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做到!习近平层层部署这项工作

    【学习进行时】近日,碳达峰碳中和中央层面总体部署亮相。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意见》对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发挥统领作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庄重承诺


    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习近平在多个外交场合,阐述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坚强决心。


    去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月,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重申中国将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中国愿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付出艰苦努力。”2020年11月,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上说,“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将说到做到!”在几天后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习近平谈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指出,中国言出必行,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


    “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我们认为,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今年1月,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特别致辞时这样说。


    庄重的承诺,坚定的态度,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彰显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强大决心。


    层层部署


    习近平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很重,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窗口偏紧,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但是中国有决心,更有行动。


    为了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习近平层层部署。


    2020年12月,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提升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的一系列新举措: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今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今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5月,中央层面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统一部署,正加快建立“1+N”政策体系,立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四梁八柱”……


    习近平总书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了方向,勾勒了蓝图。


    精准施策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存在差异。习近平针对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精准施策。


    今年3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月,在广西调研时,他强调,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9月,在陕西榆林,他针对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出要求,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硬仗,向世界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2021-10-30
  • 截至10月28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10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6例(广东4例,上海3例,广西3例,浙江2例,云南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2例,广东2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48例(内蒙古19例,其中阿拉善盟18例、锡林郭勒盟1例;甘肃12例,其中兰州市10例、张掖市2例;黑龙江9例,均在黑河市;青海3例,均在西宁市;北京2例,均在昌平区;宁夏2例,均在银川市;云南1例,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黑龙江)。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37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75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956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18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10月2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701例(其中重症病例3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166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7002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24462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2199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例,其中境外输入20例,本土3例(均在山东日照市);当日转为确诊病例8例(境外输入5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3例(境外输入12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410例(境外输入369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28808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2337例(出院12033例,死亡21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7例(出院72例),台湾地区16394例(出院13742例,死亡847例)。

    2021-10-29
  • 六部门: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

    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就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严防妥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通知指出,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落实培训收费管理政策,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要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预收费全部进入本机构培训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培训服务收取培训费应依法纳税,应如实开具发票。


    通知强调,要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包括本通知发布前已收取但未完成培训服务的预收费资金。各地可结合实际,采取银行托管、风险保证金的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监管。实行预收费银行托管的,校外培训机构要与符合条件的银行签订托管协议并报教育等主管部门备案;开立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账户,做到全部预收费“应托管、尽托管”。托管银行不得因提供托管服务而额外收取培训机构、学员费用。采取风险保证金方式的,校外培训机构应与符合条件的银行签订协议并报教育等主管部门备案,开立风险保证金专用账户,存入规定金额的保证金作为其履行培训服务承诺和退费的资金保证。


    通知明确,教育、发展改革、人民银行、银保监、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的协同监管。建立定期共享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有关信息的工作机制,强化风险预警。要将培训机构的预收费情况纳入其诚信建设内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在信用建设、纠纷处理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培训机构规范运营,积极主动将培训预收费纳入监管。


    通知要求,各地要将预收费监管列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专项检查、年审年检和教育督导范围。尽快组织并完成对本省(区、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情况、是否存在“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开展集中排查整改。





    网站截图

    2021-10-29
  • 亚投行继续“纳新”,“朋友圈”增至104个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第六届理事会年会28日闭幕。年会期间,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加入亚投行的申请获得批准,至此,亚投行成员数量增至104个,其中11个为非洲成员。





    这是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大楼(2021年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亚投行表示,目前已获准的非洲成员占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占非洲人口的46%以上。亚投行已经成为连接亚洲与世界的银行,亚投行副行长卢德格尔·舒克内希特说,“我们期待与非洲新成员建立更牢固的联系,共同努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亚投行宣布,到2023年7月1日,亚投行所有投资项目将实现与《巴黎协定》相关目标完全保持一致,并承诺将加大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融资,预计到2030年,其累计气候融资总额将达到500亿美元。


