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石家庄无极县供电公司:开展高损线路治理,助力公司提质增效

    自提质增效以来,国网无极县供电公司坚持以“降成本、增效益”为核心,全力高损线路治理,以同期线损为基础,狠抓10千伏线路经济运行指标精益化管控。

    由影响线路线损的分类可知,降低线损需要从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入手,如果管理降损有效实现,可使得实际的线损与理论计算得出的线损更加贴近,若技术降损得以实现,可使理论线损进一步减小,且管理降损与技术降损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在实际情况下。其中技术降损更多的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优化网络结构、电压等级以及无功配置等以降低电压的状况,从而降低线损。管理降损则只需要加强线损工作的管理工作,将人为因素导致的线路损失减少到最低,从而降低线路总的损耗,技术降损与管理降损两种降损方式缺一不可,应将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应用,使其相辅相成,进而进一步提高线损管理工作的成效。

    近期,公司运维检修部针对线路日损的现状,建立了领导决策、科室管理、供电所执行三级线损管理体系,科学制定线损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线路、台区和人头,并且将采集专业、计量专业列入治理10千伏线路线损的重点专业,形成业务协同、专业互补、信息共享、行动高效的线损治理合力,充分利用各专业系统的数据监测,实现漏洞早发现、异常早甄别、问题早定位;坚持每周对有问题的10千伏线路开展现场会诊,对涉及10千伏线路线损的营销管理、生产与运行管理等方面开展稽查,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同时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责任人提出绩效考核意见,有力地促进了10千伏线路降损增效工作的开展。

    截至目前,11月份公司10千伏线路同期线损日均达标率为98.01%,较去年同期水平提升1.44%,日均高损占比1.65%,较去年同期水平降低0.63%,10千伏线路经济运行占比89.40%,较去年同期水平提升44.96%。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以精准降损为目标,依托供电所,以同期线损为抓手,持续挖掘降损潜力,营造降损争先的工作氛围,让“提质增效”工作落地生根。(通讯员:赵倩)

    2021-12-15
  • 中国工程院发布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中国天眼”“基因剪刀”等入选

    中新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孙自法)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工程》(Engineering)组织评选的“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14日在北京发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基因剪刀”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及应用、抗击新冠疫情的公共卫生防疫治理等入选。


    这是中国工程院首次评选和发布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参评项目是近5年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实践验证有效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的重大成果,能够反映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当前工程科技最高水平。评选活动由中国工程院院刊学科编委会和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项目组专家联合担任评选委员会,遵循独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三项原则,经过全球征集提名、专家遴选推荐、公众问卷调查,最终确定“2021年度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评选结果:

    ——AlphaGo和AlphaFold。2016年,AlphaGo首次战胜人类围棋九段选手;2018年,AlphaFold高精度预测了人类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有机结合海量数据、先进算法、超强算力和领域知识,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启了认知决策赋能的新阶段,日益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及应用。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开发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科学家。这项被誉为“基因剪刀”的新技术,通过对DNA剪切实现基因组精准、高效修饰,带来了分子生物学的新变革;在遗传病及肿瘤治疗、基因筛查与检测、动植物育种与改良等领域,有着巨大的技术潜力。

    ——极紫外光刻系统。极紫外光刻系统以波长13.5纳米的极紫外光为光源,可实现将芯片制程最小工艺节点推进至7纳米、5纳米甚至3纳米。2019年,荷兰阿斯麦公司成功推出新一代极紫外光刻系统,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第五代光刻系统,可望将摩尔定律物理极限推向新的高度。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8年,全球第一个5G技术标准制定完成;2019年,5G技术首次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部署。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5G技术,可用于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和海量机器类通信,实现人-机-物互联互通,大大加快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步伐。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020年,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开放运行。FAST以喀斯特洼坑为台址,铺设由数千块单元组成的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以轻型索拖动馈源平台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望远镜接收机高精度定位。FAST使人类探索宇宙未知空域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主要利用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培育具有杂种优势的高产、抗病、优质水稻品种。2020年,中国科学家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创双季稻亩产1530.76千克的新纪录。杂交水稻的研发成功和大规模推广,是世界作物科学与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洞察号火星登陆探测器。2018年,美国“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作为第一个专门研究火星内部结构的探测器,洞察号携带先进设备,对火星地壳、地幔和地核进行探测,旨在认识火星如何形成和演化及现今的构造活跃程度。这标志着人类由对于类地行星的探测,迈向行星的“内心世界”。

