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日至29日中东部地区还将出现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

    一、昨日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出现雨雪天气

    昨日08时至今日06时,甘肃东部、陕西、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湖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出现小雪或雨夹雪,山西南部、河南中部有中雪,山西临汾等局地大雪(5~7毫米)。

    另外,安徽南部、广东西部沿海局地出现大雨或暴雨(50~62毫米)。

    二、重点天气预报

    1、中东部地区有大范围雨雪天气

    25日至29日,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还将出现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安徽、江苏中部、湖南北部、贵州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先后有大雪或暴雪,局地有大暴雪;湖北西南部、贵州、湖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三、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1月24日08时至25日08时,内蒙古中东部、山西北部、新疆南疆盆地、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川西高原、陕西北部和南部、湖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10~12毫米)。南方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广东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35毫米)(见图1)。



    1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西部、新疆伊犁河谷和南疆盆地、西藏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宁夏、陕西中南部、河南中西部、湖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南部、甘肃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南方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西藏东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30毫米)(见图2)。



    1月26日08时至27日08时,新疆南疆盆地、西藏北部和东部、青海大部、甘肃南部、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中西部、重庆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南部、甘肃东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雪(10~15毫米)。南方大部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湖北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25~30毫米)(见图3)。



    四、影响与关注

    1.25-29日,中东部雨雪天气过程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的趋势及影响;

    2.西藏甘肃陕西湖北等地雨雪天气,对交通农业等的不利影响;

    3.春运及冬奥气象服务。

    2022-01-24
  • 北京冬奥会赛时闭环管理启动 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记者陈杭)北京冬奥会赛时闭环管理23日正式开启。所有入境涉奥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均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与社会面完全隔开,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

    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下称防疫手册)显示,北京冬奥会防疫政策的实施时间划分为5个阶段。

    其中,1月4日至1月22日为“赛前”阶段,1月23日至2月23日为“冬奥会赛时”阶段,2月24日至3月16日为“冬残奥会赛时”阶段,3月16日后为“赛后”阶段。

    北京冬奥组委日前表示,1月4日启动的北京冬奥会赛时闭环管理试运行运转良好,包括北京在内的周边城市民众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

    北京冬奥组委23日通报了1月4日至1月22日冬奥防疫情况。4日0时至22日23时59分,机场入境涉奥人员总数累计2586人,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171人,其他利益相关方2415人。经海关检测后,复检阳性39人,均来自其他利益相关方。

    4日0时至22日23时59分,闭环内核酸检测总次数336421次,其中运动员及随队官员175次,其他利益相关方336246次。复检阳性33人,均来自其他利益相关方。

    根据防疫手册,除医学豁免外,所有涉奥人员来华14日前须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可免除集中隔离。从入境到离境实行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政策。

    此外,闭环内来华涉奥人员和国内直接服务外方的工作人员需要每日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在闭环内酒店或冬奥村集中住宿,只允许乘坐冬奥专用车辆往返指定闭环场所,不得与闭环外人员接触,更不得与社会面接触。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近日表示,在疫情不断变化的巨大压力下,北京冬奥组委采取有力有效防控措施,闭环管理安全顺畅,服务保障周到贴心,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扬。国际奥委会对如期安全顺利办赛充满信心,将带头落实防疫措施,引导敦促各方来华人员严守防疫手册规定。(完)

    2022-01-24
  • 总书记和我握过手:走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

    鸣沙山下、宕泉河边,敦煌莫高窟静静伫立。崖壁上700多个石窟,诉说着千年的时光。黄沙漫天、驼铃声声,敦煌文化凝结着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粹,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为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尽心竭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提出要求,多次考察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对文物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

    “总书记和我握过5次手。”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说,每一次温暖握手、每一次亲切问候、每一次殷殷嘱托,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敦煌文化保护研究的关心关注,体现了总书记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关爱关切。

    “择一事、终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与樊锦诗握手,是在2013年4月28日。作为全国劳模代表,樊锦诗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樊锦诗回忆:“会前,总书记与参会代表亲切握手,走到我跟前时,总书记说,‘你是研究敦煌学的。’”

    “一个国家多少人多少事,总书记却知道我是研究敦煌学的,真令人感佩不已。”樊锦诗说。

    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与樊锦诗握手,是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总书记的话给了樊锦诗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总书记与我握手时,我们有过简短对话。”樊锦诗说,当时,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即将开幕,我邀请总书记来考察敦煌莫高窟。总书记表示对敦煌“心向往之”。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与樊锦诗握手。那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樊锦诗和其他获得改革先锋称号的人员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上。当全场起立、热烈鼓掌,向受表彰人员表示祝贺时,樊锦诗的心情非常激动。会后,总书记与樊锦诗握手并合影留念。

