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生结弦告诉人们,花滑之美是体育之美

    此前短节目排名第八、落后美国选手陈巍将近19分的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在自由滑中出场,第一个跳跃动作就是挑战前无古人的阿克塞尔四周跳(4A)。


    他深知“4A”并不能给他带来金牌——在国际滑联的赋分规则中,“4A”虽然排名第一,但仅比排名第二的动作高1分,靠这个动作远远无法弥补19分差距的鸿沟。

    腾空、旋转、在冰面上摔倒,羽生结弦最终获得第四名,无缘奖牌。

    观众扼腕叹息——如果不执念于挑战4A,降低难度的他,很有可能为世人奉上一次灿若春华的完美演出,并收获一枚奖牌。

    很多人都期待看到羽生演绎一场没有瑕疵的视听盛宴,因为他的艺术表现力俘获了太多人的心。花滑之美,是综合了视觉和听觉的音乐之美、舞蹈之美,让人们在一首歌的时间内为之倾倒。羽生可将此演绎到极致,让无数观众为之心醉。然而,他孤勇的挑战,却告诉人们——花样滑冰美的内核,仍然是体育之美。

    冠军永远不是体育的唯一意义。比挑战对手更重要的,是挑战自我,挑战自己所代表的人类极限。超越金牌、银牌和铜牌的,是更快、更高、更强。挑战没有完全成功,但缺憾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正如同所有运动员一次次旋转跳跃、跌倒又爬起,他们勇于逐梦的拼搏姿态,将永远镌刻在奥林匹克长卷上。

    落幕之际,羽生轻轻摸了摸脚下的冰。此刻,首都体育馆的冰面上,闪耀的是奥林匹克之光。

    2022-02-11
  • 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北京冬奥会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姬烨董意行)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转播时长、技术、内容制作方式等多方面都书写了新纪录。

    来自全球各地的转播商克服疫情和国际旅行的种种困难,在东京奥运会后仅六个月,就为世界呈现了北京冬奥会的精彩。作为向全世界奥运持权转播商提供奥运会广播电视公共信号的机构,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首席执行官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表示,根据相关数据,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而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旗下的数字平台上,北京冬奥会也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埃克萨科斯说,北京冬奥会第一次在冬奥会上使用UHD和HDR技术,也就是超高清和高动态范围的4K技术来进行转播和制作。

    “这得益于中国在5G技术使用方面世界领先。”他说。

    此外,云转播也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色。“这使我们可以远程制作内容,实现信号的及时传输。我们可以不用到现场,不用到赛事举办地,就能够制作内容。”埃克萨科斯说。

    据他介绍,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将在北京冬奥会为转播商提供超过6000小时的内容,其中比赛内容近1000小时。“所有内容能够满足数字转播的需求,不同平台、媒体有不同的内容。”

    2022-02-11
  • 精彩冬奥 共筑燃情冰雪的美好记忆

    “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办好北京冬奥会指明方向。从惊艳世界的开幕式,到充满激情的比赛场,北京冬奥会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冰雪画卷。哪些精彩故事正在盛会上发生?精彩又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一起听听专家的见解和参与者的感受。

    1、有科技有人文,既中国又世界

    记者:“简约、安全、精彩”是本届冬奥会的办赛要求。您如何理解精彩办赛的内涵?

    张铮:“精彩”是“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的核心,也是北京冬奥会全方位的追求目标。

    精彩首先体现在冬奥赛事本身,包括运动员的出色发挥、举办地的良好条件、裁判员的公正裁判等。这些都是为了激发运动员赛出更好成绩,甚至冲击人类体育极限。

    竞技体育除了激烈比拼和超高观赏性之外,还集中展现了人的精神力量,深刻体现全人类对人道的坚持、对人性的尊崇、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和追寻方向的体认与超越。从这个层面看,“精彩”已从反映个人观感愉悦、欣赏享受,升华为对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精神文化财富的认同与共鸣,其意义更加深远。

    李树旺:冰雪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滑动。运动员在竞技中既要控制冰雪的滑动性以保持稳定,又要有效释放滑动性以维持速度。与冰雪博弈的过程,充满挑战、美在其中。同时,冰雪运动具有“亲近自然、挑战极限、健康时尚”等精神内涵,运动员们不断突破自我,诠释运动之精彩、展示拼搏之美感。

    精彩还体现在中国元素和奥运精神的交融上。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适逢中国立春节气,开幕式上,令人惊艳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出的“立春”中英文字样,让冬奥会在春意萌发、欣欣向荣中启航,传递出浓浓“中国味”。此外,“雪游龙”“冰丝带”“雪飞天”等特色鲜明的冬奥场馆,冬奥村里的春联、剪纸、饺子、灯笼,令每位参与者体悟到文化交融之美。特别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既中国又世界,有科技有人文,从各国友人的喜爱程度来看,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级“网红”。

    李圣鑫:要实现精彩办赛,首先要确保冬奥会如期开赛、安全举办。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中国坚决守住安全底线,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北京冬奥组委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预案,严格保障冬奥防疫与城市防疫,始终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保障运动员和涉奥人员安全、便利地参加训练、比赛和工作。

    精彩办赛,离不开精心周到、宾至如归的服务,体现于赛事组织者、参与者、志愿者乃至全体中国人民热情友善、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例如,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自己被开幕式上志愿者的问候感动落泪的经历,表示那是她“人生中难忘的瞬间”,志愿者看到后给她回信祝福,这样令人温暖的故事还有很多,堪称精彩冬奥最动人的注脚。

    精彩办赛,还要确保全民共享冬奥。自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超3亿,冰雪运动全域开展、全民共享、全人群参与,一幅精彩纷呈的大众冰雪运动图卷,正在中国大地上展开。

