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主注意!油价或迎年内第八涨

    中新经纬5月16日电(付健青)今天(16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综合机构预测,本轮成品油价将上调,或为年内第八次上涨。

    本轮计价周期内,美油(WTI)曾跌落至100美元下方。但随着美国4月CPI、PPI数据公布,近40年高点的通胀压力致美股接连承压,叠加俄乌冲突影响持续,国际原油连续大涨。截至北京时间14日(周六)凌晨,WTI6月原油期货收涨4.11%,报110.49美元/桶;布伦特7月原油期货收涨3.82%,报111.55美元/桶。

    库存数据上,美国至5月6日当周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原油库存增加848.7万桶,创2022年4月8日当周以来最大增幅,预期减少45.7万桶,前值增加130.3万桶;美国至5月6日当周EIA战略石油储备库存减少699.1万桶。另外,国际能源署(IEA)近日在其月度石油报告中,下调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IEA预计,在经济复苏放缓和油价上涨的背景下,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计将从一季度的每天440万桶放缓至二季度的每天190万桶。

    中新经纬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进行了八轮调整,累计“七涨一跌”,汽油价格累计上调1645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上调1585元/吨。在已经上调的七次价格中,最大幅度为3月17日进行的调整,其中汽油每吨上调750元,柴油每吨上调720元。如果本轮调整落实,将是年内第八次上调。



    据中宇资讯测算,本轮第九个工作日,中宇原油估价107.17较基准价涨2.202或2.10%,预计5月16日24时成品油零售限价上调230元/吨。

    金联创测算显示,截至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107.47美元/桶,变化率为2.19%,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应上调240元/吨。预计本轮零售价上调幅度或在250元/吨左右,92号汽油折合升价约涨0.20元。

    另据西南证券汽车行业研报测算,预计本次上调油价220元/吨,超过上调红线,折合升计算为预计油价上涨0.17-0.20元/升,调价后92号汽油全国平均价格约8.7元/升,95号汽油约9.2元/升。

    对于本轮涨价,中宇资讯认为,欧盟对俄罗斯石油产品制裁并未顺利成行,同时欧洲国家已经提出逐步降低对俄罗斯石油依赖的计划,多空消息交织下国际油价近期或延续宽幅震荡。但因时处计价周期末尾利空影响不大,成品油零售端连涨结局已定。

    后市方面,东吴期货分析,油价支撑主要源于OPEC+供应缺口、俄罗斯供应风险、美国产量增长不及预期等,相对而言都是比较现实且短期难以改变的。而油价压力主要来自于经济下滑预期以及国内疫情,前者目前更偏向于情绪传导,后者预计不会长期持续。

    百川盈孚指出,欧佩克将维持现有增产措施,无法有效增加闲置产能,加之欧盟计划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并制裁俄银行,令原油供应担忧加重,国际油价底部支撑较强。不过,后市仍需警惕美联储加息和经济及能源需求放缓。

    2022-05-16
  •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重视和引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温暖的话语,真挚的感情,彰显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构成“千家万户”的一个个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家和万事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引用诗人孟郊的名篇《游子吟》,表露出深厚的家庭情结。他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2016年12月12日,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人头攒动、气氛热烈。身着各色服饰的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精神饱满,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盛赞代表们的事迹“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充满感情地“点赞”他们“都是好样的!”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总书记的切切嘱托仍在耳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人历来讲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庭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

    让习近平总书记至今难忘的是,小时候母亲背着他去书店买小人书《岳飞传》,买回来之后,母亲就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

    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019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说:“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砥砺拼搏,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就一定能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家庭创造的价值,就一定能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

    对领导干部而言,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激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貌。群众看领导干部,往往要看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往往从这里来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廉洁奉公,进而从这里来看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能不能过好亲情关特别是家属子女关,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现实的考验。

    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修身律己,慎终如始,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节操,做一个一尘不染的人。要带头廉洁治家,带头反对特权。”

    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是支撑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2018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妇联要围绕这个重大课题,在家庭工作中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

    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习爷爷来了!”2014年5月30日上午9时30分,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里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为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学生们上了一堂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强调“特别要注重从少年儿童抓起”“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

    《小兵张嘎》《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总书记列举孩子们熟悉的少年英雄的故事,希望大家要把他们立为心中的标杆,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在父母的影响下、在家风的熏陶下,习近平对自己、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去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

    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不良的家风却会败坏社会风气,贻害无穷。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虎拍蝇,正风肃纪,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决不允许搞特权。”

    什么样的干部可以“兴邦”?一名共产党员的形象,深深印刻在习近平的心中。

    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政治课上,老师读到这篇文章,读着读着便哽咽了,习近平和同学们听着听着也泪流满面。

    “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习近平说。

    习近平曾对焦裕禄之子焦国庆说:“你看了一场‘白戏’,你父亲还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看白戏’的故事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焦裕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习近平要求领导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

    2014年3月,习近平重访兰考时会见了焦裕禄的5个子女。二女儿焦守云对总书记说:“我们一定传承好父亲的精神,保持家教家风”。总书记听后,一边点头一边说:“好家风,好家风。”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家风建设定下了“明规矩”:

    2016年起开始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要“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得违规经商办企业,不得违规任职、兼职取酬”;

    …………

    相关政策条例密集出台,将家风建设提到制度高度。

    关于家风,总书记曾有形象的比喻:“大家仔细看一看‘家’和‘冢’这两个字,它们很像,区别就在于那个‘点’摆在什么位置。这就像家庭建设一样,对家属子女要求高一点才能成为幸福之家,低一点就可能葬送一个好家庭。”

    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领导干部守牢拒腐防变防线,要层层设防、处处设防。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叮嘱:“要守住交往关,交往必须有原则、有规矩,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要守住生活关,培养健康情趣,崇尚简朴生活,保持共产党人本色。要守住亲情关,严格家教家风,既要自己以身作则,又要对亲属子女看得紧一点、管得勤一点。”

    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等,体现新时代家庭观的深厚内涵。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年来,对于各地区各行业涌现出的道德模范,习近平总书记为他们鼓劲“点赞”,号召大家向道德模范学习。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讲话结束时,他把目光转向全国道德模范、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饱含深情地说,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关爱道德模范,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一贯坚持。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询问上海奉贤区“奉贤”之含义,肯定家风、村风与民风建设。时隔数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

