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的动力

    “今年春节十分热闹,不仅仅因为这是我在中国度过的第三个春节,更是因为距离我所在城市不到30分钟高铁的中国首都北京,冬奥会正在火热进行着。”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张卓一表示,“作为一个美国人,当我看到一片片写着所有代表团名字的雪花合成一整片漂亮的巨型雪花时,不由地从心底发出赞叹。”

    “我4年前第一次来中国,当时语言不通,但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障碍,每个陌生人都乐于帮助我,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我想这就是开放、向上的中国的魅力和风采。如今,生活在这里的我依然每天都在感受着这个国家的变化,感受着来自身边人的温暖。我常常会对在美国的朋友说,现在出门怎么还会有人带现金,我们这边只需要带手机就可以了,甚至连手机都可以不用带,刷脸就可以付钱。这种进步是多么令人刮目相看。”张卓一这样说起他的经历。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哈吉木已经在中国生活5年多了,在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读研究生。“对于我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北京冬奥会如约而至,让我们更惊叹于中国的言出必行,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哈吉木说,“奥运会是重在参与的全球盛会,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性的呵护、对竞技的追求,是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的动力。我们看到,北京冬奥会把地球上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区域的人们连接起来、聚集起来,大家形成了一个和谐欢快的大家庭。这里不仅是擂台、看台,更是舞台、平台,多元文明在这里交流互鉴,多样文化在这里交融互动。可以说,北京冬奥会是一场全人类共襄盛举的文化盛宴。”

    天津外国语大学外籍教师奥莉佳·沙哈卜来自白俄罗斯。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全世界正在感受来自现代中国的活力和脉动。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开放与善意、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感——都是北京冬奥会向我们展示的内容。”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体育运动已经融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国政府建立了一整套体系来吸引所有年龄段的人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冰雪运动,这让更多人在运动中展现自己的运动能力、精神力量和自身潜力。”她说,更为重要的是,在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氛围中,体育团结、凝聚了更多年轻人,为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交流注入了正能量。

    “奥林匹克精神是所有民族共有的财富。北京冬奥会是一届令人惊叹的奥运盛会,它提示着所有国家和民族,努力把改善本国人民福祉作为第一要义,护佑人民健康,拓宽他们发展的可能性。”奥莉佳·沙哈卜说。

    哈吉木谈及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更加兴奋:“我非常珍惜在中国学习的时光。很感谢我有机会在中国留学,了解中国文化。在未来,我要尽己所能帮助大家了解中国。”

    2022-02-16
  • 苏翊鸣谷爱凌披金挂银 中国刷新其冬奥会最佳战绩

    中新社北京2月15日电(记者王祖敏)在象征着圆满、红火的元宵佳节里,中国代表团也收获了一份最圆满、红火的成绩单——凭借两位小将苏翊鸣、谷爱凌15日贡献的一金一银,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的金牌数达到6枚,奖牌数增至12枚(6金4银2铜),创造了其在单届冬奥会上的最好成绩。

    在本届冬奥会之前,中国代表团的冬奥最好成绩是在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的5金2银4铜共11枚奖牌。

    苏翊鸣夺金谷爱凌摘银

    在15日的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中,本届冬奥会已获得单板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银牌的苏翊鸣再次亮相。凭借前两轮动作的出色发挥,苏翊鸣以182.50分的高分成为这场“空中飞人”大战中名副其实的冠军。

    2月18日是苏翊鸣的18岁生日,这枚金牌不仅成为这个少年最完美的成人礼,也标志着中国迎来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

    当日率先开战的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同样迎来一位中国新星的再次亮相——已获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的谷爱凌,在第二跳出现失误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凭借第三跳的完美发挥获得银牌。

    目前,苏翊鸣和谷爱凌各自都有1金1银进账,苏翊鸣已结束了他的首次冬奥会之旅,本届冬奥会身兼3项的谷爱凌还将于17日和18日参加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的资格赛和决赛。在15日的比赛结束后,谷爱凌称,她的愿望是在三个项目上都登上领奖台。

    在当日进行的单板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19岁的中国小将荣格获得第五名,创造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冬奥会最好成绩。奥地利名将安娜·加塞尔在该项目上实现卫冕。

    四朝元老强势晋级速度滑冰再创佳绩

    在徐梦桃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一天后,中国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队也踏上了争金之旅。在16日进行的该项目资格赛中,两位四朝元老齐广璞和贾宗洋强势晋级。

    中国队在该项上获得4个满额参赛席位,贾宗洋、齐广璞、孙佳旭、王心迪联袂征战。在首轮资格赛中,世锦赛和世界杯双料冠军齐广璞获得127.88分,索契冬奥会季军、平昌冬奥会亚军贾宗洋得到125.67分,两人位居所有参赛选手的前两位,直接晋级决赛。

    遗憾的是,另两名中国选手王心迪和孙佳旭在经过两轮角逐后,无缘决赛。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15日进行了男女团体追逐决赛,中国女队虽无缘奖牌之争,但在女子C组决赛(第5名争夺战)中,战胜同组对手挪威队获得第5名,追平其在该项目上的冬奥会最好成绩。中国男队在D组决赛中不敌意大利队,位居第八名。

    朱易无缘花滑女单自由滑中国高山滑雪再现突破

    花样滑冰赛场15日开始女单短节目的较量,中国选手朱易获得53.44分,排名第27位,无缘进入有25名选手参加的自由滑阶段。

    俄罗斯“套娃”如人所料进入短节目的前4名,其中,受兴奋剂事件困扰的15岁小将瓦利耶娃依然占据榜首之位,日本名将坂本花织暂列第三名。

    在15日的高山滑雪女子滑降比赛中,孔凡影以1分44秒53名列第31位,成为首位在该项目中完赛的中国女选手,继徐铭甫在男子滑降比赛中顺利完赛后,再为中国高山滑雪项目取得突破。

    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而滑降则是高山滑雪项目中速度最快的单项,赛道海拔落差大、距离长,观赏性与危险性并存,能完赛已是不易。

    中国男女冰壶队15日均遭败绩。女队5:11不敌俄罗斯奥委会队,目前2胜5负,基本退出四强行列。中国男子冰壶队一日双赛,先以8:10负于加拿大队,后以8:6战胜挪威队,总成绩3胜5负,晋级四强也基本无望。(完)

    2022-02-16
  • 当冬奥遇上元宵节,演绎别样的月圆家圆人团圆!

