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将中巴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初夏时节的巴西利亚,天朗气清。黎明宫内,绿草如茵,450名威武礼兵整齐列队。在120名龙骑兵护卫下,习近平乘车抵达黎明宫前广场。

    卢拉总统和夫人罗桑热拉热情迎接习近平,并为习近平举行隆重盛大欢迎仪式。








    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会谈前,卢拉总统和夫人罗桑热拉热情迎接习近平,并为习近平举行隆重盛大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会谈前,卢拉总统和夫人罗桑热拉热情迎接习近平,并为习近平举行隆重盛大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会谈前,卢拉总统和夫人罗桑热拉热情迎接习近平,并为习近平举行隆重盛大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










    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会谈前,卢拉总统和夫人罗桑热拉热情迎接习近平,并为习近平举行隆重盛大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翟健岚摄


    军乐团奏中巴两国国歌。两国元首一同观看仪仗队分列式。中巴儿童挥舞两国国旗热烈欢迎习近平。巴西艺术家用中文演唱《我的祖国》。

    两国元首分别同对方陪同人员握手致意。

    欢迎仪式后,两国元首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11月20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利亚总统官邸黎明宫同巴西总统卢拉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习近平指出,很高兴在中巴建交50周年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年份访问巴西。刚才卢拉总统为我举行最高礼遇的隆重欢迎仪式,充分体现了对中巴关系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令我深受感动。中国和巴西是东西半球两大发展中国家。回首过去50年,中巴关系跨越山海,探索出发展中大国相互尊重、互利友好、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巴西是首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首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近年来,在我和卢拉总统战略引领下,两国日益成为命运与共的可靠朋友、共促和平的积极力量,中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也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壮大了全球南方的力量和声音,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习近平强调,今天我们将中巴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同时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这是中巴关系发展的又一个历史性时刻,彰显了两国关系的全球性、战略性、长远性,符合两国人民普遍期待,将为双方推进各自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同时也彰显了中巴携手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中方愿同巴方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不断丰富新时代中巴关系内涵,做相互成就的“黄金搭档”,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目标不断迈进,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就未来两国关系发展提出4方面建议。

    一是命运与共,不断巩固战略互信。在涉及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做彼此信赖的战略伙伴和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协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典范。加强文化、教育、青年等领域人文交流,夯实中巴命运共同体的民意基础。

    二是发展与共,持续深化发展战略对接。把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的历史机遇,深化经贸、基础设施、金融、科技、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加强航天、农业科技、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中方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支持巴方“零饥饿”计划,愿同巴方继续加强减贫合作,让两国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

    三是担当与共,为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展现中巴力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说公道话、办公道事,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方高度重视巴西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支持巴西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愿同巴方在联合国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内加强沟通协调,支持巴西明年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工作,助推“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就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发出更加响亮的金砖声音。

    四是休戚与共,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巴贡献。中巴作为发展中大国,要带头共商共议,推动“同球共济”,合力应对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挑战。加强在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治理等领域合作。中方愿支持巴西办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

    习近平指出,10年前,我在巴西利亚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中拉论坛,推动中拉关系进入了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中方愿同巴方一道,继续办好中拉论坛,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发展优势和需求更好对接,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卢拉表示,巴中是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的好朋友,中国是巴西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人民是巴西人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今年是巴中建交50周年,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再次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刚才欢迎仪式上,我特地安排巴西艺术家演唱著名中文歌曲《我的祖国》,以此感谢中方对我去年访华的盛情接待并表达巴西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过去50年,巴中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巴方期待以习近平主席访问为新起点,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新成果,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巴中命运共同体。巴西正在大力推进“加速增长计划”“新工业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等发展战略,这些同中方“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双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将极大助力巴西再工业化进程,促进南美一体化建设,树立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双方工作组要加紧探讨并推进基础设施、金融、产业链、科技、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巴西投资合作。巴方期待提升同中国互联互通和物流水平,促进巴中和拉中共同发展繁荣。巴方反对“新冷战”,主张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全球伙伴关系,愿同中方继续深化在联合国、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沟通协作,提升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巴方也愿同中方继续密切多边协作,为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已成为巴中关系史上的新的里程碑,开启巴中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

    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西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加速增长计划”“巴西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对接的合作规划》。

    访问期间,双方还签署了经贸、投资、农业、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人工智能、全球发展合作等领域30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蔡奇、王毅等参加上述活动。

    2024-11-21
  • 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

    习近平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大幅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我们应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信息革命发展的历史主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造福世界。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当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开幕,主题为“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承办。

    2024-11-21
  • 习近平主席为巴黎唐代文物展题序引发法国各界热烈反响

    为中法文化互融互鉴注入新动力——习近平主席为巴黎唐代文物展题序引发法国各界热烈反响


    “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18日在位于巴黎的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分别为展览题写序言。

    法国各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为展览题序彰显中方对中法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的高度重视,为两国文化互融互鉴注入新动力。今年是法中建交60周年和法中文化旅游年,加快人文交流“双向奔赴”,将历史情感与时代精神融入两国友谊,必将进一步促进两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吸引,使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加牢固和富有活力。

