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认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浙江如何探索共富路径?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指出新发展阶段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时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时指出,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奇迹,开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法。建党百年之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强调要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如何认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浙江如何探索共富路径?

    “总的思路”“六大举措”谋划共富,浙江突出科技创新、数字变革,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六大举措,即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如何抓住高质量的“题眼”,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抓手?突出科技创新、数字变革,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浙江的选择。

    近日,没有跑部门、交材料,湖州市吴兴区东湖家园社区的低保户胡伟荣,通过困难群众优惠政策自动扣除,“无感”减免了713元。原先需要到相关公共服务单位至少跑4次变为“跑零次”、至少提交5份材料精简到“零申报”,办理时间从至少6个工作日压缩为“立即办”。

    “无感”办理背后是打破数据壁垒、创新联办的数字化改革。去年,湖州市政务办、国家电网等5家公共服务单位创新联办工作模式,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部门数据交换仓,将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及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受惠对象范围,按照对应户号给予困难群众减免优惠,无需另行申请。

    数字化改革,推动从根本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开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一名饲养工程师养8.6万只鸡。”在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蛋鸡养殖场刷新了人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认知。养殖场中控室,仅仅12人的团队管理着整个养殖场12栋鸡舍,对100万羽蛋鸡进行智能化管理。电脑屏幕上,每一栋鸡舍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关键数据一目了然。轻轻点击鼠标,就可远程投食、喂水、收蛋、出粪;鸡舍里的风机、可调节灯源等设施全部联网,通过自动化系统调温调湿调光。依靠自动化系统,一名工人每天可分拣鸡蛋3.6万枚。

    目前,浙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数据生产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被充分激发,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1.55、1.9、80%和45%,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有这样三组数字引人瞩目。这是浙江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提出的到2025年细化目标:设区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1.5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20-60万元的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5%。

    做大做好“蛋糕”基础上如何切好分好“蛋糕”?资源禀赋各异,发展基础不同,如何缩小差距?围绕“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浙江展开了一系列先行探索。

    在宁波市北仑区有一块约150亩的“飞地”,1个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和2家企业入驻其中。这块“飞地”,由山区的丽水市云和县和宁波市北仑区两地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资源互补、协调发展。这既是帮助山区县打破发展瓶颈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要素资源市场化高效配置的有效途径。

    “飞地”背后是浙江瞄准区域发展的突出短板“山区26县”打造的山海协作升级版。通过强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全省50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26县。同时,支持26县到省内发达地区投资建设产业、科创、消薄(消除薄弱)等三类“飞地”。

    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浙江运用税收等工具依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把“题眼”放在了“扩中”“提低”改革,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今年年初,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计划发展吊瓜特色农产品,建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初期投资200多万元。面对资金不足问题,村民投资的强村公司应运而生,创造性地引入现代股权基金模式,将村民的现有资金、土地、山林资源等创收点收入以股权形式入股到强村公司,收益按照村民入股比例分红。“这种新模式,不仅能够盘活村民闲置资金、资源等,还解决了村子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增加了村民投资创富的渠道。”该村干部张小强说。

    此外,在实施路径上,浙江提出要促增收,全面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优分配,创新完善分配调节机制;强能力,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重帮扶,加强困难群体帮扶;提品质,全力减轻不合理负担。如在促增收方面,将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等;在强能力方面,将深化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深化技能人才培养等。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主战场在“三农”,短板弱项在“三农”

    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加到4.4万元,城乡收入倍差缩小到1.9以内,浙江省级善治(示范)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主战场在“三农”,短板弱项在“三农”,计划通过五年努力,成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先行示范。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阶层三方面的差距,要抓住‘三农’这个关键。”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告诉记者,农村地区目前在收入分配、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短板。

    以收入为例,2020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突破3万元,但全省有7个县(市)的农民人均收入刚刚迈过2万元“台阶”。15个县(市、区)的城乡收入倍差大于2.0;全省城乡人均收入倍差最高的5个县(市、区)和最低的5个县(市、区)之间的差距达0.7左右。

    “低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民收入渠道较为单一,财产性收入占比偏低,仅占收入的3%。”黄祖辉说,初次分配应致力于“提低”和“扩中”,两者之间,“提低”是基础,“扩中”是目的。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只有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才能有效实现“扩中”的目的。

    促进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差异问题值得关注。“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要素市场割裂,城乡经济循环流动性差,城乡一体化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农村发展积累较少,现代化建设进程较慢。二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低,城乡公共服务存在差距。”黄祖辉说。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在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令人向往的美丽家园方面也需加力。

    “农业农村是短板,与此同时也说明存在着发展的空间。”黄祖辉举例说,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绿水青山”主要就集中在农村,是发展“三农”的宝贵资源,高质量打通、拓宽、优化“两山”转化,就可以将生态资源变为富民资本,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动态构筑共同富裕图景

    夜幕降临,在有“中国网红直播第一村”之称的义乌江北下朱村,村民们换上了舞蹈服装,在广场上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地舞动起来,村里请来的跳舞教师正在教村民跳舞、走秀。歌声、笑声、音乐声此起彼伏。村民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多彩。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覆盖率100%,市、县、乡三级文化设施覆盖达标率100%……一项项目标,展现着浙江把文化文明摆在示范区建设的突出位置,着力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从“浙江有礼”到“礼让斑马线”,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到构建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志愿浙江”到“最美浙江”“感动浙江”,文化在提升,文明在流淌,精神变富有。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方刘说,我们要实现14亿人共同富裕,必须循序渐进,在探索中前进,靠奋斗走向共同富裕。

