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第二卷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第二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这两卷外交演讲集,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国际场合的演讲、讲话、致辞、发言等136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密集开展元首外交,在一系列国际场合发表演讲、讲话等,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理解支持,凝聚了各国对华合作的广泛共识,为新时代中国同各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战略引领。这些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2-05-12
  •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

    这是习近平同志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深情告白。

    多年以后,领航“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习近平总书记自豪地宣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总书记以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中国人民阔步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

    2003年7月,时任浙江杭州余杭区委书记何关新接到通知:省委书记习近平要来良渚遗址调研。

    在良渚博物馆一个小会议室里,习近平看了良渚文化保护纪录片,听了情况汇报。

    此时的良渚,处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遗址区分布着30余家石矿,噪音大、粉尘浓。当地群众戏称家中桌椅半天不擦即可写字作画,考古学家痛心疾首地批评这一地区“炮声隆隆如战场”。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习近平斩钉截铁。

    良渚从“炮声”中回归宁静,青山从此还绿色。

    2016年,四位考古学家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遗”。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3年后,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从此受到国际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引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2013年11月,到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总书记饶有兴趣地拿起来:“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2014年9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的学者惊讶地发现,大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参会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习近平引用《论语》的开篇语,作为欢迎各国嘉宾的开场白。

    2021年3月,武夷山九曲溪畔,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

    “一路往里走,到最里面一间屋舍,看到墙上印有‘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总书记驻足凝视,他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引用过这句话。”回想起这一幕,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印象深刻。

    “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鉴往知来,总书记思考深刻:“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高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走自己的路”因而有了强大底气。

    这份自信,源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敦煌,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敦煌女儿”樊锦诗,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她的第一次握手。

    2013年4月,樊锦诗到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她跟前,微笑着说:“你是研究敦煌学的。”

    “一个国家多少人多少事,总书记却知道我是研究敦煌学的,真令人感佩不已。”樊锦诗至今难忘。

    从北京到敦煌,习近平总书记同樊锦诗5次握手,手相握、心相连,关怀激励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

    这份自信,源于美美与共的博大胸怀。

    2019年11月,雅典卫城博物馆。正在希腊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

    在“克里提奥斯少年”雕像前,他停下脚步。

    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他再次驻足。

    “她在思考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习近平同身旁的希腊总统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总统边听边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植根中华文明厚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坦荡壮阔。

    “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

    历经2800余年岁月淘洗的平遥古城,在2022年春节前夕迎来了一位贵客。

    在迎薰门下车,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入城,感受平遥古城的历史点滴。登上城墙俯瞰全貌、在平遥县署了解古城历史沿革……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就在此前一个多月,部署新一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这三个“敬畏”告诫与会同志:“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不是只懂一点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就够了,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

    欲知大道,必先读史。

    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习近平的一个要求曾让同事“傻了眼”。

    那是到霞浦下乡调研时,知道习近平喜爱读县志,时任地委副书记陈增光特意给他拿了一本《霞浦县志》。当天夜里,习近平找到陈增光说:“你帮我找一本福宁府的府志吧。”

    闽东地区古称福宁府。陈增光当时就“傻了眼”:“到哪儿去找这个府志啊。市面上找不到,我们就请人去文化馆找。”

    最后真找到一本。陈增光问:“习书记啊,咱们一天到晚跑来跑去这么辛苦,你还要熬夜看书,能吃得消吗?”

    习近平说:“增光同志,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智慧,治理方略一以贯之。

    2012年12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登门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便谈到了当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著名对话。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到了“窑洞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历史文脉,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更是一种特殊的“评判标准”。

    福州三坊七巷北隅,林觉民故居静立闹市,门前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两块石碑。

    往来的游客并不知道,那块市文物保护碑上,曾出现过一个脸盆大的“拆”字。

    彼时,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正值城市建设兴盛期,“开发”与“拆建”热情高涨。

    1991年3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林觉民故居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

    在二进大厅廊前,习近平问时任福州市文管会常务副主任黄启权:“老黄,这里是不是林觉民故居?”

    “对,我们站的地方就是林觉民故居的大厅。”

    “好,我们就决定把它保护下来,进行修缮。”

    这番简短对话,彻底扭转了林觉民故居的命运。

    “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

    习近平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的发展是过去历史的延续。作为一地的党政领导,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和传统经典名篇,有些还要下功夫背诵,把这些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

    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

    “你从哪儿来?”

