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会见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代表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第九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会议代表,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信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问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参加会见。

    25日上午,习近平等来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习近平等走到代表们中间,同大家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郭声琨参加会见并在会议上讲话。他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深入实施《信访工作条例》,奋力谱写新时代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会议表彰了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表彰代表等作了发言。

    丁薛祥参加会见,肖捷参加会见并在会上作总结讲话。

    2022-05-27
  •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内蒙古篇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内蒙古自治区最东端的大兴安岭,最西端的额济纳胡杨林还在沉睡。边境线绵延4200多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守望着祖国北疆,犹如昂首奔腾的骏马。

    对于这片美丽辽阔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两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调研,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落实总书记嘱托,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4年寒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锡林浩特牧民中间,同大家一起看赛马,听长调,赏歌舞。在传统的“五畜祈福”仪式上,他用无名指蘸着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牧民巴雅思古楞每每回忆起那个场景,觉得格外温暖:“总书记同我们各族群众心连着心。”

    时光流转,深情不变。

    5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内蒙古考察。2019年7月15日,在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少数民族服饰、用品展示,观看社区居民表演民族歌舞。这个社区有居民一万多人,其中蒙古族、满族、回族等12个少数民族居民近4000人。

    “总书记很关心社区基层党建、民族团结融合等情况,强调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临潢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吴晓华打造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社区大家庭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这是2019年7月15日拍摄的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的民族融合小课桌。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立足内蒙古现实发展条件和历史发展脉络,经过深入调研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提出清晰的战略指引:

    ——“对内蒙古来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念兹在兹,必有回响。近年来,内蒙古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治理民族事务。2021年5月,内蒙古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首次颁布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全区已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应推尽推”,民族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保育教育,有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内蒙古一直走在民族团结进步前列。”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长扎那是这片土地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的传播者和见证者,他不无骄傲地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走,民族团结之花只会越开越盛。”



    表演者在锡林浩特市游牧文化节·白音锡勒牧场建场70周年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传统舞蹈(2020年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一件大事。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上的羊群在觅食(2017年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副场长柴树岭经常想起2019年那个盛夏的午后。

    “总书记顶着大太阳,来察看林木长势情况,还问了我们护林员的工作、生活情况。”柴树岭说,总书记叮嘱要守好这方碧绿,这三年来我们已累计造林超过6500亩。



    这是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景色(2019年7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具有森林、草原、湿地、湖泊、沙漠、戈壁等多种自然景观。

    2013年以来,呼伦湖的保护治理工作、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严肃处理整改,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



    这是内蒙古阿尔山天池风光(2021年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污染与治理博弈,问题与机遇并存。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该怎么走?

    2014年考察内蒙古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出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建设;一条是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牧民玛吉格的儿子钢苏格拉在草原上放羊(2017年9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找准路径,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统筹考虑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各盟市资源环境禀赋,合理优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将全区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经过持续保护,内蒙古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3%和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

    “环境好不好,候鸟先知道。现在每年有约600万只鸟类迁徙经过乌梁素海或在此地繁殖。”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包巍说,乌梁素海的生态治理由“治湖泊”转向“治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这是2019年10月25日在乌梁素海拍摄的候鸟。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像蒙古马一样一往无前

    118万多平方公里的辽阔北疆,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2400多万各族同胞并肩奋斗的热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这片热土既要保持美丽的生态,也要建成幸福的家园。



    这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乃林高勒的草原风光(2021年7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5月,大兴安岭林区腹地的阿尔山市积雪未融,坐在温暖的回迁楼房里,棚改居民郭永财再也不担心晚上会被冻醒。“总书记关心老百姓的住房问题,现在我们告别了‘板夹泥’房,想邀请他到新家坐坐。”



    这是阿尔山市一处棚改集中安置点(2019年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2014年隆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的家中,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看到群众住房比较困难,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8年来,阿尔山市改造棚户区房屋10400户,所有棚户区居民全部“出棚进楼”。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牧民在驱赶马群(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改善问题。他曾在蒙古包中,同锡林郭勒盟牧民玛吉格一家拉家常。聊天中,玛吉格老人反映当地有的牧户在用电、通行上还有些困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作出规划,努力加以解决。玛吉格的儿子钢苏格拉说,现在电通了,路也修到了家门口。

