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军委举行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 习近平向全军老同志祝贺新春

    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29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观看演出,向在座的军队老同志和全军离退休老干部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









    1月29日下午,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观看演出,向在座的军队老同志和全军离退休老干部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记者李刚摄

    战歌嘹亮迎新春,强军奋进新征程。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建立、保卫、建设新中国,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驻京部队老干部在中国剧院欢聚一堂,喜迎新春佳节。

    下午4时许,习近平来到老同志中间,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习近平关切询问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共同回顾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过去一年来党、国家、军队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老同志们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奋进,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演出以“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为主题,通过文艺轻骑队为兵服务的原生态方式呈现,生动反映新时代强军事业伟大成就,充分展现全军官兵忠诚维护核心、奋进强军一流的精神风貌。“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一年新目标”,歌舞《战歌迎春》拉开演出序幕,营造出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情景表演唱《追光》,热情讴歌思想照耀前程、奋斗开创未来的壮阔实践,鲜明表达在党的旗帜下铸牢军魂的决心意志。混声合唱《淬火成钢》,展现深化军队政治整训焕发出的新风正气,彰显巩固纯洁光荣、扛起强军使命的坚定信念。表演唱《前出时刻》和舞蹈《决胜》等节目,反映部队枕戈待旦的戒备状态和闻令而动的冲锋姿态。合唱和表演唱《战士的远方叫家国》、《山河铭刻》、《向人民报到》激越高昂,再现人民子弟兵遂行边防斗争、抢险救灾、海外撤侨等重大任务的使命担当和大爱情怀,浓墨重彩讴歌英雄、礼赞英雄。全新编排的经典歌曲《延安颂》、《红梅赞》、《我是一个兵》唤起革命军人的红色记忆,短剧《喜报》讲述军地尊崇功臣模范的感人故事,铺展出优良传统赓续传承、强国强军力量汇聚的生动图景。“清澈的爱献给我的祖国,沙场追梦唱响强军战歌”,演出在混声合唱《强军有我》中结束,抒发了锚定目标勠力攻坚、不断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的豪情壮志。演出彰显简约朴素之美、阳刚雄浑之气,体现了强军文化的崭新气象。

    张又侠、何卫东、刘振立、苗华、张升民一同观看。


    观看演出的还有军委机关各部门、军队驻京有关单位领导和部队官兵代表。

    2024-01-31
  • 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八

    2023年12月28日,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村民在村晚舞台上表演腰鼓。记者徐昱摄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体现了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新年伊始,中国戏曲学院等单位主办的“京韵悠长·国粹华章”京剧音乐二百年巡礼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近百位艺术家的精彩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喝彩。

    以人民为中心的作品,才能更好深入人心。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勉励他们“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3年多来,桃李芬芳,德艺双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

    这是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命——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时隔72年的两次座谈会,为人民服务的主题一脉相承。

    “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正本清源。

    这是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全国已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300个,文化馆和博物馆超1万家;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一系列“硬核”数据,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彰显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1月14日,市民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里阅读。记者彭子洋摄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充分展现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人民为中心,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命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进行概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位列其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人民意志和人民心声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严寒冬日,100余支乌兰牧骑队伍深入牧区进行创作演出,为茫茫草原增添暖意。


    “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2023年12月21日,乌兰牧骑队员在阿其图乌拉苏木进行马头琴演奏表演。记者王楷焱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是文化强国建设主要的依靠力量。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对在文化建设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有着深邃思考。

    思想理论界关注现实问题,回应人民关切,让通俗易懂、直面问题的理论读物走进群众;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文化文艺工作者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推出一部部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实践证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唯有扎根人民、依靠人民,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

    深深扎根人民,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汲取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沃土。