    “报告总书记,我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乔云飞,负责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

    “一定要把文物保护好。”

    2016年6月22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在繁忙的国事访问行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抽出时间在下榻酒店会见了在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合作的中方文物考古工作者,亲切询问每个人的姓名和在乌开展项目内容。

    这是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安排。

    “当时,我们已经和在乌各条战线的中方工作者一道,等待习总书记集体会见。突然接到通知,习总书记要单独接见我们!”回忆当时的场景,乔云飞依旧心潮澎湃。

    文化的印记,浸润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传统,赋予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以伦理的力量,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激励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家治理日渐成熟。

    “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王曈曈兴奋地发现一位新“同桌”——习近平总书记。

    这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堂,同青年学生围坐在一起,研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这位特殊的‘同桌’非常亲切。”王曈曈难掩内心激动。

    对于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深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童年时读《岳母刺字》,就把“精忠报国”视为一生追求的目标。一路走来,对于精神的追寻,始终涌动在习近平的胸怀中。

    这是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里的动人场景:

    “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看到黄旭华和黄大发年事已高,关切地请他们坐在自己身边。

    两人执意推辞,总书记一再邀请:“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

    相似的一幕,也曾在河北石家庄发生。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合影时,他看到一位80多岁老同志拿着拐棍站在一旁,便说道:“这么大年纪,还站在后面?来,加个椅子,让老同志坐在前面!”

    礼敬贤德、尊老敬老,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在习近平身上数十年来始终如一。一次次身体力行,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福州是林则徐的家乡。曾几何时,林则徐在当地的房舍等遗迹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1990年5月,有人给新闻媒体去信,反映林则徐故居和墓地保护存在问题。

    当年6月,习近平到福州任职后不久,便到林则徐纪念馆了解遗迹保护情况,此后连续几年,都参加并主持林则徐遗迹修复和保护工作的专题会议。

    1995年6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出席林则徐铜像揭幕仪式,动情地说:“今天我们故乡人民竖立起林则徐铜像,就是为了激励自己,教育后人,让在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精神,不仅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样铭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峥嵘岁月里。

    2021年4月25日,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走到油画《陈树湘》前,习近平总书记凝视良久。

    画面中,陈树湘躺在担架上,腹部鲜血直流。为掩护红军主力渡江,这位师长身负重伤,牺牲时年仅29岁。

    “四道封锁线都在哪里”“湘江水有多深”“这场仗打下来牺牲多少红军”……总书记看得认真,问得仔细。

    “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

    朴素的话语,激扬起雄浑的精神伟力。

    来到中共一大会址,习近平总书记称其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勉励大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指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习近平总书记带着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深沉的文化自觉,让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激荡起雄浑豪迈的中国精神、澎湃昂扬的中国力量。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1986年的一天,时任厦门市博物馆筹建处负责人、主持八卦楼修缮工作的龚洁拉住了刚作完报告、走出大厅的习近平。

    “副市长同志,请您参观一下八卦楼。”

    “好啊!”习近平答应得干脆。

    兴建于1907年的八卦楼,是鼓浪屿上的地标建筑。但楼里被三个单位切割成“盘丝洞”,地下室住着10多户人家,走上几步,楼板还跟着颤抖……

    习近平在院落转了一圈。

    龚洁说:“还有楼上。”

    “我知道你的意思。”习近平马上说。“缺多少?”他边走边问。

    “30万元。”

    “明天来拿。”

    龚洁至今难掩激动:“他拨出的这30万元,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

    整修后的八卦楼,如今是国内唯一的风琴博物馆,成为后来鼓浪屿申遗的核心要素之一。

    从炸药包的威胁中抢救“南方周口店”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强调保护传承好西安城墙这个“世界级的宝贝”,支持泉州“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建设……习近平不遗余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他说:“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

    2004年,浙江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定格了感人一幕:

    一位银发飘飘的耄耋老人,牵着一位稚气十足的小女孩,在台上敲响了艺术节开幕的大锣。

    为体现“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敲定了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幕设计。

    文艺为谁服务?