    连续五年全国两会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以“脱贫—巩固—衔接—振兴”为轴,为内蒙古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指明方向;依据“外接俄蒙、内联八省”区位优势,为内蒙古找准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这是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厂区(2019年4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磊摄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提出清晰的总体发展目标,已成为草原儿女共同心愿和发展动力之源。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内蒙古不待扬鞭自奋蹄。到2021年实现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畜牧业生产“十七连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突破3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逐步摆脱对“羊、煤、土、气”的依赖,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六成,正着力打造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实现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这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宝力根苏木的一处那达慕会场(2017年7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连振摄

    “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用形象的比喻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内蒙古各族儿女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苦干实干。



    牧民在兴安盟那达慕参加赛马比赛(2020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贝赫摄

    2022-05-26
  • 千万人口城市大变局:哈尔滨退出 武汉增最多

    中新财经5月26日电(记者李金磊)你知道目前中国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有多少个吗?

    由于哈尔滨的退出,最新答案是17个。



    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1000万

    根据《2021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88.5万人。

    《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2020年底哈尔滨常住人口为1000.1万人,按此计算,2021年哈尔滨常住人口减少了11.6万人,跌破1000万大关,也就此退出了千万人口之城的行列。

    随着哈尔滨的退出,东北地区目前已经没有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了。

    哈尔滨人口已经自然负增长,2021年全市出生人口3.7万人,出生率3.9‰;死亡人口5.6万人,死亡率5.9‰。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2.0‰。

    哈尔滨也是整个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一个缩影。近些年,东北地区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当地气候因素、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等问题导致大批年轻人外流。其中,2021年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为全国最低。

    重庆领衔17个人口千万之城

    根据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排行,人口超过千万的17个城市分别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天津、西安、苏州、郑州、武汉、杭州、临沂、石家庄、东莞、青岛、长沙。

    其中,重庆是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唯一人口在3000万大关以上的城市。

    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市常住人口总量达到3212.43万人,比第二名的上海(2489.43万人)还多出了723万人。

    重庆市统计局分析,近年来,重庆社会经济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对外省市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市外来渝人口规模一直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1年市外外来人口数量达到222.77万人,比2015年增加53.60万人,增长31.7%。在市外外来人口和外出市外人口规模“一增一减”的共同作用下,重庆净流出人口规模始终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净流出状况显著改善,“近者悦,远者来”的人口流动格局逐渐形成。

    北京、天津、石家庄人口减少

    从常住人口的变动情况来看,在这17个千万人口之城中,有三个城市2021年常住人口为负增长,分别是北京、天津和石家庄。

    其中,北京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天津2021年末常住人口总量1373万人,跟2021年天津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20年常住人口1386.6万人相比,减少了13.6万人。石家庄2021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1120.4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68万人。

    成都常住人口总量逼近北京

    上海、北京、成都常住人口总量在2000万以上级别,其中,成都常住人口总量进一步逼近北京。

    数据显示,成都2021年末常住人口2119.2万人,跟北京的差距只有69.4万人。

    从增量来看,成都2021年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24.5万人,这一增量在17个城市位居第二。

    成都这些年经济稳定增长,2021年GDP逼近2万亿大关。而且,成都连续13年稳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一曲《成都》也让无数人对成都人悠闲安逸的生活方式心生羡慕。成都,对于人口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武汉常住人口增量最多

    武汉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6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万人,这一人口增量在17个千万人口城市中独占鳌头。

    武汉常住人口为何增长如此之多?

    2021年武汉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全面恢复,GDP超1.77万亿元,增长12.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分析,2021年武汉经济满血复活,原先在外的人员大量回流。同时,很多大企业第二总部落地武汉,光谷的创新科技企业集聚,再加上“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带动武汉人口的增长。(完)

    2022-05-26
  • 李克强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扎实推动稳经济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 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韩正主持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胡春华、刘鹤,国务委员魏凤和、王勇、肖捷、赵克志出席。

    李克强说,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应对困难挑战特别是超预期因素冲击,做了大量有成效工作。但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财力物力保障,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都需要发展作支撑。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说,各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面前都有责任,要有更强的紧迫感,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为加大实施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要用“放管服”改革的办法优化政策实施流程,密切跟踪实施情况,该完善的及时完善,确保政策受益主体不漏户、不漏人地清晰了解和应享尽享。这些年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宏观政策仍有空间,要继续做好政策储备。