    “这样隆重的场面永生难忘。”樊锦诗说,“我的内心有万般感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给敦煌的,也是给所有文物工作者的。正如总书记在大会上指出的那样,‘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唯有更加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才能更好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与樊锦诗第四次握手,是在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就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樊锦诗回忆:“对于敦煌研究院全体工作人员来说,这一天比过节还高兴。总书记参观莫高窟后,来到办公区与大家见面,看到我与同事们一同在楼前等候,总书记走过来与我握手,并询问我的身体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择一事、终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为樊锦诗颁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奖章。樊锦诗说:“总书记在与我握手时微笑着说,‘我们又见面了。’我回答,‘很高兴见到总书记!’总书记又问,‘听说你们那儿下雨啦?’我回答,‘是的,总书记,我们在做相关监测工作。’”

    “这是总书记第五次和我握手,总书记对敦煌的关心关注让我倍感温暖。”樊锦诗说。

    其后,在文化和旅游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樊锦诗的激动心情难以平静:“虽然年过80,但我仍将继续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竭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作为一名学者,总书记多次与我握手,让我备受鼓舞。”樊锦诗说。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敦煌莫高窟时,对敦煌文化的了解、对文物工作的重视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看到敦煌研究院学术成果时,总书记非常感兴趣,仔细翻看敦煌研究院出版的书籍。

    座谈会上,樊锦诗发完言后,总书记关切地询问:“游客目前是否超量了?超负荷情况怎样?”

    樊锦诗回答:“确实超量了。科学承载量是6000人次/日,考虑到游客需求,我们在旺季采取应急措施,每天接待1.8万人次。”

    总书记又问:“您说的自然灾害影响有哪些?”

    樊锦诗回答:“有风沙影响,还有地震,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还有水的影响,水带动盐分,影响壁画保护。”

    总书记再问:“近年敦煌下雨多了?”

    樊锦诗回答:“雨量大幅增加。”

    之后,总书记又叮嘱道:“您说的文博机构队伍减少了,这个要注意。”总书记又嘱咐相关部门负责人:“文保是要加强,而不能削弱。”

    “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如此重视,让我们非常振奋。”樊锦诗说,“座谈会结束后,在上车前,总书记回过头对我说,‘您要好好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又对我和当时的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你们是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

    多年来,一代代敦煌莫高人守护石窟、守护文明,形成了莫高精神。尤令樊锦诗感动的是,在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到了莫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在敦煌石窟资料整理和保护修复、敦煌文化艺术研究弘扬、文化旅游开发和遗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

    樊锦诗说:“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脚踏实地、淡泊名利,沿着先辈们的足迹,面向未来,从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做文物保护利用的实践者、贡献者、引领者,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敦煌还有许多事等待我们去做,关键是以后要做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樊锦诗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敦煌研究院在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研发了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建立了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编撰出版了敦煌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在全国文化遗产地率先开展游客承载量研究,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地科学管理;利用数字化让千年石窟的珍贵价值和历史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为可能;在世界多地举办一系列专题展览;培养了一批高学历、高层次专业人才……

    “我们是做了一些事,但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敦煌还有许多事等待我们去做,关键是以后要做得更好。”这是樊锦诗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广泛分布着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的文物。据统计,全国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76.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樊锦诗说,这些文物古老而又脆弱,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由于我国文物保护专业人才不足,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也有待加强,大量文物保护难题因缺乏科技支撑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多年来,为了缓解文物科技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文物行业只能从其他学科‘借人’来用。”为此,樊锦诗建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明确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下,通过文物、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走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樊锦诗说。

    2022-01-24
  • 上海:因人才更精彩,让人才更出彩

    新年伊始,“人才”再度成为上海各区域、各领域的高频词。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相继出台、一批批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加速建设……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上海正在以更开放的格局、更宽广的胸襟、更包容的环境,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让上海因人才更精彩,让人才因上海更出彩。



    吸引人才不靠重金,靠的是贴心服务和宜居宜业环境——

    “上海爱人才,人才爱上海”的景象已形成

    1月4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邀请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我们选择虹桥国际商务区,一是希望通过这里联动长三角地区的软件和硬件,与更大的消费群体对接;二是我们的企业需要国际化视野,希望招徕更多国际化人才。”万生华态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程说。

    万生华态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新引进的数字领域瞪羚企业,公司计划1至2年内打造全球最大的3D原生数字资产库、中国第一个国际水准的3D数字创作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