    ——抗击新冠疫情的公共卫生防疫治理。面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中国、新西兰、韩国等许多国家运用科学的疫情防控策略,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大规模扩散。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2020年,历经20多年建设和运行的中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整体验收。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兼具防洪、发电、航运、生态补水等十多项功能,发挥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节能减排的生态效益。

    ——特高压输电工程。特高压输电是当今最高效、最经济的远距离输电方式。2009年,中国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投运;2019年,世界首个正负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中国建成投运。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实现了能源跨区域、大规模优化配置。

    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刊执行主编陈建峰发布评选结果。他介绍说,中国工程院院刊2021年开始组织评选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旨在促进工程进步,引领工程创新,发挥学术期刊学术引领作用,引导全球公众关注和支持工程事业。

    本次评选活动吸引来自世界各国工程科技人员的广泛参与,评选结果有三个特点:一是在核心科学或技术方面取得原创性突破,或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瓶颈或难点,在单项或多项科学技术指标上具有显著的竞争力,居世界领先水平;二是在技术整合、系统集成,实现工程的安全、精准、绿色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或在重大工程的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方面有突出创新;三是在带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全人类的生产力水平。

    陈建峰院士表示,中国工程院院刊由中国工程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创办,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科技综合性权威期刊,为全球提供一个高水平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发布交流平台。今后,中国工程院院刊将每年组织一次“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评选活动并面向全球发布。(完)

    2021-12-15
  •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天!赛场内外,做最好的东道主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岳川)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启幕,距今已进入最后50日倒计时。盛会将启,从筹办到备战,从工作人员到冰雪健儿,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人正在全力冲刺。



    随着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目前大部分赛事筹办人员已进驻场馆,赛时演练工作有序开展。正如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所说,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始终保持密切沟通,各项赛事筹办工作正在反复演练,进展极其顺利。


    由10项国际赛事、3个国际训练周和2项国内测试活动组成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渐入尾声,并将以12月28日至31日举行的冬季两项国际训练周作为收官。截至目前,包括短道速滑世界杯在内等10项国际赛事已全部结束。

    作为北京冬奥会前最重要的测试活动,中外参赛运动员、国际奥委会及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对“相约北京”系列赛事赞赏有加,赛场硬件设施、场馆运行团队、赛事组织服务等方面屡获好评。

    例如,这是被称作“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首次举办国际赛事。国际雪橇联合会主席弗格力斯盛赞“雪游龙”了不起,是送给这项运动的礼物,“很多运动员都跟我说过,这是一条非常棒的赛道,冰的质量很好,非常有挑战性。”

    在经测试赛全方位检验的基础上,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于近日发布,它在疫苗接种、入境要求、冬奥赛时、闭环管理等方面提供了更细化的信息。未来几周,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北京冬奥组委还将提供进一步的政策信息,确保赛事安全、成功举办。

    北京冬奥的筹备有条不紊,中国健儿的备战同样按计划推进。在冬奥会倒计时50日之际,首批确认参赛的中国运动员名单已经出炉。

    中国花样滑冰队近日公布了北京冬奥会双人滑和冰舞项目的参赛名单,隋文静/韩聪、彭程/金杨等两对双人滑选手以及冰舞组合王诗玥/柳鑫宇确定出战,这是中国队第一批公布的北京冬奥会参赛运动员名单。明日起,花样滑冰队将组织选拔赛,以确定单人滑项目人选。

    在相继完成世界杯分站赛的比赛任务后,面向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这两支国字号队伍进入最后的闭关冲刺。