    李克强说,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地方肩负着促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守土尽责抓落实。不断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是对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要创造性工作,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政策潜力,帮扶市场主体纾困、稳岗拓岗等政策能出尽出。对国企、民企、外企等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进一步打通物流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堵点,推动复工达产。扎实保障民生,及时把失业保险、低保、救助等资金发放到群众手中,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国务院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对各地二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将由国家统计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国务院对相关工作情况予以通报。

    李克强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求真务实,以实际效果检验各项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克难奋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主要负责人发了言。

    2022-05-26
  • 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我们有志气再攀科技高峰(践行嘱托十年间)

    “刚柔并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刚强与柔和相互配合的智慧。但真要把百炼成的钢做成绕指般的柔,更要靠科技硬实力。新时代,中国宝武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研发出多项“手撕钢”产品,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太钢人时常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来考察时的情景。那一天,在轰鸣的车间,总书记拿起一片“手撕钢”——厚度仅为0.02毫米的不锈钢箔材仔细察看,用手指轻轻扭折了一下,称赞道:“工艺确实好,就像锡纸一样薄,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

    这是太钢人引以为豪的一幕,也是创新中国的一个生动案例。

    回首过去,几多感慨。就拿“手撕钢”来说,这种高精尖基础材料,我国在很长时间内不具备生产能力,一度只能高价进口。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短短几十年沧海桑田。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出创新大潮奔涌。2016年,精带公司专门成立了“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15名研发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失败了再尝试、挫折中再奋起,历经几百个日夜,终于成功研发出令世界同行赞叹的“手撕钢”。

    考察期间,在精带公司生产车间门口,习近平总书记同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总书记对‘手撕钢’的肯定让我们备受鼓舞,也是我们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精带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天翔说。

    牢记总书记嘱托,太钢人只争朝夕。就在总书记考察太钢3个月之后,他们又交出了一份新的成绩单:把“手撕钢”厚度轧到了0.015毫米。

    厚度再减0.005毫米,能改变什么?“如果用来做电池包覆膜,同样体积,电池容量能增加17%。”精带公司首席工程师廖席解释。从航空航天、高端电子、新能源领域,到当下流行的折叠屏手机都有它的身影。

    “我们一定要在‘卡脖子’产品上取得更多突破,在创新发展上一刻也不懈怠。”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曾几何时,产业单一、结构不合理问题困扰着当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殷殷嘱托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天的山西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正迈出更大步伐,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一幅新时代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2022-05-26
  • 风暖三晋处处新——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山西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山西考察调研,对山西发展作出战略擘画,对山西转型升级寄予殷切期望,引领山西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就有两个:吕梁山区、燕山—太行山区。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深入吕梁山区,看望特困户,详细了解扶贫措施落实成效,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随后,总书记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山西考察,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深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了解黄花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

    今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严寒来到晋南霍州市和汾西县,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等情况,强调“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

    脱贫攻坚战中,山西针对10个深度贫困县精准施策,每年约30%的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投向深度贫困县,重点支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整体搬迁;退耕还林、造林绿化、经济林提质增效等项目向深度贫困县倾斜。同时,大力发展小杂粮、黄花、梨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扶贫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利用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打造10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赵家洼村特困户刘福有一家,过去住在吕梁山深处的土坯房里,2017年9月搬进县城移民新区,住上楼房。“5年前总书记到大山沟里来看我们,还一起算收入账,让我们对过上好日子充满信心。”刘福有说,“我想向总书记报告,现在我们老两口干上了保洁员的工作,每年工资、土地流转费加起来有4万多元。生活条件好了,身体也好,心里美呀。”

    如今,山西329万名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总书记考察过的贫困县贫困村变了模样:岢岚县贫困人口4338人搬出大山;大同市云州区的黄花种植面积达到26.5万亩,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花”;汾西县僧念镇段村修好污水管网、建起公共浴室……山西这片土地上,摆脱贫困的乡亲们正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勉励山西在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他指出,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天翔说:“两年来,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大攻关力度,将600毫米不锈钢精密箔材的厚度从0.02毫米轧到了0.015毫米,这是新的世界纪录。除‘手撕钢’外,企业还实现了0.07毫米超平不锈钢精密带材、无纹理表面不锈钢精密带钢两项新产品全球首发。”

    为了落实总书记指示,山西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亿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培育等工程,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1.2%,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52.9%,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49.5%。

    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任务,并支持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时强调,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山西担负着煤炭保供的重担。通过努力挖潜增产,在去年四季度超额完成16个省份煤炭保供任务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山西原煤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1%。今年以来,电力外送范围达到14个省份。

