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锚”定忠诚 “舰”证时代——写在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之际 

    长1.4厘米、宽0.5厘米——那枚从“钢铁战士”麦贤得颅内取出的弹片,如今已经锈迹斑斑,安静地“躺”在海军博物馆里。


    随着4月23日“海军节”的临近,在弹片前驻足停留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那其实是一枚永不生锈的勋章,见证了人民海军的发展,属于英雄水兵。


    1965年8月6日凌晨,在著名的“八六”海战中,多艘排水量仅有百余吨的人民海军护卫艇迎战强悍的美制蒋舰,水兵麦贤得重伤后鲜血脑浆糊住眼睛,仍忍痛坚持战斗三小时,直至战斗结束。


    那枚弹片,在历经了4次手术之后,才从麦贤得的颅内取出。


    如今,当年在海上“拼刺刀”的小艇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新型战略核潜艇、首艘国产航母、大型驱护舰、综合补给舰等相继入列,舰载战斗机批量交付,预警机、舰载直升机再添新成员,新型反潜巡逻机补齐了人民海军反潜作战的短板……











    南部战区海军某登陆舰支队组织登陆训练,气垫艇编队高速驶向目标岸滩(2月19日摄)。新华社发(乔晨曦摄)


    人民海军成立73年来,在挺进深蓝的进程中,已经发展成为五大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战略性军种,正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阔步前行。


    变的是装备,不变的是忠诚。回望73年的奋斗历程,人民海军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党委始终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强海军,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巩固,坚决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海军陆战队某旅组织空地协同演练,特战队员搭乘直升机准备奔赴目标空域(2021年6月16日摄)。新华社发(林凯祥摄)


    2017年5月,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在驻地驻扎10多年的洛阳舰整建制移防。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除夕之夜逆行,“硬核护士长”陈静、“勒痕女孩”孙青,还有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敬梅、谢渭芬等,陪伴了江城80多个日日夜夜……











    海军陆战队某特种作战训练大队组织开展跳伞训练,陆战队员跳伞后在空中开伞降落(2021年9月23日摄)。新华社发(孙宏韬摄)


    “海空卫士”王伟、“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一张张舍命冲锋的海军面孔,铭刻在无数国人的记忆中。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为海制。”这是历史给予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教训。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间,世界列强共计470多次从海上入侵中国。


    但,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绝不会重来。海军党委始终坚持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大力推进战训耦合、体系练兵、科技练兵,加快推进军事训练转型升级,全面提高海上威慑和实战能力。











    海军陆战队某特种作战训练大队组织开展破袭演练,舟艇运送蛙人至预定地域(2021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发(孙宏韬摄)


    如今,海军从高中招收的舰载机飞行学员已经取得了航母资质,加入“尾钩俱乐部”;由陆军转隶而来的功勋连队,已经成功转型海军陆战队;执行战备远航任务的372潜艇,遭遇“水下断崖”重大险情,海上临时党委带领全艇官兵果断处置,创造了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海军陆战队某旅组织对空火力打击训练,导弹射手行进间对“敌”目标实施拦截(2021年7月15日摄)。新华社发(韩亮摄)


    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随着航空兵由岸基走向舰载、陆战队走向全域作战,海军转型在不断裂变聚合中实现更多跨越发展。


    曾驾驶“飞鲨”战斗机完成首次夜间着舰的徐英,从普通飞行员到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再到中国航母指挥员,如今已成长为山东舰副舰长。


    有生之日责当尽,寸海不能属他人。今天的南海上空,海军航空兵常态化执行警巡任务。











    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地靶实弹射击训练,歼-10战机对地攻击(2021年9月10日摄)。新华社发(赵宁宁摄)


    崛起的人民海军,并不好战。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全体海军官兵共同的价值追求。


    2008年12月26日,海口舰与武汉舰、微山湖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远赴亚丁湾,拉开了中国海军护航的序幕。











    海军陆战队某旅组织夜间着舰训练,直升机飞临祁连山舰甲板准备着舰(2020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发(丛连营摄)


    10多年来,人民海军已派出40批100余艘次舰艇参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解救、接护各类船舶近百艘,其中外国船舶占50%以上。


    在很多国家民众的眼中,人民海军的形象,是那只可爱的“海上大白”。多年来,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后9次走出国门,航行24万余海里,服务43个国家和地区、23万余人次。


    2019年4月23日,山东青岛,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隆重举行。24日,数十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团长,围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商海上安全大计、共话海军合作友谊、共谋海洋和平良策。


