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下午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一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二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三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强调,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要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


    习近平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


    习近平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完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要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要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要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要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要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就涉及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要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


    习近平强调,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2021-10-20
  • 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三审 监护人应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

    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19日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拟增加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2021-10-19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19日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增强立法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规定反电信网络诈骗各部门职责、企业职责和地方政府职责;落实实名制,规定电话卡、互联网服务真实信息登记制度;加大惩处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行为;建立涉案资金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和资金返还制度;对潜在受害人预警劝阻和开展被害人救助等。(记者熊丰,海报设计张晨光)

    2021-10-19
  • “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拟写入地方组织法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法律。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修正草案增加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此外,修正草案根据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和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成果,明确坚持党的领导和地方人大、地方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宪法有关规定,明确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责任,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的实施。


    地方组织法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推动地方政权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完善。

    2021-10-19
  • “瓣瓣同心”向阳开——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题:“瓣瓣同心”向阳开——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大战略运筹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谱写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定向领航。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即日起,新华社开设“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栏目,连续播发9篇重点报道。通过记者深入调研采访,集中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引领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天推出第一篇《“瓣瓣同心”向阳开——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张涛、齐雷杰


    七年多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一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在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把脉定向。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情真意切、寓意深远。



    这是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北苑内的景色(9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承载1亿多人口,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开局之年,协同发展新路越走越宽……


    重点领域“三大突破”深化“协同效应”


    “以前从雄安到北京开车大约需要2个小时。京雄城际铁路开通后,雄安到大兴机场最快只需19分钟,到北京西不到1个小时。”对于经常往返京雄通勤的建设者们来说,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得北京和雄安更“近”了。





    这是7月1日拍摄的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谋划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方向。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通过大屏幕连线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建设工地现场。他勉励大家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


    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如今,重点领域“三大突破”已结出累累硕果:


    ——一体化交通网络“连起来”,“1小时交通圈”越变越大。



    这是津石高速公路石家庄段与新元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


    七年多来,三地累计打通、拓宽对接路、“瓶颈路”2000多公里。津保城际、京承高铁等建成通车,京唐、京滨、津兴等一批铁路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协同发展有了坚强“骨骼系统”。


    ——生态环境“美起来”,“心肺之患”得到有效治理。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乔灌草高低错落,经济林生态林比肩而立。他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幼苗,欣喜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抬头可见蓝天白云的日子成为常态。”这是京津冀居民越发明显的普遍感受。



    这是3月31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1%。“以前只能看到河北监测数据。现在京津冀数据共享,不仅可以看到PM2.5组分监测数据,还可以看到未来空气质量预测数据,大大提高了联合预警准确性。”河北省生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高级工程师张良说。


    ——产业协作“串起来”,协同链条“联起来”。


    “企业出生于北京,成长在天津,两地优势互补,发展空间广阔。”天津滨海新区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尹利说。产品由北京研发设计,在天津或河北的基地制造总装,类似案例在京津冀不胜枚举。



    这是6月6日在遵化市境内拍摄的京秦高速公路遵(遵化)秦(秦皇岛)段与唐(唐山)承(承德)高速下院寺枢纽互通建设工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据了解,北京中关村企业已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超过9100家,北京在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1600亿元。河北省有关部门数据显示,七年多来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近2.6万个、产业活动单位近万个。



    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部道路进行道路测试(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牢牢牵住“牛鼻子”释放“协同动能”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动一动外科手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疏解”二字多次作出形象而深刻的阐释。


    “从北京疏解出来后,公司产能扩大了,生产自动化、绿色化水平也明显提升。”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沧州工厂厂长孙国伟说,已建成的新生产线,产能是北京工厂的20倍。



    这是10月1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累计约1000个;常住人口规模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目标顺利完成……这些数字背后是北京七年来提质减量发展作出的努力。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市京津冀协同办主任谈绪祥说,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创造了空间,科技、信息、文化等领域“高精尖”产业新建市场主体占比从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0年的60%。



    工人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车间工作(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如今的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200多个重大项目全力推进,高峰时有20多万建设者日夜奋战,到今年底启动区城市框架将初步显现……