    山西加快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去年以来累计开工建设1500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全省煤炭先进产能从2016年的不足30%跃增至当前的75%。此外,山西还大力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有序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瑞光热电副总经理董鑫说:“总书记的讲话坚定了我们探索的方向,作为传统火电企业,一是要继续节能减排,二是和新能源优势互补。”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山西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山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考察,步行感受古城的历史点滴,登上城墙俯瞰全貌,在平遥县署了解古城历史沿革。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我们成立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数字化中心等机构,借力高科技加强对云冈石窟的保护。”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说,与此同时,正在加速构建和发展云冈学,充分发掘弘扬云冈石窟的文化价值,努力讲好云冈故事。

    云冈石窟的工作人员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对石窟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建立数字档案。截至目前,云冈石窟整体数字化信息采集工作已完成三分之一。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借助3D打印技术,复制部分石窟和佛像,并实现异地展示,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步伐。

    平遥古城近期正在加紧推进电力、通信、雨水、燃气、消防等地下管网提升改造。平遥县文化馆副馆长巩丽说:“我们还要做好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城墙修缮,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和古城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山西省投资上亿元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开展全省历史文物专项巡视,并鼓励社会力量以“认养”方式参与文物保护。为加强基层文保力量,山西着手准备为基层文保单位免费定向培养一批文物全科人才。一个集保护、研究、利用、展示、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新文物工作格局,正在山西形成。

    2022-05-26
  • 习近平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25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会议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公安民警辅警致以诚挚问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王沪宁参加会见。

    上午10时30分,习近平等来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习近平等向代表们挥手致意,同大家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

    郭声琨参加会见并在表彰大会上讲话。他指出,全国公安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学习弘扬英模精神,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的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关于表彰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的决定,公安部关于表彰全国公安系统优秀单位优秀人民警察和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的命令,并向获奖集体和个人代表颁奖。全国公安系统982个先进单位、1485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全国模范公安单位代表、北京市公安局房山分局京港澳高速窦店公安检查站站长张库,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代表、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高湛在大会上发言。

    丁薛祥、陈希、肖捷参加会见,赵克志参加会见并主持大会。

    2022-05-26
  • 直升机到场!今天,这个联盟在河北医大一院成立,开启“空中120”生命救援新通道

    5月8日,伴随着入夏后的第一场小雨,河北省创伤救治迎来了新的纪元。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卫生健康委《河北省创伤中心建议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保障在疫情形势下,快速、高效为患者实施医疗救援。当日上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5G急诊创伤救治联盟启动仪式在综合会议厅举行



    石家庄市急救中心主任姚建明、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副会长刘苏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赵增仁出席,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盟成员单位代表等参加仪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赵媛媛主持仪式。



    石家庄市急救中心主任姚建明致辞

    众所周知创伤是造成人类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救治难度最大,致死、致残率最高,而创伤中心的建设不像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那样有了成熟的标准规范,还有一些未能突破的难点。

    今天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率先成立的急诊创伤救治联盟必定会为探索创伤中心建设提供建设经验。石家庄急救中心愿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5G急诊创伤联盟加强合作,探讨院前急救与院内多学科联动措施,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做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优化救治流程,推动区域性的创伤救治体系的完善提升,为省会人民群众保驾护航。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副会长刘苏平讲话

    创伤是造成人类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救治难度最大,致死、致残率最高的就是严重创伤,通常累及多个器官,涉及多个科室,不仅病情复杂,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及省卫生健康委分别于2018年、2021年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加强以创伤中心为核心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

    本次启动会是一个开始,希望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5G急诊创伤联盟牵头作用下,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不断优化救治流程,推动区域性的创伤救治体系的完善提升,为石家庄地区乃至全省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建立创伤救治“上下联、信息通、速分流、快救治”的诊疗模式,全方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创伤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和就诊体验,护佑一方百姓生命健康。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赵增仁致欢迎词


    严重创伤救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因创伤就医高达6000多万人次,致死人数达70-80万人,在45岁以下人群中,伤害性死亡是第1位的死因。严重创伤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损伤,需要多学科联合进行科学、规范的整体性救治。

