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接力火种汇集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接力火种汇集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2日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孙春兰出席仪式,点燃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并宣布火炬接力开始。

    2日下午,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南广场洋溢着喜庆祥和欢乐的气氛。15时许,火炬接力火种汇集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正式开始,现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国际残奥委会会歌。在全场观众的期盼中,9名代表分别手持从9个地方采集的火种,包括在冬残奥会发源地英国曼德维尔采集的火种、北京盲人学校采集的“光明之火”、望京街道温馨家园采集的“互助之火”、中国盲文图书馆采集的“希望之火”、大运河漕运码头采集的“源流之火”、八达岭古长城采集的“和平之火”、张家口创坝园区采集的“‘氢’洁之火”、黄帝城采集的“文明之火”、天坛公园采集的“夏奥之火”。9处火种共同点燃火种台,汇集成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孙春兰走到火种台旁,点燃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向观众展示致意,并交给第1棒火炬手、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冠军陈建新。

    15时18分许,孙春兰宣布: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接力开始!顿时,天坛公园一片沸腾,火炬手高擎火炬,在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开始火炬传递。

    仪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发表热情致辞,强调将兑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残奥盛会。仪式还播放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帕森斯的视频致辞。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北京市、河北省和北京冬奥组委负责同志,火炬手、运动员、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代表等约400人参加。

    2022-03-03
  • 不同的人生 同样的精彩——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中国队赢了!”2018年3月17日,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进行到最后阶段,轮椅冰壶运动员王海涛在轮椅上奋力一掷奠定胜局,全场沸腾了。

    那一刻,中国队教练员岳清爽和队员们喜极而泣的镜头,随着电视直播感动了无数国人。他们自信、执着与无畏——这是在命运的石缝里绽放出的生命之花。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开幕,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将再一次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用自强拼搏书写华章。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中国残疾人的亮丽风采,是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

    自强不息,活出精彩人生

    从平昌冬残奥会至今,这支队伍备受瞩目。

    中国轮椅冰壶队——一支残疾人运动员组成的冰壶队,8年前第一次参加冬残奥,4年前梦圆平昌,队员们战胜的不仅是赛场上的对手,更是自我的极限。

    攀登高峰的汗水与艰辛,只有轮椅上的战士们才知道。20公斤重的冰壶,冰上长时间练习,一日上千次的推杆……

    “只要精神不垮,灵魂就能站起来。”在队员陈建新看来,从事冰壶运动,让他感觉“自己有用,对社会有用”,找到了活出精彩的方式,并为之加倍努力。“虽然冰场很冷、训练很苦,但我不怕。”陈建新说。

    追梦路上,残疾人需要付出更多艰辛。帮助残疾人托举梦想的力量,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对残疾人的保障从单一的生活保障发展到就业、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全方位的支持。710万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建立、从物质的保障到精神的充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庄严承诺,正在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不断兑现。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激励着无数残疾人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勇敢追梦圆梦。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选择了体育运动,用在赛场上奋力搏击的方式,唱响生命最强音——

    13岁练习游泳,20岁接触轮椅击剑,27岁站上东京残奥会赛场,轮椅击剑运动员李豪不断超越自我。面对挑战,这位轮椅上的剑客毫无惧色:“只要坚定信念,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人生中的阻碍。”

    伦敦残奥会上,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郑涛在出发时紧紧咬着毛巾保持姿势,第一个到达终点,郑涛从水中跃起,仿佛背生双翼。回顾这些年的坚持,他说:“有梦想,时间到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海尽天是岸,山高人为峰。身体的残缺无法束缚向往自由的心,残疾人运动员们昂扬的斗志和拼搏的身姿,是中国千千万万残疾人挑战命运、自强不息的缩影。他们积极生活、主动作为,在热爱的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充分参与,竞技舞台更宽广

    全速滑行、急停转弯、分组进攻,2月26日,中国残奥冰球队在国家体育馆(“冰之帆”)开启了北京冬残奥会前首次场地适应性训练。作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的队伍,这批平均不到26岁的年轻人,用拼搏和挑战自我的精神在赛场挥洒着自信青春。

    这支队伍的历史并不长。2015年,我国首次举办残奥冰球训练营;2017年,首支国家级的集训队正式成立;2018年首次参加残奥冰球世界锦标赛(C组),2021年晋级A组,同时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权。虽然项目在中国发展时间短,但每一个台阶都上得迅捷稳健。

    “我们的训练强度一直很大,队员水平也提升很快。”俄罗斯籍教练尼古拉说,这支队伍渴望通过“小、快、灵”的比赛风格、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在冬残奥会上一展风采。

    参与,始终是中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核心关键词。对于残疾人来说,参与的意义远胜于一枚金牌,站上赛场、超越自我就是胜利。因此,拓展参赛项目、扩大参与面、为残疾人运动员创造更大更宽广的舞台,是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起步较晚,成功申办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为这些项目的迅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

    从200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盐湖城冬残奥会派出4名运动员,到2014年10名运动员参加索契冬残奥会,实现2个大项5个小项的参赛突破,再到2018年26名运动员参加平昌冬残奥会的5个大项30个小项,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项目跨越式的发展十分亮眼。

    支撑中国残疾人竞技体育迅猛发展的基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合理的规划设计、残疾人体育工作者的努力、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科学训练,以及稳定的人才储备,各方面勠力同心,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在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一个前所未有的竞技舞台正拉开帷幕——96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冬残奥会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

    自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这几个“最”,足以展现中国在迈向体育强国的路上,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的骄人成绩。残疾人运动员的飒爽英姿,描绘出了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瑰丽色彩。

    融入日常,体育让生活更美好

    2月26日,甘肃临夏,“全国第六届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临夏冰雪系列活动启动。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7岁的穆恩恩患有先天性听觉障碍,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她体验了滑雪、滑雪圈、坐冰车、乘高空缆车等项目,第一次感受到冰雪运动的乐趣。“我感到非常快乐,看到了不一样的冰雪世界。”穆恩恩说。