    在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级机关35个部门共1.2万人搬入副中心办公;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导入;北京友谊医院等医疗机构通州院区陆续开诊;截至今年9月底,运河商务区已注册企业1.4万余家……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将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标杆性项目,为深入实施中长期疏解任务奠定基础。


    构建新机制“协同红利”惠及百姓


    不久前,一名六岁女童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顺利完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跨省托管”六年来,北京儿童医院专家7000多人次下沉至保定,帮助保定培养起一支高水平医护队伍,接诊了一大批疑难病患者。



    这是10月12日拍摄的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建设一个为了人民更美好生活的京津冀,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合作方式,一批重点公共服务项目“跨省过河”落地实施:


    ——教育合作不断加深。河北与京津采用集团办学、学校联盟等方式开展合作交流;高等教育深入合作,先后组建京津冀工业院校、师范院校等9个创新发展联盟……


    ——医疗卫生协作紧密。京津冀医疗机构不断推进双向转诊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服务取得重要进展。


    ——文化旅游协同推进。京津冀共同培育打造一批以长城和大运河为主题的特色文旅产品和线路,共同塑造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品牌。


    更深刻的变化,是思维的变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七年多来,协同新空间不断拓展,区域协作加速推进。北京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加快,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首次跨省延伸到河北境内。



    研发分析人员在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工作(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今年7月,天津滨海新区与河北沧州渤海新区签订协议,决定就30项商事登记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跨省通办”,群众办事不必再“两头跑、折返跑”。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这片古老又现代的土地焕发温暖的民生亮色。


    2021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起笔。面向未来,机遇无限,也需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魄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不断开创新辉煌。(参与记者:闫起磊、郭宇靖、王井怀、黄江林)



    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在调试设备(2020年12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车辆经津涞收费站驶入津石高速(2020年1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这是在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拍摄的天津绿色生态屏障区一景(2020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工人在唐山市曹妃甸区金隅天坛(唐山)木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作。该企业为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2020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2021-10-19
  • 石家庄市长安区谈固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队 创建文明城 善举暖人心

    深秋十月,秋高气爽。在省会石家庄开展创城热潮之际,城市文明之花绽放,雷锋精神闪烁,互助暖流漾人心,发生在长安区谈固办事处综合执法队的善举暖人心。

    2021年10月17日晚19:30,谈固办事处执法队夜班队员正常巡查时,在和平路与兴宁寺街附近发现一名小男孩四处徘徊,不知所措。十月的深秋夜晚,天气寒凉,小孩焦急的表情显得格外让人担心。谈固办事处执法队员发现后,赶忙上前询问,得知小男孩8岁,下午跟着姥姥去银龙小区洗澡,出来后走散。经过耐心安抚,小孩情绪稳定后说出家长的电话号码,谈固办事处执法队员随即联系上家长。经过确认核实,考虑到天气寒凉,队员让家长在指定地点等候,开车把小孩送到指定位置,孩子家长表示万分感谢。执法队员一句“我们应该做的”既朴实又温馨,一股暖流让人感动。




    连日来,长安区谈固街道办事处在全力推进创城、规范市容市貌的同时,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城市文明创建的精神内涵。

    2021-10-19
  • 体育时评:面对“饭圈化”,运动员需多一些“人间清醒”

    17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队员樊振东发文,呼吁公众只关注他在赛场上的表现,而不要去关注他的场外日常生活,以及窥探他的正常训练,并表示球迷会并非明星的粉丝后援团,“饭圈化”的表达不适用于运动员。此事经媒体报道后,网友称赞樊振东“人间清醒”。


    近年来,体育“饭圈化”现象曾多次引发舆论热议。9月30日,中国奥委会发布声明,号召社会各界尊重运动员个人权益,理性追星,避免不当言行,坚决杜绝“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


    在“饭圈”文化中,粉丝可以“无条件支持”偶像,包容他们的所有不足,容不得质疑与批评,甚至强调非黑即白。这种话语体系并不适用于运动员,对他们而言,学会接受公众批评,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是必修课。


    从这个维度来说,公众不应把“饭圈”文化的话语模式生搬硬套到体育圈,更应该学会做一个纯粹的体育迷,欣赏喜爱的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容许他人对其提出质疑和批评,同时也切勿裹挟运动员。正如樊振东所言,关注比赛,就是对运动员最大的支持。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知名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也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他们不可避免地获得了更多曝光。对于体育事业而言,这有助于体育项目的推广和发展,并非全是弊端。