    为积极响应国家和河北省创伤救治工作相关要求,我院整合院前急救、创伤外科、骨科、手术室、ICU、康复等相关专业,成立了创伤中心,为创伤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打造一体化的快速综合创伤急救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托我院5G智慧化建设的优势,牵头成立5G急诊创伤救治联盟。联盟打通了直升机空中救援“新通道”,汇集了省内急诊创伤救治优质资源,形成专业合力,将为河北省域内市、县级医院建立初级创伤中心提供技术和管理指导,建立省内5G急诊创伤救治网络,促进急诊创伤救治的同质化和一体化,实现联盟单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赵媛媛主持仪式




    联盟单位代表共同点亮启动柱,宣布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5G急诊创伤救治联盟正式成立。






    大会宣读了联盟会章程,并进行了授牌和颁发证书仪式。



    辛集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尹亚鹏



    栾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军力

    联盟代表辛集市第一医院书记尹亚鹏、栾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军力分别作为代表发言。

    参观5G救护车及转运直升机



    随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参观5G救护车及转运直升机,通过讲解演示,现场了解救治转运流程,各联盟单位代表认真向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救人员咨询每一个细节,努力使生命救援做到缩短每一个分分秒秒。



    据悉,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5G急诊创伤救治联盟旨在依托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创伤中心医疗资源,协助各市县级医院建立同质化创伤中心,形成区域协同,分级分类救治的创伤医疗救治网络体系。开展5G互联互通5G救护车系统及直升飞机空中救治通道等措施,扩大院前急救服务半径,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河北省急救医学会5G+急诊创伤

    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启动仪式结束后,由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副会长刘苏平教授主持河北省急救医学会5G+急诊创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张庆富教授当选专委会主任委员。




    成立大会结束后,多位省内急诊创伤救治专家同道汇聚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分享急诊创伤患者救治经验与新技术探索,共同为建立河北省全方位、多维化急诊急救体系出谋划策。

    2022-05-25
  • 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首批00后毕业生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与以往相比,受毕业生规模增加、经济发展压力增大、疫情持续等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如何打好就业“攻坚战”?第一批00后正在想方设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高校以及用人单位,多方都在努力为他们的就业保驾护航。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刷新历史纪录。与以往相比,受毕业生规模增加、经济发展压力增大、疫情持续、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

    2022年毕业的本科应届生,恰好是第一批00后。他们走出象牙塔的第一课,就是在确定毕业去向中奔波。考研失利、准备考公但省考时间迟迟未定、简历石沉大海……他们中的一些人承受着压力,想方设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用人单位,频频出台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也在助力他们打好就业“攻坚战”。

    在求职路上奔波

    早上8点半,梁沐就背上电脑来到学院大厅。在大厅里,她经常能遇上相熟的同学和老师,可以跟同学互相分享求职经验,也会向老师询问就业信息。

    梁沐是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大四学生,同时也是457万考研大军中的一员。深思熟虑之后她决定报考本院的研究生,在今年2月份查询到考研分数之后,发现自己的分数比去年国家线高11分。信心满满的梁沐开始了复试准备,却不料赶上国家线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年,最后以1分之差与复试线擦肩而过。

    3月下旬,梁沐因考研失利带来的失落还没持续多久,新一轮的压力悄然而至。错过了去年的秋招,也没考上研究生,又赶上疫情之下的就业季,虽然告诉自己在求职时尽量放平心态,但她还是感到焦虑。

    4月份,她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春季线上双选会,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广西大学“云就业平台”,点击报名,就能看到里面标记的9000多个岗位。“但我和很多同学投了简历之后,很久都没有回音。

    “我之前收到柳州的一家媒体给我的回复,对方告诉我正式签约前需要进行6个月的实习。”但梁沐无法确定实习结束之后能否顺利签约就业,其他方面也没有办法保障,就拒绝了这家单位,“我目前还是比较想找到符合预期的工作,但越往后可能越难找到满意的”。当被问及是否考虑“二战”考研时,梁沐摇了摇头说,“虽然今年真的很遗憾,但全脱产再来一年备考的话,风险太大。我打算先就业再考虑这件事情。”

    幸运建立在充分的准备上

    很多已经签约的同学,是去年秋招的时候签下来的。跟梁沐一样考研失利的同学,由于开始关注就业信息的时间比较晚,错过了一些工作岗位。

    广告专业的小欧同学从去年秋招到今年春招,在运营、策划等岗位投了40多份简历,有些给了回复,有些进了面试,但最后还是被刷下来了,至今还没找到满意工作,“之前我实习的时候参与过校招工作,在简历数量庞大的情况下,学历是我们的第一筛选条件。虽然我也毕业于211高校,但是不占什么优势”。由于找工作多次碰壁,小欧也萌生了要考研究生提升学历的想法。

