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上广不再是首选 年轻人为何涌向新一线城市?

    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成都、杭州2021年净增人口分别为24.5万和23.9万,位列前二;排名前十的,还有青岛、郑州、宁波、南京等“新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北京人口负增长0.4万,上海人口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

    为何增长

    新一线城市既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提供充分的职业机遇;也有咖啡馆、书店、剧本杀、酒吧这样的文化娱乐空间,足够好玩、有趣;另外,这些城市的购房压力相对较小,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体面的生活感受。

    在“北上广深”和“其他城市”之间,年轻人的落脚处如今又多了一种选择——新一线。

    近日,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根据已公布的29个重点城市数据排名来看,成都、杭州2021年净增人口分别为24.5万和23.9万,位列前二;排名前十的,还有青岛、郑州、宁波、南京等“新一线城市”。

    老牌一线城市“北上广”的人口增量远不如“新一线”,2021年北京人口继续负增长0.4万,上海人口增长1.07万,广州人口增加7.03万。

    红星资本局采访发现,人口越来越趋于向省会城市或省内重点城市流动,这也是近十年来出现的重要特征。而“城市抢人大战”也更加白热化,“如何留人”也成为当下各级主政者需要重点思考的新命题。

    中国年轻人“想开了”

    “北上广有的这儿几乎都有,但那些城市没有这里独有的烟火气。”小杰是山东人,两年前从上海来到成都定居。来这之前,他听过一个段子:手机只有5%的电,别的地方的人可能就着急充电了,但成都人还可以不慌不忙拿手机听会歌。这让他对成都充满好奇。

    定居成都纯属偶然,此前他本有机会落户上海,但过高的房价让他退却了。恰好出现的工作机会,让他把目光投向成都。最打动他的也是房价——天府新区精装新房的价格,绝对“吊打”北上广。

    此前他在上海从事文娱方面的工作,从职业选择来说,小杰认为成都“前景可期”,“机会上是比一线城市少一些,但创新创业的氛围比较浓。”

    选择定居杭州的小爱,毕业后辗转过三个城市,既当过沪漂,也当过北漂,“我备选定居的城市有4个,杭州是综合考虑的结果。”

    来自甘肃的小爱大学毕业在武汉,户口没有迁出,想着出去漂几年再回到武汉定居,那时她从没关注过杭州。“我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去上海。”

    但从上海到北京漂了几年,小爱决定重新规划。她说,这两个城市哪里都挺好,唯一的不足就是“生活成本太高”。

    赶上“新一线”的概念正兴起,小爱选择了杭州、武汉、西安、成都这四个城市作为备选,“虽然情感上偏向武汉,但对我来说就业岗位没有那么多合适的。”除了个人发展因素,她还看重城市居住的舒适度,最终选择了“互联网之都”杭州。

    小爱注意到,原来和自己同为“沪漂”“北漂”的朋友,在工作几年后,都已经重新考虑未来落脚点。

    “现在大家对城市的选择不再只有北上广深了。”小杰发现,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跟他打听成都的生活状态,对来成都定居也是“跃跃欲试”。

    猎聘的《2022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从2017-2021连续五年来中高端求职者投递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占比来看,一线城市呈下降趋势,从2017年的45.33%下降到2021年的36.87%;与此同时,新一线城市的投递占比则从31.52%上升到2021年的35.03%,越来越趋近于一线城市。同一时间段,应届生投递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也呈现相似的趋势。

    无论是职位发布量还是投递人数,杭州、成都、苏州都是稳居前三的城市,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

    10年10座城人口增超200万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十年,新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量也有追赶一线城市的势头。

    红星资本局对比“六普”和“七普”的数据发现,新一线城市中增量最多的是成都市,10年间常住人口增量达581.89万人,在全国所有城市中,这一增量仅次于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位居第三。

    人口增量在全国排名第四的则是另一个新一线城市西安。2010至2020十年间,西安人口增加了448.51万人。算上成都和西安,人口增长超200万人的新一线城市,这10年内共有10个。

    过去一年,城市人口增量的排行榜上,新一线城市也处于C位。前十名当中,青岛、宁波、郑州、南京的人口增量,均在10万人以上。

    年轻人喜欢一座城市的原因有哪些?《2021新一线城市Z世代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超过70%的人将“生活悠闲、归属感强,烟火气十足”摆在首位。

    报告认为,受Z世代欢迎的新一线城市有三大显著特征:它们既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提供充分的职业机遇;也有咖啡馆、书店、剧本杀、酒吧这样的文化娱乐空间,足够好玩、有趣;另外,这些城市的购房压力相对较小,也为年轻人提供了体面的生活感受。

    小杰指出,很多身居成都的外地人说起选择成都的原因时,都会提到一点:即城市的“包容性”。“爱染黄毛染黄毛,爱穿旗袍穿旗袍。”小杰说,当地的步行街春熙路上,你会看到各种奇装异服,但没人觉得惊讶。

