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发布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10月14日至16日在京召开。大会官方网站14日发布《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交通为国民经济发展当好“先行官”,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2021-10-15
  • 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探测太阳有何意义?

    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该星将实现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能力,对我国空间科学探测及卫星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





    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郑斌摄)


    “羲和号”全称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Hα是研究太阳活动在光球和色球响应时最好的谱线之一,通过对该谱线的数据分析,可获得太阳爆发时的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机制。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赵坚表示,“羲和号”实现了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将开拓我国太阳探测国际合作和交流的新局面,大幅提高我国在太阳物理领域研究的国际地位。


    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将观测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光球及色球表现,探究太阳爆发的源区动态特性和触发机制,同时探测太阳暗条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色球表现,揭示其与太阳爆发的内在联系,还将获取全日面Hα波段多普勒速度分布,研究太阳低层大气动力学过程,为解决“太阳爆发由里及表能量传输全过程物理模型”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该卫星采用了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的“双超”卫星平台设计。平台将在轨应用磁浮技术,大幅提高载荷姿态指向精度和姿态稳定度。未来,双超平台技术还将在高分辨率对地详查、大比例尺立体测绘、太阳立体探测、系外行星发现等新一代航天任务中开展广泛应用,助推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跨越式发展。


    本次发射成功搭载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2颗政府间合作微小卫星:大学生小卫星-1、大学生小卫星-2A,此次任务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发射卫星。此外,本次发射还搭载了8颗商业微小卫星。


    本次发射的“羲和号”卫星和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管理、重大事项组织协调和发射许可审批。


    在火箭高密度发射的今天,落区环境的安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为缩小落区范围、保障落区安全,本次发射是栅格舵落区控制系统首次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开展的性能验证试验,通过展开的栅格舵对一子级返回进行姿态控制,可达到一子级落区范围缩小80%以上的目标,让运载火箭落点更加精准可控,极大改善落区安全环境。


    发射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南京大学还联合组织发起了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征名活动,经过征集、遴选和专家推介三个环节,最终定名“羲和”。“羲和”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象征着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2021-10-15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6日凌晨发射

    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6日凌晨发射,发射时间瞄准北京时间16日0时23分。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于14日下午进行推进剂加注。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翟志刚(中)、王亚平(右)、叶光富3名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由翟志刚担任指令长。新华社发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14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


    航天员翟志刚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航天员王亚平执行过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


    林西强说,按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后,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约6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测试和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2021-10-15
  • 谈文艺工作,习近平这些话意义深远

    2021-10-15
  • 首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总书记强调这些大事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13日至14日,一场高规格的重要会议——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为名的会议,在党的历史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如何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重大论断,深刻回答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篇重要讲话是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





    10月13日至14日,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关系国家前途和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优势和对人类政治制度发展的重大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


    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两个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力量。





    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国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


    在这个重要时点,中央召开这个事关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会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就要汇集和激发起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正如总书记所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方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全局出发,继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


    2014年9月,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完善人大组织、运行等法律制度;修改选举法,适当增加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名额,夯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等,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和工作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如何保证宪法实施,怎样加强立法工作,如何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这次会议上,总书记从六个方面对新时代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


    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和主要工作,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方向。


    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自身建设,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要成为“四个机关”的要求: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深刻阐释】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明确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民创造历史的高度,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出开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征程的动员令。


    有别于西方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什么说中国式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深刻阐释——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如何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总书记曾用8个“能否”深入阐明。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用什么来衡量?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同时提出“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标准:


    ·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


    ·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


    ·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


    ·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一种政治制度的生长,与其扎根的土壤息息相关。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


    “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总书记的话沉稳有力,“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力点在哪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总书记从三个方面对“具体地、现实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了要求——


    “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2021-10-15
  •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不得承诺快速取证

    14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内容、程序等提出规范性要求,并部署开展违法违规广告专项整治行动。通知强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合法,不得出现“快速取证”“免考包过”“考不过退款”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不得模糊自学考试助学活动与主考学校学历教育的关系区别;不得混淆技师学院、专修学院、研修学院等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与开展学历教育高校的性质区别。

    2021-10-14
  • 国家统计局: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

    202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7%。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2%;食品价格下降5.2%,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1.4%。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0.6%。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持平。其中,城市持平,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下降0.7%,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1%。

    2021-10-14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考计划招录3.12万人

    14日从国家公务员局获悉,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公务员招考报名即将开始。本次招考共有75个部门、23个直属机构参加,计划招录3.12万人。


    考生可于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进行网上报名。公共科目笔试将于11月28日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据悉,本次招考录用计划和录用政策继续向重点人群、重点地区倾斜。安排2.1万个计划专门招录应届毕业生,服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基层导向,有8700余个计划补充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并采取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设置28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