    但研究生同样面临着就业求职的压力。顾星是一名研三的学生,他从去年9月秋招到今年3月份共投了43份简历,“我一开始投的是一些游戏公司的文案策划类岗位,我觉得条件符合他们的招聘要求,但最后给我回复的寥寥无几”。他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在网易游戏实习过一段时间,但是这一段实习经历并没有给毕业求职时增加多少优势。最后,他没能去心仪的游戏公司,但通过考试进入了广西一家国企。“不是所有人都能幸运地一开始就找到满意的工作。”他说。

    小杨可能是顾星说的那个幸运儿之一。小杨在本科期间掌握了主流的编程语言,还多次参与课题实践项目,并考取了IT领域含金量较高的技能证书。

    去年12月初,小杨第一次参加了线下宣讲会,把自己的简历递给一家心仪的公司。过了两三天该公司人事负责人就联系了他,直接让他跳过无领导小组面试等初试环节,参加终试。终试顺利完成,小杨开始了在这家公司为期6个月的实习,拿到毕业证就能正式签约。“幸运是建立在前期充分的准备上。”小杨感慨道。

    从相关部门到高校就业支持不可或缺

    在智联招聘4月份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不少大学生认为就业是非常有压力的一件事。人社部也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的100个职业排行榜,排名前五的是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商业营业员、车工、保安员等服务性职业。但市场紧缺的职业需求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并不匹配,出现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如何促进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需要学校、社会和毕业生的多方努力。5月9日,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正式启动,高校就业工作也已进入“百日冲刺”阶段。

    或许是之前给2022届毕业生上的就业指导课起了作用,目前广西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比去年同期要高。该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刘老师认为,在做好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百日冲刺”的同时,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要跟上。

    “这学期我在给大三的学生上就业指导课之前做了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同学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对于就业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些同学在考虑毕业去向时很容易随大流,导致一窝蜂涌向考研,对考公务员也一知半解。”为了让即将跨进毕业班的大三学生对毕业去向有更深入的了解,刘老师邀请了本学院成功升学和签约单位的同学到课上分享心得。

    刘老师建议:“即将走上社会的大三学生应该对考研、考公、就业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抛弃一些就业偏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比如有很多毕业生一心想留在大城市,但是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大,一些学历层次不够的毕业生比较难立足,不如尝试去其他城市发展,更容易闯出一片天地。”

    2022-05-25
  • 教育部部署各地深入开展“2022高考护航行动”

    中新网5月25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考试部门联合网信、公安等多个部门和多家互联网企业,深入开展“2022高考护航行动”,全力护航高考,助力学子圆梦。



    2022高考护航行动,将重点围绕考试招生领域广大考生关心关切,汇聚各方力量,多方配合,全面做好考试组织、安全保障、政策宣传、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积极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权威的政策咨询和细致的考试服务,全力保障实现“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温馨高考”。

    2022年高考期间,各地教育考试机构将会同当地网信、公安等部门集中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清理互联网涉考公众账号”“打击手机作弊”“打击销售作弊器材”“打击替考作弊”以及“净化涉考网络环境”“净化考点周边环境”等多个专项行动,积极营造良好考试环境,坚决维护教育考试公平。考后,还将精心组织开展高考志愿填报专项咨询服务活动,多渠道、多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参考和咨询服务。

    2022-05-25
  • 住建部、财政部、央行一起发放利好!与房子有关

    中新财经5月24日电(左雨晴)利好消息不断!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

    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也一起发来利好消息。

    据住建部网站消息,近日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助企纾困力度,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缴存人共同渡过难关。

    先来看看,通知中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

    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

    三、各地根据当地房租水平和合理租住面积,可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更好地满足缴存人支付房租的实际需要。

    实际上,这并非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第一次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

    2020年2月25日,三部门就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有关事项印发通知。除规定2020年6月30日前,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缓缴住房公积金,职工公积金贷款不能正常还款不作逾期处理外,还要求对支付房租压力较大的职工,可合理提高租房提取额度、灵活安排提取时间。

    有利于支持市场主体稳岗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此次三部门再次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支持市场主体稳岗。

    4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稳岗。将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由5个特困行业扩大到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日前召开的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政策延至年底,并扩围至其他特困行业,预计今年缓缴3200亿元。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