    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已不再可能回到曾经纯粹封闭的环境中,在训练、比赛和娱乐活动中找到平衡点,也是其综合能力的体现。这要求运动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时,认清利与弊,坚守初心,保持“人间清醒”。

    2021-10-18
  • “绿化将军”张连印:青山写忠诚

    荒山、铁锹,风沙、日晒……


    塞北左云,雁门关下。年复一年,“老兵”用生命的年轮,把荒滩变为绿野——樟子松、云杉、杨树、沙棘,一排排、一行行,漫山遍野……





    张连印在山西大同左云县种下的“绿色长城”(9月29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退休18年来,“老兵”带领乡亲们已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老兵”名叫张连印,今年76岁,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他戎马一生,本可以选择安度晚年,却饮风咽沙、倾尽所有,身患癌症仍植树不已,在家乡建起了一道造福百姓的“绿色长城”。





    张连印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张家场村的苗木基地自学苗木知识(10月3日摄)。新华社发(步丰峰摄)


    共产党员的人生底色:“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为何选择了这条千辛万苦的植树路?”有太多的人不解。


    “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张连印说。


    2003年,山西省左云县,张连印退休后返回家乡。


    出人意料,卸下钢枪的张连印竟扛起了铁锹。这位从张家场村走出的军队高级干部,退休后要回乡种树?!


    “植树可以防风固沙,改善家乡自然环境。我没有万贯家财,植树造林是最现实的选择,有多少钱种多少树。”反复琢磨,张连印选定了这条路。


    当时,冲着他的名望,企业纷纷抛来橄榄枝,“想要赚钱很容易”。


    可张连印心里,通透如镜:“我只想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范围内为家乡人民做点事。”


    乡亲,在张连印心中的分量很重。他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抚养他长大的奶奶爷爷也在他13岁和16岁时相继去世。


    “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我才能长大,乡亲们对我的恩情一辈子也忘不了。”他记得,小时候有时穷得连鞋子都没有。


    57年前的那个早晨,张连印终生难忘——


    村里锣鼓喧天,这个19岁的青年要去当兵了!


    戴红花、骑大马,乡亲们把炒好的瓜子、煮熟的鸡蛋塞满他的口袋……


    “你们为我戴红花,我把决心来表达,到了部队听党话,党叫干啥就干啥!”欢送会上,作为新兵代表的张连印即兴创作了快板。


    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也做了一辈子。


    参军第二年,由于表现优异,他光荣入党,此后,一路从普通一兵成长为高级领导干部。


    戎马倥偬40载,每个岗位张连印都成绩斐然——


    当战士,他年年是“五好战士”;当连长,他被评为北京军区“四好连队”优秀代表;他从团长、副师长,干到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3年3月,张连印退休了。他认真地对老伴说:“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这是我一辈子的职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一辈子的义务。”


    张连印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全村土地超过一半都是荒山荒坡,风起沙扬。





    张连印在山西大同左云县摩天岭土长城眺望苗圃、山林(6月13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几十年过去,乡亲们虽然从原先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房,但光秃秃的荒山野坡却没有改变。


    “绿化家乡、造福乡亲,就是我‘人生最后一个战场’。”当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回到家乡,打响了植树事业的“第一战”。


    但,创业的艰难始料未及。


    左云土地贫瘠,树木成活率低。第一年,张连印从右玉买了1万棵樟子松苗,结果第二年全死了;再栽,6000棵树,又死了……


    “祖宗三代都栽不活,你回来就栽活了?”“发小”胡万金,看着他气不打一处来。


    树全死了,老汉伤心了,但更不甘心。他购书自学,上门请教专家,还跑去外地的林场学习,每遇到一个会种树的人,就拉着人家打破砂锅问到底。


    栽了死、死了再栽……和他一起回乡种树的妻子记得,种树的头几年,脸和耳朵常常被风吹得掉皮,嘴上起水泡肿得老高,有时水泡裂开,鲜血就顺着嘴唇流下来。


    一次大女儿回乡看望,竟没认出迎面走来的父母,看着被风沙吹打得“面目全非”的两位老人,心疼得直流泪。


    而张连印有自己的“苦乐观”:“我种树,为党和人民做事不觉得辛苦,反而很快乐。”