    “在这里年轻人更能放开做自己。而且这里的人不排外,这点很重要。”他认为,这也是成都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转变过去“宁做凤尾、不做鸡头”的想法。他们不再盲目扎堆一线城市,而是更注重一座城市是否适合自己。

    小爱不太认同老生常谈的“逃离北上广”,“不如说年轻人正在舍弃‘北上广’,选择维度也多样了。”他们选择城市不仅仅是看城市GDP、经济排名等宏观指标,而是更看重微观体验上的物价、文化氛围等是否“合胃口”。

    抢人大战愈发白热化

    在这次城市排名中,老牌一线“北上广”的风光不再——2021年三座城市常住人口增长只有7.7万人,不及成都、杭州单个城市人口增量的三分之一。而在过去十年,这三座城市平均每年人口净增加起来超过百万人。

    尽管增速明显放缓,甚至人口流失,但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认为,传统一线城市的吸引力并未下降,而是一种人口主动调节的结果。“过去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对一线城市都有人口红线的划定,其中北京上海比较严格,广东深圳到红线还有距离,所以人口调控相对宽松。”

    杨舸指出,京沪人口流动情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外来人口的减少,“常住人口当中,外来人口的比例以及总量都在明显的下降,而且它是更早于且更快于常住人口的下降。”这源于北京、上海采取一系列的疏解措施。比如北京,2014年提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后,制造业、批发市场等退出北京,这也导致大量流动人口流向其他地方。上海前几年也有相应的“产业结构负面清单”出台。

    放到全国大背景来看,人口增速放缓也是普遍现象。“即便是以前增长特别快的地区,增速也在下降,这是总人口态势决定的。”杨舸说。

    在此背景下,人口流动特别是年轻人的流向,无疑将是城市乃至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这意味着,不只是北上广深、新一线,现在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城市都有很强的动力加入新一轮的抢人大战。”杨舸说。

    今年2月,浙江率先发动,出台了三个政策,包括本科学历可在杭州市“随意落户”;到浙江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2万到4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或购房租房补贴;大学生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还有“政府代偿”措施。

    最难落户的北京上海,也在这两年相继放宽落户门槛引才——上海对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均可享受和“清华北大本科应届毕业生”同等落户政策;北京落户门槛放宽至部分本科,针对7所世界前200高校和“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可以“计划单列落户”。

    今年城市落户限制将继续放开。《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出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市落户门槛继续降低。

    除落户放宽以外,还有城市直接打折房价以吸引人才。但杨舸认为,当下的“抢人大战”涉及的范围会更广,重金引才的方式有可能会“失灵”,“盲目用金钱激励,短期有效果,但长期不利于人才发挥应有作用。”

    “现在对城市来说,更重要的是转变环境。”杨舸举例,包括产业环境、人才培育的环境等,以及城市的文化和公共服务这些总体的改善,“用这些来吸引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

    2022-04-07
  • 疫情导致无法工作,房贷不能推迟还?三大银行回应

    中新财经4月7日电(左雨晴)“在上海工作,因疫情原因现无法工作,没有收入,每月1日还要还5000元左右的房贷,希望能够暂缓房贷还款期限或者能够减免半个月房贷。”

    近日,一张“因疫情希望延缓房贷”的截图在网上流传,随即引发网友热议,#因疫情推迟还房贷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登上热搜第一。

    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多地采取封控措施的情况下,能否因疫情推迟还房贷?房贷缓交又可延期多久?

    多家银行回应

    对于上述网传截图,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回应称,目前该银行暂无由于疫情减免房贷相关规定。根据该行规定,房贷还款延迟1天会影响征信记录,延迟3个月将会启动诉讼程序,请务必按时归还房贷。

    中新财经注意到,疫情下,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目前不同银行对因疫情申请延迟还贷的政策不一。

    工商银行客服向中新财经表示,对于像吉林这样的封控地区,若因疫情无法按时还房贷,可申请延期代扣,但无法确定具体可延长的时间。“因为这个是临时性的政策,等封控结束,往往就取消这个政策了。”客服强调,延期代扣期间办理者的征信不会受到影响。

    建设银行客服称,部分地区因疫情封控可申请延期还房贷,吉林省最长期限为28天。客服告诉中新财经,由于目前封控地区的网点处于停业状态,客服可帮助办理者联系贷款经办行经理,先进行相关登记。

    中国银行客服则表示,目前吉林省可申请延期还房贷,但上海暂时没有相关政策。客服建议,可先与贷款经办行联系。“如果后续有相关政策出台,我们会有提示过来的。”

    银行究竟应不应该宽限还款期限?