    此外,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全程、前沿科技应用无所不在,都为北京冬奥会精彩绽放提供了坚实保障。所有场馆在建设或改建之初便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其他现有室内场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这些事实完美呈现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行动,为全人类共同应对生态环境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

    2、从理念到行动,共奏和谐美好乐章

    记者:从本届冬奥会的筹办到举办,再到相关配套活动,哪些精彩瞬间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铮:本届冬奥会开幕式,有很多精彩瞬间令人难忘。例如,雪花意象贯穿始终,让所有人的心灵在奥林匹克精神感召下汇聚。很多青少年出现在开幕式上,孩子们的欢笑、跳跃、舞蹈,给人带来无尽的希望,也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蓬勃活力。尤其是来自河北阜平的孩子们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清澈纯美的天籁之音令人感动至深。而最受关注的冬奥主火炬,由一簇“微火”在代表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的雪花引导牌簇拥下构成,简约深情、温暖美好,仿佛一首动人乐曲,长久地在人们脑海中回响。

    李树旺:最让我激动的,是北京冬奥会中国首金的诞生。2月5日,在亿万观众屏息关注下,中国短道速滑队不负众望收获了一枚珍贵的冬奥会金牌。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家门口拿到的首枚金牌。比赛过程紧张刺激、跌宕起伏,中国队夺金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在决赛道次并不理想的压力下,每一棒选手都没有放弃,都凭借着执着坚持和不断超越,逐渐扭转劣势,最终获胜。这枚来之不易的奖牌,诠释了坚持与团结的精彩,充分展现了我国冰雪健儿“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李圣鑫:本届冬奥会最精彩的莫过于年轻一代冰雪运动员集体亮相。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未来,他们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对中国冰雪运动的信心,代表了新一代中国运动员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诠释,必将引领更多青少年参与和享受冰雪运动。

    同时,第八次征战冬奥,虽成绩不佳却赢得世人尊敬的49岁德国速滑选手佩希施泰因;夺金失利后坚持奋战16年,在第五次冬奥之旅中终于摘金的美国运动员琳赛·雅各贝利斯……外国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坚韧毅力,也是一届精彩冬奥不可或缺的亮色。

    3、一起向未来,奥林匹克精神薪火相传

    记者:与历届冬奥会相比,北京冬奥会最鲜明的特点有哪些?将留下怎样的重要经验和遗产?

    李圣鑫: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特点。北京冬奥会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在办赛、参赛和观赛中始终坚持可持续性,在推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水平提高的同时,注重冰雪运动的普及,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提供了全新方案。

    张铮:作为第一座“双奥之城”,北京拥有高质量的体育基础设施、良好的群众体育氛围和发展冰雪运动的巨大潜力,这些是一个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必备要素。

    本届冬奥会不仅将在大型冬季体育赛事的组织、冰雪项目的全民参与等方面留下丰厚遗产,更重要的是,“双奥之城”将为我国围绕“双奥+”发展文化和体育产业生态,促进数字体育高质量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也为展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打开了更具文化自信的全新路径。

    李树旺:我更看重北京冬奥会的无形遗产,也就是超越体育赛事、场地设施等之上的精神遗产,包括举办冬奥会带来的民族自豪感的提升、国人对体育生活方式认同感的提升、城市和国家的全球认可度提升,等等。冬奥会留给中国的精神财富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能够持续发挥重要影响,推动中国向着新的目标稳步发展,并与世界各国“一起向未来”,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387人,其中运动员176人,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

    设项和产生金牌最多的一届冬奥会:共设置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的比赛,金牌总数达109枚。

    数据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2022-02-11
  • “中国的能力让世界放心”

    塞尔维亚奥委会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伊万·莫尔客奇日前接受记者采访,为北京冬奥会送上祝福。他表示,北京冬奥会对全人类来说是一件盛事。这一届冬奥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行,同时也会吸引全球的目光,对于弘扬奥运精神、发展奥运相关的事业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有着强大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必将向全世界的体育爱好者献上一场冰雪盛宴。


    作为塞尔维亚奥委会官员,莫尔客奇强调,人们应该时刻记住人类召开奥运会的意义。奥运会作为一场体育盛会,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呼吁人们停止战争,达成和平。在和平的背景下追求人类自身极限,发扬人类的拼搏精神。应该说,在目前的世界政治安全形势下,今年的冬奥会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人类需要在北京奥运会的号召下,弥合分歧,降低冲突烈度,通过对话来实现共同发展。

    莫尔客奇表示,目前各国人民的生活仍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在疫情之下举办大量人员流动的奥运会自然也会面临挑战。不过,中国政府在过去两年应对疫情中所体现出的能力是会让世界放心的,特别是中国在疫苗研制和特效药研发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众多国家都从中国得到了巨大的帮助。他看到,中国政府为了给奥运会提供安全的环境,在防疫方面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比如对比赛人员进行闭环管理,严格物流疫情防控,这些都保证了北京冬奥会不会出现疫情的大规模传播。同时,塞尔维亚来华的参赛人员都已经接种了来自中国的疫苗,所以他们对于来中国参加冬奥会没有丝毫担心。

    莫尔客奇表示,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让世界惊叹,特别是从开幕式的设计到比赛场馆以及各项服务都让运动员和各国来宾看到了现代的中国。今天,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正向世人展现14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说,奥运会是人们相聚一堂通过体育竞争的形式探讨合作的重要场合。塞尔维亚与中国一直有着良好的关系,过去几年来,塞中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已经在基础设施领域和商品服务贸易领域取得重大合作成果,接下来,塞尔维亚也希望通过冬奥会与中国加强在体育领域的合作。塞尔维亚有著名的篮球、水球以及网球运动员,但塞尔维亚也愿意在冰雪运动方面与中国合作,拓展中国游客来塞参与冰雪项目,特别是滑雪等。