    《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报告文学真实生动地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山海情》《人世间》《我和我的祖国》等优秀影视作品反映时代气象、讴歌人民创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新时代的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4亿多人民进行着新的实践、演绎着新的生活、创造着新的奇迹,给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紧紧依靠人民,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创造力——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群众文艺团队超过46万个……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正在文化建设中登舞台、唱主角。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力军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的活力创造力充分展示、竞相迸发。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登上浔阳楼欣赏浩瀚长江,走进琵琶亭体验《琵琶行》沉浸式剧场,沿着江边绿道悠闲散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自开放以来,成为市民休闲、游人打卡的好去处。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无人机照片,2023年6月14日)。记者万象摄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是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生动注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品质、走向共同富裕的新期待,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目标,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研学热”兴起,文博场馆一票难求,以“淄博烧烤”“尔滨”为代表的文旅“出圈”……文化消费新现象折射出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紧紧依靠深化改革这个根本动力,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湖南的“门前十小”、北京的“27院儿”、成都的“留灯书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入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成为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目前全国已超过3.35万个。

    改革是文艺繁荣、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要紧紧抓住解决文化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紧紧依靠守正创新这个制胜法宝,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了,“文创风”“诗词热”悄然兴起……新技术新方式新理念,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滋养人民美好新生活。











    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拍摄的裸眼3D技术还原的考古“方舱”。记者王曦摄


    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考察调研时深刻指出:“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文化强国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创新思路方法,创新话语体系,创新技术手段,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和回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2024-01-30
  • 习近平的敦煌情

    敦煌,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湾清泉,照鉴过去,也照耀未来。

    80年前,1944年1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结束了敦煌石窟近400年无人管理、任凭损毁、屡遭破坏偷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表示了对这座底蕴深厚的丝路古郡的向往。2019年8月,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深情地表示,此行实现了一个夙愿。

    从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到打造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从莫高精神的代代传承,到敦煌文化的发扬光大……殷殷牵挂、谆谆嘱托,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古老文脉的深厚情结,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深邃思考。

    “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丝路重镇敦煌,多元文明在此交汇,孕育莫高窟的华光璀璨。









    这是2023年4月25日拍摄的甘肃敦煌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记者陈斌摄


    2019年初秋,在甘肃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


    走进莫高窟第323窟,习近平总书记望向北壁上的一幅壁画。











    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新华社发(敦煌研究院供图)





    “这是张骞。”总书记说,随即又问,“这是什么时代画的?”

    “初唐时期。”负责讲解的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向总书记介绍。

    虽然是第一次走进莫高窟,但是总书记对文物的熟悉程度令工作人员惊讶和感动。

    这种熟悉,缘自习近平总书记对敦煌长久以来的一份情结。

    1986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到甘肃调研交流,因时间紧、路途远而没能到敦煌。直到30多年后说起这段往事,总书记还提到了当时的那份遗憾。

    后来,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大学调研,参观“浙大文库”时,对著名敦煌学家姜亮夫的学术成就如数家珍。

    到中央工作后,2009年,习近平同志到兰州大学调研,叮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将敦煌学做强做大,为国争光”……

    “心向往之”的背后,是至为深邃的思考。


    翻开史册,河西走廊风云际会,敦煌盛时气象万千。











    这是2024年1月22日拍摄的甘肃敦煌莫高窟。记者马希平摄



    巍巍大汉,从此处望向长安,数千里路途中80余处驿站,沿途“使者相望于道”,敦煌更是“华戎所交一都会”。









    拼版照片:汉简《居延里程简》(左图)和《悬泉里程简》。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新华社发(甘肃简牍博物馆供图)

    隋唐盛世,丝绸之路北、中、南三条路“总凑敦煌”,敦煌成为丝路“咽喉之地”,驼铃声声、商贾云集。

    穿越千百年的时光,古老的丝路重焕荣光。

    2013年9月,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人们不仅记住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更记住了这位大国领袖充满感情的话语——

    “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敦煌,在总书记心目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向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盛赞“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总书记谈及古丝绸之路,将敦煌等古城称为“记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