    “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国际化人才高度集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孔福安的回答给了彭程一颗“定心丸”——在上海,外国人刷卡消费最多的地方不在陆家嘴,也不在南京西路,而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此外,这里还有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来沪工作人士子女服务的国际学校。

    三天后,在“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中,长宁区委书记王岚也遇到了与引进人才相关的问题。

    维克多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的汽车电子研发企业,2021年销售额超过8亿元,但同年公司的人才流失率也达到了10%。公司负责人章日欣颇感苦恼:引进海外技术人才门槛多、落户难,成为企业招募高层次人才的“绊脚石”。

    “把待落户的50多名员工具体情况梳理出来,一一分析、对接。”得知情况后,王岚立即给出方案,督促落实。

    为解决“外籍专家引入难”问题,长宁区持续探索,致力于提供海外人才安居乐业的一站式服务。“虹桥人才荟”服务品牌已上线,从线上“长宁人才通”小程序到线下38个人才服务站点,推动人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去年,位于长宁区上生·新所的晨品人才公寓正式启用。公寓不仅地段好,毗邻网红打卡地茑屋书店,还提供设有洗衣机、烘干机的晾晒空间,每套房里沙发、空调、餐桌、床柜一应俱全。公寓门禁为人脸识别系统,保障住户安全。一楼还设有“一网通办”自助终端,居住证、社保、医保等百项业务均可足不出户完成办理。

    可以随时到楼下喝杯咖啡、去创意小店逛逛,满足了大多数年轻人对上海生活的向往。

    丽宝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韩籍华人李文靖是首批入住者,也是长宁区第一个通过古北市民中心“三合一海外人才一件事”(居留签证、来华工作许可、海外人才居住证)人才服务全程帮办成功落户的海外人才。尽管入住时间不长,她已多次邀请朋友来这儿聚会,享受“家里”优美时尚的环境。

    不仅长宁,上海各区都在为吸引优秀人才提供最好的资源。

    寸土寸金的北外滩,虹口区开发建设“味美思人才公寓”,供金融领域人才使用。奉贤区探索在区内外地理位置优越的区域筹建1000套高层次人才安居住房,加快建设300万平方米高品质通用空间、4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免租免息,让领军、领袖、领航企业和青年才俊“拎包入住”。

    吸引人才不靠重金,而是靠贴心的服务和宜居宜业的环境。去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颁布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集成、放大、用好上海在营商环境、契约精神、治理能力、文化积淀、生活体验、市民素质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增强了上海对人才的吸引力。

    拥有青年人才,就拥有了光明未来——

    敞开大门,让他们安心、安身、安业

    在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有一项为青年人才度身定制的“十年三阶段梯次人才培养计划”。这是该中心把人才培养作为“基础工程”而建立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包括青年科技人员带教培养计划和青年科技英才“软件中心扬帆计划”。

    龚家瑜就是这个计划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2013年,博士毕业的他加入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短短几年间,参与编写研制软件工程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上海市扬帆计划1项,成功申请上海市启明星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所谓的人才高地,就是大学毕业都愿意去的地方。”去年12月3日,在上海电机学院举行的临港新片区大学生就业论坛上,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顾长石的观点收获了阵阵掌声。

    就在论坛举办的前几天,11月29日,上海放出引才“大招”,试点实施一项新政: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这一消息令人振奋。按照规划,拥有特斯拉、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重量级高端产业的临港新片区,要建成连接国际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和开放新高地。这不仅需要研发端的创新型人才和制造端的高技能人才,也需要涉及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人才。而此项政策,为各类人才敞开了大门。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让城市更有吸引力,让企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顾长石说。

    彰显国际化人才导向、构筑世界级人才平台、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坚实支撑

    2019年4月,浦东国际人才港开港。几年来,这里搭建了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和在线服务等多功能平台,累计服务27万人次,已成为一站式人才服务综合体和高能级的人才资源配置枢纽。万宝盛华、上海外服、任仕达等4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首先要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

    2022-01-24
  • 相约北京,习近平邀世界“共同见证”

    【编前语】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多次调研、精心部署。他强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改造建设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梳理。



    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几年努力,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就绪,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022年1月,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的讲话

    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抓紧抓好最后阶段各项赛事组织、赛会服务、指挥调度等准备工作,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圆满成功。

    ——2022年1月,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的讲话

    我们以筹办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相信在有关各方大力支持下,中方一定能够如期完成各项筹办任务,做好全面准备,确保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北京作为国际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将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独特贡献。

    ——2021年1月25日,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电话时的讲话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改造建设融入了很多中国元素,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

    ——2021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时的讲话

    中方高度重视筹办北京冬奥会,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推进。我们一定会积极努力,为世界呈现一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会。

    ——2019年1月31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的讲话

    我和亿万中国人民,欢迎全世界的朋友,2022年相约北京!欢迎你们,欢迎朋友们!