    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同时,各地也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江苏省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广东省着力改变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面貌,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新战略;福建省晋江市探索打造共同富裕县域示范,聚焦实体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均等化公共服务,让更多百姓安居乐业。

    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护航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今年7月,浙江省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研究制定出台《关于监督保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系统构建监督保障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制度机制,明确监督保障的重点、路径、方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浙江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着眼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加强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推动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着眼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分层级分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聚焦以改革跑出先行示范加速度,开展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健全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的监督,推动体制机制重塑。

    “村里设施建好了,环境整洁了,来这里游玩度假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心里高兴!”日前,在杭州市淳安县界首乡严家村,西湖区纪委监委驻区发改经信局纪检监察组在实地督查“山海协作”工作进展情况时,听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反馈。

    据了解,西湖区结对严家村,投入960万元援建资金,协助建设1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保障“山海协作”落实落地,杭州市纪委监委加强政治监督,督促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修订完善《山海协作援建项目(资金)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和管理方式,建立项目申报、评审、任务和资金下达、跟踪评估等全过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形成“项目汇报、现场答疑、专家打分、综合点评”评审机制,压实受援方、支援方监管责任。

    湖州市纪委监委聚焦营造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监督,深入企业摸排情况,紧盯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以及政策制度落实不到位,担当不够、履职不力等问题,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整体氛围;温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审查调查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背后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挖掘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监督保障关于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有效落实。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消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把共同富裕伟大事业一步步推进到今天的历史阶段,也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带领全体人民继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2021-12-24
  •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网友热议“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这一年,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


    时至年底,各界热议中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截至12月22日上午,微博话题“十四亿人的十四五”已有1.5亿阅读,10.4万讨论。“开局之年看大势”等话题,备受关注。网友认为,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大势向好

    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长篇述评文章《开局之年看大势——二〇二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述评》,成为网上热文。

    此文开篇一句“凝重的年轮刻录历史的荣光”,瞬间把读者带进对2021年的回忆当中。“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开启。”

    文章结构清晰,从看形势、看优势、看态势、看走势、看大势等五个维度,对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述评。具体来说,“看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看优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彰显我国独特优势”,“看态势——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看走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看大势——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决心和信心所在”。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文章引述大量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事实,对“势”进行判断。如,谈到“优势”,文章指出,不到两个月,电影《长津湖》就领跑全球年度票房;“双11”当日,2600多个品牌开售一小时成交额就超去年全天……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我国市场规模巨大、优势明显。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激发市场潜力,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15.8%。谈到“大势”,文章指出,12月以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相继出台。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控政策有机结合,中国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变。

    此文上网后,不少网友留言,“中国的发展,就像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各地奋进

    “开局之年,复杂形势高超驾驭,独特优势充分彰显,安全态势稳如磐石,经济走势稳中向好,发展大势浩荡前行。”

    ——这是整个中国的气象。国家气象,由各地拼图组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条不紊。雄安新区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到12月21日,已有首批三家央企正式选址落地。微博账号“北京城市广播FM1073”刊文指出,作为首都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城市副中心已成为北京发展新高地。人民网刊文介绍,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和天津市均毗邻,特别是与河北省北三县仅一河之隔。目前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截至目前,10条跨界道路已经建成通车,通达公交线路已达21条。

    目光投向西南。四川在线刊文《“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与重庆,协同发展加快成势》指出,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到《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件”不断。文章举例说,对德阳市旌阳区居民刘猛而言的“大事件”,则是他的梦想实现了:在德阳定居,在资阳工作。文章还介绍,高强度投入之下,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已达13条,多条高铁建设持续加快。目前,成渝城际动车日均开行78.5对、发送8.7万人。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这里以4%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解放日报刊文介绍,今年初,沪苏浙皖开始合力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目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也正着眼于双向开放、双向联动,搭建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增强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枢纽链接……

    网友认为,“从北国云天到南部疆域,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整个中国,都在奋进中前行……”

    全面发展

    观察中国发展的维度,除了地域,还有领域。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微博账号“中国经济网”刊文指出,“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文章用数据说话,用对比分析——从国内看,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同时,我国粮食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从国际看,全球粮食供求延续宽松格局,联合国粮农组织12月预计,2021/2022年度全球谷物产量27.9亿吨,同比增加1924万吨,创历史新高。文章综合分析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

    海外网注意到,“十四五”开局之年,央企交出亮眼“成绩单”。它刊文指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显著。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亮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实施重组,普天并入电科,鞍钢牵手本钢,稀土、煤炭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文章尤其提到,今年以来,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按下“快进键”。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得实质性突破,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面建立,子企业签约比例达83.6%,比年初增长54.3个百分点。

    “十四五”开局之年,铁路成绩单喜人。一些网站转载新闻联播报道指出,今年中国铁路网络不断完善,运输效率不断提升,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引述最新数据说,今年前11个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400亿元,全国铁路投产新线164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610公里,高铁里程稳居世界第一。文章还讲到生动的故事——今年6月25日,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开通运营,这让刚刚大学毕业的次仁曲措选择回到西藏工作,成为拉林铁路拉萨站的一员。半年来,她也见证了这条铁路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网友留言:“中国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