    北京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指出,本届冬奥会中国最大的贡献是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参与冰雪运动的三亿人里,不乏残疾人参与者。自2016年起,我国已连续6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首届只有14个省(区、市)的残疾人参加,发展到现在有31个省(区、市)参加,已基本覆盖全国,极大地推动了残疾人冰雪运动普及。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能够帮助残疾人身体功能恢复、促进身心健康,搭建起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桥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加快推进,残疾人群众体育、康复体育逐步实现与全民健身包容性发展:

    30万人次——每年参与冰雪季运动的残疾人人数持续走高。残疾人走出家门,走进冰场、雪场,亲身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

    13313个残疾人健身示范点——残疾人体育健身已形成规模。越来越多残疾人强健体魄,更有力地迎接生活挑战;

    139206名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残疾人有了“体育老师”。残疾人群众体育更加科学、锻炼更能达到效果……

    残疾人体育是折射社会温度与幸福度的镜子,与残疾人体育热并驾齐驱的,是残疾人生活环境的持续向好。在“双奥之城”北京,无障碍环境建设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年底,11万个点位、98万个元素已经纳入“无障碍环境建设大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整治改造。尊重、理解、关心残疾人的社会氛围越发浓厚。

    无数颗星辰缀成星空,无数滴水珠汇成汪洋。建设体育强国,有残疾人的一份力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亦是每一个残疾人不懈追寻的梦想。追梦路上,残健并肩,携手同行,一起向未来!

    2022-03-03
  • 除了悬念满满的开幕式,北京冬残奥会还有这些看点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3日电(卞立群)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即将于4日拉开帷幕。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之下,历经7年筹办的北京冬残奥会将有哪些看点?

    开幕式如何呈现?

    前不久落幕的北京冬奥会,其开、闭幕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科技的加持下,两场盛典将中国的浪漫与文化底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前的采访中,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沈晨表示,将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让残疾人和健全人携手参与,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沈晨还“剧透”称,倒计时环节值得期待,同时会徽展示环节将出乎所有人意料,会用一个不同且感人的方式呈现。

    如何展现人文关怀与包容?

    “通过残奥运动,构建包容性世界”,这是残疾人运动的愿景,也将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北京冬残奥会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从冬残奥村一个又一个的暖心细节中便可见一斑。

    而通过举办冬残奥会,对政府决策和公众观念产生积极影响,使残疾人更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保障残疾人在体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权益,共享积极社会发展成果,也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意义所在。

    在开幕式以及后续比赛的场上与场下,这些人文关怀将如何更深入、更生动地呈现,也将是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大看点。

    中国轮椅冰壶队能否卫冕成功?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6:5战胜挪威,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历史首枚金牌。北京冬残奥会,曾创造荣耀的他们能否卫冕成功,将是一大看点。

    在位于北京顺义的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冰壶馆中,“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这句高悬的标语格外醒目。此前的采访中,中国轮椅冰壶队队员表示,要把压力变成动力,打好自己的比赛。

    中国体育代表团能否再创历史?

    近年来,中国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迅速,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100多人。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由21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96人,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虽然其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但多个项目展现出不错态势。例如2017年从零起步的中国残奥冰球队,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达到世界A组水平,同时获得北京冬残奥会参赛资格。

    平均年龄只有21.8岁的中国残奥单板滑雪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最年轻的队伍。领队张国生表示,这一年多下来训练效果很不错。“我们有信心在本届冬残奥会中展现出残疾人自尊、自强、自信的精神风貌。”(完)

    2022-03-03
  • 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观察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这几年,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如何?绿不绿?牢不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发生了哪些新变化?新华网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走访。

    驰而不息抓治理,守好碧绿蔚蓝与纯净

    春风拂面,冰雪消融。位于巴彦淖尔市境内、黄河流域重要淡水湖乌梁素海,迎来鸿雁北归,清脆的啼鸣声回荡在蔚蓝色的湖面。看着湖光春色,土生土长的乌拉特前旗蒙古族小学教师娜仁图雅感叹:“‘塞外明珠’风姿重现。”

    20世纪90年代,由于对生态重视不足,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涌入乌梁素海,湖水变黑、臭气呛鼻,母亲湖一度被百姓失望地唤作“污水盆”。近些年,巴彦淖尔市大力实施综合治理,实现入湖中水全部达标,灌区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并连续多年对乌梁素海实施应急性补水。2021年,乌梁素海水域面积保持在293平方公里,水质总体好转,稳定在Ⅴ类。

    乌梁素海发生的变化,是内蒙古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其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多年来,内蒙古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始终铭记于心的“国之大者”,久久为功推进治理,“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水生态综合治理方面,过去5年,呼伦湖水域面积逐年提高,湿地生态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改善;岱海面积萎缩趋势放缓,水质也在好转,湖中鱼类等生物增多;察汗淖尔治理工作也全面推开。



    黄河在内蒙古如弓般拉出一个全长830公里的“几”字弯。为保护好母亲河,内蒙古制定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和“清废行动”。通过精心地“梳妆打扮”,今天的黄河母亲分外亮丽。在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具有重要地位的鄂尔多斯市,2022年初出台了三年行动方案,从水面到岸上,从产业到民生,制定了十大具体行动,力求率先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内蒙古乌审旗登高远眺,春风阵阵,松涛摇摆。“过去一刮风就起沙,有一年出现过七八十场沙尘天气。看看现在,有风无沙!”在毛乌素沙地治沙几十年的全国劳模殷玉珍感慨地说。这里是我国最大沙地毛乌素沙地的腹地,内蒙古干部群众不畏艰难60余年接力播绿,如今毛乌素沙地治理率接近70%,生态呈整体改善态势。

    内蒙古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分布有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在过去5年来,内蒙古共治理沙化土地7197.5万亩,占全国治理面积的40%以上,约等于3个北京的国土面积,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大转变。

    “内蒙古科学推进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努力创造更多防沙止漠的‘绿色奇迹’。”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郝影说,地方在实践中摸索出先造林后补贴、专业队造林等沙化土地治理模式,完善建设主体、经营主体、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四统一”和任务到户、产权到户、责任到户、补助到户、服务到户“五到户”的管理模式,有效调动社会各类主体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