    此次对于《巴黎协定》相关目标一致性的承诺,将适用于包括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投资在内的主权和非主权项目,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在未来与成员、合作伙伴携手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我们期待动员更多私营资本聚集更广泛合力,共建一个更加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


    谈及今后发展,金立群表示,加强对低收入成员气候适应性的投资、培育新兴技术用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都将是亚投行未来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


    本届年会为期三天,以视频形式举行,由阿联酋主办。闭幕当天,亚投行理事会还宣布第七届年会将于2022年由俄罗斯主办。

    2021-10-29
  • “入世”20周年,商务部回应热点问题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20周年,日前WTO第八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在国新办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国“入世”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WTO第八次对华贸易政策审议情况如何?


    贸易政策审议是WTO的三大功能之一,对于确保WTO成员贸易政策的透明度,避免未来可能的一些贸易争端,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平稳运行有重要作用。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此次审议,中方共收到39个成员提出的2562个问题,是WTO上次对美国贸易政策审议提出问题的1.5倍,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领域等方面。


    他还指出,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一共接受了9次过渡性审议和8次贸易政策审议,是WTO成员中接受审议次数最多的成员。美国自2001年以来接受了9次审议,居于第2位。


    据悉,中国在会上介绍了中方相关政策,并对其他成员一些疑惑进行了回应和澄清。有60多个WTO成员代表发言,并对中国“入世”后的表现作出积极评价,包括认真履行加入承诺、在国际合作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主动降低关税等。


    中国是否完全履行了“入世”承诺?


    针对有外媒对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质疑,王受文表示,中国已完全履行了加入WTO时作出的承诺,WTO几任总干事及大部分WTO成员都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和普遍认可。


    在开放市场方面,王受文举例说,中国“入世”时货物进口关税为15.3%,承诺“入世”后降到9.8%,而目前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只有7.4%,“低于所有发展中成员,接近发达成员水平”。


    在服务领域,中国承诺在2007年开放9大类100个分部门,但实际开放接近120个分部门,“超过所作承诺”。


    针对外媒的质疑,王受文回应说,部分成员提出的关注或期待可能已超出WTO规定,比如要求中国履行一些高标准自贸协定中的规定,但实际上这与WTO要求相比,二者相差很大。“以超出的规定来说中国没有履行WTO义务,这是不合适的。”


    中国该放弃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吗?


    有外媒指出,加入WTO后,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长,考虑如今中国的发展水平,应该放弃在WTO享受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对此王受文表示,尽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


    王受文强调,中国自加入WTO之初,就秉持实事求是原则,根据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原则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在加入时,我们实际上享受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就比其他发展中成员要少。”


    比如,《贸易便利化协定》里有一些措施,发展中国家可以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再执行,但中国的这类措施很少。


    王受文表示,在未来的谈判中,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然会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


    中方对补贴规则谈判的态度如何?


    补贴问题是WTO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有WTO成员提出在补贴规则方面要加强监管,对此中方是何态度?


    商务部世贸司司长鄢东说,补贴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使用的一种政策工具,主要是用来解决市场失灵、实现促进经济发展、技术研发、环境保护、稳岗就业等各类公共政策目标。比如疫情期间,各WTO成员就出台了不少补贴措施,帮助本国企业渡过难关,保证民众就业和社会稳定。


    鄢东强调,中方支持对WTO进行必要的改革,对在WTO改革框架下启动补贴有关谈判讨论持开放态度。


    具体有三条主张:一是农业补贴必须与产业补贴同时讨论,以确保这两个重要领域都能实现公平竞争;二是应讨论加严反补贴、反倾销等内容,以解决当前贸易救济措施滥用问题;三是应讨论恢复不可诉补贴问题,主要为各成员应对疫情和气候变化留出政策空间。


    多边贸易体制vs区域自贸协定,二者是何关系?


    如何看待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自贸协定之间的关系?


