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有大爱 促行无障碍

    在康复服务领域,北京等地的视障者独立出行训练项目让更多失明者重建生活信心;在全国推广的精障者社区康复项目中,社工与医学、法学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对接,构建了无障碍服务体系;在公共交通领域,不少城市的残障社群开发了适用于本地交通的App,并通过社群用户反馈及时更新,为无障碍出行提供便利……“以人民为中心”,一句充满温度的诺言,在无障碍环境建设进程中不断兑现。

    近年来,广大青年广泛参与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当中贡献智慧、付出辛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为可贵的,是他们愿意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使无障碍建设的内容不断细化和丰富起来。如在文化旅游领域,出现了不少专门为轮椅使用者或聋人等社群提供旅游服务的机构;许多地方成立了为视障者提供口述影像及“看电影”服务的志愿者组织。

    作为无障碍建设的研究者,我感动于残疾青年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调研时,我曾目睹视障学生在一些社会组织的帮助下,将自己参加高考的经验认真细致地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同样视障的师弟师妹,还努力将经验推广到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等诸多领域;也目睹武汉、长沙等地的聋人和聋人子女成立手语翻译组织,为需要维权的聋人提供手语支持服务,协助联系法律援助机构和志愿者。残障青年积极参与无障碍建设工作,有的是为了平等就业,有的是出于服务社会的公益心,在我看来,他们的这些努力都是确立自身主体性并实现自我赋能的过程。

    如今,青年深度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现出越来越强的专业性。在科创领域,成立了不少依托高校资源的无障碍研究机构,吸收青年学人从事研究工作,青年工程师致力于研发翻译手语的人工智能技术、语音文字的转化软件、助视助听助行的新型辅具等,屡有突破。在司法领域,法律人推动的无障碍公益诉讼和典型案例,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完善无障碍环境的努力,体现出当代青年人自立自信、探索进取的精神风貌。无障碍环境事业的进步,也提升了大众对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群体的认识,有助于形成更加友善、包容、团结的社会氛围。

    青年有大爱,促行无障碍。在未来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进程中,我想青年们还可以从三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深入基层服务。无障碍环境包括物理设施,也包括公共服务、信息交流等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工服务。特别是在社区康复、法律援助等领域,具备无障碍沟通能力的志愿者,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二是探索智慧前沿。在无障碍环境评测,无障碍产品的开发、适配,以及无障碍服务完善方面,都需要更多既有残障平等意识又有相关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深入运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智能化水平。三是拓展全球视野。无障碍环境建设彰显人性关怀,惠及广泛人群,蕴含人类共同价值,这方面的工作正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在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青年们作为生力军和新希望,应当由此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2-02-23
  • 微光成炬 温情可及 ——无障碍环境建设进程中的青年力量

    1、人文精神也是设计的标尺

    一级台阶的高度是10厘米还是15厘米,一段坡道的坡度是15度还是20度,在健全人眼中可能无关紧要,但对于腿脚有残疾、需要用轮椅或代步车出行的人来说,这细微的差别,决定着他们能不能走、能走多远,决定着他们生活空间的大小。“甚至,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对自我价值的判断。”成为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的责任规划师之后,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黄庭晚在这种细微差别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和职业荣誉感。为更多残疾和老年群体提供无障碍环境,给更多居民带来人性化的生活布局,便是她和设计团队努力的方向。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成功后,北京市启动了无障碍环境建设三年(2019—2021年)专项行动,冬奥场馆、赛区、城市三个层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全面铺开。像黄庭晚一样投身老旧小区改造的青年设计师们,担起了重任。“公共空间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日常活动,也塑造着一个社区、一条街道、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酝酿着一群人、一个集体的情感和共同记忆。”多年来,这群年轻的建筑设计师遵循着这样的理念,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怠慢来自基层的每一条诉求,配合着街道社区干部,悉心设计和改造着一处处公共空间。

    2020年上半年,黄庭晚和团队承接了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大乘巷教师楼改造项目。在一次调研路上,黄庭晚见到了这样的场景:在一个餐馆门口的台阶上,服务员热心地提醒一位盲人有台阶,要小心。服务员多次提醒下,盲人不耐烦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家就在这附近,我熟悉得很!”