    2021-12-24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全文如下: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年初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各项工作十分重要。各地区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做好节日期间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喜庆安康的节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疫情反弹蔓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减少“两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加强口岸城市疫情防控,严格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和空港口岸分流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市场监管,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强化旅途、餐饮、公园景区、商场超市等重点环节和场所疫情防控。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严格发热病人闭环管理,强化医疗救治服务。引导群众增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坚持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二、加大兜底性保障力度,真心真情关爱困难群众。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决兜牢民生底线。组织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实施工作。及时落实“煤改气”、“煤改电”补贴,加大对困难群体取暖补助力度,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加强对低保、特困、重病重残、流浪乞讨、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人口、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监测帮扶,及时向受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物资和冬春生活救助,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开展冬季专项行动,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治理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强化市场保供稳价,满足群众节日消费需求。统筹安排好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切实增加煤炭特别是电煤供应,有效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稳定增加成品油生产供应,保证北方地区取暖用气。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切实做好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丰富节日市场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加强节日重点消费品质量监管和价格监管,依法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四、大力唱响主旋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文艺活动,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凝聚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我们的新时代”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新时代。加强执法,维护文化和旅游节日市场秩序。

    五、统筹安排春运工作,保障群众平安有序出行。严格交通运输疫情防控要求,按照引导错峰出行、降低旅途风险、加强人员防护的原则,组织做好春运工作。细化落实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消毒通风、信息登记、设置隔离区等措施,加强客运一线服务人员日常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重点时段、热点路线运力供给,优化运输方式衔接、客运枢纽服务、防疫检查站点设置,减少车辆拥堵、人员聚集。落实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智能化条件下的出行。针对极端天气做好应急准备,防止发生大范围旅客、车辆滞留。强化运输安全监管,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六、树牢底线思维,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加强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渔业船舶等安全监管,严格大型活动审批,消除商住混合楼、大型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隐患,扎实开展燃气安全整治。突出抓好能源保供安全,对高风险矿井落实专人盯守,严厉打击违法开采行为,加强油气存储运输等危险源巡查。加强极寒天气和雨雪冰冻等灾害、森林草原火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防范处置矛盾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群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源头治理措施,把矛盾隐患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把握岁末年初社会治安规律特点,结合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涉枪涉爆、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违法犯罪,确保节日期间社会治安平稳有序。加强社会面巡防巡控,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控,最大限度消除治安隐患和盲点。统筹警卫安保和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筑牢冬奥安保防线。

    八、坚持勤俭文明过节,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转作风树新风,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自觉反对餐饮浪费、铺张奢侈,严格家教家风。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坚决抵制大操大办、高额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不文明祭扫等不良习俗。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的同志,做好对因公去世基层干部家属的走访慰问、照顾救助和长期帮扶工作,做好“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和“七一勋章”获得者有关待遇落实和走访慰问工作,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

    九、持续推进正风肃纪,严防“节日腐败”。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查快处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使用公车、公款旅游等问题,严肃惩治违规发放津贴补贴或者福利,注意纠治快递送礼、收送电子红包、“不吃公款吃老板”等隐形变异行为,持续释放从严信号。聚焦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民生保障、政务服务等,坚决纠治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以总结部署工作等名义随意向基层派任务要材料、同一内容视频会议层层套开、“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切实为基层减负。严格执行“十严禁”换届纪律要求,确保换届工作清明清朗。

    十、加强应急值守,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严格执行24小时专人值班和领导干部在岗带班、外出报备等制度,应急值守任务较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要健全应急值守联动机制。提前做好应急保障准备,遇有重特大突发事件或者其他重要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请示报告并及时妥善处置。直接服务群众的单位要安排好节日期间值班执勤并保证服务质量。

    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确保本通知精神落到实处。

    2021-12-24
  • 百年初心成大道 万里征程作雄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纪实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历史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战略决策,一次特殊而重要的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今年在全党如火如荼开展,掀起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

    回望历史来路、汲取历史智慧,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

    广大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以上率下率先垂范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指明方向

    11月8日上午,北京京西宾馆会议楼一层大会议室内,气氛庄重而热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里举行。

    在全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央政治局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抓了“三件大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筹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

    这“三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进行了战略谋划、顶层设计、统筹部署。

    这“三件大事”,都聚焦同一个主题、指向同一个目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这“三件大事”,有机联动、相互支撑、相映成辉,引领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步步深入、热潮迭起。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注重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当时间的指针指向2021年,矢志复兴的中华民族,行进到关键一程的关键节点。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2月20日,春节假期刚过,这场覆盖9500多万名党员的党内集中教育拉开大幕。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

    “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突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这场党内集中教育一经启动,便在全党上下迅速展开。

    9月13日,正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杨家沟革命旧址。

    眼前的几孔窑洞,正是当年召开“十二月会议”的地方。旧址内,一侧是影响中国历史的革命先辈群像,一侧是会议场景的油画。倾听历史的回响,总书记久久凝思。

    此行陕北,从杨家沟革命旧址到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到“红色模范村”郝家桥村,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追寻历史足迹:“走好路,就要不忘来路。看看过去的沟沟坎坎,我们是从这里走过来的,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观照现实,深入阐释、提出要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百年征程的鲜明主题,系统总结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发出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

    在福建,阐释“学史明理”:就是要“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到广西,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赴青海,解读“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

    去西藏,号召“学史力行”:就是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在锤炼党性上力行”,“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在推动发展上力行”。

    从八闽大地到八桂之乡,从大美青海到西藏高原……习近平总书记以一堂堂生动而深刻的“党史教学课”,为全党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6月18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庄严肃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和党员领导干部,来到这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大厅,久久回荡。