    王受文指出,二者是驱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两个轮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据介绍,WTO有164个成员,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98%以上。自贸协定谈判以两个或几个国家一组进行,如今向WTO通报的已实施的自贸协定有350多个。


    他强调,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安排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是“WTO+”,不仅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开放水平比WTO更高,而且还包括了投资的开放,甚至还涉及WTO没有的一些新领域规则。


    但不同的自贸协定谈判将带来“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在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下就可以解决。“世界上绝大多数贸易都是在WTO成员间进行,坚持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性、权威性,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他说。

    2021-10-29
  • 商务部:中国已完全履行“入世”承诺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28日表示,中国已完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WTO)时作出的承诺,WTO几任总干事及大部分WTO成员都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和普遍认可。


    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王受文在国新办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加入WTO时,明确了中国履行“入世”义务的时间表。“对照时间表可以发现,中国作出的承诺已得到完全履行”。


    在积极对接WTO规则方面,王受文举例说,中国加入WTO后,需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之符合WTO规则。为此,中央政府清理的法规和部门规章有20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有19万多件。


    在开放市场方面,王受文介绍,中国“入世”时货物进口关税为15.3%,承诺“入世”后降到9.8%,而目前中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只有7.4%,“低于所有发展中成员,接近发达成员水平”。在服务领域,中国承诺在2007年开放9大类100个分部门,但实际开放接近120个分部门,“超过所作承诺”。


    此外,在遵守规则方面,为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中国在很多地方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或法庭。中国还及时向世贸组织通报国内法规调整和实施情况等。


    王受文还强调,针对WTO争端解决机制此前作出的对具体案件的裁决,中国均已严格执行,未出现一起因不接受裁决而被起诉方申请报复的情况。


    针对一些成员认为中国没有很好地履行“入世”承诺的说法,王受文回应说,部分成员提出的关注或期待可能已超出WTO规定,比如要求中国履行一些高标准自贸协定中的规定,但实际上这与WTO要求相比,二者相差很大。“以超出的规定来说中国没有履行WTO义务,这是不合适的。”

    2021-10-29
  • 拉尼娜发生已成定局!今年冬天我们会被冻哭吗?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官宣了一个重要消息: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消息一出,那个大家关心了好几年的老问题又来了——今冬会不会是冷冬?


    明确一点,拉尼娜≠冷冬。


    据气候中心数据统计,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也就是说,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而且,气温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


    冷冬/暖冬是一个气候概念,有其专业且细致的气象判定标准,它有时并不等同于我们的实际体验。


    以去年冬天为例。


    去年我们也经历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但在今年3月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中,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冬季为暖冬。


    去年冬天不冷吗?当然冷过,而且是冷到破纪录。


    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我们先后经历了四场大寒潮(分别是12月12日-15日、28日-31日和1月5-8日、14日-17日)。尤其今年1月初的超级寒潮,极地涡旋直接南下延伸到了我国东北地区,来自数千公里之外的极地冷气团直接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了北极版寒潮体验。


    1月6日-8日寒潮过程中,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创下不少纪录,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市共计60个气象观测站的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北京最低气温跌至-19.6℃,创1966年2月23日之后最冷气温纪录;天津西青-19.9℃,打破当地1月最冷纪录,观测史第二冷;济南-18.3℃,创1月上旬最冷纪录,也是1953年1月17日之后出现的最低温度。


    所以如果你跟对这几场寒潮印象深刻的小伙伴说,上个冬天是暖冬,你要ta怎么想……


    但气候中心的判定有错吗?没错啊!


    因为2月我们国家又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回暖过程,生生把气温由偏冷拉成明显偏暖。


    今年2月下旬,在强大暖气团和晴空辐射影响之下,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气温迅速上升,其中近500个国家级站点打破2月历史最高气温纪录,生生把2月“热成”5月。北京2月21日最高气温达25.6℃,天津西青23℃,石家庄27.3℃,郑州28.3℃,西安26.5℃,合肥28.7℃,都是2月历史气温的新纪录。统计来看,全国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


    就像绷紧的橡皮筋经历弹性形变后,依然会恢复原来的样子,去年冬天虽然每场过程看气温大起大伏,但平均来看,它的气温异常波动被“抚平”,甚至成了暖冬。所以你看,与其关注气象概念的冷冬或暖冬,普通公众更需关注的是气温异常波动的极端事件。