    最后,莫尔客奇表示,眼下正值中国农历虎年,他祝愿全体中国人民在新的一年里虎虎生威,再创辉煌。30多位各国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就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举办冬奥会的肯定,特别是对防疫措施的信任。其中,我们很荣幸地看到,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来到北京,为北京冬奥会喝彩,这是塞中钢铁友谊的最好表现。祝愿所有参加冬奥会比赛的运动员都能赛出好成绩,展现新风采。

    2022-02-11
  • 既抗病又高产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获突破

    光明日报北京2月10日电(记者齐芳)抗病的品种往往难高产,高产的品种抗病性差——这个大自然的法则给人类育种带来极大困扰。我国科学家持续开展科研攻关,阐明小麦新型mlo突变体既抗白粉病又高产的分子机制,并通过多重基因组编辑,使主栽小麦品种快速获得广谱抗白粉病的优异性状。

    这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高彩霞团队、邱金龙团队和肖军团队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在10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评价,“利用感病基因进行植物抗病育种研究的重要理论和技术突破”。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介绍,病原菌的成功侵染需要利用植物感病基因,感病基因的突变通常能够赋予植物广谱持久的抗病性。然而,感病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突变给植物生长发育带来多种负面效应。“如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是利用感病基因进行植物抗病育种的关键。”高彩霞说。

    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重病田减产可达40%以上。早在2014年,中科院研究团队就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突变小麦的感病基因MLO,获得对白粉病具有广谱持久抗性的材料。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邱金龙说:“但该小麦mlo突变体表现出白粉病抗性的同时,也出现了早衰、植株变矮、产量下降等负面表型。”

    经过8年探索,科研人员终于在大量基因组编辑小麦突变体中筛选获得了一个新型mlo突变体Tamlo-R32——它既表现出对白粉菌完全的抗性,同时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正常。

    这项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育种实践。一方面,研究人员利用传统育种方法将具有这一突变的小麦与我国小麦主栽品种进行杂交,并通过几代回交将抗病优良性状引入主栽品种中。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利用CRISPR多重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小麦主栽品种中创制相应的基因突变,仅2-3个月就成功在多个小麦主栽品种中获得了具有广谱白粉病抗性、生长和产量均不受影响的小麦种质。

    植物抗病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周俭民研究员认为,这项研究是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重要进展,充分展现出基因组编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也为培育抗病高产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2022-02-11
  • 北京冬奥组委:已举行20个项目的颁奖仪式

    中新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陈杭)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9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期间设立了北京颁奖广场和张家口颁奖广场,共颁发81个项目的奖牌。颁奖广场2月6日开始已运行三天,举行了20个项目的颁奖仪式。北京冬奥组委根据竞赛日程安排了颁奖日程,从2月6日开始每晚7点颁奖广场进行热场演出,7点30分正式开始颁奖仪式。两个颁奖广场交叉颁奖,张家口颁奖广场颁奖时,北京的观众可通过大屏幕观看,北京颁奖广场颁奖时,张家口的观众也可通过大屏幕观看。(完)

    2022-02-10
  • 真正的体育精神!北京冬奥会暖意“破冰”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9日电(记者袁秀月)2月8日,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逆转夺冠。

    这名年轻的中国滑雪运动员,随即全网刷屏,人们将她称为“首钢大跳台的玉娇龙”。



    除了夺冠的喜悦,在当天的比赛现场,还有一幕感动很多人。

    法国选手泰丝·勒德最后一跳发挥失误,以0.75分的微弱劣势获得银牌。

    得知与金牌失之交臂后,泰丝·勒德的脸上难掩失望表情,失声痛哭。

    20岁的泰丝·勒德大赛经验丰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上表现稳定,世界杯总积分榜上排名第一。她曾与谷爱凌多次交手,是谷爱凌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2021年1月,泰丝·勒德的父亲去世,在克服了失去至亲的悲伤后,她重新回到了赛场。

    看到泰丝·勒德落泪,一旁的谷爱凌,以及获得铜牌的瑞士选手玛蒂尔德·格雷莫德赶忙上前安慰对方。

    不少网友说,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

    国际奥委会官微发文称赞这一幕——竞技体育,远不止胜负成败。是高手与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成就伟大。

    在赛后采访时,谷爱凌也说,比赛不是为了打败其他选手,而是想滑到自己的最好。

    当天,比赛现场的观众们同样很暖心,选手表现出色,大家纷纷欢呼。选手发挥失误,观众也会欢呼鼓励。

    “每个人下场都是笑嘻嘻的,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正能量。”

    “好有气氛,谁跳好了都欢呼。”

    “这就是体育精神,共同进步。”

    网友们如此评价。

    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还有很多这样的瞬间。

    2月5日,在冰壶项目混双循环赛中,中国组合范苏圆/凌智5:7不敌美国队。赛后,范苏圆、凌智祝福对手,并送出冰墩墩纪念徽章作为礼物。

    美国队队员普利斯和珀辛格连声感谢,随后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赞“中国同行们展示了精彩的体育精神”。

    这条推文受到国外网友点赞,有人说,“这是体育运动的意义,用公平的比赛结下友谊。太棒了!”