    习近平总书记以共产党人最挚诚、最庄严的方式为全党作出光辉榜样。

    几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北大红楼和丰泽园毛泽东同志故居,以参观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

    “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

    通过一次次亲身示范,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党史学习中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树立正确党史观和重视理论指导,总书记念兹在兹。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党史讲党史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听故事层面”“运用好红色资源”……聚焦学习方法,总书记谆谆教诲。

    “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关注青年一代,总书记语重心长。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心谋划、亲自推动下,这“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准确的行动方向、明确的实践导向在全党深入推进。

    求实务实守正创新

    ——全党上下高度重视、组织有序、扎实推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正值寒冬时节,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长山花园社区的会议室里,暖意融融。

    “这是我们党的第三份历史决议,意义十分重大”“这‘十个坚持’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两个确立’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心声”……社区基层党员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分享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感悟。

    这一基层社区热火朝天的学习景象,正是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上下广泛开展的生动缩影。

    从动员部署到全面推进到层层深入,党史学习教育的顺利开展,也是对全党组织力、动员力、行动力的一次检验。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

    ——开展宣讲,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基层。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人心,中央决定由中宣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成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

    3月16日,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首场报告会拉开帷幕。在京党政军机关干部、中央企业负责人、高校师生代表和各界群众700余人早早就座,现场聆听宣讲报告。

    “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有何重大意义”“学习教育重点涵盖哪些方面”……中央宣讲团成员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现场听众受益匪浅。

    5天之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滨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气氛热烈,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如何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如何更好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针对基层干部结合自身工作提出的疑问,宣讲团成员给予了细致认真的解答。

    从机关单位到城市乡村,从学校企业到车间厂矿,中央宣讲团成员深入一线,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围绕大家关心的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让党史学习通俗易懂、走深走实。

    在一系列集中宣讲活动中,中央宣讲团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作报告80多场,举办各种形式互动交流活动100多场,直接听众近9万人,通过电视直播、网络转播等渠道收听收看人次超7900万,受到党员干部群众热烈欢迎。

    ——严督实导,确保中央精神落地生根。

    今年5月,根据党中央安排,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派出25个中央指导组,其中10个组负责指导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个组负责指导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人民团体。

    此外,受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委托,银保监会、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派出18个指导组,负责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指导工作。

    为把中央精神领会好、传达好、贯彻好,各中央指导组迅速进驻所指导地区部门单位,全面了解情况,严格指导把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约谈提醒,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不折不扣地把党中央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到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各方面。

    及时传达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一竿子插到底随机抽查学习教育成果……各中央指导组准确把握定位,增强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截至12月中旬,中央指导组和中管金融企业、中管企业、中管高校指导组共深入4182个基层单位调研指导;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审阅省部级领导班子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776次,共召开1053个座谈会、随机访谈7150名党员干部群众,为党史学习教育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深刻剖析,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出新气象好效果。

    “我就提一点,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民俗一条街上还有不少白色垃圾,花坛景观参差不齐,每天来的几百名外地游客看了怎么想?”这是在一个村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上,一名党员对支部书记的批评意见。

    谈体会、讲收获,摆问题、找差距,补短板、提质效,今年“七一”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精心制定方案,在专题组织生活会中检验学习效果。

    在机关,专题组织生活会让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共同查摆问题;在基层,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到了抗疫的“战场”和学生党员实践基地等一线,确保开出实效。

    一场场充满“辣味”的专题组织生活会,让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成为充分发扬党内政治生活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的过程,成为“排毒治病”“补钙壮骨”的党性教育过程,见证了党员干部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不断提升。

    ——创新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活起来、深下去。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吸收借鉴历次党内集中教育的好做法好经验,立足党史学习教育特点和党员、干部实际需求,在不断拓展内容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学习载体,把书本学、实践学、现场学结合起来,形成了“我要学”的生动局面。

    注重可视化、数字化学习,一大批党史讲座视频的展映展播,影视、戏曲、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综合运用,一大批鲜活的新媒体产品,形成了党史“天天见”“时时见”“处处见”的生动景象。

    深入学习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四本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重要参考材料,推动基层党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为抓实抓好农村党员、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基层纷纷结合实际,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组织党员走进纪念馆、展览馆感受红色印记,举办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激发学习热情,邀请英模代表走进主题党史课堂分享永远跟党走的深刻感悟,开设影视党课、音乐党课、戏剧党课,设立“党史文化墙”等学习载体……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不断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在广大党员中掀起学习热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广大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初心、践行使命,激发继续前进的奋斗热情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今年6月,党的百岁生日前夕,交响清唱剧《江姐》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上演。演出中,“江姐”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着在场师生。

    不少师生在观看完演出后感慨:“这是一堂形式生动的党史课,不仅让我们对巾帼英雄‘江姐’有了更深入、更立体的认识,也激励我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辈精神。”

    这是理想信念的深刻洗礼——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长约1.1公里、通往繁华大道的延乔路成为“网红路”,前来致敬的人络绎不绝。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我们会是你们的双眼,替你们看遍。”今年来,在以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命名的路牌下,一束束鲜花、一张张留言卡,自夏至冬从未间断。

    对革命先烈的致敬,也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

    从中共一大会址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从遵义会议会址到河北西柏坡……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群众带着敬仰追寻而来,满怀理想信念而归,寻到了担当之要、追梦之路、信仰之光。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基因传下来。深挖资源、培根铸魂,广大党员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深刻体会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钙更加充足。