    “服务员是好心,但是我们能感受到盲人心里的波澜。一些健全人在提供热心帮助时,未必使用了恰当的方式。”这个场景给了黄庭晚深刻的启示,她与团队决定,在完成设计规划前走访到社区里生活的绝大多数残疾人,用心地与他们交朋友,把他们内心中对生活场所设施的诉求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写进调研报告、融入设计方案。

    在大量的走访调研中,黄庭晚不断更新着设计思路,也不断完善着帮助残疾人的理念和方式。“我们要营造的环境,不仅要让残疾人感受到‘大家都在帮助我,好温暖’,还要让残疾人体会到“我能行,我很棒”,让他们更真切地发掘自己的能力,自主、自信地融入社会发展大潮。”黄庭晚说,“我想,这才是更以人为本的方式。”

    今年,记者一行来到新街口大乘巷教师楼采访时,发现这里小区内那些高高低低的台阶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平缓的坡道,绿地、步道和活动空间互相穿插,美观又便捷。一位腿部残疾的居民诙谐地告诉记者:“过去我出不来,现在我这轮椅可以当奔驰汽车使!”

    这便是黄庭晚认为的最美好的场景。

    2、让“技术温度”由抽象变成具象

    在90后青年、西瓜视频“无障碍”项目负责人陈晨(化名)看来,视障创作者、听障创作者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创作热情,是他在无障碍互联网技术领域不断突破的重要动力。

    信息社会到来,意味着无障碍社会的构建不只是人行道盲道的通畅,不只是电梯上行下行时提供不同的语音提示,或公共设施的门统一设计成往里开。根据工信部和残联2020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我们正在构建的,是无论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的社会。陈晨和团队正身处这一事业的实践前沿,通过信息化手段,尽力消除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因身体机能、所处环境等带来的差异,最终达到“信息无障碍”的目标。

    2021年春季,西瓜视频开启了无障碍与适老化改造专项行动,陈晨和团队承接了西瓜视频产品无障碍的改造任务,陆续完成了色弱模式、护眼模式、大字号模式、外挂字幕等多个改造需求,以及“无障碍影院”项目上线。“为了满足视力障碍、听力障碍以及老年人等群体的需求,我们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陈晨和团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22年2月10日,“无障碍影院”登上AppStore首页主打推荐,截至2月16日,累计上线100部电影,内容涵盖《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药神》等影片,深受用户青睐。

    “相较于传统需求,无障碍改造需要从用户视角来看问题。”陈晨解释道,“以视障相关的产品开发为例,我们需要把自己代入到对应角色中,在测试时将手机的屏幕熄灭,单纯依靠触觉、听觉与App进行交互。尽可能地感同身受,才可能设计并开发出特殊人群真正需要的功能。”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用户诉求,在互联网产品研发过程中,陈晨与团队开展了数次线下用户访谈,并根据用户的评价实时调整技术逻辑。

    “其中一次线下访谈让人印象深刻。”陈晨回忆,当他正准备向用户介绍产品在迭代更新后的功能时,几位视障用户早已清楚地知晓。“原来,他们对相关技术的更新是如此敏感、如此在意。一个小小细节的修改,对视障者来说都可能是巨大的改变。”陈晨说,是障碍用户的积极反馈,让他心里的“技术温度”这个词由抽象变成了具象,也让他们更加真实地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3、为了那一颗颗不愿沉默跳动的心

    “我接触‘无障碍’已有十多年了,起初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是一份有关‘无障碍’的事,只是单纯想尽我所能帮助与我有相似境遇的人。”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用户体验专家吴李权是一位视障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与计算机结缘后,他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新鲜事走进了他的世界。

    “既然自己深受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哺育,是不是同样有许多跟我一样的伙伴,正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等待连接呢?”抱着这样的想法,在懵懂中吴李权开始“悄咪咪”做了许多事,例如将国外的适合视障人士使用的软件进行汉化,搬运一些优秀的无障碍插件以用于提高设备操作效率。由于不愿意展露自己,觉得“隐形人很酷”,所以经常“打一枪”就换个名字。即使这样,吴李权还是收到了不少真挚的感谢,这让他感受到自己身上满满的价值。

    加入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后,吴李权的信息无障碍职业生涯走进了纵深,也开始面对更多的难题。为了提升视障者使用手机软件的体验,他常常要与互联网公司沟通,对方的第一句反馈通常是“有盲人会用我们的产品?怎么会呢?”吴李权感慨:“看到我一个盲人跟他们演示,与他们探讨软件不规范的功能、操作的障碍时,他们又不免惊讶‘你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于是只能一遍又一遍地介绍、说明。“我明白这是让互联网工程师真正了解残障人士需求的机会。”吴李权说,“所以每一次我都暗自给自己打气,多一点耐心。”