    已经在冬奥会历史上摘得10金的短道速滑队,被视为中国代表团竞赛成绩的晴雨表。本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4站赛事,中国队共收获7冠,任子威、武大靖等名将均有摘金表现。不过队伍在世界杯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特别是女队在单人项目中无人染指金牌。对此,短道速滑集训队正在北京积极备战,弥补短板。

    随着卡尔加里站比赛于上周末收官,本赛季速度滑冰4站世界杯赛事全部结束。中国选手的表现格外亮眼,除在4站比赛中拿下4金3银2铜总计9枚奖牌的成绩外,共有4人次打破全国纪录。包括同一人多次刷新个人最佳的情况在内,共36人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

    当下队中状态最好的当属宁忠岩,他本赛季世界杯独揽3金2银。其中在卡尔加里站获得的男子1000米金牌,是中国选手首次在该项目上问鼎世界杯冠军。按照计划,中国速度滑冰集训队将于今日回到国内。下一阶段,队伍将在二七国家冰雪运动科训基地内进行封闭集训,直至冬奥会揭幕。

    完成在阿尔山的第一阶段冬训任务后,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正在外参加本赛季世界杯赛的争夺。这支队伍拥有徐梦桃、孔凡钰、齐广璞、贾宗洋等多位世界名将,是中国队在北京冬奥会上争金夺银的排头兵。

    截至目前,中国队已在本赛季世界杯中斩获4金5银2铜,徐梦桃、孔凡钰、齐广璞、贾宗洋均登上过最高领奖台。其中徐梦桃已将个人世界杯金牌数提升至26枚,成为历史上世界杯夺冠次数最多的运动员。

    从世界杯成绩出发,中国选手于该项目中依然具备一定集团优势,在北京冬奥会新增项目混合团体上夺取连冠便是最好证明。但若将目标锁定冬奥会最高领奖台,队伍还需利用好最后50天时间。

    目光转至雪上,中国滑雪运动员近来常驻社交媒体热搜板块,这得益于她们屡屡在世界杯中取得佳绩。

    短短一周时间,谷爱凌、蔡雪桐、苏翊鸣3人揽下4金。其中谷爱凌在6天之内夺取双冠,并祭出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的“杀手锏”,成为首位在女子自由式滑雪比赛中完成该动作的选手。苏翊鸣的金牌同样难能可贵,他完成了中国男选手在世界杯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中的历史性跨越。

    同样正在海外参加世界杯系列赛的还有中国雪车、中国钢架雪车等队伍的选手。按照规则,雪车和钢架雪车等项目的冬奥积分赛将持续到明年1月中旬,中国选手将为赢得更多奥运资格而战。

    此前比赛中,耿文强以1分46秒04的成绩获得奥地利站男子单人冠军,这是中国首个钢架雪车世界杯冠军头衔,作为队长的他给队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中国雪橇队队长范铎耀同为表率,他在日前于北京进行的世界杯中跻身正赛,从而改写中国雪橇历史。

    其他国字号队伍中,已获冬奥资格的国家冰球集训队以赛代练,正在俄罗斯参加大陆冰球联赛(KHL)的他们计划在本月完成外训外赛后回国;冰壶国家集训队的奥运选拔赛正在进行中,教练组将根据选手在6站比赛中的综合表现,遴选中最强阵容……

    站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天的节点上,中国冰雪健儿争分夺秒、加速冲刺。回首近四年的备战之路,中国冰雪运动成绩已取得飞跃式进步。特别是进入本赛季后,金牌、突破、纪录等字眼被不断重复提及。

    最后50天,希望中国健儿为梦想全力以赴,不留遗憾!(完)

    2021-12-15
  • 中老铁路(义乌—万象)国际货运列车启程

    12月13日,满载70个标箱小家电、机械配件、纺织用品、钾肥等货物的中老铁路(义乌—万象)国际货运列车从铁路浙江义乌西站始发。列车将从云南磨憨口岸出境,最终抵达老挝首都万象,全程运行时间4天。胡肖飞摄(人民图片网)

