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众智谋良策再创防沙治沙新奇迹 ——“三北精神”理论研讨会侧记
来源:内蒙古日报
更新时间:2023-08-17
营造林1.31亿亩,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名副其实。
种草3.18亿亩,草原“带薪休假”辽阔壮美,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日益牢固。
防沙治沙1.38亿亩,绿进沙退,京津“风沙源”变成了首都“后花园”。
……
8月15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办的“三北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会上,内蒙古十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令人瞩目。
研讨会既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本次研讨会不仅邀请了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还增加了实地考察等环节。与会专家发表真知灼见,交流思想观念,碰撞思维火花,深刻阐释了“三北精神”的丰富内涵、理论意义、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三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增长到13.84%,4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得到初步治理,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4.5亿亩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研讨会上,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济德的介绍令人振奋。
近半个世纪以来,三北地区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坚持不懈地防沙治沙,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培育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内蒙古库布其、山西右玉、陕西延安、新疆柯柯牙等一批绿色治理典型,也涌现出王有德、石光银、牛玉琴、八步沙“六老汉”等一批造林治沙英雄,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
“‘三北精神’是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从‘三北’工程具体实践中锤炼来的,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宝贵财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彰显出伟大的精神力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兆刚的话切中肯綮。召开理论研讨会,就是要进一步挖掘和阐释“三北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库布其治沙,世界瞩目。“历史上的杭锦旗曾一度饱受风沙侵害,出现了地不打粮畜无草,做饭取暖没柴烧的局面。近70年来,沙区干部群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久久为功践行‘三北精神’,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从单纯治沙转为治用结合,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库布其焕发出勃勃生机。”研讨会上,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副旗长方立妍回忆起治沙过程,感慨颇深。
“三天不刮风,不叫三盛公。”这句谚语生动地描述了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乌兰布和沙漠当年的“狂野”。历届磴口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矢志不移向沙漠进军,战风沙、保家园、促发展,形成了“一种精神传承、两山理念引领、三生共赢发展、四方主体参与、五域系统施治”的防沙治沙“磴口模式”。在磴口县县长李志雄看来,凝聚着智慧、汗水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并不断转化为人民的福祉。如今,磴口县也开辟了新能源产业板上产绿电、板间长绿草、板下变绿洲的三产融合发展新赛道。“我们将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动员令,立志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冲在第一线、当好排头兵,努力建设新时代防沙治沙模范区。”李志雄说。
创新的成果,智慧的结晶,凝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力量。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一级调研员张启生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发扬“三北精神”,坚持绿色首都功能定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扎实推进全市科学绿化,继续优化绿色空间布局,提升森林碳汇能力,重点在“增绿、提质、保绿、惠民”四个方面发力,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
“认真学习宣传、大力弘扬传承‘三北精神’,事关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事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愿景实现,事关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贡献。”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秦秀忱认为,要拿出勇担使命的初心,亮出不畏艰辛的决心,永葆久久为功的耐心,才能战胜这些困难挑战,在荒漠中筑就坚实的“绿色长城”。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三北精神”,进一步总结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输出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不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记者宋爽陈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