    而在拉尼娜大背景下,更冷、更暖、更涝、更旱的极端天气在今年持续上演。


    3月,北方遭遇3次大范围沙尘天气,其中两次为强沙尘暴过程,北京遭遇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


    5月至6月,极端强对流天气频繁上线,造成不同程度人员伤亡。5月13-16日,从黄淮南部、到华南北部一带陆续出现成片大到暴雨,江苏苏州发生强龙卷(气象行业标准三级,相当于美国的EF3级),湖北武汉发生强龙卷(气象行业标准三级,相当于美国的EF3级),灾调风力达17级以上,6月1日,黑龙江省尚志市遭遇龙卷风和冰雹强对流天气。


    7月,北方接连遭遇两轮极端强降雨,河南成强降雨中心,暴雨成灾,引发全国关注。


    7月中旬北方接连遭遇两轮极端强降雨。7月11-13日,华北东北遭遇特强降水过程,紧接着7月17-22日,河南、河北、山西又出现特强降雨过程,其中,河南成为强降雨中心,郑州、新乡、鹤壁和安阳共有2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雨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


    其中,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20日16至17时),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此前纪录为1975年8月5日河南林庄的198.5毫米)。


    9-10月,刚过去不久的罕见秋老虎又给我们带来了“史上最热国庆假期”。


    今年9-10月,黄淮南部至江南华南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南方多地度过史上最热国庆假期,超过500个国家观测站达到或突破10月最高气温极值。重庆、合肥、长沙均打破最晚高温日纪录,重庆、合肥、南京还刷新10月最高气温纪录。


    不仅我们国家经历了一系列极端事件,欧洲灾难性洪水、北美罕见高温热浪、格陵兰岛最高点首次降雨、欧洲罕见高温热浪、喀麦隆首次“降雪”等等,都在宣告一个事实——


    极端天气事件正在成为新常态。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文表示,2020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再次创下新纪录,年增长率高于2011-2020年平均水平,并且这一趋势在2021年仍在继续。全球气温还将继续升高,变暖可能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性还将继续增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冬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叠加,会让情况更为复杂。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今年冬天我们会被冻哭吗?


    你可能已经有了答案。

    2021-10-28
  •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科学绘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蓝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答记者问

    按照中办、国办《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要求,近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此,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规划》相关情况,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请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主要背景和重大意义。


    答: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地球上的红飘带”。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感召力。每每提到“两万五千里长征”,都能使人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光荣感,激扬起为祖国富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强大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要求谋划建设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总书记还先后到贵州遵义、宁夏西吉、江西于都、湖南汝城、广西全州等长征沿线重要点段考察,对做好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遗址遗存保护、传承,以及革命精神弘扬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目前,长征沿线存留了数量庞大、类型丰富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它们见证长征历史、展现长征文化、承载长征精神,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长征沿线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对于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讲好伟大长征故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按照《建设方案》任务要求,编制本《规划》。


    问:《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以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长征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进一步彰显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做大做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规划》以保护好长征文物、讲好长征故事、传承好长征精神、利用好长征资源、带动好长征沿线发展为总体建设目标,分三个阶段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保护工作:一是到2021年,建设保护管理机制初步建立,规划部署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项目全面推进,启动一批建党百年标志性项目。二是到2023年,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愈加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同人们生产生活相协调,统筹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功能更完备、形象更鲜明、品牌更知名。三是到2035年,全面形成体现国家意志、反映国家水准、代表国家形象、享有国际美誉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展示传承体系,成为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中国方案的典范,强力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问:请简要介绍《规划》的内容特点。


    答:《规划》严格按照《建设方案》有关要求,明确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总体要求、总体定位、总体布局,并分别就重点建设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和六个关键领域基础工程,全面进行规划部署,形成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建设保护体系。