    这是思想理论的深刻淬炼——

    赣鄱大地,一片红色热土。

    今年3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里,教学科研部的老师们一拿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就第一时间组织研读,交流心得体会。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更加感受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特优势。要进一步把学党史、悟思想的收获融入教学,更好帮助学员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逐梦征程上的接续奋斗,源自思想理论的深刻自觉。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开展深入的专题学习、专题研讨,利用好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化学习,邀请专家辅导……

    党史学习教育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纷纷掀起理论学习新高潮,在深思细悟中提高认识,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

    这是为民务实的真切笃行——

    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为民造福的历史;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初心、践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立足行业实际和主责主业,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持续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黑龙江立足东北地区群众冬季供暖需求,修订《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将居民供热室温标准由原来的18℃提升到20℃;建设银行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发展,助力解决百姓住房难题;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多校举办毕业生系列招聘活动,为学子就业提供便捷服务……

    从防汛救灾到基层治理,从服务“一老一小”到教育就业住房保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这是激发斗志的重新出发——

    湘江之畔,广西桂林毛竹山村,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如今靠着发展葡萄产业富了一方百姓。

    “我们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没什么不能克服的。”毛竹山村种植户王德利说。

    在长征精神指引下,毛竹山村整合人文与自然双生态,强化乡村文旅发展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任凭形势变化、不惧惊涛骇浪。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精神的力量跨越时空,在学习中感动,在感动中传承。

    半个世纪前,科学家郭永怀隐姓埋名投身于我国核武器研制,当乘坐的飞机坠落时,他和警卫员在生命最后一刻,用胸膛护住了公文包里的重要文件。

    如今,在郭永怀曾任教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从推动科研攻坚,到助力乡村振兴;从深化改革开放,到推动转型升级;从改进执法司法,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鼓足决心干劲,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攻坚克难,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内生动力。

    集中学习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使命无穷期。

    5年前,人民大会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5年后,天安门城楼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

    “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历史照亮未来,奋斗成就伟业。一次次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勇气,一次次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2021-12-24
  • 中国民主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

    中国的现代化,没有走西方老路,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没有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民主

    坚持中国的民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设计和发展,坚定不移走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是中国民主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在上海,一名来自邮政系统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处奔走,深入了解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情况,并将他们的心声带到了全国两会,促进了中国灵活就业者的劳动保障;在浙江温岭,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居民、专业人士等齐聚民主恳谈会,围绕一个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进行恳谈,最终形成了令多方满意的改造方案……不久前发布的纪录片《共同的追求》里,两个关于民主的故事,有力彰显了中国民主的勃勃生机,生动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里,中国的民主之花绚丽绽放。”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深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世界意义,强调“中国基于本国国情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既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中国的民主经历了选择、探索、实践与发展的艰辛历程。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民主是多样的,实现民主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民主不是一种定制的产品,全世界都一个模式、一个规格。”人类政治文明的百花园之所以绚烂多彩,正是由于不同文明各有千秋。真民主、好民主,要做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不仅有选举、投票的权利,也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不仅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也能有效实现;不仅推动国家发展,也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的现代化,没有走西方老路,而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没有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而是创造了中国式民主。占世界人口近1/5的14亿多中国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民主的信心。这是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各国走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民主模式,必然导致水土不服、弊病丛生,甚至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坚持中国的民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设计和发展,坚定不移走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是中国民主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的民主实践启示各国,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民主,才能不断发展完善,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现代化发展的民主形态,学习借鉴而不是照抄照搬。中国不寻求输出中国的“民主模式”,而是坚定支持各国自主选择本国的民主发展道路,反对外部势力以“民主”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民主在一国内体现为人民当家作主,在国家间则体现为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是民主的忠实追求者、积极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不但在本国积极发展人民民主,而且在国际上大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在经济、科技等领域促进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从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大方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同于已有的任何一种民主实践,它创造了人类民主的新形态”“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非常适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高度的制度优越性”“中国今天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中国的民主制度作支撑”……前不久,在“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上,国内外与会嘉宾高度评价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民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类对民主的探索和实践永无止境。面向未来,中国愿与各国交流互鉴、携手合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1-12-23
  • 20省份上调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你涨了多少?

    中新经纬12月23日电(董湘依)2021年即将收官,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已有20省份上调2021年最低工资标准,快看看你涨了多少钱。




    20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天津、山东、湖北、内蒙古、宁夏、陕西、辽宁、新疆、山西、黑龙江、江西、西藏、海南、甘肃、安徽20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从工资水平看,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天津、山东、湖北8地的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其中,上海最高为2590元。




    具体来看,上海从7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80元调整到2590元,增加110元。

    北京8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2200元调整为2320元,上调120元。

    广东从12月1日起调整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一类标准为2300元,二类标准调整为1900元,三类标准调整为1720元,四类标准调整为1620元。分别上调200元、180元、170元、210元。

    浙江8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四档调整为2280元、2070元、1840元三档,前三档分别上调270元、270元、180元。

    江苏8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一、二、三类地区分别调整为2280元、2070元、1840元,分别上调260元、240元、220元。

    天津7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2050元调整为每月2180元,上调130元。

    山东10月1日起调整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分别为2100元、1900元、1700元。

    湖北自9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2010元、1800元、1650元、1520元四档,分别上调260元、300元、270元、270元。

    内蒙古从12月1日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全日制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1980元,涨了220元;二类地区1910元,涨了250元;三类地区1850元,涨了290元。