    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结出果实,逐步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时,这位“首倡者”来到了敦煌。











    2023年9月6日,与会嘉宾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记者马希平摄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讲明来意:“当前来讲,又是我们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还是再回到老的丝绸之路看一看,可以找到很多灵感。”

    从厚重历史中汲取智慧,从悠远文明中获得力量。


    在敦煌研究院参观学术成果展示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幅青绿山水画前驻足良久。











    莫高窟第217窟青绿山水。新华社发(敦煌研究院供图)


    画中,危崖耸立,瀑布倾泻,河流蜿蜒,蔓草垂悬。旅人行走于山水间,路旁桃李花开,春光明媚。

    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告诉总书记,这幅壁画临摹品取材于莫高窟第217窟,讲述印度高僧佛陀波利两次来五台山礼佛的故事。这幅青绿山水画,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

    今天,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画作绝大多数已经失传。这种色彩明快的唐代青绿山水画,是莫高窟为后世留存的一段珍贵文化记忆。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在2023年6月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他珍视文脉的原因所在。

    来到福建武夷山朱熹园,强调“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在四川眉山三苏祠,感叹“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

    敦煌情,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情怀的生动写照,更是面向未来的深谋远虑——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观众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敦煌艺术馆参观(2023年4月5日摄)。记者陈斌摄


    “保护好是第一位的”

    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在雄壮激昂的乐曲声中,满头华发、身形清瘦的樊锦诗缓步走向授勋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授勋台正中,微笑着与这位“敦煌的女儿”热情握手。

    “听说你们那儿下雨啦?”

    “是的,总书记,我们在做相关监测工作。”

    治国理政的千头万绪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为何如此挂心敦煌的雨水?

    就在此前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会上,樊锦诗汇报了一系列可能影响敦煌文物保护的自然因素,水是其中之一。

    “游客目前是否超量了?超负荷情况怎样?”“近年敦煌下雨多了?”……座谈会上,从游客数量到自然灾害影响,习近平总书记问得特别细致。散会的时候,总书记又在门口停住脚步,特意叮嘱大家:“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是第一位的,旅游是第二位的,不能光盯着门票而追求经济效益,不能过于商业化。”

    樊锦诗一直很感叹:“总书记关心的,都是敦煌当前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早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曾这样深情告白。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一幅描绘从正定、太原到五台山方圆五百里山川风貌的五台山图,勾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忆。











    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新华社发(敦煌研究院供图)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经常走访县志里记载的古寺、古塔等文保单位。

    在隆兴寺调研时,习近平同志看见一块碑,上刻朱熹题写的“容膝”两字。旁边还有一块隋碑,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很多地方已经风化。

    当时,习近平同志对工作人员说,“以后不能拓碑了,要把朱熹的题字碑封存起来保护好,那块隋碑也封存起来”。

    后来,敦煌研究院的文物工作者还曾前往正定隆兴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留下一段特殊的缘分。

    30多年后,置身莫高窟第61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这块隋碑,回忆起保护正定历史文物的点点滴滴。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跨越数十载光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怀着对中华文明的深厚情感,身体力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北京中轴线北延、燕山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掩映在青山茂林之中。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馆内的兰台洞库。洞库顶部,取材自敦煌唐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尽显东方美学神韵。

    “盛世修文。”在兰台洞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起这个词。“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但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批人精心呵护它们,保留下来。到我们这个时代,一是平安稳定,一是有强烈的民族文化保护、建设的意愿,再有有这个能力。条件具备了,那就及时把这件大事办好”。

    这又何尝不是对敦煌的寄语?