    总书记对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视,始终如一。

    “要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旗帜鲜明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要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约束村民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的行为,引导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负起领导责任,切实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各方面要满腔热情关心和帮助生活困难的家庭,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促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推动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家庭落地生根:

    中央文明委已组织评选两届共781户全国文明家庭,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全国妇联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创建等活动,截至2021年底,共揭晓全国最美家庭6808户,推选出539.89万户各级各类最美家庭,累计表彰全国五好家庭9912户;

    …………

    “正家而天下定矣。”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广大家庭要把新时代家庭观作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我们4亿多家庭、14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来,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22-05-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文章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

    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要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有些资本野蛮生长,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及早作出调整,确保供给安全。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优化海外资源保障能力。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提高油料、大豆产能和自给率。

    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坚持底线思维,发挥好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要依法合规,压实责任,强化能力建设,有充足资源,各方广泛配合,提高跨市场跨行业统筹应对能力。

    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科学考核,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统筹做好“双控”、“双碳”工作,防止简单层层分解。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

    2022-05-16
  • 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固街道办事处开展七大专项整治—分类在指尖,文明在心间

    当前,全市“七大专项整治行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按照“七大专项”整治行动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近日,谈固街道办事处各社区,重点对《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部署落实,开展了以“分类在指尖,文明记心间”为主题的,形形色色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一、展牌讲解

    谈固街道各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墙体展牌现场讲解的宣传方式,与居民就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怎样分类、垃圾分为哪几类、分类投放注意事项等各方面,与居民进行沟通交流,让社区居民充分学习了解《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将条例充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做好垃圾分类,维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入户宣传

    谈固街道各社区充分结合各自小区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社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发挥各社区的先天优势,各显其能,分别组成一支支垃圾分类宣传小分队,利用晚下班居民在家的时间点,向社区居民入户派发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和垃圾分类宣传折页,并通过拉家常的方式,向居民讲解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引导居民从环境卫生、文明生活的角度有效的处理生活垃圾,保持家庭、小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三、现场实践

    为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让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谈固街道各社区组织社区“两委”、网格员、志愿者等工作人员,在各社区书记的带领下,联合各社区物业,开展垃圾分类清整活动,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并现场实践,指导社区居民将垃圾分类装袋,分类投放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通过现场实践活动,使居民深入了解垃圾分类投放的方式,引导辖区居民从自我做起,养成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分类在指尖,文明记心间”,谈固街道各社区通过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大家近距离参与垃圾分类实践,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有效的促进了辖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使大家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让“绿色、低碳、环保”的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共同建设花艳、草绿、幸福、文明的家园!

    2022-05-13
  • 述评:“动态清零”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确定性

    近来,有外国商会负责人担心,如果中国新冠疫情管控措施影响业务,一些外国公司会考虑中国的“替代选项”。然而,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即便在当下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包括高盛集团和摩根大通等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行仍然选择在上海推进雄心勃勃的业务扩张计划,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实践证明,疫情在全球蔓延以来,中国“动态清零”不仅为中国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健康、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时也造福世界,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大确定性。

    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让中国经济在高效防疫措施基础上,释放出举世瞩目的巨大韧性和活力,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重要兴业沃土和财富之源。

    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2021年取得超预期成绩: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巩固了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器”“动力源”的地位。在此背景下,2021年中国引资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9%。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吸收外资仍保持两位数高增长,同比大涨25.6%。

    谈及此类现象,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罗思义表示,中国吸引外资规模连年增长,已证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最重要的不是看它们(外资企业)说了什么,而是看它们做了什么,特别是看它们把钱投到哪里。”

    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让中国经济具备了于非常之时、处非常之变的助力和底气,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从根本上坚定长期投资者的信心。

    正因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中国才做到了辩证处理“救人”与“救市”、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远等多对重要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稳住了中外经贸合作之锚。进而,中国才有条件发挥其强大产业配套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世界经济提供稀缺的供给和需求。

    近来,继多地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之后,上海抗疫总体态势稳中向好。历经疫情考验之后,中国将再次向世界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的重要价值。

    围绕相关话题,英国《每日电讯报》日前刊文指出,中国的抗疫措施将确保医疗卫生系统能够抵御疫情冲击。控制住疫情的中国将迎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强有力的经济仍然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故事”。

    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离不开必要的防疫措施,难免给一些外资企业带来暂时损失和困难。这是有效控制疫情、实现有序复工复产的必要代价。经受疫情考验之后,中国经济终将继续回馈世界。

    外界有必要理解,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发展中大国,一旦放弃“动态清零”总方针,其所造成的公共卫生风险难以估量。在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遭受重大威胁的情况下,复工复产如同无根之木,不可持久,不免陷入“抗疫乏力”与“复工失序”相交织的恶性循环。其结果只会严重损害中国经济,让外国投资者蒙受巨亏,乃至拖累世界经济复苏。那样的困局绝非各利益攸关方所乐见。

    当前,中国政府正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赋予外商以国民待遇,不断缩短负面清单,改善营商环境,释放更多开放红利。立志于长期在华投资兴业的外国投资者,有望通过深耕中国市场,获得高增长收益。

    格局决定结局。是只顾眼前利益,患得患失,游移不定,转向所谓的“替代选项”,还是登高望远,从长计议,保持定力,选择与中国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相信明智的企业家会作出富有远见的抉择。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我们既然选择一起远航,就须同舟共济,同心向前。只有这样,才能在风雨之后,迎来海阔天空的明天。