    多年来,在内蒙古涌现出最多的劳模就是“生态卫士”。“塞上愚公”董鸿儒,从18岁到60岁,42年、15000多个日日夜夜以苏木山为伴,种树3000多万棵,为阻挡风沙肆虐京津冀筑起坚固的绿色屏障;“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让黄沙欺负死”的殷玉珍,克服无水、无电、无路及病痛困扰,三十年如一日,让7万亩荒沙披绿;苏和老人,放弃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与家人一起在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的沙漠里,铺就了宽500米、长3公里的绿色长城……

    内蒙古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将立足东、中、西各盟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区、农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三大空间格局,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培植绿色发展优势。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观念

    酣睡了一个冬天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正在慢慢苏醒,雪水下生命跃跃欲试。在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钢萤石矿场开采萤石的设施设备已拆除,恢复植被、覆土回填等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盟自然保护区内的工矿企业退出比例达到100%。

    拆走设备、回填矿坑,过去几年这样的场景在内蒙古各大草原上演。内蒙古自然资源厅数据显示,全区超过5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压减30%多。内蒙古明确在草原森林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风电、光伏项目,停止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山企业开采勘探活动。

    这种保护草原、森林的决心和力度,在内蒙古史无前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林(草)长制,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严格禁止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开露天矿山,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占用草原林地行为,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发挥好草原和森林对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同时,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作,始终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近年,内蒙古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统筹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东部盟市把保护好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作为主要任务;中部盟市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立足产业基础和产业集群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西部盟市把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治理挺在前面。



    当西边的黄河渐渐苏醒,东北部的大兴安岭仍在枕着白雪酣睡。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的兴安盟,尽管生态先天条件优渥,可近年来仍不断实施大兴安岭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一步厚植生态家底。

    兴安盟行政公署副盟长梁彦君介绍,兴安盟北、中、南自然状况不一,生态保护措施也因地制宜。北部主要分布森林,以森林抚育等方式进行保护;中部主要为浅山丘陵,通过退耕还林还草等方式进行保护;南部分布科尔沁沙地,通过营造林等方式防沙治沙。随着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日益显著,兴安盟也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



    “蓝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这就是我梦中草原的样子!”前来内蒙古度假的游客,纷纷给内蒙古的生态保护建设打出高分。“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完成营造林任务6884.2万亩,年均人工种草2900万亩,建设规模居全国之首。经过多年的保护与建设,目前内蒙古森林覆盖率达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5%,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颜值”“产值”比翼齐飞

    2021年底,随着内蒙古大唐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在呼和浩特市开工,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由传统的火力发电向风、光、火多能互补转型。

    这一新能源外送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绿电’50亿千瓦时以上,节约标煤超过1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400万吨。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展现出内蒙古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责任担当,更将有效引导我国火电行业加快新能源发电转型步伐,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内蒙古能源局局长王金豹介绍,近年来内蒙古大力推动能源基地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1年底,内蒙古新能源装机达到5370万千瓦,居全国前列,全区超1/3的电力装机和近1/5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我们将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两至三年内新增新能源装机5000万千瓦,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新贡献。”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内蒙古在全地域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在全领域全过程推动发展绿色转型。自治区加快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发展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破题解题、见行见效。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给黑金披绿,推动现代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地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如今,内蒙古已构建起规模、技术领跑全国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走出挖煤卖煤瓶颈,“煤都”鄂尔多斯市煤炭就地转化率接近22%。同时全区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六成,“一煤独大”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

    指示灯闪烁不停,服务器飞速运转。在华为云全球最大的渲染基地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大大小小的设备正在为全球客户提供普惠、绿色、稳定、可靠的算力。乌兰察布市目前服务器规模达到266万台,被业内誉为“草原云谷”。随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近日全面启动,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内蒙古,跻身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几年,内蒙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正在逐渐成形。经济发展既不断提升“含金量”“含新量”,更兼顾“含绿量”。当前,全区所有区域、所有领域、所有产业、所有行业的发展都努力建立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之上。



    在畜牧业主要地市走访,草原上溜达吃草的羊群减少、圈舍里的牛群增多,这成为当前内蒙古牧区一大显著特点。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做大做强农牧业是内蒙古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等地普遍实施“减羊增牛”战略,既减轻了牲畜对草场的破坏,又提高了牧业收入。同时,借助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改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了草原休养生息。

    “锡林郭勒盟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认真落实绿色兴农兴牧、科技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下大力气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全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全面提升质量效益。”锡林郭勒盟委书记么永波说。

    美丽与发展共赢,“颜值”与“产值”兼收。内蒙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定调发展方向,坚持“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的发展观念,不断绘就天蓝、山青、水碧、土净的美丽画卷,一座碧绿如染、牢固坚实、繁荣稳定的万里绿色长城正在祖国北疆大地上雄雄挺立。

    2022-03-02
  • 艾进德在十三届县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坚持学起来、干起来、实起来、严起来 以党的建设新成效和经济发展新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镇平网讯3月1日,中国共产党镇平县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十一届省纪委二次全会、七届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全会精神,围绕争创“全省30强”目标,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担负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从严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以第一责任保障第一要务,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强化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县委书记艾进德出席会议并讲话。县领导黄静、冯泊、薛江峰、刘卫国、韩岭、石天军、董文友、梁其武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指出,2021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四个意识”,扛牢“两个责任”,抓住“关键少数”,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更加严明,正风肃纪深入推进,惩治腐败坚决有力,监督体系逐步健全,巡察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业绩、新成效,为镇平高质高效跨越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会议明确,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弘扬“拉高标杆、快抓落实、大干快上、争先创优”主旋律,以学起来、干起来、实起来、严起来的实际行动,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升政治“三力”,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大抓落实、快抓落实、狠抓落实的具体行动;要不断学习改革创新知识和理念,在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工作方式与时俱进;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干一行学一行,变外行为内行,做到既敬业又专业,真正成为分管领域的行家里手;要通过开设《玉乡楷模发布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进,看齐先进,争当先进,真正做到干就干最好、当就当先进、争就争第一。要围绕项目干起来,在“三位一体”抓推进上争先创优;围绕城市更新干起来,在打造宜居城市上争先创优;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干起来,在城市管理和农村环境“1050”两个专项治理上争先创优;围绕乡村振兴干起来,在产业培育和乡村建设上争先创优;围绕提升治理能力干起来,在网络化、智慧化、一体化“三化协同”和“五零”村街社区创建上争先创优。要下沉一线抓落实、提升效能抓落实,做到脑子有思路、眼睛有问题、手中有招手、脚下有路径,大干快上勇争先。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贯彻下去,以“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路,围绕发展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解决不严不实不细的问题;围绕社会稳定,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意识专项治理,解决群众观念不强问题;围绕党风廉政建设、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专项治理,解决修身不严问题;在作风、纪律和履行“一岗双责”上绷紧严的思想、夯实严的措施、压紧严的责任。

