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地质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20日至21日,内蒙古地质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暨内蒙古地球物理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国内外多位院士、专家参加了会议。

    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庆东表示,此次学术交流会聚焦矿产勘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为内蒙古地质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对持续推动地质科技进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更大成果,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为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提高科技竞争力。

    会上,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资源共享、平台共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矿产勘查与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市地质和工程地质等产业发展,在创新创造和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成果鉴定、协助企业申报重大科研项目、智库建设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双赢。


    据悉,此次地质科技创新成果交流会旨在推动内蒙古地球科学技术创新,激励全区广大地质行业职工创新热情,内蒙古地球物理学会按照相关要求,评选出《内蒙古地质(科普本)》《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形势分析》等一等奖7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18名和优秀组织单位7个。

    2024-11-21
  •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主题展巡展走进巴彦淖尔

    11月13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展览在巴彦淖尔市开启巡展。

    上午10时,记者来到乌拉特前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只见瑞泰社区的干部群众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聆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发展进程和生动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深入学习了内蒙古的革命史和发展史,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进一步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不论面临多少困难和挑战,都丝毫不能动摇各族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瑞泰社区居民张紫薇说。

    本次展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为蓝本,通过7个展厅,全方位、全景式、立体化宣传展示内蒙古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


    主题展巡展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服务群众提供了路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将在全区各盟市、部分高校陆续举办巡展,进一步推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性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常态化开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凝聚力量、弘扬蒙古马精神,为自治区全力办好两件大事贡献力量。

    2024-11-14
  • 内蒙古:深入实施“英才兴蒙”工程

    内蒙古一家食葵种子企业的科研人员在现代智能温室开展向日葵抗病害观察。新华社记者李云平摄


    记者11月8日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人才驱动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在人才服务方面,《意见》提出在全区范围内为一至六类人才发放人才卡,构建“一码通”人才服务体系;按照分类分级统筹安排的原则,为各类人才提供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服务。

    在引进人才方面,《意见》聚焦重点领域吸引人才,加大刚性引进人才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并将柔性引进人才团队纳入支持范围。

    在培育人才方面,内蒙古提出,建立人才成长全周期跟踪培养机制,本土人才及其团队享受晋级激励、滚动支持等叠加政策扶持。


    在人才留用方面,《意见》提出在薪酬、职称评聘、服务保障等方面细化支持举措,并明确本土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2024-11-11
  • 两场专场招聘会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

    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






    两场专场招聘会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


    11月9日至10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联合相关高校,连续举办两场专场招聘会,加速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

    其中,11月9日,“千企万岗进校园,勠力同心促就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行业专场招聘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吸引了全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教培机构等前来招贤纳士;1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2025届高校毕业生名优企业专场招聘会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举行,内蒙古正大有限公司、万正投资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中轩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43家大中小型企业开启“抢人”大战。据统计,两场招聘会共吸引310家用人单位到场参会,共提供就业岗位9924个。各招聘现场还设直播带岗专区、就业导航服务等,线上线下同步促就业。


    本次专场招聘活动聚焦教育类和经管类产业人才需求,深度服务内蒙古重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搭建精准供需对接平台。自治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还将结合毕业生专业和生源情况,分层次、分行业、跨地区高频次举办各类校园招聘活动,如“财经类”“硕博专场”等线下校园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政校企行联动,形成多方促就业合力,为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搭建供需精准对接平台,全力促进内蒙古2025届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高质量就业。

    2024-11-11
  • 呼伦贝尔“有呼必应”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委政法委了解到,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政法系统立足职能职责,主动服务大局,找准做实政法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深化推动“有呼必应”机制建设,围绕使命呼唤、问题呼求、社会呼声方面积极推进、担当作为,有效抓落实、解难题、做回应,不断强化司法服务保障,努力营造为群众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法治氛围。

