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五一”假日消费表现强劲

    “五一”假期收官,但已经被假期氛围点燃的消费市场却未降温。


    5月2日华灯初上,藏在呼和浩特夜晚里的精彩拉开序幕。玉泉区大召广场牌楼下“乐享FUN假”音乐派对音浪袭人,灯光闪烁。成群结伴的市民游客穿行在塞上老街,或驻足观赏演出,或享受品味美食。


    “这里是呼和浩特市的老城区,今年‘五一’假期这里尤其热闹,音乐派对已经持续好几天了,有爵士、流行、民谣等多种音乐表演活动,吸引了不少人来这里。”人群中的李女士略显兴奋地告诉记者。“五一”假期期间,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不断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打造集饮食、音乐、时尚及历史文化等元素为一体的夜间消费市场,推动商圈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


    人多则气旺,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五一”黄金周期间,内蒙古382家(零售加餐饮)重点监测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4.3亿元,同比增长10%,内蒙古“五一”假日消费表现强劲,消费市场正在持续升温。


    羊肉串、麻辣羊蹄、酱驼肉、糖麻叶、爆肚……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宽巷子民族美食街里美食包罗万象,随着客流增大,街上不少餐馆再现“一桌难求”的火热场景。


    “逛这条街得多叫几个朋友,这样才能分开排队,还可以多尝几样美食。”和朋友第一次来呼和浩特旅游的王女士说道。


    “五一”期间,中小型餐饮、品牌特色餐饮恢复较快,随着天气转暖及本地周边游的火热,野菜时蔬等乡土地标美食成为餐桌“新宠”,啤酒烧烤等点燃餐饮“夜经济”。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内蒙古76家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实现2905.4万元,同比增长94.3%,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2.7%。


    “这几天有恐龙展,孩子很喜欢,逛完顺便给孩子买了双夏天穿的凉鞋。‘五一’活动力度很大,价格非常实惠。”带着孩子来逛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的周女士说。


    “‘五一’假期除了组织各种体验互动活动,我们还推出了折上折、送礼券包、免费停车、报销高铁票等优惠活动。‘五一’假期期间,我们规模销售同比提升93%,客流同比提升200%。”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总经理助理张佳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加速市场回暖,我区各大商贸企业紧抓“五一”消费旺季,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吸引广大顾客消费。呼和浩特市围绕“乐享青城·嗨购五一”主题,组织大型商超、汽车、家电、餐饮等商贸主体开展“5·1狂欢购”等促销活动50余场;包头市组织20多个商场、15条特色街区开展美食节、后备箱集市、非遗文创市集、巡游表演等活动;鄂尔多斯市开启二次元改装车友会、趣野露营市集、我们的民谣2023、电竞赛事等多项好看又好玩的主题活动……


    “‘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区各级商务部门组织开展近400场消费促进活动,近千家企业参与,呼和浩特市等盟市累计发放消费券4073万元。”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29日至5月3日,全区306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4亿元,同比增长9%,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基本生活类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升级类消费不断提速,服装鞋帽类、化妆品类、家电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同比增长18%、9.2%和6%。


    4月28日,自治区启动为期15天的“全年乐享全民盛惠”双品网购节,全区各盟市同步开启“双品盛宴”,呼和浩特市发放200万元线上牛奶消费券。通辽市发挥“蒙餐之都”优势,开展乡村振兴——品牌农产品公益直播活动。兴安盟重点聚焦乳肉制品,运用电商直播等手段开展“兴安产安心选”活动。


    “‘五一’期间全区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商品货丰价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借机发力’,组织多场消费促进活动,营造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我区消费市场升温。”自治区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高慧)

    2023-05-05
  • 全区304家A级旅游景区收入24.06亿元 “五一”假期超千万人次畅游内蒙古

    “五一”小长假,内蒙古以“相约草原,携手春天”为主题,推出300多项假日文旅活动,持续加大假日产品供给,全面激活假日经济,推动文旅消费创历史新高。截至5月3日晚8时,全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倍;全区304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481.24万人次,收入24.06亿元,同比均超过600%;300余家星级饭店、等级民宿收入增长近1倍,实现“五一”假日文化和旅游业全面恢复发展。