    “中方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中法双方达成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唐代文物展的协议。在两国文物专家共同努力下,展览于11月18日在法国如期开幕。

    “这次展览是中方送给我们的一份大礼。”吉美博物馆馆长扬尼克·林茨对记者说,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为展览题写序言,体现出两国领导人对文化交流的重视。

    本次展览汇集中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套)精美文物,从11月20日起面向公众开放,将持续至明年3月3日。林茨介绍说,此次展陈的文物价值非凡,其中部分展品是首次在中国境外展出。

    为向法中建交60周年献礼,吉美博物馆将2024年定为“吉美中国年”,展览、音乐会等中国文化活动贯穿全年,其间还组织论坛,探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议题。

    前来观展的法国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易凯对记者说,感谢两国领导人对法中文化交流事业“一如既往的支持”。十年前,他在吉美博物馆工作时,曾参与策划“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庆祝法中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也曾为展览题序。

    易凯说:“曾因疫情原因陷入低迷的国际文化交流需要重新启动。在此背景下,法中两国对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显珍贵。在今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的带动下,各类展览、研讨会在两国密集举办,有利于帮助法中人文交往恢复活力。”

    “理解当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今年以来,以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游年为背景,两国文化交流活动高潮迭起:年初,“山海有灵”主题豫园灯会“点亮”巴黎;4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在故宫开幕;10月,深圳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咏春》登上法国舞台;11月上旬落幕的巴黎中国戏曲节上,京剧、瓯剧、闽剧、潮剧等博得“满堂彩”……

    此次唐代文物展从长安都城建制、唐代社会制度、外来宗教传播、唐代文学艺术、丝绸之路发展等方面分门别类详细介绍,再现“盛唐气象”,也让今年的中法人文交流迎来新高潮。

    在法国银行业工作的让-马克·佩诺对本次展览循序渐进的展陈方式高度赞赏,认为这便于外国观众了解唐代文化的兴盛和中华文明的璀璨。“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序言中所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朝代。它包容外来文化在本土的发展,又将相对先进的瓷器、纸张等向外输出。今天的中国也是如此,在某些领域全球领先,国家包容开放。因此,了解唐代历史是理解当代中国的一把钥匙。”佩诺说。

    习近平主席在序言中说,相信本次展览能够让法国和欧洲的观众们更为形象地了解辉煌灿烂、自信开放的盛唐气象,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来自法国新阿基坦大区的米丽埃尔·布尔米耶对此十分认同,称自己已成为“中华文化爱好者”。

    布尔米耶在展览现场对记者说,新阿基坦大区与中国湖北省多年来保持友好合作,今年她多次受邀出席中国相关文化活动,此行是专门到巴黎观看吉美博物馆的年终“重头戏”。

    “拉近彼此距离的最佳途径”

    习近平主席在序言中指出,两国人民历来相互欣赏、相互吸引,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我们要从历史文化中探寻启迪,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互鉴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将历史情感与时代精神融入中法友谊,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得更加牢固和富有活力。

    阿诺·贝特朗参与策划了包括本次唐代文物展在内的多场中国文物展。他对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从历史文化中探寻启迪”颇有共鸣,认为这些历史文化活动对当今时代具有启示意义。“在这些展览上,我们谈论的不只是中国本身,还涉及当时与中国交往的民族和地区,通过文物展现的是一个丰富、彼此关联的世界。”

    布尔米耶十分赞同习近平主席在序言中倡导的“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互鉴”。她说,在此次展览上,看到不同民族和文化在古都长安相遇和交流,就如同在阅读一段“人类共同的历史”。“文明的冲突来自对彼此的不了解,而了解各个文明的历史文化,以史为鉴,将有助于认识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今年以来,法国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利亚齐德·本哈米见证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两国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在法国举办。本哈米表示,两国元首高度重视双边人文交流,这对促进法中民心相通、深化双边关系发挥了引领作用。


    “世界是多元的。法中两大文明从古至今的交流向世界表明,对于两个国家而言,文化交流是理解彼此差异、拉近彼此距离的最佳途径。”本哈米说。

    2024-11-21
  • 习近平在秘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当地时间11月14日,在赴利马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人报》发表题为《让中秘友好之船扬帆远航》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让中秘友好之船扬帆远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南半球的初夏时节,充满生机和希望。应博鲁阿尔特总统邀请,我即将对秘鲁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这是我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后第二次访问秘鲁这个中国在太平洋对岸的“邻居”。这里孕育了卡拉尔、查文、奇穆、印加等古老文明,这里的人民亲切地称呼中国人为“老乡”,这里的国会通过决议将每年2月1日确定为“秘中友谊日”,这里的中餐馆叫做“吃饭”。每次来到秘鲁,我都深深感受到秘鲁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这份情谊根植于古老文明的智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绵5000多年的文明,以卡拉尔文明为代表的海洋文明和以印加文明为代表的陆地文明彰显了秘鲁文明的历史悠久和丰富多元。中外考古学界认为,中华文明和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产物。文明的智慧让我们理念相近、心灵相通。中国人历来讲究“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印加人倡导“莫偷盗、莫撒谎、莫懒惰”。秘鲁思想家马里亚特吉曾讲,“在精神和物质上,中国比欧洲更接近我们。我们人民的心理更像亚洲人而不是西方人”。这就是华人移民175年来同秘鲁人民血脉相融、不可分割的“文明密码”。近期,两国广播电视部门将在秘鲁举办《从长城到马丘比丘》首映式,展播《三体》等中国优秀影视作品,相信这将有助于秘鲁朋友更加深入了解中国。