    在建设范围方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建设范围原则上包括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的地区,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共计72个市(州)381个县(市、区)。相关省(区、市)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可根据本地与长征密切相关的其他红色资源分布情况,在主体建设范围外适当延伸拓展。


    在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根据红军长征历程和行军线路,以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轴,以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长征路线和三军会师路线为四线,构建了“一轴四线十四篇章”的整体空间框架和叙事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五省区段各显特色、四类主体功能区塑造空间、万里红路串千村带动振兴的总体布局要求。


    根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要求,在编制过程中,组建了由党史、军史、文化、文物、旅游、规划、交通、生态、传播等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编制团队,注重征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沿线省(区、市)意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坚持国家站位、突出国家标准,充分体现全球视野、历史高度和时代眼光。


    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哪些具体安排?


    答:《规划》综合考虑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保护管理需求等情况,就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作了以下具体安排。


    管控保护区,明确由长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新发现发掘长征文物遗存临时保护区组成。在管控保护区内,按照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要求,对长征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对濒危长征文物实施封闭管理,建成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样板区,形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资源保护基础空间。


    主题展示区,包括重点展示园、集中展示带和特色展示点三种形态。重点展示园依托历史意义重大、主题鲜明且交通便利、开放条件较好的国家级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及其周边区域形成,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参观游览和文化体验的主体区;集中展示带以重点展示园为基点,汇集形成文化载体密集地带;特色展示点主要依托布局相对分散,但具有特殊历史价值、文化意义或体验价值的长征文物或文化资源进行建设,满足分众化的参观游览体验。《规划》明确了一批重点展示园和集中展示带,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省级层面的展示园、展示带。


    文旅融合区,由主题展示区及其周边就近就便和可游可览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组成,原则上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划定,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设施优化提升提供空间保障,形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延展示范空间。《规划》明确了若干县(市、区)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首批“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单位。各省(区、市)可结合实际,分批优选符合条件的县(市、区)推进文旅融合区建设。


    传统利用区,由长征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组成。重点依托与长征史实关联紧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落、镇和街区,推进红军长征村、长征主题红色小镇、红军街的建设,形成传统利用与红色记忆延续、红色文化活态传承相结合的典范区域。


    问:聚焦关键领域基础工程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规划》聚焦以下六大关键建设领域,并明确了长征沿线15个省(区、市)的重点项目。


    (一)保护传承工程。一是完善并公布长征文物名录,持续加强长征遗址遗迹补充调查、价值评估和定级等工作,进一步夯实保护传承基础。二是实施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建立并推行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重大修缮保护清单,加强长征文物的分类保护,建立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周边环境风貌保护管控清单,严防不当建设,加强对沿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等。三是强化长征文物集中连片保护,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四是提升传承展示及利用水平,创建一批长征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展示示范基地,建立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烈士纪念设施等展陈提升和改造清单等。五是建设完善线性展馆群,按程序推进相关场馆的新建、改扩建工作,实施一系列展陈提升工程等。六是推进长征历史步道和红军长征村保护建设,大力推动“重走长征路”,创造全程沉浸式的革命文化体验。


    (二)研究发掘工程。一是推动成立中国长征学会,推进长征精神系统性研究,深入阐发长征精神与遵义会议精神,以及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重要革命精神在沿线区域的传承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所承载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头故事的挖掘,加强口述史的抢救性收集,推出一系列思想艺术水准高的精品出版物,以及组织编纂系列图录图集等。三是组织长征主题文艺创作,拍摄《长征之歌》,推进长征全线航拍等。四是推出“重走长征路”系列文化活动,策划各类特色体育赛事、实景演出、主题展演等。五是就长征文物保护利用、红色教育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和运营模式等内容开展重大课题委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三)环境配套工程。一是构建长征绿色生态廊道,加强沿线自然空间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二是推进长征沿线规划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等的建设,形成综合立体交通快进网络。三是提高主要展示节点通达能力,织补末端交通、打破交通瓶颈。四是提升旅游交通运输服务品质,促推沿线长征铁路专列、长征公路客运专线规划运行等。五是提升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水平,实施重点展示园“七有”工程等。六是建设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线上线下统一使用国家文化公园形象标志,强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性和辨识度。