    中新网北京2月15日电(记者宋宇晟)当北京冬奥会遇上元宵节,在这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冰雪体育盛会上,以各国运动健儿为代表的“大家庭”,将继续演绎着别样的“月圆家圆人团圆”。

    如上,我们共同期待。

    虎年的正月十五,各种冬奥元素成了这个元宵佳节独特的风景。

    在中国,元宵佳节赏花灯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活动。而今年,各地冬奥主题花灯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冰雪运动的热度。

    灯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之一,象征着喜庆吉祥,同时也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原型。

    “雪容融”的灵感正源于设计者对家乡节日的印象。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被浓浓的热闹氛围包裹,街巷楼宇间,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是最常见的景象。元宵节亦是如此。

    “雪容融”名字中的“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融”则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而“容融”二字连在一起更是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走红的鸽子灯,也成为不少网友追捧的对象。“元宵节时我想收到鸽子灯”成了很多人的心愿。

    与此同时,多地围绕冰雪和元宵节消费主题,也举办了多种体验活动。

    例如,仅北京就有70余家商场推出“耀冰雪庆团圆”“舞狮迎财神”“畅玩冰雪赛道”“VR冰雪互动”等多样化体验活动。

    冬奥村内,也充满了元宵节的氛围。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部长于德斌早在去年就曾预告,正月十五的时候会有元宵等食品。

    正月十五前一晚,为中国队拿下第五块金牌的徐梦桃,赛后也大喊:我们赢了,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2月4日,2022北京冬奥会拉开帷幕,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2月15日,火热中的冬奥会又遇上了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圆。在中国人的传统里,这一天还具有团圆的内涵。

    北京冬奥村里的运动员,今晚将迎来壬寅虎年的首次月圆。

    这更像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团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将汇聚在同一轮圆月下,继续享受这场冰雪体育盛会所带来的幸福感。

    我们,一起向未来!(完)

    2022-02-15
  • 呼和浩特:冬奥带来冰雪运动热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以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冰雪运动持续升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冰天雪地,体验和参与滑冰、滑雪、雪圈等项目,尽享冰雪运动乐趣。

    2022-02-15
  • 奏响“冰与火之歌”——北京冬奥会赛事外观察

    当来自奥林匹亚的火种再次跨越万水千山,奏响冰与雪的协奏曲,时隔14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科技新火,文明之光,冰雪舞动,更生动地诠释并呈现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新内涵。


    奥运梦交织中国梦。冬奥会不仅是一场竞技赛事,它早已超出运动本身。一项项“黑科技”、一个个创新点,以数字科技与美学创新交相呼应的“冰雪之约”带给世界“春的讯息”。

    数不清的“惊鸿一瞥”和“奥运历史首次”背后,是燃料动能、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屏幕显示、动作捕捉、VR/AR、裸眼3D等数十种创新数字科技作为支撑的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冰雪之约,也是科技之约。

    2月4日,一场令世界惊艳的开幕式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和梦想。当两名火炬手擎着火炬跑向“鸟巢”中央,全场寂静。火炬被轻轻插入基座,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升空飘舞,开幕式气氛瞬间达到高潮。

    这是奥运史上首次以低碳绿色环保为核心原则设计的微火火炬。“主火炬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技术负责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事业部总工程师刘悦说。

    以绿色能源氢气作为燃料的微火设计,能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2立方米。类似的创新不胜枚举。科技冬奥作为本届冬奥会的亮点,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提供“硬核”支撑。

    随着赛事推进,冬奥场馆也迎来“高光时刻”。冰壶赛场激战正酣,在奥运健儿脚下,另一项奇迹悄然诞生——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魔幻般地化身“冰立方”,其中的水冰转换技术应用堪称神奇。

    “‘水冰转换’是这座双奥场馆的最大亮点。”国家游泳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应用装配式快速拆装和调平动态监测技术,20天内即完成“由水到冰”的场地转换,实现冰面毫米级高精度测量。据悉,这是世界首个可快速拆装的水冰转换场地和智能化奥运场馆。

    从筹备到举办,科技成果创造的诸多首次,不仅让国外运动员和媒体人士惊叹,更让创新的红利惠及场外观众。

    “像《黑客帝国》中‘子弹时间’一样的电影级特效来了!”在海外社交媒体网站上,博主“歪果看中国”欣喜的分享得到众多网友点赞:任意视角切换、自由缩放、随时暂停、定格旋转、慢动作环绕……手持5G手机,点开应用程序,手指触动屏幕的瞬间,即可实现任意视角的自由观赛。

    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鹏洲介绍,自由视角技术以4K多轨广播级影像同步采集编码和画面合成技术为核心,可围绕不同中心点进行拍摄,呈现出物体360度环绕视角的立体感效果,“因此,场外观众可突破传统固定视角限制,在家也能‘身临其境’地为冬奥健儿加油”。