    2021年4月,印尼海军潜艇失事。中国海军派出舰船,赴相关海域协助印尼开展救援行动。


    2022年初,应汤加王国关于火山灾害救援的请求,海军五指山舰、查干湖舰组成编队,除夕出发,星夜兼程,将1400余吨援助物资全部及时送达。


    “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航程中,数十万海军官兵,正在争做那朵最澎湃的浪花。











    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开展实战化训练,歼轰机双机编队起飞(2021年8月31日摄)。新华社发(聂海飞摄)














    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组织海上实战化训练,唐山舰派小艇前出支援“受损”舰艇(2月28日摄)。新华社发(马玉彬摄)














    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组织舰艇协同训练,天权星船和小艇协同出击(3月1日摄)。新华社发(乔晨曦摄)














    海军陆战队某旅组织跨昼夜实弹射击演练,某型高炮夜间对空中目标实施打击(2021年6月9日摄)。新华社发(尚文斌摄)

    2022-04-24
  • 各地开展多种活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前身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1989年,中央军委批准确定1949年4月23日为人民海军成立日。


    23日上午,北京,在海军机关礼堂广场,身着洁白军装的水兵们整齐列队,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军乐队奏响国歌,鲜红的国旗在水兵们的注目礼中冉冉升起;青岛,在海军博物馆海军英雄广场,海军机关和部队隆重举行致敬人民海军英雄仪式,以敬献花篮、吹响水兵笛、行鸣枪礼等方式,向人民海军英雄致以崇高敬意。


    在军港、营区和舰艇上,海军各部队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在港区内的大型水面舰艇、潜艇悬挂满旗、满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联合海军博物馆开展“向海图强——纪念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网络直播活动。


    在武汉、青岛、大连、广州、湛江、宁波、重庆等城市,一场场灯光秀活动点亮了城市中心商圈、机场、火车站和地铁站。多地通过楼宇电子屏、移动电视等平台,播放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宣传片和系列视频、海报,全景式立体式展现海军转型建设发展成就。在北京北站,“人民海军忠于党,舰行万里不迷航”的标语在蔚蓝色的背景中格外醒目;在广东湛江,人民海军舰艇编队乘风破浪的画面在金沙湾广场循环播放;在青岛浮山湾,航母辽宁舰、万吨级驱逐舰南昌舰的形象在53栋大楼楼体亮化构成的巨幅荧屏上依次呈现。


    近年来,海军在全国各地援建了一批希望学校,人民海军成立日也成了学校师生们的节日。青岛古镇口海军中学的中学生们,将创作的书画和信件折好,放入以“海军蓝”和“浪花白”为底色设计的信封内,寄往远在千里之外执行任务的海南舰官兵。在宁夏银川月牙湖乡、西藏工布江达县朱拉乡、湖南桑植县空壳树乡等地,海军希望小学的孩子们穿上了节日的盛装,开展“牢记历史使命、不忘海洋军魂”中队主题队日活动、“我有话要对海军叔叔说”等国防教育活动。在清华大学校园里,海军飞行学员班的学员们开展“心系国旗、逐梦海天”等活动,海军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的飞行学员刘焘生发表了《海军,我一生的追求》演讲,立志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贡献清华力量。


    与此同时,海军各部队以成立73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高标准完成好各项战备训练和警巡任务。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连续组织开展了舰载机高强度、大场次跨昼夜飞行训练,海军陆战队某旅在辽西某地组织实战化红蓝对抗演练,第40批护航编队航行在辽阔的亚丁湾海域持续为过航的中外船舶护航,2022年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航空实验班招生工作正在展开。

    2022-04-24
  • 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固街道金嘉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世界地球日”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为深入学习贯彻绿色社区创建、绿色发展的要求,唤起大家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与责任,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社区生活,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一份力量,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固街道金嘉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4.22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为宣传主题,在紫鑫苑小区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垃圾分类活动。

    活动主要围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模拟垃圾分类游戏环节等内容开展。从“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意义”等几方面,现场为居民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就日常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细致地讲解如何区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使大家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垃圾模拟分类游戏环节,进一步提升社区环境卫生水平,让居民亲身体验模拟垃圾投放,加深对垃圾种类的认识,促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新时代文明习惯,为绿色社区、环保地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04-22
  • “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隆冬的北国边疆,大地鹤雪,高天寒流。战士们的脸上、眉毛上、防寒面罩上满是霜花。在他们面前,一位同样身穿迷彩服的“老兵”,摘下手套,微笑着握住战士们的手……