    “疫情可以暂停一座城市,却暂停不了房贷。”对此,有不少网友表示,“收入降低,但还有房贷、信用卡、日常消费、老人和小孩……实在扛不住了。”

    也有网友指出,贷款买房时有必要考虑自己的购买能力,留出对抗风险的余地。“贷款买房的还款金额最好不要超过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每个月除掉还贷的钱最好能存下来一点。”

    那么,因疫情导致无法按时还房贷,银行究竟应不应该宽限还款期限?

    早在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明确提出,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而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和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经接入机构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以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予以调整。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企业,可依调整后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

    不过,有网友担心,对个人贷款实行延期还本付息,在实施层面上仍有难度。“如何鉴别哪些人是真困难,哪些人手头仍然富余?”

    对此,你又怎么看?(完)

    2022-04-07
  • “80后”厅官上任,他们有个突出特点

    中新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阚枫)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履新的“80后”厅级干部受到舆论关注。这些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干部,大都学历较高,知识结构多元,如今,年富力强的他们逐渐走向重要岗位历练。

    多地迎来“80后”正厅级干部

    近日,贵州省文旅厅迎来新任厅长,1980年5月出生的孙含欣走马上任。

    贵州省文旅厅官网显示,孙含欣现任职务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孙含欣是北大博士,曾担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离开大学校园之后,孙含欣赴沈阳任职。2019年12月,时年39岁的孙含欣从沈阳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上调赴贵州,出任铜仁市委副书记。去年4月,他兼任铜仁市碧江区委书记、贵州碧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近期,在正厅级岗位履新的还有宁夏的龚雪飞。3月,宁夏共青团官网最新信息显示,出生于1983年12月的龚雪飞,已担任共青团宁夏回族自治区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

    龚雪飞此前任宁夏吴忠市委常委、盐池县委书记,今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龚雪飞拟任区直单位正厅级领导职务。

    “80后”正厅级干部的人事变动还发生在河南。今年2月,此前任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的王艺,以河南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的身份参加公开活动。之后,河南省住建厅官网更新的信息也显示,王艺已出任河南省住建厅副厅长(正厅级)、党组副书记。

    公开信息显示,王艺出生于1980年5月,河南许昌人,哲学博士。2016年10月,王艺当选为共青团河南省第十四届委员会书记,当时,有媒体报道,时年36岁的王艺成为全国首位“80后”正厅级干部。

    走马上任的“80后”副市长

    近期,受到舆论聚焦的“80后”干部还有在地级市上任的副市长。

    4月初,新一届江苏苏州市政府领导班子出炉。此前任昆山市副市长(正处级)的张桥履新苏州市副市长。

    昆山市政府官网的信息显示,1982年6月出生的张桥,是农工党党员,曾任省属高校教授、副院长、处长等。

    目前,张桥是江苏13个设区市中唯一的“80后”副市长。

    今年3月,湖南常德也迎来了一位“80后”副市长,1980年4月出生,今年42岁的陈章杰成为常德市政府领导班子中唯一的“80后”干部。

    2021年6月,中组部曾发布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决定,其中,湖南省共有4人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时任临澧县委书记的陈章杰是其中之一。

    迎来“80后”副市长的还有湖北荆州。今年1月,40岁的湖北监利市委书记韩旭出任荆州市副市长。韩旭1982年1月出生,是理学博士,曾在河南、湖北两地履职,曾任荆州市招商局局长,石首市委副书记,江陵县县长,监利县县长等。

    履新的“80后”,有个突出特征

    上述“80后”履新干部有个突出的特征——高学历。

    例如,贵州省文旅厅厅长孙含欣本、硕、博均在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就读,2007年9月,他在攻读博士期间已担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

    荆州市副市长韩旭早年在中科大硕博连读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后,最开始在湖北省孝感市科技局工作。

    履新苏州市副市长的张桥曾在高校任教,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官网上至今还挂着张桥的简历,早年毕业于中科大的他,2012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苏州大学任教。

    “这些年轻干部,成长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大都学历较高,知识结构多元丰富,视野和思维也更广阔开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

    竹立家说,近年来,“70后”干部进入省部级领导岗位,“80后”干部进入厅级领导岗位,这是干部梯队发展的自然规律。“这些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补充到重要领导岗位,可以让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更科学,有利于干部梯队建设,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完)

    2022-04-07
  • 我国决定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张千千)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100%的再贷款支持。

    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作为一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再贷款一是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使金融机构以较低利率向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二是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定向支持相关领域,例如支农支小再贷款较好地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

    董希淼认为,此次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将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领域的定向支持,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助力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此外,会议还指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融资需求,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做好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工作,增强银行信贷能力。

    2022-04-07
  •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8日上午隆重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将于4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届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将对大会进行现场直播,人民网、央视网、中国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同步转播。