    2月6日上午,在单板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最后一位上场的新西兰选手佐伊·萨多夫斯基·辛诺特,滑出了最高难度的动作。

    在她落地后,她的两个对手激动地冲上去抱住了她,和她一起庆祝。

    这一幕,感染了屏幕前的许多人。大家纷纷感叹,她们是可敬的对手,也是友好的朋友。

    2月7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上,中国小将苏翊鸣获得银牌,与自己的偶像、铜牌得主、加拿大名将麦克莫里斯一起登上领奖台。

    颁发纪念品后,苏翊鸣迫不及待上前与偶像拥抱。他说,“和儿时偶像同台领奖,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经历)。”

    麦克莫里斯也对苏翊鸣赞不绝口,“我刚见到他的时候,他还很小,他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很强劲的单板滑手,我为他感到骄傲。”

    互相学习、互相欢呼,这是运动员们的竞技精神,也是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意义所在,更是北京冬奥会努力的方向。

    从开幕式的雪花火炬台,到外国运动员被志愿者感动落泪,再到冬奥赛道被点赞、网友对日本选手不吝赞美……中国自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展现出从“我”到“我们”的大国视角。

    让体育的归体育,让赛场真正成为各国运动员公平、友好交流的平台,让体育精神在场内外绽放。

    人们为每一次拼搏喝彩,也为每一次摔倒鼓掌,叫好每一次突破,也勉励每一次遗憾。点点暖意,让隔阂在北京冬奥会“破冰”。(完)

    2022-02-10
  • “双奥之城”服务保障有序开展 奉献简约安全精彩奥运盛会

    中新网北京2月9日电(记者杜燕)北京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做好赛会组织和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彰显“双奥之城”独特魅力,努力推动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拥有860余年建都史的北京,成为全球唯一“双奥之城”。2月4日,奥林匹克之火再次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燃起。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全天候守护场馆运行。”9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北京冬奥会场馆服务保障”专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孟锐表示,朝阳区作为“双奥之城”的主承载区,辖区内有3个竞赛场馆和8个非竞赛场馆。目前,各场馆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其中,北京赛区最大的户外场馆运行区域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全天候守护场馆运行。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内分布着2个竞赛场馆和2个非竞赛场馆。其中,国家体育馆举行冰球比赛,国家游泳中心举行冰壶比赛,国家体育场举办4场开闭幕式,北京颁奖广场每天运行。孟锐称,公共区内场馆将举办75场体育赛事和32个比赛项目颁奖仪式,每日约有各类车辆2000车次穿行公共区。为此,公共区做足了准备。区域内共设置了13处安检口,搭建了赛事服务、志愿者之家、医疗站等41000平方米临时设施,赛时为观众提供安检、咨询、医疗等各项服务。同时,公共区内还设置了4处大型艺术景观,为观众提供打卡点。位于鸟巢西侧的“五环”三色带,为各转播商节目制作提供了转播背景。

    他介绍,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公共区团队2800余人连续奋战,完成了设施搭建、观众服务、交通车辆通行、安全保障等任务。当日,参加开幕式的3.75万人由公共区安检口进入国家体育场,150名赛事服务志愿者现场为观众提供周密细致的服务,同时配备无障碍电瓶车,满足特殊人群需求。下一步,公共区还将做好冬奥会闭幕式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他表示,工作人员坚持用热情优质的服务为冬奥会保驾护航,注重服务细节,精细周到做好住宿、餐饮、交通、安全等服务保障工作。同时,坚持冬奥防疫和城市防疫“一体推进”,防护团队进驻场馆、涉奥酒店、交通场站等80余点位,坚持“人、物、境”同防,全面做好防疫保障。

    2022北京冬奥会是举世关注的体育盛会,也凸显主办国、主办城市的“文化味儿”“科技范儿”。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林航介绍,围绕防疫、餐饮、住宿、安保、交通、火炬传递等重点工作内容,海淀区共投入服务保障人员18.8万人次,实现“三区三线两场馆”等117个点位保障任务落位布图和调度运行机制高效有序运转。

    她称,在科技支撑方面,海淀区聚焦科技防疫、智慧服务、超高清显示等多个领域,强化前沿技术和科技产品运用,启用智慧场馆运营中心、设计科技冬奥应用场景,搭建8K大屏,利用空间计算操作系统、导引服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科技项目,支撑赛事运行保障工作更精细、更高效、更便捷,凸显海淀冬奥服务保障“科技范儿”。

    在住宿保障方面,北京在严格闭环管理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以海淀区为例,许多酒店里推出多种暖心举措,比如开展冬奥主题生日会、集体包饺子、送上风味特色小吃、挂灯笼、体验插花等活动,并通过暖心卡、一封家书、慰问信等形式送去节日慰问,让入住宾客感受海淀温度。

    挂灯笼、贴对联、放置老虎玩偶……孟锐表示,春节期间,朝阳区涉奥酒店不仅通过环境布置让宾客感受到十足的年味,还让大家吃饺子,并在即将来临的正月十五准备好了元宵、特色烤鸭、春卷、炸咯吱盒等北京特色小吃,让入住人员在舌尖上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味。同时,根据不同人员的个性化需求,酒店开设便利店、健身房、心理咨询室等,提供更加安全贴心温馨的服务,让中外宾客感受北京的温度。

    北京市石景山区新闻发言人齐春利表示,2008年,石景山区就曾承办北京奥运会的多项赛事,本届冬奥会是石景山区与奥运的再次结缘。

    在城市建设方面,石景山区高标准完成冬奥场馆周边及阜石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提升工作,冬奥景观大道、北京冬奥公园成为新的冬奥标志性景观。地铁M11线冬奥支线、S1线金安桥-苹果园区间和北辛安路南段等三条城市主干路同步开通,极大提升了冬奥会期间交通保障能力,也实现了冬奥让城市更美好的目标。(完)

    2022-02-10
  • 河北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数逾三千万 迎冬奥盛会 兴冰雪热潮