    近400年无人管理,历经战乱、偷盗、破坏……走过无数个日升月落,历经多少次九死一生,敦煌石窟才终于来到今天,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明珠拂尘、重现光彩。

    在敦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行走在莫高窟窟区。洞窟外加固后的崖体,与周边风貌浑然一体。

    赵声良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上世纪60年代初,在国家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中央拨出巨款开展莫高窟危崖加固工程,抢救维修了莫高窟。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财政拨出专款,极大改善了敦煌研究院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

    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照,凸显中华文明的繁荣兴盛、伟大时代的波澜壮阔。


    敦煌研究院内的国内首个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里,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专心记录着各项数据。











    在敦煌研究院多场耦合实验室中,工作人员正在对庆阳北石窟寺砂岩样品进行三维扫描分析(2023年8月3日摄)。记者李贺摄


    实验室自2020年正式投运,分为夏季仓、冬季仓和风雨仓,可模拟-30℃到60℃、10%至90%相对湿度的环境。从莫高窟等地取来的土石样品将经受各种气象条件的考验,从而揭示石窟寺风化的奥秘,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保护水平”……总书记的勉励,一直鼓舞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莫高精神正代代传承。莫高窟历尽沧桑的壁画前,殷墟遗址的考古工地上,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里……千千万万的文脉守护者,悉心呵护着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瑰宝。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在福建全力保护三坊七巷、拨款支持鼓浪屿八卦楼修缮工作,在浙江保护良渚遗址这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习近平总书记对古老文脉矢志不渝的保护,让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文化长卷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景无限荣光——

    “我们的文化在这里啊!是非常文明的、进步的、先进的。将来传下去,还要传五千年,还不止五千年。”

    “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甘肃兰州,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一楼中厅展柜上,2022年推出的《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勘录》格外醒目。

    2019年8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在这里,总书记再次提起了敦煌。

    副总经理富康年回忆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敦煌文献涉及方方面面,是丰富的历史资料。这几年,我们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出版了一大批与敦煌、简牍相关的图书。”

    敦煌藏经洞,记录着一段“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彼时国力衰微,无数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新华社发(敦煌研究院供图)


    在莫高窟藏经洞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主动讲到王圆箓道士发现藏经洞的经过。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盛才能文化繁荣。”

    2023年4月,“数字藏经洞”上线,数字孪生技术复原了洞窟实体与所藏文物。

    动动手指,用户便可扮演不同角色,“穿越”至晚唐、北宋、清末等时期,与洪辩高僧等历史人物进行互动,感受洞窟营造、放置经书等不同场景,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


    “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下,“数字敦煌”一步一个脚印,正变成现实。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处理人员年海丽在拼接壁画图像(2023年4月25日摄)。记者陈斌摄


    敦煌,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同来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文化在此汇聚交融。

    使者张骞凿空西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反弹琵琶乐舞千年……历史长河奔涌,莫高窟数百个洞窟中栩栩如生的壁画上,留下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印记。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只有心怀自信的民族,才能在历史潮流激荡中屹立不倒,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敦煌,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不朽见证。

    带着这样的包容与自信,敦煌以开放的姿态走向未来。

    回顾敦煌学百年,从早年重文献,到后来补史、证史,而今,学者们正努力更进一步,让“冷门绝学”不绝、“国际显学”更显。

    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郑炳林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敦煌通史》的编写情况。如今,这套书已经出版,为敦煌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从敦煌保护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相关保护理念与技术,正在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这些理念与技术已应用在50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中,并开始走向吉尔吉斯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饱蘸历史之墨,书写新的历史。

    当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献以数字化方式回归故里,当古老壁画中的九色鹿经由文创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丝路花雨》的翩跹舞蹈惊艳世界,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被彻底改变……“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期待正一步步变为现实,古老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召唤下,古老的敦煌绽放青春的芳华,为亿万中华儿女积淀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24-01-29
  • 习近平向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发表视频致辞