    2021-12-15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能源保供,一刻也不放松

    “又降温了!大家提前采取措施,预防气井冻堵,确保天然气生产平稳。”近日,北方多地迎来新一轮寒潮天气。在冬季保供非常时期,各地油气工人们坚守岗位,一刻也不放松,不少气田产能有了新突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保障冬季天然气供应为切入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全力做好今冬明春清洁取暖工作,重点关注能源供应、取暖费用、取暖效果、优惠政策落实、贫困群众取暖和安全取暖等情况,压实地方和企业保暖保供的主体责任,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以“应开尽开”“应储尽储”为工作主线,抓好项目开工建设,列入年度计划的新建扩建储气项目实现“应开尽开”;抓好储气能力建设,今年地下储气库注气计划在采暖季前提前超额完成,为冬季天然气调峰保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11月7日以来,全国天然气日供应量达到10亿立方米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亿立方米。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公司,综合采取有序动用管存气、启动地下储气库开采等措施,保障了天然气供应平稳有序。

    “我们将充分发挥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建立的天然气保供日调度机制作用,扎实做好各项保供工作。”孟玮说,要确保合同严肃执行,重点督促供需双方严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气,对民生用气全部纳入合同,确保足额供应。

    孟玮表示,要组织全力增产增供,重点推动企业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促进国内气田安全满负荷生产,全力增加国内资源供应。加强对北方取暖地区的供气保障,高峰期通过组织“南气北上”、加大储气动用等多措并举,增加北方地区资源供应,对供应偏紧地区加强调度保障。

    “要稳定民生用气价格。督促各地和相关企业严格执行天然气价格政策,保持民生用气价格基本稳定。”孟玮说,做好精准有序“压非保民”准备。组织各地和相关企业扎实开展“压非保民”预案演练,制定可实操的压减工作方案,确保一案在手、随时可用,坚决做到“压非保民”“限气不关阀”。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近日,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率队赴天津市、山东省东营市对海洋油气增储上产、油气科技创新、页岩油加快发展及油气绿色低碳开发等开展现场调研督导。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先后赴新疆、黑龙江、陕西等油气主产区现场调研督导油气增储上产和能源保供工作,组织地方和企业推动国内天然气快速上产,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高供气保障能力。

    2021-12-15
  • 习近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本报北京12月14日电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讲话全文见第二版)

    习近平强调,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上午10时30分,大会开始。全场起立,高唱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和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丰富的文艺形式,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丰硕成果。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习近平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5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习近平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习近平强调,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习近平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同世界各国文学家、艺术家开展交流。要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习近平指出,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文艺要效益,但决不能沾染铜臭气、当市场的奴隶。创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实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质,名声要靠德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珍惜自己的社会影响,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会接受,时代也不会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歌颂真善美、针砭假恶丑。要弘扬行风艺德,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习近平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凝聚爱国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文学家、艺术家。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要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向基层文艺工作者倾斜,用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各级党委要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要坚持教育引导和综合治理并重,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鼓励他们多创新、出精品,支持他们挑大梁、当主角,让当代中国文学家、艺术家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让中国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致开幕词,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代表人民团体致词。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和特邀嘉宾等约3000人参加会议。

    2021-12-15
  • 鄱阳湖越冬候鸟将超70万余只

    “鹤舞鄱湖、牵手世界”,12日,第二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启动仪式在江西永修吴城候鸟小镇举行。如今,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已经成为候鸟天堂,也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

    据悉,每年秋冬,全球98%以上的白鹤、95%以上的东方白鹳、70%以上的白枕鹤、60%以上的鸿雁从西伯利亚、蒙古及中国东北飞抵鄱阳湖,60-70万只候鸟在这里生活栖息。

    江西省林业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抵达鄱阳湖的越冬候鸟达63.7万余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7种,分别是:白鹤、白枕鹤、白头鹤、黑鹳、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和黑脸琵鹭,其中,江西省省鸟白鹤的数量有3500余只。预计到观鸟周活动期间,鄱阳湖越冬候鸟将超过70万余只。

