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有本事 好故事有温度 ——写在第二十三个记者节到来之际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22-11-08
好记者,拿出好本事,讲出好故事。今年下半年,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面向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参赛者讲亲历故事、说采访过程、谈内心感受。新闻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积极传播党的声音,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心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2年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于11月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10名记者代表讲述他们的采访经历、所思所想,反映近年来全国新闻战线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新闻队伍建设取得的新进展,为新中国第二十三个记者节献礼。
记录时代风云
见证伟大变革
飞驰的高铁让“流动的中国”更加生机勃勃,美丽乡村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这些精彩的故事,离不开广大记者践行“四力”,去书写、讲述、见证。
河南日报社记者董娉12年都在进行高铁新闻报道,见证了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迈入“市市通高铁”时代。“聊起坐火车的感受,家里的四代人都有深刻的记忆:姥姥90多岁了,拥挤的绿皮车是最深的回忆;70多岁的母亲总提红色的快速列车;我从工作起就开始坐动车,朝发夕至是我的感受;而我的女儿俨然是复兴号的‘老乘客’了!”董娉说,“在这条路上,列车不仅跑得远、跑得快,它还跑进了人心。采访时每个人幸福的笑脸,是最好的答案。”
2015年,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郝晋辉第一次到湖北鄂州市峒山村采访,那时,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千亩土地荒芜,仅靠传统农业“望天收”。7年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推广“虾稻共生”,有村民在一个小龙虾丰收季就能收入30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养虾的行列,回村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郝晋辉说,“乡村振兴是幸福新起点,在我的镜头里,峒山村的‘万亩湘莲’建成了,‘农文旅研学’的融合发展模式带来了上亿元的效益。我们新时代的美丽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朝看黄海日出,暮赏渤海夕照,春迎东游海豹,秋送南迁候鸟。”去年,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杨成龙在山东烟台市拍摄纪录片《长山列岛》时,听海岛人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杨成龙说:“渔民们经历了过度捕捞、高密度养殖等过往岁月,海荒了、岛穷了,大家也迷茫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关部门开始推动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杨成龙看到:“近海腾退,美丽的海岸线回来了;减少捕捞渔船,大海里的鱼虾回来了;污染企业退出海岛,蓝天碧海回来了。在这里,‘山、水、林、海、城’被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渔民在海里投鱼礁、种海草、修复海底生态。他们还建起现代化的海洋牧场,迈进了耕海牧渔的新天地。”
书写榜样事迹
唱响奋进凯歌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书写榜样事迹,唱响奋进凯歌,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广大新闻工作者时刻在路上。
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王宁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采访26位高龄专家。“深潜院士”汪品先在耄耋之年深潜3次,他每天坚持骑单车去办公室,“骑车锻炼身体,而且比走路省10分钟”;天文学家叶叔华院士每天中午自己到食堂打饭,吃不完的打包回家;“焊接泰斗”潘际銮院士反对“唯论文论”,呼吁学生们多去一线、多做实用的东西;“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有近77年的党龄,他原名王润森,当成为党的交通员后改名为蓝天野,而这个名字,人们叫了他74年……
王宁采访后说:“我要努力把他们这种生活里简朴、事业中坚守、信仰上忠诚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观众。”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10年来,中国石油报社记者徐远震奔走在祖国西部的荒漠、高原,记录建设新时代的普通人。气罐车司机郑有录的日常工作是把天然气从格尔木送到拉萨,他10年跑了521个来回;德令哈输气站的普通工人加羊多杰,远离家人坚守在高原油气管线上,最终突发疾病倒在荒漠里……徐远震在高原采访,看到了许多普通人的坚守和奋斗故事,“正是他们让我明白,在建设世界能源强国的征程中,‘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深刻含义。”
去年,一名亮出党员徽章的新疆大叔感动了无数网友——几名游客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游玩,车在行驶途中陷入泥潭,恰巧途经这里的阿布都加帕尔·猛德和他的同伴徒手将车辆推出泥淖,感动的游客拿出钱表示感谢,大叔连忙摆手拒绝并亮出了胸前的党员徽章。新疆克州广播电视台记者伊帕尔·阿卜力米提说:“在大叔看来,他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理解他,因为我们每一个新疆人都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就是我们守护祖国边境的人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和平时期,并不是每一名中国军人都在战火与硝烟中冲锋。更多的中国军人是在没有硝烟的战位上默默坚守、牺牲与奉献。”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王琢舒曾在零下43摄氏度、风力11级的极寒恶劣条件下跟随官兵巡逻执勤,她还听说了许多边防官兵的感人故事,感慨“‘以我之牺牲,换祖国山河无恙’已经刻入每个戍边军人的心底。”
王琢舒说,“作为一名军事报道记者,我会一直坚守战位,用笔触和镜头,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好样子’”。
讲好中国故事
更好打动人心
今年立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支来自大山里的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演唱了一首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淳朴的歌声打动了世界。
“这是河北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长城新媒体集团记者杨亚红讲述了合唱团的台前幕后故事,“都说咱中国小康了,可美好的生活到底什么样啊?这帮孩子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舞台上,就是对全世界的回答!”
当前,仍有一些外国媒体戴着有色眼镜来报道中国。面对外媒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歪曲报道,新华通讯社记者眭黎曦说:“我们要用铁一般的事实,用外媒听得清、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针锋相对。后来,看着95岁的重症康复者在我的镜头前侃侃而谈,那些外媒沉默了,外国观众则被触动了——原来中国真的做到了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眭黎曦说:“传播中国声音,也要用外国人能听到心坎儿里的方式去讲述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纪录片《我的朋友是党员》,用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中国共产党员的故事。有海外网友留言表示‘很愿意与这样的中国共产党员交朋友’。”
全媒体时代,如何让报道更打动人心?
“新千里江山图”呈现10年锦绣华章,《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讲述中国铿锵足音……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全方位报道党的二十大盛况,收到良好效果。人民日报社记者左潇讲述了参与新媒体报道的经历和体会:“近年来,新媒体产品军装照H5刷屏、新媒体创意报道——快闪店‘时光博物馆’打动人心,系列产品让用户感受到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触摸到了新媒体报道的‘温度’。”
今年,左潇和同事们发起“带着我的梦想上天宫”征集活动。“香港培侨中学的陈蔓琳同学收到了航天员陈冬发自中国空间站的信件。好奇与憧憬,立志与拼搏,在这次通信中交汇,一颗努力奋斗、爱国爱港的种子生根发芽。”左潇感慨,“新媒体搭建的桥梁,‘跨度’很大,连接你我的现在与未来;又‘精度’极高,画出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有意思的事情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延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