    这份情谊传承自遥相辉映的历史。很多人告诉我,中秘两国人民看到对方就“望之可亲”,看到对方的文物就感到“似曾相识”。比如,秘鲁出土的印加人金面具同中国三星堆的黄金面具如出一辙。马丘比丘古城祭台上有一块“栓日石”,印加人通过日影变化,确定季节、编制日历,这同中国古代的日晷异曲同工。中国古蜀先民以展翅飞翔的太阳神鸟表达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这同印加文明一般无二,都体现出对光明的向往。去年以来,“何以文明”全球巡展走进秘鲁,“印加天路”安第斯文化展、“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等展览来到中国,受到两国民众热烈欢迎。近日,双方已在秘鲁举办“太阳之光:古蜀文明与印加文明互鉴展”,欢迎大家前去参观,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更多中秘文明交相辉映之处。

    这份情谊深化于互利共赢的合作。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秘关系始终稳步前行,特别是2013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惠及两国人民。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向秘鲁派遣医疗专家组,尽己所能向秘鲁提供疫苗和抗疫物资,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是关键时刻值得秘鲁信赖的朋友。秘鲁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的拉美国家、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之一。中国已经连续10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去年秘鲁对华出口额占秘鲁出口总额的36%。中资企业在秘鲁投资存量约300亿美元。中资企业投资的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产值约占秘鲁国内生产总值的1%,创造了上万个就业岗位。中资企业承建的通贝斯大区加里多医院惠及逾10万居民,利马三大区水务项目建成后将解决40余万秘鲁人民卫生用水问题。

    中国古语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秘鲁谚语说:“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天的声音。”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是我们两国的共同追求。我们要弘扬中秘传统友谊,拓展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今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这为包括秘鲁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了新机遇,为中秘互利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这次访问期间,我将和博鲁阿尔特总统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钱凯港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要项目,也是南美首个智慧港口。钱凯港一期工程可以将秘鲁到中国的海运时间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为秘鲁带来45亿美元收入,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钱凯港的建成有助于秘鲁构建从沿海到内陆、从秘鲁到拉美和加勒比其他国家的立体、多元、高效互联互通格局,打造以钱凯港为起点的“新时代的印加古道”,带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整体发展和一体化建设。港口项目部还建立动物救助站,主动肩负起救助企鹅、海豹、鸟类的社会责任,改善湿地、海滩、生物栖息地的环境状况。我们要共同把钱凯港建设好、经营好,使“从钱凯到上海”真正成为促进中秘和中拉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中方也愿继续在秘鲁实施“小而美”民生合作项目,推动开设鲁班工坊、中文工坊,加强两国职业教育合作,鼓励中资企业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履行好社会责任,让“老乡”情谊更加真实可感。

    我们要担起文明互鉴时代责任,加强在文化艺术、教育、科研、旅游、青年、文化遗产保护、考古等领域交流合作,采取更多措施便利两国人员往来,进一步夯实双边关系发展社会民意基础。密切两国在文明古国论坛机制内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支持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不同文明如同中国九寨沟的五彩池和秘鲁马拉斯的梯田,虽色彩斑斓、形状各异,但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继2008年、2016年两次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秘鲁将第三次主办这一重要会议。3次会议的主题从“亚太发展的新承诺”,到“高质量增长和人类发展”,再到今年的“赋能、包容、增长”,充分展现出秘方推动建设开放型亚太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强决心,有力发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利马声音”。中方坚定支持秘方办会,愿同秘方密切配合,推动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在亚太合作中留下新的“利马印记”,为推动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秘鲁纳斯卡文明的巨大地画,身在其中者迷,唯有居高者方能窥其全貌。中国也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方愿同秘方一道,坚持登高望远,从历史长周期把握世界大势,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落实好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拉美朋友常说,“没有勇气的人,永远不会攀山渡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愿同秘鲁朋友一道,同心所向,跨越山海,驾驶中秘友好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4-11-14
  •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主席与秘鲁的故事

    【学习进行时】应秘鲁共和国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3日至17日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一起重温习近平主席与秘鲁的故事。

    中国和秘鲁都是文明古国,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人民友好深入人心。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发展中秘关系,指出愿同秘方夯实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促进文明互鉴,加强多边协作,推动中秘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6年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国会发表题为《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太平洋对岸的“邻居”