    会议强调,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神圣职责,强化监督,铁面执纪。要从早监督,派驻纪检监察组要参加派驻单位班子会议,及时掌握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三重一大”事项、工作安排推进,做到全程监督、全程跟进;要从小监督,紧盯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教育,紧盯典型案件强化以案促改,紧盯关键节点开展廉政恳谈,真正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要从严监督,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果断出手,该查处的查处,该移交的移交,种好责任田,对乱象丛生、问题不断的部门,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部门党委(党组)责任,还要追究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坚决做到“一案三查”。会议号召,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不断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取得新成效,为加快推动镇平高质高效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冯泊主持会议并代表县纪委常委会作题为《躬身入局担当作为,为实施“镇平人建设新镇平”战略提供坚强保障》的工作报告,对全县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

    会上,对各单位2021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了评议;县纪委委员对县委委员、候补委员进行了民主评议。周兴中、任瑞林等四大班子领导和其他在家县处级领导同志;十三届县纪委委员;县委各部委、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县委巡察办主任,巡察组组长;县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和机关内设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2-03-02
  • “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公安部部署今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3月1日召开,部署全力做好今年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开展“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协同共治为支撑,以巩固深化教育整顿成果、锻造公安交警铁军为保证,统筹推进预防事故保安全、规范执法护稳定、便民利企促发展,确保全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要求,要全力做好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努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交通秩序和安全环境。要坚决打好隐患歼灭仗,严把源头准入关口,夯实道路安全基础,狠抓问题隐患整改,持续开展事故多发路段排查整治,加大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力度,按时保质完成好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突出路口路段治理和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优化提升重点攻坚任务。要坚决打好秩序净化仗,治理路口冲突点,整治公路主干线,严管社会交通面,严查“三超一疲劳”、拼车包车超员等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好信息制导仗,深化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应用,强化精准执法、精准指导、精准治理。要坚决打好宣传攻势仗,加强交通安全宣传、警示、教育,推动“七进”宣传常态化制度化。要坚决打好协同共治仗,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配合,积极破解重点车辆源头管理、务农务工等人员集中出行、事故伤员救治救助等难题。

    会议要求,要不断改进交警执法管理,以坚强的队伍提供坚强的保障。要深化执法为民,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坚持宽严相济,规范文明执法,做到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结合、保障安全与维护稳定并重。要深化教育整顿,强化政治建警,固化顽疾整治,深化交管改革,以铁腕治警锻造严明作风。要深化实战练兵,大力加强领导班子专业能力建设、基层大中队业务能力建设、交警辅警实战能力建设,以过硬本领担当使命任务。

    2022-03-02
  •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3月1日下午,省应急指挥部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结束后,我市赓即召开市应急指挥部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议,贯彻落实省上会议精神,部署下步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市政府副市长、市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欧阳梅出席会议并讲话。

    欧阳梅指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非常复杂严峻,全市上下务必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认真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欧阳梅强调,要抓住工作重心,把外防输入作为现阶段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强化重点举措,规范和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抓紧上线外来人员个人行程报备系统,高效排查密接、次密接、重点人群等涉疫高风险人员。要加快推进3-11岁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早接快接,科学佩戴口罩,降低传染风险。要强化工作保障,给一线工作人员提供财政保障和精神鼓励。要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督查、检查工作,对落实防控措施不力的,要严肃追责问责、动真碰硬,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会上,还通报了我市近期疫情防控工作督察情况以及对市内、市外疫情形势的分析研判。

    2022-03-02
  • 后冬奥时代,吉林省如何布局冰雪产业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完美收官。毫无疑问这场冬季盛宴激发了人们对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空前热情,后冬奥时代,将是冰雪产业黄金发展期。

    作为我国冰雪旅游、冰雪产业的重要区域,为抓住冬奥机遇,吉林省提前谋划布局“后冬奥”产业发展,委托大地风景文旅集团编制了《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于2021年10月28日正式发布。

    该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抓住全球冰雪产业重心进一步东移的趋势,瞄准后冬奥时代冰雪经济飞跃式发展黄金机遇期,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深入阐明未来15年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方向,构建“一心、三廊、两区、三组团、两环线、多点支撑”冰雪产业空间格局,充分发挥冰雪产业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及区域协同中的作用,创新综合保障体系,探索将“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规划致力于将吉林省打造为“中国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通过构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模式,推进气候资源统筹开发,承担引领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重任,助力东北振兴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一带一路”开放合作,走出一条在国内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寒地冰雪经济成功发展之路。

    1.具体发展定位

    冰雪运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重要承载区

    冰雪旅游——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

    冰雪文化——中国冰雪文化品牌高地

    冰雪装备——中国冰雪装备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中心

    冰雪新业态——中国冰雪配套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寒地特色产业——中国寒地特色产业集聚区

    2.发展目标

    近期(2021-2025年)

    到2025年,冰雪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达2500亿,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

    远期(2026-2035年)

    到2035年,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冰雪产业消费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向价值链的中高端靠拢,国际产业合作深化,成为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构筑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推进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核心,以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冰雪商贸、冰雪金融、冰雪交通等为支撑的“4+X”产业体系,以冰雪旅游为“总牵引”,以冰雪运动为“重要推动力”,以冰雪文化“铸魂”,以冰雪装备“强体”。通过高水平、复合化的旅游度假项目载体,让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相互融合;通过高水平的会展商贸、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平台,让冰雪商贸、冰雪人才、冰雪装备等相互交叉;不断发展更多融合性、边缘型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打造更加有机、协调的“4+X”冰雪产业体系。

    1.冰雪旅游

    全省共打造5个世界级和国家级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1个世界级休闲旅游城市。全省滑雪场“控量提质”,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的滑雪度假综合体和四季旅游目的地,提升中小型滑雪场发展水平。发展更多冬季综合性康养项目、冰主题文旅项目、冰雪乡村旅游点等。