    同时,深入推进分类分级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将分为3类,对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理论思维、综合分析等方面能力,对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突出测评贯彻执行、基层工作等方面能力,对行政执法类职位突出测评依法办事、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力。面试内容将紧扣招录机关和招考职位的工作内容、性质、特点,注重反映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不同用人需求。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招考将对考生政治素质的测查评价体现到资格条件设置、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试用等各环节。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不予录用。

    2021-10-14
  • 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习近平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大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10-14
  • 面对2.64亿人,中国守护最美“夕阳红”——“十三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综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三个“最”字,勾勒出我国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人口结构的基本国情。


    我们将怎样走出一条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擘画老龄工作的宏伟蓝图。14亿人民,将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





    2021年9月,在甘肃甘南夏河县拉卜楞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护理人员给老人输液(新华社记者冯亚松摄)


    把握“窗口期”,审时度势作出重大战略部署


    河北承德,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秋日和煦,桑榆非晚。


    点开信息平台,老人的健康档案一目了然。上门配送药物、打扫卫生、心理辅导……中心提供固定服务,从社区向周边辐射。政府一年拿出120万元购买服务,为老有所养“托底”。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千门万户的关切,是“家事”,也是“国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2019年11月,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含笑社区,“敲门嫂”志愿服务队在社区里陪一名老人聊家常(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一系列新理念、新决策,尽显使命担当。


    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到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这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加840万,预计“十四五”时期年均增加1150万。老年人口增长第二个高峰即将到来。


    “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人口老龄化的国情要素将融入各领域、各行业的政策和工作中,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深化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努力让老年人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这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必要保障——


    解决老年人“长寿不健康”问题、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危机中育新机,“银发浪潮”也能变出“长寿红利”。


    “人口老龄化既是一个摆在面前的挑战,也是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一个突破口。”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


    这是确保中华民族世代永续发展——


    据联合国测算,本世纪上半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的上升速度,比世界平均速度快一倍多。


    “人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帮助今天的老年人,也是帮助明天的每一个人。”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说,“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养老之路至关重要。”


    政策筑地基,中国特色应对老龄化路径正在成型


    上海市虹口区,35个市民驿站。就餐、日托、医疗保健、文体活动……家门口有望“一揽子”解决老年人的民生需求。


    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但另一方面,全国空巢老人多、困难老人多、老年抚养比高。


    一边是“未富先老”,一边要“老有颐养”。如何平衡天平两端,考验大国智慧。





    2020年11月,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爱老家园,一位老年人在通过图画填色进行康复训练(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从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到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再到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应对老龄化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日渐清晰。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2.9万个、床位821万张,床位总数比2012年增长了97%。


    在203个地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行动,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十三五”时期,政府“挑大梁”,社会共参与,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公交车踏板高、住宅台阶多、厕所没扶手、红绿灯太短……老年人如何不再“举步维艰”?2020年7月,九部门联合发文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加装电梯、无障碍环境等适老化改造加快提上日程。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出台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办法,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实现省级全覆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大到49个城市……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努力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全力确保老有所医。


    约4000万老年人失能或部分失能,78%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长寿不健康”背后,是一些家庭面临的困境。


    从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到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护理”试点工作、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十三五”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


    北京累计为20多万名老年居民提供脑健康筛查服务;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项目的参与者中老年人约占八成;江苏苏州建立家庭病床服务团队为老年人开展居家护理和上门诊疗服务……各地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将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大力提倡老有所为。


    在四川,一群低龄、健康老年人组成志愿服务队,与高龄、失能老年人和其他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结对帮扶。在湖北谷城,31名退休教师重返工作岗位,自愿为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补血”。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在实现老有所为的期待。


    制定实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8万多所(个),逐步健全老年人社会优待制度体系,不断优化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一项项激发老年人活力的惠民政策密集落地,全社会正在共同参与到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


    回应新期待,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体系


    “怎么能在手机上听《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在浙江杭州的“智能手机长者公益课堂”上,朱美菊老人举着手机向志愿者发问。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老年人不能排除在外,要共享数字时代红利!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全国老龄办提出,用3年时间,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全社会推进适老化的改造和升级……





    2021年8月,在杭州市临安区锦南街道锦溪社区,志愿者向老年人讲解手机软件的使用方法(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要跨越的不只有“数字鸿沟”。快速老龄化背后,是每个人的感同身受:我们该怎样有尊严地老去?


    促进健康老龄化,让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呼之欲出”——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人均预期寿命要提高1岁。如何健康地享受这1岁的寿命?