    2022-05-13
  •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

    近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原则、目标与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现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对加快共同富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推进共同富裕。市场能够保证效率,但不能确保公平;政府能够弥补市场失灵,但也存在越位、缺位的风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早已建立,但行业垄断、所有制歧视、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始终未被彻底消除,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在顶层设计上强化了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健康运行的市场经济中展开竞争,使各类生产要素获得反映要素价值和贡献的回报,形成既体现效率又体现公平的初次分配,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推动信息平台互通共享推进共同富裕。信息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稀缺资源,信息不对称不仅导致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失灵,同时也会阻碍经济发展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近年来,我国在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产业化与数字化协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信息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强大引擎。但另一方面,信息和数据的获得存在一定的门槛,城市及发达地区更容易享受信息化和数字化带来的好处,广大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更可能在“数字鸿沟”中迷失发展方向,从而加剧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推进了市场的高标准联通。这一制度安排通过搭建城乡融合、区域联通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城市与乡村、东部与中西部都能在全国统一的信息市场中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全国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不仅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更是促进社会公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在推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为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距离真正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使要素按实际贡献获得公平报酬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特别是户籍制度等阻碍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对促进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占比的提高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统一的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能源和生态环境市场,加快构建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体制。这一制度安排明确了进一步破除阻碍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方向,对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健全有助于共同富裕实现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要关注“共同”,也要关注“富裕”,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能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蛋糕”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仍然不足,有效供给不足带来的“需求外溢”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作用,拖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的基础上实现商品和服务市场的高水平统一。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形成鼓励高质量商品和服务供给的政策导向,使我国经济朝着更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方向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通过构建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推进共同富裕。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可以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有助于创新发展、创业致富。近年来,我国在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市场监管能力、规范不正当竞争和市场干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另一方面,受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影响,妨碍市场统一和公平竞争的行为转而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和地区封锁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这既不利于“做大蛋糕”,也不利于“分好蛋糕”,已成为推进共同富裕最重要的风险来源之一。本次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行业进入壁垒,着力推动营商环境改善。这一制度安排有助于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发展潜力,促进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向激励机制,为进一步激发要素活力,鼓励创业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内生动力。

    2022-05-13
  • 习总书记勉励我们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他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参观了交大西迁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看望了14位西迁老教授,与青年学生亲切交谈,对“西迁精神”给予高度赞扬。他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真正是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勉励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

    采访对象:张迈曾,男,1954年11月生,河北沧县人,时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潘季,男,1934年4月生,江苏常熟人,西迁老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史维祥,男,1928年1月生,江苏溧阳人,西迁老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苏翔,男,1988年9月生,江苏宜兴人,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团委书记。韩豫,男,1993年12月生,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7004班研究生。于嘉宁,女,2000年3月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法复81班学生,时任交大解说团团长。

    采访组:石新明毕晓楠刘昱含赖函宁梦瑶

    采访日期:2021年4月22日

    采访地点: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

    采访组:张迈曾书记,您好!2020年4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您当时陪同总书记参观了交大西迁博物馆,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张迈曾:当天下午,我和王树国校长在西迁博物馆门口等候习总书记的到来。总书记乘坐的汽车缓缓停下后,我们疾步上前,兴奋地说:“总书记好,终于把您盼来了!感谢您来西安交大视察指导!”总书记下车后,亲切地跟我们握手,并对大家微笑致意。

    西迁博物馆总共四层,一至三层是展区,四层是办公区。博物馆主要由溯源、西迁和致远三个展馆组成,其中一层展区展示的是交大从1896年建校到1956年西迁之间的历史变迁,二层展区展示的是学校西迁时期以及迁校后的建设发展历程,三层展区主要展示改革开放后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总书记十分关注学校的发展,几乎在每张图片和每件实物前都驻足观看。

    在一层溯源主题展厅,我向总书记介绍道,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是1896年在上海成立的。总书记回应道:“交大历史非常悠久,底蕴也十分雄厚。”“交通大学的工科特色确实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也为现在学校以工科见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二层西迁主题展厅,总书记在一幅幅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前仔细观看。当看到西迁专列乘车证、随校西迁的卧式铣床、“草棚大礼堂”、彭康校长“办公室”和交通大学校牌等实物展品时,总书记感慨地说:“交大西迁实在不易!”

    在三层致远主题展厅,我和校长向总书记汇报了学校的整体工作,谈到学校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重要着力点,交大迁校至今总共培养了近三十万名毕业生,其中近50%的毕业生留在西部工作,创造了约三万项科研成果,贡献了数以千亿计的经济社会效益。总书记听后频频点头,表示肯定。他说,西安交大做得很好,为西部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总书记参观完三层展厅后,来到一楼大厅,与给他写信的14位西迁老教授亲切交谈(当年写信的15位教授,已有一位去世)。

    采访组:潘季教授,您好!作为亲历者,您能否回忆一下习总书记会见西迁老教授们的场景?还记得总书记都向大家说了些什么吗?

    潘季:我是1952年进入交大读书的,迁校的时候只有23岁,给总书记写信的时候是84岁。这次总书记来看望,我们真是激动不已。见到总书记后,他向我们挥手致意。我们本来是站着鼓掌的,但总书记反复说了几次“你们坐下吧”,而且不断地用手示意请我们坐下,让我们内心特别感动。

    总书记说,他很惦念我们这些给他写信的老教授,所以特地来交大,来看望我们。他说,他在陕西插队的时候,就听说有一所从上海搬到西安的交通大学。总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西迁精神”的重要意义,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就是知识分子要爱国,要听党的话,党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总书记还谈到当年迁校时陈毅副总理曾说:“交通大学西迁成功不成功,要十年以后看。”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迁校的意义是很深远和宏大的。

    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肯定、对我们西迁老教授的关怀,让我们感到荣幸之至。我们只是做了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总书记的鼓励让我们觉得再平凡也可以成就伟大。

    采访组:史维祥教授,您好!作为给习总书记写信的老教授之一,请问您当初为什么会有写信的想法?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您有怎样的感受?

    史维祥: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我们这些当年参与西迁的老同志就商量着给总书记写封信,汇报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和弘扬奉献报国精神的建议,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知识分子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我们有两个万万“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的是,信寄给总书记没多久,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批示,并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当时省领导还来到学校传达了重要指示精神,让我们倍感温暖和光荣。第二个“没想到”的是,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到了我们,说我们的故事令他深受感动。这是总书记对我们西迁老教授的厚爱。这一次,总书记专程来看望我们,我们真的感到无上光荣。

    其实,西迁时我们还只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助教,当时的老教授们现在都已经长眠在黄土地下。我们能做的就是讲好当年的西迁故事,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交大西迁的点点滴滴。当时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即使放到现在,要迁一所大学也是难以想象的大工程。但是,交大师生就是怀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起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信念,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迁的征途。这一迁,影响的不仅仅是几代人的命运,更是全中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直到现在还时常会有人问我:“你们当时西迁太亏了,后悔吗?”吃亏不吃亏,要看用什么尺子量!我们为祖国的大西北奉献了一所重点大学,不后悔!这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习总书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党中央的嘱托,以青春热血参与书写了这段难忘的历史,成为交大这棵大树的一部分,在祖国的西部扎根、开花、结果!

    采访组:史教授,您的介绍令人感动,刚才您谈到要给年轻人讲好西迁故事,能否也给我们讲述几个西迁的故事?