    2.冰雪运动

    引进更多国际冰雪赛事,打造“一市一品”本土品牌冰雪赛事体系。促进冰雪运动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提高冰雪赛事场地场馆建设水平。全省实现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发展多样化群众体育活动、冰雪专项户外活动。

    3.冰雪文化

    打造系列冰雪文化IP,讲好吉林冰雪故事。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或地域特色的大型冰雪演艺项目。提升冰雪文化输出渠道,创作影视动漫、文化创意等冰雪文艺作品。培育统领性更强的冰雪节事品牌。开发体系化冰雪文创商品,建立完善的冰雪商品销售网络。

    4.冰雪装备

    不断促进冰雪装备本土化,以消费端优势促进供给端发展,积极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核心技术,加快推动重型冰雪装备、轻型冰雪器材与智能型装备“三个维度”协同发展。建设5-8个冰雪准备产业园,各类创新载体5个,打造东北亚冰雪装备制造业高地。

    5.其他领域

    在冰雪运动、文化旅游、装备等领域建设更多的人才培训基地、科技研发中心,探索冰雪人才商业化运营模式。大力发展冰雪商贸、冰雪会展、冰雪交通、冰雪科技等相关产业,延伸冰雪产业链条,建设标志性项目。

    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增强长春市核心竞争力,增加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中的冰雪元素和冰雪力量,充分发挥长春在冰雪领域的辐射主导作用,推进长吉、大长白山两个区域冰雪产业集聚发展,做精“双线”,推动“双协同”,构建“一心、三廊、两区、三组团、两环线、多节点”(13232N)的全省冰雪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1”一心引领:长春国际冰雪高端服务业中心

    “3”三廊协作:中国东北中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沿中蒙俄冰雪产业发展走廊、东北东部冰雪产业发展走廊

    “2”两区带动:长吉都市冰雪运动与休闲度假集聚区、大长白山冰雪生态度假集聚区,突出带动通梅冰雪融合发展集聚区和松白冰产业集聚区

    “3”三组团协同:延边冰雪人文生态旅游组团、通梅冰雪产城融合发展组团、查干湖-嫩江湾渔猎文化与冰产业组团

    “2”两环线串联:长通白延吉长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长松大白通长冰雪休闲旅游大环线

    “N”多点支撑:培育8个冰雪旅游度假区、7个冰雪装备产业园、6大冰雪培训基地

    北京冬奥会展示了中国冰雪的巨大潜力,盛会虽已落幕,“后冬奥”的产业增长和跃升才刚刚开始。冬奥效应叠加人均GDP的增长,我国冰雪旅游将迎来20年左右的黄金发展期,“冰雪人口”将大幅增加,冰雪产业将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吉林作为国内滑雪度假和冰雪旅游的领衔省份,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各产业门类持续壮大,各方面优质资源不断汇集,全省冰雪产业将迎来一个大发展、优发展时期,冰雪将成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力量!大地风景也将凭借自身在冰雪领域的持续研究,服务吉林省等国内重点冰雪产业地区,为中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2-03-02
  • 北京冬奥|将西藏青年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

    “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舞台,真的很努力地想把西藏青年一代的形象,把中国青年的形象展现给世界,让世界认识到新时代的中国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漫天雪花,飘飘洒洒;冰面如镜,映照大千。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有4位西藏青年站在鸟巢中央,共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和人类情怀,展示了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新时代西藏青年人的风采。

    幸运、难忘、自豪

    仁青加措、多吉次旦、索朗卓玛、向巴邓达,四位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西藏青年通过层层选拔和120多天的认真训练,代表西藏青年登上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参与了国旗传递和致敬人民的演出,这一刻是幸运的,是难忘的,是自豪的。

    “2021年9月,学校通知要挑选少数民族学生参加一项重大活动,当时并不知道是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演。”在经过两轮面试和前期的排练,四名同学得知自己将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演出,并将作为56个民族的代表,参与国旗传递和致敬人民演出。

    “在北京上大学两年里,我非常幸运,一次次地参与和见证了伟大盛会,从建党百年的伟大征程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尤其是本次开幕式,我代表着自己民族的大学生青年,参与到非常有意义和神圣的国旗传递环节。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展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展示我们当代西藏青年的风貌,讲述我们藏族的故事。这让我觉得很自豪。”从建党百年演出,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仁青加措幸运地见证了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盛会。

    “从国庆开始一直断断续续地训练,直到开幕式当天。在训练过程中,我很荣幸地参与了《国旗传递》和《致敬人民》两个节目的排练。在某个排练日结束后的凌晨1点,导演组召集我们开了个短会,我从《传递国旗》调整到了《致敬人民》小组中。两个节目的速度,步距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的效果,我们开始了加练。虽然感觉累,但比起导演组,比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前辈们,我们觉得并不辛苦。”从《国旗传递》到《致敬人民》,默默无闻的认真排练和激动人心的现场演出都让向巴邓达难以忘怀。

    “我代表的是我们门巴族,代表的门巴族大学生。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太激动了。当传递完国旗的那一刻就特别想哭,就是那种激动得想哭。”从世界瞩目的五星红旗,到56个民族心手传递,那一刻不是“我”,那一刻是“我们”,那一刻民族自豪感从多吉次旦心中油然而生。

    神圣、责任、使命

    总有一个创意令人拍案叫绝,总有一种情怀能够直抵人心。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以一种“最人民”的方式向世界诠释了新时代的国家风貌和“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四名西藏青年作为整场开幕式微小但又不可或缺的力量,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精神力量。

    “当正式站在冬奥会开幕式场上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虽然当天气温很低,但是感觉心中有一团火焰,感觉不到一丝寒冷,被自豪、激动、兴奋所充斥着。也有一丝紧张,怕自己出现错误,但是更多的还是激动。”

    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176名中国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56个民族的代表,用双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交付礼兵手中。他们都是奋斗在各自岗位上的普通人,更是奋进中国的一分子。这一刻,拳拳爱国心,激荡起家国情怀,从心底里流淌出的歌声,回响在神州大地。