    2021-12-14
  • 龙门石窟奉先寺50年来首次“大保养” 景区仍正常开放

    2021年12月12日,工作人员在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型保护工程现场施工作业。位于河南洛阳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启动奉先寺大型渗漏水治理和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这是奉先寺自1971年进行保护修复工程以来,时隔50年后再次启动大型保护工程。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其中,奉先寺是龙门石窟开凿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摩崖型群雕,但长期受到渗漏水、岩体开裂、微生物等病害因素影响。此次保护工程将对相关病害开展治理,利于文物的长久保存。

    据了解,此次工程前期勘察设计中尝试利用了探地雷达探测、红外成像技术、3D扫描测绘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为方便游客参观游览,保护工程采取半封闭施工方式,计划明年四月前完成主体工程。

    2021-12-14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抵达首钢园

    2021-12-14
  • 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文艺工作纪实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文艺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重要位置,深入总结新时代文艺工作面临的新实践、新要求,深刻回答事关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开启了崭新局面。


    牢记党中央嘱托,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倾情服务人民,倾心创作精品,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声、爱国之声、人民之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精神伟力。


    高瞻远瞩,擘画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为我国文艺发展把舵定向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坚持运用先进文化引领方向、鼓舞士气、凝聚力量。进入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把握规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对文艺和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我们党对文艺工作的认识和实践提升至新的高度——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2016年,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2019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指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2020年,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是文艺工作者必须肩负的历史担当。


    总书记的指示铭记在心,广大文艺工作者满怀豪情、充满自信地迎接新的征程。


    高位谋划,科学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文艺发展新形势作出有力指导和推动,引领中国文艺整装再出发挺进新高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文艺发展的关键问题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并从实践层面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若干重大事项、重要活动,为文艺繁荣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强后盾、构建新的格局——


    在文艺创作方面,指出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在弘扬中国精神方面,指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在两个效益相统一方面,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指出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


    …………


    思想的光芒,照耀着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崭新航程。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谋篇布局、把脉问疾、破解难题,推动建立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政策体系,一项项关键政策密集推出——


    《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布,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勾画出清晰可行的路线图。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等出台,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令文艺界倍感振奋。


    《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文艺新政激浊扬清,导向更加鲜明,风清气正的文艺环境和行业生态逐渐形成。


    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奋力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回应人民需求、回答时代课题,以文艺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复兴千秋伟业贡献刚健厚重、质朴先进的精神文化力量。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信念永恒》,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近年来,围绕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的一系列重大文艺活动,以充溢爱国情怀、民族气概、英雄气节的强大正能量,奏响民族复兴路上一个又一个强音。


    2021年6月28日晚,“鸟巢”上空,绚烂的焰火升腾绽放,化作“100”的纪年字样,掌声欢呼声响彻夜空……中国文艺用华美篇章,深情礼赞党的百年华诞。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热忱诠释着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与民同心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同志同全场观众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冬日的阳光洒向气势恢宏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馆前广场,大型党旗雕塑《旗帜》气势如虹,《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四组大型雕塑庄重、巍然。


    “展览馆建设要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相吻合,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伟大奋斗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顽强奋斗的伟大历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国美术工作者齐心协力,精心创作完成了这项重大主题雕塑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多次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在山东曲阜考察,提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在甘肃考察,到敦煌莫高窟了解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来到西安博物院,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小雁塔的保护;置身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勉励票友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在福建朱熹园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一次次寻访传统、触摸信仰,展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和大力倡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图书《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版权输出30多个语种,系列图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深受读者欢迎,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记住乡愁》海内外热播,剪纸蜀绣等非遗技艺助力脱贫,年画社戏等传统民俗展现生机,国潮文创、古风汉服等成为时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社会生活、走进百姓日常。


    深情关怀,殷殷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文艺战线生机勃勃长远发展,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一幕幕情深意切的交友交心,传递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事业的真诚炽热,一回回悉心引导、关怀备至,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厚爱——


    和路遥交朋友,从彼此的长谈中增进对文学的见解;撰写散文《忆大山》,动情回忆与贾大山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以作家柳青“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的生动事例,鞭策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给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勉励他“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激励他们“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勉励他们“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


    为94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蓝天野颁授“七一勋章”,亲切地说:“蓝老,你的很多戏我都看过。难得你这么大岁数,还在工作。”