    今年内蒙古“五一”文旅市场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主题活动气氛浓。4月29日拉开帷幕的阿拉善英雄会系列,让一众越野爱好者和广大游客体验了极致的豪情、非比寻常的浪漫;5月1日,2023年中国摩托车锦标赛(库伦站)吸引来自全国近万名游客齐聚银沙湾,驰骋沙海,纵享激情;呼伦贝尔市打造“赏花经济”,接待赏花游客42.55万人,带动周边经济2.6亿元,同比增长了62%和51%;包头市举办的首届秧歌大赛吸引13万余人参与。今年内蒙古“五一”文旅市场另一大特点是新场景看点多。假期各盟市推出一批文化内涵丰富、艺术水平精湛的演艺剧目,全区各级文艺院团、文化场馆推出广场舞、歌咏、“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622场次,吸引271万余人次参与;呼和浩特市打造东乌素图20多万株杏林景观,登高远眺满目繁花似锦,假日期间还融合了传统武术、古韵服饰表演、诗画交流等,让游客尽享文化盛宴;鄂尔多斯市举办全国首届水上烟火秀,吸引万名游客观赏;全区其他各地推出的特色演艺、帐篷露营、“无人机表演”“奇幻巡游”等年轻态、新玩法深受游客喜爱。第三大特点是假日消费人气旺。全区多个景区因“爆满”而采取了限流、限时措施,其中呼和浩特市莫尼山非遗小镇假期首日突破2万人次;鄂尔多斯所有景区达到接待上限,万家惠欢乐世界、鄂尔多斯草原等景区前三日游客接待数同比分别增长1384%和945%,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单日接待超11万人次;赤峰市玉龙沙湖景区、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等旅游景区日均接待超万人;鄂尔多斯市、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及阿拉善盟等地星级饭店、等级民宿入住率均达到了100%,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五一”假日日均接待突破万人。(记者冯雪玉)

    2023-05-04
  • 有机融合 一体推进 内蒙古文艺知识产权万里行活动启动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自治区文联紧紧围绕重点工作目标,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为全力推动内蒙古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在2023年“全国文联知识产权宣传周”到来之际,全区文联系统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召开文艺维权工作推进会,同时启动内蒙古文艺知识产权万里行活动。


    据了解,内蒙古文艺知识产权万里行活动将通过深入全区12个盟市和大部分旗县,以调研、座谈、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工作,受理版权咨询调解,促进文艺作品确权登记,有力推进全区文艺维权工作走深走实。当天,与会人员观看了内蒙古文联文艺维权工作视频,内蒙古作协、包头市文联、内蒙古文艺法律志愿服务律师团代表分别围绕做好文艺维权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长期以来,自治区文联高度重视文艺维权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与内蒙古版权登记服务平台合作,设立内蒙古文联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在自治区版权局支持下成立内蒙古民间文艺版权服务工作站,2022年累计开展各类文艺作品版权登记千余件,有力推动了内蒙古文艺维权工作取得新进展。(记者马芳)

    2023-05-04
  • 呼和浩特首家物联网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

    4月25日,为打造产业创新“舰队”,发布物联网“产学研用”技术成果,由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物联网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暨物联网“产学研用”技术成果发布会在首府举行。


    该物联网创新联合体成员由内蒙古显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自治区高校、呼和浩特市属医院、学校及国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共10家单位组成,各成员单位将本着“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质创新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模式,推动“政产学研推用银”有机融合;加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推动科技及物联网产业赋能于首府的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各领域事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显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自治区唯一一家涵盖从纳米材料、芯片设计等半导体“高端制造+信息服务”的港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两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专利技术。(记者皇甫秀玲)

    2023-04-28
  • 包头聚“链”成群 夯实产业发展基石

    2023年,包头市依靠招商引资加力培育新兴产业,依靠“双招双引”加快引进创新资源,依靠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集聚产业和人才,全力培育新增量,打造新增长点,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资累计对接企业3260家,签约353个项目,协议总投资3734.4亿元,已开工182个项目。1-2月引进国内(区外)到位资金22.4亿元,同比增长96.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3.5264万美元。