    这一幕,被新华社记者用相机定格下来:2014年1月26日上午,习近平主席来到祖国边疆的内蒙古阿尔山,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迎风踏雪慰问在边防线上巡逻执勤的官兵。

    吴景伟也在当时巡逻执勤的队伍中,对8年前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只有19岁的他与战友在巡逻路上遇到习近平的车队。刺骨的寒风中,习近平下车踩着厚厚的积雪向他们走来。

    “习主席摘下手套,跟我们挨个儿握手。他比在电视上看着高大许多。”吴景伟回忆,“他问了好多问题:寒冷的天气适不适应,每天要巡逻多少小时、走多少公里……”

    吴景伟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是老兵们精神饱满,一一作答。习近平十分高兴,对大家说:你们战风雪、斗严寒,穿行在林海雪原,巡逻在边防线上,我很受感动。大家辛苦了,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最后,大家聚拢到一起同习主席合影。吴景伟年纪小、兵龄短,直往后躲,习近平连声招呼他靠近一些。

    吴景伟站到了主席身旁。后来,在习近平发表2018年新年贺词时,吴景伟留意到,这张合影照片就摆放在主席身后的书架上。

    巡逻官兵们后来才知道,那天清晨,习主席是从北京乘飞机直飞1000多公里来到阿尔山的。他一下飞机,就迎风踏雪驱车赶往边防线。与巡逻小分队分别后,他又乘车前往三角山哨所。雪野茫茫,山路弯弯,车队辗过冰雪蜿蜒前行。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着三角山哨所当年的执勤观察登记本,上面这样一行记录清晰可见:“三辆中巴四辆越野车由码头驶向口岸”——当时负责记录的带班员张伟和观察员郝志扬谁都没想到,他们所看到的就是习主席的车队,更没想到,车队会停在了三角山下。

    哨所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山顶。沿着58级陡峭的台阶,顶着凛冽的寒风,习近平登上哨所。在哨楼里,他仔细察看执勤设施和内务设置,还亲切地为战士们整理装具。在哨位上,他听取哨所情况汇报,在战士们的指点下观察哨所周边态势。随后,他拿起笔,在那本执勤观察登记本上签下了名字:“习近平2014年1月26日”。

    于是,在张伟、郝志扬的签名下方,是军委主席的签名。习近平动情地说:“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执勤站岗。”

    军委主席和士兵一同执勤站岗——中南海与边关紧紧相连,主席与士兵心心相通。在主席的牵挂与嘱托下,官兵们也把至诚至纯的爱戴拥护,转化为建强基层、献身使命的磅礴力量。

    “我做不出成绩连觉都睡不着。”作为“习主席接见过的兵”,吴景伟既感到荣耀,又觉得有无穷的动力。跟习主席合影时,他还是个体重80公斤的“小胖墩”。自那以后,他成了训练场上的“拼命三郎”,成绩从后进成了先进,两次荣立三等功,被保送到陆军步兵学院上学。2019年5月21日,习近平视察这个学院时,吴景伟作为学员队训练骨干,示范汇报了障碍训练情况。

    “主席,当年那个‘小胖墩’向您汇报!”摸爬滚打中,望着训练场尽头那个记忆中的身影,吴景伟“在心中向主席敬礼”。

    2019年夏天,吴景伟以全优成绩从军校毕业,主动要求回老部队。“飞走的雄鹰又飞回来了”,如今,黝黑精干的他在一个海拔更高、霜期更长、也更加偏远的哨卡,坚守着自己的战位。

    寒风与寂寞中,吴景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选择,因为“为祖国和人民守好边,我和主席一起站岗”。

    2022-04-22
  • 国办印发意见 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要求的具体举措,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险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

    《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参加人应当指定或者开立一个本人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

    《意见》明确,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

    《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意见》要求,各地区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广泛宣传,稳妥有序推动有关工作落地实施。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落实本意见的具体政策措施,同向发力、密切协同,指导地方和有关金融机构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2022-04-22
  • “播撒”财富还是收割“韭菜”?——透视财商教育乱象

    “学会理财,月入6000照样财务自由”“不花一分钱,教你财富增值”“现金放在身上就是负债”……近年来,类似的视频或宣传内容在微博、短视频等平台频频出现。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财商教育机构打着“播撒”财富的旗号炒作、放大群众财富焦虑疯狂吸金,潜藏风险隐患,亟待明晰监管职责和行业标准。