    ——2018年2月25日,通过视频欢迎全世界的朋友2022年相约北京

    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这是中国体育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开创双赢局面的良好契机,将激发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

    ——2017年8月27日,会见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时的讲话

    我们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我们提出,要努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是一个重要推动,对冰雪运动产业也是一个重要导向。

    ——2017年1月23日,在张家口市考察冬奥会筹办工作时的讲话

    在北京举办一场全球瞩目的冬奥盛会,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也有利于向世界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平发展主张。

    ——2016年3月18日,在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时的讲话

    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们对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庄严承诺,也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015年11月,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的重要指示

    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是中国13亿多人民的心愿。我们将兑现全部承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同国际奥委会一起共同见证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新境界。

    ——2015年7月31日,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2022-01-24
  • 巴林左旗:乡贤助推乡村振兴

    新年又至,乡情备浓。记者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碧流台镇东方红村大良沟自然村,村路平坦,院落整洁,二三十个村民正在广场上跳舞,民俗博物馆内游人络绎不绝……这与几年前“一进大良沟,步步踩石头”的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变化,得益于我们村像田仲成书记一样的乡贤们。他们热爱家乡,助力家乡建设,推动了乡村振兴。”东方红村党支部书记王月华告诉记者。


    2018年3月,田仲成从县处级领导干部岗位上退休,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大良沟村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镇党委任命他为大良沟蒙古野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他和党员一起逐户调研,多次论证,提出了建设“生态大良沟,文化大良沟,红色大良沟”的发展思路。在他的带领下,大良沟村三年迈出了“三大步”:实施“防洪治洪工程”。动用石方16000立方米,建设拦洪坝53处,变害为利、涵养水源,保障了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了农业增产村民增收;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动员、带领村民义务植树1000余亩,栽植果树4000余亩,大良沟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5%;实施“旅游兴村工程”。发展庭院经济,推动葫芦、“鸳鸯枕头”等传统手工艺品加工,推出农家乐、特色采摘等旅游产品,建设了生态旅游度假区、民俗博物馆、法制广场等旅游项目,2021年,大良沟村接待游客30000多人次。


    2020年1月,田仲成被镇党委任命为东方红党总支书记。他在努力提升大良沟自然村旅游产业的同时,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在东方红村另外两个自然村逐户调研,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论证发展思路和路径。2021年,开始在蒙古营子自然村发展肉牛养殖,在南下段自然村发展设施农业,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田仲成的号召和带动下,东方红村30多名退休干部职工返回家乡,甘当志愿者,用心用情用力助推乡村振兴。乡贤们为家乡捐赠树苗,销售特色农产品,还捐资130多万元在蒙古营子自然村建设了红色主题教育广场,5名在外地发展的乡贤返乡兴建了笤帚加工厂、肉牛养殖场等项目。在东方红村,已经形成了乡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局面。





    ↑碧流台镇东方红党总支书记田仲成实地查看庄稼长势


    “张书记,我家水泵坏了。”


    “没事儿,我一会儿找人给你修理一下。”


    在巴林左旗碧流台镇邢家营子村,村民有了“急难愁盼”问题都去找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晨,他有求必应。张海晨曾担任过哈拉哈达镇党委书记、巴林左旗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务,2021年1月退休后回到家乡邢家营子村助推乡村振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邢家营子村这些年发展得慢了一些,主要在于产业不强,根子就在于缺少产业发展启动资金。”张海晨“号准”了邢家营子村的“脉”,多次“跑”旗农村信用联社和碧流台信用社,寻求信贷资金支持。他亲自带着农信社工作人员逐户调查核实,全村总计337户中有310户被“授信”并发放了“福农卡”,“授信”额度达到5000多万元。有了信贷资金支持,张海晨心里有了底,他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强力推进肉牛、肉羊养殖和笤帚苗种植。2021年,全村常住人口1337人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产业发展了,村民富裕了,群众心气高了。张海晨因势利导,在全村推进“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2021年,邢家营子村被评定为“内蒙古自治区民主法制示范嘎查村(社区)”。





    ↑碧流台镇邢家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海晨入户走访


    “真是好样的,捐建了两所幼儿园,助力家乡教育。”连日来,巴林左旗富河镇乡贤巴特捐建富河镇海力图村幼儿园、碧流台镇山湾村幼儿园一事被传为美谈,他的善行义举温暖了师生的心。