    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呼伦贝尔市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统筹调度和对下指导,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健全完善部门联动、矛盾联调、重点联推、风险联化工作机制,有序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全力维护政治社会大局稳定。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有呼必应、如我在诉”实践载体,联结重点任务、联动政府部门、联系当地企业,做好工作品牌推进“一张表”“一清单”“一调度”,推行具备明确评价导向、科学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流程的评价机制,有力服务呼伦贝尔市绿色发展大局;全市检察机关围绕群众身边急难愁盼,推进实施“民有所呼、检有所应”工作法,以特殊群体司法保护为目标,深化“检察+企业+N”司法救助工作模式,多维度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困难妇女、老年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问题导向,把诚信建设工程作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司法公信建设,全面提高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呼伦贝尔市委政法委将司法公信建设情况纳入政治督察、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平安建设考核重点内容,建立定期调度、督查检查、宣传引导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旗市区“背靠背”交叉互评,有效提高整体办案质量。各政法单位以优质法律服务助力诚信建设,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订单式”司法服务,成立“法官工作站”24个,推进“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市人民检察院深入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强迫劳动等危害劳动者权益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有针对性制发诉前检察建议,以类案监督推动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域的效果;市公安局设立中心城区轻微交通事故视频快处试点,缩短事故处理时间近80%,大幅提升业务办理便利程度;市司法局依托现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形成“法援+”“公证+”“司法确认+”等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提高调解协议履行率,有效提升调解工作社会公信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开展“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提升年”工作,通过科技赋能、资源下沉、力量同协,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呼伦贝尔市委政法委督促属地和部门落实源头治理责任,持续推进四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以人民调解为主体,多种非诉解决方式联合发力、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矛调中心吸附化解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推进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与首席法律咨询工作有机结合,建设市旗两级法学会基层服务工作站115个,打造“首席+涉外法律服务”“首席+法院”“首席+未成年人保护调解站”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法律基层服务工作机制。

    2024-11-08
  • 内蒙古等地降温超12℃东北局地出现暴雪

    冷空气来袭!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综合观测产品系统(天衡天衍)产品显示,15日06时,内蒙古、东北地区西部等地出现12-14℃降温,最大降温超过16℃。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西藏有雨夹雪或雪,24小时最大累积降雪量16毫米,发生在黑龙江呼中。

    2024-10-15
  • 呼伦贝尔市总工会赴基层召开蹲点工作座谈会

    10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会第二批第三蹲点工作组进驻呼伦贝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会并召开蹲点对接工作座谈会。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岳晓波参加会议并进行指导。

    会上传达了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2024年全区工会领导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方案》的指导思想、核心要求,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会建设情况、重点工作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了解。

    岳晓波说,要以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为契机,围绕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维护、提升技能素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在解难题、增实效、促发展上下功夫;要加强各方协调,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充分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工会干部能力水平,改进工作作风,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职工的“娘家人”。


    此次座谈会为第三蹲点工作组开展蹲点工作拉开序幕,下一步,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和蹲点干部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与基层工会的紧密联系,聚焦工会主责主业,在“凝聚、作为、服务、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

    2024-10-12
  • 内蒙古能源集团热电联产企业提前开栓供热

    保障六个盟市四十余万户居民用热需求






    内蒙古能源集团热电联产企业提前开栓供热


    一年一度的采暖期即将临近。

    10月7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呼和浩特市金山热电公司热网首站内一片忙碌,运行、检修人员密切配合。10点32分,一期乏汽系统投入运行,15点30分,二期乏汽系统汽侧启动运行,至此,该公司2024—2025年度采暖期正式开启,这也是该公司自2019年以来连续第6年提前供热。目前,各供热设备运行良好,后续将根据天气情况和用户需求,逐步提升供热温度和供热量,确保百姓温暖过冬。

    随着天气渐凉,9月28日至10月8日,从东部兴安盟到西部阿拉善盟,内蒙古能源集团所属热电联产企业陆续提前开栓供热,新一轮供热季拉开序幕。这标志着,经过5个多月连续奋战,内蒙古能源集团承担的“温暖工程”项目全面收官。