    加快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区域老年医疗中心;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提高到3.2人,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一个个具体指标的设定,为高质量健康服务体系“添砖加瓦”。


    以养老为轴心,“养老+”思维不断破题——


    近1000万人,这是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缺口。留守老年人就医困难、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着力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模式,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培育老年人用得上的产品和服务;开始探索智慧养老,形成“一对多”模式,让家政、物业、餐饮、物流加入其中……养老不再是“一家之事”,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共担。


    充实“钱袋子”,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


    夯实财富储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中国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更好满足亿万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21-10-14
  • 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解读

    新华社昆明10月12日电题: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解读


    新华社记者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彰显大国领袖的担当和东道国的风范,高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旗帜,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方向,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擘画蓝图,必将产生重大深远的世界影响。





    共建家园:习近平主席首提三个构建“地球家园”的愿景


    “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首次提出三个构建“地球家园”的愿景: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与会代表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构建“地球家园”的愿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与环保的关系、全球合作三个维度,对人类要共建怎样的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时代之问作出全面阐释。





    3月22日,游客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九曲溪乘竹筏游览。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全球生物多样性近年迅速恶化,如果世界各国不努力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不更深刻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我们将面临全球性灾难。”埃及总统塞西说。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深刻诠释了COP15的主题,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方向,也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集中体现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


    与会代表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赞赏中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中发挥的领导作用,以及为推动相关领域多边合作所做的努力。





    游客在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游览(2018年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杜华举摄


    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视频讲话中感谢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感谢中国召集和举办昆明大会并推动相关议题的努力,呼吁各国团结一致,采取务实行动,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


    法国总统马克龙感谢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议题”。马克龙表示“我们这一代必须推动形成合力,形成以自然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坚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中国举办这次会议,为分享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供良机。”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任何国家单打独斗都难以实现目标。


    共商大计:习近平主席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个倡议”


    “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高瞻远瞩,围绕人类要怎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命题,提出四个倡议——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工人在河北邯郸峰峰矿区通过矿山修复改造而成的南响堂山森林公园内给绿地浇水(2020年5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与会代表注意到,这四个倡议与习近平主席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一脉相承,进一步描绘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为国际社会应对当前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人类高质量发展,应该也必须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发展,是绿色低碳的发展,是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的发展,是国际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的发展。”黄润秋说。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倡议,是中国坚定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智慧结晶,是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深化。中国提出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和绿色转型,这是本着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从自身实践和传统智慧中找到了更好的人类发展之路。





    这是陕西省榆林市榆溪河生态长廊(2020年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中国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说,习近平主席的倡议兼顾各方面的公平正义,包括人与自然的公平、各个国家间的公平、当代与后代的公平,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多次呼吁“国际社会应调动各类资源支持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她表示:“中国将经济增长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给世界提供了有益经验。”


    共享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特别提到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强调“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6月7日在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拍摄的野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与会代表表示,十几头大象17个月的奇游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和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效。


    “中国有尊重自然的传统,这种智慧从孔子到现在的中国领导人一以贯之。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令人钦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认为。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习近平主席这句话意义重大。”张永生说,过去一些西方国家把文明等同于工业文明、经济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色发展,是从生态文明视角重新定义发展,是以更宏大的视角、更长远的眼光思考问题。





    这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天池景色(2020年9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气候行动高级别倡导者奈杰尔·托平认为,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在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多边主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任何将(生态文明)这些美丽的中国思想带到更大舞台的行动,都很有帮助。我们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需求,把经济嵌入到生态中去,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经济必须服务于生态,而不是生态服务于经济。”托平说。


    共襄盛举:从承诺到行动,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习近平主席提出令人瞩目的“中国行动”——


    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中国领导人提出行动精准“路线图”,为世界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这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境内的年保玉则风光(2019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中国不是停留在政治承诺上,而是部署了具体行动,这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夏泽翰说。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程志强表示,作为COP15主席国,中国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为解决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资金难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中国领导人的倡议,在与会代表中产生广泛共鸣。


    多国元首也发出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倡议,承诺行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公共领域还是私人投资,必须向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所确定的目标努力。”马克龙介绍了法国的资金投入,希望全球已有的各类基金行动起来,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护和治理生物多样性。





    在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脱贫攻坚指挥所网格员吴贤艳(左)与村里的大一女生梁琼英在直播推介加榜梯田风光(2020年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保护大自然的健康,事关所有国家甚至全人类。”普京表示,俄方将采取行动,支持在保护动植物种群、大气和水资源等迫切问题上的国际合作,一定要照顾到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需求。


    为切实应对气候变化,2020年9月,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今年9月,中国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在此次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重大举措……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宣布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展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魄力、智慧和担当,提振全球信心。





    这是在湖南岳阳东洞庭湖麋鹿和鸟类救治避难中心拍摄的麋鹿和飞鸟(2020年8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


    “中国‘双碳’目标非常了不起,我们想见证并且学习中国科技创新上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智利驻上海总领事克劳迪奥·加里多说。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回望来路,不懈努力成就了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2021-10-13
  • 台风“圆规”即将登陆海南 中国气象局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中央气象台13日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18号台风“圆规”已于13日早晨由强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台风级。预计,“圆规”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还将有所加强,将于13日下午到晚上在海南文昌到陵水一带沿海登陆,登陆强度为台风级(12-13级,33-40米/秒)。登陆后,强度逐渐减弱,穿过海南岛,14日凌晨移入北部湾,然后趋向越南北部。为应对台风“圆规”,中国气象局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2021-10-13

  • 首 页  上一页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