    “对于我来说站在鸟巢中央不仅代表着当代西藏青年,也代表着当代中国青年,所以我有责任去顺利地完成国旗传递这神圣的环节,也有责任去把我们当代西藏青年最好一面展现给全世界。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我做到了,顺利完成国旗传递的同时,也把自己所代表的西藏青年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全世界,我们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仁青加措讲述着自己正式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出时的心路历程,讲述着像他一样西藏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如果要问日常排练和开幕式正式演出有什么不同,参加《致敬人民》演出的向巴邓达说:“与排练时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在乎的不仅仅是动作和效果,更是想要展现出由内而发的自信。”

    在训练期间,向巴邓达认识了56个民族的同学,和大家一起交流不同民族的历史故事,习俗文化;认识到来自其他首都高校、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冬奥会给了大家一个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交融的平台。

    “作为一名藏族代表,作为一名中国人,站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舞台,真的很努力的想把西藏青年一代的形象,把中国青年的形象展现给世界,让世界认识到新时代的中国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发展、变化、更好

    北京冬奥会是各国运动员的盛会,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的窗口,也是世界了解西藏的一个新的方式。北京冬奥会上,第一次出现了西藏运动员的身影,这是珠峰脚下的他们第一次登上冬季奥林匹克的舞台;北京冬奥会上,西藏青年们用自己青春的朝气和对祖国的热忱,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故事,见证着家乡西藏一点一滴的发展,一点一滴的变化,一点一滴的更好。

    仁青加措来自日喀则市萨迦县吉定镇查贡村。由于长期在外地读书,每次寒暑假回到西藏都能很明显地发现家乡的变化。以前的土路现在变成了水泥路,以前的土房现在慢慢地变为钢筋水泥房,自从农田铺平后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教育和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

    向巴邓达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烟多镇色嘎村。他眼中家乡的变化是无时无刻的,从收音机到黑白电视机,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液晶电视机,再到现在的电脑、智能手机。穿衣服选择从单纯的为了保暖到彰显个性、追求美感与时尚。这一点一滴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变化更能反应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更能体现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多吉次旦来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波东村。作为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公路的开通为像他这样的墨脱孩子走出大山提供了更多可能。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器材能够出现在墨脱的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越来越便宜的班车车费让更多的墨脱家庭减少负担,越来越多的墨脱学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能够到发达地区接受教育。墨脱公路的开通改变的是现在,影响的却是几代人的未来。

    北京冬奥结束,留给世界的冬奥回忆将开启。北京冬奥会,展示的不仅仅是中国更有活力和更加自信的一面,还有润物细无声的社会文明和青年风采,也将西藏青年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全世界。

    2022-03-02
  • 人保青年迎冬奥,青心相聚促交流

    “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舞台,真的很努力地想把西藏青年一代的形象,把中国青年的形象展现给世界,让世界认识到新时代的中国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漫天雪花,飘飘洒洒;冰面如镜,映照大千。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有4位西藏青年站在鸟巢中央,共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和人类情怀,展示了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新时代西藏青年人的风采。

    幸运、难忘、自豪

    仁青加措、多吉次旦、索朗卓玛、向巴邓达,四位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西藏青年通过层层选拔和120多天的认真训练,代表西藏青年登上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参与了国旗传递和致敬人民的演出,这一刻是幸运的,是难忘的,是自豪的。

    “2021年9月,学校通知要挑选少数民族学生参加一项重大活动,当时并不知道是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演。”在经过两轮面试和前期的排练,四名同学得知自己将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演出,并将作为56个民族的代表,参与国旗传递和致敬人民演出。

    “在北京上大学两年里,我非常幸运,一次次地参与和见证了伟大盛会,从建党百年的伟大征程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尤其是本次开幕式,我代表着自己民族的大学生青年,参与到非常有意义和神圣的国旗传递环节。觉得自己是非常幸运的,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展现自己的最好的一面,展示我们当代西藏青年的风貌,讲述我们藏族的故事。这让我觉得很自豪。”从建党百年演出,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仁青加措幸运地见证了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盛会。

    “从国庆开始一直断断续续地训练,直到开幕式当天。在训练过程中,我很荣幸地参与了《国旗传递》和《致敬人民》两个节目的排练。在某个排练日结束后的凌晨1点,导演组召集我们开了个短会,我从《传递国旗》调整到了《致敬人民》小组中。两个节目的速度,步距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更好的效果,我们开始了加练。虽然感觉累,但比起导演组,比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前辈们,我们觉得并不辛苦。”从《国旗传递》到《致敬人民》,默默无闻的认真排练和激动人心的现场演出都让向巴邓达难以忘怀。

    “我代表的是我们门巴族,代表的门巴族大学生。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太激动了。当传递完国旗的那一刻就特别想哭,就是那种激动得想哭。”从世界瞩目的五星红旗,到56个民族心手传递,那一刻不是“我”,那一刻是“我们”,那一刻民族自豪感从多吉次旦心中油然而生。

    神圣、责任、使命

    总有一个创意令人拍案叫绝,总有一种情怀能够直抵人心。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以一种“最人民”的方式向世界诠释了新时代的国家风貌和“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四名西藏青年作为整场开幕式微小但又不可或缺的力量,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精神力量。

    “当正式站在冬奥会开幕式场上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虽然当天气温很低,但是感觉心中有一团火焰,感觉不到一丝寒冷,被自豪、激动、兴奋所充斥着。也有一丝紧张,怕自己出现错误,但是更多的还是激动。”

    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悠扬旋律,176名中国各行各业、先进模范人物、56个民族的代表,用双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交付礼兵手中。他们都是奋斗在各自岗位上的普通人,更是奋进中国的一分子。这一刻,拳拳爱国心,激荡起家国情怀,从心底里流淌出的歌声,回响在神州大地。

    “对于我来说站在鸟巢中央不仅代表着当代西藏青年,也代表着当代中国青年,所以我有责任去顺利地完成国旗传递这神圣的环节,也有责任去把我们当代西藏青年最好一面展现给全世界。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我做到了,顺利完成国旗传递的同时,也把自己所代表的西藏青年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全世界,我们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仁青加措讲述着自己正式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出时的心路历程,讲述着像他一样西藏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如果要问日常排练和开幕式正式演出有什么不同,参加《致敬人民》演出的向巴邓达说:“与排练时不同的是,这一次我在乎的不仅仅是动作和效果,更是想要展现出由内而发的自信。”