    陆地冰壶挑战赛激战正酣,沉浸式VR(虚拟现实)滑雪动感十足,丰富多彩的冬奥知识巡展吸引市民驻足观看……北京冬奥会期间,河北省“冰雪大篷车”携带冰雪运动器材驶入城乡社区,为群众带来一场场“家门口的冰雪运动”。

    作为北京冬奥会举办地之一,河北省围绕“去哪滑”“谁来滑”“谁来教”,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壮大培训群体,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据河北省体育局统计,全省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已达3048万。

    聚焦“去哪滑”

    建成冰雪场馆300余个,实现县县都有滑冰馆

    雪白的冰面上,队员们脚踩冰刀腾挪闪转,紧张的节奏让人目不暇接。走进河北省石家庄市勒泰欧悦真冰场,一场冰球赛激战正酣,执球队员一个急转弯晃过对手,后脚蹬地,双手抬杆,将冰球“砰”的一声一击入门。

    “漂亮!”现场观众热烈鼓掌。进球队员摘下头盔,竟是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孙生是石家庄一支冰球队的发起者兼教练,队友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57岁。

    “我们从公园湖面打到专业冰场,见证了石家庄冰上运动的发展。”孙生1996年发起成立了一支不足10人的冰球队。彼时的石家庄,冰雪运动并不普及,买不到器材,队员们就自制冰球、头盔、冰球杆等;没有专业场地,大伙儿就等公园湖面结冰后去训练。

    虽然条件简陋,每年只有3个月冰期,但出于热爱,这支冰球队渐渐打出了名气,先后赴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参赛,队员增至30多人。但本地专业场地不足的瓶颈也一直困扰着他们。

    为破解群众“去哪滑”难题,近年来,河北省依托现有体育场馆,盘活闲置厂房,建设了一批专业化、标准化的冰雪运动场馆。

    2012年,勒泰欧悦真冰场开业,成为石家庄首家真冰游乐场所,退休后的孙生每周一到周五上午都会来此练球打比赛。如今,勒泰欧悦真冰场注册会员人数已增至6000余人。

    目前,河北全省建成室内滑冰馆超200个,各类滑雪场馆超100个,实现县县都有滑冰馆。

    注重“谁来滑”

    16515所学校举办校园冰雪赛事活动,带动1150.3万名学生参与

    家门口的空地变成冰雪乐园,冰雪游乐设备琳琅满目,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纷纷前来畅玩雪圈、踢雪地足球……春节前夕,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文体部门组织的“冰雪大篷车”活动来到三思镇南韩村。

    “冰雪大篷车”活动现场设置了陆地冰壶、滑雪模拟机等冰雪运动体验区,专业人员手把手地指导大家体验冰雪运动项目。在陆地冰壶体验区,村民们手握球把,单膝跪地,轻轻一推,或将己方冰壶推向得分区,或将对方冰壶撞出得分区,现场气氛热烈。“‘冰雪大篷车’把各式各样的冰雪项目带到村民家门口,喜迎冬奥的氛围更浓厚了。”南韩村党支部书记黄瑞芳高兴地说。

    截至1月27日,河北省累计有901辆各级各类“冰雪大篷车”走遍全省乡镇,走进1.6万多个行政村。聚焦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河北省16515所学校举办了校园冰雪赛事活动,带动1150.3万名学生参与冰雪运动。针对农村学校冰雪器材装备不足问题,河北实施农村学校轮滑鞋配备计划,为3200多所农村学校配备轮滑鞋13.68万双,农村青少年轮滑教学及赛事活动蓬勃开展。

    着力“谁来教”

    培训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2.8万余名

    “双腿打开呈外八字,自然弯曲……”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一家滑雪场,张天乐正在进行滑雪教学。21岁的张天乐是河北科技大学一名在校学生,也是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寒假,张天乐都会在滑雪场教授冰雪运动知识和冰雪运动技巧,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分散到乡村和学校开展培训,带动不同人群上冰雪。”沧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干部吴廷杰介绍。

    为使冰雪运动开展得更加规范,河北持续加大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实施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冰雪运动培训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每名体育教师至少掌握一项冰雪运动技能。目前,全省累计培训中小学体育教师超过1万名、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2.8万余名,其中3600多人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2022-02-10
  • 总书记和我握过手:在大湾区闯出一片新天地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深圳要扎实推进前海建设,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化深港合作,相互借助、相得益彰,在共建“一带一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

    深圳湾畔,天朗气清。前海石公园内,宛如“扬帆启航”造型的巨型黄蜡石矗立在蔚蓝的海边,石上镌刻的“前海”二字遒劲有力,前来合影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

    每次来到这里,香港青年陈升都会站在石边,极目远眺。回想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情景,陈升总是心潮澎湃。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实地察看前海开发情况。总书记同我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让我们在大湾区创业更有信心。细细回味总书记的话,对我们创业发展方向有极大的启发。”陈升说,“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时代,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梦工场是圆梦的地方

    在距离前海石公园不远处,紧挨着深圳地铁9号线“梦海站”,有8栋造型独特的建筑。从空中俯瞰,好似一个繁体的“梦”字,这就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被许多香港青年称为“梦想开始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我们年轻人。我作为香港创业青年代表,向总书记汇报自己在深港青年梦工场的创业情况。总书记说,梦工场是圆梦的地方。这让我们每个创业者都倍感振奋。”陈升说,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和蔼,对我们香港青年在深圳的发展给予肯定和鼓励。

    2015年,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启用。作为第一批入驻团队,陈升和他的伙伴们拿到了免费办公室的钥匙。陈升成立的前海学学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海外供应链管理及匹配,创业不到一年,就获得了首轮5000万元融资,并于3年后成功孵化出区。