    从富河镇海力图村走出去的巴特今年38岁。他自幼家境贫寒,13岁那年只身到北京“闯荡”,十多年间,他清扫过大街,在饭店刷过盘子……现在,已经成长为企业家,2020年创办了北京每选科技有限公司。


    巴特热心公益,多次为抗灾救灾及地方公益事业捐款。他“成功不忘桑梓地,回馈家乡一片情”,2016年牵头成立了赤峰市红十字会巴特爱心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2018年,他为家乡海力图村捐建了一座农用桥。2019年8月在巴林左旗林东西城区成立“爱心粥铺”,每天为60多名环卫工人、孤寡老人提供免费早餐。他还组建团队,“线上”为家乡销售特色农畜产品,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





    ↑巴林左旗巴特爱心幼儿园建成


    2021年以来,为得到乡贤的大力支持,巴林左旗采取主动联系、登门拜访、加强沟通、积极服务等多项措施,引导、鼓励、支持乡贤助推家乡建设。有的乡贤捐资为家乡绿化荒山,有的为家乡兴建村民互助养老“幸福院”,有的为家乡修建村间路,有的为家乡安装路灯……如今,在巴林左旗像田仲成、张海晨、巴特一样积极助推家乡乡村振兴的乡贤已达到113人。

    2022-01-23
  • 我国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

    “村里通了宽带,等今年4栋客栈和亲水体验区建成,就不用为外来游客上不了网发愁了。”看着山头上矗立的基站,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共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安厚欣慰地说。

    共和村是我国最后一批开通宽带的行政村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宣布,经过对农村及偏远地区51.2万个村级单位(包括行政村、林场、牧区嘎查及兵团连队等)全面核实,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网络支撑。

    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显著提升。自2015年10月完善中央资金引导、地方协调支持、企业主体推进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以来,工信部、财政部累计部署7批电信普遍服务建设任务,中央财政累计拨付补助资金超过220亿元,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6万个农村4G基站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现有行政村通宽带比例从2015年底的不足70%提升至100%。

    农村地区用网成本大幅降低。基础电信企业持续给予农村脱贫户基础通信服务资费折扣,惠及脱贫户超过2800万户,累计让利超过88亿元。广大农村地区用户每月只需30元至40元,即可享受个人手机、固定宽带和网络电视套餐包。截至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59.2%,较“十三五”初期翻了一番。

    农村通信网络赋能效应充分彰显。截至目前,全国中小学校(含教学点)实现100%宽带通达,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脱贫县,优质基础教育医疗资源加速向农村拓展。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从2015年的353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社会服务进村入户,农村电商、直播带货蓬勃兴起,乡村旅游、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2022-01-23
  • 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连年超98%

    光明日报北京1月22日电(记者陈晨)2022年中储粮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22日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储粮集团公司落实储备规模结构布局调整任务取得实质进展,现有中央储备粮自储比例提升至98%。储备精益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仓容完好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完成中央储备粮监控系统功能升级和30家中央储备棉社会承储库点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中央储备粮棉在线监控全覆盖,仓储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2021年启动建设118个项目仓容1060万吨,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中储粮积极发挥科技储粮优势,广泛开展“储粮技术进万家”活动,组织宣传培训3万余次,服务覆盖150万农户。中储粮“惠三农”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户和粮食企业提供售粮预约、提货预约、产销对接、物流供需、信息资讯等一站式在线服务,累计预约售粮超4900万吨,提升售粮便捷化水平,切实将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执行吞吐调节和轮换任务,高效完成中央事权粮食销售出库任务。政策性粮食监管进一步强化,政策性粮食租仓库点撤并工作基本完成,库点数量较最高峰减少97%以上,现有租仓库点全面落实“自储、自管、自出”管理要求。

    目前,中储粮已建立覆盖全国的收储网络,并已连续17年承担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任务。2022年,中储粮集团公司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着力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增强储备保障能力、高效落实调控任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01-23
  • “十四五”打造沿海、沿江、沿边、出疆、入藏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6条战略骨干通道 勾绘美丽中国“交通工笔画”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向社会公布。《规划》明确,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展望2035年,“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形成,基本建成交通强国。

    交通建设更提升

    “十四五”时期,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0.2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将超270个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

    “十三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十四五’时期是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五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司司长罗国三说。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30.2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2400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70个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万公里左右,高速铁路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现代化机场体系基本形成,综合立体交通网的规模、能力、质量和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规划》提出,要构建完善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干,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多层次网络为依托的综合交通网络,勾画好美丽中国‘交通工笔画’。”罗国三说。

    为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规划》提出,打造沿海、沿江、沿边、出疆、入藏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6条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百姓出行更便利

