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瀚海变绿洲
作者:张慧玲 高慧 马骏驰 来源:内蒙古日报
更新时间:2024-08-15
赤峰市翁牛特旗创造性地提出“以路治沙”思路,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织到哪里,绿色就绵延到哪里——
路,在这里绵延;绿,也在这里绵延。
这里是赤峰市翁牛特旗,在这里,路不仅仅是路,还承载着防沙治沙的功能,连通着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7月下旬,沿着全长91公里、横贯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境内最长的沥青混凝土穿沙公路——乌白公路驱车行驶,道路两侧的樟子松绿意盎然,成片的柠条和沙柳随风摇曳。
翁牛特旗是赤峰市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指数最高的地区,沙化土地面积达到728万亩,约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1%、全市的1/4。
在多年与土地沙化的博弈中,翁牛特旗创造性地提出“以路治沙”思路,举全旗之力,向沙地进军。“从2003年第一条穿沙公路修建通车至今21年间,翁牛特旗先后开通图哈线、乌白线等16条穿沙公路,总里程479.5公里,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78万亩。”翁牛特旗交通运输局长战廷辉说。
16条穿沙公路纵横交错,将沙地切割成若干生态治理区。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织到哪里,绿色就绵延到哪里。乌白公路是第13条穿沙公路,2021年4月开工,10月建成通车。虽然在国家公路路网内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村道,但却是翁牛特旗举全旗之力建设的一条生态旅游产业路。这条路途经4个苏木(镇),串起了沿线周边的特色产业、生态农牧业、红色研学点和特色旅游资源,形成了“公路+生态+产业+旅游”等多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了一条“产业因路而兴、农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的“绿富同兴”精品示范路。
“以前去一趟乌丹镇,短短100多公里,要绕路走三四个小时,乌白线通车后,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白音套海镇响水村民刘向军说。
在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嘎查党支部书记苏和巴特尔看来,乌白路是一条便民路,更是一条生态路、致富路。他说:“以前没有公路,牧民想去哪里都不方便,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输更是难上加难。现在通了乌白路、乌日路、图哈路共3条农村公路,不仅牧民出行方便了,更重要的是生态越来越好,带动了牧民的收入增长。”有了3条连心路,如今,乌兰敖都嘎查家家都有了私家车。
乌兰敖都嘎查有35万亩沙地,常住人口800人。公路修通以后,当地在沙地扎上稻草方格,方格里种植柠条、黄柳等植物。“柠条籽每公斤60元,牧民通过卖柠条籽每天就能收入200多元。而且,柠条和黄柳还能用作饲料,2023年嘎查人均收入1.76万元。”苏和巴特尔说。
截至目前,乌白公路两侧已实现综合治理沙地70万亩,在科尔沁沙地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沿途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林草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八百里瀚海变绿洲。
乌白公路如画的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观光,周边的牧民吃起了旅游饭、生态饭。
翁牛特旗宝门银沙景区位于科尔沁沙地西缘,离乌白公路只有16公里。尽管夏日炎炎,众多越野爱好者依旧汇聚于此,在穿越沙海中体验激情与快乐。
“原来路不好,人们不愿意来。现在路好了,游客都乐意来体验大自然的风光。”宝门银沙旅游服务公司的负责人鲍铁锤说,“吃上旅游饭以后,每年公司接待的游客由1万人次左右上升到现在的100万人次左右。公司由17户建档立卡户组成,现在年终每户可得3万元的分红。”
近两年来,翁牛特旗不再简单就“沙”论“沙”,还把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建设有机结合。2024年,翁牛特旗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加快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新能源基地一期项目建设,计划依托自治区实施的防沙治沙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治理8万亩,着力打造光伏治沙“翁牛特模式”。
在位于阿什罕苏木的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新能源基地,一片片光伏板排列整齐。光伏板下是一个个稻草方格,里面已经种上了燕麦、麻黄、杂花苜蓿。
“项目建成后,将通过草光互补、林光互补和牧光互补3种建设模式,实现向光要电,向沙要绿。”赤峰蒙地矿产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宏然说。
截至目前,翁牛特旗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总里程3097公里,通达全旗17个乡镇苏木街道场226个行政村,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2023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上,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至白音套海生态旅游产业路(乌白公路)位列榜首。
责任编辑: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