    “温暖工程”是自治区实施的“六个工程”之一,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作为区属大型能源企业,内蒙古能源集团充分利用企业热电联产优势,做大规模、做强质量、做优服务,以供暖热度提升民生温度。

    今年4月份,上一个供热期结束后,内蒙古能源集团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温暖工程”的部署要求,统筹开展供热系统检修类、技改类、工程类、收购类等“温暖工程”35项,涵盖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乌海市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呼和浩特市西南城区等6个盟市6家基层单位。

    公司各供热单位经过紧锣密鼓连续奋战,截至10月8日,共新建供热管网51公里,完成一、二次管网改造18.5公里,改造换热站147座,更换阀门510台,改造老旧小区大串联用户1055户,35项“温暖工程”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目前,内蒙古能源集团承担着城镇供热面积超7000万平方米的供热任务,保障了全区6个盟市40余万户居民的用热需求。

    2024-10-11
  • 粮食产量从42.5亿斤到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粮食产量从42.5亿斤到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数看内蒙古75年沃野田畴活力无限


    70多年前,由7户奶牛户组成的养牛合作小组经过2年小型合作化尝试,终于在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58年,已拥有95户养牛专业户的合作组改名为“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它就是伊利的前身。

    今年8月26日,荷兰合作银行发布“2024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再度蝉联全球乳业五强、连续11年稳居亚洲乳业第一,再次成为唯一进入全球五强的中国乳企,展现了中国乳业龙头企业的强劲实力。2023年,伊利实现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归母净利润104.29亿元,双创历史新高。不断提升内蒙古乃至中国乳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让内蒙古这个国家“奶罐”香飘全世界。

    从20世纪50年代一个养牛合作小组,到如今中国乃至亚洲乳业龙头,伊利的发展历程,也是内蒙古乳业由弱到强、从草原走向世界的发展史。

    何止是乳业!时光变迁中,内蒙古农牧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大台阶。

    新中国成立之初,内蒙古粮食产量只有42.5亿斤,吃粮主要靠调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壮大农牧业,由吃粮主要靠调入变为粮食净调出省区,成为国家“粮仓”“肉库”“奶罐”“绒都”。2023年,内蒙古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791.6亿斤,稳居全国第六,连续6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畜牧业实现“十九连稳”,主要肉类产量285.4万吨、牛奶产量792.6万吨,牛肉、羊肉、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时代的脚步,在不断跨越发展中愈发坚实。站在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内蒙古围绕“地水种技、粮肉乳草、链服融改”,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重要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中展现新作为。

    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建优高标准农田,让以往不宜耕作的“巴掌田”“陡坡地”,变成宜机宜耕、稳产高产的“整片田”。同时,大力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实施好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优质特色品种培育工程,开展奶牛育种联合攻关,打造一流的奶源、种源和草源基地。

    农畜产品供给更加充足。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既抓粮、肉、乳精深加工,也把稻壳米糠、皮毛骨血等利用起来。支持和鼓励内蒙古的企业到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消费地发展前置冷链保鲜仓,把更多更好的奶、肉、粮供应全国。

    农牧业的绿色底色更加鲜亮。在农业方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程,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药化肥用量稳中有降。在畜牧业方面,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解决草原过牧的问题,实现畜牧业发展和草原保护“双赢”。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聚焦聚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农牧业强区建设步伐铿锵,沃野田畴活力无限。

    2024-09-26
  • 乌兰牧骑亮相菲律宾

    悠扬的马头琴、优美的蒙古舞、悠远回旋的长调……日前,由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中国文联、菲律宾菲华各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内蒙古文联承办的“乌兰牧骑走进中菲人文之驿”活动中,内蒙古乌兰牧骑的精彩演出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促进中菲两国文化交流,应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邀请,9月19日至23日,内蒙古文联组派艺术团赴菲律宾开展中菲人文交流“内蒙古印象”系列活动。9月20日,“乌兰牧骑走进中菲人文之驿”展演活动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亮相,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牧骑队员为当地观众献上了歌曲《宴歌》、长调《辽阔的草原》、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内蒙古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亚欧内陆上欣欣向荣的开放前沿。此次“中菲人文之驿”活动聚焦辽阔无垠、美丽无限的内蒙古大草原,希望能让更多菲律宾民众领略中国的多民族文化魅力,纵览多彩华夏,共赏别样风情。