    宁夏自9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950元、1840元、1750元三档,分别上调290元、280元、270元。

    陕西5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一、二、三类区分别调整为1950元、1850元、1750元,均上调150元。

    辽宁自11月1日起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910元、1710元、1580元、1420元四档,分别上调100元、100元、100元、120元。

    新疆最低工资标准分四个档次,从4月1日起执行。月最低标准分别为1900元、1700元、1620元、1540元,均上调80元。

    山西自10月1日起,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先的四档调整为1880元、1760元、1630元三档,前三档分别上调180元、160元、130元。

    黑龙江从4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按区域分为三档。第一档为1860元,第二档为1610元,第三档为1450元,分别上调180元、160元、180元。

    江西自4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区域最低为1850元,二类区域最低为1730元,三类区域最低为1610元,分别上调170元、150元、140元。

    西藏7月1日起将现行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850元,涨了200元。

    海南12月1日起对全省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其中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830元;二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730元;三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680元。

    甘肃自9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一、二、三、四类地区分别调整为1820元、1770元、1720元、1670元,均上调200元。

    安徽12月3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由1550元调整到1650元,第二档由1380元调整到1500元,第三档由1280元调整到1430元,第四档由1180元调整到1340元。

    打工人如何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省份的最低工资将于明年起实施。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调整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明确,一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2000元,二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800元,三类行政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1600元。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将于2022年4月1日起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重庆市最低工资标准实行两档制,两档分别比原标准1800元/月和1700元/月提高了300元。

    除了上述省份外,吉林、四川等多个省份今年也曾提及计划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中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保全律师此前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最低工资上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保障其合法权益;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平等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工资克扣现象的发生。(中新经纬APP)

    2021-12-23
  •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十年成效显著

    今年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第十年。近日,由教育财务司会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完成的评估报告显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十年来成效显著,基本做到了“每一分钱都没有浪费”。从“吃不饱”到“吃得好”,营养改善计划让近3800万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从每生每天3元到每生每天4元,再到现在每生每天5元,一顿“营养餐”,带来怎样的改变?


    米饭蒸黄豆、开水就馒头,15年前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状况堪忧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15年前,我们在广西都安调查的情况是孩子们住在学校,但是他们每天只能吃米饭和蒸黄豆。在西北,他们只是上课带着馒头喝水。经过测算,这些吃的东西只能够满足他们60%-80%的热量,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还有维生素都是缺乏的,体现在孩子的身高。疾控中心有一项研究,2006年,农村的孩子13岁只相当于城市孩子11岁的身高,差两个年龄段。

    不光是身高差,各方面的营养差,学生上课都没有精神。有的孩子说,在上早操的时候都会有学生晕倒,一天吃两顿饭这样的情况也很多。所以孩子们在学校里,只是粮食增产不行,还需要有公共服务,给他们做饭,让他们能够吃饱,能够有营养餐。

    一顿“营养餐”,除了能让孩子长高,还能提高学习成绩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我们看得见的是身高,看不见的是大脑里边的变化。饥饿会使孩子在大脑的多个部分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负面情绪会比较多,以及道德感会降低。

    自从有人关爱,有人给他们做饭,能够吃到营养餐以后,他们课堂上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他们的身体素质会更好,非认知能力也提高了,学业成绩也改善了。

    每人每天5元钱,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够吗?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我们是做过测算的,5元或者说原来的4元,它能够满足孩子基本的营养需要。一顿午餐有800多大卡热量,有27克的蛋白质,还有维生素、微量元素,大概都能够满足,欠缺一点钙等等,需要用其他方式补充。

    城市的大师傅曾经在贵州一所小学里做过一顿饭,一顿饭是一荤两素,一个汤,4元能够做下来。城市的4元可能不够孩子的点心钱,但是农村的4元,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馒头,这是边际收益最高的。

    “十年营养餐改善计划”如何确保食品安全、资金安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供餐现在是两种形式,①学校自己的食堂供餐。②由公司操作集中供餐,但教育部不主张这种模式。

    整体来说,过去10年,我们国家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学生营养改善,应该说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故,财务安全也是保障的,如果和国家花了2000亿在营养上相比,中间发生了1.7亿的问题,而且已经得到纠正,过去两年里头没有再发生这种情况,这些都是可控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控制,不要让市场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公共服务,食堂供餐是最有效的办法。

    “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走过十年,未来还需通过立法把孩子的健康放在优先位置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经实施10年,根据这个情况完全有条件通过立法把资金的问题明确下来,把中央地方的责任明确下来。从4元提高到5元,用了7年时间,这个时间是太长了。

    财政永远都会有困难,无非什么是优先项的问题,是广场,是美化城市,还是孩子身体健康、孩子营养。靓丽的城市可能是看得见的,而孩子身高,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可能是看不见的,但后者是实实在在的,是我们长远发展所必需的。

    “十年营养餐改善计划”,除了成绩之外,还看到哪些希望?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10年改善了近3800万孩子的营养状况,他们现在都已经进入高中了,还会有4000万在未来10年的项目里,这些孩子没有挨过饿,课堂上没有说饿得不行,没有饥饿的记忆,他们更健康、更阳光,学习更好,他们是我们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

    “农村营养餐改善计划”的资金回报是1比5,学前教育阶段儿童也应纳入计划中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现在农村幼儿园一般都建在小学的闲置教室,就是哥哥姐姐吃饭时他们就放学了,他们就得看着哥哥姐姐们吃饭,很不合理。贵州省掏钱给设在小学里的幼儿园,也提供3元的营养餐,这种做法是对的。