    “我们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让香港青年在创业时享受到更多便利。”梦工场运营负责人何海华说,园区内的18家服务平台机构为创业团队提供投融资、法律等一站式服务。

    “这里是十分适合香港青年梦想落地发芽的地方。”陈升时常回想起自己最初来梦工场创业的日子,“这里是我圆梦的地方。”

    如今,许许多多和陈升一样的创业者从这里出发,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截至目前,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45家,其中港澳团队260多家。创业团队中半数以上获得了融资,初步统计已产生900多项专利,整体营收超过10亿元。

    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前海并发表重要讲话,香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一时间‘前海’成了我们同事间讨论的热词,也在我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那一年,陈升和朋友们在香港创办了一家人力资源培训顾问公司,频繁来往内地与香港,深圳成为他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我就是看到这句话,才想到来前海。”陈升清晰记得,他刚到前海时,周边还是一片大工地,只有两条路,交通不便。

    昔日泥泞滩涂,如今已是高楼林立,满眼繁华都市。陈升见证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前海真是一年一个样”。数据显示:经济总量迈上千亿量级并持续提升;累计注册港资企业超过1.1万家;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前海,这个“因深港合作而生、因深港携手而兴”的合作区阔步前行,逐渐成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

    “那天在前海石前,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亲切交流。总书记语重心长,既讲了改革开放和前海发展的历史背景,还讲了深港合作的重大意义。总书记对我们说,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对我们香港青年来说,这就是一堂生动的国情课,总书记关心我们香港青年,帮我们指明发展的方向,让我们在创业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陈升说。

    2018年,陈升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香港青年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更要做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陈升发现,许多从前海走出去的团队在其他地方同样取得不俗的成绩,“我一边在香港科技大学深造,了解科创领域的最新进展,一边深入了解香港青年的新需求,希望能够把我在前海积累的创业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

    如今,陈升又开始了“二次创业”。这次他的目标是,为到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专业的导航、孵化服务。他把公司命名为“港湾”,“希望香港青年拥抱大湾区,也希望这里成为他们的‘港湾’”。

    “总书记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我要把这份责任和使命传递给更多人。”陈升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牢记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坚定自己服务香港创业青年的决心。

    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这是很多香港青年的心声。在毗邻深圳河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国际科技园里,陈升创立的“UNI香港青年创业空间”已经签约入驻40多个香港创业团队,“希望这是一个能够成就大家梦想的舞台”。

    “深港青年同读一本书”,这是陈升近期正在策划的一个活动,“阅读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香港青年了解祖国、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好方法。希望两地青年在共同阅读中找到共鸣,碰撞思想的火花,促进互学互鉴、共同成长。”

    谈起创业这些年的经验,陈升的回答干脆利落:“及时关注最新政策,因为这就是风口。”“前海方案”出台,他就把方案打印出来,仔细研读;香港特区政府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他就请在香港的朋友专门领取宣传册寄来深圳。“我正在关注前海扩区的内容,将会有新的项目在前海落地。同时,北部都会区是香港发展的重大机遇,我希望把在深圳学到的好经验和好模式带回去,助力香港科创发展。”说起未来的规划,陈升信心满满。

    陈升还有一个更大的心愿,“我希望能够沿着深圳河,将罗湖、福田、前海、南山等地的香港青年创业基地联动起来,形成一个链条,让香港青年有更多机会和选择。”如今,陈升已参与建设多个青年创业基地,辅导了超过300个创业团队,“香港青年同是湾区人,大湾区能够承载香港青年的宏大梦想。”

    深圳湾畔,暖湿的海风再一次拂过前海石,旁边的摩天大楼一座座拔地而起。牢记嘱托,敢闯敢干,陈升和他的朋友们正朝着梦想不断进发。

    2022-02-10
  • 总书记和我握过手|做农牧民信任的“好安达”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习近平





    “雪再大,我下乡的计划不会变。”回访潘志荣,是从跟随他下乡走访开始的。汽车行驶在内蒙古自治区达茂草原公路,雪花飘飘、白雪皑皑。生在草原、长在草原的潘志荣,看着窗外景致,打开了话匣。

    2016年,潘志荣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回忆起5年多前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的情景,潘志荣憨厚的笑脸透着满满的自豪:“总书记的手温暖有力。总书记面带微笑,让我们倍感亲切。”

    “被总书记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深深感动”

    潘志荣是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第三检察部主任。他每年2/3的时间都在农牧区,写了近10万字的民情日记;发放6000多张“检民联系卡”,24小时不关手机。从检35年来,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扎根基层,无私奉献,被草原群众称为“好安达”(好兄弟)。

    2016年,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潘志荣受邀到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活动。6月29日晚,观看音乐会《信念永恒》。潘志荣记忆犹新:“当晚7时55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音乐会现场,和我们一一亲切握手。”当天晚上,兴奋不已的潘志荣怎么也睡不着。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95年来,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生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高尚情操。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我代表党中央,向这次受到表彰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1年7月1日,潘志荣受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2019年参加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活动、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2020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我都是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潘志荣感到很自豪。

    “多次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这是多么大的光荣啊!”潘志荣说,“每次都会被总书记深厚真挚的人民情怀深深感动。”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潘志荣把目光投向了前方的辽阔草原,神情庄重、话语真切:“我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只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为民服务信念,才对得起这份荣誉,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

    “各民族是一家人,咱们要相亲相爱”

    幸福的回忆,仿佛拉快了时间的脚步。两小时过去了,潘志荣走访的目的地——满都拉口岸边的一处煤运中转站到了。

    这座煤运中转站,以前露天堆放装卸粉质煤,一刮风,煤尘飞扬。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怎样运用法律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维护牧民合法权益?潘志荣行动起来。