    2022-04-07
  • 土左旗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纵横交错的新挖沟渠、隆隆作响的机器轰鸣、新鲜泥土的芬芳气息——这是当下走进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以下简称“土左旗”)塔布赛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2021年,土左旗粮食产量67万吨,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7万亩,作为农业大旗,土左旗将完成20.4万亩的建设量,占到呼和浩特市总量的一半。



    “正在施工的是节水灌溉主管网铺设工程,田间开挖部分已经完成50%以上,预计在4月10日前全部填埋完成。”项目负责人介绍,开春以来,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土左旗抢抓春播前的关键时间段,提前谋划安排,组织施工单位按照先田间、再田外、后配套步骤及时进场开工。距塔布赛乡西南方向18公里的善岱镇,在成片的农田里,技术员正在查看今年苜蓿的返青情况。“苜蓿草长势不错,主要得益于2020年实施了盐碱地改良项目,不仅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设备,而且实现了节水灌溉。”公司总经理胡月林介绍,苜蓿草最怕水长时间浸泡,原来的大水漫灌很容易积水,苜蓿根系容易腐烂。去年使用节水灌溉后,这一问题彻底解决了,而且通过盐碱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遇到雨水较多时,还能够及时排涝。依据现在的长势情况看,今年的苜蓿产量会提高。



    自2020年起,土左旗以土地改良、稳粮优供、增效增产为目标,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途径,提出了“蓄洪排涝、有盐无害、生态环保、因地制宜”的技术方案和“田、水、路、林、渠、电、技”七配套统筹谋划、“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同步开展的推进原则,实施盐碱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解决土壤肥力不高、水土流失严重、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通过检测,盐碱地改良项目区土壤PH值降低0.8-1.2,全盐含量减少0.3-0.5%,有机质提升0.3%,项目区平均粮食产量提高20%,综合效益提高15%,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0%。”项目负责人告诉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促进了规模经营,加强了农企利益连接,而且促进科研示范,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2022年,土左旗粮食总播面积将继续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同时通过加快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和牧草基地,实施规模化养殖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青饲玉米、苜蓿、燕麦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闫国强)

    2022-04-02
  • 世界自闭症日:如何拥抱来自“星星的孩子” ?

    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张依琳)他们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却有一颗只能看见自己世界的心;他们对其他事物漠不关心,却对自己喜欢的事物专注许久。他们就是“星星的孩子”。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中国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如何及时发现与治愈自闭症儿童,拥抱“星星的孩子”?

    我国12岁以下自闭症儿童或超200万

    如何及早发现孤独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0.7%,当年已约有超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人。

    北京市海淀医院精神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汪静介绍,自闭症的主要症状包括社交和语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

    发现孩子没有或很少目光交流,语言交流不畅,总是不合群,一个人在角落里面玩,有奇怪动作和兴趣时,就需要重视了。

    医生表示,自闭症的早期表现症状可以总结为“五不”(“五少”)。

    不(少)看:目光接触异常,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不(少)应: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

    不(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

    不(少)说:多数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功能延迟;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

    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主治医师张丽丽此前也表示,在母亲哺乳或对着婴儿微笑时,即使是三四个月的小婴儿也是有回应的。如果孩子听到声音不理、不看、不说、不笑、不能辨认,也可能是孤独症的表现。

    呵护“星星的孩子”家长如何做?

    汪静介绍,面对自闭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做好早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家长需要带孩子到医院,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

    目前治疗自闭症没有特效药物,而是采用社交训练,如果不进行干预,这部分孩子可能很难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

    张丽丽也强调,干预越早越好,确诊患儿立即干预毋庸置疑。家长不要抱着“等一等”“再看一看”的想法,无论诊断或疑似诊断孤独症,都应该尽早干预。

    汪静介绍,自闭症有一些防治措施,如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实行优生优育;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改善他们的语言功能;对孩子的尝试,家长不应过早干预,应给予恰当的鼓励;动员孩子帮忙做家务,选择容易掌握的竞技活动等等。

    自闭症儿童都是天才吗?

    医生还表示,关于自闭症,不少人都存在一定的误区:

    ——自闭症是精神病吗?

    许多人把自闭症当成精神病,对自闭症患者投以异样的眼光,甚至拒绝和他们交往。实际上,自闭症患者单纯、善良,只是有时候可能表达的方式和正常人有所不同。

    ——自闭症患者不能正常上学?

    自闭症患者的最佳干预时间是2-6岁,只要及时发现,早期科学干预,接受正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自闭症儿童完全可以正常上学。

    ——自闭症儿童是天才?

    实际情况是自闭症人群里拥有某方面天赋的人不及千分之一,有50%左右的自闭症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多给自闭症孩子关爱和理解是对孩子最好的。

    ——自闭症长大后自己会好?

    自闭症不仅不会随着时间自己变好,并且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某些表现只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使孩子逐渐丧失独立自理的能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倾向,一定要第一时间带孩子寻求专业的治疗。(完)

    2022-04-02
  • 踏青、旅游、祭扫 这份清明出行提示请收好!