    着力填补西部铁路“留白”,推动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70%

    人民交通为人民。“十四五”时期,百姓出行有望享受更多新便利。

    均衡性提升。根据《规划》,将推动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70%,推动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超过85%;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持续巩固拓展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成果;进一步改善轮渡通行条件,方便边远地区群众日常出行;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到2025年,在全国推广100个左右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西部铁路“留白”也将被着力填补。国铁集团发展改革部副主任赵长江介绍,“十四五”期间,将统筹推进中西部地区铁路网建设,加强边疆地区铁路网建设,提高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铁路网络密度。将着力构建多向入藏通道、完善出疆对外通道,加快推动新藏铁路前期工作,创造条件启动重点路段建设。推进青藏铁路升级改造,开展滇藏铁路重点路段前期研究。推动疆内铁路环起来,进出疆铁路畅起来。提高重点边境地区铁路覆盖,提升东北边境地区路网质量,完善西南边境地区路网布局。

    便利性提升。《规划》提出,要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到2025年,实现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过70%,枢纽机场轨道交通接入率达80%。加快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将在50个城市组织开展旅客联程运输试点。普及道路客运电子客票应用,努力推进一站购票、一票通行。

    “预计202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6.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含部分城际铁路)5万公里左右、覆盖95%以上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形成‘全国123高铁出行圈’,更好满足人们美好出行需要。”赵长江说。

    经济性提升。《规划》指出,要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价格管理,健全巡游出租汽车价格形成机制,深化道路客运价格市场化改革。落实物流减税降费措施。

    多样性提升。《规划》要求,引导和规范网约车、共享单车、汽车分时租赁健康发展。加快运输旅游融合发展,鼓励道路客运站拓展旅游集散服务功能。

    快递服务更优质

    “十四五”时期,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建制村直接收投邮件快件

    邮政快递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曾军山表示,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要提升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快递服务更为便捷更广覆盖更加优质。城市地区智能收投箱等设施更好满足多元化需求,农村地区基本实现建制村直接收投邮件快件,实现抵边自然村邮政普遍覆盖。

    预计到2025年,邮政快递业年业务收入超过1.8万亿元,快递业务量超过1500亿件,增速均保持在10%—11%,大约相当于GDP增速的两倍。形成多个年业务量超过200亿件或者年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的邮政快递品牌,打造综合型寄递物流供应链集团。

    民航方面,“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枢纽机场改扩建,着力提升枢纽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合理加密机场布局,稳步建设支线机场和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重点加密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机场。到2025年,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新增跑道40条,形成一批以机场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到80%以上的规划目标。

    2022-01-23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地要分类分区精准防控

    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就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春节临近,人员开始返乡,对于来自不同风险区域的返乡群众,各地要分类、分区精准落实防控措施,防止政策执行简单化、一刀切,防止层层加码。

    我国疫情形势总体依然平稳

    米锋指出,据世卫组织简报,奥密克戎毒株已在有数据可查的大多数国家取代了德尔塔毒株,许多国家报告了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社区传播。“当前,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明显降低。但近期部分地区接连有本土聚集性疫情报告,疫情扩散和外溢风险仍然存在。”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目前我国疫情形势总体依然平稳。此前,国内发生的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向好的态势。

    据贺青华介绍,天津奥密克戎疫情报告病例数已经持续下降,1月21日首次出现了社会面的病例清零,社区传播风险基本控制。河南安阳新增病例数呈下降态势,但仍需警惕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存在的隐匿传播导致的潜在扩散风险。河南郑州、许昌1月20日首次出现零新增病例,陕西西安1月18日首次出现零新增病例,疫情进入了收尾阶段。广东珠海、中山疫情新增加病例均来自集中隔离筛查,社区传播风险逐步降低。北京海淀近日新增加的病例来自集中隔离筛查发现,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北京朝阳、房山、丰台、大兴近日报告的本土病例疫情处于发现早期,疫情源头还在排查过程中,多名感染者活动轨迹比较复杂,涉及的场所人群密集,社区传播和外溢的风险较高,需要加快风险人群排查和管控。

    坚持预防为主,人、物、环境同防

    米锋强调,要加强应急值守、高效运转,一旦发生疫情快速反应、果断处置。要坚持预防为主,人、物、环境同防,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做好重点行业风险人员排查,及时发现排除风险隐患,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做好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是关键。”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认为,从过去的两年经验看,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把群众及时组织动员起来,筑牢社区防控人民防线,是防止疫情向社区扩散的有效办法。“发生疫情的地方社区工作者十分辛苦,希望当地党委、政府落实好轮休、加班补贴等有关政策。”