    一番努力下,合作企业最终都选择了对主版本进行无障碍改造的方案,无障碍改造正成为主流软件的“必答题”。2021年,工信部持续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超过150家网站和App初步完成改造。残障者能够自主使用在线搜索、在线社交,通过使用手机地图、打车软件冲破了出行障碍;一些政府官方网站、老年人常用的新闻类应用设计了字体放大、语音播报等功能,页面信息也更醒目了。

    从吴李权加入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以来,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视障伙伴一起投身于无障碍工作,参与了多项无障碍条例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为互联网企业的无障碍开发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毕竟没有人比视障者更了解自己。”吴李权立志,让信息障碍者不被迅猛发展的技术所遗忘。目前,吴李权参与及推动了超过80项应用及产品的无障碍优化,让上千万视障者因此受益。吴李权说,困难仍不少,但大家能坚持,坚持的力量来源于那些未被满足的障碍者需求,来源于那一颗颗不愿沉默跳动的心。

    “这才是技术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位热爱生活、充满信念的无障碍从业青年,对未来信心满满。

    2022-02-23
  • 呼和浩特现有确诊病例199例

    名城早报网讯(记者李艳红)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八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2月22日14时,本轮疫情呼和浩特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9例。

    2022-02-22
  • 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幕 ——“双奥之城”向世界残奥运动员张开热情怀抱

    2月20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残疾人冰雪运动与北京冬残奥会专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我国冬残奥运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奋起直追,逐步发展壮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说,“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申办成功,既是检验我国冬残奥运动水平的标志性时刻,又是更好促进我国冬残奥运动发展的历史机遇。”

    勇志军介绍,本次冬残奥会将设置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

    2015年7月,北京携手河北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我国冬残奥运动随即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为做好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备战和筹办工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出台了《冬季残奥项目振兴计划》《冬残奥争光行动方案》《残疾人大众冰雪行动方案》,在全国大力推动冬残奥运动的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初选运动员、组织训练营,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培养冬残奥会技术官员、全项目组建国家集训队,建设国家残疾人冰上运动比赛训练馆,一系列举措使我国残疾人冬季体育运动得以快速发展。

    2016年以来,我国参加了多项冬残奥国际赛事,获得多枚奖牌,多个项目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我国轮椅冰壶队获得冠军,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历史上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

    同时,2016年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连续6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首届只有14个省(区、市)的残疾人参加,发展到现在有31个省(区、市)参加,已基本覆盖全国。”勇志军表示,“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期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众冰雪活动激发了广大残疾人参与冬季运动的热情,对残疾人冬季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影响深远。

    “经过努力,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冬残奥会大项由两个拓展到6个,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勇志军说。

    冬残奥会即将开幕,“双奥之城”北京正以青春昂扬的姿态迎接残奥冰雪健儿的到来。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董连民告诉记者,目前,北京无障碍环境服务保障水平已经符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8个竞赛场馆、两个冬奥村(冬残奥村)实现全流线无障碍,25家冬奥定点医院、60家冬奥会签约饭店、7家冬残奥会签约饭店全部完成无障碍改造,涉奥场所周边1公里范围内9858个点位完成改造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场馆看台最好的位置将留给轮椅使用者。

    “北京携手张家口共同举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对河北省残疾人事业影响深远。”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杨奇峰表示,备战筹办冬残奥会6年多来,河北省残疾人冬季体育项目全部开展,竞技水平快速提升;群众性冰雪运动深入普及,全省累计50万人次残疾人参与了冰雪运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显著,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河北已有34名运动员初步入选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占代表团运动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并在全国省份中首次实现6个大项全覆盖参赛。

    备战冬残奥会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但冬残奥项目国家队没有放松训练,大家都希望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勇志军表示。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备战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将更加精细化地做好各项参赛准备工作,以中国冬奥代表团为榜样,顽强拼搏,勇敢超越,向世界展示我国冬残奥运动快速发展成果,展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精神风貌,实现运动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勇志军介绍,2月21日,中国冬残奥代表团将正式成立,届时,中国代表团人数和组成情况也将随之公布。

