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桥头堡”踔厉风发——2022年自治区两会特稿之三
2021年,世界经济处于艰难前行中,中国主动开放、逆势开放,为疫情阴霾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开放的暖流”,内蒙古作为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在这“暖流”的潮头上踔厉风发。
向北开放,外贸驱动有力
春节将近,恢复了货运的二连浩特公路口岸集卡穿梭,一派繁荣景象。
口岸兴旺,折射外贸火热。
2021年前11个月,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完成进出口货物运输1546.65万吨,同比增长3.5%;出入境中欧班列2416列,同比增长12%,实现了疫情下的逆势增长。
2021年12月31日23时,满载电脑显示器、手机配件等30余种商品的中欧班列驶出国门,开往波兰。这是2021年经满洲里口岸出境的最后一趟中欧班列。
满洲里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2021年出入境中欧班列4235列,比2020年增加650列,增幅达18%。
目前,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通达欧洲13个国家、28个城市,出口货物有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工业机械、金属、农副产品等;进口货物包括汽车配件、板材和食品,班列往返重箱率均达100%。
中欧班列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上运输新通道,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自治区内中欧班列的开通让内蒙古向北开放跃升了一个档次。
2021年12月29日,首列“青城号”呼和浩特—莫斯科中欧班列开行,成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开行的第10条中欧班列线路;今年1月12日,“乌拉特后旗号”中欧班列正式开行,满载着50个集装箱油葵籽仁等优质农产品驶向莫斯科。
与沿线国家实现贸易自由化是内蒙古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最好的注脚。
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开放赋予内蒙古甘美的果实。
另据满洲里海关统计,2021年1-11月,内蒙古东四盟市外贸进出口319.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5%。其中,出口110.2亿元,增长32.2%;进口209.3亿元,增长9.7%。
疫情之下,如斯成绩,着实不易,也折射出内蒙古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向北开放桥头堡的价值得以实现。
内蒙古横跨“三北”、外接俄蒙、内邻八省区,是我国“北开南联、东进西出”的重要枢纽,具有陆海联运的优越条件。
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内蒙古开放脚步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全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5%,服务过境中欧班列占全国近50%。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等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向北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日益显现。
扬帆起航,口岸经济兴边富民
向北开放,使得内蒙古诸多边境城镇获得了腾飞的契机。
口岸,是向北开放的基础。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依托甘其毛都口岸,将金泉工业园区建成国家重要煤化工、有色工业冶炼基地和口岸过货资源的承接地。
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曾经偏远而荒凉的策克口岸,因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北方交通要冲,中蒙俄经济带西翼,已经在向北开放战略中获益,每年超过1000万吨的能源资源进口让策克口岸一跃成为全区第三大口岸。
借助地缘优势,二连浩特市已经把进口资源落地加工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一批木材加工项目带动了这个市的工业经济发展。
东乌珠穆沁旗与蒙古国交界,依托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一改多年不变的单一畜牧业经济格局,建设资源型工业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内蒙古向北开放,不仅兴了边,而且富了民。
孙玉龙抓住了这个机遇。前些年,他只身一人来到满洲里,预感到俄罗斯特色食品在国内市场会有巨大需求,2015年,孙玉龙成立了满洲里满洲利亚俄罗斯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香肠、列巴、提拉米苏等特色食品。目前,孙玉龙的公司已有70多个食品种类,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背靠满洲里这个口岸城市,孙玉龙的特色食品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同样,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有限责任公司得益于口岸发展,由昔日的批发商成为如今占据蒙古国果蔬市场70%以上份额的进出口企业。
内蒙古有19个口岸、8000里国境线,独特的区位、人文、资源优势,正在让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口岸经济、泛口岸经济辐射领域愈加宽广。
2020年以来,受到疫情影响,全区各口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疫情防控趋势的向好,口岸经济正在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
登高望远,桥头堡向涛头立
为了更好地开放,内蒙古在不断自我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是重中之重,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2021年,我区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强对已获批的三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的督导检查。支持二连浩特口岸跨境电商核心通道建设,筹建呼和浩特关区跨境二级节点。去年1-10月,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1亿元。
清理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牵头财政、发改、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力整治口岸乱收费问题。取消过磅费、口岸设施维护费、铁路货物运杂费等收费项目。
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效,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相比2017年压缩了50%。
针对疫情,货物进出口许可证全面实行行政审批事项“不见面”服务,统一发证业务标准,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网上申领审核并免费提供邮寄服务。
提升“软实力”的同时,我区也在不断打造硬件基础。
以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乌兰察布为例,陆路通道方面,与俄蒙合作建设了乌兰察布-乌兰巴托-乌兰乌德“三乌通道”;出海通道方面,与天津港、曹妃甸港合作建设了内陆港,打通了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构建起了跨境双向物流服务体系,是俄蒙产品成本最低的“出海口”;航空通道方面,集宁机场完成航站楼国际流程改造。
目前,内蒙古立体化的国际物流通道已初步形成,为进一步向北开放注入硬核实力。
2021年11月27日,内蒙古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构建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把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打造我国内陆开放高地和沿边开放重要支点。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时不我待。
今后,内蒙古要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铁林认为,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内蒙古要把沿边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对外开放工作搞上去。今后,内蒙古既要积极参与“内循环”,争取有利的产业分工,又要更进一步参与“外循环”,拓展整合资源和市场的范围。把融入国内大市场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内蒙古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发挥向北开放的地缘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建设好中蒙俄经济走廊,打造中国(满洲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实施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扩能改造,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促进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
征途上蓝图绘就,等待着后来人书写答案。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等一系列契机,内蒙古这个中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必将弄潮儿向涛头立,跨入一个更加美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