    今年以来,包头市将做大做强稀土产业作为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和战略优势资源基地的重要抓手。聚焦打造“世界稀土之都”,围绕具备基础的磁材、抛光、稀土合金等产业,大力招引头部企业、新锐企业,坚持把已有产业做大做强,强力推动包头稀土由“世界级储量”向“世界级产业”迈进。截至目前,共签约总投资2.15亿元的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能力建设等稀土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40.87亿元。预计2023年内包头磁材产能占到全国50%以上,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超过80%,产值超800亿元,到2025年将突破1000亿元。


    2023年包头市抢抓“双碳”重大机遇,加快布局以光伏硅为重点的硅产业集群。聚焦打造“世界绿色硅都”,围绕头部企业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拉棒、切片、组件等产业环节,推动建立“绿色硅都”行业标准,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硅产业中心城市,推动光伏产业从点状布局向集聚集群转变。截至目前,共签约总投资230亿元的沐邦新材料有限公司硅基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01亿元的中清智慧24GW高效光伏电池等光伏项目27个,协议总投资1067.03亿元。预计2023年内包头多晶硅、单晶硅产能在全国的比重将达到40%,新上电池片86GW、组件55GW,产值将再翻一番超2000亿元,2025年将达6000亿元。


    坚持“调旧育新”“无中生有”,包头市开辟“新赛道”,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打造陆上风电装备、先进金属材料、碳纤维及高分子新材料、新能源重卡及配套、氢能储能产业集群,加大招引力度,精耕细作,推动产业规模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共签约总投资141亿元的源网荷储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氢能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05亿元的麦思威尔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中车风电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31亿元的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高端铝合金新材料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红豆通用新能源重卡轮胎智能制造基地及智慧风电项目等五大战新产业项目81个,协议投资总额2261.22亿元。预计2023年内实施总投资3455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1个,新开工项目125个,完成投资796亿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瞄准新赛道,跑出新速度。下一步,包头市要以招大引强、补链延链为重点推进“两都”建设,全力打造旗帜型产业集群。在稀土产业方面,要围绕仍处空白和薄弱的发光、储氢、催化及助剂材料等领域,填补产业空白,壮大产业基础。要围绕发展“稀土+”消费品,大力引进终端制造企业,发展稀土终端产品以及全力引进稀土领域研发机构和急需人才;在硅产业方面,要全力招引电池片、光伏电站企业,大力招引切片、组件等企业,做大产业链薄弱环节。要围绕打造产业生态,大力招引组件辅材、逆变器、支架、边框等配套产业项目,加快发展光伏制造全产业链。加紧推进布局电子硅和有机硅产业,围绕打造硅产业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和检测认证中心,加快招引研发、检测、认证等机构,形成一批“包头标准”。同时,围绕五大战新产业,加快引进科技含量高、关联程度大的“链主”企业,引进品牌影响大、附加值提升明显、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林喜)

    2023-04-28
  • 内蒙古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快速增长

    自治区统计局传出最新消息:截至2023年3月末,内蒙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营业状态为开业的企业法人单位)27282个,较上年同期增加4659个,增长20.6%,实现了快速增长。


    分行业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企业法人增长最快、增量最多。截至3月末,全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企业法人14471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912个,增长25.2%,对同期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增长贡献率为62.5%;专业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11884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681个,增长16.5%;研究和试验发展领域企业法人92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66个,增长7.7%。


    分地区看,12盟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均实现快速增长。其中,乌海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59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70个,增长39.8%,增速居全区首位;呼和浩特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8957个,较上年同期增加1477个,增长19.7%,增量最多,拉动同期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增长6.5个百分点。(记者杨帆)

    2023-04-27
  •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推动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致富路上迎“薯”光(新气象 新作为)

    气温回暖、天气晴好,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乌兰察布市迎来了春耕备耕的好时节:旋耕农机在田间地头不断翻整土地,种植户们在育种大棚细心呵护马铃薯原原种……


    乌兰察布市日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加之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十分适合马铃薯生长,是国内公认的马铃薯产业“黄金带”。作为国家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乌兰察布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300万亩左右,总产量近400万吨,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近5%,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70亿元以上。


