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筑堡垒 边关党旗红
作者:宋爽  来源:内蒙古日报  更新时间:2024-09-13
北疆筑堡垒  边关党旗红

——内蒙古边境地区基层党建见闻

  党的光辉照边疆,北疆儿女心向党。

  8月25日至30日,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组织二局和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共同举办“边疆党旗红”网络主题宣传采访活动。媒体记者们走进内蒙古,访哨所、赴界河、看口岸、进牧区、入农场、穿林海……见证着、记录着。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实施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五边行动”。如今,边境地区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边防巩固边境安全,党的旗帜在祖国北疆高高飘扬。

  强化政治忠诚

  奏响“身在边疆、心向中央”强音

  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

  初秋时节,一支军警民联合“红袖标”护边队在边境线附近例行巡边踏查……这样的场景,在满洲里市新开河镇二卡社区很常见。

  二卡社区距离中俄边境线不到300米,“边境无小事,事事都重要。”二卡社区党支部书记胡亚军介绍,社区全力构建党务工作一盘棋模式,探索“党群思想教育联抓、辖区社会治安联防、生产项目联建”的三联工作法,通过课堂讲习、田园讲习等方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社区还与边境派出所联合利用水上界碑、红色展馆等教育资源,教育引导群众自发成为守卫家乡、为稳定繁荣作贡献的护边员。

  如何筑牢八千里边防线?党建始终是一以贯之的抓手。我区把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等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凝心聚力,思想筑边;充分发挥边境基层党组织作用,建强堡垒,组织固边;加大对边境地区项目、资金、人才等支持力度,科学发展,富民兴边;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向边境地区提供人财物倾斜,守望相助,帮扶强边;推进边境地区党政军警民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共建稳边。

  采访中,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在锡林郭勒盟,曾经面临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大,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党员集中难、开展活动难、作用发挥难、服务群众难、工作推动难的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问题倒逼办法。2005年,东乌珠穆沁旗在条件相对较好的牧民党员以及各类示范户家中设立学习议事点,形成了党员中心户的最早雏形。

  如今,全区共建立1788个党员中心户,他们不断将民情汇上来、问题化解掉、力量聚起来。

  近年来,我区将59个抵边苏木乡镇划分为1519个网格,在网格中融入草原110、蒙古包哨所、戍边警务室等载体,着力构筑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的红色边境线;将各领域党支部建设量化为十星标准,在边境地区通过星级化“亮晒比”建设坚强堡垒支部,选树打造“模范”支部;强化抵边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探索建立跨区域、跨领域党组织联建共建机制……党组织架构和力量的下沉,大大延伸了边境党建工作的触角,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凝聚各方合力

  扛牢“守土有责、守边尽责”担当

  8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绿草如茵。顺着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贝尔苏木贝尔嘎查护边员图门家的蒙古包向后望去,不到500米便是中蒙边界。

  “我的爷爷巴日哈萨巴达,是当地最早一批入党的牧民之一。从爷爷那一代开始,这条由8块界碑连成的边境管段,我们一家三代人接力为祖国守护近一个世纪,累计巡边10万余公里。”谈起护边经历,图门打开了话匣子。

  只要有界碑出现的地方,就有像图门一样平凡又不凡的“边境守望者”。

  驱车向中蒙边境线进发,驶过蜿蜒的小路,老远便看到半山腰用石头堆砌了8个大字:爱边、护边、守边、强边。

  山坡脚下,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地方,正是兴安盟阿尔山市天池镇护边员、党员中心户王玉发的家。“这山坳坳里哪有沟沟坎坎,哪里有特殊记号,哪座山头有手机信号,都记在我脑海里。”面对记者,护边员王玉发侃侃而谈。一个望远镜、一个挎包、一群羊,陪伴着他在边境线上,走过20多年的“守望之路”。

  当置身于阿尔山市,你可能会在景区、居民小区内看到一支身穿红色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就是“雪城义警”。如今,“雪城义警”治安联防协会从成立之初的75人发展到如今的10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20余万小时,已成为治安动态的“观察点”和“流动哨”。

  党群活动组织员、政策法律宣传员、便民服务代办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带头致富示范员……这些身份让党员干部成为一座座桥梁,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动员服务链条、从下到上的信息反馈系统,成为连接组织、沟通群众的重要力量。

  发挥示范作用

  践行“请党放心、强边富民”誓言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

  “哞……哞……”记者刚走进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贺斯格乌拉牧场阿尔善宝力格分场,便听到一声声浑厚的牛叫声。一头头肥硕的华西牛悠闲地啃食着青草。

  白铁柱家在贺斯格乌拉牧场浩雅尔宝格达分场。作为党员,他带头对畜群结构进行调整,积极引进繁育华西牛,免费提供技术服务、低价提供优质仔畜,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牧户家家实现了增收。“通过发展良种肉牛、优化畜种结构,不仅增加了收入,草原生态也越来越好了。”白铁柱说。

  最好的经验来自基层,始发于党员群众的探索。

  我区始终把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作为发展边境地区经济、维护边疆安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143个抵边嘎查村实施中央、自治区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全覆盖,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益全部超过10万元。推动“书记领办项目”,建立合作社419家、家庭农牧场2049个,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3万余名,边境地区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和强边兴边的过程中。党的组织不仅“铺天盖地”建起来,更“顶天立地”强起来了。

  ——全力保障抵边地区用电需求,扩大光纤宽带和移动网络有效覆盖面,建设边境公路,创造更加完善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加大边境地区人才引育,持续深化京蒙协作,不断加大“组团式”帮扶力度,定期组织专家深入边境一线开展点对点服务;

  ——加大边境居民就业创业支持,切实抓好以工代赈,推动抵边嘎查村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点固线牢面稳,全区上下不断创新党建载体、改进方式方法、激活体制机制,北疆儿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边境党建工作正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迸发出蓬勃生机。


责任编辑:程凯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