    放大财富焦虑围猎投资新手

    西装笔挺、妆容精致、散发商务气息的俊男美女,煞有介事地“输出”金融逻辑、财务自由等看似专业的词汇,推介理财课程……这样的画面,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并不鲜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2年版)(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我国财商教育行业呈爆发式增长。2012年到2019年,相关企业注册量从260多家升至1800多家,增长超过6倍。截至目前,商业信息服务平台“企查查”显示的财商教育相关企业突破6000家。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财商教育机构学员来自三四线城市及更下一级市场,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已有家庭用户占比高于单身用户,年龄集中在30岁-45岁之间。在这个群体中,有在校大学生,有职场新人,还有全职宝妈。

    投资了8000多元购买课程的杨冰告诉记者,他工作不满5年,月收入近7000元。“我单身,住在父母家,暂时没有房贷负担,但增收乏力。以后谈恋爱、结婚、买房、生娃,处处都离不开钱,所以想找增加收入的方式。”

    25岁的南京市民周慧刚生完孩子,家庭收入仅靠丈夫每月1万多元工资支撑。“上有老、下有小,钱不够花。”周慧说,她参加了某财商教育机构收费12元的“小白”理财课程,进入后半段,培训人员开始展示过往学员的收益案例并推荐付费课程。“看到那么多学员通过学习实现了资产增值,我心动了。”最终,她分期付款购买了价格近万元的理财课程。

    “挣钱不易,攒钱更难。”江苏一位26岁的“新农人”说,这些年,果园收成不错,但行情起伏大,生产资料价格涨得又快。一年收入十多万元,但到了年底,手里总是不见钱。“就想买个财商课,以小博大。”

    记者调研发现,财商教育入门阶段授课内容基本为简单的投资理财知识及工具介绍,涉及股票、基金、债券等。培训人员每日发布直播授课链接,并在微信群内以额外的免费学习资料为激励,督促学员打卡学习。当课程进入后半段,培训人员则通过展示过往学员的理财收益案例,向用户推介后续付费课程。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低价或免费课程吸引、招揽客户,进而向学员推荐价格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的进阶课程,是大部分财商教育机构的主要盈利模式。

    此外,会员费、用户转化带来的收益等亦是部分财商教育机构的盈利来源。前者是机构根据会员缴纳费用高低,给予不同课程服务和实践指导;后者则追求客户后端金融服务的盈利,包括金融产品销售佣金、开户佣金等。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财商教育主要有五类施教主体:一是教育机构类(包含垂直财商教育机构和综合类教育机构);二是泛财富管理机构类;三是自媒体机构类;四是金融机构类;五是其他机构类。其中,财商教育行业头部机构多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为注册地。

    行业鱼龙混杂有的涉嫌违法经营

    看似红火的财商教育行业,却暗藏着极大的风险隐患。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财商教育机构的设立并无门槛,由于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课程质量无法保证,使得一些学员高价购课后收获不大。

    不久前,某财商教育学院上演“翻车”现场:一名培训老师将“主动型基金”解释为“别人主动推荐的基金”,而实际意思为“是以寻求取得超越市场业绩表现为目标的一种基金”,这位老师的表现令学员们哭笑不得。

    有网民在百度贴吧中“吐槽”:“所谓的进阶理财课程根本学不到知识,老师讲的都是正确的废话,感觉交了一波‘智商税’。”一位曾在某财商教育机构就职的人士坦言:“很多付费课程的内容,大多都是在网上能找到的,而且是免费的。而教课的‘班主任’,多是从学完课程的学员直接转化来的,实际上也是销售人员。”

    一些财商教育人员在授课或沟通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多位学员表示,部分未持有金融牌照的财商教育机构在授课中推荐金融产品,收取投资咨询费,甚至变相“代客理财”,涉嫌违反相关法律。

    杨冰告诉记者,培训人员以作业形式要求学员在指定证券公司开户,美其名曰“实操”,有时还推荐学员购买某只股票或基金。我国证券法规定,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服务业务,应当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未经核准,不得为证券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供服务。

    “交钱容易退费难”成为部分财商教育机构设置的“陷阱”。许多财商教育机构设置了有关退费的严苛条件,比如必须完成课程并通过考试等。有从业人员坦言:“考试难度捏在我们手里,想让你不过,有的是办法。”