    (四)文旅融合工程。一是推动长征主题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提升,推动创建一批长征主题旅游景区、军事旅游示范基地和体育公园等。二是打造全程贯通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鼓励跨省、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三是推出一系列契合长征主题特色的复合型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开发长征研学旅游、长征乡村旅游、长征体育旅游、长征自驾和徒步探险游等。四是创建标准化服务体系,加强相关的培训、评选、监管等工作,推动旅游服务品质化、便利化、人性化。五是支持组建长征文旅联盟,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化和旅游企业,推动整体品牌塑造和营销推介等。


    (五)数字再现工程。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主要展示区域的无线网络和5G网络覆盖度。二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官网,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展示空间。三是建设长征数字云平台,加强对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数字信息采集等。四是推动长征文物和各类展示场馆实施数字展示工程,加强长征主题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景区建设。五是持续推进“互联网+长征”系列项目,强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传播推广等。


    (六)教育培训工程。一是依托长征沿线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资源,建设形成长征主题教育培训体系,同时推动开发一批高水准教学资源。二是推动青少年长征精神教育长效化实施,将长征精神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三是加强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根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工作特点,加强对管理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四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对讲解员、导游员、红色教育相关教师等专业人才的精准培养。五是发展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社区参与机制等。


    问:在管理机制和组织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为建设好运营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要完善管理体制,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统筹协调,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二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规划体系建设,保证重要目标、指标、要求、任务等有效传导、相互耦合。三是加强投融资机制创新,形成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要深化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工作交流、学术交流、国际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世界通过长征壮举读懂中国。五是要健全标准体系,突出国家标准,推动各地结合实际补短板、强弱项,避免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明显差距。


    同时,《规划》就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宣传引导等做了规定,为下一步深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

    2021-10-28
  • 交通运输部:暂停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跨城公交出租车顺风车业务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刘鹏飞28日表示,针对近日多地发生本土疫情,交通运输部第一时间指导涉疫省份交通运输部门采取客运管控措施,原则上暂停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开展对外道路客运服务,暂停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跨城公交、出租车、顺风车业务;配合卫健、公安等部门科学设置公路防疫检测点;加强应急物资运输保障,确保防疫物资、重点能源物资和基本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畅通。

    2021-10-28
  • 20余省份开打疫苗加强针!接种有啥注意事项?

    连日来,国内本土确诊病例数字还在持续上升,疫情局部反弹情况引发关注。加之秋冬季来临、变异毒株流行,这让已经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民众开始关心加强针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20余省份启动了疫苗加强针接种。加强针有何作用?接种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


    20余省份开打新冠疫苗加强针!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启动了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有包括北京、广东、河南、河北、浙江、湖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苏、山东、海南、山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吉林、辽宁、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江西、云南、四川、重庆等至少20余省份已经陆续开打新冠疫苗加强针。


    在接种安排上,各地要求在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满6个月的18岁及以上人群中实施加强免疫接种,且都是先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接种。


    例如,北京现阶段首先是针对感染和疾病传播风险高的重点人群,如边境口岸、医疗卫生、公安、消防、交通、物流、出国人员等,重大活动保障及参与人员及重点区域需配合疫情防控加强免疫的相关人群开展,通过各行业、各单位集中组织进行接种。


    另外,符合接种条件确有接种需求的一般人群,可以通过单位组织、所在社区、接种点登记预约,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湖北也明确,优先海关、边检、机场口岸等疫情输入风险较高区域的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60岁及以上的人群等等。


    关于接种的地点,一些地方也予以明确。例如,北京提出原则上在首剂或第二剂接种所在区进行加强针的接种。


    接种加强针为什么有必要?