    9月21日,内蒙古文联文化交流团在菲律宾马卡蒂市Ayala商场和塔吉格市BGC-SM商场连续举办两场快闪活动。乌审旗乌兰牧骑队员们走上街头,拉起马头琴、唱起呼麦、跳起蒙古舞,独具内蒙古风情的节目,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20余位菲律宾小朋友被内蒙古音乐深深吸引,与乌兰牧骑队员们一起欢快地唱跳。小朋友们为了表达激动喜悦的心情,用中文为演员们演唱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温馨动人的一幕,充分展现出文化交流的魅力。

    活动期间,还同步举办了“你好!中国-内蒙古印象”摄影展,摄影展以内蒙古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就为主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出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内蒙古形象,吸引了各国游客和行人驻足欣赏,通过摄影作品生动讲述了内蒙古故事。

    内蒙古文联文化交流团团长艺如乐图说:“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相信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使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到草原上‘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时代风貌、我国边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让菲律宾民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内蒙古,为中菲两国的文化交流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据了解,“中菲人文之驿”活动于2022年初发起,迄今已举办10场以闽南文化、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多维度、宽视角呈现中华文明的靓丽风采。

    2024-09-24
  • 内蒙古构建“一码通”人才服务体系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为人才驱动创新发展和推进科技突围提供支撑。

    与以往人才政策相比,该意见主要在4个方面有所创新。在人才礼遇方面,首次提出在全区范围内为一至六类人才发放人才卡,构建“一码通”人才服务体系。按照分类分级统筹安排的原则,做好各类人才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安居保障等服务,提供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便捷服务。

    在引进人才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吸引集聚人才,加大刚性引进人才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根据人才不同领域、类别及所实施项目情况确定相应支持标准、明确经费保障渠道,并将柔性引进人才团队纳入支持范围。

    在培育人才方面,内蒙古提出,建立人才成长全周期跟踪培养机制,本土人才及其团队享受晋级激励、滚动支持等叠加政策扶持,并首次明确提出对培养新增的四类以上人才和相关单位给予自主工作经费奖励支持。


    在人才留用方面,在薪酬、职称评聘、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细化支持举措,并明确本土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享受同等待遇。

    2024-09-23
  • 内蒙古扎实推进“温暖工程”

    “家里供上暖了,热乎着呢!”9月1日早上8点,内蒙古根河市气温仅为6度,居民谭长恒在家里穿着短袖满脸欣喜地说。这一天,有“中国冷极”之称的呼伦贝尔根河市和额尔古纳市开栓送暖。

    供热关系着千家万户,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实事之一。内蒙古位于祖国北疆,冬季漫长严寒,全区各地冬季供暖期多为6个月,高寒地区长达9个月,全区供热面积达10亿平方米。

    2023年12月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在内蒙古全域实施“温暖工程”。








    呼和浩特供热管网互联互通施工现场。李绍城摄


    “我们内蒙古不缺煤不缺电也不缺气,没有任何理由缺温暖,让老百姓挨冻良心难安!”“供暖季结束之日就是‘温暖工程’开工之时。”自治区党政领导始终把群众取暖这件大事放在心上,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部署,并深入一线调研督导,推动各地紧抓快干,切实把好事办好。

    2024年开年以来,内蒙古接连召开视频及专题会议,逐个盟市调度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开工、资金落实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自治区住建厅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统筹调度推进全区“温暖工程”。

    今年1月27日,自治区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供热温暖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自治区住建系统以住宅小区为单元,逐栋逐户开展全覆盖摸排工作,对热源、热网、热力站、住户等进行全链条排查,特别针对投诉较多的小区着重排查,形成建设改造具体项目清单,从供热领域的热源保障、热网更新、热力站提升、户内改造、智能化建设、应急保障、散煤治理等7个方面查问题、补短板、抓落实。经过六轮的摸底梳理,全区锁定2024年计划实施539个“温暖工程”目标任务。