    史维祥:当时,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带头西迁,而他们面对的实际困难恰恰是最大的。在小家与国家之间,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国家,选择了克服困难,坚决西迁,演绎了无数感人的故事,至今在交大校园中仍广为流传。

    走进西安交大,在校园东北角的一处花园内,“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教授的塑像矗立在那里。1957年,如果你走在交大校园,不时会听到有师生在“议论”钟兆琳先生。这位从交通大学的附属中学读到大学,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后又回到母校任教的国家一级教授,当时已有20年教龄,教过钱学森、王安、江泽民等上千名学生。他是中国电机工业创始人之一,始终是教师队伍中拥护迁校的一面旗帜。学校西迁时,钟先生将已瘫痪在床的夫人安顿在上海,孤身一人来到西安。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不把西北开发建设起来,中国就没有真正的繁荣昌盛,并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支援西北,每个教师都有责任!”

    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学俊先生,是当年西迁时最年轻的教授。1957年9月,他和夫人带着四个孩子,乘坐交大专业课教师西迁专列由上海来到西安。临行前,他们注销了上海户口,将上海的两处房产交给主管部门。他说:“既然去西安扎根西北黄土地,就不要再为房子而有所牵挂。钱是身外之物,不值得去计较。”在西迁最初的日子里,他们的两个孩子每天都要坐着农民拉粪的马车进城去上学。

    采访组:苏翔老师,您好!听说习总书记在交大西迁博物馆门口,被在校的青年师生热情地“包围”了,欢呼声经久不息。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

    苏翔:得知习总书记来学校后,在校的青年师生自发地来到西迁博物馆前,在路边站成了圆弧形,有七八圈的样子。总书记从博物馆走出来后,立即被在场的青年师生“包围”了。“总书记好!”“习主席好!”的欢呼声经久不息。总书记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致意,他接过话筒笑着说:“我听说还没到复学的时间,但是你们都来了。”话音未落,现场便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总书记在现场发表了约五分钟的重要讲话。他说:“在博物馆里,我听了书记和校长的介绍,了解了学校的全面情况,特别是西迁的情况。我虽然有所了解,但还是感触很深,感慨万千。”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令在场的师生动容。

    总书记充分肯定了交大西迁的重要意义,他神情凝重地说:“我们的新中国多不容易,现在强大了,现在富裕了,但是,看看当年,也看到当年党中央的良苦用心啊!把这样一所最好的学校,从上海迁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新中国的发展,教育布局、工业布局拉动西部的发展,作出了这样的一个战略部署。而在这个战略部署下,我们的交大人体现出来的‘西迁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真正是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党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6000多人就搬过来了。从黄浦江畔搬到渭河之滨,谈何容易啊!”

    总书记勉励交大学子:“要发扬老教授们这种‘西迁精神’,把现在的西安交大办好,就是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在当前的历史机遇下,‘两个一百年’、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都需要老师们、同学们再接再厉!”

    采访组:韩豫同学,您好!习总书记即兴讲话时,您当时就在现场,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感受?

    韩豫:当时我是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留在学校做科研,准备毕业设计和论文。印象最深的是,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之后,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请总书记放心”“总书记,我们爱您”等欢呼声持续不断,师生们自发地唱起了《歌唱祖国》。我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自豪的泪水。总书记在乘车离开前仍多次环顾四周,向在场的师生微笑挥手,我们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西迁精神”的高度概括,既是西安交大人的巨大荣耀,也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既是对学校迁校、建校发展历程的高度肯定,更是对西安交大的深情嘱托。如今,交大师生已经形成了从“711”到“奋不顾身”再到“干疯了”、“一天当作两天用、两天工作一天完”的精气神,上下同心,必须把学校发展好,必须把“西迁精神”传承好,必须把总书记的嘱托实践好。

    采访组:于嘉宁同学,您好!作为交大解说团团长,请问您是如何进一步宣传弘扬“西迁精神”的?

    于嘉宁:我们很幸运,能够成为这个时代“西迁精神”的“宣传员”。习总书记来校考察后,我们在博物馆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筹备和布置总书记莅校视察展。在布展的过程中,每一处展陈设计都让我进一步感悟到总书记的关怀与嘱托,也激励我更好地完成讲解任务。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重要指示已经深深烙刻在我的心里,既是我讲解时的开场白,更是引领我学习成长的旗帜。

    过去的一年中,交大西迁博物馆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网红”打卡地,全年接待观众近十五万人次,我承担了近五十场次的讲解任务。每讲解一次,我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就加深一分。作为交大解说团成员,我和团里的其他几十名小伙伴一起向社会各界来宾讲述西迁故事,在平凡的工作中传播“西迁精神”,不负总书记的期许和嘱托。

    2022-05-13
  • 疫情反复,中国经济如何顶住压力?

    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4.8%,开局总体平稳。但随着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加大。

    近期疫情反复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预期转弱局面能否扭转?宏观政策将如何发力?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采访,对此进行权威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今年以来,中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挑战增多,经济运行一波三折。您如何评价今年一季度平稳开局?如何看待近两个月经济表现出的下行压力?

    盛来运: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确实发生很多超预期变化,其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以及众多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平稳开局。

    从四大宏观指标来看,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8%,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进出口平衡有余,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2万亿美元左右,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放眼全球,中国一季度成绩单也是相当好的。4.8%的经济增长率位居主要经济体前列,而物价涨幅处在较低水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冲击超预期影响情况下,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实现平稳开局,非常不容易。

    3月份受疫情冲击超预期影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4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等先行指数持续转弱,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要全面地看、辩证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动的“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的“势”。从短期看,部分指标回落较多,主要是疫情外部冲击结果。但从大局看,中国经济稳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未变。3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2.8%,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2.3%,经济新动能仍在较快成长。这说明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高质量发展方向未变,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中新社记者:近期国内疫情反复,特别是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长三角等区域。如何评估本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盛来运:从3月份全国和部分地区一些指标数据看,本轮疫情确实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从全国看,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生产指数由增转降,同比分别下降3.5%、0.9%;生产物流受阻,全社会货运量下降2.2%,快递业务量下降3.1%;就业压力加大,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部分地区经济受疫情冲击明显。3月份,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上海、吉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10.9%、36.7%,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下降18.2%、69.9%。

    尽管疫情对部分地区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总体上看,这些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外在的。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疫情冲击有望逐步减弱,前期因疫情压抑的经济活动也将不断释放,经济有望迎来复苏拐点。从5月份情况看,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发用电量等一些先行指标已出现积极变化。

    从全年看,尽管可能还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回旋空间广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的有利条件较多。

    从供给支撑看,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位,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较强。从需求支撑看,中国有14.1亿人口,有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国内市场,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后,消费升级呈加快趋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2021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9.1%。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广阔的国内市场都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有力保障。从政策支撑看,中国政府赤字率低、债务总体可控,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多,当前宏观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增量政策工具正在抓紧谋划,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显效发力。

    中新社记者:不久前发布的4月中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双双创下2020年3月以来新低,市场主体预期进一步转弱。怎样扭转这一局面?