    2022年3月4日至13日,北京冬残奥会将如期举行。北京和张家口正向世界残奥运动员张开热情的怀抱。

    2022-02-22
  • 冬奥会之后,冰雪经济如何持续“高温”

    近年来,冰雪产业在素有火炉之称的长沙迅猛发展。这一现象当然有北京冬奥会的“加持”,但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并不意味着冰雪经济的降温。近些年培育起来的冰雪运动的群众基础,以及产业链的形成,正成为冰雪经济热下去的根基。

    “哥哥在飞!”2月20日中午,长沙德思勤城市广场四楼的欧悦滑冰俱乐部里,5岁的小女孩恬恬站在玻璃围栏外,指着在冰场上自由驰骋的哥哥小彬喊道,脸上尽是跃跃欲试的模样。

    家住长沙雨花区的林女士介绍说,10岁的儿子小彬之前就学过轮滑,前年开始迷上了滑冰。“花了2000多元上了10节课后,现在已经像模像样了,甚至能做些有点难度的动作。”她说,这个寒假,小彬带着妹妹看冬奥会比赛节目,边看边比画着动作。到了周末,她会带着一双儿女来冰场锻炼。

    青少年热衷冰雪运动

    这个寒假,长沙的冰雪运动热度很高。无论是长沙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三只熊冰雪王国”室内滑雪场,还是国金中心的大零溜冰场,来玩的人都络绎不绝。在湘潭九华工业园工作的薛琳子一家专程来到长沙湘江欢乐城滑雪。踏上滑板从130米长的滑雪道飞驰而下,刺激又爽快。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以前总觉得滑雪离我们南方人的生活很远,现在离家不远有了这么好的滑雪场,为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了新场景。”

    长沙市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位于地下36米处,常年保持零下5℃的气温,面积达到了3万平方米,拥有世界第五大的室内滑雪场,8000平方米的室内滑雪道,一年四季都有众多滑雪爱好者慕名而来。

    “今年春节恰逢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越来越火热。地处南方的长沙市民已把滑雪列入了常玩项目。”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一个月,到这里游玩的游客人数上涨了近200%。

    20日下午,在长沙首家投入运营的室内滑雪场“三只熊冰雪王国”里,两条滑雪初级赛道上,很多学生在学习滑雪。“三只熊冰雪王国”负责人王军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寒假期间学员以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居多。随着冰雪运动逐渐升温,今年寒假很多中学生和大学生也加入学习队伍,人数涨幅达30%。今年春节前后长沙大雪连连,也激发了市民的兴趣。长沙一些大型商超购物中心都配设有溜冰场,这些地处城市核心地段的专业性场馆近期人气爆棚。

    长沙国金中心的大零溜冰场于2018年5月开业。这座以国际标准建设的专业综合性溜冰场,自开业以来,工作日每天的客流达到400人次,周末和节假日每天达到800人次。今年2月13日,记者在国金中心看到,200多名青少年在场内尽情玩耍,不少家长也带着孩子在场内亲子互动。由于地处大型购物中心,冰场除了自身消费火爆以外,还为商超的住宿、餐饮及购物带来了大批客源。

    冰雪运动带热消费

    地处长江以南的长沙受自然条件限制,滑雪溜冰场多以室内人工造雪为主。近年来,随着市民对这一体育运动的关注度上升,冰雪产业得以快速发展。

    据湖南省体育局不完全统计,湖南已有10余所冰雪运动场馆在各市州落地开花,冰雪产业以15%的速度逐年递增。

    “南方冰雪运动市场空间很大,未来将大力建设以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冰雪场地设施运营为基础、冰雪大众休闲健身为核心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体系。”长沙市体育产业协会秘书长胡敬介绍说,长沙市目前拥有规模化滑冰场地4个、滑雪场地3个,总面积5.21万平方米。2021年,有100万人次到这些冰雪场地消费,冰雪场馆产生的门票消费和教练费用等直接运营收入达1.52亿元,这些冰雪运动场馆带动的次生消费总值达3.72亿元。

    “年轻人是参与冰雪运动的主力军。”湘江欢乐城欢乐雪域滑雪学校校长高永清说,学校自去年7月开业以来,已培训学员数万名,主要以孩子和年轻人居多。

    据胡敬介绍,2020年,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达到2062所,长沙市有两所学校入围。如今,长沙市每周参加1次以上冰雪运动的小学生有5000人至1万人,年培训产值达2000万元;参与冰雪运动的大学生8000人,年消费5000万元以上;一年内长沙市仅青少年冰雪运动培训和直接消费总金额就达2.2亿元。