    “秘鲁是中国在太平洋对岸的‘邻居’。”习近平主席2016年在秘鲁国会演讲时这样形容中秘关系。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访问过秘鲁。当地雄奇的山水、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勤劳勇敢的人民、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也给习近平“留下美好印象”。

    2016年,时隔20余年再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习近平主席表示:“我又一次领略到秘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由衷体会到两国关系的旺盛活力和两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生动讲述了多个体现中秘双方真诚友好、共同发展的事例:400多年前,中秘人民就跨越大洋,拉开了双方交往的序幕;130年前成立的“中华通惠总局”,为促进中秘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秘鲁,西班牙语“老乡”一词用来专指中国后裔,中国广东话“吃饭”一词演变为中餐厅的统称……

    习近平主席表示,中秘是“相互信任的好兄弟,共同发展的好伙伴,共担责任的好朋友”。

    “天然的认同感和共同的使命感,让我们能够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彼此关系,在涉及领土主权、发展权益等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习近平主席说。

    在2016年的这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被授予秘鲁国会最高等级荣誉勋章“大十字勋章”。

    “这不仅是给予我个人的荣誉,更体现了秘方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秘鲁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习近平主席说,将永远珍藏这份情谊和美好记忆。

    近年来,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持续拉近中秘这对跨洋“友邻”的“距离”。

    今年6月,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带来了一众内阁重要部长和经济界代表。通过在深圳、上海、苏州等地参访,她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有了切身感受,也从中看到未来的希望。

    在同习近平主席的会谈中,博鲁阿尔特总统发出感慨:秘方真心钦佩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希望学习借鉴中方的成功经验,通过进一步扩大密切两国务实合作,助力秘鲁更好实现自身的发展。

    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处世之道,也是中秘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发展的根本原因。中方支持秘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愿同秘方坚定相互支持,坚定不移推进中秘友好合作。

    得知不久前秘鲁国会几乎全票通过决议,将每年2月1日确定为“中秘友谊日”,习近平主席表示,这充分体现了秘鲁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中方对此高度赞赏。








    2024年6月21日在秘鲁钱凯港拍摄的码头操作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从钱凯到上海”

    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钱凯湾内,一座现代化港口——钱凯港即将迎来正式运营。

    钱凯港项目是中国和秘鲁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拉美地区新的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港,可大幅缩短秘鲁到亚洲的直航时间。

    202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会谈时指出,双方要共同努力,确保钱凯港如期建成,成为中拉之间的陆海新通道,使“钱凯到上海”真正成为一条促进中秘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路。博鲁阿尔特总统表示,秘方期待同中方共同努力,如期建成钱凯港项目,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钱凯港项目一期工程始建于2021年,包括4个码头泊位。港口最大水深达17.8米,能停靠18000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可实现近期每年100万、远期150万标准箱的设计吞吐能力。

    近三年,“从钱凯到上海”已成为秘鲁的流行语。待港口建成,这句流行语将变为现实。随着这条中拉之间的陆海新通道的开辟,秘鲁与中国之间的海运时间将缩短约10天,来往货物能便捷通达秘鲁以及拉美各国,极大提升贸易便利。

    钱凯港项目是两国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典范,更是中拉合作的生动缩影。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秘都是环太平洋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双方要加强团结协作,共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2024年6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会谈。这是习近平同博鲁阿尔特握手。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人生乐在相知心

    “人生乐在相知心。”2016年在秘鲁国会演讲时,习近平主席以这句古语形容中秘两国人民感情相连、心灵相通。

    这次演讲,习近平主席特别提到两位秘鲁朋友:安东尼奥·阿尔塞和吉叶墨。

    安东尼奥·阿尔塞是秘鲁作家、记者。青年时代,他接触到有关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的报道,对中国充满向往。1960年,他作为拉美新闻代表团的一员首次访华,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后来,安东尼奥成为推动秘中建交的一名重要使者。

    在旅居中国30多年间,他出版了《中国:时代的面貌》《到永恒的纪念碑——长城和马丘比丘》等一系列著作和画册,为不同时期的中国“画像”,持续为秘中两国增进理解、巩固友好作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主席对安东尼奥在中国的采访报道给予积极评价:“向拉美民众展示真实的中国”。

    忆及此事,安东尼奥的女儿洛德斯·费尔南德斯·埃斯基韦尔表示,“这让我们全家都非常激动”。

    吉叶墨是秘鲁汉学家和翻译家。1979年至1991年,他在南京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西班牙语,撰写了《来自中国的报道》、《李白诗选》、《中国文化百科全书》等著作。他还出演了包括《大决战》、《重庆谈判》等25部中国电影,受到中国观众喜爱。

    “现在,吉叶墨先生已经87岁了,听说他仍然坚持每年访华,我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说。

    吉叶墨当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非常荣幸得到习近平主席的认同”,“对此深感惊喜和兴奋”。