    春节期间,农民群众走亲访友等带来的人员聚集也对疫情防控形成挑战。对此,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建议,农民群众一是要树牢安全防护意识,切实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二是要因地制宜移风易俗,不要搞大操大办;三是农村基层组织要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四是在农村地区可能会有人员聚集的场所,要特别注意落实好疫情防控的规定,加强通风和消毒。

    落实“四早”,提高基层疫情处置能力

    在回答光明日报记者“如何有效提高基层地区疫情处置能力”的提问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监察专员傅卫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很快、传染力也强,在农村地区由于医疗资源和防护条件相对都比较薄弱,对于疫情应对确实需要更加进一步引起重视。”

    “总结近期天津、河南等地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聚集性疫情的处置实践,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疫情处置能力,其实关键仍然是要落实‘四早’,压实四方责任,尽早尽快地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最小范围。”傅卫说。

    傅卫表示,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印发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方案等一系列要求,并印发《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手册》,为各地开展城乡社区防控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

    针对农村地区核酸检测不便等情况,傅卫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已要求各地指导农村地区明确能够提供核酸采样服务的乡镇卫生院信息,向社会公布相关机构名称、地址、工作时间和联系电话等,以便农村居民就近就便接受核酸采样服务。

    非冷冻入境物品致人感染证据尚不充足

    针对“我国个别地区一些病例可能是经由境外物品感染病毒”的说法,贺青华表示,经专家研判分析,目前非冷冻入境物品导致境内人员感染的证据尚不充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还需要密切观察和评估。

    “现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感染者排出的病毒可以污染物品表面,病毒在物品表面不会增殖,在常温条件下病毒短时间内会降解失去感染活性,而且病毒在不同物品表面存活的时间也有差异,在纸巾和印刷品等材料上存活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24小时。”据贺青华介绍,新冠病毒在物品上的存活时间还受到环境因素和病毒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低温、潮湿、密闭和病毒浓度高的条件可能会延长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的时间,“新冠病毒对消毒剂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可以快速灭活新冠病毒。”

    “从全球研究和防控实践看,新冠病毒经呼吸道感染,主要是通过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传播。”贺青华说,“由污染物品导致人感染不是新冠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但也不排除这种可能。目前证据还不充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当前控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仍然是防范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现阶段我国防控措施仍不能松懈

    针对公众关心的“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数已较高,是否不用再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等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进行了回应。

    梁万年指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急性期,未来疫情的发展方向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奥密克戎变异株逐渐成为全球的主要流行株,其传播速度比较快,影响也比较大,但科学上对其危害性,比如说针对不同人群的致病能力,包括致病后可能导致的后遗症等,我们都还不是很清楚。”

    梁万年表示,目前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还没有达到足以建立坚固的免疫屏障的程度,过早仓促放松防控,将极易丧失我国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多国防控实践也证明,过早解封容易导致疫情反弹、重症和死亡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近日发布的报告中也指出,奥密克戎可能不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在未来朝什么方向变异,仍然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梁万年表示,就现阶段而言,维持现行的防控措施和策略是当前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

    2022-01-23
  • 总书记和我握过手: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习近平

    隆冬时节,辽阔的三江平原寂静而壮美。

    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智慧农业农机中心,农场工作人员陆向导刚给一台农机做完维护。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农场考察时的场景,他眼里满是笑意。

    2018年9月25日下午,金风送爽,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始终牢记在心。”陆向导言语坚定。

    2021年又是丰收年!北大荒集团粮食总产量超过460亿斤,比2020年增加30亿斤,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均为历年来最高水平。

    “总书记心里装着老百姓,希望咱过得幸福”

    “是总书记!总书记来了!”陆向导记得,那天他正和其他9名收割机驾驶员在地里作业,看见习近平总书记走过来了,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和同事们围拢上去。

    “我们干着活,手上有泥土,可总书记一点也不在意,笑盈盈的,一一跟我们握手。”陆向导当时就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正对面,“和总书记离得这么近,老高兴了!”

    陆向导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就像拉家常一样仔细询问,今年收成怎么样、粮食价格怎么样、家庭收入怎么样、子女就业怎么样、农场经营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叮嘱他们注意作业安全。“总书记心里装着老百姓,希望咱过得幸福!”

