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乌拉特草原是我的家乡,也是我们牧区巡回法庭反复奔走的区域。作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一名普通基层法官,我始终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
草原很美很大,牧户之间往往相距十几公里,而且多为土路,出行十分不便。为此,每到牧民接羔保育、剪羊绒、拉草料的繁忙季节,我们就把“巡回审判车”开到牧民的蒙古包跟前,悬挂起国徽,在草原上开展巡回办案,为有需要的牧民群众最大程度提供方便。一些从远处来法庭诉讼的牧民,常常不能当天往返。我们便利用法庭空闲的房子建起“牧人茶室”和“牧人之家”,为远道而来的牧民当事人提供免费食宿,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为了牧民的事儿,再崎岖的路也得走,再遥远的地方也要去。因为我们肩上扛着的,是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的责任和担当。2012年冬天,我和同事因一起借贷纠纷案驱车到获各琦苏木寻找当事人,跑了100多公里山路仍未找到。晚上返程途中,汽车的两个轮胎先后爆裂,我们只能徒步往回走,凌晨3点到达镇里时,手脚早已冻得麻木。尽管这样的意外时有发生,但我觉得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反而更能磨砺自己的意志。
公正司法,既要坚持原则讲法理,也要感同身受讲情理。记得在一起诉讼中,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小姑娘因母亲癌症去世欠下7万元借款,当事人无力偿还。标的额虽然不大,却影响着这个孩子的人生。我一连几天研究案卷,试图找到更为合适的解决办法。最后,我们决定先为被告找一家餐馆打工,以工资形式偿还债务。最终双方都同意了这个调解方案,原告还自愿放弃了1万元的债权。案子得到了圆满解决,小姑娘也顺利完成学业。
美丽的草原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维护边疆地区民族团结也是法官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几年,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诉前调解,许多矛盾问题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各民族群众都能在法治化轨道上感受到公平正义。随着时代发展,牧区巡回法庭这些年也实现了线上办案,平均每年有200多件案件是通过电话调解、网络调解等方式予以化解的。
扎根牧区30年,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我始终不渝的理念。有牧民说,法官要像一杆秤,要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的评价我一直牢记在心中。守得住清贫、忍得住艰苦、耐得住寂寞,我要努力做草原上的“一杆秤”。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人民法院牧区巡回法庭庭长,本报记者张枨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