    为实现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积极实施“马铃薯产业提效增值行动”,强化基地建设、完善良繁体系、优化品种结构、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仓储能力、打造区域品牌,推动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建设。


    建起良繁体系,三年更换一次良种


    一缕缕阳光照射进实验室内,一罐罐玻璃瓶整齐摆放架子上,一株株绿色嫩芽在玻璃瓶中茁壮生长……这是位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的组培中心。


    “这些玻璃瓶中的绿色嫩芽就是我们培育的马铃薯脱毒苗,我们在显微镜下将影响马铃薯生长的花叶病毒、皱缩病毒、黄萎病毒等去除,保证种苗的健康。”组培中心总经理黄兆文拿起一罐玻璃瓶,仔细观察后告诉记者,“良种繁育对于马铃薯增产增收至关重要,由于马铃薯连续种植会出现品质退化,易受各类病毒侵害,导致产量大幅降低。所以,我们每年都要生产更新种薯种苗。”


    “我们作为国家级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了不被国外‘卡脖子’,坚持培育我们国家自己的马铃薯新品种。”黄兆文说,但过程十分艰难,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选育出1个合格的新品种,“确定新品种后,便要将脱毒苗不断培育扩繁,1株变5株、5株变25株,如此往复,为满足生产需要,我们一年要生产5000万株脱毒苗。”


    脱毒苗经过培养后种植在大棚内,生长成为如鹌鹑蛋大小的原原种,这便是马铃薯繁殖良种的基础种子;原原种在经过休眠期后,再次播种,半年后成长为原种;原种之后再进行种植,才能生长为可以销售给农户的一级种薯。“从一株脱毒苗到一颗一级种薯,每个过程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乌兰察布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林团荣说。


    在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脱贫户高发正在政府投资的大棚内,为即将种植脱毒苗做着准备。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种业公司通过订单模式提供脱毒苗,全程给予我们免费技术指导,每个大棚一亩地能种7万株脱毒苗,生长3个月后,一株脱毒苗能长3粒原原种,最终一个大棚能收21万粒原原种,公司再以每粒0.25元的价格收购,最终一个大棚收入5万元,一年纯挣两万元,能够稳定脱贫增收。”目前喇嘛板村全村有大棚300个,承包种植的均为脱贫户。


    “4月播种原种,10月收获的就是一级种薯,我们在商都县流转了7万亩土地进行良种繁育,每年种植3万亩原种,其他土地则通过轮作倒茬,种植莜麦、青贮玉米等,保持土壤肥力。”黄兆文介绍。


    目前乌兰察布全市良种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种薯生产基地。“现在本土企业登记的马铃薯品种有11个,引进推广应用马铃薯品种有20多个,实现了‘百薯争艳’的局面,全市脱毒种薯种植比例达到100%,良种增产的贡献率可达50%以上。”乌兰察布市农牧局马铃薯办公室主任王晓煜告诉记者。


    据统计,乌兰察布全市现有种薯企业16家,2022年生产脱毒苗2.5亿株、原原种5亿粒、原种12万吨,生产的种薯除满足本市需求外,还远销广东、福建、山东、河南等20多个省份。乌兰察布积极推广应用雾培技术、试管薯技术、容器薯技术、基因组技术等马铃薯繁育新技术,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网室生产原原种到原种繁育一整套良繁体系,达到了全市马铃薯种植每三年更换一次良种的能力。


    打造产业带,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走进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十二洲村村民张连奎家中,老张将一盆热乎乎的烤马铃薯端上炕桌,“我们这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适合蒸煮炖烤,口感沙面,味道香糯,快尝尝。”老张边笑边招呼记者品尝。


    “前些年我动员在外地的外甥回乡,和我一起承包260亩地种马铃薯,选取品相好、价格优的国产新品种,如今种了3年,年均纯收入近20万元,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实现了稳定增收。”身为脱贫户的老张脸上满是笑容。


    “目前全乡每年马铃薯种植面积都稳定在1万亩以上,通过种植马铃薯人均年纯收入达1800元。为了调动村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市旗两级出台了包括良种、有机肥、机械使用及残膜回收等13项马铃薯种植补贴优惠政策。”三岔口乡党委书记秦占世告诉记者。