    如今,昔日的荒山,已松涛阵阵。





    张连印(右)与老伴王秀兰、儿子张晓斌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一起浇水(8月16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冲锋陷阵的军人本色: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山坡上,张连印干完活便席地而坐,讲起话来中气十足。很难想象,他曾徘徊在生死线上。


    2011年,得知自己身患肺癌,张连印只说了句“冷静面对,科学治疗”。手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只是,树还没有种完。手术后的张连印实在等不及,第二年正月就拉着妻子回乡了。


    一如往常,他们没有找人接送,老两口从石家庄坐火车睡一晚,早上五点多到大同,又坐客车到张家场村。


    “要是我不回来,这摊事就散了。”他压根儿没有想过自己的身体,满脑子都是种树。


    回到植树的基地,张连印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都是他那车。”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池恒广说。


    左云县的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2014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这次,住院一个月后,他又一次回乡种树了。


    “癌症要科学治疗,种树也要坚持到底。”张连印坚定地说。


    有人说,何必这么较劲?可军人出身的张连印就是这样,一如他的微信签名:坚强、坚韧、坚毅——


    如今,植树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他带领乡亲们为家乡种下200多万棵树。


    如今,张连印依然走路飞快、精神抖擞。


    华夏大地上,创造奇迹的又何止张连印!


    60万米高空上的卫星,忠实记录下绿色合围中逐渐“消失”的毛乌素沙地——


    一个坑一个坑种树、一锹一锹铺设沙障固沙,人们前赴后继,用一个甲子的岁月,在昔日的不毛之地播下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屏障,让绝大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使之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的典范。


    “千千万万个张连印,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审计署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司高级审计师罗涛感慨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闪耀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密码”。


    “30年是我的‘目标’,种树要种到88岁!”张连印说:“每天和树打交道,和老百姓在一起,心情好身体就好。”


    在他的带动下,山西省左云县林木覆盖率由2003年的38.6%上升到现在的45.03%,增长了6.43个百分点,张连印被群众称为“绿化将军”。





    张连印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种树时搬运树苗(7月16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心系群众的“公仆”角色: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


    秋日的午后,松涛阵阵。站在张家场村山头的小亭子里,张连印远远近近地望着,放声唱起了他最爱的歌——


    “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18年间,就在这片脚下的土地,他带领乡亲们植树1.8万亩,其中6000亩是义务植树,1.2万亩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200余万棵树,他分文不取,签下协议:“一不要林权,二不要地权,30年后无偿交还集体。”


    创业初期,张连印拿出了全部30万元积蓄,大女儿张晓梅用房子抵押贷款20万元,儿子张晓斌拿出积蓄10万元,小女儿张晓花将3万元转业费和订婚时公婆给的2万元垫入。后来张连印又两次向银行贷款。


    然而,村子里张连印自家的老屋,却坍塌得不像样子。


    本族的老人劝他:连印啊,你就不想想自家?你家的老屋还是花些钱翻盖一下吧。


    张连印却说:“我还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绿化荒山上吧!”


    生态改善后,乡亲们感念张连印的事迹,自发筹钱建了一座凉亭,想取名叫“将军台”,却被张连印制止,后来立起来的是“张家场乡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纪念碑”。


    2015年,儿子张晓斌离开部队选择自主择业,回村跟着父亲种树。


    有人不解:“难道您就没想过利用自己的资源让儿子在部队获得更好的发展吗?”


    张连印回答:“百姓的认可、良好的家风,就是我留给子女最好的‘财富’。晓斌和乡亲待在一起,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很好。”


    他和群众打成一片,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说农家话,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都请他出面主持。在他资金短缺时,3位村民贷款30万元借给他,连借条都不用打。





    张连印(右)与儿子张晓斌在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北梁山坡巡查树木生长情况(9月28日摄)。新华社发(丁美宁摄)


    多年来,张连印吃的是土豆白菜豆腐,最喜欢穿的就是一身旧款迷彩服;逢年过节,他都要买东西去看看村里的困难户……


    村民们都说他,“从来不摆谱,看不出是个将军。”


    而妻子王秀兰最明白他,“如果乡亲们觉得他和他们一样,他就高兴。”


    在张连印的日记本上,记录着一些点滴小事——


    “拿完药,在医院门口点了一碗面,自己来了个光盘行动!”