    在训练期间,向巴邓达认识了56个民族的同学,和大家一起交流不同民族的历史故事,习俗文化;认识到来自其他首都高校、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冬奥会给了大家一个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交融的平台。

    “作为一名藏族代表,作为一名中国人,站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舞台,真的很努力的想把西藏青年一代的形象,把中国青年的形象展现给世界,让世界认识到新时代的中国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发展、变化、更好

    北京冬奥会是各国运动员的盛会,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的窗口,也是世界了解西藏的一个新的方式。北京冬奥会上,第一次出现了西藏运动员的身影,这是珠峰脚下的他们第一次登上冬季奥林匹克的舞台;北京冬奥会上,西藏青年们用自己青春的朝气和对祖国的热忱,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故事,见证着家乡西藏一点一滴的发展,一点一滴的变化,一点一滴的更好。

    仁青加措来自日喀则市萨迦县吉定镇查贡村。由于长期在外地读书,每次寒暑假回到西藏都能很明显地发现家乡的变化。以前的土路现在变成了水泥路,以前的土房现在慢慢地变为钢筋水泥房,自从农田铺平后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教育和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

    向巴邓达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烟多镇色嘎村。他眼中家乡的变化是无时无刻的,从收音机到黑白电视机,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液晶电视机,再到现在的电脑、智能手机。穿衣服选择从单纯的为了保暖到彰显个性、追求美感与时尚。这一点一滴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变化更能反应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更能体现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多吉次旦来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波东村。作为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公路的开通为像他这样的墨脱孩子走出大山提供了更多可能。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器材能够出现在墨脱的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越来越便宜的班车车费让更多的墨脱家庭减少负担,越来越多的墨脱学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能够到发达地区接受教育。墨脱公路的开通改变的是现在,影响的却是几代人的未来。

    北京冬奥结束,留给世界的冬奥回忆将开启。北京冬奥会,展示的不仅仅是中国更有活力和更加自信的一面,还有润物细无声的社会文明和青年风采,也将西藏青年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了全世界。

    2022-03-02
  • 北京冬残奥会将给世界传递和平、团结、友谊的声音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一路火种2月28日晚在英国曼德维尔采集。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火种采集现场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即将召开的北京冬残奥会将给世界传递和平、团结、友谊的声音。

    郑泽光表示,在火种采集现场可以感受到英国残奥运动员对北京冬残奥会的热切期盼,以及英国各界人士对北京冬残奥会的热情支持。

    “冬残奥会的火种象征着平等、包容、自强不息的理念,它将给世界残疾人朋友们点燃自信和勇气,也将给世界传递和平、团结、友谊的声音。”郑泽光说。

    曼德维尔是残奥运动的发源地。这一来自残奥运动发源地的火种随后将和在中国境内采集的8路火种汇集,生成本届冬残奥会的官方火种。

    郑泽光表示,全世界公认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兑现了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主办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展示了中国人一诺千金的诚信和强大能力,给深受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动荡困扰的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传递了和平、团结、友谊、合作的声音。

    北京冬残奥会将于4日开幕,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冬残奥组委已做好了各项筹办工作,包括无障碍环境、防疫安全、场馆设施在内的各种保障工作已经就绪。

    郑泽光表示,北京冬奥会让国际社会、英国民众再次看到了中国的实力和自信,再次体会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和“天下一家”的世界情怀。

    “我们有信心做到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我们期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充分展现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神和毅力,创造优异成绩。我们相信北京冬残奥会将再次给世界带来和平、友谊、团结、合作的希望。”郑泽光说。

    2022-03-02
  • “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残疾人事业纪实

    他们不幸于身体的残缺,心中却绽放着美丽的花朵;他们体验着生命的曲折,脚步却始终追逐着梦的方向。

    再过几天,北京冬残奥会将如期举行。新的冬残奥会传奇将在中国上演,世界将为那顽强与拼搏的运动风采欢呼沸腾。与赛场上的美丽绽放相辉映的,是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的自强身影,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靓丽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站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8500万残疾人成为社会大家庭平等成员,正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关怀,始终如一

    这是一个热烈又安静的课堂——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讲台上,美容美发课教师王雅妮指着黑板上的知识点讲解,同学们不时举手提问。只是师生间的交流,都是通过手语进行的。

    成为一名教师是王雅妮从小的梦想,点亮这一梦想的是8年前那次令她难忘终生的温暖会面。

    那是2014年春节前夕,正在内蒙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见到小雅妮,总书记笑容可掬地向她学手语,还鼓励她好好学习、学业有成。

    温暖人心的鼓励,激励王雅妮在逐梦的道路上奋力奔跑。

    这份关怀里,蕴含着数十年不变的深情。

    “哎呀!你咋来了?”

    1975年10月,离开陕西梁家河那天,习近平同志一眼就在送别的人群里看见了拄着双拐的残疾人石玉兵,马上抢上前去,拉住他的手,眼里蓄满泪水。

    正因牵挂难割难舍,所以时时念念不忘。

    从华灯璀璨的人民殿堂到暖意融融的儿童之家,从城市的福利院到偏远的农家小院,人们被这一幕幕场景温暖着、感动着——

    “‘妈妈’好,和你握握手。”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总书记同“爱心妈妈”景凤英亲切交流,深情地说:“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和祖国其他孩子一样健康生活、幸福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谢谢你!”

    在湖北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总书记同坚持为盲人讲解电影的肢残女孩杜诚诚亲切握手,夸奖她的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小胡林,继续努力!”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总书记用双手扶住全国自强模范、无臂画家胡林的肩膀,赞美自强模范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

    …………

    为生活困顿者带来温暖、为身残志坚者撑腰鼓劲,温暖的瞬间饱含着人民领袖对残疾人的无限深情。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这份“格外”的爱,在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

    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残健共融风气日渐浓厚;亲自谋划、亲自推动,顶层设计日益明晰。

    “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残疾人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地纳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完善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融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设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性根本性问题。

    关爱,无处不在

    2020年9月17日,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当面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利落的短发、自信的谈吐,来自城步苗族自治县的90后苗族姑娘杨淑亭的一番发言令总书记印象深刻,“为你自强不息的精神而钦佩!”