    将路遥、贾大山等作家引为知己,勉励耄耋之年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鼓励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作家王愿坚讲述柳青蹲点农村14年创作《创业史》的故事,感慨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2021年6月的一天,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五彩缤纷的藏毯挂满墙壁。

    “真是琳琅满目。”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走近察看,不时用手触摸感受藏毯的质地。

    看到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杨永良正手把手给身边的徒弟教学,总书记停下脚步:“你这个手艺是祖传的吧?第几代了?”

    “到我这是第七代了,我8岁起就跟着父亲学洗毛、捻线。”

    “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

    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藏毯产业不仅有扶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还有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2021年9月,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小院里,红红火火的陕北大秧歌扭起来了,演绎得妙趣横生。

    “跳得很地道。你们都是专业学来的吧?”

    大家纷纷答:“有传承人,也有学员。”“越扭越活泼、越扭越上劲、越扭越年轻。”

    “好啊!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

    念兹在兹、步步深情。与北京胡同里的群众包饺子共度传统节日,在贵州村寨点赞苗绣传承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五指山下黎族村落察看黎锦、藤编与大家共话美好前程……

    重塑民族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邃、思虑深远。

    吸吮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积累的文化养分,瞻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壮丽前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2022-05-12
  • 以史为鉴增自信 团结奋斗向未来《百年大党面对面》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激励人们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撰写了2022年通俗理论读物《百年大党面对面》。目前该书已由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

    据悉,“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从2003年开始编写,每年推出一本,《百年大党面对面》是第20本。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梳理出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等13个重大问题。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和理论界专家学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集中起草修改,广泛征求意见,在凝聚各方面智慧的基础上完成了书稿。

    记者了解到,该书秉承“理论热点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一贯特点和风格,在理论阐释、问题意识、新闻视角、文学语言上下足了功夫,又结合百年党史主题作了特别的呈现,进一步突出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历史厚度、情感浓度,集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夹叙夹议、娓娓道来,专家学者不觉得浅,普通群众不觉得深,可作为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学习党的历史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读物。

    2022-05-11
  • 2万元考一张废纸?别让“山寨证书”扰乱正规市场

    整顿职业考证乱象,有赖于有关方面的持续努力,不能让某些机构绕开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另搞一套、损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扰乱衡量职业技能人才的标准、冲击现有的职业及就业环境。

    花2万元能考“武器工程师”?据新华社、澎湃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近日,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根据公众反映的江苏某公司组织颁发所谓注册职业资格证书问题发布声明说,该公司以“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名义颁发“注册职业资格证书”,不属于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也不是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与此同时,人社部、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通知,针对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评价发证活动,开展“山寨证书”网络治理工作。

    “武器工程师”“导弹维修工程师”“航空航天工程师”,这些只上几天课就能拿到手的五花八门的“职业证书”中,有些是培训机构自己编造出来的。“山寨证书”中,有的机构和证书都是典型的假货,这些机构冒用正规机构的名称、公章、单位标识,使用域名极其相似的网站,赌的就是考证人的大意,骗一个算一个;有的合规机构存在不合规行为,其超范围培训等夹带私货的发证行为同样不被承认;有的培训机构打擦边球,篡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的职业名称,对目录外的甚至是自己编造的职业进行培训、发证,混淆公众认知。以目录中的“碳排放管理员”为例,有的机构将其改成“碳排放管理师”开展培训和发证,并以此规避备案等硬性要求。

    令人眼花缭乱的“山寨证书”,加剧着考证群体的困惑,冲击着正规职业证书培训市场。

    职业考证领域的乱象,与培训和发证主体不乏“李鬼”有关。在人社部《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中,要求“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其中,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定权被下放,这成为被某些机构碰瓷、滋生“山寨证书”的重灾区。尤其是某些机构在广告宣传上刻意曲解国家规定,冒用正规机构名义,违规使用“中国”“全国”及国徽等字样和图案,增大了“山寨证书”的迷惑性。

    其次,与人们的认知滞后、心理焦虑相关。很多人对于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调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变动等情况并不了解,叠加就业难时的“证多不压身”、从众报考等心理,某种程度上给“山寨证书”提供了机会。