    蔚蓝的天空下,紫红色的蒙古舞袍随风漫卷,马头琴琴声悠扬飘荡,内蒙古的广袤草原上,一支支乌兰牧骑为群众唱响动人牧歌。60多年来,乌兰牧骑队员们始终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中深情写道,“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这封回信,不仅鼓舞着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励志把最好的表演献给牧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更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将目光投向祖国的山川大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谨记总书记嘱托和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以充沛的激情、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形象,展现时代变迁、反映多彩生活,新时代文艺工作更加贴近人民的时代需求,不断激发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


    记录时代——疫情汹涌,中国摄影家协会迅速组建小分队奔赴武汉,用“为天使造像”重大摄影工程保存下国家和民族的特殊记忆;战争史诗电影《长津湖》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夺得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全球年度票房冠军;《新的天地》《天耀中华》《灯火里的中国》等“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广为传唱……文艺经典构筑起时代的精神坐标。


    聚焦现实——《乡村国是》《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报告文学力作真实而生动地讲述中国脱贫攻坚故事;《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三部曲以及《攀登者》《中国医生》《山海情》《大江大河》《鸡毛飞上天》等现实题材优秀影视剧“圈粉”无数;《人世间》《云中记》《经山海》等一大批“中国好书”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国社会沧桑巨变……文艺工作者走入生活深处,用心用情用功抒写精彩的中国故事。


    礼赞英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创新形式再现为我党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形象,被观众称为“又美又燃又好哭”;河北梆子《李保国》讲述三十五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的感人事迹;复排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将革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服务人民——一批批优秀文艺工作者积极参加“到人民中去”“送欢乐下基层”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入400多个地市、区、县,累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20余万人;全国电影银幕数5年来增长4万多块,持续向农村基层下沉,更好服务观众观影;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创新,2020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个线上展览,吸引超50亿人次浏览。


    走向世界——广大文艺工作者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放眼全球,自信地与世界对话。大型舞剧《大梦敦煌》亮相德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以精彩的视听盛宴,让外国观众感知中华文明的底蕴;昆剧《临川四梦》巡演欧洲,《情满丝路》中国杂技武术专场演出走出国门,让海外友人了解中华文化的多彩;《流浪地球》《急先锋》等电影出口全球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良好票房;1万余部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成功出海……奋力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中国文艺获得越来越多国外受众的关注与喜爱。


    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必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文艺繁荣的壮阔盛景和振奋人心的优秀作品,不负党的重托、无愧伟大时代!

    2021-12-14
  • 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康复全过程—— 中医药抗疫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截至11月20日上午,本轮疫情中已有超过40%的患者治愈出院。”在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原则,使中医药能够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中西医结合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效果。


    大连、黑河、兰州……在各地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独特优势,助力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交出一份出色答卷。


    辨证施治


    疫情救治普遍应用中医药


    10月20日,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第九次赴疫情防控一线,前往甘肃兰州市。当晚,他便组织专家分析研判当地疫情的特点。


    “与以往不同,此次甘肃收治的患者发烧较少,但大多出现口干、咽干、干咳等症状,部分人出现头痛、流鼻涕等风寒症状。”张忠德说。在救治中,加用滋阴补气等中药,能有效缓解患者口干、咽干、干咳等症状。


    10月3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奔赴黑龙江黑河市,执行一线新冠肺炎救治任务。他介绍,在黑河,新冠肺炎“湿毒”的本质没有改变,但“寒象”突出,发热的比例偏高。


    “在临床用药上,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三方三药’仍然起到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会根据地方疫情特点进行调整,形成治疗方案。”齐文升说。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病毒学特点、证候特征、地域及气候特点,及时调整完善中医药诊疗方案,突出辨证施治,一人一策。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中,再次彰显了其独特优势和效果。


    在青海西宁市,医疗救治组对确诊病例进行分类施策、个性化中医药治疗;针对本轮疫情中儿童患者较多的情况,河南首次印发儿童新冠肺炎中医防治方案……本轮疫情救治工作中,除个别特殊情况人员外,均普遍应用了中医药。