    1月25日,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视频致辞。









    1月25日,中法建交6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视频致辞。记者李学仁摄

    习近平指出,60年前的中法建交是国际关系史上的大事。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开中西方交往合作的大门,为处于冷战中的世界带来希望。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强调,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面对新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法应当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双方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双边关系,以中法关系的稳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要以中法文化旅游年、巴黎奥运会为契机,扩大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要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应对全球性挑战继续作出中法贡献;要坚持互利共赢,在深化传统合作的同时,积极挖掘绿色产业、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坚持把蛋糕做大,以开放汇聚合作力量、共享发展机遇。面向下一个60年,中法携手合作,必将再创辉煌。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发表视频致辞。马克龙表示,60年前,戴高乐将军超越阵营对抗逻辑,作出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性决定。今天我们有责任在1964年确立的宏伟目标基础上,再接再厉,共同建设既满足两国人民需要,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的伙伴关系。法方愿同中方携手努力,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解决国际危机。2024年也是法中文化旅游年,双方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密切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之间的交往,为法中关系的未来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月31日,两国还将在巴黎凡尔赛宫举办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文化旅游年开幕活动,播放两国元首视频致辞。

    2024-01-26
  • 习近平同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

    1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米尔济约耶夫和夫人米尔济约耶娃举行欢迎仪式。记者李学仁摄


    1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宣布,中乌决定发展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构建中乌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32年前,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国家中率先同中国建交,两国人民传承丝路精神,中乌友好大树根深叶茂,生机勃勃。特别是过去7年多来,我们共同引领两国各领域合作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建设一个更加富有内涵和活力的中乌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双方要以发展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以高水平政治互信筑牢中乌命运共同体的根基,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中乌推进各自现代化事业。


    习近平强调,中乌关系好,好在双方始终以诚相待、以信相交,面对当前复杂国际形势,双方要更加坚定相互支持。中方坚定支持乌兹别克斯坦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坚定支持乌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双方要用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等平台,加强战略沟通,全面深化战略互信。中乌发展目标相似、理念契合,双方可积极对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深挖传统合作潜能,落实好经贸和投资中长期合作规划,出台更多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举措,拓展基础设施、农业高科技园区建设等合作,中方愿进口更多乌方优质产品。双方要及早启动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硬联通”和“软连接”,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助力乌兹别克斯坦由“陆锁国”向“陆联国”转型。中方愿同乌方扩大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合作,开展光伏、风电、水电等重大项目合作,助力乌方绿色经济发展战略,推进可持续发展。双方还要积极开展减贫合作,扩大和深化地方合作,打造更多惠民工程。深化人文交流,继续互办文化日、艺术节,加快互设文化中心,扩大汉语教学合作,支持加强青年交流,中方愿为乌青年来华学习提供更多政府奖学金名额。中方愿同乌方加强协调配合,推动各方团结合作,共同维护上海合作组织正确发展方向,认真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做优做强中国-中亚机制,促进全球和区域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记者岳月伟摄


    米尔济约耶夫表示,我今年首次出访选择中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乌中人民拥有千年传统友好,两国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我每次到访中国,都对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赞叹不已。归功于习近平主席的英明领导,中国在经济发展、创新能力等很多方面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相信中国一定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乌兹别克斯坦愿意学习借鉴中国成功发展经验,成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造福两国人民。乌中关系基于高度政治互信、相互尊重和互帮互助。我完全赞同习近平主席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意见,很高兴同习近平主席共同宣布,将乌中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期待以我此次访问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巩固深化互信,拓展全方位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经贸、农业、绿色能源、地方、旅游等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更多成果,密切人文交流。乌方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愿在涉台、涉疆、人权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同中方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维护各自和地区安全稳定。近日,乌中两国举行了地方合作论坛、百校合作论坛、旅游推广和乌文化日、减贫论坛等丰富活动,其中很多都是乌历史上首次举办,充分证明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以及乌中关系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巨大潜力。乌方坚定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全球合作倡议,愿同中方积极落实推进。去年5月西安中国-中亚峰会对于加强地区互联互通和发展繁荣具有历史意义,乌方愿同中方密切协作,尽快建成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推动中国-中亚机制发展壮大,同时继续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沟通配合。我对乌中关系前景充满信心。