    针对煤运中转站的污染问题,潘志荣启动检察公益诉讼。固定证据、诉前建议、跟踪督查,到这个中转站的两小时车程,潘志荣跑了多少趟,自己也记不清了,可喜的是最终推动建成了3个环保仓储大棚。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潘志荣仔细察看环保升级改造后的煤运中转站,车来车往、运煤不见煤,道路整洁、空气清新。他说,近年来办理了一批涉及林草资源保护的案件,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察看完煤运中转站,回程路上,潘志荣掏出手机,发起了一个视频聊天,视频另一头是达尔罕苏木金旗嘎查牧民阿拉腾其其格,他们欢快地交流起来。挂了电话,潘志荣很开心:“能视频聊天,说明手机信号真的不错。牧民再也不用举着手机找信号了!”

    原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达茂旗很多单位开展了“学习潘志荣先进事迹”主题党日活动。潘志荣也借此机会,向不少单位反映平时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共同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手机信号不好、牛羊草料不足、过冬取暖燃煤不够等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达茂旗检察院政治部主任陶格苏介绍:“对草原各族人民来说,潘志荣就是党的使者。”对此,潘志荣从不含糊:“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草原各族群众身边,是我的光荣,更是我的责任。”

    中央召开重要会议,潘志荣都会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转化为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的内容,走到哪儿宣讲到哪儿。

    为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潘志荣深入农村、牧区、厂矿、车间,进行了50多场宣讲。牧民多来福记得很清楚:“老潘说总书记和党中央很关心我们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要让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一起走向共同富裕。”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潘志荣就深入多个嘎查(村),对牧民们说:“各民族是一家人,咱们要相亲相爱。”

    “脚上的泥土越多,离农牧民群众的心就越近”

    跟随潘志荣在草原上跑了两天,不断听到农牧民向潘志荣打招呼:“回家里坐坐!”记者从欢快爽朗的笑声中,感受到农牧民早已把潘志荣当作亲人。潘志荣说:“脚上的泥土越多,离农牧民群众的心就越近。”

    朴实的潘志荣凭着坚定的信念,走遍了达茂旗的77个嘎查(村),巡访过267个自然村、1100多个牧场点和6400多户农牧民家庭,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百余起。

    在达茂草原上,流传着“检察官倾力化解民忧,10余年邻里纠纷终得解”的佳话,说的是潘志荣化解矛盾纠纷的事,赞扬的是党中央对民族团结和基层治理的重视。

    潘志荣在走访时,牧民高兰英向他反映,自己的草场被邻居占了2000多亩。

    潘志荣主动承担起协调工作,联系相关部门实地丈量、划界,讲法律、讲道理、讲人情。经过多番调解,邻居同意在自己的草场上划出1500亩还给高兰英,但始终不愿意把高兰英家门前的500亩草场还给她,只愿意从其他地方补。如果这样,高兰英家的羊到新划分的草场上吃草,必须经过邻居的草场。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新的矛盾产生,潘志荣主动和高兰英邻居交朋友,通过耐心协调,最终使两家达成500亩草场共用的协议。

    “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是检察官的责任,更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潘志荣说,“只要农牧民有需要找到我,我不能也不会说个‘不’字。”

    “我常年在牧区跑,见证了达茂草原发生的巨大变化。”潘志荣说他以前下乡要坐班车、搭摩托、骑马,到一个牧点往往需要两三天时间;现在公路村村通,路况又好,旗内再远的牧点,开车一天也能打个来回。

    让潘志荣最感动的,是他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对党中央的真心拥护。在白音敖包苏木达布希接图嘎查,牧民毕力格一家三口每年纯收入近百万元,盖了新房、买了小汽车。毕力格逢人便赞:“我们牧民的生活好了!感谢总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

    今年59岁的潘志荣,依然马不停蹄地在草原上奔走。他说,要抓紧时间再多培养一些双语检察官。即便自己退休了,党员身份不会变,他依然会像一棵小草,深深扎根在草原,永远做农牧民信任的“好安达”!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一直温暖着我;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将永远铭刻心间。”采访结束时,潘志荣说出了自己最大的心愿:“如果有机会,我最想把达茂草原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草原各族人民对总书记的爱戴、对党中央的拥护,当面向总书记汇报。”

    2022-02-09
  • 简约冬奥 以可控的成本,办卓越的盛会

    “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一定会成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而载入史册。”2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表示。“简约、安全、精彩”,是北京冬奥会办赛要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背景下,“简约”作为办赛要求之首,其意义更加凸显。简约理念如何深刻影响北京冬奥会,又将对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新发展产生怎样的推动力?让我们共同关注。


    本期嘉宾:郑方杜飞轮王雪莉

    1、简约中传达从容与自信

    记者:办一届简约的奥运盛会,这一办赛要求对于北京冬奥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郑方:“简约”二字背后,蕴含着多重含义——随着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全球性挑战日益加剧,简约已成为走出人类发展共同困境的必然要求;简约不等于简单,其实现需要付出更多心血、需要更有力的科技支撑;简约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简约更是一种文化,东西方文明中都蕴含着对简约的追求,符合我们不断加深的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北京冬奥会从筹办之初就严格贯彻简约理念。从开幕式到赛场,都能看到简约追求,而简约中传达着一种从容自信的态度。尤其是开幕式,通过科技支持,简洁的“冰立方”和“微火”主火炬等创意完美实现,简约、温暖、从容,令人赞叹。

    就场馆来看,从最早设计建设或改建方案时,就把简约理念渗透到内核里。比如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重新利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曲棍球场和射箭场用地,节约了城市土地资源;从场馆主体结构到墙体、幕墙、屋顶,尽可能使用更轻的材料,实现了更节约的建造。