    不仅如此,全流程智能化的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方便听障人士收看赛事报道;8K画面结合5.1声道环绕立体声,让“云”观赛的观众获得更沉浸的感官体验。

    从冰雪场馆到赛事转播,从交通出行到疫情防控,一个个中国元素、一项项科技成果通过冬奥会的窗口,让人们看到中国设计、中国创造背后的中国科技力量。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由衷赞叹:北京冬奥会以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水平,让更多人感受到奥运文化的精彩。

    这不仅是中国科技储备的一个缩影,更带给人们对于“后冬奥时代”的无限畅想。“数字媒体、智能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虚拟现实、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节能技术……这些科技成果通过冬奥会的研发、应用、推广,未来将惠及每一位普通人。”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说。

    “一墩难求”:文创产业驶入快车道

    “这两天也有朋友问我,去哪里可以买到‘冰墩墩’。我想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广大民众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是‘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在特许商品方面的体现。”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赵卫东说。

    在位于北京王府井的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外,为买到“冰墩墩”,不少市民清晨6点就过来排队。北京工美集团市场部部长、冬奥项目部副总经理李颖介绍,开幕式举办之前几天,平均排队时长在一小时左右,最近几天队伍更长,冬奥的热度不断升温,人们的热情也与日俱增。

    “冰墩墩”的火热,正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一个动人篇章。

    了解“冰墩墩”,走进友好热情的中国。在国民关注之外,许多外国运动员与工作人员也对这只憨态可掬的胖熊猫“一见倾心”。在北京冬奥会主新闻中心,来自海内外的媒体人士在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门前排起长队。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媒体人士对记者说,带回一个“冰墩墩”是对北京冬奥会最好的纪念。

    北京冬奥组委方面表示,目前已开发推出16个大类、超5000款冬奥特许商品,涵盖毛绒玩具、徽章、钥匙扣、水晶球等。为缓解供不应求局面,工厂已加紧复工,推进生产以提高供应效率。品类繁多的特许商品将至少销售至6月底,覆盖19个省区市190余间特许商品零售店。

    眼下,争相抢购的冬奥“顶流”,正突破特许商品的范畴,拉动中国文创产业驶入快车道。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说,受冬奥热情的感染,大家都希望拥有一只可爱的“冰墩墩”,把冬奥会的文化带回家。“这启示我们,在进行文创开发时,把它当作传播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认真对待。5G时代,文创产品也要立体起来,丰富起来。”

    “冰墩墩”的顶流现象,正是新时代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一次厚积薄发。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19064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方数据显示,文创相关注册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2072家升至2021年的194819家,增长近百倍。

    “以‘冰墩墩’为代表的冬奥商品爆火,让我们对更多更好的文化创意作品充满期待,将有更多中国文创传递爱和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专家陈少峰说,“冰墩墩”也代表着期待人类一起携手迈向美好未来的中国诚意。

    赛场奥运健儿激战正酣,场外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几近“沸点”,拉动了冰雪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从东北到海南,从上海黄浦江畔到新疆阿勒泰,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冰场雪场,“冷冰雪”成为“热运动”,我国冰雪运动踏上了新起点。

    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何家沟滑雪场,人头攒动,很多家长带孩子来体验冰雪乐趣。今年34岁的任举带着妻子和女儿一起,第一次踏上滑雪板,认真模仿着教练的一招一式。跌倒、爬起、从踉踉跄跄到逐渐自如,一家人脸上挂满笑容。“北京冬奥会来了,我们也受到冬奥热情的感染,想好好学习一下这项运动。”任举说。

    何家沟滑雪场营销经理潘续东说,春节期间,来滑雪场的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89%。“北京冬奥会点燃了普通百姓的冰雪热情,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我们雪场,他们不仅要体验冰雪,还要学会滑雪。”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孟强华介绍,1月以来,北京发放冰雪体验券超过4.65万张,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冰雪消费。春节期间,北京的冰雪场所开放营业54家,接待人次74万,这些数字远超往年。

    在辽宁沈阳东北亚、辽阳弓长岭等滑雪场,滑雪冬令营档期早已排满;朝阳庙子沟、营口何家沟等滑雪场的滑雪研学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尽管多地雪场早有准备,但在高峰时段,由于游客众多,还是出现了“一板难求”“教练难求”的局面。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中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然实现。

    北京冬奥会给冰雪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前进力量。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春节期间,国内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冰雪消费成最大亮点。在“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冬奥商品和冰雪装备销售旺盛,冬奥特许纪念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倍,滑雪装备和滑雪服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2.9%和61.2%。

    席卷全国的冰雪运动热潮,还带动了冰雪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携程、美团等平台消费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以来,全国滑雪场门票预订量较去年增长86%。相较于此前的“打卡型”消费,如今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更长,参与度更高,对冰雪运动装备和场地的专业度、体验感也有了更高要求。

    从“一季火”走向“四季热”,神州大地,热“雪”沸腾。

    “始于冬奥,但不止于冬奥,中国冰雪消费的热潮已经点燃。”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冬奥会不仅是半个月的赛事,更将带动冰雪消费的扩容与升级,借助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冰雪产业正蓄势腾飞,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输入源源动力。(记者:乌梦达、孙仁斌、张漫子、汪涌、赵旭、王莹、张逸飞)

    2022-02-15
  • 努力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者!祝贺你,徐梦桃

    108.61分,全场最高分!