    “从左云去大同,坐了公交车,又一次低碳出行。”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如今,张连印的植树基地成了右玉干部学院的教学点,最初被命名为“将军林”绿化基地,他把“将军”二字换成了“清风”。


    党和国家大大小小的提倡和要求,他悉数践行,理由只有一个,朴素而炽热:


    “是党把我从一个孤苦的放牛娃培养成一名将军,是乡亲们让我过上现在的日子。永不忘这一方水土一方乡亲,党组织是我的家,家乡父老是我的母亲。”

    2021-10-18
  • 65周岁的广交会,这些亮点值得一看!

    线上举办三届之后,为期5天的第130届广交会近日线下重启。


    本届广交会有诸多“首次”,如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首次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首次全面邀请境内采购商参与,首设乡村振兴展区、首次举办珠江国际贸易论坛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展馆被红色扮靓,到处都是“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的展牌。展馆内人流如织,众多境内采购商、参展商穿梭于各个展区间,65周岁的广交会人气不减。其中,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宇宙厨房”等产品颇为引人注目。


    作为疫情下全球规模最大的实体展会,本届广交会线下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按16大类商品设置51个展区,有超过7700家企业参展,此外有2.6万家企业和全球采购商线上参展。

    2021-10-18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顺利进入天舟三号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在顺利进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7日9时50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货物舱舱门,并顺利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接下来,航天员乘组还将开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货物舱舱门。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10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画面。新华社发(赵玉良摄)





    10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画面。

    2021-10-18
  • 长征胜利八十五周年

    血战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85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作为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长征精神激励着每一代人。红军丰碑不朽,长征精神永恒!

    2021-10-18
  • 2022年度“国考”今起报名,近七成招录计划专招应届生

    14日,国家公务员局网站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公告显示,本次国考的报考者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考录专题网站进行报名并提交报考申请。


    笔试时间为2021年11月28日,上午9:00—11:00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14:00—17:00为申论。


    从招录规模来看,此次招考共有75个部门、23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3.12万人,相较2020年度的2.4万人、2021年度的2.57万人,本次国考的招录规模突破3万大关,增幅明显。


    近些年来,国考报名热度不断攀升,自2009年始,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3年超百万,2021年度国考最热岗位报录比达三千比一。随着国考进一步扩招,国考的报名热度或将持续。


    政策向应届生和基层倾斜





    近七成招录计划专招应届生


    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介绍,本次国考录用计划和录用政策继续向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倾斜。其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有关决策部署,安排2.1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其实,近年来,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公务员招录向应届毕业生倾斜的特征都比较明显。


    “从国考数据来看,招录计划中,仅面向应届生招录的比例,由2019年的39.17%上升到了2022年的67.3%,这一数据能看出,公务员招考政策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干一番事业。”华图教育研究院专家郑文照说。


    除了向应届生倾斜,本次招录还继续坚持基层导向,有8700余个计划补充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并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公务员招考政策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岗位干一番事业,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招考公告还明确,对于通过降低进入门槛等倾斜政策录用的人员,应当在所报考市(地、州、盟)辖区内的艰苦边远县乡机关最低服务5年(含试用期)。


    “这样做是为了帮基层留住人才,解决基层岗位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这些年,国家的公务员招录政策一直在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岗位建功立业,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元的就业选择,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的能力素质。


    精准选拔人才





    深入推进分类分级考试


    本次招考深入推进分类分级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将分为3类,即由以往的“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变更为“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


    竹立家认为,将行政执法类岗位单列,目的是为了通过更有针对性的选拔考试,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为依法治国服务。


    郑文照分析,近年来,公务员招录选拔更加注重精准科学,进一步提高选人质量,推进分级分类考录,选拔科学性不断增强,让选拔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介绍,对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理论思维、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对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贯彻执行、基层工作等方面能力,对行政执法类职位突出测评依法办事、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


    此外,面试内容也将紧扣招录机关和招考职位的工作内容、性质、特点,注重反映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不同用人需求。加强专业能力测查,将有10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笔试、有52个部门在面试阶段进行专业能力测试。

    2021-10-15

  • 首 页  上一页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