“熊猫文旅”已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在宝兴县,81.7%的土地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后,全县作为入口社区进行打造,城市能级实现跨越提升。
“貊貊家园”
带动入口社区快速崛起
“今年春节,村里热闹极了,民宿和餐馆‘没歇气’。”2月下旬,记者来到万年村,见到第一书记毕涵。
接待人数是往年的两倍多、熊猫氧养民宿酒店全部满房……说起春节的热闹,毕涵笑得合不拢嘴。
万年村被称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第一村”。抢抓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历史机遇,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跃成为“熊猫文旅目的地”。
行走在万年村,以“貊貊”为主题的熊猫元素随处可见。貊貊空间是荥经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展示馆;貊貊星球是大熊猫国家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也是全省面积最大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场所;貊貊走廊、貊貊学校等,这些项目共同组成一个“貊貊家园”。
“貊貊”是荥经县打造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专属形象IP。晋人郭璞在注解《山海经》中提到:“邛崃山,在汉嘉严道,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貊,就是大熊猫,这一记载也被认为是明确记载大熊猫栖息地的最早文献记录。“汉嘉严道”正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所在区域。
“目前来看,‘貊貊家园’的招牌已经喊响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毕涵说,村里的方竹产业基地、康养徒步等文旅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建设,相信会吸引更多人来。
万年村党总支书记杨晓林向记者介绍了一组数据:2022年,万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5.8万元,同比增长275%。有了产业支撑,村里定下今年“小目标”: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不只万年村,“貊貊家园”也带动了整个龙苍沟镇的发展。
“仅春节期间,龙苍沟镇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1116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70%和200%。”龙苍沟镇党委书记高小松说,今年龙苍沟入口社区整体开发还将加快,总投资10亿元的9个项目已确定。熊猫社区安居工程、熊猫派出所、貊貊奇幻岛、熊猫生态法庭等,都将逐一呈现。
“熊猫老家”
推动县城和国家公园有机融合
荥经县从“最早”的文献记录中提取“貊貊”这一熊猫文化元素。作为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宝兴县则以“熊猫老家”作为特色熊猫文化标识。
狭义来讲,“熊猫老家”在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村。1869年,当时还被称为“黑白熊”的大熊猫,正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从宝兴县城出发,沿着“中国熊猫奇遇大道”前往邓池沟村,一路山峦叠嶂、草木葱茏,路边不时出现大熊猫造型的石墩和道旗。临近村口,一座大型“熊猫拱门”上,醒目的大字提醒游客,这里是“世界大熊猫文化发祥地”。
经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的界碑,掩映在高山之间的“熊猫新村”映入眼帘:数十幢乡村农屋齐整排布,白墙青瓦,小径蜿蜒。
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以来,宝兴按照“人退猫进”的发展思路,引导村民自主展开“生态移民”,39户168人从山上搬到这里。
宝兴腊肉、农家豆花、青椒炒鸡……在“熊猫新村”32号农家乐里,老板李云均的拿手菜吸引了不少回头客。搬下山前,李云均靠运输石材为生。随着工矿企业、水电站大批退出,运输需求逐渐减少,在当地政府的号召下,他吃上了“旅游饭”。
“设置生态管护、社会服务岗位,我们安置新村居民从事生态监测、环境教育服务等工作,让过去的‘生产者’变为‘保护者’。”邓池沟村党总支副书记黄韬说,“熊猫新村”如今已有21户村民发展民宿餐饮产业,14名村民被聘为国家公园森林管护队员,16户村民为大熊猫文化宣传教育中心提供熊猫食用竹。2022年,“熊猫新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8万元。
类似“熊猫新村”的“生态移民”小区,宝兴全县共有51个。
“我们迅速转变发展思路,把全县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来打造,县城的发展、规划都围绕国家公园建设进行。”宝兴县林业局副局长熊平说,这样就让宝兴县整体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有机融为一体。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抓好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的同时,也在指导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的20个县(市、区)编制入口社区发展规划,支持入口社区发展符合保护和规划要求的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产业。
入口社区
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
屹立千年的青冈木、形态各异的真菌、郁郁葱葱的竹林秘境……在荥经县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深处、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般控制区里,大熊猫国际森林探秘学校将森林变为课堂。“学校2021年正式运营,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第一所自然学校。”成都探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卢娇说,“我们希望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中,让大家真正深入和探索大自然。”
2022年10月,该公司在宝兴县邓池沟村开始运营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这里有大熊猫起源馆、溯源剧场、手作工坊等多种空间,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累计接待7万人次。”卢娇说。
距离邓池沟村不远,宝兴县的蜂桶寨自然博物馆刚投用不久,馆内按照海拔由低到高的排列分布,展示包括大熊猫在内2000余件宝兴境内的动植物标本。一墙之隔的蜂桶寨模式植物园,培育着多种在宝兴境内首次发现并被科学记录的珍稀植物,我国首个绿尾虹雉保护研究中心也设立在此。这一组建筑群落,是宝兴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
熊平说,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中,正探索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打造出更多高水平项目场景,以期在加强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全民共享。
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宝兴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盗伐林木案入选。该案件中,6名被告人通过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自愿认购“碳汇”,用于盗伐林木行为的替代性生态修复。
“这是四川省首例引入‘碳汇’理念开展修复性司法案件。”宝兴县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李春蓉介绍,引入“碳汇”修复理念是践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国家公园保护理念,目的是及时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维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将以法治的力量进一步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环境。”李春蓉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鹏王怀王国平薛维睿)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