    有秘鲁学者评价说,吉叶墨堪称目前秘鲁汉学界的“老师”。多年前,秘鲁高等院校几乎没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吉叶墨开了先河,用自编的教材在很多年轻人心中种下了爱好中国文化的“种子”。年逾八旬的他还编撰出版《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为广大西班牙语世界读者架起了解中国的又一座桥梁。

    近年来,中秘人文交流十分活跃。2023年以来,“何以文明”全球巡展走进秘鲁,“印加天路”安第斯文化展等展览来到中国,受到两国民众热烈欢迎,进一步增进了中秘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023年11月,在会见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秘都拥有灿烂文明和深厚文化,双方应该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科技、青年交流等合作,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表率。

    2024年6月,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访问深圳,参观了“太阳的子民——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专题展览。这一展览精选来自秘鲁14家博物馆的168件(组)馆藏珍品,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

    她表示,秘鲁和中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样的展览走进中国,为中国人民了解秘鲁文明打开了一扇窗,为两国人文交流搭建起一座桥。

    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国应该运用文明智慧,为人类和平和发展事业作出新贡献。

    策划:储学军

    统筹:车玉明李志晖

    执行:万方王子晖翁伟庆牟彦秋

    主笔:金佳绪丁梓朔

    新华网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2024-11-14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四

    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四


    “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抓好改革落实提供重要方法指导、实践指南。

    科学指引:坚持改革和法治同频共振,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奔涌向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海南考察,对海南改革开放作出重要指示。

    南海之滨,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

    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决策。

    202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法治之力推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成为新时代改革和法治同频共振的生动缩影。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这次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对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作出深刻论述,为新征程上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提供根本遵循——

    为法治建设指明方向,要求“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进一步用好法治的力量,提出“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

    强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强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明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

    奉法者强,则国强。回望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改革和法治始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一同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改革意味着“破”和“变”,而法治意味着“立”和“定”,厘清其中关系十分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就是要冲破法律的禁区,现在法律的条条框框妨碍和迟滞了改革,改革要上路、法律要让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法律就是要保持稳定性、权威性、适当的滞后性,法律很难引领改革。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全面的。”

    改革的深化,离不开法治保障;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改革推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专门一个部分部署“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法治之力护航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适应改革开放需求,国家立法节奏更快、质量更高;

    司法改革环环相扣、动真碰硬,更加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政府建设换挡提速,厘清“权力边界”、激发市场活力;

    ……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需要改革和法治同向发力、相互促进。

    夯基固本: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有力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挂起国徽,拉好横幅……今年7月的一天,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黄土塬的一块山头上,法官与干部群众席地而坐,调解土地纠纷。

    搭在田间地头的“巡回法庭”,从源头端就地化解纠纷,以“案结事了”化解“案多人少”,折射法治领域改革的力度和温度。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

    科学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

    与时俱进修改宪法,加强合宪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编纂实施民法典,全方位保护公民民事权利;修改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难题;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更好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坚持立改废释纂并举,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成熟完备。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

    “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相关改革”明确写入法律,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的路径更加清晰。

    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新征程上,一系列“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破局前行,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曾经打官司“门难进”“案难立”,如今变为“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架起领导干部干预司法“高压线”,有效防止“批条子”“打招呼”;公安政务服务深入推进“一窗通办”“全程网办”“跨省通办”……政法机关气象更新,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守住防范冤错案件的底线,司法责任制改革“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实现“政通人和”……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正式全面启动,法治中国建设迈入系统协同推进新阶段。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

    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全面设立,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法治建设舵稳帆正,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公布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速,依法驾驭权力的奔马。

    加强法治宣传,支持正当防卫,惩治网络暴力……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

    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系统谋划、整体协同。

    “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明确要求。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法治建设从法律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法治体系全面提升,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入更高境界。

    蹄疾步稳: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以更高水平“中国之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0月10日,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在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短短4天,就收到上千条意见建议。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更需筑牢法治之基、发挥法治之力,护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劈波斩浪。

    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改革的执行力和穿透力不断增强——

    表决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表决通过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9月和11月召开的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接连就重大改革发展事项作出决定和决议,释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动能。

    以法为纲,崇法善治。

    从修订行政处罚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到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到打破“旋转门”“玻璃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利剑披荆斩棘,有力突破改革梗阻、确保改革落实。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位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海北州刚察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的栖息地之一。由于相关路段未设置明显警示标牌和限速设施,车辆与羚羊相撞事故频发。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法治护航。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责,与多部门协调沟通,推动建成我国首个普氏原羚生命保护通道。

    改革势如破竹,法治固本强基。

    检察公益诉讼范围不断拓展,监督“利剑”效能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彰显;加快完善监察法、推动反跨境腐败法立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推动“关键少数”在改革中带头厉行法治……

    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彰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为改革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今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一系列新经验新做法写入法律,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