    不通过课程还不退费,这对部分举债学习的学员造成麻烦。一些学员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花呗、信用卡分期等方式购买财商教育付费课程。一旦机构经营不善,课程无法继续,学员不仅完不成学业,而且无法收获期望中的理财回报,甚至还面临负债风险。

    《白皮书》指出,财商教育行业缺少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明确规范,它呈现教育和金融双重属性,运行方式具有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等特点,教育培养目标兼顾私人和公益性质,这些导致财商教育行业监管归属模糊,主体不明。

    一位地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有地方监管部门曾对财商教育机构进行摸排,发现管起来过于复杂,因此牵头管理的意愿不大。从目前看,市场监管部门相对参与较多,但主要是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角度开展监管,无法覆盖金融、教育等领域问题。

    设立行业准入门槛保障金融安全

    当前,社会上理财需求旺盛与理财知识匮乏的矛盾凸显,财商教育在提高居民金融素养、推动经济和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行业标准缺失、监管乏力的问题值得重视。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部门应逐步建立起协同监管的框架,同时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行业和机构合规守法经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冬伟表示,财商知识互动行业敏感度较高,因此更要处理好规范和发展的关系。对于快速发展、带有互联网属性的行业,要善于运用市场监管政策组合工具,比如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规范行业准入门槛等。

    《白皮书》指出,财商教育行业最有可能采取的监管架构是功能监管理念下的多部门协同监管,不同部门根据业务和职能分类,在协同构架下,按功能实施监管。同时,政府要支持和帮助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引导行业和机构合规、合法经营。

    多位专家认为,要加强行业制度、政策和规章建设,相关部门可联合出台规范财商教育健康发展的管理制度,对“理财教育”“财商教育”等机构注册实行前置备案或者审核,对财商教育从业人员提出明确的资质要求。

    一些专家呼吁,要强化对财商教育行业的违规营销管理,确保金融安全。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车宁认为,财商教育要避免互联网风险放大效应,严格区分教育和营销的界限,守住正当竞争、合规经营的红线,从广告层面把好关,杜绝信息安全问题。同时,要引导行业自律发展,并从销售、培训、宣传等多方面加强管理,履行好社会责任。

    此外,还要明确行业管理规则,加强正面引导。车宁建议,禁止财商教育机构开展针对具体业务、产品、服务的营销宣传,限制金融机构入股、控股,禁止贩卖焦虑,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将其竞争力置于培养客户知识框架、理解能力、方法技能上,打造面向不同客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并与学校基础教育、社会通识课程、金融机构教育宣传相互区别而又彼此支撑的课程教育体系。“财商教育并非洪水猛兽,要加强金融教育顶层设计,帮助老百姓守住‘钱袋子’。”(记者刘巍巍)

    2022-04-22
  • 个人养老金制度出炉 三大支柱如何共下一盘棋?

    随着老龄化日益加深,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21日正式对外公布,明确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


    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对于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何意义?后续落实过程中需注意哪些方面?

    短板亟待补齐

    1991年中国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改变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三支柱养老金制度的构想由此发展而来。

    所谓三支柱框架,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面向企业的企业年金和面向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自愿开展的各类养老储蓄,其中包括个人养老金。

    然而,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三支柱发展并不均衡。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对中新社记者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第一、二支柱规模较大,而第三支柱发展长期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支柱发展不如第二支柱,第二支柱远不如第一支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坦言,“三十多年来,我们没有真正建立起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主要还是第一支柱在发挥作用,第二支柱覆盖人数仅2700万人。2018年5月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四年以来参保人数只有4万多人,保费收入不到6亿元人民币。”

    在老龄化日益加深和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补齐第三支柱短板迫在眉睫。

    政策释放积极信号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了中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释放积极信号,对于继续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真正做实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魏晨阳分析指出,由于第一支柱规模庞大,高度依赖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会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负担。而补齐短板,发展第三支柱无疑将有效缓解财政压力,这是当前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意义。

    当前,第三支柱建设正步入快车道,个人养老金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可以预见,一旦14亿人口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它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积累的天文数字。”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

    真正落地落实应注意哪些问题?