    职业证书是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技能认可,国家放权让社会机构开展技术技能类培训和发证的初衷,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提升职业技能的通道。某种意义上说,培训和发证的秩序与公平,关乎整个职业就业生态的健康与稳定。整顿职业考证乱象,有赖于有关方面的持续努力,不能让某些机构绕开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另搞一套、损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扰乱衡量职业技能人才的标准、冲击现有的职业及就业环境。

    治理“山寨证书”,相关部门也应对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给予更多专业性指导,及时填补权限下放之后、稳健多元人才评价机制形成前的空隙,避免出现“李逵退场、李鬼横行”现象。

    避免职业考证上当受骗,公众要擦亮眼睛,及时了解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变动,树立起从正规部门网站查询职业培训备案及证书权威性的意识,警惕“包过”“流程快”“国家承认”“国字头”等宣传话术。

    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丰富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等。在这个过程中,清理“山寨证书”,维护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市场的健康,有待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2022-05-11
  • 切莫“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我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规模化与散发聚集性疫情并存、多点多源多链等特点。当此之际,我们尤需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付之东流。


    与疫情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经济正增长,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答卷。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全球领先地位,稳定的疫情防控形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行百里者半九十。目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应对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流行新阶段,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我们必须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切莫“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在疫情防控上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难处。一方面,我国纵深较大,一地出现疫情,可以调动多方资源支援,让我们具备条件和能力战胜疫情。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老年人口基数大,且地域广阔,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一旦病毒在全国蔓延开来,形成规模性反弹,医疗卫生资源将面临严重挤兑风险,大量有基础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人群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已经取得的抗疫成果也将大打折扣,甚至前功尽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它的潜在危害性,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尽快控制疫情,避免造成持续性的社会传播。

    从病毒本身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不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而且还在不断变异,变异方向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同时,病毒在人群中流行越广,复制越多,变异可能性就越大。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检测到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4和BA.5,一些国家还发现奥密克戎毒株的一个新亚型BA.1.22、奥密克戎毒株的亚型BA.1.1和BA.2的重组毒株。有病毒学家发出警告:除了常见突变外,新冠病毒还会通过重组快速演化,如果一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另一个新冠变异株发生重组,有可能产生既能免疫逃逸又能导致更严重疾病的毒株。在新冠病毒的变异规律尚不明确的背景下,如果放松防控将加速病毒传播,为其变异提供“温床”。就此而言,坚持动态清零,是我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线。

    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奥密克戎变异株确实给当前疫情防控增加了不少难度和严峻挑战,但是并不意味着做不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天津,从1月8日疫情突袭,到1月21日宣布社会面清零,国内首次大规模迎战奥密克戎取得阶段性战果;深圳,从按下“慢行键”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开始有序恢复,用时不到10天……实践充分证明,我国采取“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是科学、有效的,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奋战,我们一定能维护和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有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2-05-11
  • 暴雨预警!南方本轮降雨进入最强时段 广东多地停课

    中新网5月11日电综合报道,10日,南方降雨进入本轮降水的最强时段。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强降雨过程为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致灾风险高,局地日降雨量或将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中央气象台11日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广州、珠海、中山等地全市停课;受暴雨影响,深圳部分列车停运、调整。



    多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5月11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5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广西西部和中南部、广东中南部、福建中南部以及贵州西南部、云南东部、山西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南部、广西西部和东南部、云南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8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此前,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于5月10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10日20时至11日20时,广东西南部、广西东北部及东南部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黄色预警)。请当地居民注意防范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区域。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于5月10日18时联合发布橙色山洪灾害气象预警:预计,10日20时至11日20时,福建中西部、江西东南部、广东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黄色预警),其中,广东西南部等地的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橙色预警)。请各地注意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长江水利委员会于10日20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这也是长江委今年首次启动水旱灾害防御IV级应急响应。长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10日8—19时,长江流域共5站超过警戒水位,超警站点主要分布在洞庭湖水系的湘江、鄱阳湖水系的赣江等支流,超警幅度0.18-0.85米。

    气象专家提醒,受强降雨影响,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可能出现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同时,上述部分地区还将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请公众尽量避免在强降雨时段外出,并防范城乡积涝可能对生产生活及交通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广东多地停课深圳部分列车停运