    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计分屏幕最高一行,中国队选手徐梦桃的眼里尽是难以置信。她焦急地向身边人反复确认:“我是第一名吗?我真的是第一名吗?”在获得确认后,徐梦桃喜悦的眼泪夺眶而出。

    2月14日晚,云顶滑雪公园,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高手云集、竞争激烈。徐梦桃勇夺金牌,为中国女队实现该项目冬奥金牌“零的突破”,她的队友孔凡钰获得第六名。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在冬奥会上获得过1金6银4铜,其中韩晓鹏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夺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夺得女子空中技巧金牌,一直是徐梦桃和队友的梦想。

    受降雪天气影响,原定于13日进行的资格赛推迟了。14日这天,徐梦桃迎来资格赛和决赛的双重考验。

    资格赛中,徐梦桃首轮排名第三,直接晋级当晚的决赛。决赛分两轮进行,她在第一轮就拿出了难度系数4.293的全场最高难度动作,凭借出色的发挥以103.89分晋级决赛次轮。

    决赛第二轮,一跳定胜负,要想争冠,不能有丝毫失误。6名选手个个实力不俗,尤其是第一位出发的白俄罗斯队选手汉娜·胡什科娃,跳出了107.95分,给随后出场的选手带来不小的压力。

    身经百战的徐梦桃稳定心态,调整步伐——出发、起跳、腾空——还是那个全场最高难度动作,稳稳落地。第四次参加冬奥会,她奋力拼搏终于圆梦,为自己、也为中国队赢得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的首枚冬奥金牌。

    2018年平昌冬奥会,徐梦桃正处在最佳竞技状态,以世界排名第一、2014年索契冬奥会银牌得主的身份参赛,却遗憾地未进入最后一轮决赛,最终排名第九。那一晚,她在赛场待了很久,盯着场上的灯光不愿离去。

    徐梦桃一度想过退役。“为祖国拼金牌是使命也是荣誉,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最终她还是咬了咬牙,顽强地回到了训练场和比赛场。

    2021—2022赛季,徐梦桃随队征战世界杯比赛。从0积分开始打拼,她收获了世界杯个人第二十六和第二十七枚金牌,连续刷新空中技巧项目个人世界杯金牌数量纪录。那之前,中国队近22个月没有参加该项目国际赛事,但徐梦桃和队友一次次捧起冠军奖杯,宣告了这支队伍“没有掉队”。

    从事项目20年来,不论是面对伤病还是低谷,徐梦桃从未改变站上最高领奖台的目标。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她在本赛季的训练和比赛中,坚持挑战高难度的三周台动作,坚持苦练体能。数不清跑过多少米、流下多少汗,徐梦桃在技术提升的同时,在队内的体能比拼中也遥遥领先。“不论我曾经取得过怎样的成绩,我都要从零开始。多练多得,努力一定会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助到你。”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徐梦桃专门提到了“2月14日”这个日期:2009年在莫斯科拿到第一个世界杯冠军,2014年在索契拿到自己的首枚冬奥奖牌,如今她终于拿到冬奥会金牌……

    努力不会辜负每一个追梦者。希望这一枚金牌会激励更多选手不断向前!

    2022-02-15
  • 北京冬奥会:无限精彩,正在呈现

    仿佛是开幕式上的“雪花”飘进现实,又如同冰雪盛会迎来最浩大的祝福——2月13日,虎年初雪降临“双奥之城”;刚过半程的北京冬奥会,一项项精彩如漫天春雪般绽放。

    精彩,在赛场上成就。各国健儿竞技正酣,前半程赛事战绩闪亮。13项奥运会纪录和2项世界纪录,每一项,都是一曲激情与超越的赞歌;每一搏,都写下奋斗与梦想的传奇。

    精彩,在赛场外汇聚。“最快的冰”“最暖的笑”“不用担心的防疫”“如期举办的魄力”……一句句点赞,一张张笑颜,6年多悉心筹备、全方位赛事保障,在各国友人的检验下交出高分答卷。

    精彩,在心灵中滋长。当冰雪运动的魅力从赛道扩展向民间,当各国民众共享体育带来的活力、欢乐与友谊,当多样文明交融汇聚、留下“美美与共”的佳话,北京冬奥会便彰显出关乎全人类发展宏旨的意义——各国携手、超越分歧,“打造一个更美好、更和平、尊重人类尊严的世界”。

    循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筹备之路,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如约而来,不负众望。

    精彩正在谱就,精彩必将延续!

    凝眸赛场,健儿竞技出彩: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如同离弦之箭,伴随冰屑飞舞,一个矫健的身影飞速滑过终点线。

    34秒32!新的奥运会纪录诞生了!2月12日,中国选手高亭宇以“梦幻般的表现”,在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飞人大战”中一举摘金。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枚速度滑冰男子项目冬奥金牌;这位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旗手,在冰上“举”起了一面进击的旗帜!

    旗帜上猎猎招展的,是突破之美,是对力量与速度的礼赞。

    更多突破,刻印在冰雪之上——17岁的“雪上少年”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中摘银,成为中国单板滑雪首枚冬奥会男子项目奖牌获得者;首次参加冬奥会的中国选手闫文港,用一枚倾力赢得的铜牌,创造中国钢架雪车冬奥会最佳战绩……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首次实现7个大项、15个分项“全项目参赛”,35个小项首次站上冬奥舞台。正是这种追求超越、永不放弃的精神,创造了中国冬奥史上接连而至的“第一次”,写下了一个个“历史最佳成绩”。

    超越与突破,也体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健儿身上。

    “获胜并非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会放手一搏,这就是奥运会的特别之处。”2月13日,随着冬季两项女子10公里追逐赛落幕,北京冬奥会首位三金王诞生。挪威选手马特·奥尔斯布·雷塞兰坦言,一次次“一骑绝尘”背后,是无数的汗水、艰辛与自我挑战。

    摘金夺银,固然是运动员们全心渴盼的“高光时刻”,但在那些无缘奖牌却不失尊严的拼搏者身上,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美。