    旺盛的冰雪运动消费促进了冰雪特色学校的发展。记者了解到,岳麓区潭州实验学校、开福区清水塘江湾小学、雨花区砂子塘崇德小学已完成校园冰雪轮滑场地改扩建工程,市直麓山国际实验小学、天心区青雅丽发学校、高新区日珑小学、雨花区砂子塘小学等正在筹建冰雪轮滑场。

    今年冬奥会期间,长沙市内各类冬奥周边产品也在火热销售中,冰刀鞋、滑雪服、滑雪板成为热销的“新年货”。2月13日上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看到,在多家专业门店内的滑雪运动类商品货架上,不少商品已被抢购一空。有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店里的滑雪服、滑雪手套等装备销量比去年上涨了近一倍。

    冰雪经济“高温”如何持续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成为助推各地冰雪运动的引擎。那么冬奥会闭幕后,长沙的这股冰雪热是否会降温?

    对此,胡敬认为,冬奥会结束对当地冰雪产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从近五六年长沙冰雪运动的发展看,在2018-2019年期间,有着非常高的增速。“因为湖南人历来的体育运动都是以小、灵巧项目居多。这与冰雪运动有相契合的地方。”

    胡敬认为,长沙市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基础是,5万名幼儿园小朋友划轮滑。由于其运动机理和平衡性相仿,因此长沙这类协会也叫冰雪轮滑协会,把两个运动合在一起了。这一特色为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基础。

    此外,他认为,冰雪运动现在最大的难题不是冬奥热潮的减退,而是新冠肺炎疫情。胡敬调查过旗下多个成员单位、冰雪场馆的发展,发现疫情前冰雪运动在长沙市民中已经有了很高热度,大量社会资本对于此兴趣非常高,甚至当地一些师范类高校都准备开设培训教练的课程,结果发展被疫情阻挡,不少场馆在2020年期间遭受重挫。

    “三只熊冰雪王国”负责人王军透露,室内滑雪的防控压力远高于其他室外锻炼,近两年都是要求戴着口罩玩滑雪。疫情的冲击之下,企业采取了多种方式应对:一方面是做活动,采取特价套票的方式,以优惠的价格稳定客源;另一方面,走出去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活动,派遣教练去周边中小学校上冰雪课,组建集训队,让孩子们有锻炼机会,这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对冰雪运动的关注。

    胡敬说,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中提到,“实施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推进湖南百万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长沙四年一届的城运会,把冰雪、轮滑纳入赛事体系,意味着会提高各个中小学校的参与热度,部分学校已经就此开展特色项目。

    胡敬说,随着疫情的稳定,如果政策再给一点力,长沙乃至湖南的冰雪运动一定会有大发展。(记者洪克非)

    2022-02-22
  • 展现中国智慧 传递团结力量——多国人士盛赞北京冬奥会留给世界宝贵财富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日圆满落下帷幕。中国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付出巨大努力,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多国人士认为,北京冬奥会完美展现组织出色、高效协调、绿色创新的中国办奥智慧,这场盛会为团结创造全人类更美好未来传递希望与力量,给世界留下宝贵财富。

    成功盛会惊艳世界

    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认为,北京冬奥会精彩纷呈,冰雪健儿为世界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体育盛宴。中国以实际行动将世界各国凝聚在一起。“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充分体现了中国以体育语言诠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努力。

    埃及青年和体育部长阿什拉夫·苏卜希称赞中国为举办冬奥会付出的巨大努力,认为北京冬奥会精彩绝伦,各项赛事有序、顺畅进行。中方凭借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将北京冬奥会打造成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国际体育盛事,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塞内加尔《太阳报》前驻华记者、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表示,中国是世界体育舞台不可或缺的国家。尽管北京冬奥会面临疫情挑战,但这丝毫没有减少体育界对北京冬奥会的热情。中国展现了高水平的赛事组织能力,北京冬奥会取得了“全面成功”。

    俄罗斯冬季两项联盟主席维克托·迈古罗夫认为,中国为举办冬奥会付出了巨大努力,组织工作应该得到最高评价。“我们必须感谢中国,我会给中国的组织工作五星好评!”