    据广东省气象台消息,截至今日7时13分,广东已有11个暴雨红色、8个暴雨橙色和29个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生效中;广东省气象局于10日20时将暴雨Ⅲ级应急响应提升到Ⅱ级。今天0时至6时,广东全省有2个镇街出现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43个镇街出现100~250毫米的大暴雨。

    针对强降雨可能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昨天已发布通知,即日起至12日24时,广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并倡导居家办公;珠海全市多个地区雨量已接近或达到100毫米,红色预警生效中,目前也已经通知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此外,江门市、中山市也相继宣布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停课。

    交通方面,受广东地区暴雨影响,广铁集团5月10日18:00起启动防洪应急响应。5月11日至13日,途经京广线、江湛线、广珠城际、广深城际、佛肇穗深城际、杭深线等部分列车停运或调整运行区段。

    2022-05-11
  •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赵乐际韩正出席 王沪宁主持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共青团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自觉担当尽责、心系广大青年、勇于自我革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实现中国梦是一场历史接力赛,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共青团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自觉担当尽责、心系广大青年、勇于自我革命,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大会。

    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气氛隆重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会标,后幕正中悬挂团徽,团徽下方是“1922—2022”字标,10面红旗分列两侧。

    上午10时,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向全体共青团员和各级共青团组织、团干部,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青团不愧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锋队,不愧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习近平强调,一百年来,共青团坚定理想、矢志不渝,形成了宝贵经验。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的立身之本,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塑造了共青团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塑造了共青团扎根广大青年的活力之源。这是共青团面向未来、再立新功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指出,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习近平给共青团提出4点希望:第一,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要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在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第二,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第三,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要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履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政治责任,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主动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为青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第四,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推动共青团改革向纵深发展。要敏于把握青年脉搏,依据青年工作生活方式新变化新特点,探索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思路新模式,带动青联、学联组织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要自觉对标全面从严治党经验做法,以改革创新精神和从严从实之风加强自身建设,严于管团治团,在全方位、高标准锻造中焕发出共青团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

    习近平强调,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新时代的广大共青团员,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创先争优,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带头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带头站稳人民立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带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严格遵纪守法,严格履行团员义务。广大共青团员要认真接受政治训练、加强政治锻造、追求政治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目标、为光荣。

    习近平指出,团干部要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高扬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要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树牢群众观点,同广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多为青年计,少为自己谋。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要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习近平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政治责任,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发展青年党员,特别是要注重从优秀共青团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倾注极大热忱研究青年成长规律和时代特点,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各级党组织要落实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经常研究解决共青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热情关心、严格要求团干部,支持共青团按照群团工作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习近平强调,青年之于党和国家而言,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讲话全文见第二版)

    王沪宁在主持大会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100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青春历程,充分肯定了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代团员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深刻阐明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对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刚在大会上发言。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首都各界团员青年代表以及部分国家驻华使节等约1000人参加大会。

    2022-05-11
  • 与党同心 跟党奋斗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

    5月1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百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为祖国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辉煌业绩,深刻总结了中国共青团一百年来形成的宝贵经验,对未来共青团进一步开拓创新、再建新功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当代青年面向未来、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寄托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意蕴深厚、催人奋进。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中国共青团就把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奋斗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始终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奋勇投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大潮,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

    与党同心、跟党奋斗是一代一代中国青年凯歌前行的坚定信念。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广大青年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誓要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旧面貌,为此他们勇挑重担、艰苦奋斗;改革春潮激荡,他们勇作改革闯将、开风气之先,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昂首迈入新时代,他们踔厉奋发、无悔奉献,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抗击疫情等战场上勇敢迎接时间的挑战和检验。时代的幕布几经转换,中国青年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姿态始终不变,在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他们贡献了宝贵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所有这一切都将被永远镌刻在史册中。

    与党同心、跟党奋斗是今天中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当前,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见证国家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前眺民族未来无比光明的前景,广大青年无疑是幸运的一代;历史的重任终将交到青年一代手中,广大青年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而不忘初心使命,共青团也必将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青春力量,继续在新时代唱响壮丽的青春之歌。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立大志、担大任,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将个人成长自觉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青春之光定会因此而更加绚烂夺目。坚持正确的前进道路,接续传统,勇担使命,共青团所凝聚和激荡的青春力量,定会有力托举起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2-05-11
  • 对话“弃北大读技校”当事人:职业教育如何“破局”?