    “我的双腿老了,但心还年轻。”当来自德国的速滑老将,年近五旬的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最后一个冲过终点,脸上有拼尽全力的疲累,更有骄傲的笑容;而迎接她的,是雷鸣般的掌声。八次征战冬奥,她克服了年龄、伤病带来的困扰,只为心中那一份热爱与坚持。

    四战冬奥,抱憾而归,中国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名将蔡雪桐在比赛中排名第四,又一次与奖牌擦肩。28岁的她仍不言弃——“只要还有能力去挑战自己,我会继续。”

    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冠军、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最终未能再圆奖牌梦,但他打着封闭带伤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直言“已经交出了自己的全部”……

    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不只属于胜者,更属于一切勇者、一切心有热爱的奋斗者。他们展现的,是坚韧之美,是人性之光。

    体育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样在本届冬奥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冰刀的竞速中,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为中国军团拿下北京冬奥会首金。在这一新增项目中获胜的关键原因,就是团队精神。

    团结之美,美在破冰决胜的同心合力,美在消除隔阂的同向而行。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后,中国选手金博洋、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共同向摄像机“比心”。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回应说:两位优秀花滑运动员在比赛中勇于超越自我,挑战竞技极限,在赛场外相互鼓励借鉴,共同进步成长,共同书写了冬奥会上的中日友好动人佳话。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后,谷爱凌和瑞士选手玛蒂尔德·格雷莫德同时拥抱、安慰法国选手泰丝·勒德。看到这温馨一幕,网友直呼:“前三名拥抱在一起,太暖了!”“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

    苏翊鸣一鸣惊人的同时,他的对手——加拿大选手马克斯·帕罗特战胜了癌症,摘得金牌。他们相互拥抱,真诚祝贺……

    正如奥运三金得主、美国选手肖恩·怀特所说:“这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真正原因——把体育带给大众,把人们团结在一起。”

    体育的拼搏、人性的光辉、团结的力量,在北京冬奥会上交相辉映。一个个精彩瞬间,共同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无数加速、跃动的身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在赛场升起,闪耀光芒;人们一次次见证奇迹、情怀激荡。

    放眼全国,大众同享精彩:冰雪运动渐成健身新潮流

    冬奥会的魅力,让更多人从观看者变为参与者;走上冰雪,成为普通民众对北京冬奥会“最长情的告白”,也赋予新时代健康生活精彩而独特的“打开方式”。

    大年初五一早,北京大学学生武晨光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叫上几位同学,来到未名湖滑冰场,纵身“飞”上冰面。“自从看了冬奥会开幕式,这股劲头就一直在心里鼓荡着!”

    “春节假期,我们一家三口在什刹海冰场体验了电动冰车,真是太过瘾了!”家住北京朝阳的王寒说,在冰雪上过个虎虎生威的中国年,教人回味无穷。

    据统计,春节假日期间,北京冰雪场所开放54家,接待人次74万,同比增加253%。冬奥会与传统佳节“碰撞”,让冰雪运动变得更加火热。

    近年来,向着冬奥前行的中国,陆续出台《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政策,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等战略。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已经成功实现。

    “家门口的冬奥”,让大众对冰雪运动的认识更深、参与热情更高。全国大众冰雪季、中国冰雪大篷车、首届湾区冰雪文化节……冰雪运动不再只是“时尚热闹”,而是以更为家常的方式融入百姓日常,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中的精彩”。

    春节期间的张家口,滑冰场、滑雪场异常火爆。大人们身畔,越来越多的萌娃成了常客。他们膝上绑着防护器具“小乌龟”,戴着头盔和护目镜,踩着单板,“人小胆大”地滑动着、嬉笑着。

    在新疆,冰雪运动持续升温,陆续建成72家滑雪场,特别是阿勒泰地区开发高端滑雪、冬捕体验等系列文旅产品,吸引了大批滑雪发烧友。

    在广东,“岭南风”与“冰雪情”相互交融,给市民、游客带来新鲜体验。“脚下是冰的轻盈、雪的洁白,心里是春天一样的清新活力!”广州市民张毅说,以前自己很少参与冰雪运动,现在一尝试,“瞬间就爱上这个感觉了”。

    在云南,室内冰场、雪场加快建设,“滑真冰”“滑真雪”成热门打卡项目;在江苏,冰雪经济一片火热,冰雪运动氛围愈加浓厚;在泉城济南,参加滑冰、滑雪的人员数量及冰雪运动培训需求大幅增加……

    冰雪运动不仅进入商圈、社区,还越来越多地进入校园。“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恰逢冬奥盛会,上冰上雪更是成为众多学子的首选。

    “短道速滑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想尝试一下。”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李梦媛说,这个寒假作业少了、时间多了,自己终于有机会走进冰场雪场,挑战新动作、新技能。

    张迦耀小朋友所在的安徽省合肥市稻香村小学教育集团望江路校区是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校”。在家长和学生强烈要求下,学校在轮滑项目基础上增加了轮滑冰球、越野滑雪等项目。今年寒假,学校组织冰雪训练营,有100多位学生报名。本打算和父母一起回老家过年的张迦耀听闻后,请求父母就地过年,并快乐地参加了训练。他的同学、四年级学生徐方希每天必看冬奥会,心里定下“小目标”:“将来,我也要代表中国出征冬奥,升国旗、奏国歌!”