    记者来到察右后旗红格尔图镇南二海村时,圣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海英正安排一辆辆农机,准备前往别村进行翻地春耕。“我们祖祖辈辈都种马铃薯,过去传统粗放式的人工耕作方法,费时费力,干得多却收得少,如今翻地、撒肥、旋耕、播种、起垄、收获,从种到收都是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100多套农机能服务1.5万亩地。”吕海英介绍。


    马铃薯品种更新、高垄栽培、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综合病虫害防治和标准化生产措施等精细化科学种植方式,令马铃薯产量不断提升。“10年前我们这的马铃薯亩产是5000斤,如今通过科学种植,每亩地产量提高三四千斤,亩产达到8000多斤。”合作社社员郝志永说。如今,“良种、良法、优良设施三配套”,让农民在增收致富之路上迎来新“薯”光。


    对于80后返乡创业青年郭晨慧来说,家乡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七顷地村出产的“后旗红”马铃薯,为她打开了一扇创业大门。曾在北京打拼10多年的她,几年前,将父母所种的马铃薯图片晒到了朋友圈,没想到引来众多好友的“围观”,不少人想下单购买,这让她发现了商机。


    “2016年,我回乡创业,开起了网店,也运营实体店,专职卖起了家乡的‘后旗红’马铃薯。”郭晨慧回忆道。为让家乡的马铃薯卖出好价格,她开始了“精致”卖马铃薯。“我带着乡亲们,在地里分拣挑选,选出的土豆必须品质好、大小匀称且达到规定重量,将一颗颗泛红饱满、圆润光滑的马铃薯用水果纸包好后,再用网套保护放入精选礼盒。”郭晨慧介绍。


    慢慢地,精选礼盒装马铃薯在网上走红,还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好马铃薯卖出了苹果价,在电商平台,一斤马铃薯卖到了8元钱,乡亲们也越来越信任我。”郭晨慧笑道。她每年还拿出部分资金优先收购本村及乡里脱贫户的土豆,带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如今,她的网店线上线下年销售总额达800多万元,受益农户1500户,户均年增收1090元。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力度不断加大,乌兰察布市打造形成了从兴和县大库联乡到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约250公里长的马铃薯产业带,马铃薯种植几乎覆盖了全市有劳动能力的所有农户。目前,全市已脱贫人口中,人均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已占种植业总收入的1/2。


    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一颗马铃薯,除了直接蒸煮烹炸炒,还能做成什么?在位于察右前旗的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内,一颗颗马铃薯在这里经历了华丽变身。


    马铃薯经过筛选、清洗、切割、油浴、拌料等工序后,最终成为薯条。“我们除了现有的休闲薯条、法式薯条以及薯饼生产线外,还建设了淀粉提取工厂以及废渣废料回收生物工厂,将不适合做薯条等产品的马铃薯用于淀粉或有机肥原料,使其得到充分利用。”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石霭童告诉记者。


    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副局长周晓介绍,“我市现有重点马铃薯加工企业3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较2019年增加5家,淀粉年加工能力24万吨,薯条薯饼年加工能力44万吨,鲜切生产能力5万吨。特别是正在建设蓝威斯顿公司12万吨薯条薯饼加工项目、福景堂集团20万吨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项目投产后,我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薯条加工基地和薯淀粉生产基地。”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加工产品从最初仅有的淀粉,增加到目前的全粉、薯条、薯片、方便粉丝、马铃薯醋、马铃薯酱油、马铃薯料酒、马铃薯淀粉餐具以及薯纤维、薯蛋白等,并开发出速冻薯条、速冻薯泥、脱水性膳食纤维、无矾水晶粉等深加工制品。同时充分利用马铃薯加工废渣、废水,研制开发薯蛋白、动物饲料等产品,最大限度提高废渣废液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精深加工逐步发展,全市年转化鲜薯能力达200万吨,较2019年提高50万吨,年加工转化率41%,产品售往山西、陕西、重庆、四川等地,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周晓说。