    另外除了营养和健康以外,孩子早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国家花了2000亿在营养上,我们测算过,这个回报应该是1比5,有1万亿的回报。现在对于这些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早期教育的机会的孩子,应该给他们提供帮助,要花这方面的钱。

    2021-12-23
  • 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林郑月娥

    12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一年来,香港由乱到治的局面不断巩固,局势不断向好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明显,经济逐步复苏,社会保持安定。林郑月娥行政长官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全国人大有关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立法,对香港选举制度作出系统性修改完善;成功举办选举委员会选举和立法会选举,推动符合香港实际的民主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决执行香港国安法,依法止暴制乱、拨乱反正,维护法治的权威和尊严;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特别行政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深化同内地交流合作。中央对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中南海瀛台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听取她对香港当前形势和特别行政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汇报。

    习近平指出,一年来,香港由乱到治的局面不断巩固,局势不断向好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明显,经济逐步复苏,社会保持安定。林郑月娥行政长官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依照全国人大有关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立法,对香港选举制度作出系统性修改完善;成功举办选举委员会选举和立法会选举,推动符合香港实际的民主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坚决执行香港国安法,依法止暴制乱、拨乱反正,维护法治的权威和尊严;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特别行政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深化同内地交流合作。中央对林郑月娥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习近平指出,几天前,香港举行了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在新选举制度下,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选举和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先后举行,都取得了成功。广大香港同胞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体现,“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社会各阶层各界别广泛、均衡参与的政治格局得到确立。实践证明,新选举制度符合“一国两制”原则,符合香港实际,为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制度支撑,是一套好制度。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一国两制”作为重要内容写入其中。香港回归祖国20多年不平凡的历程充分证明,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香港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广大香港同胞根本利益。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我们坚信,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将进一步彰显。广大香港同胞一定能弘扬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同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并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韩正、丁薛祥、郭声琨、尤权、王毅、夏宝龙等参加会见。

    2021-12-23
  •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新时代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了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述评,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在高水平开放之路上栉风沐雨、勇毅前行的生动实践。

    ——编者

    黄浦江畔,开放画卷渐次铺展——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增设临港新片区,支持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扬帆起航;

    南海之滨,开放大潮奔涌而来——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出台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建设高水平中国特色自贸港,制度型开放按下快进键。

    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到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从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到连续4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实现了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这是对不断迈向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关系最生动、最贴切、最凝练的概括。

    在高水平开放之路上,新时代的中国正栉风沐雨、勇毅前行。

    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深化改革,全面开放。进一步降低关税激发进口潜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推进服务业开放,加快电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开放进程……新时代的中国坚定不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法国红酒、比利时巧克力、俄罗斯面粉、泰国天然乳胶枕……如今,位于吉林长春兴隆综保区的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成为市民采购进口商品的“窗口”。“特别是在双休日,前来购物的市民更多,单日平均客流量可达3000人。”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克服困难,坚定开放。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面对单边主义逆流和经济全球化遇到的一些回头浪,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不断推出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投资信心。”跨国医药企业拜耳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造福世界,主动开放。中国坚持发展自己与造福世界相结合,在享受权利、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履行义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合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在南南合作框架内继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援助。

    对外开放铺展恢宏画卷,全方位、全领域开放格局愈加明显

    “中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正在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习近平主席的铿锵话语,是掷地有声的承诺,更是矢志不渝的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铺展出气势恢宏的画卷,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等领域千帆竞发,全方位、全领域的开放格局愈加明显。

    开放高地更多——

    从无到有、从东到西,2013年以来,我国已分批次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新态势。作为对外开放新高地,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港成为我国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目前,我们正积极扩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试点。”海口海关关长施宗伟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在加快做好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开放环境更优——

    连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等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升至31位,连续两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如今,从菲律宾摘下的菠萝,走海运最快10至12天就可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这离不开中国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健全冷链物流等一系列开放举措。”水果生产、销售跨国企业都乐公司品牌总监王娜表示。

    开放机制更活——

    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步履铿锵。

    8月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全球营运商计划第一批培育企业——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旗下又“添丁”,子公司顺利落户浦东保税区域。去年12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全球营运商计划,通过“一企一档一专班”的个性化服务机制,助力跨国公司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打造全球性高能级功能总部。今年前三季度,首批签约的41家培育企业合计完成营业收入1620亿元,同比增长36%。

    开放水平更高——

    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和超大特大城市开放先导地位,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步伐,推动沿边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11月25日,伴随着嘹亮的火车汽笛声,满载4066吨印尼煤炭的67376次货运列车抵达广西贵港站。这批煤炭经海运从印尼运抵广西铁山港后,再通过海铁联运运抵贵港。

    “我们将加快推进铁路运输主通道、重要枢纽和物流设施建设,高水平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铁山港站站长谢德华说。今年前10个月,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等西部省份为关键节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开行4718列,发送货物47万标准箱。

    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广州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一项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一个个创新基地如火如荼,粤港澳大湾区拔节生长。

    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园、贸易物流园、青年创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持续扩大,人文交流扎实推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提质升级。

    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安提瓜和巴布达维尔·伯德国际机场、塔吉克斯坦瓦亚铁路、沙特麦麦高铁、中老铁路相继开通运营……2013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变为现实,推动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

    “中国铁建将抓住战略机遇,统筹国内国际,将高质量、可持续、抗风险、价格合理、包容可及目标融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表示。