    盛来运:市场预期走弱是内外因素交织叠加、长短期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归根结底源于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企业对投资前景看不准。

    从外部因素看,世界经济转向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高成本、低增长为特征的类“滞胀”高风险模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非传统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同时,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事件多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主要经济体政策转向步伐加快,对全球经济运行和资本流动造成较大外溢影响。这些长期问题和短期冲击相叠加,增加了全社会的不安全感,也对市场信心造成了明显冲击。

    从内部因素看,中国经济转型阵痛仍在延续,新旧动能处于转换接续之中,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行业传统模式企业经营面临挑战;加之受疫情冲击,市场需求不足,生产物流不畅,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增多,企业生产成本明显上升,生产连续性、稳定性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中下游行业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增加。

    我们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可见预期管理的重要性。稳预期要多管齐下、长短结合、对症下药、久久为功,特别是要“固根本、稳政策、纾困难、激活力”。

    “固根本”就是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如果经济持续存在较大下行压力,市场预期就很难好转,因此首先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稳政策”就是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保持定力,凡是看得准的、有益于长期发展的方针政策都要牢牢坚持,向市场传递清晰稳定的政策信号,这有助于市场主体早谋划、早决策、早行动。

    “纾困难”就是要加大针对困难市场主体、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早出台、早实施一揽子纾困举措,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激活力”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用确定性的改革举措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为企业营造更好发展环境,让企业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

    中新社记者: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请问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如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盛来运:我讲三点看法。

    第一,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最近国家统计局利用近十年数据对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初步测算结果显示,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相关性,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83;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越快的地区,中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态势也越好,反之亦然。

    第二,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影响下发展困难明显增多。近两年在疫情冲击影响下,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升,企业生产和销售秩序受到冲击,市场需求难以充分释放。在生产端和需求端双向挤压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尤其是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更大。4月份,小型企业PMI为45.6%,连续12个月位于收缩区间。

    第三,必须更加重视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下更大力气维护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首先要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小微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我们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力度,细化实化已出台的退税减税降费、物流保通保畅、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等已有政策,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达实体经济。中新社记者:下一步中国宏观政策应如何发力?在稳就业、稳物价、稳市场主体等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盛来运:前不久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全面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对做好下阶段经济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现在关键是抓好落实、取得实效,多措并举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有几点我认为非常重要:

    一是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要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二是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经济增长、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从历史经验看,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应对短期经济困难最管用的快招。从中国现实情况看,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十分广阔空间,中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二到三成,人均铁路营业里程不足美国的30%;在新基建和民生发展设施领域更是大有可为。

    三是切实稳住市场主体。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今年助企纾困的“重头戏”,近期国家统计局对此组织开展了企业快速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获得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认为政策对企业现金流有改善,九成以上企业对留抵退税政策基本满意或满意;获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业中,84.5%的企业认为政策对企业现金流有改善。可见,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确实起到了“放水养鱼”的积极作用。企业欢迎这样的政策。

    四是大力稳就业保民生。受疫情冲击影响,阶段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的现象有所增多,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压力上升,对此要落实落细援企稳岗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救助,尽量减轻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五是着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保供稳价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必须高度关注、全力做好粮食、能源等关键领域保供稳价工作。

    2022-05-13
  •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重要之年看开年

    2022年,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

    开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加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重要一年,中国发展开局如何,尤为关键。

    重要一年,中国航船怎样行进,备受瞩目。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这个开年,谋大局,开好局。春耕备耕有序展开,重大工程有力推进,利用外资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这个开年,办大事,起好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胜利归来,博鳌亚洲论坛发出时代强音,引领地球村“一起向未来”。

    起势映照后势,开年关系全年。重要之年看开年,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从变量看质量

    平稳开局实不易

    2022年开年,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中国号巨轮勇开顶风船,“GDP同比增长4.8%”的一季报出炉,国际舆论热议。

    “中国经济2022年开局强劲,增长率超出预期。”“中国一季度GDP增速明显高于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的预期。”外媒的评论从一个侧面说明:顶住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殊为不易,颇具意义。

    ——护航世界经济,保持战略定力,平稳开局,来之不易。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

    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0.9个百分点,降至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俄乌冲突,导致我们尚未从上一次风暴中恢复过来,就遭遇了另一场风暴,造成全球经济的重大挫折。”

    全球经济交融激荡,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努力实现自立自强的同时,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宝马集团增资279亿元,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权占比由50%提升至75%;韩国SK集团30GWh(吉瓦时)动力电池项目在江苏盐城开工;泰国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在四川内江启动……今年前4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5%,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成长性、长期稳定性充满信心。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中国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世界平均增速,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

    ——顶住三重压力,深挖内生动力,平稳开局,来之不易。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既涉及上海等万亿级GDP强市,又波及吉林等农业大省,辐射区域广链条长,经济下行压力阶段性加大。

    在此背景下,一季度4.8%的增速,较上年四季度仍加快0.8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与美欧等经济体物价连续创下新高形成鲜明对比。

    在稳定底盘的同时,中国经济的结构更优、韧性更强。

    看动力,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中国核电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首列自主研发商用磁浮3.0列车完成调试,关键核心技术全掌握;一季度末,5G基站总数达155.9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5.5%,占比较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看活力,产业升级步稳蹄疾。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40.8%和24.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高新产业担纲“火车头”。

    看潜力,创新链与产业链加快融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约55.3%,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率约74%,数字经济勇当“新引擎”。

    对负重前行的中国经济而言,正是这些新动能对冲了部分压力,支撑了平稳开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引领中国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稳定经济大盘,政策靠前发力,平稳开局,来之不易。

    这个开年,重大工程施工正酣。陕西秦岭,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一江汉水静待浸润关中;四川凉山,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滚滚绿电即将泽惠华东……

    今年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9%,比去年全年提高13.2个百分点。特别是在专项债有效支持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增速比前两月加快0.4个百分点。