    在《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看来,北京冬奥会呈现出安全、绿色、简约、科技含量高等特色。赛事的举办自始至终都保持在最高水平,中国为运动员提供了可以心无旁骛投身比赛的良好环境,展现出强大的组织能力。

    奥运精神完美展现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说,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完美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勇于拼搏,勇于挑战,获得了令人赞叹的好成绩。北京冬奥组委和中国人民创造的愉快、高效、和谐的赛事环境,让运动员能够充分表现出最好的自己。感谢中国为世界带来一场完美的体育盛会,它激发了全人类内心深处的共同情感。

    文莱奥委会主席苏弗里亲王表示,尽管面临疫情挑战,但北京冬奥会赛事组织出色,防疫措施得力,为全世界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相信中国将不断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拉美社报道说,北京作为全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载入史册,北京冬奥会也因可持续性理念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等让世人印象深刻。

    塞尔维亚前资深外交官、国际问题专家日瓦丁·约万诺维奇对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称赞中国再一次在组织协调、管理接待等方面树立了新标杆。北京冬奥会和平、平等、团结的信息已在世界各地传播,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未来传递希望和力量。(参与记者:陈威华、赵焱、石中玉、吴丹妮、张继业、耿鹏宇)

    2022-02-22
  •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

    光明日报北京2月21日电(记者王东、安胜蓝)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21日在京成立。

    这是中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也是中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包括男运动员68人和女运动员28人,教练员、工作人员、竞赛辅助人员、医疗保障人员121人。参赛运动员中有85名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比88.5%。运动员平均年龄25岁,年龄最大的为45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海原,年龄最小的为17岁的单板滑雪运动员耿焱红。

    北京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冰壶、冰球、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6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与北京冬残奥会申办成功前的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相比,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参赛大项从2个增加到6个,小项从6个增加到73个。

    代表团表示,希望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展示中国冬残奥运动的发展成果,努力争创佳绩,为国争光。

    2022-02-22
  • 截至2月21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月21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8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巴彦淖尔市)。新增病例均为重点人群、集中隔离点、封控区和管控区核酸检测阳性。

    截至2月21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95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79例,包头市9例,呼伦贝尔市5例,巴彦淖尔市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巴彦淖尔市)。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通辽市)。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皇利华供稿)

    2022-02-22
  • 最新!呼和浩特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8例

    截至2月21日14时,本轮疫情呼和浩特市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8例。这是2月21日16时,2022年呼和浩特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发布的信息。

    据发布,目前,确诊病例均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经专家会诊,57例为普通型,105例为轻型,5例重症,1例危重症。

    截至2月21日14时,本轮疫情已累计排查出密切接触者5129人、次密切接触者3225人,已全部落实隔离管控措施。(李艳红)

    2022-02-21
  • 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安全和精彩的最佳平衡

    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之际,北京冬奥组委在主新闻中心举行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表示,北京冬奥会取得巨大成功,实现了安全和精彩的最佳平衡,中国代表团取得了历史突破,为世界奉献了一届必将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

    韩子荣表示,本届冬奥会与往届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肆虐。而北京冬奥会期间没有发生入境人员和本土人员交叉感染的疫情,是一届安全的冬奥会。事实证明,冬奥会的防疫是非常成功的,成就了精彩的赛事。

    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表示,本届北京冬奥会是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举办的冬奥会,这对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特别是涉及观众的问题。北京冬奥组委有序组织了闭环内和闭环外的观众观看冬奥赛事。闭环内的观众包括各个代表团运动员等;闭环外的观众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既有北京的市民、冰雪爱好者,也有在华的外国友人。目前,他们都给予了良好的反馈。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表示,北京冬奥组委坚持和国际奥委会密切合作,北京冬奥会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高效运行。大家通过紧密的高层协调,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优化提高,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北京冬奥会赛事运行离不开各方努力,运动员和各利益相关方是最具有发言权的群体,他们的满意就是对这届冬奥会赛事运行最好的评价。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表示,北京冬奥会的一个关键词是“突破”,除了冬奥会赛事参与度的突破外,中国还提前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期待北京冬奥会之后,中国冰雪运动迎来更大发展。