    1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关于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记者殷博古摄









    1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记者丁林摄


    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并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关于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经济技术合作、互联互通、环境保护、新能源、科技、人文、农产品准入、地方等领域一系列合作文件。










    1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米尔济约耶夫举行欢迎仪式。记者岳月伟摄










    1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米尔济约耶夫举行欢迎仪式。记者殷博古摄










    1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米尔济约耶夫举行欢迎仪式。记者丁林摄









    1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米尔济约耶夫举行欢迎仪式。记者岳月伟摄

    会谈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米尔济约耶夫和夫人米尔济约耶娃举行欢迎仪式。

    天安门广场鸣放21响礼炮,礼兵列队致敬。两国元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乌两国国歌。米尔济约耶夫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

    当晚,习近平和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米尔济约耶夫夫妇举行欢迎宴会。


    王毅参加上述活动。

    2024-01-25
  • 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鼓励他们继续为中肯和中非友好事业发光发热。

    习近平指出,中肯友谊源远流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中肯发展振兴的理想变为现实,将两国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蒙内铁路是中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成功典范。我高兴地看到,你们因这条“幸福路”与中国结缘,是中肯和中非友好合作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

    习近平强调,展望未来,“一带一路”的壮丽画卷和中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你们在内的更多有为青年来实现。希望你们学好专业知识,赓续传统友谊,投身两国合作,讲好中非友好故事,为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日前,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及校友代表致信习近平主席,表示非常高兴来到中国学习铁路运营管理知识,希望当好肯中友好的桥梁,为提升两国友谊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24-01-24
  •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一

    新华述评|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评之一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文艺演出结束,全场共同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记者黄敬文摄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引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格局全面重塑,激发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过程中,要进一步认识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守正,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

    2023年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对文化建设守正创新作出深刻阐述,鲜明提出:

    “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提出的重大创新观点,彰显了对新时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把握。









    2023年10月22日,观众在位于贵阳市的“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内观看体验长征故事。以长征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红飘带”项目利用全息影像、三维声场等新技术再现伟大长征。记者陶亮摄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升到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着力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对我们党优良传统的传承发扬——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不断得到验证彰显、战胜各种谬论迷思的历史,一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赢得支持认同的历史。

    事实充分证明,党的发展和壮大,与我们党卓有成效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密不可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必须继续发扬党的这一政治优势,不断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实现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

    “两个巩固”“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始终突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保证——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行至民族复兴关键一程,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更加凸显、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

    新时代新征程,通过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和宣传教育,必将更好引领全党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阵地,必须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


    “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22年8月18日,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记者李鑫摄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思想舆论阵地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无论是对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单位,还是对社科理论、文化艺术单位,无论是对传统媒体,还是对新兴媒体,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阵地建设,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守牢阵地,就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尖锐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明确提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

    旗帜高扬、立场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全党要坚决守好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之正,牢牢掌握思想舆论主动权、主导权,以自觉的斗争实践打开新天地、夺取新胜利。

    担责,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强起来

    2022年10月25日,北京中南海,二十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要亲力亲为,既要做实干家,又要做宣传家”。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人才队伍。

    扛责任,抓统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









    2023年5月18日晚,中共一大纪念馆原创的情景党课《又见新青年》在展厅内实景演出。自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新开放以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对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正不断“圈粉”年轻人。记者刘颖摄

    当前,各级党委(党组)正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形成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的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起覆盖全党全社会的“大宣传”格局。

    看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成熟、能否担当重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重不重视、善不善抓宣传思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

    把方向,强队伍——

    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能够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领导岗位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要求中,政治过硬始终是第一位。

    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自己当年在浙江工作时对当地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十二个字要求——“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就把为党为民放在第一位来强调。


    坚定政治方向,建强工作队伍。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工作队伍,正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奋力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河北省香河县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张鑫铭在香河县蒋辛屯镇北五百户村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快板宣讲”(2022年12月13日摄)。新华社发