    “投资较快增长与政策的靠前发力是分不开的,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额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为一季度实现好于预期的增长创造了条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

    去年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出台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今年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中,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全部下达;去年提前下达的1.46万亿元额度中,截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发行约1.25万亿元。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创新高,企业贷款利率降至有统计以来的低点,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

    未雨绸缪,精准施策,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增强“进”的底气。

    ——疏通堵点卡点,形成纾困合力,平稳开局,来之不易。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一些城市的封控管理区域停工停产,产业链供应链遭遇堵点。

    “受疫情影响,上游企业供不上货、下游企业付不了款,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关键时候幸好有了缓缴税款、‘税信贷’等好政策,解了我们燃眉之急。”说起复工复产,河北睿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鹏十分感慨。

    稳链强链并重,稳产稳岗兼顾,援企纾困措施密集出台。增值税留抵退税今年全年约1.5万亿元,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力度,43项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瞄准难点,政策组合拳接连发力。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保通保畅政策协同实施。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提高货车通行效率……5月4日,首次实现临时关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清零目标,全国公路网车流量特别是货车流量持续稳步回升。5月10日,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共2187.73万辆,比4月10日增长了26.39%。

    发展的困难不少,下行的压力不小,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国经济信心不减。

    重要之年看开年,从变量看质量,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从挑战看应战

    稳扎稳打有章法

    这个开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面对这场集合多重挑战的压力测试,中国号巨轮何以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驭风踏浪,掌舵领航。一场场重要会议,一次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历史大势、深切洞察时代风云,高超的政治智慧、非凡的领导艺术、深邃的哲学思维、有效的科学方法,化为从容应战稳大局的强大动力。

    ——树立底线思维,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在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

    牢记嘱托,各地区各部门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广袤田畴里,农民辛勤耕耘,农机纵横驰骋,向着夏粮丰收全力冲刺。“去年小麦晚播二十来天,今年下了大力气,镇压划锄、紧追水肥,盼着能有好收成。”河北省邱县香城固镇马兰村种植大户武殿臣忙得带劲儿。

    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面对冬小麦大面积晚播的严峻挑战,采取更大力度、更超常规的举措,逐品种、逐区域、逐环节推进,冬小麦苗情加快转化升级,长势与常年基本持平,为夏粮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粮食、金融到公共卫生、防灾减灾,各地区各部门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全力守住安全底线。

    ——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总书记念兹在兹、谆谆叮嘱。

    针对去年电力煤炭供应一度紧张、个别地区“拉闸限电”,我们立足国情,科学施策,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提早谋划、先立后破,为我们赢得了主动。今年以来,全球能源出现偏紧局面,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反观我国,强供应、优结构,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不断增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3%、4.4%、6.6%,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3%,在降碳的同时确保了能源安全。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谋划,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自“十三五”以来始终保持在80%以上,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保障。

    ——运用辩证思维,巩固平稳开局的坚实基础。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总书记反复提及、高度重视。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疫情是一次实战状态下的压力测试,既体现了我国完备产业体系、强大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的优势,也暴露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隐患。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要透过复杂现象看本质,做到临危不乱、危中寻机、开拓进取、开辟新局,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立足当下,精准推动复工复产。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将撬动1万亿元资金;建立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放眼长远,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出台行动纲领,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机制持续创新,树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标杆,提升陆海新通道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作用……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定。

    ——践行精准思维,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

    “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共产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民生无小事,也涉及方方面面的琐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乡村振兴到城市治理,从保供稳价到教育医疗,都需要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增劳动力保持高位,其中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历年最高。

    准确预判就业形势,力度大、靶向准的稳就业措施接连出台,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

    看地方,江苏出台“人社部门应对疫情12条”,社保惠企政策突出“降、缓、返”;辽宁实施“技能辽宁行动”,全年争取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左右。

    看部门,对餐饮等特困行业实施暂缓缴纳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全面推广“免申即享”经办模式,一系列稳岗位、提技能的“政策礼包”贴心送抵,稳住了就业饭碗,也稳住了人心。

    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重要之年看开年,从挑战看应战,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致广大而尽精微”,稳健前行的澎湃动力更加丰盈。

    从起势看走势

    稳中求进添底气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如何战胜疫情、建设疫后世界?中国如何应对冲击、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五个必由之路”“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我们为什么成功、未来我们怎样继续成功的中国密码,深刻阐释了新征程上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显著优势,也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方能明大势、辨走势。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非凡十年,书写走好“五个必由之路”、用好“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生动篇章,也为重要之年看开年,提供了清晰坐标。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意志坚定。

    “跑山羊喝山泉水,纯天然养殖……”在四川省昭觉县“悬崖村”,致富带头人某色苏不惹忙着网上直播,日销售20多万元。告别藤梯,迎来钢梯,搬进县城易地扶贫安置点,“悬崖村”村民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8年时间,五级书记抓脱贫,层层动员促攻坚,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从中国减贫成绩中,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观察到:“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会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也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惊涛骇浪中掌舵领航,大战大考前镇定从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千年梦想;全面深化改革,密集出台2000多个改革方案;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从严治党,9500多万名党员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回望非凡十年,人们感受真切: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们力量磅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紧要关头,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2022年,迎战狡猾百变的新冠病毒,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众志成城、顽强奋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3月29日,山东省复工复产进入“快车道”;4月8日起,按下“慢行键”的深圳市有序推进学校复课;4月14日,吉林省实现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5月11日召开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上海市16个区中,已有8个区社会面基本清零。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战疫情、斗洪峰,反贫困、建小康,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回望非凡十年,人们感受真切: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就一定能够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们底气十足。

    今年一季度,连续7年产量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逆势上扬,产销量同比均增长1.4倍。

    抓住转型机遇,创新技术产品,汽车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推进去产能、出清“地条钢”,自主研发“手撕钢”“笔尖钢”等高端钢材,钢铁行业焕发勃勃生机;技术先进、产品齐全、产业链配套完善,高铁、核电、船舶、工程机械等“大国重器”阔步走向国际市场……这十年,实体经济在神州大地上茁壮成长,更加枝繁叶茂。

    栉风沐雨,一路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速始终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

    实力更雄厚。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

    韧性更强劲。谷物、肉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世界,拥有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空间广阔、潜力无限。

    活力更充沛。2021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升至2.44%,市场主体超过1.5亿户,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速迸发,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回望非凡十年,人们感受真切: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脚步从容。