    郑秉文指出,自21世纪初,国外发达国家开始建立第三支柱,到现在已有二十年经验。因此,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首先应积极借鉴国际最佳经验。此外,要总结过去试点经验,注重提高制度便利化程度。

    在魏晨阳看来表示,需重点关注四个方面:

    第一,增加税收激励。从财政政策上进行税收激励,鼓励民众把一些钱放到税收递延的养老金账户中,提升其参保积极性。

    第二,提升产品丰富性。当前国内绝大部分产品是短期理财,较少涉及长期规划,难以满足民众多样化需求,极大限制个人养老金的全面发展。

    第三,增强金融机构本身的创新,体现差异化。银行、券商、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都参与养老金管理,但是各类机构尚未形成各自特色,缺乏差异性。

    第四,加大养老教育方面的长期投资。目前,国内民众对于养老的风险意识仍较为欠缺,且过分追求短期回报,这有碍个人养老金的长期发展。

    “从个人教育到国家税收激励,再到产品本身丰富性以及金融机构服务创新的差异化,当一系列、全方位的举措真正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望大面积铺开,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也有望真正落实。”魏晨阳说。(完)

    2022-04-22
  • 中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李京泽)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据介绍,这是中国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白皮书。


    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新时代党和政府为青年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青春担当,是一部记录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事业成果、反映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风貌的重要文献。

    白皮书介绍,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物质发展环境更为优越,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条件;教育机会更加均等,职业选择丰富多元,发展流动畅通自由,实现人生出彩的舞台越来越宽阔;享有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成长成才有了更良好的法治环境、更有力的政策支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温暖的组织关怀。

    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作为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社会参与积极主动,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白皮书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青年坚守“永久奋斗”光荣传统,在平凡岗位上奋斗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基层一线经受磨砺,在创新创业中走在前列,在社会文明建设中引风气之先,生动展现出“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整体风貌。

    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更加开放自信地融入世界,“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宽,沟通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与世界各国青年的交流合作中,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青春担当。白皮书还向世界各国青年发出了中国青年的四点全球行动倡议。(完)

    2022-04-22
  • 促消费如何再发力?如何为外贸外资企业纾困解难?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近期经济热点

    今年消费增长趋势如何?如何为外贸外资企业纾困解难?怎样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更好实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21日召开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这些热点作出回应。


    在线餐饮、农村网络零售增长较好


    今年一季度,我国网络零售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01万亿元,同比增长6.6%。高峰介绍,一季度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是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6.8%、8.1%、4.6%和7.3%。


    二是在线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20.8%,其中,到店用餐、外卖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7.8%和14.8%。


    三是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为472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4%。其中,农村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4305.9亿元,同比增长6.2%。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12.6%和10.3%。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3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


    四是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为4345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3104亿元,同比增长2.6%。





    2022年2月22日,蒋连超(右)在湖南益阳市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搭档一起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推动出台有针对性促消费举措


    “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预计后期消费将继续保持恢复态势。”高峰说,商务部将会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结合地方防疫具体情况,推动出台有针对性的促消费举措。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升传统消费能级,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深化汽车流通领域的改革;二是加快新型消费发展,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三是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加快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商务部联合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近日印发了《关于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通知》。高峰介绍,将着力在四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快补齐县域商业网络短板,支持升级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超市、集贸市场等;二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发展共同配送;三是延伸优化供应链体系,支持一批大型流通企业下沉供应链,提供直供直销、集中采购以及订餐、家政等生活服务;四是提升农产品上行能力,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分拣、初加工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带动农民增收。


    为外贸外资企业纾困解难


    受疫情影响,部分外贸外资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受阻、物流运输不畅等阶段性问题。如何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稳定生产经营?


    高峰表示,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相关部门狠抓稳外贸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推动疏导航空、铁路、海运物流运输堵点,同时加强涉企服务,推动解决外贸企业物流、人员流动、结算等实际问题,全力维护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助力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下一步,将加强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力度,研究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畅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


    高峰说,中国政府在畅通运输通道、优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组织应急物资中转、保障重点物资供应等方面,积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帮助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受影响的企业纾困解难。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帮助各地外资企业,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人员入境、物流运输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全力以赴推动相关措施加快落实。


    推动RCEP更好实施


    一季度,RCEP生效实施红利显现。高峰介绍,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扎实做好RCEP高质量实施相关工作:


    一是高质量办好全国RCEP系列专题培训活动。重点面向企业的“全国RCEP系列专题培训”已正式启动。将结合地方和企业诉求,提升专业课程的针对性,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受益面。


    二是做好面向企业的配套服务。通过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做好信息发布和线上咨询,便利企业查询协定优惠。将会同有关部门,协助解决好企业使用协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地方积极开展自贸协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是加强RCEP机制建设。将与各成员尽快举行RCEP协定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联委会程序规则、关税承诺表转版、原产地规则实施等相关事项,为高质量实施RCEP提供坚实保障。