    在天津市蓟州区玉龙滑雪场,一个小女孩抬头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像谷爱凌姐姐一样厉害。”妈妈温柔地看着孩子说:“对,更要像谷爱凌姐姐一样,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

    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言,“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活哲学”。冬奥会的精彩润物无声,在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心里种下了参与冰雪运动、共享美好世界的种子。

    喷薄而出的大众热情,带动中国冰雪体育产业、冰雪经济迅猛发展。

    2015年至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超过1.1万亿元。

    “‘后奥运时代’,冰雪产业发展未来可期。”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徐和建信心满满。

    倾听世界,齐为友谊喝彩:心,在奥林匹克旗帜下交融

    什么是时下“顶流”?非“冰墩墩”莫属!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不仅在国内市场“一墩难求”,也成为海外朋友关注冬奥、感知中国的最新纽带。

    奥地利单人雪橇运动员莉萨·舒尔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多条关于“冰墩墩”的视频;肖恩·怀特在床头贴上了“冰墩墩”贴画;因对“冰墩墩”情有独钟,日本记者辻冈义堂在中日两国社交媒体意外走红……

    “‘冰墩墩’集中华文化精华和特色于一身,定会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亲善大使。”对这个憨态可掬的吉祥物,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给予高度评价。

    奥运会,从来都不只是体育竞技的激情澎湃,更是一场彰显和谐共生、尽享人文之美的文化盛宴。

    当中国与奥运再次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是“大声向全世界讲出中国故事”的开幕式。一滴墨晕染开来,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浩荡之气;一方水从冰面升起,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立方”;从二十四节气与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合,到五星红旗与冰雪五环交相辉映,从“人类共同的雪花”汇聚于此,到19首世界名曲响彻全场……

    古与今、中与外,文明与思想的激荡碰撞,让这片热土被世人瞩望。英国《卫报》刊文表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体现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

    ——是屡创新高的收视率。据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近日消息,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转播时长、技术、内容制作方式等多方面都书写了新纪录。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表示:“这得益于中国在5G技术使用方面世界领先。”而塞尔维亚与亚洲国家合作中心主任左兰·司巴西奇则坚信,北京冬奥会的一大吸引力来源,在于展现了中国的发展成就,并让中国所倡导的理念为更多有着共同目标的国家所接受。

    ——是周到细致的组织保障。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最难忘的是,“志愿者们十分友善,让我感到宾至如归”。她用Vlog记录了自己参加开幕式的点滴过程,并配文:“这是我生命中最疯狂的夜晚。”隔着屏幕,中外网友都被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打动,“五环同心、携手同行”,在那一刻有了直抵人心的共鸣。

    到北京后一下飞机,英国单板滑雪运动员凯蒂·奥默罗德就接受了核酸检测,随后进入闭环管理,乘坐班车来到奥运村。“所有防疫措施都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现在闭环内可能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北京冬奥会医疗专家组首席专家布莱恩·麦克洛斯基说。

    ——是令人称奇的“魔力场馆”。短短数天,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见证了多项突破。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开赛至13日,“冰丝带”共举行了8项赛事,除一项赛事外,其他每项夺冠成绩均打破奥运会纪录,尤其是在速度滑冰男子1500米比赛中,两位荷兰选手一场赛事两破奥运纪录!

    人们为选手而欢呼,也为这片神奇的冰面惊叹。北京冬奥会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将多项科技元素融入其中,最终打造出这块充满魔力的冰面,让最亮的“星”邂逅最快的“冰”。

    “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十分出色顺利,场馆之精彩、防疫措施之周全、可持续运营理念之先进令人赞叹。”巴赫由衷感言。

    ——是冰雪运动员“舌尖上的幸福”。北京冬奥会,中国美食成为文化交流的“流量担当”。谷爱凌赛后吃韭菜盒子的视频上了热搜;美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凯西·道森、俄罗斯奥委会代表团行政人员叶卡捷琳娜等都对饺子念念不忘;马耳他代表团运动员珍妮斯·斯皮泰里是豆包和麻团的“铁粉”……

    竞技体育,从来都不只有竞争与名次,更有心与心的交融碰撞。赛场之外,更多共识与思考正在凝聚。

    “尽管疫情仍在肆虐,但冰雪运动带来的激情、欢乐和友谊仍然为全球人民所共享。北京冬奥会彰显的团结、合作和希望,正在为世界各国注入信心和力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说。

    “当前,世界需要一届成功的冬奥会,向世人发出明确信息,即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实现团结与合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如是强调。

    即便是竞争最激烈的对手,也能够在五环旗下和平共处、彼此尊重,共享体育运动的力量与美好。在复杂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时代洪流中,奥林匹克的魅力让世界人民清醒地意识到:命运与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携手共赢才是康庄之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映照下,人们只有凝聚起彼此的力量,才能为探索人类发展广阔前景开辟道路。

    相聚在奥运五环旗下。心相融,一起向未来!

    2022-02-15
  • “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冬奥会最大遗产

    2月11日,以“冬奥遗产”为主题的北京冬奥会例行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介绍,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成果是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刘玉民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超过24%,“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已经实现,这是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成果。

    刘玉民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大限度使用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并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新的“双奥遗产”。比如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新增或者优化了原有的设施和制冰的设施,把原来夏季的体育功能扩展到冬季,这两项功能并存,提升了场馆的适用性。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认为,从夏奥到冬奥,“双奥之城”奥运精神的普及传承是非常宝贵的无形遗产。

    据介绍,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传承了自然的建设理念。新建、改建的7座冰上场馆、9块冰面都使用了环保型的制冷系统和制冷剂,所有新建的室内场馆全部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的绿建标准。