    电脑屏上,弹窗闪烁,燃气泄漏警报响起,值班员第一时间联系抢修人员到现场处理。安徽合肥利用城市监测平台“紧盯”2.5万个高风险点,实时守护百姓安全。

    繁华都市,万家灯火传递温暖;美丽乡村,袅袅炊烟升腾希望。新时代的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是令人暖心的保障。端稳就业“饭碗”,2013年至2021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保持1100万人以上。兜牢民生底线,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这是令人舒心的改变。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桩桩民生实事直击百姓急难愁盼。

    这是令人安心的守护。抗洪抢险、应急处突、扫黑除恶、打击犯罪,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群众安全感持续保持高位,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回望非凡十年,人们感受真切: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伟大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各族人民将更加幸福安康。

    ——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我们意气风发。

    开幕!2月4日夜晚,璀璨的焰火绽放鸟巢上空,奥林匹克进入“北京时间”。开闭幕式表演惊艳全球,冬奥场馆科技味儿十足,近2万名志愿者广受赞誉……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展现了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

    着陆!4月16日上午,随着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发射小行星探测器……锚定新目标,中国人勇攀高峰、筑梦苍穹。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无数平凡英雄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紧跟党走,做一名党的好战士”“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从英雄楷模的铮铮誓言到时代新人的深情告白,中国声音久久回响。

    “天宫”“天问”穿越星河,“蛟龙”“奋斗者”遨游深海,京张高铁、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中国瞬间刻骨铭心。

    云南独龙族百姓“一步跨千年”,受灾群众守望相助建新居,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守边关,中国故事感天动地。

    回望非凡十年,人们感受真切: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书写新的历史。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

    重要之年看开年,从起势看走势,坚持“五个必由之路”,把握好“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我们必将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从开年看全年

    稳健前行信心强

    长三角,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关节点。4月18日,位于上海松江的广达上海制造城,复工复产后的第一批海外订单产品下线启运。5月5日,上海180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70%,其中首批660多家重点企业复工率超过90%。

    黑土地,中国的“大粮仓”,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为中国粮食主产省之一的吉林,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在8600万亩以上。

    身处交织的考验压力下,中国人民就是这样滚石上山、负重前行。

    站在更长的时间轴线上,中国发展总是这样驰而不息、势之所趋。

    “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亿万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使命,矢志开拓奋斗,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增加历史自信,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转危为机不犹疑。

    沧桑砥砺正道,历史昭示未来。回眸百年,不管形势任务如何变化,不管惊涛骇浪如何汹涌,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引领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行。

    从九八洪灾、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到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经贸环境变化,中国经济历经一次次狂风骤雨,却总能履险如夷、化危为机,并在风雨之后更加茁壮。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

    “四个必须”,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的高超智慧、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娴熟能力,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必胜信心、增强了战略定力。

    ——增进团结统一,凝聚共识、坚定意志,众志成城不动摇。

    3月以来,我国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阶段性放大。

    “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

    保持定力,动态清零。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深刻、完整、全面认识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统筹兼顾,担当善为。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23条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破解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与时间赛跑,我们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家底丰厚,结构优化。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看数据变动之“形”,也要观发展积蓄之“势”。我国产业体系齐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中国经济“稳”的形态没有改变,“进”的势能加快聚集,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好基础。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只要我们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就一定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增强斗争精神,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不懈怠。

    “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3月1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这是对时与势的深刻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书记审时度势:“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

    这是对危与机的辩证思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总书记深谋远虑:“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宏观稳定成为稀缺资源。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唯一确定的就是,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机遇是抢出来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

    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虎年春节刚过,雄安新区集中开工43个项目,“未来之城”拔节生长;福建、湖南、陕西,新基建、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重大项目密集开建……高质量发展画卷从容铺展。

    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接续转换……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应对明显增多的风险挑战,稳预期,强信心,着力增加产能、着力加强储备、着力保供稳价……各地区各部门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历史告诉未来,时间成就梦想。2022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将召开。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信心满怀地迎接这一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重要之年看开年,从开年看全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们正以风雨无阻的心态、风雨兼程的状态,迎难而上、笃行不怠,推动中国经济巨轮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彼岸。

    回眸百年,感悟十年,飞逝的时光里,是坚韧不拔的中国。

    立足开年,展望全年,可期的未来里,是踔厉奋发的中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牢记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当宏伟的蓝图展开,当闪亮的梦想召唤,当实干者勇担重任,当前行者鼓足干劲,这就是我们的新时代,这就是奋斗的新时代。

    重要之年看开年。中华儿女正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险阻,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新篇章。

    曾经引领我们成功的,必将引领我们继续成功。

    2022-05-13
  • 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与发展,绿色支付能做什么?

    中新财经5月11日电(记者夏宾)“十四五”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也是各行各业进行绿色转型的重要窗口期。其中,支付清算行业作为金融消费的重要基础设施,连接数十亿个人用户、数亿商户,覆盖人群巨大、涉及领域广泛。

    近日,腾讯联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举办“创新绿色支付服务,助力碳中和目标与产业转型”研讨会暨《绿色支付助力碳中和目标》报告发布会,与会嘉宾共同解读绿色支付如何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与发展。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指出,作为经济活动和金融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参与环境保护、承担环境责任、助力碳减排与环境改善是支付清算行业的必修课。绿色转型发展也是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支付产业数字化程度高、场景关联性强,关系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绿色转型发展需要产业各方积极作为、发挥特色,共同探索有效路径。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绿色支付紧扣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有助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近年来,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下的国际减排压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化发展迫在眉睫。

    王遥称,绿色支付结合科技发展,能够有效地支持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而科技创新则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保障。处理好经济转型发展、疫后复苏与碳约束的矛盾亟需科技支撑。推动经济保持低碳发展最终也要依靠科技。

    绿色支付课题研究成果《绿色支付助力碳中和目标》提出,绿色支付既可以引导经济和社会结构向绿色模式转型,还可提升多层次支付执行主体减排降碳意识。

    课题还指出,在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背景下,微信支付作为支持绿色支付的一种平台工具,近年来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政府部门、商户以及个人用户等多方协同参与和共同支持下,不断拓展绿色支付应用场景,构建起一套促进碳减排与环境改善,支持生产与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的绿色生态体系。

    课题显示,近五年间,使用微信支付选择公交地铁出行所带来的碳排放总额合计为187.40万吨,相较于高碳出行所实现的碳减排额度合计为478.57万吨,这就为公众的绿色消费行为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渠道。