    杨扬说,中国队此前在很多项目上都没有参赛,这一次我们看到,中国能够在109个小项中参加了104个小项,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对中国的冬季运动来说也是一个奇迹。中国的冰雪运动大发展,对世界冰雪运动发展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她说:“冬奥会后将是中国冬季运动发展的真正开始。它已成为我国的战略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我们已经把冬季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很多学校的教育内容,我们将会大力促进冬季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推广。目前,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很多地区都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因此,我非常看好冬奥会后冬季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光明日报》(2022年02月21日09版)

    2022-02-21
  • 截至2月20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2月20日0—24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新城区6例、回民区8例、玉泉区6例、赛罕区3例、土默特左旗4例、武川县3例),包头市1例(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巴彦淖尔市1例(在乌拉特前旗)。新增病例均为重点人群、集中隔离点和封控区核酸检测阳性。

    截至2月20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本土确诊病例175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61例(新城区36例、回民区17例、玉泉区20例、赛罕区38例、土默特左旗24例、和林格尔县3例、武川县23例),包头市8例(昆都仑区5例、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3例),呼伦贝尔市5例(均在满洲里市),巴彦淖尔市1例(在乌拉特前旗)。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均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所有密切接触者均在指定场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防疫情扩散蔓延。(皇利华供稿)

    2022-02-21
  • 新时代Z世代|“冬奥志愿者经历,是一生的荣耀”

    中新网北京2月19日电(曹思雨)随着时间的脚步走过,伴随着欢呼与泪水,真情与感动,北京冬奥运会进入尾声。除了在赛场上拼尽全力、展现自我的运动健儿们,场下,为了成就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而默默付出的青年志愿者们,同样是朝气蓬勃的“健儿”。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占地面积18.69公顷,冬季的海坨山上气温寒冷。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每天要像“小鱼”一样穿梭往返于“雪游龙”的各个角落中。他们有人每天早上7点披着星星而来,有人深夜11点伴着月亮而去,每天工作的八个小时里,平均要走两万步。

    作为“雪游龙”比赛场地的交通志愿者,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进行路线和上下车引导,保证整个场馆的交通顺畅,运转正常。他们中有不少人都是大学生,在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志愿者刘嘉芳看来,冬奥会不仅仅是比赛,同样也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就像奥林匹克精神那样,才能共同进步,才会更加精彩。

    “最大的收获还是体验到了许多来自异域他乡的温暖和热情,明白了作为一个志愿者的使命:就是在奉献中收获,在交流中成长,在困难中坚守,在磨炼中进步。”负责出发区上下车引导的志愿者陈正道,在工作中他遇到了不少一见如故的外国友人,他们聊过爱好,也聊过生活。

    怀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来自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焦淼。在冬奥多语言呼叫中心担任法语接线员的她说,“我的声音沿着电话线,来到冬奥会的每个角落,消除了彼此的隔膜,温暖大家的心,也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奉献了一份自己的努力,我想这就是我的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

    在这里,有近百名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语言服务志愿者,提供21种语言、24小时实时在线翻译服务。通过远程同传的三方通话翻译,是远程同传在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次应用,提供的语言服务时长和语种数也为历届冬奥会之最。

    自赛事开始以来,这些志愿者们已经及时协助处理来自场馆、冬奥村、志愿者驻地、媒体中心等场所,涉及媒体采访、疫情防控、交通运输、酒店管理等等的大量来电。这些年轻的翻译们不知道谁会打来电话,也不了解对方是什么情况,也没有翻译的明确语境,不能提前准备,每次都是新的挑战。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我的志愿服务岗位是参赛代表团助理。”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也是乌克兰代表团助理组组长吴建泽自豪地说。

    NOC助理,是北京冬奥组委分配给各参赛代表团的专业志愿者。他们称自己为“贴身管家”。这些“管家”们要为代表团提供语言翻译服务、为代表团进行相关官方活动提供引导和协助、还要配合奥组委的相关事项、掌握运动员行踪信息及状态,保证卫生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等等。

    助理们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外语基础,更需要良好的统筹和组织能力,落实相关事宜,面对突发状况可以迅速应对,及时调整。虽然工作琐碎、难度大,但是,“一旦真正参与到这场盛会当中,无论是谁,都会将这份经历当作一生的荣耀。”新西兰代表团助理刘雨欣是这么说的。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一代们,在北京冬奥的舞台,风雪无阻,勇往直前,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闪耀着、炽热着,点燃着冬奥的精神,交融着中外的文化。正因有他们的存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内外,又被添上了一抹青春的亮色。(完)

    2022-02-21

  • 首 页  上一页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