    目前,中国已与14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到10.4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

    ——平等互利深化多双边合作。推进中非“十大合作计划”、落实“八大行动”、制订《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宣布共同实施“九项工程”……今年前10个月,中非贸易额和对非直接投资额双双逆势上扬,分别达到2071亿美元和超过26亿美元,同比增长37.5%和10%。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

    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中国积极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即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还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

    迄今,中国参加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认真履行相关条约义务。在应对世界经济衰退、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中,中国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与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一定能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推动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1-12-23
  • 清远磁浮专线银盏特大桥双幅转体梁实现对接

    12月21日凌晨,中铁十一局承建的广东省清远磁浮旅游专线银盏特大桥的双幅转体梁实现精准对接。作为该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银盏特大桥跨越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与广清城际轻轨平行。此次对接的两座转体梁分别长68米、重4000吨,在京广铁路上方20多米的高空同步旋转了71度,对接用时90分钟。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2021-12-22
  • 黄河保护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用法治力量守护母亲河安澜

    千百年来,九曲黄河哺育着炎黄子孙,它是滋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但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亟需通过制定黄河保护法予以解决”。

    12月20日,黄河保护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草案聚焦黄河流域突出问题,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

    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廊道,但同时,黄河也是全世界治理难度最大的河流之一。

    水土流失、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这些突出问题对沿黄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保障黄河安澜,草案完善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制度,要求建立水沙调控和防洪体系、开展水沙调控和防洪工程建设,明确了水沙调度、防洪防凌调度、滩区防洪管理、河道综合治理、重点水库库区管理等制度措施。

    草案规定,在黄河滩区内,不得新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设立新的村镇,已经规划和设立的,不得扩大范围;不得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已经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影响防洪安全的,应当逐步退出;不得新开垦荒地、新建生产堤,已建生产堤影响防洪安全的应当及时拆除,其他生产堤应当逐步拆除。

    此外,草案还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

    严防污染筑牢黄河生态屏障

    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排放标准、流域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口监管……针对黄河流域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草案明确了相关制度措施。

    草案规定,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对沿河道、湖泊的垃圾填埋场、加油站、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环境风险隐患开展调查评估,并采取风险防范和整治措施。

    此外,草案还明确,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油气开采区等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管。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理、处置农用薄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管控。

    保护传承灿烂的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各族人民在这富饶、浪漫、壮美的几字弯里创造着黄河文明、丰富着黄河文化。

    “健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制度。”李国英表示,草案规定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黄河文化资源记录共享、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等制度措施。

    草案明确,国家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统筹利用文化遗产地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教育基地等资源。此外,草案还规定,国务院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统筹黄河文化、流域水景观和水工程等资源,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

    在加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方面,草案规定,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举办黄河文化展演、展示、交流、合作等活动,提高黄河文化的影响力。

    2021-12-22
  • 习近平同德国总理朔尔茨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21日晚同德国总理朔尔茨通电话。

    习近平再次祝贺朔尔茨就任德国总理。

    习近平强调,中方高度重视中德关系。近年来,中德合作一直是中欧合作的“领头羊”,这是两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的正确选择。明年将迎来中德建交50周年。回望半个世纪,中德关系展现了充足的活力、耐力、韧力、潜力;展望未来50年,两国应放眼全球,着眼长远,开拓进取,努力实现中德关系新发展。

    第一,坚持从战略高度把握两国关系大方向。中德都是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两国关系发展得好,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双方要坚持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保持高层引领的优良传统,为中德关系发展领航定向。要发挥双边对话合作机制作用,特别是要用好中德政府磋商机制,推动各领域合作发展。双方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明年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规划。

    第二,坚持以务实态度积极推动两国互利合作。中德两国经济都从对方发展中获益良多。中国已连续5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合作顶住新冠肺炎疫情压力实现逆势增长。双方应该积极开辟新能源、绿色和数字经济等新的合作领域,释放服务贸易增长潜力。欢迎德国企业发挥优势,抓住中国开放带来的新机遇,也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赴德国投资兴业提供公平营商环境。德国是中欧班列重要节点,相信中德加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将造福沿线国家,促进亚欧大陆联通。

    第三,坚持携手应对挑战,为全球治理作出新贡献。中德都是多边主义的维护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应该加大在国际事务中协调配合,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促进疫苗公平分配、推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等涉及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方案。要坚持通过对话解决地区热点问题,遵循和强化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原则,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行径和冷战思维。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中方愿同德方携手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习近平强调,中欧是全球两大独立自主的力量,有着广泛战略共识和共同利益。双方要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定位,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确保中欧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希望德方继续为稳定中欧关系发挥积极影响,持续为中欧关系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朔尔茨表示,感谢主席先生在我就任德国总理后发来贺信。我对我们曾经有过的交往记忆犹新,愿意继承和推进德中友好与合作。当前,德中贸易投资关系发展良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战方面合作密切,就阿富汗、伊朗核等地区问题沟通密切。这些构成了德中关系持续发展的三个支柱。德方愿意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精神,同中方一道努力,推动德中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德方愿以明年庆祝德中建交50周年为契机,举办好新一轮德中政府磋商,加强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服务业等领域务实合作,以建设性态度促进欧中关系发展。希望欧中投资协定早日生效实施。德方愿同中方在国际事务中共同维护多边主义。

    双方领导人互致新年问候,并表示愿保持经常性沟通,共同努力推动中德、中欧关系迈上新台阶。

    2021-12-22

  • 首 页  上一页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