    马铃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乌兰察布马铃薯的“品牌”效应也日益凸显。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马铃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乌兰察布马铃薯”成为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部认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如今,乌兰察布马铃薯产品凭借品牌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乌兰察布马铃薯名声越来越响,全市马铃薯仓储能力也显著提升,总仓储能力达274万吨,使马铃薯销售旺季有序、淡季不淡、均衡上市。同时,全市成立营销协会20多个,销售高峰期参与营销人员达2万余人。加之电商销售助力,产品销售半径不断扩大,“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且远销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安排部署,推动马铃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切入点,打造产能超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真正把马铃薯做成‘大文章’。”乌兰察布市委书记隋维钧表示。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04月27日第10版)

    2023-04-27
  • 内蒙古大力推动“三线一单”成果落地运用

    4月25日,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深入推进“三线一单”成果落地应用,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硬性约束,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2021年以来,内蒙古根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在全区划分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推动全区1880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和准入要求,在项目环评、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自治区“十四五”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规划中的落地应用。目前,内蒙古已建立健全“三线一单”数据应用平台和更新调整机制,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查询、应用和信息共享共用。下一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推动建立体系健全、全域覆盖、管控精准、责任清晰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为全区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项目引进等提供“绿色标尺”。(记者帅政)

    2023-04-26
  • 一头连着创新 一头连着市场 内蒙古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2022年我们成功申请了1项发明专利与3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有2项通过预审通道不到两周时间就得到了授权,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将专利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以更快速度抢占市场先机。”鄂尔多斯市晴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学琴手捧专利授权书满脸激动。


    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全国知识产权日的主题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创新”。近年来,内蒙古聚焦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截至目前,全区专利授权总量达13万件,商标注册总量为35.14万件,地理标志商标183件,列全国12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1件,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28.2亿元。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知识产权这座“桥梁”从提升全链条价值发力,实现创造与运用的良性循环。


    围绕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内蒙古一方面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2年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全区共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件93件;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302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0件,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42件(含电商案件220件);共对2552件非正常专利申请进行了核查,撤回非正常专利申请2326件,撤回率为91%。


    为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今年内蒙古设立了1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6家、优势企业62家,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3家。(记者李国萍)

    2023-04-26
  • 不怕倒春寒 乌兰察布4000亩玉米提前播种

    据农情监测,天冷风大的乌兰察布市大部分农作物的春播都在4月中下旬开始,然而,在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的八苏木村,4月12日就开始播种玉米了。这么早播种不怕倒春寒?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位于八苏木村的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采访。


    在八苏木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只见2台无人驾驶智能一体化玉米播种机,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精准定位下,沿着事先设定好的路线匀速前进,随着播种机的前进,喷药、播种、铺设滴管和地膜同步完成;随后2台小型覆土机为地膜间隔覆上薄土,3膜6行的玉米带从东到西笔直地覆在田地里,像一条条银色的缎带,分外耀眼。


    今年30岁出头的李呈,是该公司种植板块负责人,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用的是爱尔兰生产的第三代玉米播种机,全国仅有20多台,根据乌兰察布天冷风大的特点,我们进行了改进,有了这个‘神器’并运用独有的种植技术,我们才敢提前半个月播种。这样我们可以选择生长期更长的玉米品种,从而提高产量。我们今年种的主要是青贮玉米,品种包括京农科728、蒙青贮17272等。”


    独有的玉米种植技术是什么样的呢?李呈蹲在刚覆过膜的田边,指给记者说:“我们采用的是一膜双行双带的种植技术。播种过程中同时形成两垄玉米、预埋两根滴灌管,并使用135厘米宽的光降解地膜进行覆盖,这个膜每亩地成本130余元,外露宽度达到90厘米,受光面积比传统地膜大,上面有孔可通气,这样可以迅速提升地温,有效抵御倒春寒对幼苗的影响,所以不怕倒春寒。同时这种地膜不到秋天自动就降解了,很省事。还有双行双带滴灌技术,减少水的横向扩散距离,能够更加精准灌溉施肥,达到节水节肥的效果。”