    中新经纬4月2日电(熊家丽)明天(4月3日),清明小长假即将开启。祭扫、踏青、旅游……需要注意啥?中新经纬为大家准备了“出行提示”,快来看看!

    提示一:不建议跨省踏青旅行

    3月份我国疫情多点散发,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4月1日表示,清明节假期期间,不建议跨省踏青旅行。吴尊友建议,在省市内踏青郊游,一定要选择好目的地,特别对于目的地的疫情情况要事先了解。对于没有疫情的地方,出行方式最好选择自驾。如果乘用公共交通工具,途中一定要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也提醒,清明假期出行,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提示二:高速公路这些路段或拥堵

    清明假期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免费通行时段为4月3日(星期日)0:00到4月5日(星期二)24:00。

    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发布的报告预计,2022年清明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易发生拥堵缓行路段主要有:G2京沪高速江苏扬州段,G15沈海高速广东阳江段、江苏南通段,G36宁洛高速安徽滁州段,G45大广高速江西赣州段,G55二广高速广东肇庆段,G56杭瑞高速云南昆明段,G80广昆高速广西南宁段,G0421许广高速广东清远段,G1522常台高速江苏苏州段等。

    具体来看,京津冀区域方面,高速公路流量高峰出现在第一天和第三天,拥堵时段集中在上午10时至12时、下午16时至20时。北京境内京开高速、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天津境内京沪高速、荣乌高速、津蓟高速,河北境内京昆高速、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受清明祭扫踏青影响,可能会出现短时拥堵情况。

    长三角区域方面,出行高峰预计为假期第一天和第三天,区域内大中城市进出口收费站及临近路段拥堵缓行发生概率较高。江苏、浙江、安徽的主要拥堵节点集中在纵向和横向大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方面,大流量路段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及粤西方向,粤东、粤北主干道车流也较大。

    成渝地区方面,假期首日是流量高峰,预计超过400万辆,之后流量呈逐日下降趋势。高速公路流量较大的路段和繁忙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收费站多集中在成都市区和重庆主城区及其相关放射线。

    提示三:机票均价同比降近四成

    同程旅行发布的清明小长假出游趋势报告显示,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机票均价较去年同期下降近四成,为近3年最低点。例如,清明小长假期间广州飞往成都的机票均价仅285元,北京飞往杭州的机票均价仅为229元,而去年同期这两条航线机票均价分别为906元和496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新冠病毒阳性病例,应多地段要求,防疫政策更新频繁(包括但不限于凭48小时或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抵达后立即接受核酸检测、抵达后立即接受健康筛查甚至集中隔离等)。有出行计划的朋友,请务必提前了解航班始发地、经停(转)以及目的地所在省市最新疫情防控要求,并按要求提前准备相关材料,以免造成行程不便及损失。

    提示四:多地暂停现场祭扫活动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上海、深圳、青岛、南昌等地暂停现场祭扫活动。

    其中,上海自3月28日起至4月5日,各公墓暂停接待市民现场祭扫。对于部分有祭扫需求的市民,各公墓将继续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集体祭扫服务。

    深圳清明节期间,全市所有公墓、骨灰堂、深埋绿化地等殡葬服务场所,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暂停举办集体公祭、骨灰海葬、骨灰树葬等人群聚集活动,提倡居家祭奠、网上祭扫。

    山东青岛发布通告称,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清明节期间暂停现场祭扫,大力倡导文明、绿色、健康生活新风尚。

    江西南昌明确,清明期间,瀛上墓区、全市经营性公墓、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及历史埋葬点一律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实行封闭管理。

    提示五:踏青需防范火灾隐患

    中国气象局应急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4月1日表示,清明期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少、气温偏高,祭祀扫墓、踏青出游以及农事活动较多,需防范可能引发的火灾隐患。

    天气方面,王亚伟指出,清明节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长江以南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四川、西藏东部、青海南部、贵州北部、云南北部等地多阴雨雪天气。3日白天至4日夜间,东南沿海海域将有6~8级、阵风9级的大风,其中台湾海峡、南海中西部部分海域的风力可达9级、阵风10级,需加强防范。

    此前3月31日,文旅部也提醒广大游客,清明节假期火灾风险要警惕。户外旅游注意防火避灾,不在野草较多、树叶堆积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烧烤或者使用明火。进入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场所参观游览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入住宾馆饭店时,了解火灾逃生线路,不乱扔烟头,不躺卧在沙发上、床上吸烟。(中新经纬APP)

    2022-04-02
  • 从“一张白纸”到“未来之城”,雄安何时“雄姿”初现?