    北京冬奥会还带动了工业遗产的复兴和主办城市的全面发展。在前一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的新闻发言人赵卫东介绍了首钢成为世界知名工业遗产复兴示范区的故事,延庆赛区和张家口等地区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比如张家口赛区在申办冬奥之前,每年滑雪的人口大概在20万人,现在已经达到200万人。”刘玉民说,这些场馆设施的建设,也为这些地区将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国际性比赛等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刘玉民强调,场馆赛时与赛后利用紧密结合的“北京实践”也是北京冬奥会重要遗产之一。所有的场馆在建设之初,同时考虑了赛后使用和赛后遗产的“双重”要求,并且都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提及,“北京冬奥会这几天的比赛,各个场馆的业主单位已经同有关的单项体育协会负责人联系,他们对我们的场馆服务,包括竞赛组织非常满意,希望以后有高水平的赛事接着在这些场馆举办。”

    “筹办冬奥会近7年的时间,我们还形成了很多体育文化和人才方面的遗产,比如成立农民滑雪队、开展北京市青少年俱乐部联赛、连续7年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刘玉民说,北京冬奥会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场馆设计、运行、维护、建设的专家。

    此外,严家蓉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众不断提升的健康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的可持续理念等,也是北京冬奥会宝贵的无形遗产。

    发布会当天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收录了7大领域中形成的44个典型遗产案例,总结提炼了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冬奥场馆、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区域协同、文化传播、奥林匹克教育、志愿服务、包容性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亮点成果。

    2022-02-14
  • 北京冬奥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

    在2月11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和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的主要遗产成果。

    刘玉民说,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从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参加过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人,冰雪运动参与率达到24.56%。“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个申办时期北京向世界的承诺已经实现。

    李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北京冬奥会带动中国冰雪产业和冰雪运动的发展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效果。各项支持冰雪运动发展的政策,不会随着冬奥会的结束而停止,而是会越来越完善。

    李森介绍说,北京冬奥会培养的冰雪运动人口主要为青少年。有关方面开展的“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已在全国建设了2000多所冰雪运动特色校。到2025年,冰雪运动特色校数目计划达到5000所以上,这说明冰雪运动的潜力在不断地扩大。

    另外,现在的冰雪设施还要提质升级,不断完善。北京冬奥会给中国留下了很多冰雪运动人才,这方面储备也将不断提高。比如,现在北京市的冰雪运动社会指导员已经达到23000多人,河北省的冰雪运动社会指导员也超过了2万人。这都为冰雪运动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

    冰雪运动的发展还将带动冰雪经济、装备制造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北京冬奥会开拓了世界冰雪运动的一个新纪元。

    2022-02-14
  • 习近平推动中国冰雪运动和产业加速发展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所在。

    如今,北京冬奥会盛况非凡,冬残奥会开幕在即。赛场内各项冰雪赛事异彩纷呈,赛场外冰雪运动热火朝天,冬奥会文创产品备受追捧,“冰墩墩”“一墩难求”。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总书记的关心推动下,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自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努力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得到大力推广普及。

    央视网《联播+》通过一组数据,与你一起感受冬奥点燃的“冰雪热度”。

    2022-02-14
  • 冰雪题材影视内容集中亮相:讲述体育励志故事 营造冬奥暖心氛围

    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我国奥运健儿在冰天雪地中奋勇拼搏、恣意书写,屡获佳绩,各类超燃赛事引发观看热潮。赛事之外,大批围绕冬奥会、冰雪运动的体育题材影视作品联动冬奥,讲述体育故事,传递奥运精神,不仅为冬奥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也呈现了一场多姿多彩的影视冰雪盛宴。

    讲述几代人的故事燃起冬奥梦想

    在众多冬奥题材影视剧中,有相当一部分剧作抓住了体育竞技中的突破与传承,以几代冰雪人之间不同的奋斗人生与成长故事为叙述视角。

    其中,备受关注的电视剧《超越》以短道速滑为主题,讲述了小将陈冕怀着热爱与坚持,从青岛队的初创队员成长为国家队运动员,最终代表国家出征冬奥赛场的故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咏雷在《超越》研讨会的发言中指出,“《超越》以诚挚匠心打造精品,彰显爱国情怀,为观众带来一个热血励志的体育故事,与全国人民、世界观众共赴冰雪之约,也让超越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凝聚、传承”。

    《冰雪之名》聚焦冬奥会重点赛事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竞技项目,分为冰雪情缘和冬奥梦想上下两个篇章,以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40年为背景,讲述了从1980年中国首次亮相普莱西德湖冬奥会至2022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三代冰雪人梦想与热血、青春与汗水跨越时空的传承。

    冬奥题材影视剧除了关注职业运动员,也有展现普通百姓参与奥运的故事。由《家有儿女》原班制作团队打造的温情情景喜剧《冬奥一家人》,聚焦了北京胡同内的一个大家庭,围绕速滑运动,讲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临前,祖孙几代人共同开展冰雪运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为奥运增添了欢乐气氛。

    《陪你逐风飞翔》聚焦高校冰雪运动体育生群体,讲述了这一群体的青春和梦想,传递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与青春无畏的生活态度。冰雪题材影视剧燃起了冬奥梦想,洋溢着青春的热血与拼搏的精神,在类型上积极探索,融合了体育、校园、爱情等多种元素,形成了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创作范式。

    大银幕小屏幕亮起冬奥电影为赛事助力

    北京冬奥组委特许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将于2月19日在全国上映,这也是奥运历史上此前从未有过的吉祥物动画电影。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将和黑猫警长、齐天大圣、光头强等众多经典国漫人物一起体验冰雪运动,点燃冰雪运动激情,展现团结拼搏的冬奥精神。

    《我们的冬奥》监制、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王诤表示:“希望通过中国动漫文化,把奥运带给更多的观众。通过奥运的舞台,将中国的动漫形象向全世界展现,是我们日渐增强的民族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包括中国动漫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奥运和北京冬奥会、对中国与中国动漫形象各方面的综合展示。”