    5月1日,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5月8日,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11年前,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转至技工学校就读,轰动一时,成为职教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1年后,在职业教育的讨论热度仍在持续的时代背景下,当年的“吃螃蟹”者又有着怎样的“职教观”?记者近日直接对话周浩,追问他在职教之路上的思考。

    职校生“就业好、地位差”的现象改变了吗?

    2011年,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选择去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就读。经媒体报道后,这一选择引发争议。

    在周浩看来,这只是更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潜能,理想的教育应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更早发现和培养属于自己的潜能。

    教育部2021年数据显示,近5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但不少人认为,职校生就业率虽高,却不易找到“体面”的工作;与普校生相比,未来发展也面临更多瓶颈、更高门槛。

    从普通教育转至职业教育体系的周浩,对此也有切身体会。

    2014年,从技师学院毕业后,周浩留校任教。他发现,在传统教育体系和社会观念里,技校生常遭歧视,也易自卑。教师要做的,首先是帮他们重塑自信。

    他讲了一个事例:不少学生可能并不在乎一台普通机器能不能修好,但当他们得知自己维修的机床要用于航天事业时,态度就不一样了。“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但与此同时,隐形门槛与“天花板”依然存在。

    周浩注意到,长期以来,一些用人单位更重视外在学历,而非岗位与能力的匹配度。为了有更好看的学历,不少中职学生选择继续读高职和硕士。“用人机构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并提升专业评估能力。”

    职校学生毕业后,也面临薪资待遇上的落差。一些学生会问他:“数控机床维修这么难、这么苦,我们好不容易学会了,为啥每个月还是只能挣几千块钱?”……

    甚至他自己,也会遭遇职场“天花板”——随着学校发展壮大,教师中有越来越多硕士、博士,无论是评职称还是晋升,周浩的学历都没有优势。

    平等之路还有多远?

    职业教育究竟如何“破局”?周浩认同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原院长童华强的观点——当务之急,是在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培养等“内涵”上发力。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在教师培养方面肯“下血本”:学校会出资十几万元,送教师去一流企业脱产培训几个月;设计“四级梯度”发展体系,从普通教师、一体化教师、课程负责人到专业负责人,老师们有明确的上升路径。

    2017年,童华强离开技师学院,创办教育咨询公司,希望帮助更多职校提出改革之策。2019年,周浩也加入该公司,从职校老师转型为“职校老师的老师”。

    通过研究国内外专业、去企业调研访谈、组织专家访谈会,他们帮助职校老师一步步梳理工作任务关键点和技能提升点,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开展教育咨询项目后,“一些老师成长很快,学校也快速发展。大家能看到,这几年有些职校开始‘冒’出来了。”对此,周浩感到欣慰。

    而在提升教学质量之外,社会观念的改变则仍需时日。周浩认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观念更新。只有在社会层面改变选人用人机制,在教育层面改进内容方式,在个体层面改变认知期待,“厚植尊重实践的工匠精神,鼓励多元发展的文化,整体社会认知改变,职业教育才能更多吸引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如何让更多人安心实现“职教自由”?

    有专家认为,培养过多学术型人才,会与社会需求脱节,中国更多大学应开展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

    在深圳打工期间,周浩曾遇到一个一起卖软件的女孩。其他人感觉完全一样的颜色,她一眼就能看出区别。但可惜的是,她既不知道自己具有超常的艺术感知力,也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理想的教育,应更多按照孩子的天性与潜能培养人才,而非简单依据成绩分流。”周浩说,要让学生拥有在不同教育轨道上自由切换的可能性,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真正融通。

    周浩注意到,职校学生可能在职业发展初期更具技能优势,但越向上走,综合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越有潜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中,他反复强调,职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职校学生也应学习综合知识。要为充满变数的未来培养技术人才,而非仅仅根据当下需求培训技术工人。”

    一次,为了给某职校景泰蓝专业增设“初创课”,周浩与老师沟通小半年,甚至多次争吵。老师起初认为,中级工没有设计基础,无法创作。而在开设“初创课”后,一些学生的设计令人眼前一亮。

    “创意需要被激发,且越早越好,这能让学生对职业产生更多认同感、成就感。”展示这些设计图时,周浩很兴奋。这是他最有价值感的时刻。

    周浩觉得,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也在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上,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自己在时代中的位置。