    从“一张白纸”到“未来之城”,雄安何时“雄姿”初现?设立五年、正在“显雏形、出形象”的雄安新区,让这个海内外关注的问题,答案愈发清晰。





    资料图:2021年7月1日凌晨,河北雄安新区上千台无人机上演灯光秀表演,排列出各种文字与图案,“点亮”雄安夜空。图为无人机排列出“雄安画卷徐徐铺展”字样。(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韩冰摄

    新区画卷徐徐铺展“未来之城”拔地而起

    地处北京、天津腹地的雄安新区,距京津均10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2017年4月1日,媒体向外界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重磅消息。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32岁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客运值班员胡骏,从朋友特意打来的电话中得知这一消息。自那时起,其对去雄安工作“就有了一种向往”。

    胡骏还记得2020年11月初雄安站开通前他第一次到这里的情景:“当时周围还在施工,车站特别大,一时看不到全貌。”

    2020年12月27日,连接中国首都北京和雄安的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约66个足球场大的雄安站随之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铁路网布局的同时,也密切了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等京津冀中心城市的联系。

    如今,从北京西站到雄安站最快只需约50分钟。胡骏说,截至目前,雄安站已往返运送旅客超过90万人,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宣布雄安新区设立后三个月,赵趯第一次来到这里,就是“想来看一看”。再来工作,已是两年后。他回忆说,当时所工作的地方是庄稼地,“如今已经建设得有模样、显雏形了”。

    作为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二标段总工程师,赵趯所说的“有模样、显雏形”显有所指。站在网红打卡地“时间之眼”旁,向北看去,朱红墙体的会展中心已投入使用。“向南数公里,将是雄安新区未来的CBD”。

    “时间之眼”两边,刻有“千年大计”和“未来之城”。赵趯说,建有商务酒店、商务办公楼、专家公寓等服务配套功能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目前已有多个项目完工,能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企业提供初期办公地点。

    此时的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进阶段。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等部分央企和高校、医院相继落户和开工建设,承接疏解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在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之际,当地举行了2022年第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此前,赵趯曾把项目开工、建设照片和如今场景进行了对比,“感觉很惊讶”。特别是回迁居民区,“此前是塔吊林立,如今已是万家灯火”。

    蓝绿交织铺就底色“宜居之城”雏形初现

    2021年年底,雄安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迎来首批回迁居民,孟振生和儿子都搬到了自己的新家。这也是这位85岁老人第一次住进楼房,笑言“获得感忒强”。

    孟振生带记者看了儿子的家。这是套约一百平方米的三室两厅房屋,门口挂着“乔迁之喜”饰物,屋内摆放着多盆绿植。阳台上,今年准备到附近就读双语幼儿园的重孙子正在玩耍。

    这是一栋十层高的楼房。这样的高度,在新盖住宅中较为常见。小区内设有儿童游乐场,走出单元门不远就是草坪。社区工作人员说,社区南边是双文公园,步行约10分钟可到,东边是运良河公园,步行约5分钟,往北骑自行车10多分钟就可到雄安郊野公园。

    总面积约2.62万亩、相当于5个纽约中央公园大小的雄安郊野公园,是雄安新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格局中“九片”之一。自去年开园以来,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雄安新区的生态底色。白洋淀之于雄安,如西湖之于杭州。雄安新区安新县自然资源局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齐明,对于华北地区最大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的最深记忆,是儿时与伙伴划船戏水,“口渴时拿荷叶掬水直接喝”。

    如今的齐明,负责白洋淀野生动植物资源科研巡查工作,特别是对野生鸟类资源进行动态监测。近年,当地对白洋淀进行了综合生态治理、生态补水、退耕还淀、芦苇平衡收割等工程,淀泊水面得以增加,水质越来越好。数据显示,白洋淀自2019年起实现了由Ⅴ类到全面Ⅳ类局部Ⅲ类,2021年全淀达到Ⅲ类。

    微波荡漾的水面上,野生芦苇秆和蒲草在水中随风摇曳,数十只骨顶鸡在此嬉闹。远处成群的罗纹鸭、凤头䴙䴘结伴觅食。天空中,一群野生鸬鹚忽然飞过……这是春日里,白洋淀藻苲淀西侧府河河口湿地的景象。

    齐明说,雄安新区设立之前,白洋淀野生鸟类共记录206种,目前观察到的鸟类已达230种。在这位对野生鸟类资源监测已有18年的摄影爱好者眼中,野生鸟类是地方生态的“晴雨表”,数量的多寡,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生态优劣。(完)

    2022-04-02
  • 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 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组织搜救,妥善处置善后,并委派国务院领导同志赴广西梧州指导工作,3月24日又专门对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31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应急处置情况汇报,专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24日重要指示中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交通、建筑、煤矿等方面安全事故多发,特别是“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习近平强调,安全生产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从实际工作看,仍有一些地方和行业安全责任没有压紧压实,工作措施没有抓实抓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觉,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对在安全生产上不负责任、玩忽职守出问题的,要严查严处、严肃追责。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靠前协调,其他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各自岗位的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到基层一线,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在全国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采取有力措施清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深刻汲取近段时间安全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整治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坚决严惩矿山、危化、建筑、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对敷衍塞责、工作不力的要严肃问责。要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集中攻坚制约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加快重大安防工程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对压紧压实安全责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安委会主任刘鹤在会上讲话,国务委员、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王勇、赵克志出席会议。