    转作风,树新风——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坚持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持之以恒转作风、改文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担责于肩、履责于行,必将为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作出更大贡献。

    2024-01-23
  • 习近平对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全力搜救失联人员防范发生次生灾害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李强作出批示


    1月22日6时许,云南昭通市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8户房屋被掩埋、47人失联。

    灾害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全力搜救失联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要加强监测预警,科学搜救,防范发生次生灾害。要妥善做好遇难者家属安抚和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习近平强调,春节临近,叠加寒潮天气影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易发多发,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紧盯风险隐患,压实各方责任,狠抓工作落实,防范遏制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抢险救援,争分夺秒搜救失联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同时细致排查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加强险情监测预警,严防次生灾害。事发地属高寒山区和民族地区,要尽快转移受威胁群众,妥善做好安置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根据习近平指示和李强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已率工作组赶往云南现场指导搜救工作,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已启动应急响应,云南省、昭通市组织力量开展救援。目前,各项工作在紧张有序进行中。

    2024-01-22
  •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金融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汇共识、聚力量

    在16日至19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指明方向。

    连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表示,要提高站位,坚定信心,实干笃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不断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和发展道路的认识

    “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后,习近平总书记就金融工作再次作出深刻阐述和重点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财政金融室主任郭威表示,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就是要做到总书记强调的“八个坚持”,这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战略和战术相贯通、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是‘中国特色’的重要体现。”郭威说。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中国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张锋说,作为国有大行,工行要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依托国际化、综合化经营优势,不断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以实际行动为建设金融强国作出贡献。

    河南省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工业园内,利通科技生产车间一片火热,正加班加点生产石油管出口产品。利通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洪亮对“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深有体会:“正是得益于普惠金融的支持,公司解决了发展资金瓶颈,实现了石油软管领域不少产品‘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创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要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郭威说,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提出是“第二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生动实践和最新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将为金融强国建设创造更好的软环境。

    明确建设金融强国的具体内涵和实践路径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系统阐释了其深刻内涵,明确“六个强大”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并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六大体系”。

    “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既是检验金融强国的关键指标,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抓手。”在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强大的货币是基础,强大的中央银行是根底,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重点,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标志,强大的金融监管是保障,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关键。

    “总书记对建设金融强国的内涵和路径作了深入阐释,为做好金融监管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证监会综合业务司主要负责人周小舟说,“我们将始终紧扣强监管、防风险、促发展主线,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加强对跨市场、跨领域、跨境风险的监测监控,切实维护股市、债市、期市平稳健康发展。”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大体系”,涉及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彼此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力点,也有利于相关部门更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发展。

    “建立健全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给我们提出要求,也带来发展良机。”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于泳说,保险业要进一步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与作用。

    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

    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以及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作出部署。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平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工作方向:“接下来,我们将完善央地协同工作机制,更注重与不同部门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动态清零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风险,构建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机制,从源头做好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工作。”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离不开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

    落地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理财公司、再保险“国际板”跑出“临港速度”……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推进。

    “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临港新片区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副处长殷军鼓足干劲,“未来我们要加快探索新兴金融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努力打造国家跨境金融开放创新的重要窗口。”

    “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之间是良性互动与动态平衡的关系。”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说,外汇局将继续支持贸易新业态规范创新发展、便利科创企业跨境融资、不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并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号角吹响,使命在肩。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全力抓好落实。”国家开发银行首席业务官、业务发展部总经理刘培勇说,开发银行将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领域的优质金融服务,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2024-01-22
  • 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







    蔡奇出席“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并讲话丁薛祥出席


    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致以热烈祝贺。

    习近平指出,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是我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代表,是广大工程师的榜样。

    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1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主任蔡奇出席表彰大会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表彰大会并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