    除了农机的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方面也达到了智能化水平。李呈自豪地说:“我们种植基地有10个水肥一体化系统,每个系统都将近900亩地。种完后,我们把整个一块地的水井水通过地埋输水管都集中到一个水池里,然后通过过滤、二次加压让它稳定输出,通过地埋输水管和滴灌毛管把水和肥追到地里。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无线电子阀就能实现手机远程控制,并可以设置自动开闭阀门等操作,这样既省事又省人工。现在,1000亩地的日常管理1个人就能完成。”


    据悉,乌兰察布市瑞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爱尔兰引进玉米播种机后,结合当地播种的需求进行改造,配备了滴灌带和覆土设备,使播种机的性能更加完善。该公司在察右前旗流转承包了近9000亩耕地,采用“土地承包费+二次分红”的模式,与90多户村民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互惠共赢。今年该公司准备播种4000多亩玉米,目前已完成1500亩。(记者皇甫美鲜海军)

    2023-04-25
  • 相约春天里 南行觅商机——内蒙古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长三角地区)侧记

    相聚“浙”里,相约草原。4月24日上午,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内,马头琴声悠扬,奶茶香甜可口,让人仿佛来到千里之外的亮丽北疆。内蒙古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长三角地区)在这里举行,430家长三角地区企业齐聚于此,与内蒙古共商互利合作,共谋发展大计。


    浙江诗画动人,内蒙古壮美辽阔。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高新产业、高级人才、高端要素集聚。内蒙古始终把长三角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内蒙古与长三角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深化合作、交流频繁,吸引了一批长三角地区优质企业相继落户。


    “内蒙古为企业家们投资兴业创造了广阔空间,也为企业家们提供了共享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总经理周平说,“以前我们在内蒙古有很多合作项目,但这样的投资是第一次,就是看中了内蒙古的广阔发展前景。在未来,我们的合作交流会越来越密切。”该公司将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投资建设风机混塔构件厂。


    “在走进内蒙古的几年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用‘超级店小二’的服务,帮助我们公司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保障公司有序经营和稳步发展。”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雪华在推介会上深有感触地说,“华友在内蒙古的发展证明了,内蒙古具有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具备打造竞争优势的有利条件,已经成为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目前,该公司已在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市投资建厂。


    记者了解到,内蒙古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神奇壮美的独特风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日益壮大的特色产业规模,前景广阔的投资空间,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引起长三角地区企业极大的兴趣。在推介会现场,集中签约了108个项目,协议总投资2757亿元。从项目来源地看,浙江占42.5%、江苏占32.4%、上海占17.6%。


    “今天签约的项目,涉及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材料等9个领域,都是内蒙古所需要的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签约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制造业500强企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30%,为内蒙古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张鸿福介绍说,“此次内蒙古招商引资系列活动采取‘1+N+X’模式,即1场总推介和签约活动、N场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专题推介洽谈活动和X家重点企业走访活动。”


    在活动现场,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为上海内蒙古商会、浙江省内蒙古商会、内蒙古上海商会、内蒙古江苏商会、内蒙古浙江商会、内蒙古安徽商会等6家商会负责人颁授“内蒙古招商大使”牌匾,为自治区政府驻沪办颁发“外埠企业之家”牌匾。被授予“内蒙古招商大使”称号的商会负责人中,既有从内蒙古本土走出去的企业家,也有在内蒙古投资兴业的江浙沪企业代表,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推动两地合作共赢。


    “内蒙古厚积薄发、未来可期,作为招商大使,我们应加强互助合作,强强联手,把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内蒙古浙江商会会长施达苗说。在他看来,内蒙古是一块资源禀赋优越的宝藏之地,更是广大浙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作为“双循环”的重要枢纽,长三角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优势。活动期间,自治区政府还将在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开展政府间走访会见和调研考察活动,走进尖端科技创新实验室、新制造业的生产一线、世界一流的产业园区、数字经济的核心枢纽……瞄准最尖端的科技,观察最新兴的业态,瞭望最开放的平台,找差距、取真经、促发展,不断把创新之势、改革之势、开放之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相聚“浙”里,已经拉开帷幕;相约草原,就在不远的将来。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红山文化都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根脉。如今,内蒙古与长三角地区再次跨越千山万水,产业链优势互补、上下游联动发展,在万物勃发的春天,全面开启合作新篇章。(记者戴宏高慧李卓见习记者李超然)