    从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到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更好应对风险挑战;从加强产权司法保护让“有恒产者有恒心”,到制定学前教育法护佑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中国之治”的基石更巩固、效能更显著,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齐头并进,法治在改革推动中更加健全,改革在法治护航下更加有力,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2024-11-14
  • 李强在河北调研时强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全面绿色转型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13日在河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全面绿色转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河北调研。这是李强在白洋淀详细了解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情况。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在雄安新区,李强首先来到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听取企业建设运营、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等介绍,察看星网系统运行及应用情况。李强指出,产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不断完善有利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标志性疏解项目落地,吸引更多竞争力、带动力强的企业入驻,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培育高新产业体系,为雄安新区发展注入新动能。初冬的白洋淀碧波荡漾。李强来到这里,详细了解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情况,察看水质抽样检测结果,对淀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表示赞许。李强说,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白洋淀及上下游协同保护和生态整体修复,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李强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完善城市功能,营造现代化宜居宜业环境,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把智能、绿色、创新打造为雄安新区的亮丽名片。








    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河北调研。这是李强在涿州市小清河分洪区南围堤建设工程现场,察看项目最新进展,听取河北省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等情况汇报,与设计施工监理人员交流。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在保定,李强来到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听取企业科技创新进展汇报,走进晶体生长车间了解工艺流程,详细询问相关技术指标。李强勉励企业把握前沿趋势,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不断提升竞争优势。李强来到涿州市小清河分洪区南围堤建设工程现场,察看项目最新进展,听取河北省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等情况汇报,与设计施工监理人员交流。李强说,去年河北省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洪灾,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要加快推进房屋重建和修缮加固、水毁公路修复提升等任务,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体系规划建设,扎实做好河道疏浚、堤坝加固、水库布局等工作,严把质量关,切实提高防大汛、抗大险能力。李强叮嘱当地干部,冬季来临,要把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想得再细些,一件一件落实好,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

    李强充分肯定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河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锐意进取,奋发作为,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吴政隆陪同调研。

    2024-11-14
  • 丁薛祥出席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并致辞

    11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出席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并发表致辞。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11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出席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并发表致辞。

    丁薛祥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对阿塞拜疆举办世界领导人气候行动峰会的良好祝愿,强调习近平主席对阿塞拜疆作为COP29主席国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作出的积极努力和贡献表示高度赞赏,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丁薛祥指出,今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实施30周年。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携手推动COP29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不负国际社会的热切期盼。

    丁薛祥表示,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基石,发达国家应当展现更大雄心和行动,履行率先减排义务,提前碳中和时间,发展中国家也要在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方式的彻底变革,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以公平、有序、公正的方式加速能源转型,维护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绿色产品和技术的可及与革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资金和技术是关键支撑,呼吁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期待这次大会达成更有力度的新资金目标,为下阶段全球气候行动提供信心和保障。中方愿同各方一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合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与会期间,丁薛祥分别同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总理特罗瓦达、格林纳达总理米切尔进行了简短友好交谈,并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丁薛祥会见古特雷斯时表示,中国坚定捍卫多边主义,始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主渠道地位,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不管其他国家政策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都不会改变。中方愿同各方坦诚交流,加强团结合作,摒弃单边主义,推动COP29取得积极成果,为气候多边进程注入正能量。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高度评价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努力和贡献,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对联合国事业的有力支持,愿同中国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更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12日,丁薛祥出席“加强早期预警,共筑气候适应的未来”高级别会议并致辞,强调中国高度重视气象早期预警国际合作,愿同各国一道,共同提升全球风险评估能力,构建全球预警网络,打造气候适应伙伴关系,推动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3日,丁薛祥出席“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并致辞,表示中方愿同各方密切合作,携手提升岛屿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推进岛屿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强岛屿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推动零碳岛屿目标早日实现,建设绿色之岛、美丽之岛、安全之岛、幸福之岛。


    丁薛祥来到中国代表团在会场设立的“中国角”,勉励工作人员积极宣介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好经验好做法,讲好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

    2024-11-14
  • 习近平离京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

    11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应秘鲁共和国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


    陪同习近平出访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等。

    2024-11-13
  •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举行

    当地时间11月11日至12日,以“唱响‘全球南方’主旋律开启发展振兴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西总统卢拉的贺信。








    这是11月11日在巴西圣保罗拍摄的首届“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论坛主办方表示,习近平主席和卢拉总统专门向论坛发来贺信,为“全球南方”发展作出新的重要指引。“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建设性力量。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将于本月在巴西举行,在此背景下举办本届论坛,期待媒体智库在维护和平、开放发展、全球治理、文明互鉴等方面共同唱响“南方声音”,展现“南方担当”,为全球南方国家现代化建设凝心聚力,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11月11日在巴西圣保罗拍摄的首届“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哈提卜、墨西哥参议院亚太委员会主席波列文斯基、尼日利亚通讯社社长阿里等嘉宾表示,当前“全球南方”蓬勃发展,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期待“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坚持将发展合作作为优先议程,以公平正义、开放包容为理念助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共促“全球南方”新发展,共谱文明互鉴新篇章,共迎全媒时代新挑战。








    11月11日,在巴西圣保罗,与会者参加首届“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开幕式上,“全球南方”媒体新闻网正式上线,并发布了《“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圣保罗宣言》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南方觉醒》多语种报告。