    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主任蔡奇出席表彰大会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表彰大会并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蔡奇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向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致以热烈祝贺,对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殷切希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工程技术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亲切关怀。要围绕习总书记关于推动工程科技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蔡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骄人业绩。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是各条战线工程技术人员的杰出代表,希望大家更好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我国工程科技发展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造福人民,始终坚持新型举国体制,始终坚持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始终坚持开放合作,这些理论和实践结晶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蔡奇强调,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受表彰的个人和团队为榜样,永远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把敬业奉献融入血脉,永远把追求卓越作为标杆,永远把团结协作作为法宝,不断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工程科技发展新篇章。


    蔡奇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工程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工作。要着力完善自主培养体系,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推动开放交流,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主任蔡奇出席表彰大会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表彰大会并传达习近平重要指示。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李干杰在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的决定》。李书磊、铁凝、吴政隆、陈武、姜信治和苗华出席大会。张国清主持大会。

    大会为受表彰代表颁奖。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覃大清、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苏权科、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周黎等获奖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


    为表彰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授予81名个人“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2024-01-20
  •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丨“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让农民挑上‘金扁担’”(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的第一站是陕西延安市。在南沟村的苹果园,看到乡亲们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用苹果“金扁担”挑起好日子,总书记对乡亲们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从梁家河一路走来,总书记心里始终惦念着农村、牵挂着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并擘画着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2020年全国两会“下团组”时,总书记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当年,乡亲们谈起在吃饱吃好之后更高的愿望时说,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科技工作要突出应用导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

    “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里,既有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悉心擘画,也有“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殷殷期许,字里行间蕴含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相互呼应。

    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从发展智慧农业,运用农业物联网等现代农业技术,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智能灌溉、精准施肥以及水肥一体化控制等,传统的“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农耕设备越来越有“科技范儿”,“金扁担”的科技含量越来越足。

    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增添新动力。

    在广东茂名柏桥村的荔枝园,听说乡亲们发展直播带货,依靠特色产业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总书记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时代十年来,小木耳变成大产业,小黄花长成致富花,安吉白茶、五常大米、赣南脐橙……一个个“土特产”茁壮成长,乡村全面振兴画卷正在斑斓的田野上徐徐铺展。

    “金扁担”挑起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新征程上,农民增收的分量仍然很重。

    总书记强调,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让农民挑上“金扁担”。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黑龙江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合作社里,农机具一字排开,总书记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合作社进一步办好。”

    吉林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里,听到乡亲们列举入社后得到的实惠,总书记十分高兴:“在奔向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合作社是市场条件下农民自愿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效率、高效益的组织形式。”

    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里,看到昔日的稻田变成了产业园区,总书记叮嘱:“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剥夺或者削弱农民的发展能力。不能把农民土地拿走了,干得红红火火的,却跟农民没关系。要共同致富。”

    在内蒙古,田埂上细问土地的流转承包是否惠农;在江苏,大棚里关心草莓产量和农民收入如何……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行程万里,调查研究。坚实脚步,走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开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放眼全国,400多万家家庭农场、222万多家农民合作社,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引领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农户1.2亿多户。“村两委+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兴农惠农,各类新型经营模式在广袤田野扎根。

    “金扁担”越挑越稳,成色越来越足,乡村全面振兴连着民族复兴。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遍希望的田野,回荡在亿万农民的心间。

    2024-01-19
  • 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免驻外大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

    一、免去周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卡塔尔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曹小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卡塔尔国特命全权大使。

    二、免去郭玮(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塞舌尔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林楠(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塞舌尔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三、免去亓玫(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赤道几内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王文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赤道几内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四、免去周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庞春雪(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五、免去李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所罗门群岛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蔡蔚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所罗门群岛特命全权大使。

    六、免去巢小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萨摩亚独立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费明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萨摩亚独立国特命全权大使。

    七、免去黄亚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民族玻利维亚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王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多民族玻利维亚国特命全权大使。

    2024-01-18

  • 首 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