    李宇嘉表示,这次疫情持续时间比较长,对线下就业密集的生产生活服务行业冲击大,为了稳市场主体以缓解就业压力,对包括公积金在内的社会保障缴费实施缓缴,同时租房提取公积金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提高提取额度,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可起到兜底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作用。

    进一步发挥公积金的保障、便民、托底的政策效应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三部门政策从另一角度发挥了住房公积金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换句话说,当前住房公积金政策优化有更大的空间,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购房还是租房,都有可以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严跃进称,目前地方上对于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更多体现为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增加和贷款首付比例的下调。

    中新财经注意到,今年以来,天津、济南、南京、沈阳、包头、哈尔滨等多地已针对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新政策。

    如,23日,贵州解除住房公积金流动性风险三级响应,规定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单职工缴存家庭50万元,双职工缴存家庭60万元。

    同日,青岛出台公积金新政,调整公积金贷款申贷缴存条件,将职工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缴存标准由原来的连续正常缴存12月调整为6个月。

    而22日,淄博市将购买第二套商品住宅的贷款首付比例由40%下调为30%,并给予二孩三孩家庭购房补贴。

    严跃进认为,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也是一种新的住房金融政策,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完善当前各地的住房金融政策内容,同时直击市场的痛点,发挥了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便民、托底的政策效应。(完)

    2022-05-25
  •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技与文化,是文明的两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科技、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科技,总书记言之殷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对文化,总书记语意深长,“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需要创造文艺新气象、铸就文化新辉煌。

    光明日报从今天起,推出《一把手谈科技文化》专栏,邀请各地、各部门“一把手”,结合各自改革实践、发展目标,谈思考、讲体会。敬请关注。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时代潮流、立足发展全局发出的伟大号召。我们体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结合实际、发挥优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科技攻关,以创新成果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大局作出山东贡献。

    牢记嘱托扛牢科教大省责任担当

    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科教资源富集,必须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勇担使命、争创一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总书记对山东科技创新十分关心。2018年视察山东时,要求我们“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去年10月视察山东,又作出“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的重要指示,为山东科技创新把脉定向、指路领航。落实好总书记要求,推动科技创新走在前列,山东责无旁贷。这是实现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省正处在由转型发展向创新发展加速迈进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形态重塑,还是突破资源要素约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自主创新都是决胜未来的“破局利器”“制胜法宝”,必须用好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也是发挥山东科技资源优势的责任担当。近几年,我们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具备了良好的创新基础,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日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创新人才队伍规模庞大,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山东有能力、有义务在国家创新发展中承担更多任务、发挥更大作用。

    聚力攻坚推动科技创新走在前列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平台、技术、企业、人才,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我们坚持以建设创新型省份为引领,推动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聚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突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是山东融入和服务国家创新布局的战略支点。我们依托比较优势,加快创建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构建“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提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建设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以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未来网络研究院等重大平台为载体,争取一批大科学装置落地,在引领山东创新发展的同时,积极为国家储备科技力量。

    突出“卡脖子”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是科技创新的首要紧迫任务,关键是推动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我们紧扣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分析凝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清单,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以“揭榜制”“组阁制”“赛马制”、定向委托等方式,集中资源力量,努力破除“燃眉之急”“心腹之患”。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创新创业共同体五年培育计划,着力建设“1+30+N”创新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供给。

    突出创新企业培育。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我们深入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评选,为企业创新树立标杆和典范。积极建设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科技产业加速器等链式孵化载体体系,培育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突出创新人才引育。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源头,必须注重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们深入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推行顶尖人才“一事一议”,不断壮大战略科技人才队伍。持续推进“双高”建设,支持高校优势学科冲击全球前列,努力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大量培育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优化机制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活力

    高质量制度供给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山东持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优化科技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改革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探索推进技术成熟度评价,提高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创新科技活动评审评价机制。推进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服务市场化,变“定期评审”为“动态评审”,科研评价更加突出标志性成果质量、贡献和影响,持续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创新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深化放权赋能,持续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等改革试点,让科研人员享有更多自主权。创新投入保障机制。设立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在前期持续增长基础上,继续按10%比例加大省级财政科技投入。全面启动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让金融“活水”滋养创新创业。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决定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山东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四个面向”,砥砺奋进,勇攀高峰,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进,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5-25

  • 首 页  上一页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