    会议部署了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15条措施,主要包括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立即深入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牢牢守住项目审批安全红线、严厉查处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资质行为、切实加强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重拳出击开展“打非治违”、坚决整治执法检查宽松软问题、着力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重奖激励安全生产隐患举报、严肃查处瞒报谎报迟报漏报事故行为以及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牢牢守住项目审批安全红线,防范化工产业承接地安全风险。各级领导干部严格履责、分兵把口,切实抓具体、抓扎实、抓出成效。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三个必须”要求,按照“谁主管谁牵头、谁为主谁牵头、谁靠近谁牵头”的原则及时明确职责、主动担当履责。要立即深入扎实排查重大风险隐患,列出清单、明确要求、压实责任、限期整改,严厉查处违法盗采、瞒报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尽快扭转事故多发局面。

    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同志通报了近期全国安全生产情况。贵州省、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

    2022-04-02
  •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1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习近平指出,8年前,我提出中国愿同欧洲一道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中方的这一愿景至今未改变,当前形势下更有现实意义。中欧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深厚合作基础,中方对欧政策保持稳定连贯,希望欧方形成自主的对华认知,奉行自主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一些稳定因素。

    习近平强调,中欧要做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以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要带头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抵制阵营对抗思维复活、反对制造“新冷战”,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习近平指出,中欧要做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以中欧开放合作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欢迎欧洲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希望欧方为中国企业赴欧投资发展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性的环境。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探索中国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同欧盟“开放性战略自主”经贸政策的契合点。

    习近平强调,中欧要做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以中欧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全球治理观,继续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合作,携手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欢迎欧方支持和参与全球发展倡议。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的重要一极力量,欧方高度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重视发展对华关系。长期以来欧中关系都是互利共赢的,双方都致力于捍卫和平,维护多边主义。当前国际形势下,欧中加强对话合作非常重要。欧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期待同中方坦诚交流,延续欧中关系良好发展势头,愿同中方持续深化经贸、投资、能源、绿色发展等各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作出努力。欧方愿为中方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提供支持合作。

    双方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欧盟领导人介绍了欧方有关乌克兰危机的看法和主张。

    习近平强调,中方对乌克兰局势走到今天这一步深感遗憾。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习近平阐述了对当前形势下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几点意见:

    一要坚持劝和促谈。中方支持欧方为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所作努力,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发挥劝和促谈作用。和谈是避免局势紧张升级的唯一可行途径。国际社会要继续为俄乌谈判进程创造条件和环境,为政治解决开辟空间,不能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二要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提出关于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的六点倡议,已向乌方提供多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向接受大量难民的欧洲国家提供了物资。中方愿同欧方保持沟通,共同预防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三要构建欧洲和亚欧大陆持久和平。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时代发展到今天,不能再用冷战思维来构建世界和地区安全框架。中方支持欧洲特别是欧盟发挥主导作用,支持欧俄美及北约开展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

    四要防止局部冲突扩大化。乌克兰危机要妥善处置,但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把全世界都捆绑到这个问题上,更不能让各国老百姓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越是危急时刻越要保持清醒冷静。现在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世界各国长期努力形成的构架,是一个有机整体。各方要珍惜这个成果,不能轻易冲击现有世界经济体系,更不能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引发世界金融、贸易、能源、科技、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严重危机。很多人十分担心,目前这样的局面可能使国际经济合作几十年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如果局面继续恶化下去,估计事后恢复可能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欧要致力于管控局势,防止危机外溢,特别是要维护世界经济体制、规则、基础的稳定,增强人们的信心。双方可以就此开展协调和合作。

    双方领导人认为,此次会见开诚布公、坦诚深入,增进了相互了解,也达成了不少共识,同意继续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协调合作。

    杨洁篪、何立峰等参加会见。

    2022-04-02
  • 税收优惠促发展 惠企利民向未来 || 内蒙古自治区税务系统启动第31个税收宣传月活动

    本报讯(记者和婧)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精神落实落地,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在自治区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以“税收优惠促发展惠企利民向未来”为主题,在全区税务系统启动第31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内蒙古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长在致发布词。


    税收宣传月活动是税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普及税法知识、拓宽税收宣传广度深度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征纳互动、持续改进纳税服务的有力抓手。今年,自治区税务局将组织开展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系列宣传、“回眸税收这十年献礼党的二十大”系列宣传、“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系列宣传、税校合作青少年普法系列活动、优秀税收影视作品推介、“智慧税务向未来便民服务更精彩”网络宣传、“八五普法”系列活动及诚信纳税缴费典型宣传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活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税收舆论氛围。也希望和欢迎媒体朋友们跟进报道。