    大银幕上,电影《我心飞扬》《零度极限》《破冰少年》等体育题材作品也将陆续上映,让冬奥精神持续鼓舞并激励着人们前行。《我心飞扬》讲述了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历经低谷、坚持不懈,最终在赛场上问鼎冠军的故事。《零度极限》聚焦单板滑雪竞技运动,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两代冰雪人初心不改、砥砺奋进的励志故事。《破冰少年》以冬奥会冠军武大靖的奋斗历程为写照,讲述了一位家境清贫的少年,凭借自己对滑冰运动的热爱和要成为“世界冠军”的梦想,积极乐观、执着勇敢、自强自立的少年励志故事。

    在小屏端,冬奥题材网络电影也陆续上线。2月12日,首部短道速滑题材网络电影《飞吧,冰上之光》上线爱奇艺。该片讲述了东北小镇少年程焕在每日替父亲送外卖过程中,无意间成长为滑冰高手,并在进入省队后,与队友沈冰心等从相互竞争到合作,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进入国家队、为国争光的故事。

    在真实记录与互动中感受冬奥魅力

    这些天来,不仅冬奥会赛场上的比赛精彩,正在屏幕上热播的多部冬奥题材纪录片,也以趣味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方式助力冬奥盛会,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

    《飞越冰雪线》在世界范围内选择了七名具有代表性的冰雪运动员,记录并呈现了他们备战冬奥的历程。《了不起的冬天》选取冬奥会项目中的有趣主题,展示各冰雪项目的悠久历史、运动原理及科技亮点,并结合北京冬奥会“冰丝带”场馆赛场建设、科学训练辅助方式等趣味知识,为观众带来妙趣横生的冬奥科普。《零度之下》围绕2022北京冬奥会15个比赛分项,展示冰雪运动超乎想象的炫酷动作和超越极限的运动世界。《从北京到北京》则讲述了2008年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的“双奥”故事。总导演任崇蓉表示:“通过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我从这些普通人身上感觉到我们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在准备和迎接冬奥会,他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超越自我、突破自我,这就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相较于直接取材于真实生活的纪录片,综艺节目由于制作周期相对较短,成为助力冬奥的又一主阵地。它将冬奥运动项目与游戏、娱乐相结合,通过嘉宾的亲身示范让大家能以更有趣、更新鲜的方式来了解冰雪运动,进一步感知冬奥背后的故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体育频道、奥林匹克频道更是共同推出了《带你一起看冬奥》《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冰雪梦想团》等多档底蕴丰厚、内容鲜活的节目。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天平看来,“《艺术里的奥林匹克》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回应冬奥主题,通过对古今中外与奥林匹克相关的艺术作品深度展示与解读,传递奥林匹克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这些承载了体育精神、奥运精神,记录赛场内外动人故事的冬奥题材影视作品,题材丰富、视角多样,以其独特的优势展现了冰雪运动的速度与美感。从大屏到小屏,无数的观众通过光影艺术,体验热血拼搏的竞技快感,感受奥运魅力,领悟冰雪之美。

    2022-02-14
  • 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 重庆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加强技术研发与合作,不断攻克高精尖难题,形成能随时掌握主动权的技术优势,并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效益优势”。

    重庆干部群众牢记嘱托,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进入“十四五”时期,重庆聚焦补齐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着力优化产业链,梳理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33条重点发展产业链。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介绍,重庆围绕关键技术需求,明确补链强链路径,针对重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强化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努力取得实效。

    21条生产线马力全开,每天30万块液晶显示控制板下线,只需半小时,宇隆光电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产品,就能运抵京东方重庆工厂。“两家工厂在同一个园区,物流成本低,配套协作便利。”重庆宇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建伟探出头去,指向不远处的京东方重庆工厂。

    超薄、超清、可弯曲,第六代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柔性屏是京东方的高端显示技术产品。不久前,京东方投资465亿元打造的柔性屏生产线正式量产,为重庆新型显示产业注入新动能。作为新型显示行业龙头企业,京东方落户重庆后,带来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座座厂房鳞次栉比,千亿元级新型显示产业初步形成。

    把一堆石英砂变成一块手机显示屏,上游的优质电子玻璃必不可少,两江新区引进一家行业龙头企业,落地玻璃基板熔炼项目;集成电路产业链条里,晶圆制造产能是短板,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引进华润微电子12英寸芯片制造项目……在电子信息领域,重庆“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不断壮大。2021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17.3%,新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1000余家。

    提升产业链水平,既要补短板,也要锻长板。重庆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全市拥有21家汽车整车企业、1000余家配套企业,但产品技术含量不够高。在市经信委和两江新区管委会等引导支持下,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正在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2021年5月,长安汽车与重庆青山工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型变速器下线,这是重庆企业自主研发的首款大扭矩汽车自动变速器,既可提升汽车性能,又能降低整车油耗。“不只是变速器,重庆汽车还重点瞄准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力。”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处长刘芳介绍,重庆主要车企近年来着力提升中高端车型研发能力,“重庆造”汽车单台均价提升20%以上。

    西永微电园里,重庆联合微电子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正在攻关芯片设计,研发硅基光电子技术。联合微电子中心副总经理郭进说,传统“电芯片”里嵌入的是电路,而“光芯片”嵌入的是光纤,特点是高性能低功耗。2021年8月,联合微电子中心获工信部批复,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已申请125项专利,承担9项重要科研项目。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让重庆产业基础更坚实。2021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8.1%、18.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已达1.61%,在全国名列前茅,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更多的科技创新在路上。今年1月发布的《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庆基本建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2022-02-14

  • 首 页  上一页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