    “暖心煤”卸车。


    紧盯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各地勠力攻坚、压茬推进,全力推进“温暖工程”这件关乎民生的“暖心大事”。

    金秋时节,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解放社区施工现场,一组施工队在为老旧小区楼体外墙加装保温层,另一组施工队正在敷设、焊接管网,全部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今年从停暖之日,我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组织居民开始协商,征求居民意见。察右前旗解放社区所辖地老旧小区较多,居民平均年龄较大,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逐户走访,耐心细致地与居民沟通,在短时间内集齐资金,迅速推开‘温暖工程’建设工作。目前,我们正在多部门联动,通过分级分类、铺埋并举,确保楼体自身保温性能的同时,提升供热系统保障能力,双管齐下解决冬季供热问题。”察右前旗解放社区副书记耿佳琪说。

    从一座座换热站,到遍布小区街巷的供热管线,再到每一个老旧管网更新改造的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作响,施工人员紧锣密鼓、加班加点地忙碌着。他们铺设新管道、焊接接口,工作井然有序,迅速而高效……这是兴安盟“温暖工程”的推进场景。






    兴安盟“温暖工程”施工现场。


    4月份停暖以来,兴安盟加速推进“温暖工程”建设,以确保群众在冬季能够享受到温暖的供暖服务。截至8月底,全盟新建了6.66公里互联互通一级管网,改造了101.68千米老旧一级管网、284.86千米老旧二级管网、118.72千米楼栋立管和120座换热站,另外新建了9座换热站,开启了“温暖工程”加速跑模式。

    既要解决痛点堵点,实现“温暖工程”全覆盖,又要讲究质量效能,提升供热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8月21日,一场探讨实施好“温暖工程”、推动供热技术的创新大会——第七届中国供热学术年会在鄂尔多斯市启幕。

    “此次大会旨在为供热行业提供经验和启示,丰富行业学术氛围,进一步‌推动供热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激励全行业共同提高能效水平。”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温暖工程”施工现场。


    鄂尔多斯这座冠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名片的“暖城”,今年共投资39.4亿元实施“温暖工程”45项,全市计划新增供热能力1500万平方米,涵盖“水、电、气、暖”4项保障,一揽子解决供热领域突出问题,并实现全过程监管供热运行。

    9月7日,由呼和浩特市城市燃气热力集团组织实施的供热管网互联互通穿越昭君路小黑河段工程正在试水。

    “该工程总长度约380米,8月6日完成穿管,开始试水打压。该段供热管网向南延伸将与大唐长输管网南线连接,推动周边区域实现大唐长输热源供热,助力呼和浩特市主城区实现‘一城一网、一网多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筹调配、安全稳定’的供热新格局。”呼和浩特富泰热力公司工程部副部长李渊介绍。

    “按照‘停暖即开工’要求,各地很早就开始抢抓时间、全速推进。今年全区计划实施539个‘温暖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43亿元,投资完成率64%。”自治区住建厅城市管理处处长石志刚介绍。






    西乌珠穆沁旗“暖心煤”卸车现场。


    全力推进“温暖工程”,既是关乎民生的“关键小事”,也是温暖人心的“暖心大事”。“温暖工程”实施以来,自治区住建厅聘请全国供热协会专家46名,先后18次对各地“温暖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帮助各地系统谋划、精准有序开展工作。建立专家巡回指导制度,对呼和浩特、包头等重点城市开展专项会诊,查找并纠正实施“温暖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精准实施,少走弯路。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项目进度,督促指导各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同时,组织供热企业做好能源储备、应急队伍及物资配备、管网注水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按期或提前供热。另外,推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和赤峰5市持续开展智慧供热试点工作,尽快试出经验和成果,逐步向全区推广,整体提升供热智能化水平。”石志刚说。

    2024-09-18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