    为何要接种疫苗加强针?加强针的保护效力如何?这些是公众目前最为关心的问题。


    就在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给出了权威解释。


    他强调,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疫苗后的感染风险和未接种疫苗感染风险相比大大降低。但通过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到,随着接种疫苗时间的推移,受种者的中和抗体水平在下降,保护效果在减弱。


    专家强调,这种情况下通过接种疫苗针次的增加,是提高免疫水平,增加保护性的一项措施。


    王华庆表示,疫苗研发专班就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策略组织专家进行专门论证,根据前期加强免疫研究的结果,考虑到疫苗安全性、免疫原性等相关因素,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免疫策略。


    加强针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


    ——接种间隔有何要求?


    目前专家建议间隔需要全程免疫后6个月以上开始加强针接种。


    ——加强针可以混合接种吗?


    目前国内新冠疫苗涉及不同技术路线和生产企业,那么加强针是否可以混合接种呢?


    事实上,我国目前采取的加强免疫接种策略是同源疫苗接种。即使用灭活疫苗完成全程免疫的还是用灭活疫苗加强,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全程免疫的还是用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也提出,建议使用同源疫苗,就是相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尤其是灭活疫苗建议开展后续增加针次加强免疫接种。


    ——接种加强针后需要注意什么?


    疾控专家提示,接种加强针后,应现场留观30分钟,评估接种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接种疫苗后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平稳生活状态。


    接种疫苗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第三剂次接种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疲劳,这些都属于一般反应,不需要专门的治疗。假如症状一直在持续,且比较严重,要及时就医。


    ——我在哪里可以预约?


    目前疫苗加强针的预约接种要以当地的具体安排为准。


    例如,山东实施了不同的加强免疫接种预约形式。职业暴露风险高的人群,主要由所在单位或行业组织集体预约接种;其他人群可到辖区指定的接种门诊进行预约接种。


    北京明确符合接种条件确有接种需求的一般人群,可以通过单位组织、所在社区、接种点登记预约,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2021-10-28
  • 为端好能源饭碗,他们“扎根”大漠大海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端好能源的饭碗离不开石油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胜利油田时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希望你们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从甘肃玉门油矿出发,石油人北上黑龙江、东下渤海湾、西进大沙漠,涌现出王进喜、王启民等一批先进典型。如今,新一代石油人正沿着先辈足迹,传承精神、坚持创新、接续奋斗,在大漠大海间创造新成就。





    “扎根”大漠大海


    8882米!这是目前新疆塔里木盆地第一深油井的深度,是我国石油人“扎根”的最新深度。


    为了石油,他们蹚过玉门石油河,顶着准噶尔大风沙,冒着柴达木酷暑严寒,翻过川渝重重山……哪里有油,哪里就有石油人“扎根”的身影。





    ↑2021年5月9日,陈新伟(左一)带领员工组织单井生产精细调整。(受访者供图)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心地带,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塔中油气开发部第一采油气作业区副经理陈新伟常年驻守这里。1991年至今,岗位在变,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这片艰苦且危险的沙漠。


    陈新伟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3月,他带着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中古10井试采工艺改造工程收尾阶段施工。突然天气大变,刮起当年春季最猛烈的沙尘暴,气温骤降至零下10℃,人站不稳,眼睁不开,耳、鼻、嘴里都是沙子。


    但他们没有退却,顶着沙尘施工,保证了这口井一次投产成功。


    从沙海到大海,石油人从不缺“扎根”的精神。


    42岁的王志伟是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总地质师,参加工作20年来,大半时间在海上度过。


    夏天烈日炙烤,甲板温度高达60℃,鞋底一会儿就被烫软;冬天,零下20℃的低温冻得脸生疼;赶上风暴潮,铺天盖地的巨浪猛烈拍打平台。他说:“春战严寒、夏战酷暑、秋战台风、冬战冰凌,一年四季战海潮,是海上石油开发的写照。”


    险恶的自然环境没能击败他。“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攻关力度,拿到浅海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杀手锏’,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王志伟说。





    ↑2021年8月21日,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海上新建产能项目埕北208井口平台吊装安全就位。(胜利油田供图)