    2022-04-22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塞罕坝:赓续红色精神 谱写绿色新篇

    4月中旬,一场春雪过后塞罕坝机械林场银装素裹。约10厘米厚的积雪带来刺骨寒凉,却也缓解了林场的防火压力。


    建场60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塞罕坝精神;如今,他们正奋进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上。





    这是2021年6月27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夏日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牢记使命从茫茫荒原到万顷林海


    塞罕坝地处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皑皑白雪覆盖下,高大挺拔的云杉、樟子松,如同威武的士兵,守望着茫茫林海。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寸草难生的一片荒漠。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因开围垦荒、大肆砍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


    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1962年2月14日,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尽管条件艰苦,但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与当地林场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369人的创业队伍,开启了战天斗地的拓荒路。





    这是2021年6月27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夏日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据林场第一代建设者回忆,当时到处是沙地和光山秃岭,风卷着沙粒雪粒遮天盖日,打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当年和5名女同学一起毅然奔赴坝上的高中生陈彦娴,如今已是满头银发,她说:“那时,我们喝的是雪水、雨水,吃的是黑莜面窝头、土豆和咸菜。”


    因缺乏在高寒地区造林的经验,1962年、1963年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一次次造林失败,动摇了人们的信心。


    为了让大家安下心来,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把妻子和孩子从承德接到了塞罕坝。他带领职工开展“马蹄坑大会战”,吃住在山上。艰苦付出终换来回报:栽植的落叶松516亩,成活率达96%以上。





    这是2018年10月7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秋季景色。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王尚海1989年去世后,家人遵从遗愿,把他的骨灰撒在塞罕坝。伴他长眠的松林如今叫“尚海纪念林”,这里成为塞罕坝百万亩林海的起源地。





    这是3月1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雪后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艰苦创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上,一座三层白色建筑望海楼在风雪中矗立,51岁的刘军、王娟夫妇在这里防火瞭望。





    刘军(前)、王娟夫妇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望海楼内瞭望林场(2021年8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他们每天对望海楼周围近20公里范围内的森林进行定时瞭望,每15分钟记录一次瞭望情况,在重点时期夜间还要每1小时向林场防火指挥部通报一次林区火情。


    “今天下了大雪,是难得的好天气。”刘军夫妇说,他们最开心的是遇到雨雪天,因为雨水可以让树木快速生长,下雪则有助于森林防火。


    刘军的父亲是塞罕坝第一代建设者。在塞罕坝有句老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这是2021年8月23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望海楼。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新一代塞罕坝人没有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42岁的于士涛来自保定,2005年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塞罕坝,如今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他说要“紧握前辈们的接力棒”。


    2017年以来,塞罕坝将土壤贫瘠、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攻坚造林重点,5年累计造林10.2万亩,林场内石质荒山全部实现绿化,林场森林面积增加到115.1万亩。


    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林场建立了一体化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实现了卫星、无人机、视频监控、高山瞭望、地面巡护有机结合,快速反应。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内的望海楼(2021年8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说,“守住、守好这片林子,让它绿得更有质量,是我们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


    “二次创业”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60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百万亩人工林海,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淡水、防止土壤流失提供了“绿色保障”。


    “塞罕坝的创业路,是播种绿色之路、捍卫绿色之路,更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引领新变革,也必将给塞罕坝拓展巨大发展空间。





    这是3月1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雪后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到2030年,塞罕坝林地面积将达到120万亩,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86%,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生态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202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的实施方案》,全面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力争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目标。






    这是2018年9月2日拍摄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秋季景色。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绿色,浸染了塞罕坝,也在中华大地上、在每个人心里生长。

    2022-04-22
  •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


    ■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过去两年多来,国际社会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作出了艰苦努力。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我们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我们要共同促进经济复苏。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我们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

    ■过去几十年,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就了“亚洲奇迹”。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我们要继续把亚洲发展好、建设好,展现亚洲的韧性、智慧、力量,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第一,坚定维护亚洲和平。第二,积极推动亚洲合作。第三,共同促进亚洲团结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我们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一定能汇聚起合作共赢的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迎来人类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21日上午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演讲全文见第二版)

    习近平指出,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

    习近平强调,冲出迷雾走向光明,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过去两年多来,国际社会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作出了艰苦努力。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告诉我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各国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