    杜飞轮:简约冬奥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必然选择,是时代之需、人心所向。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在冬奥会这样的大规模国际性赛事面前,理应执守节俭、力戒浮华、合理降低办奥成本,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而精彩的盛会。

    简约办赛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必然要求。精简非必要环节、活动和人员数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能够有效防控疫情,保障参与者健康,展现我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责任担当。

    王雪莉:北京冬奥会“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的场馆再利用、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合二为一的集约使用等,都彰显了简约理念,为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探寻新路。

    简约理念还对筹办工作全流程全系统的成本优化、效率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看到了办奥成本管控、杜绝铺张浪费、防止无效投入等精细预算和资金管理办法,也看到了精简冗余环节、灵活安排各项测试活动等丰富举措,有效地优化简化了流程、提升了整体效率。

    2、科技让简约与精彩兼备

    记者:北京冬奥会缩减成本、精简环节的同时,设计感和科技感却大大提升。您如何看待简约与精彩兼顾的做法?

    郑方:科技是冬奥会的重要支撑。简约而精彩的匠心渗透在每一个科技系统和场馆细节里,这些“黑科技”是北京冬奥科技专项的自主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例如,利用现代科技,确保最高标准的冰面和比赛环境,建设智慧场馆系统,为所有参与者提供最佳体验。

    杜飞轮:“科技冬奥”是北京冬奥会的主要特色之一,也是实现简约冬奥的必要支撑。物联网、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在冬奥场馆建设、开闭幕式、实况转播等环节广泛应用,使观众无论是否置身冬奥场馆,都能获得优质的观赛体验。

    王雪莉:要做到简约与精彩兼顾,首先要转变理念、力求创新,在筹备工作中突破思维惯性,采用新的方式和手段来实现既定目标,比如以租代买的采购模式、改变大规模文艺表演的传统框架等。其次是科技赋能。通过新型科技成果的应用,提升管理服务运行效率。各类“炫酷”科技的使用,让运动员和观众眼前一亮,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有了超高曝光率。

    3、赛后场馆利用,降低冰雪运动门槛

    记者:北京冬奥会不仅实现了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再利用,还充分规划了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这样的规划利用方式意义何在?

    郑方:场馆是奥运会最显著的物质遗产,我们设计冬奥场馆时,就把场馆的未来利用作为核心目标之一。赛事管理尽可能采用通用空间,赛后能以非常小的代价实现功能转换;比赛大厅为将来比赛训练和展览、演出、发布会等多种场景做了充分预留,让场馆具备多功能潜力。可持续利用的另一个关键,在于场馆必须绿色、节能运行,长久运营成本可控。如“冰丝带”的二氧化碳制冰系统,超过85%的制冰产生热量会被回收利用,成本更低、排放更少。

    我们建造和运营的,是每个老百姓都能使用的冬奥场馆。更低的运营成本有效降低了冰雪运动的门槛,让冰雪运动和我们每个人连接起来。

    杜飞轮:提前规划场馆的赛后使用,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冬奥场馆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赛后可直接向公众开放。积极利用北京冬奥会赛后场馆,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积极推动冰雪经济和文化旅游业发展,能够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带动办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特色民宿、特色餐饮等旅游新业态更加蓬勃。

    王雪莉:这样的规划利用方式使得奥运场馆的投资回报得到了保障。“水立方”变为“冰立方”,使“双奥”场馆名副其实,增加了场馆未来运营的方向与可能性;“雪如意”底部的足球场、“冰丝带”双标准冰场的场芯,都为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尤其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更多应用做了准备。此外,场馆是无形奥运遗产的载体,为开发、利用奥运无形遗产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能够为所在地区带来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应。

    4、让简约成为奥运精神内涵的组成部分

    记者:北京冬奥会的简约理念,能形成怎样的社会效应?

    郑方:从场馆角度讲,我们做到了冬奥会历史上的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在游泳场馆搭建冰场,第一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进行速滑馆制冰,率先采用世界上最大、最节省钢材的索网结构……北京冬奥会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定义冬奥会未来的举办模式,简约将作为奥运精神内涵的一部分,保留在冬奥会遗产中。

    从城市建设角度讲,我们已经从大规模建造的时代,转变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简约理念会成为城市内涵提升的重要主题。本届冬奥会也将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作出极具意义的示范。

    杜飞轮:降低奥运会运行成本、增强奥运可持续性,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一致,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同时,简约冬奥有利于进一步传播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奥委会围绕可持续发展主题,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翔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北京的简约办奥实践,是践行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动写照,能够为之后举办的奥运赛事提供经验借鉴。

    王雪莉:简约不仅是一种工作要求,更应该成为新时代影响全民的生活方式。冬奥会秉承节俭办赛的理念,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节约型社会建设要求。通过大型赛事的影响力,将北京冬奥会的节俭实践辐射到全社会,有助于传播崇尚节俭、杜绝奢侈的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良好风尚。

    简约冬奥,不是简单地节省开支,而是把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规划和衡量。例如,张家口借助冬奥会契机,把握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办赛事与建城市有机结合,促进张家口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整体提升。“钱花在了刀刃上,而不是花在‘花拳绣腿’上”,我们在调研时听到当地居民的一致评价就是佐证。

    北京冬奥会主物流中心面积与往届冬奥会相比减少30%至50%。减少两万余件通用家具白电类物资配置,占比10%。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长约100分钟,演员规模约3000人。开幕式焰火表演时长总计仅约3分钟,全部采用环保弹药,只用了1800发。

    数据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2022-02-09

  • 首 页  上一页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