    11月11日,在巴西圣保罗,与会者参加首届“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



    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新华社联合巴西通讯公司共同主办,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家媒体、智库、政府部门及企业的约350名代表出席。

    2024-11-13
  • 习近平主席致“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贺信提供思想引领

    凝聚共识为世界贡献“南方智慧”——习近平主席致“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贺信提供思想引领


    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在巴西圣保罗开幕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在与会嘉宾中引发热烈反响。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多国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阐释了全球南方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调了中国始终同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全球南方国家媒体智库助力相关各国逐梦现代化、推动全球治理指引方向。

    中国为全球南方合作发展注入动力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愿同广大全球南方国家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后,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表示,中国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解答世界难题提出中国方案,如主张和平对话解决国际争端、根据当下世界新形势加强文化教育、推行绿色发展等,旨在为全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新华社等多家中国媒体在传播中国倡议、中国行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构建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墨西哥联邦参议院亚太委员会主席、墨执政党国家复兴运动党前主席波列文斯基认为,全球南方的理念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同,而中国正在通过实践将理念转化为现实。中国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支持拉美发展振兴,让全球南方理念落地,促进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相互尊重了解,共同进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维护多边主义。媒体智库对推动各国各界充分理解全球南方概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坚持客观报道事实真相,积极传递正能量。

    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同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特意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在世界百年变局中,中国始终同全球南方国家站在一起,携手同行。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秘书长钦貌佐表示,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机制等多边合作中起到引领作用,中国媒体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缅中合作为例,中国媒体积极报道两国合作,在与缅方媒体的交流探讨中分享经验和思考。

    以交流促合作共答时代课题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在世界百年变局中逐梦现代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

    阿根廷阿中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西奥·朱斯托认为,媒体智库在推动全球南方国家交流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南方国家常被错误解读,澄清误解和纠正偏见是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应采取新战略确保客观事实得以传播,让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能够被倾听和理解。即将在拉美国家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多边合作机制都是传播全球南方国家真实信息的重要平台。

    黎巴嫩《消息报》英文版主编贾迈勒·古森说,国际舆论通常由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相对薄弱。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发布研究报告、组织学术论坛、撰写新闻报道等,可以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深入理解并凝聚共识,帮助了解彼此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共同应对全球变暖、粮食安全、债务危机等挑战。

    这次“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由新华通讯社和巴西通讯公司联合主办。在开幕式当天,巴西总统卢拉也向论坛致贺信。在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若泽·里卡多·卢斯看来,两国元首同时向论坛致贺信,表明双方都非常重视全球南方媒体智库的建设,展示了巴中两国的长期友好和互利共赢关系,很高兴在这次高端论坛上看到来自全球南方国家的多样化参与和积极对话。

    古巴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伊薇特·洛佩斯·罗德里格斯对中国和巴西两国媒体共同主办这次“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表示赞赏。她说,当前人类社会面临诸多威胁与挑战,媒体智库以反思与对话的方式展开交流尤为重要。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南方担当”

    津巴布韦南部非洲研究与文献中心执行主任马达库凡巴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后深受触动。他说,习近平主席曾说,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全球南方国家遵循多样、多边和包容的原则,无论国家大小,它的声音都可以被听到。全球南方国家还倡导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促进世界和平、和谐发展。

    格林纳达政府新闻办主任贾森·菲利普备受习近平主席贺信鼓舞。他认为,作为全球南方国家一员,格林纳达始终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致力于多边主义和区域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比如,加勒比共同体在倡导冲突解决和促进地区民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团结协作有效放大小国声音,有助于建立更加平衡、多极化的国际秩序。全球南方媒体智库肩负使命,通过持续合作和凝聚共识,促进不同体量国家实现发展进步,走向美好未来。

    古森表示,习近平主席贺信对全球南方媒体智库提出殷切希望,为其发展指引方向。黎巴嫩因其自身地理位置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借助这一优势可以成为中东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桥梁”,促进中东与亚非拉国家媒体智库的多边合作和经验共享。


    智利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斯·贝略大学拉美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说,通过共同发声,全球南方国家正在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向更加公正、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出贡献。

    2024-11-13
  • 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友好人士引发巴西各界强烈共鸣

    “跨越山海的好朋友”——习近平主席复信巴西友好人士引发巴西各界强烈共鸣


    “希望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巴关系不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巨大的鼓舞。以文化为桥梁,我们非常希望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里约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负责人、巴西山河文化促进中心主任马西娅·梅尔希奥说。

    “很惊喜得到习近平主席的关心和鼓励。我想把中文学得更好,更深入了解中国。”巴西圣保罗大学学生赖莎·安若斯说。

    从长期推动巴中交流合作的地方官员、友好团体,到与中国语言文化结缘的高校师生,百余名巴西友好人士近日分别致信习近平主席,感谢中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对巴中友好交流和当地改善民生所作贡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他们对习近平主席复信中的殷切寄语产生强烈共鸣。巴西各界期待习近平主席的再次到访开启两国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