    正是许多像陈新伟、王志伟这样的石油人,在大海、大漠间坚守与开拓,才使我国从“贫油国”跃升为油气生产大国。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国石油、天然气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已达36.19亿吨、62665.78亿立方米。近些年,我国原油年产量近2亿吨。





    握紧创新主动权


    今年6月20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向外界发布,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探明页岩油地质储量超过10亿吨。这是我国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整装油田。


    这一成果离不开长庆油田油气工艺研究院院长张矿生和团队的努力。鄂尔多斯盆地因“低渗、低压、低丰度、储层致密”等特性,导致“井井有油,井井不流”。“从这里采油,就是从石头缝里榨油。”张矿生说。


    为了把油“榨”出来,张矿生带领长庆油田科研团队一头扎进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做伴,风沙为友。


    终于,在致密的砂岩之上,国内最尖端的压裂技术被“磨”了出来。中国页岩油气开采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现场(资料照片)。


    历史回溯。20世纪初,外国一些专家来我国找油,最终一无所获,中国也被戴上“陆相贫油”的帽子。正是一代代石油人的不懈创新,才突破理论、填补空白,探得石油储量越来越多,钻井打得越来越深,成为今天的油气生产大国。


    “基础、核心的东西讨不来、买不来,要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杰瑞股份石油装备集团副总裁李心成说。他的研发方向是石油机械装备。


    2019年,李心成和团队推出一套自主研制的电驱压裂成套装备,功率是传统常见柴驱压裂装备的两倍多。他还有不少创新成果全球领先。





    ↑正在实验室做油品实验的柯友胜(资料图片)。


    石油人的创新遍及全产业链。正在南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的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油化工研究院副院长柯友胜,擅长石油炼化领域创新。


    2004年,柯友胜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一种高端变压器用油,打破国内重要变压器生产厂家长期依靠进口的市场格局。


    “石油领域科研生产是一条很长的路,一代代人为此付出青春。虽然我们的工作环境大多很荒凉,但我们不改初心,将不断传承和创新。”柯友胜说。





    接力端稳“饭碗”


    “‘90后’里面我是最老的。”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办公室,李跃笑着说。从小生长在大庆的李跃,2018年从东北石油大学博士毕业后,留在油田工作。


    在这里,他总能想起老一辈石油人的精神。特别是在油田生产现场,面对异常困难的精细勘探课题,李跃总会想起大庆“新铁人”王启民靠着双脚一口井一口井搞调研的故事。


    “现在条件好多了,不用走着去,但我也调查了1300多口井。”凭着肯吃苦的劲头,李跃为他所负责研究地区的石油勘探指明方向做出了贡献。


    为新中国“解围”,为现代化建设“造血”,一代代石油人接续奋斗。迈向新征程的石油人,正以崭新面貌,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传承、延续并践行着石油精神。


    一个又一个好消息不断传来。今年5月,四川盆地平安1井测试获得日产超百立方米油、十万立方米天然气的高产油气流。这是以大庆古龙页岩油的观点、方法,用大庆钻探和压裂试油的技术、工艺,在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的具体实践和成功复制。


    “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依靠自主创新、不懈奋斗,未来我们一定能在新领域取得更大成就。”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企业首席技术专家张永平说。他负责大庆油田在四川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工作。





    ↑蒋子月在油田工作。(受访者供图)


    渤海之滨,海风阵阵。在习近平总书记刚刚考察调研过的胜利油田,刚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硕士毕业的蒋子月沿着爷爷和父亲的足迹,加入石油人队伍中。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传承‘老师傅’苦干实干精神,也需要发挥年轻人闯劲十足的优势。”她说,希望在今后几十年里,能在工作中参与更多新技术探索研发,为端稳能源饭碗出一份力。

    2021-10-28
  • 16省份城乡居民养老金上涨

    记者27日从人社部获悉,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已有16省份提高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惠及上海、北京、西藏、浙江、江苏、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江西、甘肃、吉林、山东、湖北、安徽、海南等地的7209万城乡老人,最高每月上涨100元。(记者姜琳,海报设计杨轶群)

    2021-10-27

  • 首 页  上一页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