    郭燕红说:“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用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在改善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西医之间密切结合,对症支持,减少了轻型、普通型向重症的转化。对于重症患者来说,一些中医药在退高热、促进肺部渗出的吸收等方面,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防治并举


    中医药全程介入


    为保障用药需求,辽宁大连市调用高压煎药机、包装机,高效运转,进行中药汤剂煎煮工作。疫情发生后,大连市从市中医医院选调两名煎药师进驻大连救治中心,并紧急调配中药代茶饮分发至集中隔离点。


    青海西宁市制定了预防方1号、2号,分别用于密接和次密接者的中医药干预;四川省推广“中药大锅汤”服务,向重点人群等免费发放……中医药预防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纳入“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未病先防。“中药漫灌”的方式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出优势。去年,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在实践中形成通治方,率先在社区发放中药,使疫情防治关口前移,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传统的‘中药大锅汤’作为几千年来中医药预防的重要手段,擅长保护易感人群。”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说,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前期预防作用,当地还广泛开展了中医药健康知识和防疫知识宣传普及,指导健康养生保健、个人情志调节等。


    在患者康复方面,中医药也大有所为。齐文升说,患者疗程结束后,还制定了恢复期使用的“续贯治疗方”,帮助提高免疫力。11月3日,甘肃省首批3名患者治愈出院,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的康复观察和健康状况监测,中药汤剂、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综合康复疗法积极参与,帮助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


    “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可以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表示,中西医各有所专、各有所长,中医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继承传统医药精华,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为守护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协同协作


    完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在国内散发疫情的防控救治中,中医药参与和中西医协作机制也日渐完善。


    10月24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主任苗青赶赴甘肃兰州市,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和防控指导。11月11日,在完成援助甘肃疫情防控救治任务后,张忠德再次赴辽宁大连市指导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疫情发生后,及时派中医专家赴一线巡诊会诊已成标配。


    在此前河南郑州市的疫情救治中,建立了“国家级、省级、病区级”三级中医师责任制,在病区实行中医、西医双主任制;在吉林,“三主任”“三护士长”中西医联合救治诊疗模式得到推广,强化中医主任在病区管理中的作用。


    “明确好各级中医师职责、分工以及流程,工作就好开展了。我们确保有一名中医师在病区随时了解病人情况,比如中药喝了怎么样,还有哪儿不舒服,全程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保证患者需求得到满足。”齐文升说。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关于从严从紧做好中医药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积极做好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推广“四有”(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确保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落实到位。


    郭燕红介绍,除了“四有”模式,实际工作中还建立了“四个联合”,即中西医联合组成国家级专家组,中西医专家联合完善和修订诊疗方案,中西医联合对一线的救治工作进行指导会诊,中西医在一线联合为患者提供救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今后要在疫情应急处置中坚持推动完善中西医协同协作工作机制,确保疫情发生后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

    2021-12-14
  • 南水北调工程7年向北方调水近500亿立方米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7年来,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近5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1.4亿人,40多座大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格局因调水得到优化。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东线一期工程从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出发,用世界最大规模的泵站群“托举”长江水北上流入山东;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入渠,由世界最大的渡槽群“护送”南水千里奔流,润泽豫冀津京。


    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东线向山东调水52.88亿立方米,中线向豫冀津京调水超过441亿立方米。


    生态补水方面,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受水区湖泊蓄水稳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中线向北方50余条河流生态补水70多亿立方米,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使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实现止跌回升。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7年来,改变了北方地区的供水格局,同时推动复苏受水区河湖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水质方面,目前东线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并持续稳定保持在地表水水质Ⅲ类以上;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供水水质,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学家王浩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以来取得成效,主要在于以节水倒逼用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环保治污推动区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以精准调水保障受水区供水安全,以统筹配置南水发挥工程生态效益。


    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是“四横三纵”国家骨干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以长江丰富水源为依托,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通过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国家水网骨干。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论证。目前,南水北调工程正在推进东、中线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同时开展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等前期工作。

    2021-12-14

  • 首 页  上一页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