    2023-04-25
  • 展讯 ▎“大河奔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

    “大河奔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



    展讯


    主办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


    内蒙古美术馆


    开展时间


    2023.4.25


    展览地点


    内蒙古美术馆12号展厅











    展览前言


    为积极推进“两个打造”,艺术化发掘和呈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主题,内蒙古文联、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内蒙古美术馆联合主办了“内蒙古美术家黄河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活动于2022年5月、7月启幕,以“人文地理符号和形象”为切入点,组织遴选了自治区四十余位优秀美术创作骨干组成的采风团,分两批次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乌海和巴彦淖尔黄河沿岸五个盟市、七个旗县区进行采风创作。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天然载体,给予了艺术家们无尽的创作源泉。活动实施过程中,采风沿线各盟市文联、美协积极协同,艺术家们走进壮美的黄河大峡谷、深入河套灌区的万亩农田,在黄河与长城握手交汇之地,在水利枢纽高耸的坝上,零距离感受母亲河交相辉映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情怀,采集鲜活生动的第一手创作素材,用手中的画笔倾力刻画黄河形象,描绘黄河图景,讲述黄河故事,从不同视角生动展现了黄河沿岸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作为系列活动,作品征集活动也得到了全区美术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本次“\'大河奔流\'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览”精选其中极具代表性的部分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综合材料等作品共89件集中展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此次系列活动聚焦黄河文化主题,一体化推进采风写生、作品征集和展览实施,既是落实推进自治区“两个打造”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内蒙古文艺界、美术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力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


    内蒙古美术馆


    2023.4.25


    部分展览作品赏析








    《黄河谣》吉冬梅


    105x105cm


    中国画








    《塬上初雪》梁雪梅


    125x130cm


    中国画








    《大美黄河》林旺


    120x200cm


    中国画








    《黄河万里触山动》刘闻波


    145×200毫米


    中国画








    《金土地上的银装》戎秀双


    180x145厘米


    中国画








    《家住黄河边》孙玉宝


    50cmX120cm


    中国画








    《黄河如翠》吴永光


    230×180厘米


    中国画








    《黄河儿女》袁绍华


    220x180cm


    中国画








    《黄河大峡谷-太极弯》巴图


    60x120cm


    油画








    《黄河岸边老宅院写生》董从民


    80x80cm


    油画








    《大河上下》胡日查


    60x80cm


    油画








    《踩高跷》刘敏


    120×120厘米


    油画








    《秋阳》苏海建


    150x110cm


    油画








    《准格尔黄河峡谷》王虎镛


    100x120cm


    油画








    《老牛湾印象》燕晓娟


    90x120cm


    油画








    《三盛公黄河》赵福


    60x80cm


    油画








    《昨日青空》常灵龄


    116x77cm


    版画





    《盛塘·思源》郭晓春


    111x79cm


    黑白木刻








    《黄河.忆》贺丽红


    87x45cm


    套色版画








    《落日青山》李星亭


    17x13cm


    铜版








    《九曲黄河》王学谋


    21x30cm


    版画








    《岸》包宝玉


    110x136cm


    水彩








    《黄河渔湾》刘亚萍


    50x35cm


    水彩








    《黄河岸边沙柳成林》柳迪


    36x55cm


    水彩








    《天下黄河》塞南


    150x75cm


    水彩








    《黄河峡谷》田存波


    27x39cm


    水彩








    《古城系列之十》张洪亮


    110x38cm


    水彩








    《黄河意象》幸华银、陈阿如根高勒


    33x68cm


    雕塑








    《大草原之一》要鸿鹏


    150x58x32cm


    雕塑








    《河山带砺1》马媛


    160x120cm


    综合材料








    《古城物语》唐家庆


    50x60cm


    综合材料





    温馨提示


    1、场馆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逢周一闭馆),16:30停止入场。


    2、观众入馆参观时,需在入口处核验身份证、进行安全检查。

    2023-04-24

  • 首 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