    2022-05-10
  • 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记者求证:属实

    央广网北京5月9日消息(记者汪宁)近日,网传“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引发关注。8日,记者就网传信息进行了求证,从多个权威信源和知情人处得到证实。

    多位知情人表示,对于“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一事,校方领导层已形成共识并做出决定。该决定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方向,也将成为趋势。

    其中,该校一有关领导透露,中国人民大学确已决定不再参加国际排名。而另一知情人表示,中国的知识体系已发展了数千年,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最深厚的知识体系,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传统,创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维护中国教育主权和文化主权,“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退出所谓的‘国际大学排名’,反映了中国大学、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气”。

    记者注意到,除了中国人民大学,有消息称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也已陆续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就在4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南京大学校方明确,在《南京大学“十四五”规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编制中,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均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而兰州大学一位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则表示,该校未参加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之前泰晤士曾专门联系学校,最终决定不参加。QS之前联系学校时,报过一年数据,后来应该没有再跟进。”

    “大学排行榜”存争议专家:理性看待莫被绑架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分析,对于以往的“世界大学排名”需两面性看待。一方面中国大学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在过去数十年中,通过国际交流和国际上的评价、评判体系排名,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取得长足进步。如近年来中国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北大,包括港大为代表,在全球的大学排名逐步向前,也证明了中国高等教育水平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反过来,虽然大家对排名认可,但其公允程度以及是否真正反映大学或学科的整体情况,还值得深思。此外,大学不仅是比学术科研,还要以社会责任感引导社会、开启民智、培养更多人才,这才是未来“双一流”高校或中国大学的发展之路。但这些在目前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可能没有一个完全的体现,因此对国际大学排名不能完全盲目相信,中国教育也需符合中国特色、体现出中国大学的内涵。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从大学排行榜性质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基本均是研究机构或媒体根据其自己对大学办学的理解设置的指标排名,因此它本身其实是对大学的一种社会评价。过去十多年来,很多高校存在着按照大学排行榜排名指标办学的问题。但这些指标和整体的排名体系一直存在争议,尤其世界大学排名需找到每一个大学可量化的共性指标和数据显性指标,如规模体量、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研究生比例、国际生比例等,这样一来就使得大家容易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重视规模而忽视内涵。尤其世界大学排行榜学术性指标可能要占到50%、60%以上,导致学校要提高排名就要增加规模体量、在数量上做文章,“功利”地做论文,这也是这几年我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及被社会诟病之处。此外,也存在着过度重视排行榜问题。

    熊丙奇说,有的大学排名提高了,但大家对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整体风气并不满意。因此,对于排行榜应理性看待,比如学校可根据一些信息结合自身情况做决策参考,但不能围绕排行榜办学,变成“排行榜中的大学”,也不能把排行榜作为学校非常重要的办学成就加以宣传,更不要追名逐利、被排行榜绑架。“过于在意排行榜会导致排行榜机构排行乱象,反之排行榜机构为提高公信力,在指标设定和获取数据真实性时,会进一步做得更严谨,从而起到对办学更好的参考作用。”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说,世界大学排名,是各个举办单位根据自身设计的评判体系与指标权重测算并进行的一个排名,因此也各不相同,仅供有需要的人或者机构参考。一个有自主意识的大学与机构的声誉、实力与品牌影响力是长期形成的和综合性的,不会太过于注重某一排名榜单,更不会以此作为考核的依据,“中国有大学主动退出世界大学排名,说明了自主意识和主体自信的提升,会带动国内其他大学更加客观对待大学排名问题,这也反映出部分高校新的发展战略,以及教育改革中对自身发展与建设可持续性的更加重视。”

    如何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对此,熊丙奇认为,要办成有特色的大学,首先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给大学更大的办学空间,这也是我们国家一直在提的。熊丙奇说,当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缺失,包括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上存在很雷同的现象。但如果所有大学都是千校一面,就无法办出有个性的大学,更无法在国际竞争环境中获得竞争力地位,因此近几年国家一直强调教育要推进“放管服”改革,给学校更大的设置专业、课程的自主权,这非常重要。