    2021年,全区税务系统全面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缴费措施,全力以赴为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让纳税人、缴费人实实在在感受到环境在变,服务在变。比如,坚持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更优效率落实落细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持续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机制,确保减免降缓抵退“六个到位”,2021年实现新增减税降费约298亿元,有效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比如,积极参与自治区“科技兴蒙”和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落实落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20年度全区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企业1143户、减免税额14.88亿元,2021年687户企业提前申报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减免税额11.58亿元,充分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的热情。比如,为助力煤电企业纾困解难,我们持续完善“一企一策”“一户一方”措施,实现全区383户煤电供暖企业实现税费优惠应享尽享,困难缓税和专项缓税应缓尽缓,增值税留抵退税应退尽退。再如,为减轻各类市场主体办税缴费负担,持续优化办税缴费方式,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至227项;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100余项;加大与人社、医保、银行等部门合作力度,推广微信、支付宝等新型缴费渠道,推出“掌上办”“村里办”等多种缴费方式,非办税厅渠道办理率达90%以上,平均用时2分钟。同时,积极推进完成财产和行为税“十税”合并申报,全面推行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与附加税费整合申报,实现10个税种“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让纳税人缴费人切实感受到方便快捷。

    今年,是税务系统第31次税收宣传月活动,同时,也是税务部门连续第9年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此,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意见》,以“智慧税务助发展·惠企利民稳增长”为主题,分批推出121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自治区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的要求,对各类政策举措逐条逐项分解细化,确保各项要求全面落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主要有“落地快”“办法实”“精度高”三个特点。

    一是落地快:确保减税降费直达快享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可以归纳为“退、减、降、缓”四大类。“退”是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实施力度,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行业发展;“减”是进一步扩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地方“六税”的减免范围;“降”是阶段性降低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费率以及扩大“两费”优惠范围;“缓”是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门税费政策。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家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一律执行到位”要求,我们将全力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把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作为今年工作的“重头戏”。为此,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推动优惠政策落实直达快享。比如,推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报退合一”,符合条件的企业完成增值税申报后自动生成留抵退税申请表;试点增值税留抵退税智能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实现“秒批”,进一步提升纳税人享受政策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再如,进一步增强税费政策和征管制度解读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把政策讲清楚、把流程说明白;持续优化享受方式,依托大数据平台和各类渠道,优化提醒提示和政策精准推送功能,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关注个性需求,“一对一”定制涉税服务方案。

    二是办法实:持续提升办税缴费便利化

    刘局长介绍,今年,自治区税务系统在以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基础上,从纳税人缴费人最直观的体验出发,推出了一系列让大家“更方便”“更有感”便民办税举措。例如,我们将持续优化电子税务局等网上办税渠道,拓展网办事项清单,基本实现企业所有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发挥智慧税务效应,提升大家办税便捷感。例如,我们将进一步精简出口退税涉税资料报送、简化退税办理流程,将每户正常办理出口退税时间将从7个工作日进一步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确保出口企业方便快捷享受到政策红利。再如,我们将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纳税缴费提供预约服务,并持续优化线下服务流程,提供优先办理服务以及代办、帮办等“一站式”服务。同时,根据不同群体特征,提供民族语言、方言和外语等个性化咨询受理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市场主体办税缴费成本、消减沟通障碍。

    三是精度高:兼顾温度提升执法质效

    自治区税务系统将寓执法、监管于服务之中,将服务理念有机融入税收征管各个环节,持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的精确度,比如,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对于首次发生清单中所列事项且危害后果轻微,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改正或者在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并对当事人加强税法宣传和辅导。比如,持续推进柔性执法,有效运用说服教育、提示提醒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推进简易处罚事项网上办理,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便利。同时,税务系统将充分保障纳税人合法权利,优化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建立和完善对纳税人缴费人咨询、投诉、举报等涉税涉费诉求的多渠道接收、快速转办、限时响应、结果回访、跟踪监督等全方位机制,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的广泛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另一方面,税务系统也将下大力气加强精准监管,持续出重拳打击偷逃骗税违法犯罪行为,以风险为导向强化精准监管,对高风险行业实施重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推进涉税违法“黑名单”和联合惩戒,继续加强和完善六部门联合打击“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机制,进一步维护税法权威、维护税收秩序。

    刘局长最后特别强调,2022年是全区税务系统的“执行力提升年”,自治区税务系统将以提升执行力为主题开展作风大转变活动,并主动问计问需纳税人缴费人,开展“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促发展”纳税人走访活动,持续优化全区税收营商环境。

    2022-04-01

  • 首 页  上一页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