    2011年,一场车祸让杨淑亭高位截瘫,家里为她治病欠下20多万元,生活跌落低谷。向命运抗争的路上,杨淑亭没有屈服。在各方支持下,她开办起生产足球、箱包等的企业,还带动了家乡数百家贫困户脱贫。

    杨淑亭的奋斗故事,正是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缩影。

    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

    “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残疾人如期脱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指标。

    2016年4月,在安徽金寨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病致贫、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

    2017年6月,沿着崎岖的山路,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来到位于山西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赵家洼村。

    贫困户王三女孙子、孙女患有残疾,只靠她一人养活,生活十分困难。总书记给她带来了米、面、油,安慰她好好生活,还叮嘱当地干部安排好她孙子、孙女的特殊教育。

    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记挂着残疾人群体。

    总书记关心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的生活,提出“加快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强化保障性扶贫”;

    总书记重视贫困地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情况,要求“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总书记懂得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特殊情况,指示“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明确要求,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伟大实践中破解因残致贫难题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等中央文件将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整体布局;各地以更加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广大贫困残疾人本着“弱鸟先飞”的意识和“滴水穿石”的精神,自强自立、自主脱贫。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1年2月25日,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告别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

    既要兜住民生底线,也要织密幸福保障网。

    只需用胳膊肘一碰,就能打开柜门。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考察。在残疾人运动员住房样板间,一个便捷的无障碍设施,得到总书记的称赞。

    “要把细节处理好,想运动员之所想,办运动员之所需。”总书记叮嘱。

    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关怀无微不至,对广大残疾人的照顾帮扶更需精准周到。

    “要实施精准帮扶,把钱花在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针对性帮扶上”,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各项社会保障措施日益完善。

    民政部、中国残联等相关部门指导在全国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十三五”期间分别惠及1200多万困难残疾人和1400多万重度残疾人;各地各部门共同支持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不断加大残疾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参保支持力度……一项项社会保障措施如一条条丝线,为残疾人织就幸福生活保障网。

    要持久系统地保障残疾人权益,既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也需要在各方面建立管根本、顾长远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

    截至2021年5月,我国直接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有80多部、行政法规50多部,以法律之手为残疾人高擎“保护之盾”。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为保障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发展作出系统安排;《“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步伐,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两期国家残疾预防5年行动计划将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作为行动目标……全方位、立体化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让幸福触手可及。

    “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是一个浩繁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包下来,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方面力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30多年前,在福州市残联的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作出这样的论述。

    汇集合力,凝聚大爱。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各级残联组织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努力做残疾人的“娘家人”“知心人”,广大助残人士伸出热情的双手,越来越多“播种者”和“耕种者”共聚“春天的事业”……

    新时代的春风里,我国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力量,循梦而行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希望你们不断用实际行动迸发生命光彩,去诠释、书写无悔人生”。

    时隔6年,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的杨玉芳和高志宏夫妇依然清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激励人心的话语、同他们亲切互动的温暖瞬间。

    这些年来,他们坚持为敬老院的老人们朗诵诗歌,传播正能量;做手工活拿去义卖,资助寒门学子,尽己所能为周围的人带去美好。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秉持对残疾人主体作用、能力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勉励广大残疾人于逆境中追求进步、在残缺里创造幸福,在新时代广阔的舞台上,不断迸发生命的光彩。

    这是愈发宽广的人生之路——

    福建闽清县残联工作人员黄道亮珍存着自己闽江职业大学的毕业证书,签发人清晰地印着三个字“习近平”。

    1988年、1989年,残疾考生黄道亮两次参加高考,尽管分数达标,却因身体原因落榜。直到第三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校长的闽江职业大学破格录取了他。黄道亮由此成为福建省第一名无双臂大学生。

    “这对于我来说,不亚于一次重生。”

    如今,上学就业不只属于黄道亮等“幸运儿”。一组组数据见证着中国残疾人愈发宽广的逐梦之路:

    “十三五”时期,5.75万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近1万名残疾学生被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录取;

    “十三五”时期,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每年均超过800万人,2020年已达862万人;每年平均有40万名残疾人参加政府补贴职业培训……

    从菁菁校园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多残疾人带着坚强意志和无限潜能,迈步奔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这是中国梦照耀下的奋力追寻——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们东川的一款特色七彩面条,它是由7种果蔬制作而成的,大家需要的可以马上下单。”坐在直播镜头前的云南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村民张顺东和李国秀正熟练地为特色农产品带货。

    “我们虽然残疾了,但我们精神上不残,我们还有脑还有手,去想去做。”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张顺东的这句话,证明广大脱贫群众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

    如今,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者”成了致富路上的“领头羊”。“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加乐观地生活,特别要在乡村振兴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顺东说。

    世界舞台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们以精彩的表演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街巷里弄中,残疾人专职委员以高昂的热情投身公益事业和社区治理,帮助他人排忧解难;创新创业的平台上,不少残疾大学毕业生在节能环保、高新科技等多个行业领域勇毅笃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成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残疾人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正信心百倍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这是中国风采的亮眼展现——

    冰天雪地,训练正酣。

    2022年开年,在甘肃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参加北京冬残奥会的国家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集训队队员紧张备战。

    从朝迎旭日到目送夕阳,在蜿蜒起伏的越野滑雪赛道上,一道道矫健的身影勾勒出新时代残疾人的奋进之姿。

    在一方方竞技舞台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百折不挠、乐观进取的风采一次次惊艳世界。

    在去年举行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健儿取得优异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材料上批示:“中国军团‘神勇’,应好好宣传,不仅体现了体育精神与实力,更体现了中国式的人权与国家发展的成绩!”

    赢得的不仅是竞技体育的金牌,更是精神上的“金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辉煌是新时代中国风采的生动体现。

    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幕,从在残疾人工作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学校、社区等多个点位采集的火种将齐聚北京,共同汇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仿佛一种号召,新时代更大的荣光离不开广大残疾人参与共同书写。

    “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

    向阳而生,循梦而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广大残疾人正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姿态,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2-03-02

  • 首 页  上一页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