    陆向导的爷爷1959年从老家山东来到七星农场,那时播种用的还是牵引式播种机,只能靠人力和畜力拉着走,很费劲。到陆向导的父亲那一辈时,农机已经普及,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到我这一代更先进,操作农机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陆向导现在是七星农场第三管理区农机副主任,他说这些年农机技术迭代进步快,“比如打农药,爷爷一天打10亩地,父亲一天打200亩地,我操作无人机,不用出门,一天能打1500亩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这些年逐步推广农业智能化,水田种植实现了浸种催芽、育秧硬盘生产、插秧、田间管理、收获、翻地旋地、筑埂全过程智能化作业。”建三江分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凌长江说,得益于科技进步,水稻种子用量减少10%,育秧时间缩短7至9天,出苗率、秧苗素质大幅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15%至20%,亩减肥15%,稻谷收获损失减少2%至3%,亩节省人工成本50元以上。

    “总书记说的是内行话,对农业非常了解”

    “总书记和我握手的情景,我永远难忘。”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副主任张少波说。习近平总书记来园区考察时,他为总书记作讲解。

    当天,张少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从土壤中提取微量元素的过程和目的。“听完讲解,总书记走上前来,一边察看大屏幕上显示的各项数据,一边问我们是怎么给土壤补充锌、硒元素的。”张少波回答,是通过飞机航化作业,对叶面喷施锌肥、硒肥。总书记点了点头说,这是通过对植株体施肥进行补充。“总书记说的是内行话,对农业非常了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近年来,园区一直把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任李晓辉表示,一方面是对黑土地开展重金属污染监测项目,早发现早预防;另一方面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定期检测黑土地中17项微量元素,为每家农户发放施肥建议卡,量身定制施肥方案,缺啥补啥,而且提高有机肥使用率,保证土壤肥力的同时避免化肥污染。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道。

    粮安天下。凌长江说,为了稳定粮食生产,除了保护黑土地,建三江一向重视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杜绝“良田种树、上山种粮”行为。“严格落实‘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年年抓紧粮食生产,才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得从培育好种子做起。未来,园区将继续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力度,靠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李晓辉说。

    “党的政策好,俺们种地有保障、有底气”

    “去年大丰收,粮食收得多、快、好!”望向自家的352亩水稻田,张景会喜上眉梢,“这几年连年增收,去年又新添了拖拉机和吉普车,刨地不动手。等农闲,一脚油门,俺老两口也出门旅游去。”

    张景会是七星农场水稻种植户,三室一厅的新家,宽敞亮堂,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合影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总书记来的前一天刚下过雨,地里又湿又滑。看到总书记来了,俺连忙跑过去,深一脚浅一脚,一口气跑了六七十米。”张景会笑着说,“总书记怕俺们摔着,让慢些跑,别着急。”

    “总书记的手可暖和了,关切地询问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大家心里也暖了。总书记心里装着俺们农民呢!”张景会说,“俺向总书记报告,自家大米有了品牌,销路挺不错。总书记点了点头,说挺好。”

    丰收的农田,踏实的心田。短短3年多,张景会的品牌大米销量翻了番,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党的政策好,俺们种地有保障、有底气!地表水灌溉的水稻每亩补贴133元,智能浸种催芽每亩补贴4元,还有农业保险……”张景会打开手机上的农户服务平台软件,向记者算起了补贴账、节本账、增产账。

    七星农场农业生产部负责人张华贵介绍,近些年推广数字管控高产模式,对水稻的每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要素进行标准化指导。“技术培训送上门,指导手册发到手,农民种地有了好帮手,亩均增产近百斤。”

    这几年,张景会家门口变化很大。林荫小路直连地头,田间土路铺上水泥,翻新的公园美观惬意,农场还新建了体育馆和活动中心。

    张景会担任了第八管理区先锋田间党小组组长,最爱的还是钻研水稻。2020年他在田头组织了40多次种植户现场培训,1万多人次参与。

    “总书记关心我们北大荒,俺又是科技示范户,要带领大家伙儿多种粮、种好粮,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不断迈向共同富裕!”张景会兴奋地说。

    《人民日报》(2022年01月23日01版)

    相关报道:

    “你看,乡亲们笑得多灿烂!”(总书记和我握过手)——回访河北正定县塔元庄村干部群众

    “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总书记和我握过手)——回访江西吉安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干部群众

    满腔真情做学生的引路人(总书记和我握过手)——回访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

    房子敞亮,心里更敞亮(总书记和我握过手)——回访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一家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总书记和我握过手)——回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

    做党和群众信赖的健康守护者(总书记和我握过手)——回访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医务人员

    2022-01-23
  • 去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965万户

    本报北京1月21日电(记者丁怡婷)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21年,我国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惠及居民965万户。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2019至2021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4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多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有针对性地总结各地解决问题的可复制政策机制和典型经验做法,涉及动员居民参与、改造项目生成、金融支持、市场力量参与、存量资源整合利用、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2022-01-22

  • 首 页  上一页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