    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看来,要多视角地讨论绿色支付的功能与价值。一方面,支付有时不仅是支付,还是体验,要在顺畅、安全、低成本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过程中剖析绿色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要从产业生态和商业生态的角度关注绿色支付的价值,比如,在支付引领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当中,能否依托于数字化、依托于绿色,形成新的生态与模式。

    此外,杨涛还指出,要从跨境共识的角度进行审视绿色支付的价值。中国移动支付在全球已经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市场大、场景多、应用广。但是还要考虑一些非量化的要素,比如在全球支付网络中的中心节点地位。就此而言,虽然中国支付行业已经具有引领性,但如何转化为实在的国际竞争力,还要进一步探讨,绿色支付恰恰提供了基于全球共识的发展方向。(完)

    2022-05-12
  • 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仍存漏洞 业内建议开面部识别

    随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简称《意见》),对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划了“红线”。近年,短视频迅猛发展,用户规模逐年扩大,除了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等问题外,青少年沉迷短视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许多家长的担忧。


    据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多家短视频平台尽管已设置“青少年模式”功能,但大部分对于未成年人保护上仍存不少漏洞。同时,“青少年模式”需家长主动开启。多方专家指出,防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仅靠“青少年模式”远不足够。建议所有短视频平台都须接入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业内人士建议,短视频平台可仿照网游防沉迷系统,每次登录都需人脸识别,有效防止未成年人假冒成年人进入平台。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文静

    调查:“青少年模式”要家长主动设置

    近日家长黄女士发现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注册了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并且被拉入多个粉丝群组。更让黄女士生气的是,在这些粉丝群中,大家都在攀比谁的粉丝多、谁的等级高,并且为了达到高等级,女儿还被一些“粉头”劝说去做任务“拉人头”,同时,黄女士发现,她女儿在平台注册过程中,无须人脸识别等就注册成了19岁的“成年人”。

    记者从多家短视频平台了解到,多家平台对“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包括自动启动时间锁,每天最多使用40分钟,关闭直播、充值、打赏等功能,精选一批教育类、知识类等适合青少年用户观看的内容。而且,晚上10点至早上6点无法使用。记者设置“青少年模式”后发现,短视频的界面上只有订阅、推荐、点赞、转发等简单功能,而用户的个人主页只有曾点赞过的视频,不能发布任何作品,也不能拉任何群组。

    然而,大部分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是需要家长主动开启,或主动在平台实名认证是未成年人,每次打开App才会进入“青少年模式”。记者体验发现,在平台上,假如只是观看视频、发布短视频、购物等,则无须实名认证。什么情况下需要实名认证?据了解,实名认证主要是用于开直播、收益提现等。

    那么,在家长不知情,或没有主动设置“青少年模式”的情况下,未成年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则存在无限时浏览视频、加群组、认识网友……

    多方专家指出,防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仅靠“青少年模式”远不足够。建议所有短视频平台都须接入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短视频平台,可以采取多种手段防未成年人沉迷,例如算法、AI技术以及人脸识别等。

    国家网信办: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乱象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诞生、扩大,MCN机构应运而生。在短视频平台上,聚合了大大小小的MCN机构。不仅是不同账号匹配不同的主播、不同的内容,同时,网红主播、明星等的粉丝群等,都是靠这些机构、工作室来运营。

    “粉圈”、直播打赏、短视频、MCN机构等是近年国家重点整治的领域。2021年来,相关部门已开启多轮“清朗行动”。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饭圈”乱象整治、春节网络环境整治、用户账号运营乱象整治等15项“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200万余条,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应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关闭网站3200余家。

    4月,国家网信办等三部门展开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聚焦各类网络直播、短视频行业乱象,着力破解平台信息内容呈现不良、功能运行失范、充值打赏失度等突出问题。

    监管趋严短视频平台目光瞄准电商

    线上营销服务、直播业务是短视频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据快手公布的2021财报显示,2021年快手全年总收入达810.8亿元。按照业务线划分,线上营销业务在2021年的收入为426.65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52%;直播业务在去年全年的收入为309.95亿元,占全年总营收的38.2%。至于其他业务(含电商等),去年营收为74.21亿元,占比9.2%。

    据另一家视频社区哔哩哔哩(简称B站)的财报披露,2021年B站总营收达193.8亿元。在主要业务板块中,增值业务,包括会员费、直播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2021年营收是69.3亿元;广告方面的营收是45.23亿元;电商及其他的营收为28.34亿元,占比分别为35.8%、23.3%、14.6%。

    业内看来,随着有关部门对网络直播严管,以及“粉丝”经济逐步见顶,短视频平台已开始寻找其他变现模式。电商是其中之一。近年,B站、抖音、快手在电商领域动作频频,不仅在平台上开启电商频道,去年底,抖音更上线独立电商App“抖音盒子”。

    2022-05-12
  • 国家防总升级防汛应急响应至Ⅲ级 已派专家组分赴广东广西

    中新社北京5月11日电(记者陈溯)记者11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当天,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防总)将防汛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至Ⅲ级,持续安排部署广东、广西等重点地区强降雨防范。






    据气象部门预测,11日至12日,广西西部和中南部、广东中南部、福建中南部以及贵州西南部、云南东部、山西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南部、广西西部和东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中国气象局维持暴雨黄色预警,联合水利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橙色预警,降雨区内一些河流可能发生洪水。







    11日,国家防总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主持防汛视频会商调度,视频连线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省份,安排部署重点地区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会商要求,这轮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短时强降水和局地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多发,防御难度大、致灾性高,持续降雨导致土壤饱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增大,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全力做好当前防汛工作。







    会商强调,要压实防汛责任,强化调度指挥,密切监测预警,加强短临预警,提前落实防范措施,及时启动或调整应急响应,高级别预警按照预案落实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刚性约束措施。科学调度防洪工程,强化查险排险,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要突出重点部位,强化转移避险,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提前转移山洪灾害风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削坡建房、低洼易涝、危房老屋、在建工地、旅游景区等危险区域人员。要预置力量物资,强化救援救助,一旦发生险情灾情,快速组织抢险救援,第一时间搜救被困遇险人员,同步做好受灾民众救助工作。同时,注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国家防总决定于11日9时将防汛应急响应由Ⅳ级提升至Ⅲ级。国家防办已派出两个专家组分赴广东、广西指导防范应对工作。

    2022-05-12

  • 首 页  上一页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