    熊丙奇分析,目前看来,我国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存在着“拍脑袋”决策的问题。比如开设专业一哄而上,盲目追逐所谓热门,热门随后变成冷门,以及不少大学排行榜的排名提升其实是靠数量取胜,而数量的背后则产生两大问题,一是急功近利追求论文发表;二是出现大量垃圾论文,甚至学术不端、学术抄袭问题。因此,我国大学要进行现代治理,改革评价体系,要强化专业评价、质量评价,而非数量评价、行政评价,高等学院评价改革也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

    此外,熊丙奇指出,不管什么大学首先要以人才培养为第一位,这是最重要的。而现在国内一些大学未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排名靠前的大学靠论文发表提升,而存在着重学术研究、轻人才培养、办学空心化问题。比如有些地方本科院校围绕考研办学,不能给学生完整的教育,更谈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办一流大学,首先是要培养一流人才,偏离了人才培养无法办出有特色的大学,也办不出高质量的学校。“我们现在要办自己的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就要真正解决现在制约我们办出这种大学的关键因素。”

    2022-05-10
  •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5月10日8时54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据介绍,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装载了神舟十四号3名航天员6个月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和样品材料、备品备件及部分载荷等物资,交会对接完成后,将转入组合体飞行段。

    2022-05-10
  • 多个省级政府“一把手”调整,最年轻的省长是他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阚枫)9日,省部级干部又有重要人事变动,张雨浦出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

    今年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目前31省份在任的省级政府“一把手”均为“60后”。

    张雨浦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代主席

    今次履新的张雨浦出生于1962年8月,山东济南人,回族。张雨浦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工作后长期在黑龙江任职,曾任鹤岗市长、市委书记,牡丹江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等职。

    去年8月,张雨浦首次跨省任职,调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今年4月30日,张雨浦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身份出席公开活动,5月6日,张雨浦以自治区政府党组书记的身份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党组(扩大)会议。

    按照宁夏当地媒体的消息,5月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接受咸辉同志辞去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职务的决定,表决通过了关于张雨浦同志代理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决定。

    1958年3月出生的咸辉先后在甘肃、宁夏两地任职,2016年出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后任自治区政府主席、党组书记。

    省级政府“一把手”人事变动

    今年以来,省级政府“一把手”的人事调整较多。

    今年年初,省级两会开启之前,31省份的省级政府层面有10位代省长(市长、主席),包括西藏的严金海、河北的王正谱、浙江的王浩、江西的叶建春、重庆的胡衡华、辽宁的李乐成、江苏的许昆林、广东的王伟中、福建的赵龙和新疆的艾尔肯•吐尼亚孜。

    这些官员均为去年走马上任,今年的省级人代会上,10人都通过相应选举程序“转正”。

    今年3月以来,省部级人事变动再度进入密集期,省级政府层面,此前任职青海省省长的信长星转任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委副书记吴晓军出任青海省副省长、代理省长。

    吴晓军出生于1966年1月,曾长期在江西任职,历任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鹰潭市委常委、副市长,省发改委副主任,省工信委主任,省发改委主任,副省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等职。去年4月,吴晓军跨省出任青海省委副书记。

    履新干部的年龄和履历

    此番调整之后,从年龄观察,目前31省份中在任的省级政府“一把手”均为“60后”。

    陕西省省长赵一德、辽宁省省长李乐成、江苏省省长许昆林、江西省省长叶建春、福建省省长赵龙、青海省代省长吴晓军都是“65后”,其中,赵龙出生于1967年9月,他也是目前31省份中最年轻的省级政府“一把手”。赵龙曾在国土系统工作超30年,2020年7月调任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后又任厦门市委书记。

    从履历观察,今年上任的省长(市长、主席)或代省长(市长、主席)中,大都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多位还有省会或副省级城市“一把手”的履职经历。

    例如,重庆市市长胡衡华此前曾长期在老家湖南工作,曾任湖南省经委主任,益阳市市长,省发改委主任,长沙市市长,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长沙市委书记。2020年10月调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去年12月调到重庆任职。

    浙江省省长王浩已经有四个省份(山东、河北、陕西、浙江)的任职经历,去年9月,王浩从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任上调到浙江任职。

    广东省省长王伟中曾任科技部副部长,调赴山西工作后曾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调任广东工作后曾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完)

    【编辑:黄钰涵】

    2022-05-10

  • 首 页  上一页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