    ——我们要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人类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各国要相互支持,加强防疫措施协调,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形成应对疫情的强大国际合力。要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确保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将继续向非洲、东盟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为弥合“免疫鸿沟”作出积极努力。

    ——我们要共同促进经济复苏。要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全球平衡、协调、包容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发展筹资、工业化等重点领域推进务实合作,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稳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落实。

    ——我们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中方愿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我们要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大国尤其要作出表率,带头讲平等、讲合作、讲诚信、讲法治,展现大国的样子。

    习近平强调,过去几十年,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就了“亚洲奇迹”。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我们要继续把亚洲发展好、建设好,展现亚洲的韧性、智慧、力量,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

    第一,坚定维护亚洲和平。今天,亚洲首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要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奉行睦邻友好政策,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积极推动亚洲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有效提升了地区硬联通、软联通水平。要以此为契机,推动亚洲形成更加开放的大市场,促进亚洲共赢合作迈出新步伐。

    第三,共同促进亚洲团结。要巩固东盟在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维护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区域秩序。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域内域外,都应该为亚洲添彩而不添乱,都要共走和平发展大道,共谋合作共赢大计,共创团结进步的亚洲大家庭。

    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中国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中国将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最后说,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我们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就一定能汇聚起合作共赢的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迎来人类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2022-04-22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丨“粽”出幸福来——吕梁山乡蝶变记

    “吕梁山上鱼米乡,芦苇悠悠粽飘香。”这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的生动写照。


    走进这个黄土高原上的村庄,空气中散发着粽子的清香,耳边传来煮粽子的“咕嘟”声。围坐在一起包着粽子的村民们,靠着一个个小小的粽子,脱了贫致了富。





    前青塘村的村民们正在粽子产业园里加工粽子。受访者供图


    吕梁市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与黄土高原山区村落普遍干旱的情况不同,位于湫水河西岸的前青塘村一年四季水量充足。天然优质的水资源,孕育着全村400亩品质优良的茂密芦苇。


    安业乡党委书记曹双龙说,守着好资源,村子却长期没有富起来。大量芦苇叶低价卖给了外来商贩,挣不上钱;上好的糯米和黄河滩枣包成的粽子也卖不出去,都是村民自己食用。


    脱贫攻坚期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前青塘村2015年开始发展粽子产业。那时村里争取到100多万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但想要办粽子厂还远远不够。很多人担心村里没有产业基础,怕亏损,不敢投资。


    张新勤成为村里“吃螃蟹”的第一批人。他成立了临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采用本地优质糯米、黄河滩枣和甘甜的青塘水制作粽子,包出的粽子口感香滑、色泽鲜美,逐渐将“青塘粽子”的名号打了出去。


    “名气越来越大,销量越来越好。这两年,几乎全年无休不停工。”张新勤说。从年销售5万只到月销售50万只,从季节销售到全年销售,从主动找销路到顾客排队上门买,一个个粽子经过20多道传统工序的加工煮制,从前青塘村发往全国各地。


    粽子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吸引了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村办厂或成立家庭作坊,粽子厂的工人“摇身一变”自己当起了老板。一时间,全村粽子加工作坊遍地开花。





    前青塘村的村民们正在粽子产业园里加工粽子。受访者供图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做大。”前青塘村党支部书记张新文说。为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山西省今年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县、乡、村,先行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前青塘村被列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现在家家户户发展粽子产业的劲头更足了。2021年,新建成青塘村粽子产业园,日加工粽子规模达15万只,就地解决了村里170多名劳动力就业。今年全村预计可加工销售3000万只粽子,产值可突破8000万元,预计比去年增加3000万元。


    “粽子产业园投产不到几天,就接到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等地客户的300万只粽子订单,其中30%来自网络平台。”张新文说。


    这几年,青塘粽子从过去的节令食品,变成一年四季不愁卖的美食,村民们靠着小小的粽子改变了命运。在村里的粽子加工厂,53岁的村民王金莲动作麻利,包好一个粽子仅仅需要15秒。“现在每个月能挣五六千元。”她说,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不少,还方便照顾家里。


    小粽子带动前青塘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如今,村里发展起百亩鱼塘、水上乐园、农家乐、红色旅游等新兴产业,吸引了不少游客。2021年,前青塘村旅游收入达到6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达到12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也突破万元大关。


    “我们要持续发力,把前青塘村打造成吕梁山上的美丽宜居村和产业强村,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村里的发展目标,张新文信心满满。

    2022-04-22

  • 首 页  上一页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