    “向巴西人民传递的友好信息”

    “建交50年来,中巴两国携手同行,休戚与共,成为了跨越山海的好朋友。”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

    巴西-中国友好协会是致信习近平主席的机构之一。协会会长恩里克·达诺布雷加对记者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巴西前夕复信,让我们深感荣幸。这是向巴西人民传递的友好信息,凸显巴中友谊的重要性,也为两国人民描绘了相互合作、彼此尊重的美好未来。”

    一个月前,习近平主席在北京集体会见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的外方嘉宾,对国际友人长期致力于对华友好事业表示高度赞赏。达诺布雷加是现场亲历者,对这个“非凡时刻”记忆犹新。他说,从集体会见到复信,凸显了“习近平主席对人文交流工作的高度重视”。

    达诺布雷加认为,今年适逢巴中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巴西将推动两国继续谋发展、求合作,打造双边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巴中合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更有益于构建“人类共同地球家园的金色未来”。

    致信习近平主席的另一家机构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今年参加了巴中建交50周年的多个庆祝活动。乐团负责人梅尔希奥告诉记者:“巴中之间日益紧密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一个生动例证,显示两国正通过携手合作推动友好关系迈向新未来。”

    这个乐团成员主要是来自里约热内卢贫困社区的年轻人,乐团发展得到了在巴西的中国企业支持,今年还获评里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得益于中方支持,我们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为很多年轻人带来希望。”梅尔希奥说。

    “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很高兴看到中巴两国友好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指出。

    巴西圣保罗大学学子在致习近平主席的信中,讲述了亲眼见证中国发展并记录和传播中国故事的特别经历。

    今年7月,2024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展映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的青年创作者制作了近百部纪录片并精选出6部参加展映,其中就有圣保罗大学学生佩德罗·尼希拍摄制作的《春不迟,重逢自有时》。

    尼希2016年曾赴中国新疆拍摄短片,记录锡伯族8岁女孩牡丹的故事。今年6月,他重返新疆,与已经16岁的牡丹重聚,记录下牡丹的成长、家庭的变化和中国的发展,展现巴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和文化连接。尼希说,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中国的认知。

    近年来,圣保罗大学20多名学生先后参加“看中国”项目,像尼希一样感知中国文化、融入中国生活、结交中国朋友。

    “欢迎巴西朋友多来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寄语。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激励我继续追求和平与友谊。”联名致信的圣保罗大学学生佩德罗·萨比努说,“我愿意为增进两国间的了解和认知作出更多贡献。”

    “我要热情地张开双臂欢迎中国贵宾访问巴西!中国朋友也是这样欢迎我们的。”联名致信的圣保罗大学学生劳拉·廖尔菲·巴尔佐托说。

    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是巴西第一所孔子学院。这所孔子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埃罗斯·费尔南德斯·马丁内斯·保罗(中文名:马博南)目前在中国留学,攻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他在写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说,“我希望成为巴中文化和语言交流的使者”,相信通过“促进人民之间的理解”,推动两国关系“更进一步”。

    马博南说,留学中国让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多姿多彩,更对中国如何做到既坚守文化传统、又持续推动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

    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说,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巴西“将成为两国友好交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进一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互动开辟新的道路。

    “深化两国关系的历史性时刻”

    “中方愿同巴方不断丰富两国友好的时代内涵,使中巴关系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典范,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说。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深深鼓舞了一批长期致力于两国交流合作的巴西友好人士、中巴合作的亲历者和建设者。

    “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是对巴西人民的热情拥抱,如同邀请好友一起喝茶或咖啡。”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说,“习近平主席是巴西人民的朋友,永远受到我们的热烈欢迎。”

    卡瓦略中文名为高文勇,是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获得者。多年来,他频繁往返于巴中两国之间,积极组织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巴西人了解中国。他说,巴中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已拓展到社会各领域,深信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将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习近平主席向巴西各界发来热情洋溢的复信,体现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和两国人民深化友谊的共同愿望。”里约州议会副议长蒂娅·茹说,“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将成为深化两国关系的历史性时刻。”

    蒂娅·茹期待巴中元首推动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等多领域合作,也期待巴中作为“全球南方”两大重要经济体为人类共同的未来作出更多贡献。

    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主任里卡多·费利克斯是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者。他参与建设的这条“电力高速路”将亚马孙河流域的清洁水电输送到2000多公里外的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地,不仅助力供电稳定,也推动巴西能源转型。费利克斯说,从“硬联通”到“软联通”,他见证了许多巴中合作项目造福民众、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他想向习近平主席长期以来对巴中务实合作的关心和支持表达感激。

    习近平主席将中巴关系定义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前行的好伙伴”,这让费利克斯印象尤为深刻。“我们愿为深化巴中友谊,打造巴中关系下一个‘黄金50年’贡献力量。”他告诉记者。


    圣保罗州立大学经济与国际研究所主任马科斯·皮雷斯说:“非常期待两国领导人的又一次会见,相信这将推动双边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对两国人民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2024-11-13

  • 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